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疫情防控操作25条
一、个人防护
1.如何正确洗手?
七步洗手法:
(1)内:洗手掌,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外:洗背侧指缝,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3)夹:洗掌侧指缝,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4)弓:洗指背,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5)大: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6)立:洗指尖,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7)腕:洗手腕、手臂,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注意在触摸公共物品、餐前便后使用肥皂(洗手液)用流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咳嗽或打喷嚏后要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2.如何选择与使用口罩?
(1)口罩选择
①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可以阻挡70%的细菌,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呼吸道感染,无法防霾。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
②N95医用防护口罩,可以阻挡95%的细菌,能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可以防霾。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
③普通棉布口罩,只能阻挡36%的细菌,它的材质可能为棉布、纱布、毛线、帆布及绒等,由于材质本身不够致密,无法起到预防感染目的。棉布口罩、海绵口罩在预防呼吸道感染时均不推荐;
校医等中等风险暴露人员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学校师生等较低风险暴露人员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儿童选用性能相当产品)。
(2)口罩更换
①医用标准的防护口罩均有使用期限,口罩专人专用,人员间不能交叉使用;
②口罩被患者血液、呼吸道/鼻腔分泌物,以及其他体液污染要立即更换;
③较高风险人员在接诊高度疑似患者后需更换;
④其他风险类别暴露人员佩戴的口罩可反复多次使用。口罩佩戴前按规程洗手,佩戴
时避免接触口罩内侧。口罩脏污、变形、损坏、有异味时需及时更换;
(3)口罩保存、清洗和消毒
①如需再次使用的口罩,可悬挂在洁净、干燥通风处,或将其放置在清洁、透气的纸袋中。口罩需单独存放,避免彼此接触,并标识口罩使用人员;
②医用标准防护口罩不能清洗,也不可使用消毒剂、加热等方法进行消毒;
③棉纱口罩可清洗消毒,其他非医用口罩按说明书处理。
(4)口罩佩戴
戴口罩前要把手清洗干净。鼻夹侧朝上,深色面朝外(或褶皱朝下)。上下拉开褶皱,使口罩覆盖口、鼻、下颌。将双手指尖沿着鼻梁金属条,由中间至两边,慢慢向内按压,直至紧贴鼻梁。适当调整口罩,使口罩周边充分贴合面部。
(5)废弃口罩管理
普通居民用过的废弃口罩,宜将废弃口罩简易破损(扯烂或剪碎)后,用塑料袋、保鲜袋密封投放在专用容器内,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即可;存在发热、咳嗽、咳痰、打喷嚏等症状的人员佩戴的口罩,不可随意丢弃,应视作医疗废物处理,或接触过此类人群的人员,宜将废弃口罩消毒(喷洒75%酒精、84消毒水)后,用塑料袋、保鲜袋密封投放在专用容器内。投放后应及时洗手消毒。
3.交通出行应注意什么?
正确佩戴口罩。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班车、私家车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班车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
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车辆内部及门把手建议每日用75%酒精等擦拭消毒。
4.进入校门应做什么?
进入学校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低于37.3℃方可入校,对体温超过37.3℃的,应及时就诊并向学校报告。入校后及时进行手消毒。
5.常用消毒剂如何使用?
(1)手消毒剂
多为含酒精、过氧化氢或复配成分的免洗消毒剂,取适量的手消毒剂于手心,双手互搓使均匀涂布每个部位,作用时间 1 分钟。
(2)75%酒精
常见的75%酒精可用于消毒。75%酒精可用于皮肤消毒,因有较强刺激性,不可用于黏膜和大创面的消毒。直接使用不再稀释。
(3)碘伏
药店购买的碘伏一般为 5g/L(W/V),可直接用于皮肤、粘膜的消毒。
(4)84 消毒剂
84 消毒剂是常见的含氯消毒剂,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可用于一般物体表面、织物、血液、排泄物等的消毒。浓度为250mg/L-500mg/L 的84消毒剂,可用来对桌面、台面等一般物体表面进行擦拭,也可用来拖地或者浸泡织物。以浓度为 5%(±1%)的 84消毒剂为例,可用普通矿泉水瓶(500ml)取2升水(4瓶),倒入水盆中,再加入2满盖(约16ml)84 消毒液,有刻度容器的使用刻度容器量取液体会更准确,适当搅拌均匀,即可用毛巾或抹布浸湿后擦拭台面或浸泡物品,作用15-30分钟以后,台面可再用清水擦拭。
(5)过氧化氢消毒剂(双氧水)
日常消毒用的是医用双氧水,医用双氧水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致病酵母菌,一般用于物体表面消毒。双氧水具有 氧化作用,常用浓度为3%,擦拭到创伤面,会有灼烧感、表面被氧化成白色并冒气泡,用纯净水清洗一下可缓解灼烧感。
特别提醒:配制好的消毒液不可再与其他消毒或清洁用品(比如酒精、洁厕灵等)混用,这样既不能增强功效,更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毒副作用。含氯消毒剂有皮肤黏膜刺激性,配置和使用时应戴口罩和手套。消毒液应放置在儿童触碰不到的地方。酒精使用应远离火源。
6.入学后出现疑似症状如何处理?
学生在校期间如出现发热、咳嗽、胸闷等疑似症状需立即报告班主任和校医(住校生还需报宿管老师),校医或宿管老师应给有症状学生发放口罩,联系其家长,在不乘坐任
何公共交通工具的情况下,到就近发热门诊就诊,校医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情况并做好动态记录。学生节假日未在校期间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佩戴口罩,在不乘坐任何公共交通工具的情况下,到就近发热门诊就诊,并将情况报给班主任,班主任应报给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和校医,校医需密切关注学生情况并做好动态记录。
7.前往公共场所如何做?
(1)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必须正确佩戴口罩,减少接触病原风险;
(2)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袖或屈肘将鼻完全遮住;将用过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不能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放入专设的垃圾桶内;
(3)外出回家后及时洗手,如有发热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特别是持续发热不退,及时到医院就诊;
(4)疫情解除前不举办、不参加任何聚集性活动。
8.如何进行身体锻炼?
(1)锻炼时间宜“晚”不宜“早”
清晨不仅感官不敏感,运动协调能力较差,人体的肌肉、关节及内脏功能均处于松弛低下状态,对体育锻炼尚不能适应,容易造成急、慢性损伤。再次,清晨起床时人体血液黏性最高,加上锻炼时出汗引起水分消耗,血液更为黏稠,容易造成血管梗塞而突发心脏意外或中风。而在下午或黄昏时分,人的体力更容易发挥,身体的适应能力和敏感性最强,全身肌肉、关节的协调能力最强,尤其是人体内脏的功能活动及血液循环均已处于稳定状
态,对体育锻炼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与耐受性。因此,对于锻炼者而言,选择清晨锻炼,尤其是摸黑起来立即进行体育锻炼是不可取的。在下午或黄昏时参加体育锻炼更适合。
(2)锻炼手段宜“博”不宜“单”
体育锻炼不同于运动员的专业训练,其目标是追求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使身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运动能力、各种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因此,在锻炼手段的选择上应注意全面性,避免长期使用单一的手段进行锻炼。锻炼如同进食,如长期偏食则会营养不良。
(3)锻炼过程宜“缓”不宜“急”
锻炼者在锻炼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机体对运动的适应规律,运动量安排要由小到大,运动的持续时间、距离、次数、速度、频度和强度等要逐渐增加,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也要由易到难,从简到繁,逐步提高。总之,锻炼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正式进行锻炼前,一定把准备活动做得充分一些,在身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增强时,才可逐步增加运动的强度。
(4)锻炼地点宜“开”不宜“闭”
要保证健身场所良好的通气性。锻炼过程中人的呼吸深度增加,空气在人体中的转换频率加快,而密闭空间中的空气质量较差,含氧量低,肺通气量越大,呼吸深度越深,吸入体内的有害气体就越多,对人体的害处就越大。即使在户外进行锻炼,也应选择树木较多、安静清洁之处进行锻炼,如公园、田野、河畔、山边、湖旁等。
(5)锻炼呼吸宜“鼻”不宜“口”
建议在锻炼过程多采用鼻进行呼吸,少采用口进行呼吸(当然,特殊的项目如游泳例外)。这是因为用鼻呼吸更符合卫生的要求。经鼻吸入的气体是加工过的气体,对喉、气管等的刺激性已大大减少。在锻炼过程中,用鼻吸气比用口吸气符合生理卫生。
9.如何进行个人心理防护?
(1)学会甄别疫情信息
面对各种渠道传递而来的疫情信息,我们要学会甄别,不信谣,不传谣,通过政府网站、新闻联播等正规渠道了解相关信息,避免因为疫情信息过量带来的紧张、焦虑等情绪导致的心理压力。
(2)接纳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面对疫情发展,长时间宅居生活,有紧张、担忧、烦躁、害怕等负面情绪都是正常的,要学会接纳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也可以通过呼吸放松、肌肉放松、听音乐冥想等方法调节自己,接受现在的处境。
(3)通过自我暗示做好积极心理应对
通过反复的自我暗示,可以激发我们积极向上的情绪和行为,让我们带着希望生活,坚信国家应对措施得力,一定会战胜冠状病毒。没有必要过分焦虑,最后的成功一定属于我们。只要大家团结一致,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疫情终将过去,期待春暖花开!同时寻找自己的不合理理念,在自我辩论中升华自己的积极心态。
(4)合理安排日常活动
充分享受与父母、老师、同学的沟通交流。制定作息表,合理安排“宅”居生活,挖掘爱好,培养特长,通过充实有趣的生活保持良好心态。
10.人员出入校园如何管理?
(1)校内师生员工。实施错时错峰入校,启动入校体温检测制度。加强校内人员管理,严格教职员工进出校园,实行学生外出审批制度。对校内居住的非本校人员,学校应参照校内教职工要求管理。入校要逐一检测体温,体温超过 37.3℃禁止入校。
(2)临时外来人员。外来人员原则上不得进入校园,设置外来人员与保安对话警戒线,如有特殊情况需进入校园的来访人员必须佩戴口罩,经值班领导同意后,保安查验来访人员身份证,进行体温测量并要求外来人员介绍有无“疫情”接触史和发热、咳嗽、呼吸不畅等症状,无上述情况且体温在37.3℃以下,保安做好信息登记方可进入校园。提示其与他人接触时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事务办理完结后立即离开学校。
11.公共场所消毒通风如何做?
(1)清洁消毒。对办公区、教室、图书馆、阅览室、礼堂、体育馆、食堂、宿舍、浴室、厕所、电梯间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洁消毒,消除细菌、病毒滋生环境,全方位改善学校环境卫生条件,不留死角。
(2)通风换气。教室等活动场所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不少于3次,每次20-30分钟。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应适当减少。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
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3)门卫、保洁等从事校园安保、清洁消毒人员要每日按时更换防护用品,必须佩戴口罩,穿工作服,工作服要每日清洗,如被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清洗。
12.废弃口罩学校管理如何做?
(1)校园门口要放置标识鲜明的废弃口罩垃圾桶;
(2)规范做好垃圾桶及周边区域的消毒处置工作,废弃口罩要每天及时单独清理。
13.校车运营管理如何做?
(1)校车的消毒通风。无空调的校车(公务用车)应开窗通风,有空调的校车到终点后应开窗通风;座椅、扶手等表面消毒可用有效氯浓度为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每天至少一次;车内空调滤网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滤网可浸泡于有效氯浓度为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30分钟后,用清水冲净晾干后使用。校车的消毒工作主要由校车公司负责,各学校、幼儿园进行全面督促;
(2)上下校车需要自觉检测体温,体温异常者应及时采取措施;
(3)校车在运营过程中发现疑似症状者,司机和跟班老师应当及时做到:
①以最快方式通知前面停靠点,并向交通工具营运单位的主管部门报告,同时报告学校负责人;
②对传染病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实行隔离;
③封锁已经污染或者可能被污染的区域;
④在指定地点停靠;
⑤在停靠地点将传染病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以及其他需要跟踪观察的乘客名单移交指定的医疗机构;
⑥对校车进行消毒处理。
14.教室和其他公用教室的消毒如何做?
地面可用含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拖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拖拭干净。讲台、课桌椅、门窗、开关、洗手盆、台面等高频接触的部位可选用擦拭、喷雾的方法,一般选择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每天至少一次。消毒时间宜选择中午和晚上放学后进行,室内消毒时不可有学生在场。
15.教室和办公区域的空调消毒如何做?
立柜式空调、壁挂式空调及吊顶式空调按时对送风口、回风口进行消毒。空调新风系统正常使用时,若出现疫情,不要停止风机运行,组织师生有序撤离后,对排风支管封闭,运行一段时间后断开新风排风系统,同时进行消毒。新能源风机供热系统按时对送风口进行消毒。疫情防控期间,建议暂停使用中央空调。
16.卫生间消毒如何做?
可用有效氯浓度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水龙头、马桶按钮、洗手台面等或用以上消毒液放入喷雾器中进行空间及表面喷雾至湿润,密闭30分钟后开窗通风,清水洗净。洗手池、便池等每天至少清洗并消毒1次;不同场所的抹布、拖把要专用并有标记,不要混用,用后及时清洗干净,每天至少消毒1次。可用 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作用30-60分钟。卫生间地面、墙面可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或擦拭消毒,作用15-30分钟。
17.疫情防控期间的信息报送工作如何做?
(1)组建信息收集网络,完善信息收集渠道,全面准确摸排相关信息;
(2)完善信息报送流程,保障信息畅通。要将每日摸排信息及时上报,做好直报和及时续报;
(3)健全信息发布机制,保证对外发布的信息准确、权威和透明,发布信息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基本情况和已采取的处置措施及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等,在事态尚未清楚前慎报原因;
(4)学校不得自行向社会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在公开发布信息的同时,要及时联系家长和社区辟谣,稳定局面,安定人心。
18.师生心理调控如何做?
(1)充分发挥以心理老师为主、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为辅的心理疏导团队作用,利用网络微课等网络形式向学生宣传心理疏导的知识和方法,确立积极心态,传播正能量;
(2)引导学生学习心理放松的有关技巧,了解相关心理调节的方法,通过深呼吸放松、肌肉放松和冥想放松等方法帮助平复情绪,释放压力,减少对疫情过度关注,坚持规律作息,清淡饮食,适当运动;
(3)对居家健康观察、暂缓返校的学生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进行必要的帮助和心理疏导。
19.突发疫情应急处理如何做?
(1)在校师生、工勤人员,若发现有体温超过37.3℃、呕吐、咳嗽、腹泻等异常现象,须让其第一时间戴好口罩,送至临时隔离观察场所进行健康观察,由陪护人员(戴口罩等防护措施)远距离进行看护,第一时间通知监护人;
(2)监护人将其带回后,居家休息或到指定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学校责任人要根据学校“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认真登记,并随时与居家健康观察的学生家长保持电话联系,如发生疑似感染或确诊感染,及时报告学校启动应急预案,同时逐级上报市教育局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第一时间协助属地疾控机构对患病学生所在区域进行终末消毒。对患病学生接触过的人员进行检测,并配合相关部门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3)消毒人员应在疾控部门指导下做好个人卫生防护,消毒完成后及时清洁消毒双手。根据疾控部门的指导确定消毒范围,对疑似病例和密接人员的生活用品(包括文具、餐具、洗漱用品等)、随身物品、排泄物、呕吐物(含口鼻分泌物)、粪便、脓液、痂皮等等进行随时消毒。消毒方法可参考如下:
疑似病例和密接人员的生活用品和随身物品可采用有效氯浓度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消毒方法可参考日常性消毒。疑似病例的排泄物和呕吐物消毒:可用含固态过氧乙酸应急呕吐包覆盖包裹,或用干毛巾覆盖后喷洒10000mg/L含氯消毒剂至湿润。污物污染的台面和地面应及时消毒,可用有效氯浓度为2000mg/L的消毒液擦拭或拖拭,消毒范围为呕吐物周围2米,作用30分钟建议擦拭2遍。疑似病例所在班级座位及其前后三排座位用有效1000mg/L-2000mg/L 含氯消毒剂进行喷雾处理或2-3遍的擦拭消毒。
20.学校餐饮管理应该如何做?
(1)严格餐饮从业人员管理,食堂工作人员每天岗前必须进行体温测量并保留检测记录,作业中必须统一佩戴手套、帽子和医用口罩。食堂采购人员、送货人员和查验人员在工作期间做好个人防护。加强与集体配餐单位联系,督促落实送餐到校人员的健康管理和个人卫生防护;
(2)集体食堂厨房的清洁消毒
食堂(餐厅)每日消毒至少2次,每餐结束后,要对餐桌、椅进行消毒,使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净。用清洁剂如洗洁精清洁各种厨具餐具表面,并用清水冲洗干净,保持卫生。厨房地面可用有效氯250mg/L-500mg/L含氯消毒剂、0.2%-0.5%过氧乙酸消毒剂,作用3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每天至少一次。注意事项同上。
(3)集体食堂餐具消毒
依据《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热力消毒包括煮沸、蒸汽、红外线消毒。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作用10分钟;红外线消毒一般控制温度120℃,作用15-20分钟;洗碗机消毒一般水温控制85℃,冲洗消毒40秒以上。或采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 mg/L-500 mg/L)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漂洗干净。餐具消毒后应注意保洁。
(4)严格食堂进货渠道管理,食堂进货严格落实索证索票,不得使用来源不明的家禽、家畜,严禁采购食用野生动物。严格卫生清洁,食堂要配置消毒洗手液、肥皂及酒精棉球或消毒湿巾,餐具严格按规定消毒和保管。加工环节严格生熟分开,疫情存续期间禁止提供即食生菜。
(5)严格就餐管理,实施错时下课、错时就餐、拉开餐位距离,采取分餐、打包、送餐等多种方式,减少聚集用餐。公共餐具和饭菜统一由工作人员分发,禁止自行取用。
21.临时隔离观察场所管理如何做?
(1)隔离观察区域应相对独立,不得设在紧靠教室、食堂以及儿童(学生)易到达的场所,采光和通风良好,不与其他室内区域有空气流通,最好有单独使用的卫生间和洗手设施;要设立醒目的“隔离室”标识,门前有闲人免进等提醒标识,避免其他人员误入隔离观察区域。有足够的空间供被隔离观察的人员使用;
(2)对隔离观察区域每天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如若有可疑病例或发热人员进入,需在专业部门指导下,对隔离观察区域进行规范消毒处理;隔离观察区域内儿童(学生)的呕吐腹泻物、生活污水、垃圾等处理或接触过的所有物品都应经严格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或继续使用;餐饮具每次使用后应严格按消毒→清洗→消毒的程序操作,及时消毒。患者离开后,卫生保健人员需对隔离观察区域进行彻底消毒。同一室内不能同时隔离不同病种的
病例;
(3)隔离观察区域由专人管理,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严格控制隔离观察区域内、外的工作人员,减少交叉感染机率;
(4)临时隔离场所应配置一定数量的一次性隔离服、隔离鞋、护目镜等,配备专用的消毒壶、消毒液、洗手液、口罩、手套等物品。
22.重点疫区返回人员的管理如何做?
(1)开学前对所有师生员工进行全面排查并建立健康台账,精准掌握每一名师生员工返校前14天的可疑接触经历、旅居经历和身体健康状况,特别关注假期是否曾前往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是否接触过疫情防控高危人员等。对排查的重点人员,要一人一策确定返校方案;
(2)开学前在校区驻地满14天且无异常情况的师生员工可正常返校。对未按时到校的,第一时间查明原因。发现未按照要求居家隔离、自行提前返校的,应予劝返,决不允许带病返校。对拒不服从管理的,一律严肃处理。
(3)做好特殊人员监控。如发现有疑似新冠肺炎早期症状(如发热、乏力、咳嗽、胸闷等)和异常情况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向学校疫情报告人报告。学校要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要求及时准确上报,并配合做好排查、消毒等后续相关工作。加强与疑似或确诊的人员家长(家属)联系,对疑似或确诊的人员适时进行心理疏导,给予人文关怀。
23.校内托管如何做?
托管教师每日统计掌握托管学生身体状况,关注参与课后校内托管学生活动情况,及时与学生入校体温进行对比,第一时间防范到位。
24.学校寄宿如何做?
学生公寓是同学们返校后的首要室内落脚点,具有停留时间长、高度集中、密切接触多等特征,加之返校期间学生来自不同地方、返校途中接触人员较多、乘坐交通工具多样等情况。初次进入学生公寓时,积极配合做好随身物品的消毒、体温检测、相关信息登记等工作后,再进入公寓。注意及时洗手,建议更换外衣后接触床铺。不得随意进出他人宿舍。做好通风换气和卫生清扫,消除卫生死角。进出公寓需进行体温检测。
寄宿制学校,除按照上述要求做好通风消毒等措施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进出宿舍进行体温检测并登记。对教职员工和学生进行晚检,做好因病缺勤登记与病因追踪。
(2)在学生上课期间,白天视天气状况宿舍、盥洗室和卫生间应保持开窗通风。
(3)宿舍楼保洁人员在每日早上学生上课后,用250-500mg/L的84含氯消毒液进行地面和物体表面清扫擦拭,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清除残留消毒液。
(4)住宿师生要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洗手,不乱堆乱放垃圾,宿舍楼内要设置口罩回收专用垃圾箱,宿舍楼垃圾要做到日日清理和消毒
25.学校疫情防控一日工作流程参考。
(1)早上大规模师生入校前,各班教室视天气情况开门、窗通风15-30分钟。
(2)入校时,学生和教职工需佩戴好口罩,在校门口体温测量点进行体温测量。如果发现体温超过37.3度,送学校临时隔离观察场所观察并复测,如体温复测仍然偏高,立即通知家长将学生带回家隔离观察或就医;教职工在向学校报告后,回家隔离观察或就医,并将每日情况报告学校。
校门口设立口罩回收专用垃圾箱,内套垃圾袋,上下午各1次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对回收垃圾袋内的口罩进行消毒,并每日清理转运。
(3)第一节课上课前,各班级用清水和干净抹布擦拭桌面、门把手、扶手等物体表面,无须用含氯消毒液消毒。
(4)第一节课上课前,班主任进行晨检,登记缺课学生,并报给校办公室和卫生室,做好病因追踪。
(5)上午每节课间视天气情况通风5分钟,第二节课后大课间通风10-15分钟。在各个课间师生要经常按照七步洗手法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
(6)师生共同利用大课间做好户外体育锻炼,在雨雪等恶劣天气可选择室内锻炼。
(7)上午10点前按照要求做好“日报告、零报告”工作。
(8)中午教室开窗通风不少于30分钟。
(9)师生在午餐前后、便后按照七步洗手法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
(10)学校集中就餐时,应把握分时、错峰、隔座就餐原则,注意就餐纪律。
(11)做好午间休息。下午上课前,对全体师生进行体温测量并记录,班主任老师进行午检,登记缺课学生,报给校办公室和卫生室,并做好病因追踪。
(12)下午2点前校办或医务室相关人员将当日学校摸排情况和因病缺课情况分别上报相关部门。
(13)下午课外活动期间,师生保证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户外体育锻炼,运动后按照七步洗手法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
(14)每天下午放学后由班主任带领值日学生进行教室卫生大扫除,用500mg/L的84消毒液进行物体表面、地面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清除残留消毒剂,教室门窗把手、电梯等手经常接触部位每天至少消毒3次,并开窗通风。消毒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
(15)放学后,由学校保洁人员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对公共区域的地面、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尤其是卫生间、楼梯扶手、电梯按键等重点区域,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残留消毒液。马桶及蹲坑投入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作用1小时后,进行清水冲洗。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放学后,在教室无人的条件下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每次照射不少于1小时。也可以使用紫外线循环风、高压静电循环风等类型的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16)每周五放学前,学校组织全体大扫除,进行校园环境全面的清洁和消毒,以清洁为主,消毒为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