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2021-03-13 来源:意榕旅游网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国际贸易实务》作为一门侧重操作性的课程,教学中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现行的课程教学模式之下,培养出来的国际贸易人才存在实践经验太少,实践动手能力差等问题。需要从教师团队,课程教学实践等方面着手,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通过“情景教学”积累学生的经验,为学生今后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 课程教学 不足 改革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等专业的核心必修课,是一门以进出口交易磋商、签约以及合同履行的程序为主线,贯穿国际惯例和法规的应用性课程。该课程具有典型的实践性和较强的操作性,要求在授课过程中必须注重实践性教学,才能使学生更好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技能。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此课程主要侧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和掌握,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只是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培养出来的国际贸易人才存在实践经验太少,实践动手能力差,不能为企业解决外贸实际问题,需要企业再培养才能上岗等问题。在智联招聘以“外贸专员”“外贸助理”为关键词检索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职位,截至2016年3月27日,三地外贸企业共提供7597个职位,对工作经验无要求的职位仅有129个。外贸企业需要的是既具有扎实理论基础更要有实际操作的能力的人才。特别是我国外贸企业以中小私营企业为主,他们急需具有外贸实务能力的人才来开拓国际市场。这也是我国目前存在的外贸企业招不到理想人才,而又有大批国贸专业毕业生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原因。

1 / 5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国际贸易实务》作为一门侧重操作性的课程,教学中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授课教师要求较高。授课教师不仅要熟知各国的贸易政策、惯例、法规,还需具备进出口业务的从业经验。但教学团队中,相当数量的教师毕业后即到高校任职,教师自身缺乏从业经历,对外贸流程和业务缺乏实践经验。同时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师也缺少赴外贸企业锻炼的机会,教师很难获得书本以外的教学案例,无法跟学生分享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外贸故事,所以该门课程的绝大多数的案例来自教科书或其他参考书所附的案例。

经验的不足导致在课堂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老师讲概念、流程、操作理论和例题,其方法仍然是“黑板+粉笔”或者简单的多媒体教学。教师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接收信息。教学过程枯燥乏味,过于单调,学生无法直观的感知所学知识对今后实际工作的重要性,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难以去理解和实际操作。即使死记硬背,最后也不能融会贯通。实际上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

(二)教学实践模式单一

为了使学生能够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高校会为学生安排相应学时进行实践教学,但实践教学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学时总量偏少不足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训练;二是实践模式脱离工作岗位需要。目前学生实践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种方式。校内实训基于学校模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的外贸业务环境,但软件存在诸如模块设计不完善、系统数据更新不及时、行业法规政策变动和操作细节难以体现等问题。学生通过这种模拟训练还难以达到外贸企业岗位的要求――到岗就能独立工

2 / 5

作。

校外实训方式主要是在外贸企业建立实训基地,但由于岗位涉及企业商业数据等原因,同时出于对业务安全性的考量,企业对此缺乏积极性,提供的实习岗位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学生校外实践的需要,导致校企合作未能深入进行,对于实践教学的影响也很有限。

三、《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改革建议

(一)“走出去,引进来”强化案例教学

高校应该鼓励教师到外贸企业观摩,甚至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去企业兼职,直接参与进出口业务的操作。这样可以避免教师纸上谈兵的尴尬,使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中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提高授课的说服力。同时,高校也应邀请外贸企业、银行、商检、海关等行业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走进课堂,给学生介绍他们的实际工作经验,传授最新的国贸实务方面的动态信息。通过教师团队和校外团队提供本土的案例(学校所在地外贸企业或涉外单位的案例),让书本的案例化身为身边熟悉的企业,拉近案例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热情。

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每章的教学内容,精选国际贸易中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和本土化的案例,启发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中时刻处于活跃状态。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在辅以老师的讲评和分析则开阔其思维,为其在以后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思路,积累经验。

(二)“化被动为主动”推动情景教学

3 / 5

在学生掌握理论基础的同时通过“情境模拟教学法”创设场景,还原外贸场景,让学生身处其中使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情景教学”通常以一个综合的外贸案例为背景,通过设定的外贸人物角色、进出口流程,设计出一套环环相扣的外贸情境,在每一情境下设定相应的任务。这样,将将知识化静为动、让学生动起来“化被动为主动”,将教学中许多难以理解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在情景教学中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将学生随机分组:公司负责人、公司职员、客户、海关人员和银行工作人员等,模拟企业在某次进出口业务中涉及的相关环节。除了货物和货币外,可以包含真实公司的所有商务活动,比如外贸商务模拟、外贸流程模拟等,学生可在模拟公司的不同部门进行轮岗操作实习,经历公司全部运营过程,了解和弄清其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而不必承担任何经济活动风险。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对岗位所需的知识、法律法规的认识,加强他们对职业技能的掌握,了解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的工作协作,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四、总结与启示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自身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这门课程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不断调整课程教学内容,让教师走出去积累实战经验,让工作人员走进来提供鲜活的案例,通过“情景教学”还原真实的外贸案例,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自觉自主的接受和思考理论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外贸实战问题。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提前进入相似模拟工作状态,面对相似问题,将有助于他们今后尽早适应真实的外贸工作。才能使学生满足外贸企业的要求,从而使他们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一席之地并取得个人发展。

【参考文献】

4 / 5

[1]肖扬.国际贸易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贸,2010,(10).

[2]徐苏妃.《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3]李明扬.以就业为导向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措施当议[J].经济研究刊,2010,(23).

[4]王涛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改革[J].大学教育科学,2008,(5)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