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产手机面临的市场机会
我国手机用户在过去6年保持了快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国产手机公司也面临更多的市场机会。
目前,国产手机有向高端发展的趋势,质量也逐步提高,售后服务系统更趋完善。现在,国产手机已逐步得到国人的认可,市场已经初步形成。今后,手机产业有望像彩电业一样成为市场的主力军。
对于国产手机公司来说,目前最大的问题仍是价格问题。由于国产手机本身的产品开发、生产工艺控制整体能力较弱,大多采用OEM或ODM策略,即从国外手机厂商拿手机贴牌生产,因此很难降低成本。价格偏高的问题已成为了阻碍国产手机进一步争取客户、扩大市场的主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组建本土化、高科技含量的手机研发中心,迅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备量产能力的手机产品就显得至关重要。
二、现实中的“软肋”
古人说“后来者居上”,如今用来形容国产手机一路飙升的势头似乎再合适不过。从无到有,从落后到追赶,国产手机正式夺得国内市场半壁江山。
然而,占领半壁江山,并不意味着能坐稳半壁江山。
事实上,国产手机的发展远远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成熟,国产手机的前景远远不如人们想象中那样乐观。哪怕是进入前三甲的国产手机企业,细分析起来也并没有多少真正值得骄傲的资本,而存在着不少“软肋”。
“ 软肋”一:缺乏核心技术。据了解,目前我国的手机厂商90%是跟随型企业,贴牌生产,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即便是宣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个别厂家,其核心部件也依赖国外。有用户认为,如今技术、经济全球化,没有必要什么都自己搞。这话虽有一定道理,但试想,一个自身缺乏规模和技术,一个在市场角色中扮演被动地位的国产手机厂商,要追赶瞬息万变的市场步伐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那些直接从国外引进成品,或者只是从事简单组装生产的“二道贩子”的国产手机企业,随时都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也就不足为奇了。
缺乏核心技术的致命伤,甚至导致国产手机厂商扮演的只是一个韩日手机“分销商”的角色,因为他们没有任何技术能力,基本上是帮助韩日厂商把手机从工厂里拿过来,再卖到中国消费者手中。还有人评价说,国产手机与洋品牌的激烈交锋,无非是进入中国比较晚、技术和实力相对较弱的韩日厂商通过中国“代言人”与欧美巨头进行的一场中国市场大战。
“软肋”二:渠道优势不复存在。“渠道”也许是国产手机最引以为荣的“制胜之道”。国产手机凭借建设自己的营销思路和销售团队,走地区性包销,从三级市场切入等方式,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得到了大规模的崛起。
因为不少国有手机企业从家电业转来,有在销售渠道经验方面的优势。但是,随着手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外品牌企业也在努力营造自己的渠道。几年前,几大洋品牌靠着几家总代理横扫中国市场无敌手。后来,洋手机也意识到了总代理的弱点,有不少采取了全国总经销商包销的渠道模式。因此国产手机由渠道带来的优势将会日益削弱甚至消失。
当初,由于市场份额可怜,难以博得大代理商垂青的国产手机,无奈之下只好自己做终端销售。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以波导为例,它们凭借“自主通路”的营销模式建立了被称为手机营销中的“中华第一网”的全国销售网。
然而,有关专家又揭示了“单练”其自身的局限性:由于渠道自身的自有性决定了厂商最终不能实现销售风险的转嫁;此外,没有经销商的支持,在一些需要整合社会资源的地方就会感觉明显塌方,无法到位,导致最后在大的卖场和一、二级市场方面没有很好的竞争力。即使现阶段的国产手机厂商,“单练”的主动性比较强,但随着市场的延伸,销售队伍的逐渐庞大,费用和管理不到位是在所难免的。
“软肋”三:质量堪忧,售后服务不到位。国产手机风光背后的技术缺陷及其引起的质量问题更是令人堪忧。目前,不少国产手机厂商把目标定位在如何占领市场份额及扩大知名度上,并将注意力集中在比产销量、比品种数目、比新品推出速度上。对于生死攸关的产品质量,它们却置之度外。据了解,有的厂商为了使新产品尽快上市,甚至在产品还存在技术问题时就投放市场,可想而知,这样仓促推出的产品质量能有保证吗?
由此导致的后果是,国产手机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信任度正渐渐流失。据调查,目前仍有大多数消费者愿意选择洋手机,原因几乎一致:洋品牌的质量更让人放心。 “软肋”四:产能过剩,利润趋薄。最近出现了一种新说法:国产手机要以规模制胜。
但是,产能和利润一定是成正比的吗?产能的过剩,必然导致产品库存的堆积。由于手机产品机型更新周期越来越快,堆积如山的产品怎么销出去?手机厂商只有在价格上忍痛割爱了,一场价格战由此引发。
价格战会迅速使行业利润稀释,直到没有利润。彩电这个过程大约走了10年。随着利润的日益稀薄,当初上百家企业到今天硕果仅存的已不到十家。从目前的发展势头看,手机的这个过程肯定会加快。
由于产品价格下降、广告宣传和必不可少的渠道维护费用,今年以来多数手机厂商的毛利率都在下降。 此外,持续研发能力、备件运作能力等问题仍然是国产手机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一方面是前景看好、充满诱惑的市场,一方面是自身可以致命的“软肋”,看来国产手机的持续飙升、甚至要保住半壁江山,都不是一件板上钉钉的事。
三、 分析:国产手机如何实现量变到质变?
市场占有率的量变并未带来真正意义上手机产业发展的质变,国产手机同样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夺取半壁江山的繁荣背后,技术、利润、市场依然是国产手机厂商“心中的痛”。如何实现质的飞跃?如何塑造国际级强势品牌?国产手机厂商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经历从无到有的发展后,国产手机的市场占有率一路飙升,夺得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但是,市场占有率的量变并未带来真正意义上产业发展的质变。“贴牌”依然大行其道,技术还未取得突破,质量投诉率居高不下,品牌缺少内涵„„如何实现量变到质变的突破将是国产手机面临的最大课题。
众所周知,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阶段。当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程度,超过事物度的界限,就会引起质的变化。
但是,纵观国产手机这几年的发展,在骄人业绩的背后,国产手机的发展却依然停留在产品促销的“原始”阶段,市场占有率的量变并未带来真正意义上产业发展的质变。一味追求市场占有率的突破而忽视了手机产业真正核心技术的发展和质量的提
1
升,已成为国产手机厂商想要继续拓展市场的禁锢。国产手机尽快实现量变到质变的突破已成为当务之急。
从整个手机产业的走势看,在取得半壁江山的繁荣背后,国产手机业同样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毋庸置疑,手机“贴牌”这种捷径在短期内使国产手机弥补了企业自身在产品开发上的缺陷,而且也获得了不菲的利润;而四通八达的销售渠道和铺天盖地的广告营销方式也迅速使国产手机的知名度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在消费者心目中成为与国外大牌手机厂商一样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但问题是,这一成功套路是否始终有效?应当承认,国内手机阵营真正的国际级强势品牌在市场上还没有确立;而多年来一直被人们称为诟病的“缺少核心技术”在手机业中依然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此外,质量和售后服务不过关也同样令人堪忧。量变不能带来质变,国产手机在与国外厂商的市场争夺中尽显乏力。
目前,国产手机量变未带来质变的危机已经显现: 一是利润率的大幅下跌。手机产业的大好形势,引得众多家电厂商纷纷试水淘金。这样一来,整个国内手机市场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供远大于求的状况。价格战无疑将导致国产手机产业利润率的大幅下跌减。此外,高额的采购成本极大地摊薄了厂商的利润,技术环节上的薄弱使得国产手机厂商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部分的利润流进了美国、日本、韩国等企业的腰包。这也是尽管国产手机在销量和市场占有率上有明显增长,但销售额并无显著增长的原因。
二是市场放开,国产手机厂商优势不在。随着我国手机市场的完全放开,国内手机企业所依赖的部分国外品牌企业将利用这次机会,抛开其在本土的合作者,直接参与竞争;而与这些实力雄、经验丰富的国外对手贴身肉搏,国产手机厂商胜数几何令人担忧。
三是技术落后,高端市场争夺乏力。3G手机的呼之欲出,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必然会使未来的手机市场呈现出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局面。这种综合服务中带来的复杂性以及在标准争夺中的不确定性也将为市场格局的变动带来了充分的空间。但同时,也为众多手机厂商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可这又恰恰是我国手机厂商“心中的痛”。如果不及时掌握核心技术,国产手机厂商也许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个机会的流失。
看来,国产手机厂商们不能只躺在上升的市场占有率上沾沾自喜,市场占有率的量变,如果无法带来整个产业发展的质变,国产手机产业的繁荣终将只是“昙花一现”。
取得市场占有率的成功并不等于全面超越,国产手机要真正实现量变到质变的突破,应当从规模、技术、服务和品牌四个方面入手。
当然,就国产手机的发展而言,50%的市场占有率为国产手机产业实现质的飞跃提供了很好的量变基础,但是,要真正实现量变到质变的突破,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鼓励合并联盟,做大做强,以规模取胜。据业内人士分析,虽然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扩大,但绝大多数国内厂商还没有形成与国外品牌对抗的实力。而国外品牌在与国产品牌的对抗中,向来都是以规模取胜的。因此,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规模发展是国产手机厂商提高市场占有率、保持企业健康成长的法宝。
第二,尽快启动技术杠杠,突破高端。技术仍然占据手机产业的主导地位。“贴牌生产”只是手机产业发展初期的一个过渡阶段,国内企业需要尽量缩短这个过渡阶段,启动技术杠杠,突破高端领域。目前,全球手机业的新发展给国产手机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这也就为制造商提出了更广义的技术要求,国产手机厂商需要不断充实优化宽带数据中的内容,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才能满足用户不断发展的需求。而这一切,都需要技术的飞快进步作为保证。这就将对技术进步的需求提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
2
第三,专注做好每件事,做好服务。目前国产手机除个别品牌以外,多数国产手机都是来自国内家电或者IT领域的知名品牌。部分知名品牌的手机质量失控的原因,是在没有技术储备的情况下急于“圈地”。基于抢占市场的考虑,许多厂商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最大程度地占领市场份额,以及如何在短期内让品牌知名度最大化,并将注意力集中在比产销量、比品种数目、比新品推出速度上。特别是一些生产商为了使新产品尽快投放市场,在产品还存在质量甚至设计问题时就将其上市了。这种仓促推出产品,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就不难理解了。
第四,提升品牌内涵。目前,很少有国产手机厂商重视建立长远的品牌战略,更缺少对品牌理念、品牌文化的长远塑造。为此,业内人士认为,品牌将成为国产手机在价格战洗牌后与国外品牌竞争的又一块“短板”。由此可见,提升品牌内涵同样刻不容缓。 总之,取得市场占有率的成功并不等于全面超越,国产手机厂商们还必须从质量、服务、核心技术、价格、品牌、应用等各方面全面超越国外品牌,从而真正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而这绝不是一蹴而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理论分析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邓小平从世界经济政治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的把握当今世界发展的新趋势,明确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发的世界。”同时,他对中国长期实行闭关锁国下政策导致经济停滞不前的惨痛教训进行了深刻总结,指出;“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困和落后,就必须开放。”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对外开放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对外开放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促成了商品交换的国际化和世界时常体系的形成,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国际化和资本的国际化以及经济生活的国际化。纵横交错的国际分工、现代科技的广泛应用、人类交往手段的日益现代化,使各国的生产和消费紧密联系、相互依赖,资金、技术、信息等各种生产要素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不可能逃离国际经济体系。对外开放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本身就是开放经济。现代市场经济已成为一种以国际分工和国际生产为基础、以国际资本和国际金融为纽带、以国际交换为形式的时常经济。
市场放开,国产手机厂商优势不在。随着我国手机市场的完全放开,国内手机企业所依赖的部分国外品牌企业将利用这次机会,抛开其在本土的合作者,直接参与竞争;而与这些实力雄、经验丰富的国外对手贴身肉搏,国产手机厂商胜数几何令人担忧。因此,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规模发展是国产手机厂商提高市场占有率、保持企业健康成长的法宝。目前,全球手机业的新发展给国产手机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这也就为制造商提出了更广义的技术要求,国产手机厂商需要不断充实优化宽带数据中的内容,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才能满足用户不断发展的需求。而这一切,都需要技术的飞快进步作为保证。这就将对技术进步的需求提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
随着中国手机市场的飞速发展,国内外手机制造商之间的竞争日趋加剧。对这些手机制造商而言,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及时满足消费者需求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如何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以获取可持续性竞争优势。
3
中国手机市场分析 手机品牌
1987年,在广东正式开通了蜂窝式移动通信业务,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移动通信时代,也标志着一个庞大的移动电话市场的开放。“城头变幻大王旗”,随着手机市场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日趋增加,中国手机市场的品牌格局发展至今已经有了极大的变化,从其发展情况来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摩托罗拉
1994、1995年之前,摩托罗拉借助在中国寻呼机市场的影响力,率先进入中国手机市场,在当时,中国引进的移动通讯设备几乎都是摩托罗拉的设备,这一时期,摩托罗拉在中国市场独领风骚,市场份额高达80%以上。
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
1996年至2000年之间,手机市场一直是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三个品牌在竞争。爱立信和诺基亚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由于当时摩托罗拉占据市场主导,这两个品牌在品牌推广上另辟蹊径,避开了技术方面的竞争。爱立信通过明星代言,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品牌知名度,甚至在96-97年间有一段时间内超过摩托罗拉成为第一品牌。而诺基亚在进入市场之初,品牌影响力不够,产品线不如摩托罗拉丰富,于是在推广中一直都注重塑造时尚有个性的品牌形象,推出的每款机型都为精品,在市场上几乎都可以成为主流机型。如诺基亚5110,在当时就以高档的手机产品,中档的手机价格,创造了一个手机神话,市场份额急剧上升,最终在1998-2000年之间后来居上,成为中国手机市场的大哥大。
国外、国产
从2001年以后,国产手机经过两年的准备,开始发起冲击。面对洋手机经过多年来的市场培育起来的种种壁垒,国产手机采取的策略,归纳起来主要体现为:以整体国产手机形象出发,通过明星代言在短时间内提升知名,然后再结合自身的特点加以突破。
4
如厦新的精品手机策略,tcl的宝石手机策略,波导的自建通路策略,等等。据市场销售监测,截至到2003年5月底,国产手机的市场销量已经占据50%。而西门子、阿尔卡特、飞利浦、三星、HTC、IPHONE等国际知名品牌也看中中国手机市场的潜力,逐渐加强在中国市场的力度。
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手机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手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企业的利润增长点问题,以及供求矛盾问题成为制约中国手机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2.2.1散件进口激增,上游攻略急待开展??应该说,机型设计、渠道终端和成本低廉是国产手机竞争制胜的关键因素。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国产手机大量依赖进口成套散件组装。就是在机型设计方面,绝大多数国产手机机型来源于模仿,甚至是直接由日本、韩国等设计公司完成。在散件上依赖进口,在设计上没有开发优势,必然影响到国内手机产业链上游企业的发展,必然影响到国内企业的品牌信誉,必然影响到国产手机产品的质量,最终影响到中国手机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本地化配套率提高以及国产企业上游攻略的开展,成为中国手机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2.2.2售后服务压力过大??CCID调查显示,用户对于手机的维修效果、维修费用和维修方便性的重要度评分分别为94.2分、92.6分和88.8分,而对于这几项指标的满意度评分仅为68.6分、64.7分和64.9分,这意味着用户的需求和手机服务的现状之间存在着蛮大的差距,其根本原因在于手机市场急剧膨胀而售后服务体系发展相对滞后。手机企业尤其是以缺乏核心技术,以散件组装为主的企业为代表,为了提高市场份额,抢夺利润,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精力开发多样化的产品,开拓多种分销渠道,而减少甚至忽略了售后服务的投入。
国产手机现状及分析
国产品牌手机市场占有率虽然达到过51.3%,然而,国内手机厂商面临的形势却很严峻。产品质量、产业规模和生产技术实力已经很现实地成为摆在国产手机面前最大的难题。而一些专为国际手机品牌大规模代工生产的企业的加入,更使国产手机市场进入一个新的格局。外商投资企业继续加大对低端市场开拓力度,进一步压缩国产品牌手机的市场空间,国产品牌手机生产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另外国内品牌手机生产企业仍面临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供应链不完善、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等问题,在出口方面还面临国际跨国公司在知识产权上的诉讼等不确定因素。
5
感性因素
当年轻人们谈及手机的选择和使用时,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个学设计专业的同学跟我们说“我的手机当时觉得挺好看的,现在觉得不好看了”。对于她来说,六个月使她从对手机的钟爱变成已经准备更换。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都渴望新款。一个年青人说他的手机该换了,因为太旧了,而不是因为不能使用了。此外,部分同学谈到选择手机时,主要考虑形状、大小、颜色和外观而不是功能,在这里个性最重要。 所以对手机设备及相关服务的设计者的启示是,应当更关注这一新兴技术的人文因素、年青人的新的身份认同,以及追求娱乐、造型和追求时尚的心理,打造外型设计独特、符合大学生审美情感的手机产品。 智能化
智能手机的发展速度或许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2008年,当手机业受到金融危机冲击时,无论是拍照还是多媒体等种类的手机,都销量不振,只有智能手机在逆势增长,而且售价始终保持最高。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的报告曾显示,2008年全球手机销量下滑4%,然而智能手机的销量却增长了20%以上。
建议
避免与知名大品牌同质化竞争,建议目前市场上的二三流品牌可以通过细分群体,把自身品牌建立成为某个细分市场的购买标准,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某细分市场的代名词。如“技术型的”,“价廉物美型的”,“功能实用型的”,甚至如“电池耐用型的”,“接收信号强的”等等。
加强移动网络的相关技术和配套服务,以绿色环保、无时无刻不网络等特点为卖点,加大促销的力度,引导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促进手机的销量及其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进一步提高信息服务、通信服务,根据消费者的需要集成更多的相关功能模块,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多功能的优质服务。加强手机销售渠道的建设,开通配套的通信服务,保障销售的顺利进行。完善手机的售后服务,以更完善的服务吸引消费者对于手机的消费信赖。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