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专项质量控制措施

2021-01-30 来源:意榕旅游网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专项质量控制措施 (一)、多层住宅现浇楼板裂缝的成因与防治

现浇混凝土楼板,因设计不善,使用材料不当、施工不规范、施工环境等原因造成楼板产生各种不同形状的裂缝。楼板裂缝将影响保温隔热、隔声、防水等使用功能,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1、设计方面

(1)、地基基础没处理好,常因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的楼板、构件和墙体裂缝。

(2)、建筑物的长度超过规范规定,则历时温度应力相对要大,易引起楼板的变形。裂缝分布与楼板的嵌固和抗力等有关。

(3)、结构不合理,楼板周边嵌固在承重墙体中或圈梁中,常有在一个房间的一只墙角设置在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该楼板在沉降差的作用下,容易产生裂缝。

(4)、楼板的分布钢筋偏少,且一般不验算抗裂度,容易产生与主筋平行的脆性裂缝。

(5)、忽视防裂构造措施,在条形建筑的两端间和转折处的楼板,常出现板角斜裂缝,其他房间则很少见,裂缝一般离板端1000mm左右,

在板面附加钢筋的末端之外。与端面呈45°角,缝宽达1mm左右,常是贯穿性裂缝。

(6)、防治措施:

1)、为防止楼板混凝土因收缩而引起的裂缝,宜将板面四周的抗负弯距配筋连通,成为板面层的抗裂缝的钢筋网片。

2)、在受拉应力较大的端间及转角处的板面再增配5-7根直径为5-6mm放射形构造钢筋,防止板端斜裂缝。

2、材料方面

1)、使用不合格水泥、骨料和外加剂,配置的混凝土产生异常凝结,则浇筑的构件易出现不规则早期短裂缝。因水泥安定性不合格,使砼构件出现异常膨胀,裂纹呈放射网状分布。

2)、使用不合格的混凝土外加剂或使用不当,计量误差等,常造成混凝土异常凝结,容易产生裂缝。

3)、防治措施:

1)、选用合格的材料配置出符合质量要求的混凝土;

2)、混凝土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对水泥的适应性等因素通过试验,方可确定其品种。

3、施工方面

(1)、混凝土的配合比不标准,选用的水泥品种不当、水泥用量偏多或偏少,水灰比过大,拌制时的原材料不计量,搅拌卸出的混凝土停置时间超过4h后再使用等,均易引起楼板混凝土的裂缝。

(2)、模板与支架不稳固,底层模板支撑下的松软土层没有夯实,在浇筑楼板时引起模板变形,造成浇好的砼出现裂缝。

(3)、混凝土浇筑不当,接槎处延续时间过长而凝固,使接槎处收缩不同而裂缝。

(4)、钢筋保护层不规范,楼面周边的附加钢筋,常被上部压力或操作人员踩踏下去,失去抗负弯距应力的作用,沿周边产生裂缝。

(5)、违章作业楼板厚度不足,造成楼板强度、刚度下降,挠度过大而裂缝。

(6)、预埋塑料穿线管位置不当,造成楼板沿穿线管裂缝。 (7)、养护不及时,混凝土板面产生早期干缩的细裂缝。 (8)、拆除底模和支架过早,砼尚未达到拆模规定的强度,当自重和上部荷载大于实际强度,楼板因挠度过大产生裂缝。

(9)、防治措施:

1)、加强混凝土质量的控制,检验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用量和水灰比;拌制混凝土时准确计量,控制水泥、水、外加剂的偏差值不得大于±2%,粗骨料不大于±3%,坍落度控制在40mm左右,搅拌均匀,从搅拌机中卸出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规范要求;

2)、底层模板支撑下的基土,须夯压坚实,要有排水措施,支撑面积>0.16M2,确保支撑稳固。上层支撑须对准下层支撑,在楼板面也要铺设垫板;严禁施工荷载超过露面设计活荷载;

3)、加强施工管理,预埋穿管线宜放在板中,即板底受力钢筋的上面、附加钢筋的下面。控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确保附加钢筋在板面混凝土下20mm,防止被踩踏、受压下沉。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时,应在已铺筑的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混凝土浇筑完毕。控制间歇时间不超过90min;

4)、监理与施工要控制板的厚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不得超过-5mm、+8mm;

5)、砼浇筑完毕后,养护不少于7d,冬期做好防冻保暖工作; 6)、控制拆除底模支架时的砼强度,必须符合规范规定。

(二)、住宅小区渗漏的防治 1、外墙渗漏的防治

(1)、外墙渗漏使人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抹灰层和装饰层上,但实际上墙体的裂缝在砌筑过程中或砌筑后不久就产生了。为防止外墙渗漏,在外墙砌筑时就要严格监控,做到一次砌筑高度不得超过1.5m,以防砌筑砂浆硬化沉实拉裂灰逢。

(2)、墙体施工时,会在墙上留很多小孔洞,如混凝土墙的穿墙螺栓孔、砖墙的脚手孔、套管和预留孔等。在外墙抹灰开始前,必须有专人负责,由专门班组封堵这些孔洞,确保外墙不因这些孔洞而渗漏。

另外:在砌筑过程中砂浆试块制作往往被承包单位忽略,监理工程师应及时检查、督促。在砂浆中渗入有机塑化剂、防冻剂等,必须进行检验和试配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2、楼(卫生间)地面渗漏的防治

本工程为小区住宅楼,防止建筑地面产生龟裂、空鼓,面层起皮、起砂,卫生间、阳台等带地漏的建筑地面出现倒泛水和渗漏,是控制的重点难点。

(1)、现场监理工程师要仔细判断施工程序及工序是否合理,严格控制建筑地面施工荷载。

(2)、水泥砂浆面层施工前,须做好水泥强度和安定性复试;严禁使用低于32.5级的水泥,集料采用中砂,且含泥量控制在3%以内。要严格控制水泥砂浆配合比及水灰比;控制抹面遍数及操作程序,严禁一遍成活。抹底灰前要求基层清理干净无污染,并预先(提前一天)浇水湿润养护,做好凿毛处理满涂结合层;混凝土垫层应保证其强度,厚度应不小于60cm,且不准出现裂缝。

(3)、当建筑地面施工出现泌水现象时,严禁施工单位在表面撒干水泥,宜采用搅拌均匀的1:1同标号的水泥砂子撒匀,并进行压光处理,压光24小时后,进行洒水养护(一般养护时间不少于7昼夜)。冬季施工要采取保温防护措施,防止面层受冻。为防止出现空鼓及起砂现象,不准撒干灰面或刮水泥浆交活(初装修地面毛面交活)。

(4)、踢角部位基层要求清理干净,严禁混合砂浆或纸筋灰类混入。施工时严格控制水泥砂浆水灰比。抹灰层不宜过厚,卫生间找平层地面与墙根四周应抹成圆角(R=20mm)。

(5)、建筑地面施工前,要求施工方做好工种间协调。应按设计

要求找坡,控制好卫生间、阳台等部位的地面标高,并要求做好蓄水试验,待24小时,无渗透合格后方可施工面层,并做好各类记录。

(6)、基土强调分层夯实的重要性,夯实的压实系数不小于0.94,有机物含量不超过5%。

(7)、严格楼梯踏步的成品保护。楼梯抹完后,要求用废旧钢护角,两侧钢筋电焊成形;或用木板护角,确保踏步板不被磕碰。

(8)、在浇筑卫生间部位楼板混凝土时,要注意振捣密实;卫生间部位楼板拆模时不得过早(应达到75%设计强度),以防产生裂缝;套管牢固定位,周围混凝土振捣密实。

(9)、堵洞前应先将洞口松散混凝土凿除、清洗并保持湿润。堵洞混凝土比楼板混凝土标号高一级并加微膨胀剂,将混凝土振插密实。

(10)、卫生间地面面层施工的关键在于找好坡度,使地面水能尽快排除。

3、屋面渗漏的防治

(1)、现浇屋面施工质量的好坏是至关重要的,在施工中一定要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操作,振捣密实,负弯矩钢筋保护层要确保,尽量不设施工缝,实在要设置的一定要按要求做好施工

缝的处理。养护要及时,且不少于七昼夜,并不得提早拆模,以免造成裂缝隐患,成为流水的通路。

(2)、屋面容易产生渗漏的部位较多,有山墙、女儿墙、老虎窗、污水排气管、烟囱等泛水节点部位以及落水口周边。这些细节节点构造处理应当特别注意,监理工程师必须严加监控,时刻督促施工单位无论在混凝土浇捣、找平层施工,防水层处理和平瓦铺设中,都要按细部节点的设计要求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精心细致的操作,把细部处理好。尤其是泛水使之符合要求,经得起暴雨的考验。检查找平层的平整度是否符合要求,找平层不平整,粘结剂涂不均匀就会影响防水卷材的铺贴质量,对涂膜防水层也影响很大,造成厚薄不均,削弱防水能力。

(3)、防水层施工前要检查屋面的坡度是否符合要求,尤其是天沟、檐沟、檐口、泛水、变形缝及管根周围等处。无论平屋面、坡屋面,均要按设计要求控制好屋面的坡度,基层坡度必须准确无误,否则因排水不畅,容易造成积水,浸泡防水层,加速其老化而造成渗漏,且基层平整光洁,不起砂、不空鼓、无裂缝,确保防水层铺贴平整、粘结牢固,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验收规范要求。

(4)、设计要求防水层与基层完全粘结,且粘结牢固,所以基层表面必须光滑,不起砂,不起皮,不裂开且强度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粘贴紧密,粘结牢固。

(5)、严格控制基层含水率,找平层必须干净,否则会引起防水层起鼓和剥离。施工前可用简易测定法判断基层的干燥程度。

(6)、加强细部节点的处理,做好密封材料嵌填,附加层的铺设。天沟、檐口、泛水和立面卷材的收头端部要十分认真的处理,收头端部要裁齐,塞入凹槽内粘结或用压条钉固定,间距应小于800mm,再用密封材料封严,后用水泥砂浆或聚合物保护之。

(7)、屋面结构施工完,主体工程即将完成,此时施工单位容易忽视屋面养护问题,造成屋面开裂,为屋面渗漏留下隐患。监理工程师一定要提示并监督施工单位作好屋面结构的养护工作。

4、门窗渗漏的防治

门窗周围是外墙防水的薄弱环节,必须严格把关。洞口预留不可过大或过小;若洞口预留位置有偏差应先调整洞口位置与大小;门窗周围要用微膨胀剂和防水剂的水泥砂浆塞堵密实;门窗洞口上檐要做好滴水线,下沿要作出排水坡度。

(三)、冬、夏、雨季施工的监控

冬期: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时,混凝土的结构工程应采取冬季施工措施,并应及时采取气温突然下降的防冻措施。

1、配置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在冬季浇筑的混凝土,宜使用无氯盐类防冻剂,对抗冻性高的混凝土,宜使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掺用防冻剂、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混凝土的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规定。

3、混凝土的养护可采用蓄热法等。当采用蓄热法养护时,可参用早强型外加剂,外部早期短时间加热、采用快硬早强水泥、采用棚罩加强围护或利用未冻土热量等延长正温养护龄期和加快混凝土强度的增长措施。

4、开工之前,应考虑有效的排除施工现场雨水的方案。梅雨季节,做好临时防雨设施的储备,如棚布、草袋、防滑跳板等。排水备用泵的工作状态应良好,排水系统应畅通,检查加固临时电路,电线距地面高度应在3米以上。

夏期:夏季高温期间,保持砼及砂浆表面潮湿,预防失水。 雨期:雨期施工,应有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的技术措施,应做好临时防雨设施的准备。

(1)、开工之前,应考虑有效的排除施工场地雨水的方案。 (2)、作好临时防雨设施的储备,如棚布、草袋、防滑跳板等。 (3)、检查排水备用泵工作状态是否良好,排水系统是否畅通。 (4)、检查临时电路,电线距地面高度应在3m以上。 (四)、地下井点降水控制措施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常用井点排水方法,是沿基坑的四周或一侧埋入深于坑 底的井点滤水管或管井,以总管连接抽水,使地下水低于基坑底,以便在无水干燥的状态下挖土,不但可防止流砂现象和增加边坡稳定,而且便于施工。若井点降水方法影响邻近建筑物的沉降与安全,应采取措施,如回灌法,旋喷加固土壤等予以解决。井点排水一般有一级轻型井点、二级或多级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和深井井点等,可根据土层的渗透系数,要求降低水位的深度及工程特点,作技术经济和节能比较后确定,常见的属轻型井点降水;

轻型井点降水控制措施: (1)、主要设备

由井点管、连接管、集水总管及抽水设备等组成。 (2)、井点布置

根据基坑平面形状与大小、土质和地下水的流向、降低地下水的深度等要求而定。当基坑或沟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5m时,可用单排井点,布置在地下水流的上游一侧;如基坑或沟槽的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渗透系数较大时,则采用双排或线状井点,布置在基坑或沟槽的两侧;如基坑面积较大时,宜采用环状布置;挖土运输设备出入道路处可不封闭。

井点管距坑壁不应小于1.0-1.5m,间距一般为0.8-1.6m,为充分利用泵的抽吸能力,集水总管标高宜尽量接近地下水位线并沿抽水水流方向有0.25-0.5%的上仰坡度,水泵轴心与总管齐平。井点管的入土深度应根据降水深度及储水层所在的位置等决定,但必须将滤管埋入储水层内,并且比所挖基坑或沟槽底深0.9-1.2m,,可按下式计算井点管的埋设深度:

H≥H1+Δh+iL+l

式中 H——井点管埋置深度;

H1——井点管埋设面至基坑底面的距离(m); Δh——降水后地下水位至基坑底面的安全距离(m),一般为0.5-1.0m;

L——井点管中心至基坑中心的水平距离(m); i——降水曲线坡度,根据实测,对环状井点可取1:10;对单排线状井点可取1:4;

l——滤管长度(m)。

H算出后,为安全计,一般再增加l/2长度。

当一级轻型井点不能满足降水深度要求时,可采用明沟和井点相结合的方法,将总管安装在原有地下水线以下,以增加降水深度,或采用二级轻型井点排水,即先挖去第一级井点排干的土,然后再在坑内布置埋设第二节井点。

(3)、井点管埋设

可根据设备条件及土质情况选用以下方法:

1)射水法:在地面井点位置先挖一小坑,装吊射水式井点管垂直插入坑中心,下有射水球阀,上接可旋动节管和高压胶管、水泵等。

利用高压水在井点管下端冲刷土层,使井点管下沉,利用下端的锯齿形,在下沉时随时转动管子以增加下沉速度,同时避免射水口被泥淤塞。射水压力一般为0.4-0.6Mpa。井点管沉至设计深度后取下软管,再与集水总管连接,抽水时球阀可自动关闭。冲孔直径应不小于300mm,冲孔深度应比滤管底深0.5m左右,以利沉泥,井点管与孔壁间及时用洁净粗砂灌实,井点管要位于砂滤中间。灌砂时,管内水面应同时上升,否则可注水于管内,水如很快下降,则认为埋管合格。良好的砂井是保证埋管质量的关键。

2)冲孔或钻孔法:用直径50-70mm的冲水管或套管式高压水冲枪冲孔,或用机械、人工钻孔后再埋放井点管。孔径一般为300-400mm,深度比滤管深0.5-1.0m。冲孔所需水压力根据土质不同而异,一般为0.6-1.2Mpa,为加快冲孔速度,可在冲管两侧加装两根空气管,通入压缩空气。冲孔时冲管应垂直插入土中,并作上下左右摆动,加剧土的松动,孔旁应挖一个排泥浆水沟。灌砂方法、要求与射水法相同。

3)套管法:用直径150-200mm的套管,用水冲法或振动水冲法沉至要求深度后,先在孔底填一层砂砾,然后将井点管居中插入,在套管与井点管之间分层填入粗砂,并逐步拔出套管。

所有井点管在地面以下0.5-1.0m的深度内,应用粘土填实以防止漏气。井点管埋设完毕,应接通总管与抽水设备进行试抽水,检查无漏水、漏气,出水是否正常,有无淤塞等现象,如有异常情况,应检修好方可使用。

(4)、井点管使用

井点使用时,应保证连续不断的抽水,并准备双电源,正常出水规律是“先大后小,先混后清”。如不上水,或水一直较混,或出现清后又混等情况,应立即检查纠正。真空度是判断井点系统良好与否的尺度,应经常观测,一般应不低于55.3-66.7kpa,如真空度不够,通常是由于管路漏,应及时修好。

地下构筑物竣工并进行回填土后,方可拆除井点系统,拔出可借助于倒链、杠杆式起重机,所留孔洞用砂或土填塞,对地基有防渗要求时,地下2m应用粘土填实。

井点降水时,应对水位降低区域内建筑物进行沉陷观测,发现沉陷或水平位移过大时,应及时采取防护技术措施。

(5)、轻型井点计算

轻型井点计算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涌水量、确定井点管数量与间

距、选择抽水设备和井点管的布置等。井点计算由于受水文地质和井点设备等许多因素的影响,所计算的结果知识近似数值,对重要工程,其计算结果必须通过现场试验进修正。

1)、涌水量计算

井点系统涌水量是按水井理论进行计算的。水井根据不同情况分为:井点达到不透水层的称为完全井,井底不达到不透水层的称为非完全井,地下水有压力的是承压井,地下水无压力的是无压井,其中以无压完全井的理论较为完善:

无压完全井环形井点系统 Q=1.366K(2H-S)S/(lgR-lgX0)

式中: Q——井点系统总涌水量(m3/d) K——渗透系数)(m/d) H——含水层厚度(m) R ——抽水影响半径(m) S ——水位降低值(m) X0——基坑假象半径(m) 2) 确定井点管数量与间距

井点系统涌水量求出后,即可确定井点管所需根数n: n=1.1Q/q

式中 q——单根井点管出水量,由下式求得: q=65лd l k1/3 d——滤管直径(m) ; l——滤管长度(m); k——渗透系数(m/d);

井点管数量n值确定后,即可根据井点系统布置方式,求出井点管的间距(m):

D=L/n

式中 L——总管长度。

求出的管距应大于15d(如井点管太密会影响抽水效果),并应符合总管接头的间距(0.8,1.2,1.6m)。

3)、抽水设备的确定

可按涌水量、渗透系数、井点管数量与间距来确定。一般抽水设备根据地下水埋入深度以及含水层储水量来选择。

(五)、深基坑支护控制要点

深基坑支护的基本要求是:确保基坑围护体系能起到挡土作用,基坑四周边坡保持稳定;确保基坑四周相邻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的安全,在基坑土方开挖及地下工程施工期间,不因土体的变形、沉陷、坍塌或位移而受到危害;在有地下水的地区,通过排水、降水、截水等措施,确保基坑工程施工在地下水位以上进行。

(1)、桩(墙)围护结构处理要点:

柱列式钻孔灌注桩:在钻孔时为防止,邻桩砼坍落或损伤,相邻桩位的施工间隔时间不应小于72小时,实际施工一般采取每间隔3~5根桩位跳打方法。为了使其正确就位,要求围护桩的容墙施工误差小于普通工程桩。桩位偏差控制在正点30mm以内。桩身垂直度偏差小于1/200,桩径变化应控制在5/100直径不应小于89mm,最好采用114mm钻杆,必要时可在钻头上加配重,以保证成孔垂直度。此外,钻头施转度控制在每分钟40~70转范围内在防个泥土内应小于每分钟40转,在地层中的进钻速度应控制在每小时4~5小时以内。

(2)、钢板桩围护墙,钢板桩通常采用锤击,静压或振动等方法沉入土中,这些方法可以单独或相互配合使用,沉桩前,现场钢板桩应逐块检查并分类编号,钢板桩尺寸的容许偏差应按下列标准控制:

截面高度±3mm; 桩端平面平整<=3mm;

截面宽度(+10~-5)mm; 长度挠曲1%

板桩边缘锁口应以一块约1.5-2m同型标准锁口做通长检查不合格时应予修正,经检验合格的锁口应涂上黄油或其它厚度油脂待用。

当板桩宽度不够时,可采用相同型号的板桩按等强度原则接长,通常先对焊,再焊接头加强板。打钢板桩应分阶段进行,不宜单块打入,封闭或半封闭围护墙应根据板桩坑格和封闭段长度事先计算好块数,第一块沉入的钢板桩应比其它的桩长2-3m,并应确保垂直度,否则应采取措施纠正。有条件时,最好在打桩前在地面以上沿围护墙位置先设置导架,将一组钢板桩沿导架正确就位后逐根沉入土中,钢板桩一般作为临时性基坑支护,在地下主体工程完成后即可将钢板桩拔除,但是在拔除钢板桩时引起周围地基土体侧向位移和沉障,从而影响周边环境安全。

(3)、钢筋砼桩墙,钢筋砼板桩通常采用锤击,静压和振动等方法沉入土中,这些方法可单独或配合使用,打桩前应根据围护墙水平

总长度和板桩规格事先确定所需的板桩数量,沉桩应分段进行,不应单独打入,定位桩应确保它的沉桩垂直度,沉桩应采取纠正措施,其它板桩在定位桩打好后,以此着导架逐块打入土中。

(4)地下连续墙

1)、导墙壁的修筑精度和强度对成槽施工质量有直接影响,导墙一般采用注浇砼、预制砼等修筑,强度不小于C20深度一般1-2m,遇特别松散易跨的填土时,要穿过该层座落于较密实第二粘土层上,导墙背侧回填粘土并夯实,不漏水不漏浆,地下水位较高时,可适当提高导墙面高度,保证泥浆液面高出地下水位不小于1.0m,以保护槽壁温度,导墙为墙面平行于地连续墙轴线,对轴线距离空话偏差一般在正负10mm以内,导墙沉浇混凝土拆模后,应立即在墙间加撑养护期间,重型机械不能爱导墙旁行走,导墙旁不能堆放重物,防止导墙变形、开裂、移位。

2)、槽施工要使用符合要求的泥浆,密度控制在.08-1.25kg/L,在特别医垮砂层提高1.30-1.40kg/L,施工结束后,槽内泥浆密度控制1.10-1.15 kg/L,槽底密度不宜大于1.15 kg/L,粘度不宜小于20s。

3)、合理划分单元槽段长度,以减少墙体接头提高刚度和防渗能

力,单元槽段长度根据土质稳定情况,地下水活动情况,墙体附近地面静荷载和动荷载情况,钢筋笼整体尺寸,质量刚度,起重机械提能力,砼供应能力和浇灌时间,接头位置设置等因素,综合考虑选取,一般为4-6m,国外一般为5-8m.

4)、采用挖斗挖槽施工,在较土地层,挖槽速度一般为4-10m2/n,在硬粘土层或N值大于40的砂土层,宜采用两钻一抓法挖槽。采用回转施工,挖槽速度根据砂石泵的排量和墙厚取4~10m2/n。施工要充分注意土质和地下水情况对槽壁影响,并经常进行槽壁稳定验算,槽段开挖结束后,进行清槽换浆,槽底沉积物厚度不大于200mm,槽段长度容许偏差±50mm。厚度容许偏差±10mm,深度容许偏差小于等于100mm,垂直度偏差小于等于1/150。

5)、钢筋笼制作要充分考虑堆放装卸运输等过程可能产生的弯曲或变形,整体尺寸应根据槽段尺寸和起重能力考虑,最好能制作为一整体。为增加风度,每榀钢筋笼设置不小于3根竖向龙骨筋,直径不小于16m,面层剪力筋直径不小于20mm,安放灌注导管的位置,其周围要增设箍筋及连接筋。

6)、地下连续墙接头类型多种多样,形式选择最主要是能保证墙

段之间可靠连接,不渗漏,能传递单元之间的受力而不变形,施工操作便利等,接头构件入槽前,要用钢刷对槽壁进行上、下拉刷,除去槽壁泥皮附淤,钢刷形式及刷毛要适应槽壁及接头形状。

7)、地下连续墙混凝土灌注多采用两面三刀根导管作业,两导管间距离不宜过大,导管安放位置在控制导管之间合理距离前提下,尽可能靠近接头附近,导管埋入砼深度一般为1.5-6.0m,导管之间距离以2.0-3.0m为宜,要尽量选用直径较大的导管,灌注时导管不得做横向运动,否则会把沉渣泥浆,或浮浆等混入砼中,影响砼质量,在软土地层灌注砼,考虑到槽壁冲盈系数及砼侧压力有右能使槽宽增大,在有适当的砼超灌量,一般为10%-15%。墙顶也要有适当的超灌,以保证墙顶的砼强度。

(六)、地下室抗渗砼控制要点:

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对防水抗渗提出严格的要求,主要以砼试块试验要求,材料等方面进行控制。

1、养护条件:防水抗渗砼的抗渗性能,应以标准养护条件下的抗渗试块的试验结果评定。

2、试件留置组数:可视结构的要求和规模而定,有抗渗要求的重

要总位不得小于2组(每组为6块)。试件应在浇筑现场制作,两组试件中,一组抗渗度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一组在检验相同条件养护,测得抗渗标号伯为渗考数据。试件养护期不少于28d,不超过90d,如现场的厚材料,配合比或施工方法以有变化时,均应另行留置试件。

3、试件尺寸:抗渗性能试验应采用顶面直径175mm,底面直径185mm,高度150mm的圆台体,或直径与高度均为150mm的圆柱体试件,试件成型后24h拆模,用钢丝刷去两端面的水泥浆膜,然后送入标准室养护。

4、试验设备:砼抗渗性能试验所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砼抗渗仪:应能使水压规定的制度稳定地作用于试件上的装置。

2)、加压装置:螺旋或其它形式,其压力以把试件压入试件套内为宜。

5、试验步骤:

1)、试件养护至试验前一天取出,将表面晾干,然后在其侧成涂一层溶化的密封材料,随即在螺旋或其它加压装置上,将试件压入径烘箱预热过的试件套中,稍冷却后,即或解除压力,连同度件套装在

抗渗仪上进行试验。

2)、试验为水压力为0.1Mpa开始,以后每隔8h增加水压力0.1Mpa,并随时注意度件端面渗水情况。

3)、当6个试件中3个试件端面有渗水现象时,即可停止试验,记下当时的水压。

4)、在试验过程中,如发现水从试件周边渗出,则应停止试验,重新密封。

6、抗渗等级计算:以每组6个试件中4个未出现渗水时的最大小压力计算,计算式为p:10h,(p:-抗渗等级,H:-6个试件中3个渗水时的水压力(Mpa)。

7、材料要求:所用材料应符合以下规定:

1)、水泥标号不低于425号,在不受侵蚀性介质和冻融作用时,宜采用普通苯酸盐水泥,如侵蚀介质作用时,应按设计要求选用水泥,在受冻融作用时,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采用火山灰质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2)、砂石:砼所用砂、石技术指标除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6J53-92)和《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

准及检验方法》(J6J53-92)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述规定:石子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所含泥土不得呈块状或包裹石子表面,吸水率不大于1.5%。

3)、水: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4)、外加剂: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减水剂,加气剂、防水剂及膨胀剂等。

(七)、地下室防水处理要点:

地下室防水主要采用方法有砼自防水,卷材防水,水泥砂浆防水。 1、防水混凝土

(1)、防水混凝土所用本专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泥品种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级,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水泥。

2)、碎石卵石粒径宜为5~40mm,含泥量不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

3)、砂宜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雨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 4)、拌制砼所用的水,应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5)、外加剂的技术性能,应符合周家或行业标准一等品及以下质

量要求。

6)、粉煤灰级别不应低于二级,掺量不宜大于20%,硅粉掺量不应大于30%,其它掺全料掺量通过试验确定。

(2) 、防水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试配要求的抗渗水值应比商讨值提高0.2Mpa。

2)、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00kg/m3,掺有污性掺合料时,水泥用量不得少于280kg/m3。

3)、砂率宜未5%~45%,灰砂比宜为1:2~1:2.5 4)、水灰比不得大于0.55

5)、普通防水砼坍落度不宜大于50mm,泵送时入泵坍落度宜为100~140mm。

(3)、砼拌制和浇筑过程控制如下:

1)、拌制砼所用材料品种、规格、用法每工作班检查不应少于两次。

2)、砼在浇筑地点坍落度,每工作班至少检查2次,砼坍落度试验符合现行GBJ80有关规定。

(4)、防水砼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道、埋设件

等设置和构造,均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有渗漏、防水砼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露筋、蜂窝等缺陷;埋设件位置应正确,防水砼表面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并不得通。防水砼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其允许偏差为+15mm、-10mm。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其允许偏差为±10mm。

2、卷材料防水层

(1)、卷材防水层应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所选用的基层处理剂、胶粘剂、密封材料等配套材料,均应与铺贴的卷材材性相容。

(2)、铺贴防水卷材前,应先清扫干净,在基层上涂刷基层处理剂,当较低潮湿时应涂刷固化型胶粘剂等。

(3)、两幅卷材短边和长边搭接宽度均不应小于100mm,采用多层卷材时,上下两层和相邻卷材接缝错开1/3幅宽,且两幅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4)、卷材防水层所用卷材及主要配套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卷材防水层及转角处,变形缝、穿墙管道等细部做法均预符合设计要求,卷材防水层的基层应牢固,基面应洁净平整,不得有空鼓、柱动

起砂、脱皮现象,基层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郑材防水层的搭接缝应粘结牢固,密封严密,不得有皱折、翘边、鼓包等缺陷。防水层的保护层与防水层应粘结牢固,紧密结合厚度均匀一致。

3、水泥砂浆防水层:

(1)、水泥砂浆防水层所用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泥品种应按着机要求选用,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级,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水泥。

2)、砂宜采用中砂,粒径3mm以下,含泥量不得大于1%,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不得大于1%。

3)、水应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4)、聚合物孔液的外观质量无颗粒、异物和凝固物。

5)、外加剂的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一等品及以上质量要求。

(2)、水泥砂浆防水层基层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1)、水泥砂浆铺抹前基层砼和砌筑砂浆强度应不低于设计值的80%。

2)、基层表面应坚实、平整、粗糙、洁净,并充分湿润无积水。

3)、基层表面的孔洞,缝隙应用与防水层相同的砂浆填塞抹平。 (3)、施工时应符合要求:

1)、分层铺抹或喷涂,铺抹时应压平、抹平、表面压光。 2)、防水层各层紧密贴合,每层宜连续施工,必须留施工缝时应采用阶梯坡形槎,但离开阴阳角处不得小于200mm。

3)、防水层的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

4)、水泥砂浆终凝后应及时养护,温度不宜低于5℃,并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4)、水泥砂浆防水层各层之间必须结合牢固,无空鼓。水泥砂浆防水层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值85%。

(八)、框架剪力墙控制要点:

框架剪力墙控制主要从钢筋、模板、混凝土三大分项工程进行控制,具体控制要求如下:

1、钢筋工程

(1)、严控厚材料质量。钢材等厚材料进场后,应及时向现场监理组报审产品质量证明书或出厂合格证,并在监理人员的见证下按规定取样送检,对厚材料必须持先检验后使用,合格的材料方可用到工

程上的原则,对进场钢筋必须检查钢筋表面或每(捆)盘标志,是否与出厂合格证相符,同时应检查其外观,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折叠、漆污等,研究内使用带有颗粒壮或片状老锈的钢筋,焊体合格证报监理审查认可,严禁使用无出厂合格证的焊条。

(2)、严把施工质量控制点:

1)、严检钢筋一柱(含构造柱)、梁、板(含楼梯、阳台等)以及剪力墙所有钢筋的级别及直径、间距、根数、加工形状所放部位、锚固长度等以及预留洞口周边的加强筋均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2)、钢筋接头长度、位置同一根赶接头数量等均应符合设计图纸和(GB50204-2000)及JGJ18-96中有关规定。

3)、钢筋绑扎---受力钢筋应紧贴箍筋四角,箍筋应与受力钢筋保持纵横向垂直,受力钢筋之间应保持规定间距和排距,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紧。柱、梁、板、墙等构件中钢筋弯钩朝向等应符合设计与规程规定。

4)、控制柱中纵筋移位

现浇砼柱中纵盘位者轻者影响结构耐久性与粘结性能严惩的将影响结构承载力,故施工中应引起高度重视,且可采取下列措施:

①、在钢筋尚未接头之前,对柱外伸纵筋也绑扎一定数量钢筋,绑扎要牢固或适当点焊。

②、模板上口角部纵筋采取加焊L形撑筋,以保持纵筋在模板内正确位置防止整体位移。

③、封模前应对柱子钢筋进行次检查和校正。 5)、控制钢筋接头位置

①、无论焊接或绑扎接头抹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应小于直径d的10倍,且不位于构件最大弯距处。

②、接头不宜设在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范围内。 ③、受力钢筋接头位置在同一构件中要相互错开。 6)、受力钢筋保护层垫块

①、受力钢筋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与GB50202-2002规范中要求。

②、认真垫好钢筋保护层垫块,以正确控制柱、梁、板、墙内受力负钢筋保护层厚度。

2、模板工程

(1)、模板应平整,板面不粘砂浆或砼残浆,模板面应涂刷隔离

剂。

(2)、板缝宽度和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若超标均应作可靠处理,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及预留孔洞,预留插筋均不得遗漏,安装要牢固,位置要正确。

(3)、模板顶柱应支撑在坚实的基土或砼板上,并采取措施确保足够承载能力、刚度及稳定性,以防失稳,倒塌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4)、支撑时,应正确控制轴线、标高、平面尺寸及构件断面尺寸,确保梁、墙、板两侧笔直、不弯曲、左右垂直、不倾斜、棱角方正,不变形、表面平稳、不凹凸、上口平直、不呈波浪形,阴角通顺不呈台阶式,促使构件达到内坚外美。

3、砼施工

(1)、严格控制材料与配合比及砼的坍落度。

(2)、砼浇注应重点控制浇灌的自由高度,分层浇灌,间隙时间和施工缝留置4个环节。

①、钢筋复查无误后,并办完隐蔽工程验收手续后方可浇筑砼。 ②、砼浇筑时从短边开始,沿长方向推进分层浇筑,连续施工不留施工缝,每层厚度不超过振动棒长度1.25倍。

③、梁板砼浇筑时,正常情况下应同时浇筑。

④、浇筑时应先浇柱,在浇梁和板,梁和柱应连续浇筑确保整体性。

⑤、屋顶砼浇筑时,应从檐口往屋脊推进对称浇筑。

⑥、为避免离析,砼自卸料口倾落入模的高度不超过2m;在竖向结构中,高度超过3m时,应采取串筒,溜管等措施。

⑦、砼浇筑过程若超过有关规定,如允许问题时间等应留施工缝。施工缝位置在浇筑前就必须确定并留在结构剪力较小便于施工部位,施工缝处继续浇筑砼时,应认真清洗、铺浆等。

(3)、砼养护:砼浇筑完后,要按规定(即浇筑完毕后12h以内)及时派专人覆盖塑料薄膜,压盖湿润麻袋进行浇水养护,达到“早、强、够”的要求,一般情况不得少于7天。

4、现浇砼结构的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砼强度,应符合设计与GB50204-92规定,且应考虑施工荷载因素。承重模板拆除必须按同条件养护下的砼试块抗压强度为准,并按要求报监理认可后,方可拆除。模板除后。现浇砼构件土有蜂窝、孔洞、露筋、夹渣等缺陷必须经监理人员见证后,承包方提出处理方案,并报监理批准后方可进行处理。

严禁擅自处理主体结构缺陷。

(九)、高层建筑脚手架控制要点: 1、脚手架材质

(1)、钢管脚手架采用外径48~51mm,壁厚2~3.5mm,无严重锈蚀、弯曲、压扁或裂纹的钢管。

(2)、脚手杆不得钢木混搭。

(3)、钢管脚手架的杆件连接必须使用合格的玛钢扣件,不得使用铅丝和其它材料绑扎。

(4)、钢脚手板用2~3mm厚的钢板压制而成,厚度5mm,长度3~4m,脚手板端头有连接卡;钢板厚度小于2mm,应采用工级钢板制作。

2、脚手架搭设要求:

(1)、脚手架基础应平整夯实,并有排水措施,以保证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避免脚手架整体或局部沉降失稳。

(2)、脚手架底部必须垫不小于5cm×15cm×200cm的通板,内外立杆加绑扫地杆。杉篱立杆埋地深50cm,加绑扫地杆。

(3)、结构脚手架立杆间距不得大于1.5m,大横杆间距不得大于1.2m,小横杆间距不得大于1m。

(4)、装修脚手架立杆间距杉篱不大于1.8m,钢管不得大于1.5m,大横杆间距不大于1.8m,小横杆间距不大于1.5m。

(5)、脚手架必须按层与结构拉结牢固,拉结点垂直距离不得超过4m,水平距离不得超过6m。拉结所用的材料强度不得低于双股8号铅丝的强度,在硬结点处设可靠支顶,高大架子不得使用柔性材料进行拉结。

(6)、脚手架的操作面应铺满脚手板,离墙面距离不得大于20cm,不得有空隙、探头板和飞跳板。脚手板对接应设双排小横杆,两小横杆间距不大于30cm。

(7)、脚手架操作面外侧设两面道护身挡脚板或沿一道护栏,立挂安全网,下口封严。防护高度为1.5m,严禁用竹笆作脚手架。

(8)、脚手架纵向应设置剪刀撑(因为是高层建筑)剪刀撑应随架子同步支搭,以保证架子的稳定性。

(9)、架子的剪刀撑应从脚手架纵向两端和山墙处搭起,搭设宽度为6根立杆,每隔6根立设一组。

(10)、剪刀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0~600。

(11)、剪刀撑的底部要插到垫板处,与立杆相交点加扣件。剪刀

撑搭接长度不少于60cm,且在搭接处加至少2个扣件。

(12)、脚手架各杆件相交伸出的端头均应大于10 cm,以防止杆件滑脱。

(13)、脚手架操作面的端头处应绑两道防护栏杆。

(14)、脚手架非作业层不铺板时,小横杆可部分拆除,要求是每步保留,相间抽拆,上下两步错开。抽拆后小横杆的距离为结构架子不大于1.5m。装修架子不大于3m。

(15)、因施工需要立杆不能伸到基础时,经计算在断杆处加11字撑,将此断杆处的力分卸到两侧架子上。

(16)、建筑部顶部脚手架需高于坡屋面的挑檐板1.5m,高于平屋面女儿墙顶1m,高出部分要绑两道护身栏,并立挂安全网。

(17)、结构使用的里外承重脚手架,施工时荷载不得超过2646 N/m2,装修用的里外脚手架使用荷载不得超过1960N/m2。

(18)、脚手架具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最小安全操作距离见表。

(19)、脚手架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边线之间因特殊情况无法保持安全操作距离时,必须采取有效可靠的防护措施。

3、斜道搭设要求:

(1)、人行斜道的宽度不得小于1m,坡度1:3(高:长);边料斜道的宽度不小于1.5m,坡度以1:6为宜。

(2)、斜道两侧及平台外围,应设防护栏杆及挡脚板或满挂立网,立网与斜道绑牢,人行斜道的脚手板上应加防滑条,其厚度2-3cm,间距不大于30cm。

(3)、斜道立杆间距1.5m,大横杆间距1.2-1.4m,小横杆置于斜模杆上间距不大于1m,在拐弯平台处的横杆还应适当加密。

(4)、斜道两侧的端部应设剪力撑,对于独立搭设斜道应加密连墙杆。

(5)、斜道入口处应设护头棚。

(6)、上、下脚手架的斜道严禁搭设在有外电线路的一侧。 4、满堂红架子搭设要求:

(1)、装修满堂红架子,立杆间距不大于1.5m,大横杆间距不大于1.4m,小横杆间距不大于1.0m。

(2)、当基础为土质时,立杆底部应平整夯实垫通板。 (3)、四角设抱角斜撑,四边设剪刀撑,中间每隔4根立杆沿纵

方向搭设一道剪刀撑,所有斜撑和剪刀撑均应同底到顶连续设置。

(4)、上料井口四角设安全护栏,上下架子设爬梯。 (5)、满堂红架子临边处设两道护栏和一道挡脚板。 5、独立柱架子搭设要求:

(1)、立杆间距为1.8-2m,水平横杆间距不大于1.8m。 (2)、作业面满铺板,设两道防护栏杆和一道挡脚板,或一道防护杆满挂立网,作业面的宽度不得小于60cm。

(3)、独立架子四边设剪刀撑与水平面角度为45O-60O,上下架子设爬梯。

6、脚手架搭设安全措施:

(1)、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持上岗证、禁止无证上岗。 (2)、脚手架从第二步开始向上必须挂安全网。

(3)、高空作业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穿防滑鞋。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不得超过3.0kn/㎡。同时施工的作业层不得超过2层,不得在脚手架上装横板支架、缆风绳或将泵送砼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在脚手架上悬挂起重设备。

(4)、当有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雾、雨、雪天气时必须停止脚

手架的搭设和拆除作业,雨、雪后上脚手架作业要有防滑措施,并扫除积雪。

(5)、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连墙杆。

(6)、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有放火措施和走人看守。

(7)、工地临时用电线不得架设在脚手架上。

(8)、脚手架在使用期间必须派专人进行日常的保养和定期的全面检查和整修,确保脚手架使用安全。

7、脚手架拆除安全措施:

(1)、脚手吊拆除时应划分作业区,周围设绳绑围栏或竖立警示标志,地面设走人指挥,禁止非作业人员入内。

(2)、作业人员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软底鞋才允许上架作业。 (3)、拆除时要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结扣上四,应先通知对方,以防坠落。

(4)、应遵守由下面下,先搭后拆原则,严禁上下同时进行拆除作业。

(5)、拆立杆时,先抱住立杆再拆开后两个扣,拆除大横杆、斜撑、剪力撑时,应先拆中间扣,然后托住中间,再解端头扣。

(6)、连墙杆应随拆除进度逐层拆除,拆抛撑前,应采用临时支撑柱,然后才能拆抛撑。

(7)、大片架子拆除后所预留的斜道,上料平台、通道等,应在大片架子拆除前先进行加固,以便拆除后确保其完整、安全和稳定。

(8)、拆除时严禁撞碰附近电源线,以防事故发生。

(9)、拆除时不能撞碰门窗、玻璃、水落管、房檐瓦片、地下阴沟等。

(10)、拆下的材料应用绳索栓住,利用滑轮放下,严禁抛掷。 (11)、在拆架过程中,不能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时应将拆除情况交待清楚后方可离开。

(十)、旁站监理措施

为加强对本住宅小区质量的监控,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制定旁站监理措施。

本工程旁站监理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包括:基础方面为土方回填、桩基施工、混凝土及防水混凝土的浇筑;主体方面为:梁拄节点、

钢筋隐蔽过程、后浇带及结构混凝土浇筑;样板段及防水过程的施工等。

旁站监理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对需要实施旁站监理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在施工现场跟班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旁站监理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如实准确的做好旁站监理记录。凡旁站监理人员和施工企业现场质检人员在旁站监理记录上签字的,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旁站监理人员实施旁站监理时,发现施工企业有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行为的,有权责令施工企业立即整改;发现其施工活动已经或可能危及工程质量的,应当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或总监理工程师报告,由总监理工程师下达局部暂停施工指令或采取其他应急措施。

旁站监理记录是监理工程师或总工程师依法行使有关签字权的重要依据。对于需旁站监理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凡没有实施旁站监理或没有旁站记录的,监理工程师或总工程师不得在相应文件上签字。在工程竣工验收后将旁站监理记录存档备查。

(十一)、安全监理控制(根据国家《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制定)

本工程安全作业涉及到用电安全、登高作业安全及模板支撑安全等,是监理控制的重点。

1、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国家现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安全现象和标准;

2、认真审核施工单位编制的安全、文明方面的措施方案。督促检查施工单位建立健全的安全文明施工保证体系及安全文明施工责任制和群防群治制度,并监督其组织实施。

3、检查监督承包商,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落实分部、分项工程或各工序及关键部位的安全防护措施;

4、经常巡视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情况,作好日志,发现违章冒险作业的要责令其停止,发现隐患的要责令其停工整改。

5、做好施工现场的消防、冬季防寒、夏季防暑、文明施工、卫生防疫等项工作检查。

6、组织协调现场出现的安全文明施工方面的问题,必要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协调处理。

(十二)、ISO9001:2000质量管理现场规范化操作要求(产品实现流程见图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