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实习报告
篇一:苏州拙政园参观实习报告 城市建筑规划----苏州古代类建筑
摘要 苏州拙政园是一处典型的苏州园林,通过实地参观与交流,让我们认识了拙政园的布置与其中包含的各种建筑文化与建筑元素,参观了拙政园后,听导游的一些讲解已经加上自己的一些感悟心得,与同学交流后得到了很多的建筑思想,更加领略到了故事那种建筑文化思想,拙政园的建筑特点就是精致与紧凑,在一个园子中表现出了好多不同的元素,各处可见到不同的建筑手法,曲径通幽、小桥流水等等都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一种桃园深处的感觉。 关键词 (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4)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正文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首。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世界文化遗产。迄今为止同时具备这四项桂冠的全国仅拙政园一家。作为一处典型的江南园林,拙政园将江南园林的各种建筑元
素都在一座园林中完美的表现力出来,我们于12月28日上午去游览了拙政园,在我看来,拙政园给了我很深的建筑感触,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1园林的建筑元素
它将有限的空间集文字、书画、建筑、雕刻等多种艺术,并把山光、水声、月色融入其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将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各种建筑元素与当时的文化背景姐在一个园林中表现了出来,令人叹为观止。
园林时代背景
拙政园也是苏州最大的私家花园,占地5公顷。它的创意构思由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之一、“明四家”中的文征明先生执笔而成。第一任园主王献臣是明朝的监察
使,相当于现在的检察官,监督地方官员的吏政情况,职位显赫;官场失意后还乡,在苏州城内东北角置地建屋,就是现在的“拙政园”。 王献臣之后,屡更园主,王心一、叶士宽、张履谦等二十多人先后为园主,
因曾有“复园”、“将园”、“吴园”、“书园”、补园”等名园。现全园包括中部(拙政园)、西部(旧“补园”)、东部(“归田园居”)三部分。其中,东部,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也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是全园的精华所在;西部,园内建筑大都建成于清代,其建筑风格明显有别于东部和中部。 拙政园造园手法
拙政园整个园林是以绿色为基调来布置整个 园林,随处可见婀娜的植物。绿色是自然的 色彩,是生命的色彩,它使人感到和平和宁 静,充满希望和活力。作为人类建造的第二 自然——园林,绿色自然成为色彩的主旋律。 造园家计成在《园治》中阐述“新筑易乎开 基,只可栽杨移竹;旧园妙于翻造,自然古 木繁花。”在拙政园里,以“绿”为主题的景 点有很多,如“绿绮亭” 、“晚丹晓翠” 、 “浮翠阁”等。
在园中以花卉、果实色彩为点缀,在园林中 有了花卉、果实色彩来点缀,园林空间便不 在那么单调乏味。花木的选择范围广泛,为 园林增添了亮丽色彩。
拙政园里山石花木色彩姹紫嫣红,带建筑的 色彩却非常简单。粉墙、黛瓦、栗色的窗和 柱,就是建筑的全部色彩了。这简单的色彩, 看似单纯,却以不变应万变,衬出了满园的 风光无限。园林内建筑类型丰富,亭台楼阁 高低错落,图片1 园林特征和空间特色
苏州园林一般在布局上以水为中心;在结构上以小巧取胜,以小见大,移步易影;色彩上粉墙黛瓦栗柱,顺应自然;空间处理上时而开阔明朗,时而曲折幽深,或藏或露,或深或浅,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山水建筑参差起落,花草林木点缀成景,层次丰富,意境深远。拙政园的自由不对称布局,各种建筑类型看似杂乱无章的在园林中布置,看似各种建筑将整个园林分割开来, 但增添了园林的变化性,
让人有了更多的享受与游园惊喜,,在园中行游, 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 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 转,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至于那些形式各异、 图案精致的花窗,那些如锦缎般的在脚下迁伸不尽 的铺路,那些似不经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
更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 2 拙政园的建筑内容
拙政园的空间可以说是非常紧凑的,在一个可以说 是面积不大的园林中将好多带有江南的元素的经 典建筑都囊括在了一个园林中,其中建筑的色彩也 用的相对比较单调,但将整个园林的文化都表达出 来,其建筑皆可以说是比较精致典雅的,让人流连 忘返。
园林的空间形态 图片2 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往往面积不大,但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苏州园林一般在布局上以水为中心;在结构上以小巧取胜,以小见大,移步易影;空间处理上时而开阔明朗,时而曲折幽深,或藏或露,或深或浅,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整个园林的空间给我们一种紧凑的感觉,但不失美感。 建筑色彩、建筑体型特征
整个园林的色彩比较单调。粉墙、黛瓦、栗色的窗 和柱,就是建筑的全部色彩了。这简单的色彩,看 似单纯,却以不变应万变,衬出了满园的风光无限。
整个园林中的建筑都是看似不同的,因为整个园林 中囊括了太多的建筑,如果色彩太过繁杂,将会影 响到整个园林的视觉效果,而用单调的色彩恰好解 决了这么一个问题,将园林中的诸多建筑以一种色 彩的来将它们联系起来。
园林中的建筑都是比较精致典雅的,并不像现代建 筑那般给人一种刚硬的感觉,给人的感觉只是淡然 图片3
与舒适的感觉。 3园林中环境布置
整个园林中的环境将整个园林的各种元素都巧妙 的联系了起来,有山有水,有树有花,小桥流水, 曲径通幽,给人更多的享受与惊喜。 山的布置
古人云“园林之胜,唯是山与水二物”,叠石造山, 小则置一二湖石,“片山多致,寸石生情”,大 图片4 则峰峦洞壑,绵延成脉,远观有势,近看有质,石 无定形,山有定法。而拙政园中的各处的山体安排 的皆是恰到好处,如一来到花园里,园主给我们观 赏的竟然是一块巨大的湖石,遮挡了园中秀丽的景 色,反而更激起我们游园的兴趣。进门见山这种处
理方法,在造园手法上,称作“抑景”。既是屏障, 相当于园门入口处屏风的功能;又因自身的美感淡 化了它本身的实用功能而成为一景。就好象“犹抱 琵琶半遮面”一样,遮遮挡挡的,却使欣赏者更想 见识“庐山真面目”了。含蓄而委婉的表达艺术是 蕴藉在我们东方人血液中的,也正是所谓的“东方 魅力”吧。 图片5 水的布置
“虽有人造,宛自天开”即模范山水。山贵有脉,水 贵有源,山与水的关系是“水随山转,山因水活”。 苏州园林中多以水池为中心,辅以细流,迂回曲折, 并合自然,水光云影,相映成趣,而拙政园小飞虹以 水为底,堪称佳构。整个园林中的水景皆给人圆润的 感觉,将园中的建筑联系起来,给人视眼空旷之感, 心旷之觉。图片6 植物类布置及其种类
拙政园中的植物可以说是各有特点,不同的地方种植 不同的植物, 园林中花木既能观赏又能组景,分隔 空间,屋角蕉影、窗外修篁、池边垂柳、雨中睡莲、 经霜丹风,雪中梅朵。古人造园植木,善寓意造景, 选用花木常与比拟、寓意联系在一起,总能图片
7
给人不一样的感受。 苏州园林中用植物以时造景,可见古代造园家在这方面下的功夫,虽有亭台楼阁,山石水池,又能作到风花雪月,光景常新,正所谓:“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而苏州的园林
中的种植方法“小园植树多落叶,要疏植;大园植 树要适当布置常绿树”是现代园林设计中仍然非 常关注的问题。
整个园林中的植物皆是南方特有的植物,植物寄托 的园林主人的那种希冀与抱负,像竹子等是不可或 缺的,园中的植物完美的体现了江南的特色,体现 了江南的地域文化,精致典雅的生活文化,植物布 置亦是如此。园中景物布置不仅给人观赏,同时也 将一些不同的空间完美的分隔开来,诸多地方都给 人一种惊喜的感觉,犹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 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图片8 4拙政园交通设置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车辆停 放方面,从北园路、百家巷或娄门路、东北街方 向到拙政园地区的旅游车辆分别停放至百家巷的 拙政园园林停车场、拙政园停车场;从园林路到
拙政园地区的旅游车辆分别停放至狮子林停车 场、狮林寺巷内设置的临时停车场。非机动车则 停放在东北街、百家巷、园林路人行道上的非机 动车停放点。 5游园路线安排
整个园林分为三个部分: 一东部景区:图片9
东部景区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竹坞曲水为主,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等建筑点缀于池水、山石、草木之间。 二中部景区:
拙政园东部和中部,是用一条长长的复廊隔开的。走廊的墙壁上开有25扇花窗,使东部和中部隔而不断。这是全园的精华部分,池水面积占三分之一,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主次分明。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小沧浪和枇杷园等。 三西部景区
西部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主要景点有:卅六鸳鸯馆、十八曼佗罗花馆、留听阁、倒影楼等。
篇二:拙政园实习报告 拙政园实习报告
姓名:李济清 学号:1351218
班级:13级园林(2)班
在结束了上海的实习任务后,我们转站来到了淡雅秀丽的苏州,畅游了几处具有代表性的古典园林:留园、狮子林以及拙政园。下面就从拙政园的园林建筑上谈谈我之所见。拙政园在江苏苏州市娄门内,是一座始建于公元十五世纪初的古典园林,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经过几百年的苍桑变迁,至今仍保持着平淡疏朗、旷远明瑟的明代风格,被誉为“中国私家园林之最”。其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时为大宏寺,明正德年同御史王献臣辞职回乡,买下寺产,改建成宅园,并借用晋代潘岳《闲居赋》“拙者之为政”句意,自我解嘲,取名为“拙政园”。王献臣死后,他的儿子以拙政园为赌注,一夜之间输掉了。自此拙政园400余年来,屡易其主,历经沧桑,几度兴衰。今拙政园辖地面积约亩,其中开放面积约73亩。73亩开放面积中,仅38亩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今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万住宅即今苏州园林博物馆旧馆)拙政园与苏州其他古典园林一样,是典型的宅园合一,有宅有园的格局。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中部山水明秀,厅榭典雅,花木繁茂,是全园的精华所在;西部水廊逶迤,楼台倒影,清幽恬静;东部平岗草地,
竹坞曲水,空间开阔。 东区的面积约31亩,现有的景物大多为新建,重要的景点有秫香馆、松林草坪、芙蓉榭、涵青亭,放眼亭、天泉亭等,拙政园的纪念品店也设在此处。 园的入口设在南端,经门廊、前院,过兰雪堂,即进入园内。东侧为面积旷阔的草坪,草坪西面堆土山,上有放眼亭,四周萦绕流水,岸柳低垂,间以石矶、立峰,临水建有水榭、曲桥。西北土阜上密植黑松枫杨成林,林西为秫香馆(茶室)。再西有一道依墙的复廊,上有漏窗透景,又以洞门数处与中区相通。西园面积约为亩,现有布局形成于张履谦接手时期。该园以池水为中心,有曲折水面和中区大池相接。有塔影亭、留听阁、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宜两亭等景观。又新建三十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装修精致奢丽。其中,建筑以南侧的鸳鸯厅为最大,方形平面带四耳室,厅内以隔扇和挂落划分为南北两部,南部称“十八曼佗罗花馆”,北部名“三十六鸳鸯馆”,夏日用以观看北池中的荷蕖水禽,冬季则可欣赏南院的假山、茶花。池北有扇面亭“与谁同坐轩”,造型小巧玲珑。东北为倒影楼,同东南隅的宜两亭互为对景。中部部分为全园精华之所在,虽历经变迁,与早期拙政园有较大变化和差异,但园林以水为主,池中堆山,环池布置堂、榭、亭、轩,基本上延续了明代的格局。从咸丰年间《拙政园图》、同治年间《拙政园图》和
光绪年间《八旗奉直会馆图》中可以看到山水之南的海棠春坞、听雨轩、玲珑馆、枇杷园和小飞虹、小沧浪、听松风处、香洲、玉兰堂等庭院景观与现状诸景毫无二致。因而拙政园中部风貌的形成,应在晚清
咸丰至光绪年间。中区现有面积约为亩,其中水面占1/3。水面有分有聚,临水建有形体各相同,位置参差错落的楼台亭榭多处。主厅远香堂为原园主宴饮宾客之所,四面长窗通透,可环览园中景色;厅北有临池平台,隔水可欣赏岛山和远处亭榭;南侧为小潭、曲桥和黄石假山;西循曲廊,接小沧浪廊桥和水院;东经圆洞门入枇杷园,园中以轩廊小院数区自成天地,外绕波形云墙和复廊,内植枇杷、海棠、芭蕉、竹等花木,建筑处理和庭院布置都很雅致精巧。 远香堂既是中园的主体建筑,又是拙政园的主建筑,园林中各种各样的景观都是围绕这个建筑而展开的。远香堂是一座四面厅,建于原“若墅堂”的旧址上,为清乾隆时所建,青石屋基是当时的原物。它面水而筑,面阔三间,结构精巧,周围都是落地玻璃窗,可以从里面看到周围景色,堂里面的陈设非常精雅,堂的正中间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远香堂”三字,是明代文征明所写。堂的南面有小池和假山,还有一片竹林。堂的北面是宽阔的平台,平台连接着荷花池。每逢夏天来临的时候,池塘里荷花盛开,当微风吹拂,就有阵阵清香飘来。
堂的北面也是拙政园的主景所在,池中有东西两座假山,西山上有雪香云蔚亭,亭子正对远香堂的两根柱子上挂有文征明手书“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亭的中央是元代倪云林(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子,元末无锡人,工诗,善山水,为元代四大画家之一)所书“山花野鸟之间”的题额。东山上有待霜亭,两座山之间以溪桥相连接。山上到处都是花草树木,岸边则有众多的灌木,使得这里到处是一片生机。远香堂的东面,有一座小山,小山上有“绿漪亭”。这里还有“枇杷园”、“玲珑馆”、“嘉实亭”、“听雨轩”、“梧竹幽居”等众多景点。从梧竹幽居向西远望,还能看到耸立云霄之中的北寺塔。水池的中央还建有荷风四面亭,亭的西面有一座曲桥通向柳荫路曲。在这里转向北方可以见到见山楼。与“荷风四面亭”隔山相望的是“香洲”。“香洲”的“洲”同“舟”同音,实际上是一座船型建筑物,可称为石坊或旱船,似乎是一只官船在荷花丛里徐徐而行。苏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代大都以舟代步,家家临河,处处通船,所以在园林中也建有石坊。同时石坊可以经常提醒人们“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借此表白园主“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心迹。荷风四面亭的南部有一座小桥连接着倚玉轩,从这里向西走就到了小飞虹,这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桥的南面有小沧浪水阁,南窗北槛,两面临水,跨水而居,构成
一个闲静的水院。站在“小沧浪”前往北看,廊桥“小飞虹”倒映在水里,水波荡漾,犹如彩虹。这里是观赏水景的最佳去处,在挫政园雪香云蔚亭,位于园中部的一小山丘上,周围除有几株高大乔木外,还种植许多腊梅,每当岁寒之时,斗雪的腊梅开得最盛,花香与瑞雪交相辉映,为园中观赏冬景的佳处。挫政园中部的荷花池,池南正对园内主要厅堂---远香堂,每当夏季,荷花盛开,阵阵沁香随微风吹拂到厅堂内外,馨人肺腑。欲扬先抑就是一种对比手法。挫政园的入口位于中园的南面。
入口做的很低调,通过一个狭小的走廊后,暂时在空间上放一放,出现一个相对较缓的空间进入腰门。利用腰门前的小庭院空间种植黄杨,门左右分别种植桂和竹,营造园 林幽静恬远氛围。园门虽与外界直接相通,但处理得小巧,朴素,淡雅。进入腰门后,映入眼帘的是用土石垒成的山,在山上大面积种植乔木,花草而形成一个天然屏风来挡住园中的主体建筑---远香堂。 处于远香堂西南面的小飞虹一带,可谓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这里的空间丰富,步移景异。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一座廊桥,为三跨石梁,微微拱起,呈八字型。桥面两侧设有万字护栏,三间八柱,覆盖廊屋,檐枋下饰以倒挂楣子,桥两端与曲廊相连。小飞虹不但形态
富有诗情画意,而且分隔了两边的空间,但又隔中有透。从松风亭可以透过小飞虹看到香洲的一隅,而透过香洲也可以隐约看到松风亭,空间层次比较深远。站在小飞虹上,更是能饱览周围的水景,廊景,葱郁的植被,隐约见到远处的见山楼,近处又可以见到北面香洲,还有南面小沧浪,可谓是节点位置,利用的极为妥善。小飞虹西南面的志情高远的空间也值得品味。这里用一圈回廊圈出了一个极为小的内院,与背面的大院形成对比,互相通过一道走廊形成空间互透。南面则通过引入湖水,形成一个小的封闭的水景,并在南墙前种植乔木,通用园林山水画以壁为纸,以石为绘的手法,形成一幅怡然的水墨画,环境幽雅恬静,回味无穷。使用同样的手法的还有西面的玉兰堂南院和东面的海棠春坞和西面的鸳鸯馆。 宜雨亭所处的位置空间也很丰富,往东可望香洲,西面可见鸳鸯馆,北面与远处的倒影楼形成对景,又与西北面的与谁同坐轩遥相呼应,并可隐约见到北山上最高的浮翠阁。这里的宜雨轩,与谁同坐轩,浮翠阁既是良好的赏景点,又是园中及其重要的景观建筑 天泉亭 :是一座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外部形成回廊,庄重质朴,围柱间有坐槛。亭子之所以取“天泉”这个名字,是因为亭内有口古井,相传为元代大宏寺遗物。此井终年不涸,水质甘甜,因而被称为“天泉”。
芙蓉榭: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灵空架于水波上,伫立水边、秀美倩巧。缀云峰:兰雪堂北,山峰高耸在绿树竹荫中,山西北双峰并立,取名“联璧”。缀云峰、联壁峰为归园田居的园中景点。缀云峰的形态自下而上逐渐壮大,其巅尤伟,如云状,岿然独立。玉兰堂:是一处独立封闭的幽静庭院,玉兰堂高大宽敞,院落小巧精致。南墙高耸,好似画纸,墙上藤草作画,墙下筑有花坛,植天竺和竹丛,配湖石数峰,玉兰和桂花,色、香宜人。 见山楼:此楼三面环水,两侧傍山,底层被称作“藕香榭”,沿水的外廊设吴王靠,小憩时凭靠可近观游鱼,中赏荷花,远则园内诸景如画一般地在眼前缓缓展开。上层为见山楼,陶渊明有名句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荷风四面亭:亭名因荷而得,坐落在园中部池中小岛,四面皆水,莲花亭亭净植,岸边柳枝婆娑。亭单檐六角,四面通透,亭中有抱柱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香洲:为“舫”式结构,有两层楼舱,通体高雅而洒脱,其身姿倒映水中,更显得纤丽而雅洁。香洲寄托了文人的理想与情操。 松风水阁: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作“岁寒三友”。松树经寒不凋,四季常青,古人将之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者。松之苍劲古拙的姿态常被画入图中,是中国园林的主要树种之一。松风水阁又名“听松风处”,是看松听涛之处。小飞虹:是苏
州园林中极为少见的廊桥。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故以为名。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是拙政园的经典景观。
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
早期王氏拙政园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观取自植物题材,如桃花片,“夹岸植桃,花时望若红霞”;竹涧,“夹涧美竹千挺”,“境特幽回”;瑶圃百本,花时灿若瑶华。”归田园居也是丛桂参差,垂柳拂地,“林木茂密,石藓然”。每至春日,山茶如火,玉兰如雪。杏花盛开,“遮映落霞迷涧壑”。夏日之荷。秋日之木芙蓉,如锦帐重叠。冬日老梅偃仰屈曲,独傲冰霜,有泛红轩、至梅亭、竹香廊、竹邮、紫藤坞、夺花漳涧等景观。古典园林拙政园植物配置的三大特色——植物至今,拙政园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荷花、山茶、杜鹃为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仅中部二十三处景观,百分之八十是以植物为主景的景观。如远
香堂、荷风四面亭的荷(“香远益清”,“荷风来四面”);倚玉轩、玲珑馆的竹(“倚楹碧玉万竿长”,“月光穿竹翠玲珑”);待霜亭的桔(“洞庭须待满林霜”);听雨轩的竹、荷、芭蕉(“听雨入秋竹”,“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
玉兰堂的玉兰(“此生当如玉兰洁”);雪香云蔚亭的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听松风处的松(“风入寒松声自古”),以及海棠春坞的海棠,柳阴路曲的柳,批把园、嘉实亭的批把,得真亭的松、竹、柏等。
总结来说,拙政园植物配置有三大特色:(1)拙政园的植物配置注重选择植物的“比德”思想中国自西周开始,就有以物“比德”的传统,到孔子而树立典型。中国园林植物的选择受其影响,尤其是文人写意园中注重植物的“比德”思想。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高贵的品格和淡漠名利的人生态度,一直为文人所称颂。拙政园中沿水面多处布置了与赏莲有关的建筑,称为拙政园的主题景区。如远香堂、荷风四面亭、藕香榭、留听阁、香洲等,有利于人们从多种角度欣赏和感受。园中许多建筑都与植物的欣赏相结合,如以梅花组景的雪香云蔚亭,以海棠组景的海棠春坞,以梧桐、竹子组景的梧竹幽居,以芭蕉组景的听雨轩,以枇杷组景的枇杷园等等,形成了以观赏花木为主题的多处景区,并通过对联、匾额等赞颂花木精神,升华了园林意境。
(2)在植物配置上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在拙政园的荷池四周,垂柳轻拂,迎春连翘,低垂于水面;更有濒水的芙蓉、碧桃、紫薇、夹竹桃相互掩映,池中则荷
叶田田。山间林地,多植松柏、高槐、杉树、枫树、女贞,间以观花观果的大中乔木如玉兰、木瓜、梨树、橘树等,低灌木如构骨、六月雪、南天竹,地被植物如书带草等,形成了丰富的种植层次。(3)拙政园在种植设计上注重植物的季相特征阳春三月,拙政园里柳枝拂水,桃李争春。可以看到玉兰堂前玉兰盛开,温润如玉,幽香醉人。可至海棠春坞赏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照红妆”。仲夏时节,池畔浅紫、粉红的紫薇花掩映着,池中荷叶阵阵,荷香沁鼻。驻足荷风四面亭可以领略到“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的情景;山坡浓荫匝地,令人暑气顿消。秋风起时,园中并无萧瑟景象,春华秋实,正是收获的季节。待霜亭是赏秋的佳处。登高望远,秋水长天,山坡上金橘满枝,火红的石榴低垂,枫叶灿若红霞。园内桂花飘香,真是使人志清意远的佳境。寒冬腊月,腊梅绽放,暗香浮动,松柏长青。 拙政园花木的成功运用表现了中国古代造园家们运用花木的成熟和高超技巧,它典型表现在集中以某个花木为主题,赞颂花木精神;重视花木的天然生长状态,花木种植宛若天成。
花草树木有斑斓之色彩,馨香之气息,多姿之形态,风拂树叶雨打芭蕉之声,阳 光月光下的树木婆娑之影。这一切诉诸感官,给人予视觉、嗅觉、听觉和触觉之美。中国园
林植物不同凡响之处还在于其文化象征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许多植物被认作高尚品质 和高洁情操的象征。松竹梅傲雪霜,深为人们喜爱,因而被当作正直、高洁、孤傲不羁的象 征。编篱种菊取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象征着简朴淡泊的生活之道。出 于污泥而不染的荷花比喻不趋炎附势的高洁之士。 清雅淡逸的兰花具有君子风范, 尤为文人 韵士所吟诵。拟人化了的花草树木皆有情,其文化意蕴深化了植物美。这是中国园林植物的 独特之处。因此,园林中的植物配植兼顾了植物的神形之美,是植物自然美和象征寓意美的 艺术组合。 这是一趟美妙的学习旅程,虽然很累,却真正觉得学到了东西,通过参观学习, 实地考察,分析讨论,了解了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和造园艺术手法,并掌握了我国现代 城市园林各类绿地的规划设计内容,
形式,规划和特点,从中学到的是实际的手法和 形式,是对课本上学习的内容的论证,期待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实习结束了,对我 感触最深的是:课本上所学到的,在实际中得到了印证;而对实践的学习,又丰富了课本所 学。还增长了见识,收获多多。 篇三:苏州拙政园实习分析 《专业综合实践B(一)》
课程实习报告
系部: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班级:XX级园林专业1班 姓名:刘欣 指导教师:刘红丽 季洪亮 一、苏州《拙政园》的实习总结 1、苏州拙政园的简单概况
拙政园位于古城苏州东北隅(东北街178号),截至XX年,仍是苏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约合公顷)。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
2、拙政园的景点分 析
波形廊,位于中区和西区交界处,南起三十六鸳鸯馆,北接倒影楼和见山楼,采用复廊的形式,形态曲折变化,凌空跃起,造型活泼生动,墙上开窗,增加透景功能,底部用石头架起,让水流从底座下部穿过,增加了轻盈感,从长廊内行走恰似欣赏一幅流动的画卷,步移景异,美不胜收…………..
3、拙政园造景手法的分析
框景:在拙政园中,水廊的檐和柱将“与谁同坐轩”及周边景色框入画中,以简洁的景框作为构图前景,把最美好的景色展现在画面的高潮部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深刻的印
象。耦园的山水间外望的门景及窗景、留园的绿荫窗景、狮子林的海棠门洞及九狮峰、留园的华步小筑、沧浪亭的秋叶门景、怡园的复廊窗景等都是框景手法的较好体现。 借景:拙政园中“梧竹幽居”及“倚虹亭”间的一段廊道是观赏北寺塔借景的最佳场所,从此向西便可取得远眺北寺塔的借景,此借景场面具备着视觉构成上的独特性,即整个场面接近一点透视的构成,同时北寺塔恰是位于灭点的位置。具体地,这个一点透视主要由纵长的水系、以及水系两岸的树木和建筑组成,形成一条视觉通道,强化了恰恰位于通道尽端的北寺塔的视觉效果 4、拙政园留给你印象深刻的地方
俯瞰效果,在园内最高点雪香云蔚亭处俯瞰,南望远香堂和倚玉轩,两建筑端庄大气,屋顶飞檐翘角,西望香洲和周围建筑相互掩映高低错落若隐若现,山下荷风四面亭,玲珑秀美,一副天然的山水画卷展现在眼前……… 5、拙政园景观的瑕疵
东区,东区的景观现代气息太浓,如草坪、花架现代园
林元素的应用,和拙政园的古雅风格不统一. 二、苏州《师园》的实习总结 1、苏州师园的简单概况
师园是苏州园林中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的中型古典山水宅园代表作品。师园始建于公元1174年(宋淳熙初年),始称“渔隐”,几经沧桑变更,至公元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前后,定名为“师园”,并形成现状布局。几易其主,园主多为文人雅士,且各有诗文碑刻遗于园内,历经修葺整理,最终形成了这一古典园林中的精品杰作。师园为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住宅部分共三进,自大门至轿厅、万卷堂、撷秀楼,沿中轴线依次展开,主厅“万卷堂”屋宇高敞,装饰雅致。 2、师园的景点分析
师园的总体布局讲究曲径通幽,庭园虽小, 利用直路中有迂回,舒缓处有起伏的园路安排,创造意境深邃的气氛。一走进园门,曲廊就将人引向掩映在绿树山石之中的小山丛桂轩。轩名取自北朝诗人庾信《枯树赋》中“小山则丛桂留人”的诗句,意喻迎接、款待、挽留宾客之意。轩的周围,桂树簇拥,佳石耸立。透过花窗北望,可见一座黄石假山一一云岗,虽不高却气势雄奇,曲径通幽处,山石自开。循着名为樵风径的爬山廊,向西而后北折,来到“濯缨水阁” (图
1)。阁前凿—泓碧池,周围缀以山石、花木、古树,倒映在水中,景园十分精致、幽深。水池约400平米见方,集中置于园的中心位置。池岸的叠石层层低下,源头、水尾隐藏于峰回路转之处、水榭花墙之间。四周建筑布置得疏密有致,高低得宜。当游人在幽闭的山石丛林中 作了一番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体验后,游历至此,不禁感到豁然开朗,不仅平添了花光水影的悠悠诗韵,而且还拓展了景物的画外空间 .
水体处理:水在师园的应用非常具有特色,水池面积约半亩,又略呈简单的方形,但由于布局上的匠心,因此产生了奇妙的景观效果。首先临水的若干小体量建筑如“射鸭廊”、“竹外一枝轩”等均低临水面,或者突出于水面石头之上,反衬水面的开阔;沿岸的叠石高低错落,有多处洞穴,象征水广流远;水面聚而不分,在东南角视野则收拢于微微拱露的“引静桥”,在西北角止于低矮的石板曲桥,水在这对角线的两端尽头也蜿蜒成两处浅浅的港湾,水的不尽之意得到了淋漓的表达。同时,从不同视角观看湖面,建筑,山石,植物在水中形成高低错落、互相掩映的完美倒影蓝天、白云、清晰的倒影、平静的水面、优美的景观狭小的水面非但不晓,反而令人感觉到广阔而深远。另外,园中巧妙之处的在月到风来亭中设置镜子,不仅可以借到对面的景致,更
可以增加景深,扩大空间面积。
引静桥 : 引静桥是欣赏师园中部山水主景区的最佳景点之一。古今造园必有水,师园顾名思义,以水为主,该池名彩霞池,相传这池名是以南宋国主史正志之爱女的芳名而得名,并沿用至今。过桥以后,水体空旷一片汪洋,以象征园主的江湖之思,体现了渔隐愿望和与世无争的生活情趣。小涧、小桥衬托出水池的宽广,这是小中见大的典型范例。小拱桥和平板曲桥把水体分成三个部分,而桥的本身一圆拱一低平,一大一小,又组成对景,其位置处于园中最长的对角线上,是一组绝妙的对比。桥一方面形成了别致的桥景,另一方面有分隔水面空间的功能。用桥分水似隔还连,水能通过桥孔展延出去,增加了水景的层次。彩霞池岸用黄石叠砌,上横下直,大小错落,形成各种洞窟窝凹,形如水口,有水广波延和源头不尽之意,石岸曲折错落;着重大体积组合,无平直刻板之弊病,沿地设置踏步石矶,踏步可拾级而下,浣手洗足,石矶可临水休息,观鱼戏水。
师园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是苏州园林中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的代表作品。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园清新有韵味,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陈从周誉为“苏州园林小园极则,在全国园林中亦属上选,是以少胜多的典范”。清代著名学者
钱大昕评价师园“地只数亩,而有行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柳子厚所谓‘奥如旷如’者,殆兼得之矣。”
三、苏州《留园》的实习总结 1、苏州留园的简单概况
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现园分四部分,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水花园,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北部则是田园风光。
篇四:拙政园实习报告
篇一:苏州拙政园参观实习报告 城市建筑规划----苏州古代类建筑
摘要 苏州拙政园是一处典型的苏州园林,通过实地参观与交流,让我们认识了拙政园的布置与其中包含的各种建筑文化与建筑元素,参观了拙政园后,听导游的一些讲解已经加上自己的一些感悟心得,与同学交流后得到了很多的建筑思想,更加领略到了故事那种建筑文化思想,拙政园的建
筑特点就是精致与紧凑,在一个园子中表现出了好多不同的元素,各处可见到不同的建筑手法,曲径通幽、小桥流水等等都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一种桃园深处的感觉。 关键词 (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4)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正文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首。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世界文化遗产。迄今为止同时具备这四项桂冠的全国仅拙政园一家。作为一处典型的江南园林,拙政园将江南园林的各种建筑元素都在一座园林中完美的表现力出来,我们于12月28日上午去游览了拙政园,在我看来,拙政园给了我很深的建筑感触,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1园林的建筑元素
它将有限的空间集文字、书画、建筑、雕刻等多种艺术,并把山光、水声、月色融入其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将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各种建筑元素与当时的文化背景姐在一个园林中表现了出来,令人叹为观止。
园林时代背景
拙政园也是苏州最大的私家花园,占地5公顷。它的创意构思由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之一、“明四家”中的文征明先生执笔而成。第一任园主王献臣是明朝的监察
使,相当于现在的检察官,监督地方官员的吏政情况,职位显赫;官场失意后还乡,在苏州城内东北角置地建屋,就是现在的“拙政园”。 王献臣之后,屡更园主,王心一、叶士宽、张履谦等二十多人先后为园主,
因曾有“复园”、“将园”、“吴园”、“书园”、补园”等名园。现全园包括中部(拙政园)、西部(旧“补园”)、东部(“归田园居”)三部分。其中,东部,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也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是全园的精华所在;西部,园内建筑大都建成于清代,其建筑风格明显有别于东部和中部。 拙政园造园手法
拙政园整个园林是以绿色为基调来布置整个
园林,随处可见婀娜的植物。绿色是自然的 色彩,是生命的色彩,它使人感到和平和宁 静,充满希望和活力。作为人类建造的第二 自然——园林,绿色自然成为色彩的主旋律。 造园家计成在《园治》中阐述“新筑易乎开 基,只可栽杨移竹;旧园妙于翻造,自然古 木繁花。”在拙政园里,以“绿”为主题的景 点有很多,如“绿绮亭” 、“晚丹晓翠” 、 “浮翠阁”等。
在园中以花卉、果实色彩为点缀,在园林中 有了花卉、果实色彩来点缀,园林空间便不 在那么单调乏味。花木的选择范围广泛,为 园林增添了亮丽色彩。
拙政园里山石花木色彩姹紫嫣红,带建筑的 色彩却非常简单。粉墙、黛瓦、栗色的窗和 柱,就是建筑的全部色彩了。这简单的色彩, 看似单纯,却以不变应万变,衬出了满园的 风光无限。园林内建筑类型丰富,亭台楼阁 高低错落,图片1 园林特征和空间特色
苏州园林一般在布局上以水为中心;在结构上以小巧取
胜,以小见大,移步易影;色彩上粉墙黛瓦栗柱,顺应自然;空间处理上时而开阔明朗,时而曲折幽深,或藏或露,或深或浅,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山水建筑参差起落,花草林木点缀成景,层次丰富,意境深远。拙政园的自由不对称布局,各种建筑类型看似杂乱无章的在园林中布置,看似各种建筑将整个园林分割开来,但增添了园林的变化性,让人有了更多的享受与游园惊喜,,在园中行游, 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
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 转,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至于那些形式各异、 图案精致的花窗,那些如锦缎般的在脚下迁伸不尽 的铺路,那些似不经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 更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 2 拙政园的建筑内容
拙政园的空间可以说是非常紧凑的,在一个可以说 是面积不大的园林中将好多带有江南的元素的经 典建筑都囊括在了一个园林中,其中建筑的色彩也 用的相对比较单调,但将整个园林的文化都表达出 来,其建筑皆可以说是比较精致典雅的,让人流连 忘返。
园林的空间形态 图片2 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
林往往面积不大,但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苏州园林一般在布局上以水为中心;在结构上以小巧取胜,以小见大,移步易影;空间处理上时而开阔明朗,时而曲折幽深,或藏或露,或深或浅,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整个园林的空间给我们一种紧凑的感觉,但不失美感。 建筑色彩、建筑体型特征
整个园林的色彩比较单调。粉墙、黛瓦、栗色的窗 和柱,就是建筑的全部色彩了。这简单的色彩,看 似单纯,却以不变应万变,衬出了满园的风光无限。 整个园林中的建筑都是看似不同的,因为整个园林 中囊括了太多的建筑,如果色彩太过繁杂,将会影 响到整个园林的视觉效果,而用单调的色彩恰好解 决了这么一个问题,将园林中的诸多建筑以一种色 彩的来将它们联系起来。
园林中的建筑都是比较精致典雅的,并不像现代建 筑那般给人一种刚硬的感觉,给人的感觉只是淡然 图片3
与舒适的感觉。
3园林中环境布置
整个园林中的环境将整个园林的各种元素都巧妙 的联系了起来,有山有水,有树有花,小桥流水, 曲径通幽,给人更多的享受与惊喜。 山的布置
古人云“园林之胜,唯是山与水二物”,叠石造山, 小则置一二湖石,“片山多致,寸石生情”,大 图片4 则峰峦洞壑,绵延成脉,远观有势,近看有质,石 无定形,山有定法。而拙政园中的各处的山体安排 的皆是恰到好处,如一来到花园里,园主给我们观 赏的竟然是一块巨大的湖石,遮挡了园中秀丽的景 色,反而更激起我们游园的兴趣。进门见山这种处 理方法,在造园手法上,称作“抑景”。既是屏障, 相当于园门入口处屏风的功能;又因自身的美感淡 化了它本身的实用功能而成为一景。就好象“犹抱 琵琶半遮面”一样,遮遮挡挡的,却使欣赏者更想 见识“庐山真面目”了。含蓄而委婉的表达艺术是 蕴藉在我们东方人血液中的,也正是所谓的“东方 魅力”吧。 图片5 水的布置
“虽有人造,宛自天开”即模范山水。山贵有脉,水
贵有源,山与水的关系是“水随山转,山因水活”。 苏州园林中多以水池为中心,辅以细流,迂回曲折, 并合自然,水光云影,相映成趣,而拙政园小飞虹以 水为底,堪称佳构。整个园林中的水景皆给人圆润的 感觉,将园中的建筑联系起来,给人视眼空旷之感, 心旷之觉。图片6 植物类布置及其种类
拙政园中的植物可以说是各有特点,不同的地方种植 不同的植物, 园林中花木既能观赏又能组景,分隔 空间,屋角蕉影、窗外修篁、池边垂柳、雨中睡莲、 经霜丹风,雪中梅朵。古人造园植木,善寓意造景, 选用花木常与比拟、寓意联系在一起,总能图片7给人不一样的感受。 苏州园林中用植物以时造景,可见古代造园家在这方面下的功夫,虽有亭台楼阁,山石水池,又能作到风花雪月,光景常新,正所谓:“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而苏州的园林
中的种植方法“小园植树多落叶,要疏植;大园植 树要适当布置常绿树”是现代园林设计中仍然非 常关注的问题。
整个园林中的植物皆是南方特有的植物,植物寄托 的园林主人的那种希冀与抱负,像竹子等是不可或
缺的,园中的植物完美的体现了江南的特色,体现 了江南的地域文化,精致典雅的生活文化,植物布 置亦是如此。园中景物布置不仅给人观赏,同时也 将一些不同的空间完美的分隔开来,诸多地方都给 人一种惊喜的感觉,犹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 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图片8 4拙政园交通设置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车辆停 放方面,从北园路、百家巷或娄门路、东北街方 向到拙政园地区的旅游车辆分别停放至百家巷的 拙政园园林停车场、拙政园停车场;从园林路到 拙政园地区的旅游车辆分别停放至狮子林停车 场、狮林寺巷内设置的临时停车场。非机动车则 停放在东北街、百家巷、园林路人行道上的非机 动车停放点。 5游园路线安排
整个园林分为三个部分: 一东部景区:图片9
东部景区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竹坞曲水为主,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等建筑点缀于池水、山石、草木之间。 二中部景区:
拙政园东部和中部,是用一条长长的复廊隔开的。走廊的墙壁上开有25扇花窗,使东部和中部隔而不断。这是全园的精华部分,池水面积占三分之一,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主次分明。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小沧浪和枇杷园等。 三西部景区
西部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主要景点有:卅六鸳鸯馆、十八曼佗罗花馆、留听阁、倒影楼等。篇二:苏州拙政园实习分析 《专业综合实践b(一)》 课程实习报告
系部: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班级:XX级园林专业1班 姓名:刘欣
指导教师:刘红丽 季洪亮一、苏州《拙政园》的实习总结
1、苏州拙政园的简单概况
拙政园位于古城苏州东北隅(东北街178号),截至XX年,仍是苏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约合公顷)。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
各具特色。
2、拙政园的景点分析
波形廊,位于中区和西区交界处,南起三十六鸳鸯馆,北接倒影楼和见山楼,采用复廊的形式,形态曲折变化,凌空跃起,造型活泼生动,墙上开窗,增加透景功能,底部用石头架起,让水流从底座下部穿过,增加了轻盈感,从长廊内行走恰似欣赏一幅流动的画卷,步移景异,美不胜收…………..
3、拙政园造景手法的分析
框景:在拙政园中,水廊的檐和柱将“与谁同坐轩”及周边景色框入画中,以简洁的景框作
为构图前景,把最美好的景色展现在画面的高潮部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深刻的印 象。耦园的山水间外望的门景及窗景、留园的绿荫窗景、狮子林的海棠门洞及九狮峰、留园的华步小筑、沧浪亭的秋叶门景、怡园的复廊窗景等都是框景手法的较好体现。
借景:拙政园中“梧竹幽居”及“倚虹亭”间的一段廊道是观赏北寺塔借景的最佳场所,从此向西便可取得远眺北寺塔的借景,此借景场面具备着视觉构成上的独特性,即整个场面接近一点透视的构成,同时北寺塔恰是位于灭点的位置。具体地,这个一点透视主要由纵长的水系、以及水系两
岸的树木和建筑组成,形成一条视觉通道,强化了恰恰位于通道尽端的北寺塔的视觉效果 4、拙政园留给你印象深刻的地方
俯瞰效果,在园内最高点雪香云蔚亭处俯瞰,南望远香堂和倚玉轩,两建筑端庄大气,屋顶飞檐翘角,西望香洲和周围建筑相互掩映高低错落若隐若现,山下荷风四面亭,玲珑秀美,一副天然的山水画卷展现在眼前……… 5、拙政园景观的瑕疵
东区,东区的景观现代气息太浓,如草坪、花架现代园林元素的应用,和拙政园的古雅风格不统一. 二、苏州《师园》的实习总结 1、苏州师园的简单概况
师园是苏州园林中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的中型古典山水宅园代表作品。师园始建于公元1174年(宋淳熙初年),始称“渔隐”,几经沧桑变更,至公元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前后,定名为“师园”,并形成现状布局。几易其主,园主多为文人雅士,且各有诗文碑刻遗于园内,历经修葺整理,最终形成了这一古典园林中的精品杰作。师园为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住宅部分共三进,自大门至轿厅、万卷堂、撷秀楼,沿中轴线依次展开,主厅“万卷堂”屋宇高敞,装饰雅致。
2、师园的景点分析师园的总体布局讲究曲径通幽,庭园虽小, 利用直路中有迂回,舒缓处有起伏的园路安排,创造意境深邃的气氛。一走进园门,曲廊就将人引向掩映在绿树山石之中的小山丛桂轩。轩名取自北朝诗人庾信《枯树赋》中“小山则丛桂留人”的诗句,意喻迎接、款待、挽留宾客之意。轩的周围,桂树簇拥,佳石耸立。透过花窗北望,可见一座黄石假山一一云岗,虽不高却气势雄奇,曲径通幽处,山石自开。循着名为樵风径的爬山廊,向西而后北折,来到“濯缨水阁” (图 1)。阁前凿—泓碧池,周围缀以山石、花木、古树,倒映在水中,景园十分精致、幽深。水池约400平米见方,集中置于园的中心位置。池岸的叠石层层低下,源头、水尾隐藏于峰回路转之处、水榭花墙之间。四周建筑布置得疏密有致,高低得宜。当游人在幽闭的山石丛林中 作了一番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体验后,游历至此,不禁感到豁然开朗,不仅平添了花光水影的悠悠诗韵,而且还拓展了景物的画外空间. 师园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是苏州园林中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的代表作品。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园清新有韵味,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陈从周誉为“苏州园林小园极则,在全国园林中亦属上选,是以少胜多的典范”。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评价师园“地只数亩,而有
行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柳子厚所谓‘奥如旷如’者,殆兼得之矣。” 三、苏州《留园》的实习总结 1、苏州留园的简单概况
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现园分四部分,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水花园,
篇五:拙政园实习报告
城市建筑规划----苏州古代类建筑摘要 苏州拙政园是一处典型的苏州园林,通过实地参观与交流,让我们认识了拙政园的
布置与其中包含的各种建筑文化与建筑元素,参观了拙政园后,听导游的一些讲解已经加上
自己的一些感悟心得,与同学交流后得到了很多的建筑思想,更加领略到了故事那种建筑文
化思想,拙政园的建筑特点就是精致与紧凑,在一个园子中表现出了好多不同的元素,各处
可见到不同的建筑手法,曲径通幽、小桥流水等等都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一种桃园深处 的感觉。
关键词 (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3)庭院错落,曲折变
化。(4)园林景观,花木为胜。正文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
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首。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世界文化遗产。迄今为止同时具备这四项桂冠的
全国仅拙政园一家。作为一处典型的江南园林,拙政园将江南园林的各种建筑元素都在一座
园林中完美的表现力出来,我们于12月28日上午去游览了拙政园,在我看来,拙政园给了
我很深的建筑感触,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
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
的画面,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
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不愧为江 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1园林的建筑元素
它将有限的空间集文字、书画、建筑、雕刻等多种艺术,并把山光、水声、月色融入其
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将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各种建筑元素与
当时的文化背景姐在一个园林中表现了出来,令人叹为观止。
园林时代背景
拙政园也是苏州最大的私家花园,占地5公顷。它的创意构思由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之一、
“明四家”中的文征明先生执笔而成。第一任园主王献臣是明朝的监察使,相当于现在的检察官,监督地方官员的吏政情况,职位显赫;官场失意后还乡,在
苏州城内东北角置地建屋,就是现在的“拙政园”。 王献臣之后,屡更园主,王心一、叶士
宽、张履谦等二十多人先后为园主,因曾有“复园”、“将园”、“吴园”、“书园”、补园”等名园。现全园包括中部(拙政园)、
西部(旧“补园”)、东部(“归田园居”)三部分。其中,
东部,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也
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是全园的精华所在;西部,园内建筑大都建成于清代,其建 筑风格明显有别于东部和中部。 拙政园造园手法
拙政园整个园林是以绿色为基调来布置整个 园林,随处可见婀娜的植物。绿色是自然的 色彩,是生命的色彩,它使人感到和平和宁 静,充满希望和活力。作为人类建造的第二 自然——园林,绿色自然成为色彩的主旋律。造园家计成在《园治》中阐述“新筑易乎开 基,只可栽杨移竹;旧园妙于翻造,自然古 木繁花。”在拙政园里,以“绿”为主题的景 点有很多,如“绿绮亭” 、“晚丹晓翠” 、 “浮翠阁”等。
在园中以花卉、果实色彩为点缀,在园林中 有了花卉、果实色彩来点缀,园林空间便不 在那么单调乏味。花木的选择范围广泛,为 园林增添了亮丽色彩。
拙政园里山石花木色彩姹紫嫣红,带建筑的 色彩却非常简单。粉墙、黛瓦、栗色的窗和 柱,就是建筑的全部色彩了。这简单的色彩,看似单纯,却以不变应万变,衬出了满园的 风光无限。园林内建筑类型丰富,亭台楼阁 高低错落,图片1
园林特征和空间特色苏州园林一般在布局上以水为中心;在结构上以小巧取胜,以小见大,移步易影;色彩 上粉墙黛瓦栗柱,顺应自然;空间处理上时而开阔明朗,时而曲折幽深,或藏或露,或深或
浅,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山水建筑参差起落,花草林木点缀成景,层次丰富,意境深远。
拙政园的自由不对称布局,各种建筑类型看似杂乱无章的在园林中布置,看似各种建筑将整
个园林分割开来, 但增添了园林的变化性,让人有了更多的享受与游园惊喜,,在园中行游,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 转,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至于那些形式各异、图案精致的花窗,那些如锦缎般的在脚下迁伸不尽 的铺路,那些似不经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 更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2 拙政园的建筑内容 拙政园的空间可以说是非常紧凑的,在一个可以说 是面积不大的园林中将好多带有江南的元素的经 典建筑都囊括在了一个园林中,其中建筑的色彩也 用的相对比较单调,但将整个园林的文化都表达出 来,其建筑皆可以说是比较精致典雅的,让人流连 忘返。
园林的空间形态 图片2 咫尺之内
再造乾坤。苏州园林往往面积不大,但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
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
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苏州园林一般在布局上以水
为中心;在结构上以小巧取胜,以小见大,移步易影;空间处理上时而开阔明朗,时而曲折
幽深,或藏或露,或深或浅,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整个园林的空间给我们一种紧凑的感觉, 但不失美感。
建筑色彩、建筑体型特征整个园林的色彩比较单调。粉墙、黛瓦、栗色的窗 和柱,就是建筑的全部色彩了。这简单的色彩,看 似单纯,却以不变应万变,衬出了满园的风光无限。整个园林中的建筑都是看似不同的,因为整个园林 中囊括了太多的建筑,如果色彩太过繁杂,将会影 响到整个园林的视觉效果,而用单调的色彩恰好解 决了这么一个问题,将园林中的诸多建筑以一种色 彩的来将它们联系起来。
园林中的建筑都是比较精致典雅的,并不像现代建 筑那般给人一种刚硬的感觉,给人的感觉只是淡然 图片3 与
舒适的感觉。 3园林中环境布置
整个园林中的环境将整个园林的各种元素都巧妙 的联系了起来,有山有水,有树有花,小桥流水, 曲径通幽,给人更多的享受与惊喜。 山的布置
古人云“园林之胜,唯是山与水二物”,叠石造山, 小则置一二湖石,“片山多致,寸石生情”,大 图片4 则峰峦洞壑,绵延成脉,远观有势,近看有质,石 无定形,山有定法。而拙政园中的各处的山体安排 的皆是恰到好处,如一来到花园里,园主给我们观 赏的竟然是一块巨大的湖石,遮挡了园中秀丽的景 色,反而更激起我们游园的兴趣。进门见山这种处 理方法,在造园手法上,称作“抑景”。既是屏障, 相当于园门入口处屏风的功能;又因自身的美感淡 化了它本身的实用功能而成为一景。就好象“犹抱 琵琶半遮面”一样,遮遮挡挡的,却使欣赏者更想 见识“庐山真面目”了。含蓄而委婉的表达艺术是 蕴藉在我们东方人血液中的,也正是所谓的“东方 魅力”吧。 图片5 水的布置
“虽有人造,宛自天开”即模范山水。山贵有脉,水贵有源,山与水的关系是“水随山转,山因水活”。 苏州园林中多以水池为中心,辅以细流,迂回曲折,并合自然,水光
云影,相映成趣,而拙政园小飞虹以水为底,堪称佳构。整个园林中的水景皆给人圆润的感觉,将园中的建筑联系起来,给人视眼空旷之感,心旷之觉。图片6 植物类布置及其种类
拙政园中的植物可以说是各有特点,不同的地方种植不同的植物, 园林中花木既能观赏又能组景,分隔 空间,屋角蕉影、窗外修篁、池边垂柳、雨中睡莲、经霜丹风,雪中梅朵。古人造园植木,善寓意造景,选用花木常与比拟、寓意联系在一起,总能图片 7给人不一样的感受。 苏州园林中用植物以时造景,可见古代造园家在这方面下的功夫, 虽有亭台楼阁,山石水池,又能作到风花雪月,光景常新,正所谓:“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 池塘淡淡风”,而苏州的园林
中的种植方法“小园植树多落叶,要疏植;大园植 树要适当布置常绿树”是现代园林设计中仍然非 常关注的问题。
整个园林中的植物皆是南方特有的植物,植物寄托 的园林主人的那种希冀与抱负,像竹子等是不可或 缺的,园中的植物完美的体现了江南的特色,体现 了江南的地域文化,精致典雅的生活文化,植物布 置亦是如此。园中景物布置不仅给人观赏,同时也 将一些不同的空间完美的分隔
开来,诸多地方都给 人一种惊喜的感觉,犹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 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图片84拙政园交通设置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车辆停 放方面,从北园路、百家巷或娄门路、东北街方 向到拙政园地区的旅游车辆分别停放至百家巷的 拙政园园林停车场、拙政园停车场;从园林路到 拙政园地区的旅游车辆分别停放至狮子林停车场、狮林寺巷内设置的临时停车场。非机动车则 停放在东北街、百家巷、园林路人行道上的非机 动车停放点。
5游园路线安排
整个园林分为三个部分:
一东部景区:图片9 东部景区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竹坞曲水为主,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等建筑点缀 于池水、山石、草木之间。二中部景区:
拙政园东部和中部,是用一条长长的复廊隔开的。走廊的墙壁上开有25扇花窗,使东部
和中部隔而不断。这是全园的精华部分,池水面积占三分之一,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
自然,主次分明。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小沧浪和枇杷园等。 三西部景区
西部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主要景点有:卅六鸳
鸯馆、十八曼佗罗花馆、留听阁、倒影楼等。 篇二:拙政园实习报告拙政园实习报告 姓名:李济清 学号:1351218
班级:13级园林(2)班 园的入口设在南端,经门廊、前院,过兰雪堂,即进入园内。东侧为面积旷阔的草坪, 草坪西面堆土山,上有放眼亭,四周萦绕流水,岸柳低垂,间以石矶、立峰,临水建有水榭、
曲桥。西北土阜上密植黑松枫杨成林,林西为秫香馆(茶室)。再西有一道依墙的复廊,上有
漏窗透景,又以洞门数处与中区相通。西园面积约为亩,现有布局形成于张履谦接手时
期。该园以池水为中心,有曲折水面和中区大池相接。有塔影亭、留听阁、浮翠阁、笠亭、
与谁同坐轩、宜两亭等景观。又新建三十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装修精致奢丽。其中,
建筑以南侧的鸳鸯厅为最大,方形平面带四耳室,厅内以隔扇和挂落划分为南北两部,南部
称“十八曼佗罗花馆”,北部名“三十六鸳鸯馆”,夏日用以观看北池中的荷蕖水禽,冬季则
可欣赏南院的假山、茶花。池北有扇面亭“与谁同坐轩”,造型小巧玲珑。东北为倒影楼,同
东南隅的宜两亭互为对景。中部部分为全园精华之所在,虽历经变迁,与早期拙政园有较大
变化和差异,但园林以水为主,池中堆山,环池布置堂、榭、亭、轩,基本上延续了明代的
格局。从咸丰年间《拙政园图》、同治年间《拙政园图》和光绪年间《八旗奉直会馆图》中可
以看到山水之南的海棠春坞、听雨轩、玲珑馆、枇杷园和小飞虹、小沧浪、听松风处、香洲、
玉兰堂等庭院景观与现状诸景毫无二致。因而拙政园中部风貌的形成,应在晚清 咸丰至光绪年间。中区现有面积约为1(转载于:拙政园实习报告)亩,其中水面占1/3。 水面有分有聚,临水建有形体各相同,位置参差错落的楼台亭榭多处。主厅远香堂为原园主
宴饮宾客之所,四面长窗通透,可环览园中景色;厅北有临池平台,隔水可欣赏岛山和远处
亭榭;南侧为小潭、曲桥和黄石假山;西循曲廊,接小沧浪廊桥和水院;东经圆洞门入枇杷
园,园中以轩廊小院数区自成天地,外绕波形云墙和复廊,内植枇杷、海棠、芭蕉、竹等花
木,建筑处理和庭院布置都很雅致精巧。 远香堂既是中园的主体建筑,又是拙政
园的主建筑,园林中各种各样的景观都是围绕这个建筑而展开的。远香堂是一座四面厅,建
于原“若墅堂”的旧址上,为清乾隆时所建,青石屋基是当时的原物。它面水而筑,面阔三
间,结构精巧,周围都是落地玻璃窗,可以从里面看到周围景色,堂里面的陈设非常精雅,
堂的正中间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远香堂”三字,是明代文征明所写。堂的南面有小池和
假山,还有一片竹林。堂的北面是宽阔的平台,平台连接着荷花池。每逢夏天来临的时候,
池塘里荷花盛开,当微风吹拂,就有阵阵清香飘来。 堂的北面也是拙政园的主景所在,池中
有东西两座假山,西山上有雪香云蔚亭,亭子正对远香堂的两根柱子上挂有文征明手书“蝉
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亭的中央是元代倪云林(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子,元末
无锡人,工诗,善山水,为元代四大画家之一)所书“山花野鸟之间”的题额。东山上有待
霜亭,两座山之间以溪桥相连接。山上到处都是花草树
木,岸边则有众多的灌木,使得这里
到处是一片生机。远香堂的东面,有一座小山,小山上有“绿漪亭”。这里还有“枇杷园”、
“玲珑馆”、“嘉实亭”、“听雨轩”、“梧竹幽居”等众多景点。从梧竹幽居向西远望,还能看
到耸立云霄之中的北寺塔。水池的中央还建有荷风四面亭,亭的西面有一座曲桥通向柳荫路
曲。在这里转向北方可以见到见山楼。与“荷风四面亭”隔山相望的是“香洲”。“香洲”的
“洲”同“舟”同音,实际上是一座船型建筑物,可称为石坊或旱船,似乎是一只官船在荷
花丛里徐徐而行。苏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代大都以舟代步,家家临河,处处通船,所以
在园林中也建有石坊。同时石坊可以经常提醒人们“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借此表
白园主“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心迹。荷风四面亭的南部有一座小桥连接着倚玉轩,从
这里向西走就到了小飞虹,这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桥的南面有小沧浪水阁,南窗北槛,
两面临水,跨水而居,构成一个闲静的水院。站在“小沧浪”前往北看,廊桥“小飞虹”倒
映在水里,水波荡漾,犹如彩虹。这里是观赏水景的最佳去处,在挫政园雪香云蔚亭,位于
园中部的一小山丘上,周围除有几株高大乔木外,还种植许多腊梅,每当岁寒之时,斗雪的
腊梅开得最盛,花香与瑞雪交相辉映,为园中观赏冬景的佳处。挫政园中部的荷花池,池南
正对园内主要厅堂---远香堂,每当夏季,荷花盛开,阵阵沁香随微风吹拂到厅堂内外,馨人
肺腑。欲扬先抑就是一种对比手法。挫政园的入口位于中园的南面。 入口做的很低调,通过一个狭小的走廊后,暂时在空间上放一放,出现一个相对较缓的
空间进入腰门。利用腰门前的小庭院空间种植黄杨,门左右分别种植桂和竹,营造园林幽静恬远氛围。园门虽与外界直接相通,但处理得小巧,朴素,淡雅。进入腰门后, 映入眼帘的是用土石垒成的山,在山上大面积种植乔木,花草而形成一个天然屏风来挡住园
中的主体建筑---远香堂。 处于远香堂西南面的小飞虹一带,可谓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这
里的空间丰富,步移景异。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一座廊桥,为三跨石梁,微微拱起,
呈八字型。桥面两侧设有万字护栏,三间八柱,覆盖廊
屋,檐枋下饰以倒挂楣子,桥两端与 篇六:苏州园林实习报告 苏州园林实习报告 1.时间
日我们坐车前往苏州,进行为期一天的苏州园林考察学习.
2.游览路线 3.实习总结 拙政园
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位于苏州市东北街一百七十八号,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今园辖地面积约八十三点五亩,开放面积约七十三亩,其中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万住宅(今苏州园林博物馆旧馆)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约三十八亩。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一九九七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布局
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 与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北京颐和园齐名,该园是中国四大
名园之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特殊游览参观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迄今为止同时具备这四项桂冠的全国仅拙政园一家。 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公元1850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面积约亩。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5(另一资料:1/3)。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 (“香洲”名取以香草喻性情高傲之意)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西园(8张)“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从拙政园中园的建筑物名来看,大都与荷花有关。王献臣之所以要
如此大力宣扬荷花,主要是为了表达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中部景区还有微观
楼、玉兰堂、见山楼等建筑以及精巧的园中之园——枇杷园。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格占了上风,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晴天由室内透过蓝色玻璃窗观看室外景色犹如一片雪景。三十六鸳鸯馆的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装饰华丽精美。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西部另一主要建筑“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与谁同坐”取自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故一见匾额,就会想起苏东坡,并立时顿感到这里可欣赏水中之月,可受清风之爽。西部其它建筑还有留听阁、宜两亭、倒影楼、水廊等。东部原称“归田园居”,是因为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而得名。约31亩,因归园早已荒芜,全部
为新建,布局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风格,主要建筑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缀云峰等,均为移建。 建筑艺术
拙政园的建筑还有澄观楼、浮翠阁、玲珑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等。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填虚空,岛屿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如春日繁花丽日,夏日蕉廊,秋日红蓼芦塘,冬日梅影雪月,无不四时宜人,创造出处处有情,面面生诗,含蓄曲折,余味无尽,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留园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
的东园。园内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时臣)所作。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同治年间盛旭人其儿子即盛宣怀(清著名实业家政治家,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创始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始称留园。科举考试的最后一个状元俞樾作《留园游记》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布局
留园的面积约2公顷,分西区、中区、东区3部分。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山水兼长,东区是建筑区。中区的东南地带开凿水池,西北地带堆筑假山,建筑错落于水池东南,是典型的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东区的游廊与留园西侧的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围廊道,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
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建筑艺术
赏留园首看建筑。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筑艺术而享有盛名。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 化无穷的建筑空间,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间,旷奥自如,令人叹为观止。 占地30余亩的留园,建筑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全园分成主题不同、景观各异的东、中、西、北四个景区,景区之间以墙相隔,以廊贯通,又以空窗、漏窗、洞门使两边景色相互渗透,隔而不绝。园内有蜿蜒高下的长廊670余米,漏窗200余孔。 一进大门,留园的建筑艺术处理就不同凡响:狭窄的入口内,两道高墙之间是长达50余米的曲折走道,造园家充分运用了空间大小、方向、明暗的变化,将这条单调的通道处理得意趣无穷。过道尽头是迷离掩映的漏窗、洞门,中部景区的湖光山色若隐若现。绕过门窗,眼前景色才一览无余,达到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 留园内的通道,通过环环相扣的空间造成层层加深的气氛,游人看到的是回廊复折、小院深深是接连不断错落变化的建筑组合。园内精美宏丽的厅堂,则与安静闲适的书斋、丰富多样的庭院、幽僻小巧的天井、高高下下的凉台燠馆、迤逦相属的风亭月榭巧妙地组成有韵律的整体,使园内每个部分、每个角落无不受到建筑美的光辉辐射。留园建筑艺术的另一重要特
点,是它内外空间关系格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建筑面对山池时,欲得湖山真意,则取消面湖的整片墙面;建筑各方面对着不同的露天空间时,就以室内窗框为画框,室外空间作为立体画幅引入室内。室内外空间的关系既可以建筑围成庭院,也可以庭园包围建筑;既可以用小小天井取得装饰效果,也可以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千姿百态、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无穷境界。 留园三绝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齐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相传这块奇石还是宋末年花石纲中的遗物。 北宋末年,虽然北面战事吃紧,金兵压境,但宋徽宗却在东京城内大兴土木,建造“延福宫”、“万寿山”。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奇花异石,夸口要搜罗天下珍品于宫廷之中。 徽宗祟宁四年特地在苏州设立了苏杭应奉局,专门负责搜罗名花奇石。苏杭应奉局的主管叫朱缅,此人最善巴结上峰,自当上了此官后,有采办“花石纲”的大权在手,于是放开手脚,拼命在民间收刮。只要民家有一石一木被他打听到并看中,立刻派兵、上门抢夺,谁敢反抗, 即以对皇帝“大不恭’治罪。有时为了搬树移石,甚至拆掉民居的围墙甚至房子,当时朱缅从民间搜到的花石太多,以致终于激起了方腊农民起义,当时方腊起义军的一个口号就是杀“朱缅”,与方腊起义军相呼应,苏州地区也爆发了
以石生为首的,农民起义。 不久,北宋政权由于国库空虚、民不聊生终于为金所灭,徽宗自己也做了俘虏。冠云峰就是未来得及运的花石纲的遗物。 夜游周庄
全镇依河 唐风孑遗,宋水依依,烟雨江南,碧玉周庄。千年历史沧桑和浓郁吴地文化孕育的周庄,以其灵秀的水乡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质朴的民俗风情,成为东方文化的瑰宝。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杰出代表的周庄,成为吴地文化的摇篮,江南水乡的典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荣获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联合国亚太地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美国政府奖、世界最具魅力水乡和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中华环境奖、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等殊荣。 张厅 张厅前后七进,房屋70余间,占地1800多平方米,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厅旁箬泾河穿屋而过,正所谓“桥自前门进,船从家中过”。作为殷富人家的宅第,张厅历经五百多年沧桑,但气派依旧。走过沿街的门厅,面前是一个天井,绿意盎然。两侧是低矮的厢房楼,上下落不都设蠡壳窗户。在漫长的岁月中遭到损害的砖雕门楼,坚实的石柱,细腻精良的雕饰,仍不难看出张厅昔日的风采。大厅轩敞明亮,—抱粗的庭柱下是罕见的木鼓墩(柱础),这是明代建筑的明显
标志。厅堂内布置着明式红木家具,张灯结彩,迎送宾客。墙上悬挂着字画,—副对联尤其引入注目,上联是“轿从门前进”,下联是“船自家中过”。仔细琢磨,对联十分贴切地写出了张厅的建筑特色。 沈厅
沈厅是周庄最大的民居建筑,典型的“前厅后堂”的建筑格局,七进五门楼,第五进中,安放着江南豪富沈万三的坐像,他的面前有金光闪闪的聚宝盆。从四面八方来的人们,审视着这位600年前的吴中巨富,或是为了得到某些启迪和借鉴,或是为了满足祈福的愿望。不管是什么身份,走进沈厅的每一个人,都会对沈万三这个传奇人物产生浓厚的兴趣。 双桥指位于周庄中心位置的世德和永安两桥,建于明代,两桥相连,样子很象古代的钥匙,又称钥匙桥。因出现于旅美画家陈逸飞的油画《故乡的回忆》中而闻名。
3.实习总结通过在苏州为期一天的实习,让我对中国私家园林有了一次深入的了解,感受到私家园林的博大精深,私家园林的布局格式深刻体现了古代文人造园思想即模仿自然山水格局,形成了“虽有人做,宛自天开”的意境。其布局小巧玲珑、建筑疏朗,花木合理配置,意境深远,形成了庭院深深的景色,景观配置上采用了对置,
孤植,片植等形式,使空间更加的富有变化。园内通过
挖池堆山,形成一池三山的神仙格局,水绕山转,山因水活。花木的选择多是些传统的名贵花木,如玉兰、海棠、桂花等。园内景色四季分明,形成春柳绿、夏荷艳、秋水明、冬山静(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苏州私家园林的考察对我们学习模仿古典园林有很大的裨益,让我们把书本的理论知识跟现实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同时被古典园林的博大精深所深深震撼。园林的发展还有很多问题亟待我们解决,我们要以史为鉴,弘扬中国园林,为园林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篇七:师园实习报告 篇一:苏州园林实习报告 苏州园林中的宅与院
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建筑的代表作品,以其布局精巧闻名于世。园林之景,讲究因地制宜,以人工建造为主,同时辅以对自然山水的开发和利用。正如陈从周先生在《说园》一文中所说:“空灵”二字为造园之要谛,园林的建造,意在营造一种宁静舒适的氛围。在这次参观的三个园林中,师园利用了园中的泉水,以水为中心建造,建筑之间的空隙与小院的组织布局使得在有限的空间中产生了丰富的空间体验与光影变化,宅院虽小但趣味无穷;拙政园作为大园的典型代表,内部布局复杂,庭院风格多样,讲究框景借景,漫步其中,移步换景,仿佛置身于田园山水间;留园为赏石而
建,尤其讲究建筑与外部之间的关系,怪石与人造之景相得益彰。
“奠一园之体势者,莫如堂”,建筑在园林的整体规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建筑与庭院之间的关系与处理方法也是园林中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园林理景,讲究以小见大,让观赏者在游园使也有置身于自然之中的感觉,园中建筑的尺度与庭院的尺度就要保持和谐,建筑不可过高,过大,过密,破坏了园中的自然之景,因此苏州园林中少见尺度较大的建筑,多的是小亭,厅堂,水榭等,居住建筑的高度也不超过二层;庭院中的小桥,连廊的尺度也很有讲究,意在模仿真实的外部自然风光。园林有“以石为山”一说,园中的其他建筑与景物就要与之相匹配,所以师园和留园庭院中出现的尺度较小的涧与石桥也就不足为怪了。园中之景也不可过密,过满,破坏了整个园林悠远的意境。因此小园师园中水面上种植尺度较小的睡莲,而大园拙政园中水面上则种植尺度较大的荷花,只是现在拙政园中的荷花长得过于繁密茂盛,田田地铺满了整个水面,倒是破坏了建筑,水面,植物三者之间的和谐平衡感与层次的处理。师园中的小石桥与周围相和谐 拙政园水面上过于繁茂的荷叶破坏了园中层次
在园林中,宅与院之间空间上的关系不仅仅是室内和室
外之间的关系,它们还存在着互相过渡,互相划分的关系:宅可作为庭院与庭院之间的过渡,如两个庭院之间隔一道矮墙,从中间的月亮门看出可以感受到空间的纵深感与层次感,沿着墙漫步,透过墙上各式各样精致的漏窗又可看到隔壁院落中的景致,趣味性增加;宅中延伸出院子的廊道也巧妙地作为了建筑与庭院的过渡,走廊作为介于室内外之间的灰空间,是实与虚的一种过渡,避免了过高的建筑与庭院相交处的突兀之感。比如师园中介于两层高建筑与庭院中水面之间的一层高的走廊,它的存在使建筑与庭院之间的高差缩小,增加了层次感,从月到风来亭回望出去,整个庭院空间尺度适宜,画面感更强。
苏州园林中还讲究“水必曲,园必隔”,尤其是在面积较大的园中(如拙政园)就更加强调建筑对庭院空间的划分。拙政园中曲折的连廊使我印象深刻:在园中,无规则的连廊划分出无规则的院落,而连廊的一边通透,一边则是开有漏窗的实墙,透景和漏景之妙也让人回味无穷,建筑与院落环境结合地恰到好处,漫步其中就像置身于一个天然的画廊,移步换景,令人应接不暇;“景之显在于勾勒”,以廊勾勒是园林中最常见的方法,曲折的连廊强调出了庭院中的景致,不仅增加了院与宅之间的趣味性,同时也提供了许多视线对望的驻足之地,所以园林常常会给人一种眼前风景可望而不
可达的感觉,不知不觉中起到了一种引导的作用,也表达出了中国文化中的含蓄之感。拙政园中的连廊 师园中作为高度上过渡的连廊
在面积较小的园林或者局部的庭院中,拓展空间层次的方法则是“大园包小园”,此时建筑与庭院的关系更为紧密,留园中的石林小院是它的典型代表。作为一个以石峰为主体的院落,石林小院的建筑物多使用空廊敞亭及空窗,洞门和长窗等,使各个院落之间在空间和视线上互相贯通,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联系,在有限的面积中营造出了层次感丰富的空间效果;园中之石配上芭蕉,竹子等植物,更显得清新雅致,静观动观皆有趣味。
庭院空间与建筑室内空间相互渗透往往能营造出奇特的空间体验,以留园入口与主体庭院之
间的交通空间为例,原本较封闭的空间中插入了天窗,天井和小院,形成了室内与室外,狭窄与开阔,幽暗到明亮的空间效果,体现出了强烈的对比,加强了室内外之间在视线和光线之间的联系;在原本完整的体量中挖出较小的院子,也限定出了更加丰富的空间,体现出空间的收放与层次,避免了人在其中行走产生过度的压抑感和无聊感。留园石林小院中的小庭院 留园入口处的天井空间
院与宅之间在视线上的关系也是园林中的特色之一。苏
州园林讲究静观和动观,所谓“以静,动观园,有缩地扩基之妙”。在园林中,庭院专主静观;小园以静为主,以动为辅;大园相反。以静观园,强调可供游人驻足的观赏点,作为园中的建筑不可不考虑这一点在视线上的关系;而动观则强调游览线,观园者的行进路线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筑在引导流线的方面也不可忽视这一点。园林中的宅的建造,不仅不能破坏原有的自然景色,同时还要发挥“寻景”和“点景”的作用:“寻景”,即引导流线,把游园者指引到特定的驻足观赏点;“点景”,即为游园者提供一个最好的观景角度,同时通过题辞等点出此处景致的精妙之处。庭院理景讲究突出主题,题材有水,石,花木,亭榭等。因此园林建筑在建造时,也要考虑到如何突出庭院中景的特色。比如拙政园中的三十六鸳鸯馆,它的北部面向水面开敞,强调庭中的水景与亲水之感,在夏秋时节可赏水中荷花,清凉避暑;南部则面向陆上的小院,院中种植山茶花,得名十八曼陀罗花馆,在春秋时节可赏花闻香,温暖舒适。一前一后,给人不同的体验。鸳鸯馆是园林建筑中一种独特的类别,以屏风、罩、纱槅将一座大厅分为两部,梁架一面用扁料, 一面用圆料,似两进厅堂合并而成,其作用是南半部宜于冬、春,北半部宜于夏、秋,不同时节有不同的景致,构思精巧,令人称奇。 园林中的建筑,在引导游人视线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
用,尤其是当人置身建筑之中时,会发现许多庭院旁的建筑都会有明显的朝向性,并且通过对四面墙壁通透性的处理强化这一效果,从而达到对视线的引导作用。比如师园中的濯缨水阁,小小的一个厅堂中四面墙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做法:靠水面的一侧全虚,背水面的一侧全实,其余两边上虚下实。这样做不单单是为了丰富立面上的效果,更是为了表达出水阁这一亲水的主题,把人的视线引向园中的水面,阁中家具的摆放朝向也强化了这一目的。虚实变化的墙面处理同时也带来了室内丰富的光线变化,使一个单一的空间也显得不那么单调。
亭作为一种园林建筑中的常见形式,在宅与院的视线交流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人云“山际安亭,水边留矾”,在园林中亭往往被置于园中的最高处,作为俯看全园的一个驻足点。拙政园中有放眼亭和雪香云蔚亭,它们分别为园林东部和中部的制高点。放眼亭取自白居易的诗句“放眼望青山”,从亭中望出有开阔的视野,同时向北又与芙蓉榭和天泉亭形成对景。雪香云蔚亭则与远香堂相望,在俯看全园的同时也营造出一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濯缨水阁中不同的立面虚实做法
宅与院的视线关系不仅仅是从宅中向院中看,从院中看宅又是另一个角度。《江南理景艺术》一书中提到:庭院是
赏石的最理想环境,不但因为它有着合理的空间尺度,还因为能够有房屋作为背景,门窗作为衬托。留园中的冠云峰庭院,石为庭院的主题,因此其后面的房屋高度都低于它。庭院中不仅有后部的建筑作为观石的背景,东侧的六角亭也作为冠云峰的陪衬而修建,使园中之景有石峰,草木,亭台,小楼,层次丰富,可见园林中的建筑对风景锦上添花的作用。相似的例子还有拙政园中的小沧浪水院,跨过水面的水廊小飞虹是院中的一大特色,远远望去真的就像是雨过天晴后的一道彩虹飞跃在水面之上,增加了整体的层次感和起伏感,使园中的景致更加活泼生动。水院的主体建筑则是悬空架在水面之上,潺潺的流水从建筑下面流过,动静结合,给人绵绵不绝之感,引人联想。建筑的倒影映在水面之上,不知不觉之中仿佛获得了双倍空间的效果,增加了园林空间的开阔性,依水而建的美人靠也增添了倚栏观景的功能,闲适安逸之情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园林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它在内外空间布局,空间层次,理景艺术等方面都有着精巧的布置,
值得我们不断地挖掘与学习,从中吸取精华。篇二:园林规划苏州实习报告
园林规划设计与工程综合实习报告 ——苏州部分
实习行程安排: XX年5月19日-22日
第一天:参观考察沧浪亭、师园。
第二天:参观考察拙政园、狮子林、苏州博物馆。 第三天:参观考察留园、虎丘风景区。 第四天:参观考察环形山庄、艺圃。 实习阶段:
1 时间: 地点:沧浪亭 师园指导老师:陈楚文 吴晓华 实习内容
(1) 学习沧浪亭廊的设计手法,复廊的结构,与水面关系的处理
(2) 学习师园水体、驳岸等的处理手法
(3) 学习师园中体现园主人思想意境的象征隐喻等造景搭配方法
(4) 学习师园中亭、桥、廊等建构筑物的特点。 实习心得体会
实习的第一天是混乱忙碌却又让人兴奋而充实的一天,怀着期待的心情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来到苏州,这个烟雨笼罩下的江南古城和与她齐名的杭州有着很不同的气息与氛围,还未来得及仔细端详变开始了忙碌的行程,放好行李吃好中饭便来到了实习的第一站——沧浪亭。淅沥的雨让人在
五月末却感受到了凉意,稍稍减弱了同学们满怀的热情,而沧浪亭却因这雨而更加有韵味。沿着曲折起伏的复廊,两侧风景不尽相同,一侧看到的是园中的大型假山,另一侧临着园外的水池,岸边的假山石让外边的景色若隐若现,廊与水体直接的距离忽近忽远,让人在行走中总能感受到景色的新鲜。走完复廊顺着园路走上假山来到全园的主要建筑沧浪亭,位于全园制高点的亭子为明清风格的歇山顶造型,柱子上刻有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站在亭前感受风从四面吹来的风有种高出不胜寒之感,不知苏舜钦当时站在此处是否能体会到曹操作《观沧海》时的感受。 参观完沧浪亭大家想下个目标出发,由于修路大家经过一番曲折跋涉才来到师园。师园旧为宋代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后废。至清乾隆年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师园”。师乃渔夫、渔翁之意,又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师园便意谓“渔父钓叟之园”,而园中景题与配镜却处处透漏着主人虽隐居却不甘远离仕途的情感。小山丛桂轩周围栽植的桂树,濯缨水阁里郑板桥所题的:“曾三颜四,禹寸陶分”,殿春簃小院中所种的牡丹、芍药都暗暗向后人倾诉着园主人曾经的理想与抱负。师园的其他特色还有以水体为核心和殿春簃园中园的设计。水体的处理主要是水面的分
割和来水去水的处理,营造的景观效果便是沿水走一圈无论哪个角度都不能将整个水面看个彻底,且随着人的走动有种步移景异之感,十分的绝妙。而殿春簃的小院更是别有一番天地,月到风来亭的檐口从一侧墙上方挑如园中,打破了墙面的单调,且听老师说在雨大的时候雨水从檐上滴下更有趣味,可惜此时雨已停,无法目睹这一趣景。
2 时间: 地点:拙政园 狮子林 苏州博物馆 指导老师:陈楚文 吴晓华 实习内容
(1) 学习极具江南园林代表的造景风格,了解丰富的设计手法。
(2) 领会造园的整体把握与局部搭配。
(3) 感受拙政园主张的利用细节处理,巧于因借,合理安排园路而达到的“日 涉成趣”的效果。
(4) 学习拙政园在空间处理上对尺度的把握和分隔空间的方法。
(5) 学习狮子通过林不同的假山堆叠方式造成的丰富交通流线与景观效果。 实习心得体会
第二天来到的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拙政园,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首,其景观的丰富与豪华的确不负盛名。这不是我第一次来拙政园,但与之前单纯作为游客不同,在老师的讲解下,结合之前所学的知识再来品味这座已经过历史沉
淀与时间打磨的如瑰宝般的古典园林,自然是愈加品出她独特的魅力。
正式的游园是从中部的入口,腰门,开始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假山形成的嶂景,假山与建筑间的距离十分狭窄,远处的景色若隐若现,这便是欲扬先抑了。绕过假山来到歇山顶的园中部主建筑——远香堂。站在远香堂前看到的是水中央的三座小岛,荷风四面亭、雪香云蔚亭、北山亭各踞一片小天地。一池三岛的格局自然也体现了影响古典园林的神仙思想,与西侧的倚玉轩所体现的君子比德思想呼应,同时对大片的水面起到了分隔空间的作用。西侧的香洲是意象化的小船,静静泊在岸边,看过颐和园的石舫,将大船的形仿了八九分,在建筑中虽特别,却不如这香洲,利用平台、亭、轩、楼的独特既让人觉得似乎是船,又与其他建筑间没有违和感。水体的一端流入小沧浪所隔出的南侧一隅,在小沧浪上,正对的弧形廊又隔开了大片的水面,左侧是规整的直线围合,右侧则是自然的黄石驳岸,与松风亭形成的45度夹角更加丰富了这片小空间。穿过别有洞天来到园的西部,西部原本与中部是分开的,后来才将别有洞天这里打通统一管理,因此此处的墙体十分厚。西园更是将框境,对景,添景,借景等手法发挥的淋漓尽致,各处景之间互相呼应,搭配,使整体景观变得愈加丰富。 下午参观狮子林,以为看过拙
政园的豪华大气后再看其他园林都会索然无味,不想狮子林自有其独特的趣味。如果说拙政园是满汉全席的话,那么狮子林就是山珍野味了,游狮子林体会到的应该是一种野趣,老师放我们自己游园,于是本来就袖珍的小园瞬间被两个专业的大批人马占领,有“假山王国”之称的狮子林如同一个假山迷宫,在假山群中上下穿行,一群本身就是半个孩子的大学生天性得到解放,玩得不亦乐乎。狮子林中亦有石舫,而与拙政园的香洲相比就显得不够出彩。狮子林是禅宗寺庙园林,园因寺而闻名。传统造园手法与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也使为座园子打上了独特的印记
3 时间: 地点:留园 虎丘指导老师:陈楚文 吴晓华 实习内容
(1) 留园与其他园林做比较,归纳其异同性点,掌握其主要的造园特点。
(2) 结合前两天的学习,在留园体会园林造景中先抑后扬,移步换景的造园手 法。(3) 学习留园建筑的艺术处理,空间关系的把握。
(4) 学习水体的处理手法,与之前学习到的内容比较,综合理解掌握。 实习心得体会 3 时间: 地点:环秀山庄 艺圃指导老师:陈楚文 吴晓华 实习内容
(1) 学习小面积园林的布局特点与尺度的把握。
(2) 学习环秀山庄的假山堆叠艺术。 (3) 感受艺圃质朴的明代造园风格。 实习心得体会
苏州行程的最后一天较为轻松,参观的是两个比较小巧的园林。到环秀山庄后发现除了我们没看到其它游客,就算如此一群人还是让这座小园满了起来。逛了一圈发现此园本来园内地盘不大,园外无景色可借,但因布局设计巧妙得宜,湖山、池水、树木、建筑,得以融为一体;而于假山一座、池水一湾,更是独出心裁,另辟蹊径,两者配合,佳景层出不穷。 去往艺圃的路尽是小的巷弄,我都一度怀疑走错了路,最后终于在不起眼的小道里发现了这座小园,走进去以后更是颇有一种在沙砾中找到珍珠的感觉。艺圃的布局简练开朗,风格自然质朴,无繁琐堆砌娇捏做作之感,与近几天参观其他园林相比让人更觉亲切,因此同伴戏言:以后有钱了把艺圃买下来。
手绘地图篇三:苏州园林实习报告 《苏州园林实习报告》 系部: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师园 拙政园 留园 虎丘
实习内容: 姑苏园林之美,名满江南。观拙政园之舒旷,留园之秀媚,师园之清俊......风格种种,妙不可言。但大都能于咫尺之地营造出一番山水真趣,且常在一花、一木、一亭、一榭的培植与构架中,包含精妙绝大之文章。 作为园林专业的学生,我非常高兴能与老师同学们一起畅游这美丽又温婉的东吴之地,领略这里的风景如画,园中精华。 第一站 师园(下午)
作为实习来到的第一个江南园林,师园如同久居水乡的小家碧玉一般,静静地在氤氲了水汽的傍晚向我们展开了她神秘的面纱。 概况:
师,意味着“渔父钓叟之园”,此名既借旧时“渔隐”之意,又借着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着浓郁的隐逸
气息,大隐于市的清幽之感油然而生。
喜欢 师园的原因大概就在于它小巧精致,内容丰富。其全园布局紧凑,建筑精巧,空间尺度比例协调,当之无愧为江南中小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师园以池水为中心,分别由东部住宅区、南部宴乐区、中部环池区、西部内园殿春簃和北部书房区等五部分组成。布局外形整齐均衡,内部又因景划区,境界各异。是以突出水作为 园子的主题中心。 景点分析 1.砖雕门楼
步入师园,就被它门口的轿子所吸引。从那顶做工精细的轿子看出了园主人的生活品质。 门口处有轿厅、大厅、花厅,内部装饰雅洁,外部砖雕工细,堪称封建社会仕宦宅第的代表作。由大门门厅至轿厅,东有避弄可通内宅。其前砖细门楼为乾隆间物,雕镂之精,被誉为苏州古典园林里同类门楼中最精巧之物。
万卷堂前的砖雕门楼 精美的雕镂砖刻
门楼上书“藻耀高翔”,寄托了主人对后人的殷切希望,渴望后辈出人头地,为祖宗光耀门楣。精美的砖雕栩栩如生,一派家庭祥和,老幼同乐的景象。表达了原主人享受天伦之乐的愉快心情。
2.万卷堂
作为主厅,万卷堂有着浓浓的书卷气息,向来人展示园主人的文化内涵及园内主题。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万卷堂即为修身养性的代表,整个园子无不透出书香世家的尊贵典范。 “万卷堂”的匾额为文徵明书体。抱柱对联则为现代书画家吴进贤所撰书:
“南宋溯风流,万卷堂前渔歌写韵;葑溪增旖旎,师园里游侣如云。”以追溯名园历史,发思古之幽情;畅叙今日风采,颂名园之形胜。 万卷堂内景 堂外走廊漏景
万卷堂朝南面对天井庭院,有对植的玉兰,更有“藻耀高翔”砖雕门楼为对景。室前有廊往 篇八:苏州园林景观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一、实训目的:
通过对苏州拙政园、留园、金鸡湖的园林景观的观察与学习,要求我们发现三个地点的园林景观的优缺点,学习并改正。
二、实训地点时间:
实训地点:苏州拙政园、留园、金鸡湖。 实训时间: XX年11月26号
三、实训要求:
要求对苏州拙政园、留园、金鸡湖等三个地点的园林景观优点,缺点的分析,要求观点明确,论据详细,文字简练。 四、实训内容:
实习的项目,程序,方法,成果及示意图。按实习顺序逐项编写。 ① 拙政园
拙政园的特点是园林的分割和布局非常巧妙,把有限的空间进行分割,充分采用了借景和对景等造园艺术,把有限的空间进行分割,更将四季融入其中,韵致典雅,意蕴深厚。因此拙政园的美在不言之中。拙政园是中国园林的经典之作,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因有江南才子文征明参与设计,文入气息尤其浓厚,处处诗情画意。园以水景取胜,平淡简远,朴素大方,保持了明代园林疏朗典雅的古朴风格。景区分为东、中、西三部,另有原住宅处于1992年建成苏州园林博物馆对外开放,这亦是中国首家园林专题馆。园林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拙政园更是中国造园的经典之作,与故宫、长城、孔庙、秦兵马涌、布达拉宫等同属国宝,亦是世界文化的瑰宝。拙政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首,也是中国园林的经典之作。 ② 留园
留园的面积约
2
公顷,分西区、中区、东区3部分。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山水兼长,东区是建筑区。中区的东南地带开凿水池,西北地带堆筑假山,建筑错落于水池东南,是典型的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东区的游廊与留园西侧的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围廊道,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篇九:苏州园林实习报告 《苏州园林实习报告》 系部: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师园
拙政园 留园 虎丘
实习内容: 姑苏园林之美,名满江南。观拙政园之舒旷,留园之秀媚,师园之清俊......风格种种,妙不可言。但大都能于咫尺之地营造出一番山水真趣,且常在一花、一木、一亭、一榭的培植与构架中,包含精妙绝大之文章。 作为园林专业的学生,我非常高兴能与老师同学们一起畅游这美丽又温婉的东吴之地,领略这里的风景如画,园中精华。 第一站 师园(下午)
作为实习来到的第一个江南园林,师园如同久居水乡的小家碧玉一般,静静地在氤氲了水汽的傍晚向我们展开了她神秘的面纱。 概况:
师,意味着“渔父钓叟之园”,此名既借旧时“渔隐”之意,又借着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大隐于市的清幽之感油然而生。
喜欢 师园的原因大概就在于它小巧精致,内容丰富。其全园布局紧凑,建筑精巧,空间尺度比例协调,当之无愧
为江南中小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师园以池水为中心,分别由东部住宅区、南部宴乐区、中部环池区、西部内园殿春簃和北部书房区等五部分组成。布局外形整齐均衡,内部又因景划区,境界各异。是以突出水作为 园子的主题中心。 景点分析 1.砖雕门楼
步入师园,就被它门口的轿子所吸引。从那顶做工精细的轿子看出了园主人的生活品质。
门口处有轿厅、大厅、花厅,内部装饰雅洁,外部砖雕工细,堪称封建社会仕宦宅第的代表作。由大门门厅至轿厅,东有避弄可通内宅。其前砖细门楼为乾隆间物,雕镂之精,被誉为苏州古典园林里同类门楼中最精巧之物。 万卷堂前的砖雕门楼 精美的雕镂砖刻
门楼上书“藻耀高翔”,寄托了主人对后人的殷切希望,渴望后辈出人头地,为祖宗光耀门楣。精美的砖雕栩栩如生,一派家庭祥和,老幼同乐的景象。表达了原主人享受天伦之乐的愉快心情。 2.万卷堂
作为主厅,万卷堂有着浓浓的书卷气息,向来人展示园主人的文化内涵及园内主题。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万卷堂即为修身养性的代表,整个园子无不透出书香世家的尊贵典范。
“万卷堂”的匾额为文徵明书体。抱柱对联则为现代书画家吴进贤所撰书:
“南宋溯风流,万卷堂前渔歌写韵;葑溪增旖旎,师园里游侣如云。”以追溯名园历史,发思古之幽情;畅叙今日风采,颂名园之形胜。
万卷堂内景 堂外走廊漏景
万卷堂朝南面对天井庭院,有对植的玉兰,更有“藻耀高翔”砖雕门楼为对景。室前有廊往南通园门,廊畔小庭院内桂花古树,点缀太湖峰石,作为住宅到花园的过渡空间稍露一点自然景色,更见雅致。 3.小山丛桂轩
小山从桂轩,为一座小巧精致的四面厅,卷棚歇山屋顶,面阔三间,三面回廊。厅南有一排花窗。粉墙之下,湖石假山起伏,桂树成丛,间有海棠、腊梅相映成趣。
名字取自北周文学家庾信《枯树赋》中“小山则丛桂留人”一句,情景相符,其匾题为“小山丛桂轩”。并有清代何绍基 撰对联:“山势盘陀真是画,泉流宛委遂成书”,写景抒情,成为小山丛桂轩周围景物的形象写照。 师小筑门楣 轩内一景
步入轩内,向四面望去,每一扇窗皆成一景:南有湖石小山,丛桂飘香;北是冰梅纹圆窗,透过云冈黄石假山;东部山涧溪流,并在住宅墙面上巧妙地以攀缘附壁的木香形成春景;西边曲廊和蹈和馆之间,羽毛枫潇洒入画,室内外空间融汇一体。 4.看松读画轩
看松读画轩,轩南有黄石牡丹花坛,水湾之上架设石板曲桥,临池置有石矶,由于画轩体量较大,实为厅堂,故离池岸退居在花坛之后,这样在景观上就不会产生逼压水池之感。
看松读画轩 古柏
看松读画轩为硬山屋,顶面阔三间,砖砌墙面。其窗景为竹石、蕉石之尺幅画。板壁上陈设山水画条幅。朝南花坛之中,有两株数百年生的古老松柏,可惜罗汉松已不存,仅存古桧虬干垂枝,苍劲独秀。
这里既是“读画”之处,更是“看松”之处。赏天然画本的风雅,使画轩内外的园景皆入画来,极有趣味。 5.月到风来亭
取意宋人邵雍诗句“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亭东二柱上,挂有清代何绍基竹对 “园林到日酒初熟,庭户开时月正圆”。
赏月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骚客青睐的风雅之举。在邻水的亭子里,举杯邀明月,与清风明月对酌,醉卧花间君莫笑,我本多情疯癫人。
从长廊看月到风来亭亭内匾额
月到风来亭面临水面,对面即为云墙。主人巧妙的用假山遮挡,造成了深远的空间感,不会显得大片墙面遮挡视线,的确巧思。 6.殿春簃
一路从水池西北的平板曲桥西行,就见到书有“潭西渔隐”的小门。门内树影绰约,花街铺地,奇石当户,别有一番天地,这就是著名的殿春簃。
园中有院,殿春簃自成一体。花街铺地,奇石环绕,特别是墙角一隅的冷泉极为有趣。一串水泡从泉底缓缓升起,惊了鱼儿,乱了莲花,一阵清凉之感瞬间袭来。 楹联 假山一隅的清泉
小院布局合理,独具匠心,主体建筑将小院分南北两个空间,北部为一大一小宾主相从的书房,是实地空间,但实中有虚,藏中有露,屋后另有天井。南部为一大院落,散布着山石、清泉、半亭。 半亭 殿春簃主厅
庭院内采用周边假山手法,使之产生余脉连绵的情趣。
假山不大,也不高,却起、承、转、合,极有章法,有韵律,有节奏,如一曲流畅的音乐。整个山石峰脉意境相连,藏泉于谷,藏路于峰,藏洞于岭,有衔接,有过渡,空间浑然一体
7.引静桥
这座小桥位于水尾小溪,遮挡了水域不开阔之处,使“言有尽而意无穷”。为苏州园林最小石桥。桥下壁间嵌有一石,刻“檠涧”二字,传为南宋之物。山石互拥,幽深立现。 从桥边望水域引静桥近景 造景手法
1. 透景之曲折回廊:
加深空间感,使原本短小的走廊变得曲径通幽,再加之高低变化使得游览路线富有情调。沿着回廊走一圈,便可将大部分园景收入眼中。富有趣味,又不单调,也很好的弥补 篇十:苏州实习报告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实 习 名 称 院 部 名 称 专 业 班 级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实 习 地 点 苏 州 指 导 教 师
拙政园建筑特色及空间特征分析
摘要 在为期六天的城市认知实习之后,对苏州园林及古典建筑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可能是对古典园林比较钟爱,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拙政园的建筑特色及空间特征。众所周知,苏州的园林文明中外,其中尤以拙政园为个中翘楚,它与北京的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合称中国四大名园,可见其地位的重要性。拙政园由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真的是很有特色的一座建筑,因此我将选取庭院分布,绿化,道路设计,自然景观,造园手法等方面来重点阐述我的理解。 关键字 庭院布局 自然景观 造园手法 道路设计 水流分布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东北角,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是江南园林的代表,占地62亩,也是目前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由于其保持着平淡疏朗,旷远明瑟的明代风格,又被誉为“中国私家园林之最”。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汪正章《建筑创作中的立意与构思》[J].建筑学报,XX(06):46-47
[3]童赛玲《明末清初江南园林的发展及其美学思想》[J].新美术,1994(04)
[4]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XX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