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生理学

2020-02-11 来源:意榕旅游网
膜蛋白分为:表面蛋白、整合蛋白 两类。

单纯扩散的特点:1.不需要膜蛋白的参与;2.不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

经载体的易化扩散:葡萄糖、氨基酸 特点: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抑制

经通道的易化扩散:Na+、K+、Ca2+、CI- 特点:转运速度快、离子选择性、门控性

介导原发性主动转运的膜蛋白称为离子泵; 钠-钾泵,简称钠泵,也称Na+—K+依赖式ATP酶。

钙泵,也称Ca2+—ATP酶,作用:这种细胞质低钙的维持,为细胞发生Ca2+触发的调节活动提供了条件。

继发性主动转运:同向转运,逆向转运

细胞的信号传导功能的特殊感受结构的受体:G蛋白耦连受体:肾上腺素能α受体、肾上腺素能β受体、胆碱能M受体;离子通道受体;酶耦连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酪氨酸激酶结合型受体、鸟甘酸环化酶受体

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所处的“外正内负”的稳定状态-极化;静息电位的增大(细胞内负值增大)-超极化;静息电位的减小(细胞内负值减小)-除极;细胞膜除极后向静息电位恢复-复极。

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1、K+外流;2、少量Na+内流;3、钠-钾泵的生电作用参与。

动作电位产生机制:锋电位的升支主要是由电压门控Na+通道激活后Na+大量快速内流形成;锋电位的降支则是电压门控Na+通道失活,Na+停止内流及电压门控K+通道激活后K+快速外流的结果。

河豚毒(TTX)特异性阻断电压门控Na+通道;四乙胺(TEA)特异性阻断电压门控K+通道;普鲁卡因能够可逆性阻断神经纤维上的电压门控Na+通道。

局部电流的方向:在膜内侧,电流由兴奋点流向未兴奋点;在膜外侧,电流由未兴奋点流向兴奋点。

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的特点:1、单向传递;2、时间延搁;3、易受内环境变化影响。

三联管是实现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连的重要结构基础。

粗肌丝内,肌球蛋白分子的杆部都朝向M线,束状排列,头部规律的分布在粗肌丝的表面,形成横桥。横桥的主要特征:1.具有ATP酶的作用,可分解ATP,释放的能量使横桥垂直于杆部,处于高势能状态,随时供横桥摆动利用。2.与细肌丝上的位点结合,并发生向M线方向摆动,从而拉动细肌丝向M线方向滑行。

细肌丝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组成。

收缩蛋白:肌球蛋白、肌动蛋白;调节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

影响骨骼肌的收缩因素:1.前负荷;2.后负荷;3.肌肉收缩能力;4.收缩总和

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血浆蛋白分为: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正常人的血浆蛋白含量为60-80g/L,白蛋白:40-50g/L,球蛋白20-30g/L,纤维蛋白原2-4g/L。白蛋白/球蛋白:1.5:1-2.5:1

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1、运输功能,协调运输激素、脂类物质、离子、维生素等多种代谢产物;2、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调节血管内外水的分布;3、参与凝血、抗凝血以及纤溶功能;4、免疫功能,抵御病原微生物;5、营养功能;6、缓冲功能

血浆渗透压:300mOsm/L(280-320mOsm/L)相当于5790mmHg 分为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

血浆晶体渗透压对维持血细胞内外水的平衡以及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其重要作用。

血浆胶体渗透压对维持血管内外水的平衡极为重要。

血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红细胞:男:(4.0-5.5)X10 12/L 女:(3.5-5.0)X10 12/L

其中Hb:男120-160g/L 女110-150g/L 红细胞的功能运输O2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1.可塑变形性2.悬浮稳定性3.渗透脆性

白细胞:(4.0-10.0)X10 9/L 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白细胞的功能:变形、游走、趋化和吞噬的功能,执行防御功能。

血小板:(100-300)X10 9/L 生理特性:黏附、聚集、释放、收缩和吸附

血小板的功能:参与生理止血;促进血液凝固;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

凝血因子有14种。

凝血的过程:1.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2.凝血酶形成3.纤维蛋白形成

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由因子Ⅻ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由因子Ⅲ启动。

生理性抗凝物质:抗凝血酶Ⅲ、蛋白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和肝素

体外抗凝剂:草酸盐和枸橼酸盐

纤维蛋白溶解分两个过程:1、纤维酶原的激活2、纤维蛋白的降解

纤维酶原激活物:第一类:血管激活物;第二类:组织激活物;第三类:依赖因子Ⅻ的激活物

血型:A、B、O、AB型

心脏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

心肌收缩的特点:(1)不发生强直收缩(2)同步收缩(3)对细胞外液Ca2+的依赖性(4)“绞拧”作用

心音:第一心音:产生:房室瓣关闭和室内血液冲击房室瓣以及心室射出的血液撞击动脉壁引起的振动;第二心音: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血流冲击大动脉根部及心室内壁引起的振动;

每搏输出量60-80ml,心输出量5-6L/min

微循环是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微动脉组成。

迂回通路: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网→微静脉

直捷通路: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

动-静脉短路: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

组织液生成的力量: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组织液回流的力量: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静水压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淋巴液回流最重要的功能是回收蛋白质

中心静脉压:4-12cmH2O;外周静脉压5-14cmH2O

主动脉舒张期血压的高低和心室舒张期的长短决定左冠状动脉血流量的重要因素。

呼吸:①肺通气②肺换气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组织换气

呼吸膜:表面活性物质的液体层、肺泡上皮细胞层、肺泡上皮基膜层、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间质、毛细血管基膜层、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

消化方式: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交感神经对内在神经元有抑制作用;副交感神经对内在神经元有兴奋作用

胃肠激素主要有:促胃液素 促胰液素 缩胆囊素 等

唾液分泌的调节完全是神经调节

胃粘膜:一、外分泌细胞:贲门腺、泌酸腺、幽门腺;二、内分泌细胞:G细胞、D细胞

胃液PH 0.9-1.5,主要成分是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内因子

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1)单纯扩散 (2)易化扩散(3)主动转运(4)出胞和入胞

细胞膜的功能主要是通过膜蛋白实现的:1.表面蛋白 2.整合蛋白

被动转运

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跨细胞膜转运的过程。

易化扩散:某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顺浓度差跨膜转运的过程。

易化扩散分为(一)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二)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一)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小分子亲水性物质(载体蛋白)---葡萄糖、氨基酸

(二)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带电离子(通道蛋白)---Na+、K+、Ca2+、Cl-

主动转运

主动转运:某些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由细胞代谢提供能量而实现逆电—化学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 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

(一)原发性主动转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