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伊始便知道本学期的这门课程是通过期末论文的形式考核的。本以为最后会给出一个比较宽泛的范围,然而老师您最后给了有关鲁本斯这样一个课题。在这里,我得承认我对美术鉴赏没有什么底蕴和基础,所有的认识也都是基于课堂上的讲述以及互联网上众说纷纭的资料。在艺术造诣方面,我恐怕是说不出
更多比前人更有价值的东西来的。然而既然已经看了这么多资料,终归想说出点自己的东西和想法出来,论文断然是算不上的,就算是一些心得和想法吧。可能比较稚嫩,可能会有理解偏差,如果老师您能认同我里面的一些地方,那已然算是荣幸啦。
鲁本斯的艺术风格——
鲁本斯——人生轨迹与艺术风格的并行道路
作家的作品反映的是他一生的经历与内心的感受,我毫不怀疑鲁本斯的伟大源自他选择的不凡的道路。另外,他一生的创作风格也是有所变化的,当然,这种变化与他人生的道路密不可分。二者并行前进,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完整的鲁本斯。 (1)绚丽的篇章——“完美无憾”的一生
记得这门课上曾经说过,作为一名美术家,鲁本斯的一生算是幸运的。无论是达芬奇,拉斐尔,梵高,他们的一生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缺憾。有的经历过社会的变迁,有的晚年饱受疾病的折磨,有的穷困潦倒,乃至一生郁郁不得志„„反观鲁本斯,在仕途上扶摇直上,在艺术上备受称赞,在作品上广泛流传,甚至连个人修为和兴趣爱好方面都无可挑剔,是可谓此生无憾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倾;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丁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浩月千里,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龙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这是 岳阳楼记里的一段,说的是把酒临风,壮志得酬的人眼中的世界。虽然这段文字是对山水的描述,但其中的动感和色彩与鲁本斯的作品异曲同工。看看那幅著名的《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马匹恢宏的气势,男人强烈的运动感,对女子肉体的宣泄,黝黑和白皙的对比,与人性的欲望。浓墨,重彩,华丽,震撼,充分表现出鲁本斯那征服世界的野性和桀骜不驯的内在。可能作为宫廷画师与外交官,鲁本斯的外表更像是一个绅士,广泛涉猎而风度翩翩。但在艺术方面,鲁本斯偏偏又是这样一个天才,他把整个世界都踩在脚下,生活的顺境更是助长了他的狂热。对于鲁本斯而言,生活和作画本是一体,依我看来,四个字足以概括,那就是——“尽情燃烧”。毫无保留,毫无矫饰,就是这样的华美,就是这样的绚烂。
(2)华美的前奏——被遗忘的身世
在很多关于鲁本斯身世介绍的文章里,我们可以发现“侍童和艺徒”和“意大利进修”都被放在最前面的两部分。这是按照他成长的时期来排序的。在这里,我把它放在文章的第二部分,是想重新通过这两段非同寻常的经历,重新审视鲁本斯的作品及艺术风格:鲁本斯的艺术风格不仅仅是“巴洛克”、“激情”、“动感”、“华丽”几个简单的词可以概括。
这里重新介绍一下鲁本斯的童年。鲁本斯生于德国齐根小镇的一个律师家庭。父亲因其参加反抗西班牙侵略的起义,被西班牙统治者列入了黑名单,遭到迫害, 携带家小逃亡国外,投奔德国科隆,后又因为通奸遭驱逐。老鲁本斯使鲁本斯十分厌恶轻薄放荡行为, 后来鲁本斯虽经常入宫廷, 与上流社会人士交往, 一生过着豪华富裕的生活, 但他严于律己, 始终忠于自己的爱情, 家庭幸福美满, 不能说他父亲的这段不光彩的经历对他毫无影响。
鲁本斯先后学艺于三位名师,从弗兰德斯长大一直到宫廷生活,虽然进展可谓神速,但家庭和故乡的影响在他心底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愈是传奇的经历愈是能激发人内心里无尽的欲望,当从小城镇走出来的鲁本斯遇到宫廷生活的雅致奢华,内心的一团热火被完全释放,以至于他的作品令人觉得穷奢极欲,如痴如醉,色彩饱满有如五彩世界,动感激昂犹似万物奔腾。他用他精湛的技艺征服了一座座艺术的殿堂,更是用内心那点来源于弗兰德斯这座小城的星星之火。
鲁本斯是一个受到多国文化熏陶的人。其中这段意大利进修的经历尤为宝贵。在意大利,这个文艺复兴诞生的地方,应该是他人文素养得到最大塑造的地方。在这里,鲁本斯不仅了解到古典艺术的魅力,体会到文艺复兴之光芒,也对现代艺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宗教文化的魅力更是令鲁本斯所无法抗拒的,以至于他生平的大多数作品,尤其是以那最著名的《下十字架》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都以宗教作为素材来源。
然而,上面所说的一切依然不足以展示一个完完全全的鲁本斯。在鲁本斯所有宗教画人物画里面,给我感触最深的却是这幅《小孩头像》。
在艺术手法上,由于欣赏水平比较有限,在这里摘录一段我比较认同的评价: “小孩的脸部表情非常丰富,色彩相当和谐,眼神炯炯发光。金黄色的头发脉络非常分明,并富有立体感。大翻领用大笔触涂绘,使大翻领反衬出那张童稚诱人的脸庞。这些作品几乎全是出于鲁本斯亲笔,因其精确的感染力而引人入胜。由于这些画是他亲笔所作,从中更能显示鲁本斯写生的本领。小孩头像在构图上是对称的,但整个脸部的刻画非常生动:上衣的大领好像是花托,而颜色则是开放出来的美丽花朵,显得天真可爱。”
但给我感触最深的是鲁本斯在这幅画里展示出的人文情怀。这幅画仍然是以生动、感染力著称。但对小孩面部神情的完美捕捉更体现出鲁本斯在展现激情的同时仍保留的对人内心世界的追求。鲁本斯的技术无可争议的属当时世界一流,但多国文化的熏陶不仅仅带给他狂热,鲁本斯仍是一个充满关怀柔情的君子。这所有的一切,可能,源于他内心本身的一份自小时候保留下来的柔情。 (3)生命的赞歌——生生不息的斗士
鲁本斯曾开玩笑说:作画只是我的业余爱好,我的工作是外交大使。鲁本斯作为外交官出访过法国、英国、西班牙等多个国家,掌握多门外交语言。西方美术史的课上说过,作为一个有数千幅作品传世的高产作家,本已经是不可思议,更不用说他还有大量的工作和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了。尽管他的高产有他的技巧和原因,但我们能看得出,鲁本斯旺盛的精力和生活的热情,就如同他绚丽的画一般,再怎么绚烂也不过分。鲁本斯晚年还有这大量传世的巨作,诸如《苏珊娜· 芙尔曼肖像》 又称《戴帽子的女人》、《彩虹风景》、《海仑娜·芙尔曼和孩子们》以及《(鲁本斯)自画
像》。鲁本斯的一生是一个完整的上坡,永不停歇的精神,谱写了鲁本斯生命的赞歌,而毫无遗憾。
鲁本斯与巴洛克艺术
首先,简单复述一段巴洛克艺术的特点:
“首先是它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二是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三是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四是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五是它的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六是它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的地位;七是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是一些花纹。”
在上面有关鲁本斯的绘画技艺与艺术风格介绍中,主要是结合鲁本斯的成长经历进行描述的。我没有否认鲁本斯对巴洛克的重要意义及所处的重要地位,而我有意没有提到巴洛克艺术,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鲁本斯的成长和艺术生涯,并不是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巴洛克艺术的影响。相比之下,参考了一系列有关资料,我更觉得,是鲁本斯将巴洛克艺术在美术领域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鲁本斯不仅仅是巴洛克艺术在美术领域的代表人物,更是巴洛克艺术在美术领域上的开拓者。
在鲁本斯时代之前,巴洛克艺术一直被古典主义画家认为是非正式画稿、草图,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巴洛克艺术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它无疑与反宗教改革有关,罗马是当时教会势力的中心,所以它在罗马兴起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说,巴洛克艺术虽不是宗教发明的,但它是为教会服务,被宗教利用的,教会是它最强有力的支柱。因此,巴洛克艺术一直以来得不到一个较为公正的评价。
鲁本斯的出现,逐渐改变了巴洛克艺术在美术领域的这一趋势。他无尽的想象力和火热的激情,真正打动了欣赏者,巴洛克艺术在鲁本斯时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后也出现了一大批的追随者。
如果简单的把鲁本斯介绍为“巴洛克艺术的代表人物”,并没有体现出鲁本斯的巨大贡献,更是一定程度上埋没了鲁本斯的一系列功绩。毕竟,鲁本斯是在用自己的体会和经历,去创造着属于自己的一种“新的艺术”,他不属于谁,他是新天地的开创者。
二、在我看来,鲁本斯的作品毫无疑问体现出浓厚的巴洛克艺术的色彩,但我们不能否定,鲁本斯的部分作品中,仍然体现出一些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成分。
在鲁本斯的下面一些自己与妻子的画像,之前提到的《小孩头像》,以及一些他为数不多的风景画里,我们能看到鲁本斯对艺术理解的另外一面。
鲁本斯在情感上对妻子忠贞不二,在画作上在表现激情的同时常常能表现人物细微的一面,以至于上面两幅人物画充满了温情的元素。同样,他在风景画里常常寄托着对故乡弗兰德斯的思念,尽管他漂泊于世界各地,无限辉煌,那片对故土难以割舍
的情怀从未泯灭。鲁本斯的情感犹如他饱满的生活一样,不是单单的一个方面。相比之下,他是个近乎完整的人;加上他的天赋,技艺和经历,更称得上是近乎完美的人。 三、综合以上两点,我们可以说,虽然鲁本斯主要的艺术成就在于巴洛克风格的开拓和发扬,但他的意义绝不仅限于此。
鲁本斯属于巴洛克,属于弗兰德斯,更属于他自己特有的生活,属于他自己,美术史上独一无二的鲁本斯,一个汇聚激情、热情、温情、浪漫之情于一身的一代艺术大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