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暗挖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2021-06-02 来源:意榕旅游网
暗挖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土建分册)。

1.超前地质预报和量测

通病名称:超前地质预报和量测不及时、不准确,里程不连续 通病现象 超前地质预报和量测不及时、不准确,里程不连续,不能为施工安全提供可靠的依据。 根据TB10121-2007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监控量测必测项目 序号 监控量测项目 常用量测仪器 现场观察、数码洞内、外观察 1 相机、罗盘仪 水准仪、钢挂尺2 拱顶下沉 或全站仪 3 净空变化 收敛计、全站仪 水准仪、铟钢尺4 地表沉降 或全站仪 备注 隧道浅埋段 规范标准 相关规定 原因分析 ⑴.部分施工人员对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认识不清,重视不够。 ⑵.没有专人负责,相关测量仪器和设备配备不齐。 ⑶.操作人员的相关业务能力不够。 ⑴.对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和监控量测在隧道施工安全中的指导作用要有充分认识和足够重视;应严格做到先探后掘、不探不掘。 ⑵.必须由专人负责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施工,相关仪器设备配备齐全。 ⑶.对操作人员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知识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⑷.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按设计要求施工里程要连续,并且确保足够的搭接长度。 ⑸.对初支变形量较大的断面应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及部门,尽快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预报应采用长短结合,多方式预报、相互验证(如城市地铁施工应采用地面垂直探孔、洞内超前探孔相结合)。 预防措施 一般工序 1、量测设备、人员准备→周边地形环境勘察→提前预埋量测点→获得满足精度和可靠的量测信息→正确进行预测和反馈 参考图示 暗挖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土建分册)

2.洞门坍塌

通病名称:洞门坍塌 通病现象 洞门坍塌 根据GB50299-19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7.5.11隧道开挖前应制定防坍方案;7.5.12在土层和不稳定岩体中,初期支护的挖、支、喷三环节必须紧跟,当开挖面稳定时间满足不了初期支护施工时,应采取超前支护或注浆加固措施。 根据JTG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应根据围岩地下水出露具体情况,采取专门的防水、防渗技术措施。 ⑴.地表水渗透或雨水冲刷使隧道洞门边、仰坡失穏,造成洞口坍塌。 ⑵.洞门边、仰坡开挖采用大爆破作业方式,对隧道洞口围岩产生扰动,造成隧道洞口坍塌。 ⑶.洞口围岩松散软弱,自稳性能差,进洞施工方案不妥。 ⑷.洞口边仰坡开挖后防护不及时。 ⑴.洞口工程施工前,首先做好洞口范围内地表防排水工作,填平洼地和积水坑,防止地面水渗透。 ⑵.及时施作洞口工程系统截水沟、排水沟,尽可能与洞口路基排水系统形成整体。宜在雨季前及边、仰坡开挖前完成。 ⑶.隧道边、仰坡土石方开挖作业尽可能采用非爆破或弱爆破方法自上而下分部进行,减少对洞口围岩的扰动;开挖后对边、仰坡及时进行防护。 ⑷.隧道门端墙处土石方开挖施工完成后及时施作洞门端墙及挡护工程。 ⑸.洞门施作尽量避开雨季进行,尽早施作洞门和洞口段衬砌,保证洞门边坡稳定。 ⑹.施工期间,保持对边仰坡及洞顶山坡体进行监测和观察,及时掌握洞口的安全状况,以便迅速采取有效的安全对策。 洞顶截水沟施工→洞口土石方开挖→进洞前管棚施工→洞口段隧道开挖强支护→尽早施工明洞及洞口段隧道衬砌、洞门端墙→暗挖隧道正常开挖 规范标准 相关规定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一般工序 坍塌 参考图示

暗挖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土建分册)

3.隧道爆破开挖不规范

通病名称:爆破效果差及坍塌 通病现象 ⑴.光爆效果差,超欠挖严重; ⑵.断层、破碎带开挖局部坍塌。 根据GB50299-19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7.4.隧道钻爆开挖,在硬岩中宜采用光面爆破,软岩中宜采用预裂爆破。 分部开挖时,可采用预留光面层的光面爆破。爆破前应进行爆破设计,并根据爆破效果及时修正有关参数。爆破后应对开挖断面进行检查,开挖断面不得欠挖,允许超挖值应符合规范要求。 爆破效果差: ⑴.没有根据围岩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爆破参数。 ⑵.周边眼位置不准确,外插角偏大或不一致。 ⑶.爆破工责任心不强,未按照钻爆设计的装药结构、装药量和雷管的段数进行装药。 ⑷.技术人员测量开挖轮廓尺寸不够准确。 坍塌: ⑸.未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对断层破碎带未做预处理。 ⑹.未及时改变开挖及支护方法,盲目追求进度。 爆破效果差: ⑴.根据围岩情况进行爆破设计,并根据围岩变化及时调整爆破参数。 ⑵.周边眼定位要准确,炮眼应平直、平行,炮眼间距严格按照钻爆设计要求布置。 ⑶.软弱围岩边墙宜采用预裂爆破,拱部宜采用光面爆破,并预留沉落量。 ⑷.加强爆破工的责任心。提高业务水平,施工中严格按照钻爆设计的装药结构、装药量和雷管段数进行装药;周边眼采用小药量间隔装药,导火索引爆。 ⑸.测工应每循环对开挖断面进行准确测量。测量实行双检制,每开挖10米,对中线、标高和轮廓线进行一次复查。 ⑹.控制超欠挖,欠挖应凿除,超挖部分在允许范围内,应按照同级混凝土回填;超出允许范围,应根据相关规范做出方案报批后实施回填作业。 坍塌: ⑴.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及时分析塌方地段地质的特征。 ⑵.根据地质特征,及时调整开挖方法、开挖进度、支护方法、调整爆破参数。 ⑶.增加管棚、超前小导管或超前锚杆等超前预支护措施,防止坍塌。 按设计要求开挖断面→爆破设计→根据爆破类型钻孔→炮眼布置→按规范计算装药量→分区顺序起爆→检查爆破质量 超挖严重 规范标准 相关规定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一般工序 参考图示 暗挖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土建分册)

4.喷射砼不符合设计要求

通病名称:喷射砼达不到设计要求 通病现象 喷射混凝土厚度不足,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喷射回弹量大。 根据GB50299-19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水 泥: 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不应低于325号,性能符合现行水泥标准 。 ⑵.细骨料:采用中砂或粗砂,细度模数应大于2.5,含水率控制在5%~7% 。 ⑶.粗骨料采用卵石或碎石粒径不应大于15mm 。 ⑷.水:采用饮用水。 ⑸.速凝剂:质量合格。 ⑴.现场管理人员质量意识不强。 ⑵.水泥、砂、石和外加剂等原材料进场控制不严,拌合站未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拌料。 ⑶.冬季施工保温措施不到位。 ⑷.欠挖没有按要求处理。 ⑸.喷射混凝土时在岩壁没有厚度标尺。 ⑹.喷射工技术不熟练。 ⑴.加强现场管理,喷射混凝土时应全过程旁站。 ⑵.试验室应对进场的原材料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要求进行检测,各项指标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 ⑶.拌合站严格按照试验室下发的施工配合比施工,并做好冬季施工措施。 ⑷.认真做好喷射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⑸.加强开挖净空检查,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预留沉降量。对欠挖及时处理,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 ⑹.隧道环向每2米布设一个厚度标尺。 ⑺.加强对喷射工的培训和指导。喷射混凝土时喷嘴宜与喷射面垂直,其间距宜为0.7-1.5m,喷嘴应连续、缓慢作横向环形移动。 喷射设备、材料、人员准备→布设厚度标尺→严格控制喷射机工作风压→合理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自下而上喷射砼→控制喷层厚度(边墙7-10cm,拱部3-5cm)→进入下一工作循环→检查喷砼质量 规范标准 相关规定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一般工序 参考图示 暗挖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土建分册)

5.锚杆施工不符合设计要求

通病名称:锚杆达不到设计要求 通病现象 锚杆数量、长度不够,类型不符合设计要求,锚杆垫板未施作,拉拔力不足。 根据GB50299-19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⑴. 安装前应将孔内清理干净。 ⑵.水泥砂浆锚杆杆体应除锈、除油.安装时孔内砂桨应灌注饱满,锚杆外露长度不应大干100mm。 ⑶.楔缝式和胀壳式锚杆应将杆体与部件事先组装好,安装时应先楔紧锚杆后再安托板并拧紧螺栓。 ⑷.检查合格后应填写记录。 ⑴.现场管理人员质量意识不强或对设计图纸不清楚。 ⑵.注浆(或锚固剂)不饱满,孔内空气未排尽或压力不够。 ⑶.锚杆钻孔深度不够。 ⑷.锚杆长度不够。 规范标准 相关规定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⑴.加强施工过程监督,熟悉设计图纸,隧道每个部位锚杆类型和数量要掌握,确保锚杆数量、长度和类型满足设计要求。 ⑵.严格钻孔深度和孔径检查,保证钻孔满足设计要求。 ⑶.调整注浆(锚固)工艺,保证排气畅通,适当加大注浆压力。 ⑷.锚杆长度符合设计要求,锚杆施工一定要施作锚垫板。 一般工序 锚杆加工质量检查→按设计要求钻孔→清孔→锚杆安装→注浆锚固→安装质量检测 参考图示 暗挖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土建分册)

6.拱架施工不符合规范

通病名称:拱架施工不符合规范 通病现象 拱架加工几何尺寸不规范,钢架连接板焊接不牢,架立间距较大。 根据GB50299-19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7.6钢筋格栅采用的钢筋种类、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施焊应符合设计及钢筋焊接标准的规定。拱架应圆顺,直墙架应直顺,允许偏差:拱架矢高及弧长0~20mm,墙架长度±20mm,拱、墙架横断面尺寸(高、宽)0~10mm。钢筋格栅组装后应在同一平面内,允许偏差为:高度±30mm,宽度±20mm,扭曲度:20mm。 ⑴.现场管理人员质量意识较差。 ⑵.型钢拱架的弯曲设备对两端的弧度控制有偏差。 ⑶.电焊工技术较差,责任心不强。 规范标准 相关规定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⑴.加强现场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拱架架立间距偏差控制在±50mm。 ⑵.型钢拱架的每节弯曲时,两端60cm范围内的弧度要严格控制,确保整个拱架几何尺寸。 ⑶.提高电焊工的业务水平,增强责任心,确保连接板和拱架之间的焊接质量。 一般工序 按设计加工拱架并试拼→分节编号装运→测量定位→分节拼装→安装质量检测 参考图示 暗挖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土建分册)

7.衬砌背后空洞

通病名称:衬砌背后空洞 通病现象 衬砌背后存在空洞。 规范标准 相关规定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表8.1.1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原因分析 ⑴.对超挖未按施工规范进行回填。 ⑵.衬砌时拱顶灌注混凝土不饱满,振捣不够。 ⑶.泵送混凝土在输送管远端由于压力损失,坡度等原因造成空洞。 预防措施 ⑴.加强质量意识到位,加大过程控制,责任到人,监控到位。 ⑵.从源头做起,尽可能控制好开挖质量,控制超挖。 ⑶.衬砌灌注混凝土施工时,拱顶设置溢浆管,检查拱顶混凝土灌注的饱满度。 ⑷.衬砌表观适当增加拱部混凝土灌注口,保证混凝土灌注饱满、密实。在拱顶设注浆孔进行注浆,充填空洞。 一般工序 架立模板→拱架→浇灌混凝土并振捣→超挖部分回填注浆→质量检测 空洞 参考图示 暗挖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土建分册)

8.衬砌厚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通病名称:衬砌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通病现象 衬砌的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规范标准 相关规定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表8.1.1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原因分析 ⑴.承包人质量意识不严,过程监控不到位。 ⑵.开挖断面偏小或预留沉降量不足,为满足净空减少支护和衬砌的厚度。 ⑶.对欠挖的部分没有进行处理。 预防措施 ⑴.加强开挖净空检查,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预留沉降量。 ⑵.加强初期支护和衬砌过程的旁站监理。 ⑶.对欠挖的部分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处理,达标后方可进行支护和衬砌。 ⑷.适时开孔检查支护和衬砌的厚度,对衬砌厚度不足部分应开天窗,凿除欠挖部分周围的围岩,用同等级砼回填或注浆回填。 一般工序 初支净空断面检查→超欠挖处理→防水层施工→钢筋制安→模板制安→二衬砼浇筑→凿孔检查→注浆回填 参考图示 暗挖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土建分册)

9.衬砌渗漏水

通病名称:衬砌渗漏水 通病现象 衬砌渗漏水 规范标准 相关规定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表8.1.1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⑴.衬砌开裂。 ⑵.防水、排水、引水设施不完善。 ⑶.环向施工缝、变形缝处理存在质量缺陷,止水条、止水带安设不规范。 ⑷.防水板破损、穿孔,焊缝不严密。 ⑸.衬砌捣固不密实,存在孔洞或蜂窝。 ⑹.防水材料不合格。 ⑺.泄水孔数量不够或排水不通。 ⑴.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对防排水工程实施质量监控。 ⑵.铺设防水板前应对基面钢筋头、尖锐突出物进行清理,并用砂浆把基面基本找平;防水板紧贴基面,对有较大坑凹处,应增加固定铆钉数量,确保防水板与基面之间紧贴不留空洞。 ⑶.根据基面实际情况适当留有松弛度,防止浇注混凝土时挤裂。 ⑷.防水板与暗钉圈焊接要牢固,两幅防水板搭接宽度满足设计要求,双焊缝搭接,焊接时温度适合,焊机行走速度均匀,不得焊穿。 ⑸.铺设及搭接顺序应遵循先拱部后边墙,下部防水板压住上部防水板。 ⑹.加强防水材料质量控制,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⑺.严格按施工规范处理施工缝,加强衬砌浇注过程控制。 ⑻.加强施工缝、变形缝的防水工程质量控制,确保止水条安装位置在施工缝的中间。 ⑼.因地制宜采取附加排水措施(暗沟、盲沟)。 ⑽.必要时对洞身地层、衬砌背后实施防水注浆处理。 ⑾.做到环向、纵向盲管通畅,对水量大的地段增设泄水孔的数量,确保水流通畅。 基面处理→按设计铺设防水材料→防水层质量控制→施工缝、变形缝处理→施作防排水设施→二衬砼浇筑→凿孔检查→注浆回填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一般工序 漏水点 参考图示 暗挖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土建分册)

10.衬砌开裂

通病名称:衬砌开裂 通病现象 衬砌混凝土开裂. 规范标准 相关规定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表8.1.1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原因分析 ⑴.温差和砼的干缩。 ⑵.碱骨料化学反应。 ⑶.边墙基础下沉。 ⑷.洞身偏压。 ⑸.仰拱和边墙结合部位因应力集中而开裂。 ⑹.拱部混凝土灌注困难或灌注中断而引起的开裂。 ⑺.拆模时间太早,衬砌强度不足以支撑自身自重而开裂。 ⑴.砼加入合理的外加剂,选择合适的骨料。 ⑵.改进砼的浇注工艺,加强振捣和养护。 ⑶.放慢边墙混凝土浇筑速度,并分层浇筑,待边墙稳定后再浇筑拱部混凝土。 ⑷.必要时对围岩实施锚杆、注浆等措施预加固,以阻止围岩徐变过大而使衬砌混凝土开裂。 ⑸.边墙基础浮碴必须清理干净,使边墙底部与衬砌紧密结合。 ⑹.结构交叉部位应作加强处理,防止因应力集中而引起的开裂。 ⑺.控制拆模时间,对不受围岩应力的衬砌混凝土的强度达到8Mpa,对承受围岩应力较大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方可拆模。 ⑻.偏压隧道应对偏压进行预处理后再实施衬砌。 钢筋制安检查→模板制安检查→合理掌握砼配合比→浇筑砼并振捣→控制养护、拆模时间 预防措施 一般工序 开裂 参考图示

暗挖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土建分册)

11.混凝土蜂窝

通病名称:混凝土出现蜂窝现象 通病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表8.1.1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表8.3.2 现浇混凝土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⑴.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⑵.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⑶.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⑷.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⑸.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⑹.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⑺.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⑴.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⑵.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现场混凝土质量检测→混凝土浇注→混凝土振捣→达到混凝土强度→拆模控制→混凝土养护 规范标准 相关规定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一般工序 蜂窝 参考图示 暗挖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土建分册)

12.混凝土麻面

通病名称:混凝土出现麻面现象 通病现象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表8.1.1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表8.3.2 现浇混凝土尺寸允许偏差个检验方法 ⑴.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⑵.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⑶.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⑷.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⑸.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⑴.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⑵.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规范标准 相关规定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一般工序 现场混凝土质量检测→混凝土浇注→混凝土振捣→达到混凝土强度→拆模控制→混凝土养护 麻面 参考图示 暗挖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土建分册)

13.混凝土出现孔洞

通病名称:混凝土出现孔洞现象 通病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表8.1.1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表8.3.2 现浇混凝土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⑴.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⑵.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⑶.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⑷.混凝土内掉入锯末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规范标准 相关规定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⑴.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⑵.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一般工序 检查钢筋间距→模板安装→模板检查→现场混凝土质量检测→混凝土浇注 混凝土振捣→达到混凝土强度→拆模控制→混凝土养护 参考图示 孔洞 暗挖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土建分册)

14.混凝土露筋

通病名称:混凝土出现露筋现象 通病现象 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规范标准 相关规定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表8.1.1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表8.3.2 现浇混凝土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⑴.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⑵.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⑶.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⑷.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⑸.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⑴.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⑵.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一般工序 检查钢筋是否侵入净空→模板安装→模板检查→现场混凝土质量检测→混凝土浇注→混凝土振捣→达到混凝土强度→拆模控制→混凝土养护 露筋 参考图示

暗挖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土建分册)

15.混凝土缝隙、夹层

通病名称:混凝土出现缝隙、夹层现象 通病现象 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夹层。 规范标准 相关规定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表8.1.1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表8.3.2 现浇混凝土尺寸允许偏差个检验方法 原因分析 ⑴.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⑵.施工缝处锯末、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⑶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⑷.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预防措施 ⑴.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⑵.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一般工序 检查钢筋是否侵入净空→模板安装→模板检查→现场混凝土质量检测→混凝土浇注→混凝土振捣→达到混凝土强度→拆模控制→混凝土养护 参考图示 暗挖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土建分册)

16.混凝土缺棱掉角

通病名称:混凝土出现缺棱掉角现象 通病现象 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规范标准 相关规定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表8.1.1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表8.3.2 现浇混凝土尺寸允许偏差个检验方法 ⑴.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⑵.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⑶.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⑷.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⑴.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⑵.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一般工序 检查钢筋是否侵入净空→模板安装→模板检查→现场混凝土质量检测→混凝土浇注→混凝土振捣→达到混凝土强度→拆模控制→混凝土养护 参考图示 暗挖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土建分册)

17.混凝土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通病名称:混凝土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通病现象 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 规范标准 相关规定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表8.1.1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表8.3.2 现浇混凝土尺寸允许偏差个检验方法 ⑴.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⑵.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⑶.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 ⑷.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冻。 ⑸.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 ⑴.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才用;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冬季施工用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强度达到30%以上,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40%以上,始可遭受冻结,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上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 ⑵.当混凝土强度偏低,可用非破损方法(如回弹仪法,超声波法)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研究处理方案,采取相应加固或补强措施。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一般工序 检查钢筋是否侵入净空→模板安装→模板检查→现场混凝土质量检测→混凝土浇注→混凝土振捣→达到混凝土强度→拆模控制→混凝土养护 强度不足 参考图示 暗挖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土建分册)

18.混凝土表面色泽不一样

通病名称:混凝土出现色泽不一样 通病现象 混凝土表面呈现“华脸”。 规范标准 相关规定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表8.1.1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表8.3.2 现浇混凝土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原因分析 混凝土表面被污染;混凝土拌制不均匀;操作人员不认真导致混凝土过振;同一结构使用了不同牌子的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经常变化且不是最佳配合比。 预防措施 混凝土表面在露出的瞬间进行必要的处治;优先使用技术好责任心强的混凝土工人;防止混凝土表面被污染特别是养护过程中带来的人为污染; 同一个结构宜使用同品牌水泥;通过工艺实验选择最佳配合比。 一般工序 检查钢筋是否侵入净空→模板安装→模板检查→现场混凝土质量检测→混凝土浇注→混凝土振捣→达到混凝土强度→拆模控制→混凝土养护 色泽不一 参考图示 暗挖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土建分册)

19.混凝土裂缝

通病名称:混凝土出现裂缝现象 通病现象 混凝土表面出现不规则的干裂。 规范标准 相关规定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表8.1.1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表8.3.2 现浇混凝土尺寸允许偏差个检验方法 原因分析 混凝土早期养护不及时;混凝土配合比中水泥用量过大;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很有可能是混凝土水化热不能及时排出所致。预应力混凝土表面的裂缝很有可能是不及时施加应力所致。 预防措施 对混凝土及时进行养护,把混凝土的养护当作一道工序来抓;大体积混凝土须采取体内循环冷却水以降低水化热;预应力混凝土按设计或工艺设计的规定施加预应力;混凝土配合比胶凝材料需添加除水泥以外的其它材料。 一般工序 检查钢筋是否侵入净空→模板安装→模板检查→现场混凝土质量检测→混凝土浇注→混凝土振捣→达到混凝土强度→拆模控制→混凝土养护 裂缝 参考图示 暗挖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土建分册)

20.混凝土错台

通病名称:混凝土出现错台现象 通病现象 混凝土表面出现上下、左右、前后错台致使表面平整度达不到验收标准要求。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表8.1.1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表8.3.2 现浇混凝土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规范标准 相关规定 原因分析 模板加工精度不够;两块相邻的模板之间的连接孔错位或使用的连接螺栓小于连接孔;配板设计存在问题,未使用通长的横带或竖带;两块相邻的模板之间未连接成为整体;悬浇梁施工时底板、侧板未提前预拉。 预防措施 模板加工好后一定要试拼以检查错台是否超标;相邻两模板一定要连接牢固且使用通长的横竖带;模板连接孔和连接螺栓须配套 一般工序 检查钢筋是否侵入净空→模板安装→模板检查→现场混凝土质量检测→混凝土浇注→混凝土振捣→达到混凝土强度→拆模控制→检查是否有错台→ 错台凿平→混凝土养护 参考图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