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习目的:
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依据“有效教育”的新理念组织课堂教学,并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改革尝试。
2、把电大三年来所学到的理论有机融入到此次”有效教育”实践中,并且在不断尝试中,引发对目前教学方式的深层思考,推动教育改革。 二、实习任务:
1、听专家讲座,初次接触“有效教育”理论框架体系,领悟“有效教育”的核心价值,为创建高效课堂做准备。
2、听骨干教师的实践课,摸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3、自己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实践“有效教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断进行探索。 三、实习对象:
富民县罗免镇罗免小学六年级1班 四、实习时间:
2012年8月-----------11月 五、实习内容和时间安排:
1、8月22日——31日,听专家讲座,初步接触“有效教育”,认真做好讲座记录,与专家探讨。
2、9月1日——9月30日,听骨干教师授课,做好笔记,填写“有效教育”观课议课表。与授课教师交流。
3、10月1日——10月31日,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用“有效教育”的二级目标指导课堂实施。 4、11月中旬进行“有效教育”课堂实践汇报,讲授六年级上册借景抒情课文《青藏高原一株柳》。 5、11月中下旬,进行实习总结,听取意见,进行改进。
实 习 提 纲
一、 实习的意义
二、 实习的时间地点及方法步骤 三、 实习内容 (一)、课堂教学实习
1、听课,虚心向骨干教师学习 2、备课 3、上课
4、作业辅导、批改 (二)、班主任工作实习
1、把安全工作作为班级工作的重中之重 2、抓好班级管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3、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四、实习体会
(一)、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必须要扎扎实实完成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 (三)、自己要有“空杯”的心态,不断学习。 (四)、建立班规,树立良好的班风和班级荣誉感。 (五)、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五、结束语
实 习 报 告
2012年8月下旬至11月,我在罗免小学进行了教学实习。在此期间,我对搞好教育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此次实习,不仅认识和了解了“有效教育”产生的时代背景和 在现代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意义,也是现代教育课堂实践改革的必然趋势,并且依据“有效教育”的理论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有针对性的进行自己课堂教学实践改革。把电大三年来所学的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罗免小学地处罗免镇者北街,是全镇的中心小学。这所学校历史悠久,师资力量强。尤其是我的指导教师——杜老师,一直以敬业、勤奋、业务能力强而著称。我实习的这个六(1)班学生,活泼、思维敏捷、热情、富有朝气。第一次接触他们,就让我从心底喜欢他们。在随堂听课的三天之内,我就基本记住了全班学生的名字,并基本能把名字和学生对上号,见面打招呼,学生很是惊喜。
一、课堂教学工作
(一)、听课,虚心向骨干教师学习
怎样把“有效教育”的两级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动静结合,主动积极的自主学习,是本次实习的重点。指导教师娴熟的业务能力和扎实、有效的课堂操作,使我耳目一新。对教学节奏的掌控,重难点的掌握和处理,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一定要活起来,杜老师在处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方面,使整个课堂富有朝气,学生爱学,学习实效相当好。
(二)、备课
备课是作为教师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功。教学、教学就是教与学的互动。要上好一堂课,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法,三维一体的统一,课前需要自己花大量的时间做准备,所谓功在课前,就是这个道理。对教材,我首先针对年段特点,认真研读了《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段语文教学要达到的要求、标准、实施途径等做到整体把握,接着认真研读
教材,对教材中的课文类型,重点单元,知识点的分布、呈现方式及连接点进行了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具体到每篇课文,从作者、写作背景、写作特色,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研究,找到课文的切入口。最后,与指导教师进行意见交换,写成教学导案,并进行多次修改。备学生,我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主要从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入手。有些问题,学生容易误解,引起混乱,因而是教学的难点;有些问题,是教材必须要求掌握,但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基础,因而是教学的难点;刚开始的时候,有些问题,我主观上认为学生是懂的,备课时不大重视,结果在课堂上卡壳,即耽误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影响了教学氛围,结果教学效果不太好。备教学法,是在前两个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的手段应用。“有效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主动积极的获取知识,在课堂上轻松学习。要让学生动起来,每节课,我都注意调节学生的情绪,注意采用多元组合方式进行学习,效果比较好。
(三)、上课
上好一堂课,是教师综合素养的的重要体现。好的一堂课,学生不仅可以轻松学到知识,获取了能力,更主要的是师生可以获得情感的满足及愉悦的体验。我每次上课,都要调好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充分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我最喜欢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针锋相对的进行辩论。我特别注意课堂上新资源的生成,教师备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当学生在课堂的讨论,提问有时正好灵光乍现,我就要充分利用。
(四)、作业辅导、批改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验。对作业批改,我也针对不同类型的区别对待,例如,一般的作业我做到及时全批全改,而对待写作,我就有意识的部分放手,让学生依据课堂上讲的写作内容和要求自读自批自改,训练学生对每篇作文进行讲评,时间长了,学生对好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还减轻了教师的作业负担,训练了学生动手能力、表达能力、讲评能力,效果要比教师包干单干要好多了。
二、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管理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班主任工作就是要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班级”展开。我在熟悉班级的一个月之后接手了六一班的班主任工作。
(一)、把安全工作作为班级工作的重中之重。
充分利用班队课、法制课、校外辅导课作为安全教育的宣传平台,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作为教育内容,把安全注意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让学生熟读成诵;展开安全知识擂台赛,创造浓烈的安全氛围,使学生对安全足够重视。
(二)、抓好班级管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我首先让学生对作为一名小学生首要任务是什么张开大讨论,从哪些方面去落实这个首要任务;其次,引导学生来制定班级公约和课堂教学公约,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并由班委会组织指导实施,教师督促指导;再次,培养班委,组建班委会,指导班委会开展工作。每个月,按照学校大队委的安排,出好每月一期的黑板报,手抄报,创办班级学习园地,定期张开评比。处理每天的班级事务,激发学生的竞争拼搏精神,争取流动红旗。
(三)、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课堂上的知识必竟有限,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到的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多读书,读好书。我经常介绍学生读读《十万个为什么》、《神奇的海洋》、《铁是怎样练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老人与海》等等。学生扩大了知识面,情感受到陶冶,思想得到升华,写起作文来有话可说,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三、实习体会
通过近三个月的实习,我收获很多。我对教师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没有深厚的理论水平,娴熟的业务能力和高超的课堂驾驭技巧及有效的班级管理是搞不好教育教学。通过实习,我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再一次感受到学生的纯真和可爱。增强了“有效教育”实施的信心,为创建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
(一)、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育事业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塑造年轻生命的神圣事业,为此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里发出来才能到达心灵的深处。爱学生,首先要正确看待他们,他们都是稚嫩的,我们不能因他们稚嫩而指责,我们要发自内心扶持他们,呵护他们,帮助他们成长,关心他的生活和健康,关心他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的需求和满足。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所讲:我建议你,年轻的朋友,要向爱护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朵,它是很容易摧折,被嗮枯,被不信任的毒药摧残致死的。其次,俗话说:种花须知百花异,育人须懂百人心。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都有自己认知世界的独特方式。性格、脾气、心性不同,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作为一名教育者,要正视这种差异,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帮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育不可能搞一刀切,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既要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又要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引导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示或敢于展示自己的个性。爱学生,就是要维护学生的自尊。通过教师对学生一言一行的激励,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期望他们做自己内心想成为的那个人。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期望、信任,自然会不断督促自己努力、奋发向上。
(二)、必须要扎扎实实完成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
教学工作是一项辛苦的工作,教师的伟大就在于通过自己的付出培养未来的一代。教师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获取知识的技能和方法,以及为人处世。课堂教学抓好了“备、讲、批”,而不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就如同正常的人缺了一条腿,是走不稳也走不远的。反之,如果教师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空头”教育,不结合具体的教学事例,教给学生应有的学习技能和方法,讲空话,讲大话,也是同样的效果。要搞好教学,必须两头抓,两头都要硬。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不断专研,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提升,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展现自己的个人魅力,成为专家型教师。“有效教育”的实施,正为每一位教师搭建了一个平台,我们就此抓住机会,加快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快速领悟“有效教育”
的实质,构建多元素组合的教学模式,促使自己转变。
(三)、自己要有“空杯”的心态,不断学习。
此次教学实习,杜老师简单、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虽然岁数没有我大,但我认为,她对教学的领悟能力比我深。在备课环节,她往往能給我提出她的独特见解和处理方式,使我受益匪浅。使我对个体备课与集体备课有了更深的认识。善于学习和虚心听取别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可以让事情事半功倍。作为教师,千万不要使自己高高在上供起自己,也不要刻意的抵制教学改革。放开胸怀,向学生学生,成为学生的朋友;向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学习,把他们作为自己追赶的榜样;向专家学习,使自己快速成长。
(四)、建立班规,树立良好的班风和班级荣誉感。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班级公约是对每个学生的言行举止做出的强制约束。教师在制定、指导和督促学生履行班级公约的同时也就在建立良好班风打基础。小学高段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已经初步形成,作为教师,要针对具体情况有的放矢的让学生参与到班级事务管理中来。把建立强有力的班级委员会作为班级管理的头等大事来抓。而班级公约的制定,一定是通过班级全体成员的充分讨论,反复修改的。一定是奖惩措施到位,并且要在教师监督下完成的。如果一旦树立起良好的班风,教师就可以从繁琐的班级管理中脱身,全身心都入到教学工作中,而学生在良好班风的熏陶下,就会自觉地维护班级的荣誉,形成良性循环。当然,班委的成长是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培养,这是前期辛苦,后期获益的长期过程。
(五)、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人们常说:一根筷子容易折断,多根筷子就不易折断。教育也是同一个道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不可互换的两个教育阵地,在一般情况下,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辅;但在有些时候,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主战场,例如品德的形成。学校与家庭只有
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发挥教育最大效力。作为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家庭养育子女,教育子女的不易,尤其是农村边远山区的孩子。遇到学习上问题较大的孩子,应多站在家长的角度面对孩子,古话说得好:爱之深也是恨之切。恨铁不成钢。我们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考高分,更何况现代成才的标准并不以高分来定论。我们要做的是转变农村落后的观念,读书不仅仅是获得一个高分,将来找到一个好的工作;读书是成才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小学阶段的读书是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是养成习惯的关键阶段,是教育学生为人处世的启蒙时期。只有与家长多交流,多沟通,才能与之达成共识。反过来,家长也才能体谅你做为教师的辛苦,你的付出才会得到家长、社会的认可。
总之,此次社会实践,是对电大三年来所学理论的应用与检验,是对以后更好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夯实,是对以前工作的回顾和总结,是对以后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我校骨干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的教学技能得到了发展,业务能力得到了提升,受益匪浅。
实 习 教 案
课题:15、青海高原一株柳 教材分析:
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和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全文层次清晰,情景交融,由物及人,托物抒情,为人们展示了一幅独特的充满生命力的风景画,是丰富学生语言积淀和情感体验的好材料。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明确课文重点。
1、多媒体出示贺知章的《咏柳》古诗,介绍柳树常识。 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讨论
(1)、课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
(2)、为什么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有什么好处?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
1、自读,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b用笔勾画出描写“青海高原”的句段。c思考以上(1)题。
2、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完成(多媒体):这就是青海高原。这里的原野________,这里的山峰__________,这里的蓝天是__________,这里的云团是__________,来到这里,心头便弥漫着_______。我的背后是__________,近处是_________,没有树族的原野显得_________,也显得_____________。
3、从横线上的这些词,你感受到青海高原的什么?思考以上(2)题。 三、再默读课文,可以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怎样分,并说出理由。 学生完成。
四、齐读1、2自然段,找到描写柳树截然不同的两个词“平常”、“神奇”。为什么作者要这样描述?
1、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2、引导“神奇”反复读3、4、5自然段。
第一层:高原环境恶劣,能长出一株唯一的柳树,这是神奇的,体会不由得“哦”的情感。 第二层:这株柳树生长环境比其他地方的更恶劣,却还能长出这样的柳树,是神奇的。 第三层:生命力的顽强体会神奇。 3、指导感情朗读。 五、练习
1、出示作业单:(1)“望而生畏”是什么意思?换一个与他相近的词。
(2)、找到课中对柳树叶子的描写,绿得_________,绿得__________,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悟?
第二课时
1、 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 2、 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字;
二、有感情的朗读3、4、5自然段。为什么作者会对一株平常的柳树感到“神奇”,也至于“望而生畏”? 三、精读课文。
(一)、自读6、7自然段,
1、默读,出现的几个镜头你觉得那个镜头给你的印象最深,先进性勾画,再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交流。
多媒体出示a“雨水”——“干旱”——“寒冷”的情景,如果这株柳树会张口说话,它会说些什么?
b、高原风雪——雷轰电击——起死回生。如果这株柳树会张口说话,它会说些什么? 2、用简练的话说一说你感受到什么? (二)、齐读第8自然段。
1、用波浪线勾画出作者家乡灞河的柳树是怎样的? 2、思考:作者为什么用这们多的笔墨写?
(三)、每年中央电视台都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如果评选最具魅力的十棵树,我想青海高原这株柳树一定当选。用课文中的话来为这株柳树的颁奖词,会是哪里? 多媒体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齐读。尝试感情朗读。
四、扣题结题,体味文章的主旨。 1、课文主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在读课文质疑问难。 五.练习 板书设计:
15 青海高原一株柳
惊见 一方风景(壮观而独立) 神奇 形 状 望而生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