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8专题之八古诗词鉴赏

2023-12-07 来源:意榕旅游网
专题之八

古诗词鉴赏

教学目标:1、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2.对所用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

3.对诗词语言的理解:⑴对关键词语的理解; ⑵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4.对诗词意境的理解。

教学重点:目标1、2、3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课时: 5课时

解题思路与技巧:

“四从”

1.从作家风格(豪放、婉约等)和语言特征(如简约、含蓄等)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2.从关键词语着手,如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 3.从关键句(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着手,分析概括、推理解答。 4.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着手,品味语言、想象意境。

一、考点设置。

1、考作品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志”之的是志向、抱负、愿望、情怀等。

2、考“诗眼”、“词眼”。“诗眼”、“词眼”指一首诗或一阙词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也指全诗或全词的主旨所在。抓住“诗眼”、“词眼”对阅读诗词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川省课改区毕业卷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答: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答案:1、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2、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1

3、考景物描写。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四川省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呲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⒈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2分) 答:

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言无二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2分) 答:

答案:⒈(2分)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写出“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一意思的即可计2分;不够准确的酌情扣分。)

⒉(2分)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意思相近计2分,不够准确 酌情扣分)

4、考关键语句(名句)的理解。名句脍炙人口,有生动形象,充满诗情画意的;有精警深刻,启发智慧的;有情真意切,格调高昂的。这些名句是诗歌的精华所在,耐人咀嚼。 河南省(实验区)

读下面的诗,完成24—25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案:24.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25.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2

5、考诗歌的表达技巧。古代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明确了诗歌的艺术手法,便于理解诗词的思想感情,对我们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5、(2004年广州卷)

浣 溪 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6、考比较鉴赏。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对比是文学鉴赏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近年来,比较鉴赏题已经进入中考命题者的视野。这种同中察异,异中见同的比较方式将能更好的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 湖北省黄冈市(课改区)

欣赏下列诗歌,完成6——8题。(7分)

【甲】 乡 愁(节选)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乙】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有天涯。

6.“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 、 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对应物上。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 。(2分) 7.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2分)

最欣赏的句子: 欣赏的理由: 8.放飞思绪,想像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3分)

“我”的心理活动: “断肠人”的倾诉: 答案:6.坟墓 海峡(1分,每空0.5分)家国之思(1分,意近即可)

7.最欣赏的句子示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理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2分,句子0.5分,理由1.5分,若赏其他句子亦可。品析言之有理、意准确即可,只选句,不品析不得分)

8.“我”的心理活动示例: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你呀!“断肠

人”的倾诉示例:回家的感觉真好!(3分,每处1.5分,意近即可)

3

关于诗歌的表达技巧。

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在表现手法上,有比兴、对比映衬、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映、渲染烘托等;此外还有修辞方法的运用,如比喻、借代、夸张、双关、互文等。下面就近年来中考题中出现的表达技巧作一归纳,主要有以下:

(1)借景抒情。如2004年河南A卷赏析《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第六句‘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请你对此加以分析。”

(2)远景近景的结合。如2003年江西卷《旅夜书怀》中“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旅夜’的情景,其中描写近景的一联是 。”

(3)实写与虚写处理。如2004年四川卷《春望》赏析“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实际上是写 。

(4)动静互衬的手法。如2003年河南卷《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5)含蓄空白的技巧。如2004年河南B卷《钱塘湖春行》赏析“前六句诗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是怎样可爱,除点明‘绿杨荫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的好处。”

(6)色彩的配搭。如2004年遂宁卷《绝句》赏析“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优美怡人的风景画,画中分别描写了 、 、 和 四种景物,突出了它们的 。

(7)前后对比手法。如2004年黄冈卷《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这首诗情感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后四句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8)写作的角度。如2004年滨州卷《春夜喜雨》“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从哪种感觉来写春雨?”

(9)比喻修辞。如2003年黄冈卷《观书有感》赏析“全诗以 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作者 的感受。”

(10)谐音双关修辞。如2004年河源卷《送元二使安西》赏析“诗中的‘柳色’除了写春景外,还表达了那些含义?”

语言特色

一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二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三绚丽。其特点是有华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文思。 四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五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语还休,让读者去体会。

六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4

初 中 诗 歌 赏 析 汇 编

1、关 雎 (周 南)

关 关 雎 鸠, 在 河 之 洲。 爱

窈 窕 淑 女, 君 子 好 逑。 慕(统领全诗) 参 差 荇 菜, 左 右 流 之。 窈 窕 淑 女, 寤 寐 求 之。 思 求 之 不 得, 寤 寐 思 服。 念 悠 哉 悠 哉, 辗 转 反 侧。 参 差 荇 菜, 左 右 采 之。 窈 窕 淑 女, 琴 瑟 友 之。 愿 参 差 荇 菜, 左 右 芼 之。 意 窈 窕 淑 女, 钟 鼓 乐 之。

(主题:这首诗描写一个青年小伙子爱上一位姑娘那种单相思的动人情景,表现青年追求美好

爱情的纯洁愿望。 风格健康明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艺术特色:运用兴的手法;重章叠句。

2、蒹 葭 (秦风)

渲染凄凉气氛和烘托人物惆怅情绪。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如何理解这首诗的“朦胧美”?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人物的朦胧美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距离的朦胧美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意境的朦胧美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主题:表现主人公追求思念伊人而不可得的惆怅;是朦胧诗的名篇:景物迷茫、主人公的爱也是朦胧的。)

5

3、观沧海 汉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目的)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实景,气象万千的壮丽 想象,表现诗人宽广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慨 (主旨:通过登山观海所见景物的描述,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4、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互文见义)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视野也

开阔起来。“阔”字形象地写出了江面、江水、涨潮的恢弘阔大的气势及舟人的感受。江风和熙顺畅,船帆端端直直地高挂着。“悬”宇状船行江上,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画面如在眼前。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拟人)残夜还未消退,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

江上已呈露春意。哲理:时序的交替是匆匆不可等待,旧事物中已孕育新生命,大自然生机勃发的理趣。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思乡情)

中心:写停泊在北固山下的景色,抒发作者的思乡之情。

5、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生动传神)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早春生机)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早春美景)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流连忘返) (主题:描写西湖早春的风光,抒发诗人的喜悦之情。)

6

问:请问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有何特色?

①、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开始从孤山寺写到贾公亭,结尾又写到东湖白沙堤,诗人足迹遍及大半个西湖;

②、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四句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莺、燕是禽鸟,属动物,花和草是植物,这样的选择组合,独具匠心。

③诗人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诗中写水、写云,写莺、写燕,写花、写草,无不如此。试看“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渐欲”“才能”两个字眼,是多么富于动态,表现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诗的前四句写湖上春光,后四句专写湖东的景色。薛雪曾说,乐天诗“章法变化,条理井然”。如何理解这句话?

诗的前四句写湖上春光,范围是宽广的,它从“孤山”一句生发出来;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归结到“白沙堤”。前面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面先写景,然后点明环境。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中间的转换,不见痕迹。

6、西江月 南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动静结合)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蛙声预报丰收)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白描手法)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中心:词人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表达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问:这首词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分别是什么?

词人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①全用白描手法,写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看星、听雨,都很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且都扣紧“夜行”的词题。表现出夏夜景象。“七八个星”,“两三点雨”,正是夏季所有。如果是春雨连绵或是秋阴四合,就看不见星光了。

②所写景物,调动了各种感觉:月明、鹊惊是视觉,“蝉鸣”、“蛙声”是听觉,“清风”是触觉,“稻花香”是嗅觉,景物有动有静,绘声绘色。

③融情入景,反映出作者夜行中的情绪变化。写鹊惊蝉鸣,衬托出夜间静寂,也显出作者独自悄然,留意四下动静的情态。写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移情于物,创造拟人化意境,表达出作者赞美丰收的喜悦心情。

④妙用倒装句法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稻花香里听取一片蛙声说丰年”的倒装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是“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的倒装;“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是“路转溪头忽见旧时茅店社林边”的倒装。为了突出某种景色,强调出惊喜的心情。例如,将“旧时茅店”放在前面,就是意在突出“茅店”,以表示他发现茅店的喜悦。

7

7、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第一层:用九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渲染悲凉气氛。 古道西风瘦马。 深秋晚景图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第二层直抒天涯游子之悲。思家思亲 (主题:描写深秋晚景图,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8、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远望之景)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近望之景)“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

写得十分有情。“割”分割,写出山高如剑锋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细望之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极望(名句,议论)(哲理:只有不畏困难地去勇于攀登,才能

进入俯视一切的境界。)

中心:这首诗描绘了泰山雄伟神秀的气象,抒发了不怕困难、勇于登攀,积极向上的情怀。

9、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恨别之情移于物)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对偶,忧国思乡之情)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主题: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爆发后,写春城败象,饱含哀叹;抒思乡之情,充满离愁。反映诗人忧国思乡之情。)

13、渡荆门送别 唐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换、

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们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比喻)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拟人,眷恋故乡之情)

(主题:本诗以雄壮的笔触描绘了荆门一带壮阔、奇特之景,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8

10、石壕吏 唐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兵役之苛酷,战争之惨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烈。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战争造成民不聊生)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雨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主题:这首叙事诗,叙述差吏乘夜捉人,连一个老妇也不放过的故事,描绘出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

问“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中哪些词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二句在下文中起什么作用?

呼——啼,怒——苦,形成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讲说制造悲愤的气氛。

11、归园田居 东晋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实景) 季节:春末夏初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早出晚归,何其辛苦)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借夕露沾衣作烘托,抒写诗人归田的愿望。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愿:躬耕归隐)

(主旨:这首诗写作者参加种豆锄草劳动,晨出暮归的情景,表达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愿望.)

12、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归雁”自比。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大漠的奇特壮美) “直”写出烟的挺拔刚毅,“圆”给人温 舒适的感觉。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主题:这首诗写出了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象及达到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9

14、游山西村 南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颔联哲理:只要锲而不舍就会产生希望,出现新境界。)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中心:描写山中景物,社日风光,流露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

这是动中即景,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写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它的妙处,不仅在善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而是在于“等闲语言变瑰奇”,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

这联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徐行山村而周围山峦重迭、流水萦绕的迷路的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换形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这样使感觉的形象与视觉的形象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动人而又奇妙的画面。这一联不仅写得极其自然,而且用语浅近,含意丰富;而且蕴含的哲理思想——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主题:表达了长年被贬边地、政治失意的愤懑之情,对生活、对未来的积极、乐观精神。

艺术特色:比喻、用典,直抒胸臆相结合。

景、情、理三结合。 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

16、赤壁 唐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叙事)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为下文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抒情: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议论:讥嘲周瑜在赤壁之战中胜得非常侥幸,对历史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独特

而戏谑的议论)

(主题: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颈联,名句:以“沉舟”、“病树”反衬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景象。哲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10

17、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人生历程)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忧国伤怀)比喻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双关,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自己视死如归、以死明志的决心)

(主题:表现文天祥大义凛然的高尚气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体现其视死如归的大义达勇。)

18、水调歌头 北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倒装句,拟人)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哲理:世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主题:表达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的祝愿,抒发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写法:全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虚实并叙,寓哲理于抒情之中。)

19、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 张养浩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内有华山,外有黄河)潼关的险要地势。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朝代兴盛,大兴土木; 主旨句,揭示封建社会人们的悲惨命运,表达了对朝代败亡,战争流离 亡,百姓苦! 以往历史的概括和批判。

(主题:批判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无论如何改朝换代,人民依然过着痛苦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悲愤、伤感和揭示出人们悲惨命运所在.)

11

20、饮酒 东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乐源于心灵超脱世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心与山融为一体,悠然自得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哲理:一切在不言中)真意:人生的真正意义。

(主题:描绘田园生活的景色,歌颂田园生活的恬静闲适,表现作者归隐田园的人生追求。)

21、行路难(其一) 唐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四个动词: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典故:吕尚,伊尹)情感:悲愤苦闷的同时, 执著于远大的理想。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典故:宗悫)诗人坚信尽管前路困难重重,最终一定

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主题:表达作者苦闷抑郁不安但又不甘寂寞、勇往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

2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怒:秋风猛烈,呼啸而来)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段意:秋风破屋)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

杖自叹息。(叹息:自己遭受天灾人欺;民不聊生,人情冷漠)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由个人的困境推及他人,忧

国忧民之情)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主题:描写茅屋遭受风卷雨淋,表现杜甫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忧国忧民之情。)

12

2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卷:正写,折:侧写,狂风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互文见义)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夸张,承上启下)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夸张)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空:朋友已远去,表达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主题:描写边塞特有的奇特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的离开而惆怅,更烘托出边塞将士和诗人自己的豪迈气概。)

24、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离别的忧伤) (回归的愉快)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名句:用鲜花自比,表明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名句:辞官还乡仍思为国效力,也是中心。) 中心:作者以落花自况,表达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25、望江南 唐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千帆:船只多,反村失望)

斜晖脉脉水悠悠,(明写水,实写望穿秋水的眼神)(拟人,即景生情,渲染思妇离愁) 肠断白蘋洲。(点明主题)

(主题:写一登楼盼归人的女子的失望和惆怅的情怀。)

13

比喻,写雪后美景 以春花比喻冬雪,想象奇特。忽:气象变化神奇 惊喜的心情 26、江城子 密州出猎 北宋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出猎:装备齐全、人数众多)卷:行走之快,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为报倾城随太守,侧面烘托主人公出猎时的威武英姿和豪壮英气。 亲射虎,看孙郎。(典故:以孙权自比,突出少年的狂气)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典故;希望朝廷能重用他,给他机会建功立业。)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典故:要报效国家,杀敌立功的爱国精神。) 中心:写出猎的盛况,抒发作者要报效国家,杀敌立功的爱国精神。

27、渔家傲 北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异:统领下文写景)塞下秋来风景和以前不同;边塞的景色与江南不同。 衡阳雁去无留意, (视觉) 四面边声连角起。 (听觉)

描的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 千嶂里, 写 塞 外 景 致 名句 长烟落日孤城闭。 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借景抒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思乡) 燕然未勒归无计。(报国) 羌管悠悠霜满地。

抒发将士们壮志人不寐, 难酬的感慨和思将军白发征夫泪。 直抒胸臆

乡忧国的情怀 (中心:描写边塞秋季的景色,抒发作者忧国思乡之情)

14

2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典故:八百里、五十弦、的卢、霹雳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写军中生活,梦寐以求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杀敌情景)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理想追求—— 可怜白发生!(可怜:可惜,为现实而悲叹。)

(主题:全诗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壮志未酬、报国无路的悲愤。)

如何理解“赋壮词”?

题材上军营勇猛雄健的生活情景: 感情上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语言上壮丽豪放

29、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上片写眼前景色之不堪、心情之凄楚。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

哀愁。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化虚为实,语意新奇。

下片借舟说愁,表达内心无法排遣的哀愁。 (主题:这首词借景抒情,表达内心无法排遣的哀愁。)

1、“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 2、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 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

15

附课外诗歌: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写暮春之景)

想象、拟人 ,寄托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友人的同情和关切。

(主题: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被贬的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也流露出对自己遭遇的感伤情绪。)

2、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视觉、听觉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典故:是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重金招揽天下

人才,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主题:整首诗歌概括写了这场战争的艰苦性,热情地赞扬和深情地追念了那些激昂慷慨的、誓死疆场、逆境奋战的英雄。)

3、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交代绵绵夜雨,表达羁旅之愁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名句:诗人想象日后重逢的情景, 以想象中的欢聚劝慰友人。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主题:抒发了诗人羁旅异乡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名句:只要海内有知哲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 音,各处天涯也如同 缩短距离。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邻居一样。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主题:抒发诗人惜别之情,充满奋发昂扬的少年意气。)

16

5、泊秦淮 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互文)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名句)讽刺醉生梦死的封建统治者。 (主题:借古喻今,抨击不理朝政的统治者,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6、无题 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相思别离的情怀)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比喻诗人对爱情至

死不渝的感情。) 双关、比喻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叙述别后的设想)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对恋人的挚爱和思念)

(主题:写一个男主人公向女主人公诉说难舍难分的感情和对爱情的坚贞.)

7、相见欢 南唐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主题:抒发亡国的无限愁绪和无尽悲哀之情。)

8、登飞来峰 北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主旨句,写景、抒情、说理三者交融。) 哲理: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主题:这首诗通过描写登飞来峰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17

“锁”字是传神之笔,写出被困深院之人的无尽悲愁、深感寂寞。 以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的纷繁难解。是绝妙之笔。 8、观刈麦 唐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矛盾心理)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同情和关心农民)

(主题:揭示赋税的繁重、人民生活的困苦不堪,表达作者对农民人民的深切同情。)

9、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初春小雨 \"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

了它的特点。 清新优美。 草色遥看近却无。 (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 ,近看却无 , 描写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

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

议论 (对比 主旨:早春比暮春风光更好)

农家辛苦劳碌生活图 贫苦农妇的特写(主题: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表现早春比暮春风光更好。)

18

2005年中考真题练习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一12题。

春 望(杜甫)

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到 。(2分)

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分)

品读下边这首诗,按要求作答。(4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2)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

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

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完成下列两题。(5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1分) (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 、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2分) (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2分)

19

参考答案:

答案:

1.望(1分)山河草木花鸟(1分,每空0.5分)

2.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 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2分,画面描写、揭示含义各1分,意同即可)

答案:(1)C (2)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该题4分,(1)题2分,(2)题2分,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⑴收复中原,统一国家。(1分,意思正确即可) ⑵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2分,写一个得1分)(3)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2分,每点1分)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