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病毒,从我做起。抗击病毒不是一个人的事,更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我们大家的事。相反,我们更要以身为样,让大家像我看齐。这里为大家共享一些关于抗击疫情所发生的感人事迹,希冀能援助到大家!抗击疫情所发生的感人事迹1中日友好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已经在危重症病房战斗了一个多月了。生死一线,他们用捍卫生命的誓言与时间赛跑。这里的护士长赵培玉告知患者,即便远离家人,但是病房里面没有孤独,让我们共渡难关。刚刚进入病区,赵培玉就抓紧跑到了25床前。由于病情危重,已经在ICU躺了十几天的患者产生了焦躁的心情,她一边挪动着随时可能被病人踢扯掉的导管,一边安抚着患者,整个过程,护理团队接力握住老人的手。20分钟后,患者到底镇静了下来。在这里的近50位危重症患者,很多都患有多重基础病。对于赵培玉和护士们来说,每天除了要面对病人可能涌现的心情波动,更大的挑战是患者繁复多变的病情。在护士们的眼里,赵培玉对环节的要求近乎苛刻。从仪器上的数据指标,到每位病人的饭量,从病房里的每一个针管,到每一台机器的状况,赵培玉都要带着护士们逐一检查,哪怕是一块刚刚从病人身上取下的尿不湿,她也要称重、记录,和之前数据比对。在她看来,多一分细致就能多提前发觉一分风险,多一分预备,就多一分赢的机会。今年,已经是赵培玉在护理岗位上的第18个年头。2003年,25岁的她第一次穿上防护服走进了非典的病房。17年后,曾经的焦灼彷徨,化作每一个环节的从容应对。但是,当以护士长的身份再次奔赴一线,除了护佑生命,她还多了一分沉甸甸的责任。团队里,很多都是第一次穿上防护服的年轻护士。从防护知识到操作技巧,每天赵培玉都会不停地叮嘱。怕护士们记不住,她又录制了操作小视频。今年,赵培玉的儿子就要中考了。她说,在儿子备考的关键时候来到前线,她不懊悔。她给孩子写了一封信,相信他会理解妈妈。抗击疫情所发生的感人事迹2“40床患者呼吸微弱……”晚7时许,武汉火神山医院感染七科一病区护理组长高锐(上图。资料照片)正在查看患者状况预备交班,突然发觉有一名患者呼吸微弱、口唇发紫,马上通过对讲机呼叫值班医生。“紧急加推一组呼吸兴奋剂!”收到医嘱,高锐抓紧配药预备静脉注
第 1 页 共 5 页
射。不一会儿,高锐已忙得汗流浃背,护目镜里有雾气,透视效果较差。戴着3层手套,看不清,能不能一针扎准?高锐迟疑了几秒后,坚决了信心,完全依据“微光输液”考核标准进行“实战操作”,一针到位!随着呼吸兴奋剂缓缓推动静脉血管,患者的呼吸缓慢提速。随后,高锐又挤压患者胸廓10多分钟,患者才复原了自主呼吸。高锐在急诊医学科工作了10多年。2019年她参与联保部队护理技能大比武,勇夺3项第一,是名副其实的“抢救冠军”!“只有平常技能练得过硬,遇到特别状况才不慌神儿!”这正是高锐请战参与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底气所在。入驻火神山医院没几天,感染七科一病区39床就收治了一名危重症患者,心率快、血压低、血氧饱和度低,经过医生用药、加强冷静补液等措施,患者的生命体征到底有了改善。高锐刚接班,就发觉患者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呼吸急促、口唇发紫,心电监护仪上涌现室颤波形。高锐一边呼叫:“快拿抱球预备通气”,一边预备除颤。高锐娴熟地开机、定位、选择除颤模式……全部的动作一挥而就。几秒钟后,监护仪上显示出了正常心率。病区曾收治了一名85岁高龄的女性患者。她不便自行吞食,也不愿选择留置胃管。为了让患者尽快服用降温药,高锐将药片碾碎溶解,当心翼翼地抽入注射器管内,一边劝慰患者一边给患者喂药。假如病人咳嗽喷出飞沫,高锐极易被感染。凭借丰富的临床阅历,高锐成功化解了这一难题。1小时后患者的体温降到了38.5度,心率渐渐正常了,血氧饱和度也上升了。病区遇到重症、危重症患者或是心情波动大的患者,高锐总是冲锋在前。这名“抢救冠军”,在战疫实战中频频显身手。抗击疫情所发生的感人事迹31月底以来,并不喜欢运动的阿曼吐尔·依沙木丁,为抗“疫”几乎每天步数超过2万步,村民们夸他练就了一双“铁脚板”。2万多步抗“疫”路,记录着他穿梭在没过裤脚的积雪小巷,给144户老乡家送去生活必需品、了解他们春耕和牧业生产需求的辛苦,还有他近30天“私车公用”带村民打针买药的无私。46岁的阿曼吐尔,本职工作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某乡的供电所所长,两年前开始担负伊犁州尼勒克县喀拉苏乡大喀拉苏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曾被评比为伊犁州优秀共产党员。打开阿曼吐尔的电脑,可以看到他所负责的144户村民家种子、化肥和机械化作业的种种需求。一项项记录,是他和村委会工作人员一同调查获得的。“等到一切复原正常,我们就能依据这些记录帮老乡在最短的时间
第 2 页 共 5 页
内复原生产。”他说。大喀拉苏村位于***西北部的伊犁河谷,是一座农牧结合的多民族村庄,共有460多户、2000余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约占三分之一。村民苏宏仁说,疫情期间,自己最担忧耽搁播种,多亏阿曼吐尔记住家里需要什么以及多少种子,解决了后顾之忧。“一周两次,穿着红马甲,拉着小车的阿队长就把米面菜油送上门。”村民单志清身患残疾,孩子也有病,母亲年过七旬。在阿曼吐尔的照看下,他一家老小的生活质量几乎没有受到影响。年仅5岁的阿克乌兰·赛尔江患恶性肿瘤,刚做完手术。疫情防控期间,阿曼吐尔开着私家车,载上阿克乌兰和他的父亲来回乡卫生院换药。40多天来,阿曼吐尔接送30多名慢性病患者到乡卫生院打针买药,来回100多次,累计里程接近1080公里,并拒绝了村民的加油钱。“只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练上一双‘铁脚板’,才能和老乡们共同打赢疫情阻击战,复原农业生产。”阿曼吐尔说。“铁脚板”上是一双很难干的徒步鞋。由于挨家挨户走访在小巷里,有的地方积雪还很厚,阿曼吐尔的鞋总是灌进雪,经常是湿湿的。“相比较武汉的医务工作者和基层干部这算不了什么,他们的危急和工作量更大,肩上的担子更重。”念及此,他两次捐款共计4000元。阿曼吐尔计划,安排好村里的工作后,和家人吃上一顿团聚饭。抗击疫情所发生的感人事迹4“阿拉自家人,不要拿证件了吧?”“对不起啊奶奶,没有出入证、身份证,我不能放行的!”这里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合庆镇勤昌村塘东街的设卡道口,由于连接着蔡路集镇,行人车辆来往不断。守在这个道口的志愿者们看上去特别年轻,戴着“疫情防控巡查员”的袖章,口罩上方露出“较真儿”的眼神,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勤昌村的青年志愿者团队,6名团队成员都诞生在2000年前后。疫情期间,这些年轻人主动加入防疫志愿者行列,把守“道口”检查关,哪怕亲戚伙伴,但凡进村,都要掏证件、测体温。6个年轻人做事专注,被同村长辈们亲切地称为勤昌村优选道的“F6”。上海是超大型城市,仅居民小区就有1.3万余个。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织牢织密基层防控网,志愿者们数十天如一日,为这里的疫情防控工作增加了能量,更为千千万万的市民带来暖和。“各位旅客,健康云填写过的请打开手机短信,凭短信出站,请把帽子摘下,前面测量体温!”拿着电喇叭,上海音速青年志愿服务中心志愿者赵文昊一遍遍提示出站旅客。随着返程客流增加,上海火车站疫情防控工作压力持续
第 3 页 共 5 页
攀升。上海音速青年志愿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逆行”而上,在上海火车站进出口帮助开展进站乘客体温检测、疑似患者转运等工作。抗击疫情,上海市一批批医疗队员奔赴武汉抗疫一线,出发前,理发成了医务人员的“刚需”。已坚持义务理发30余年的“全国最美志愿者”殷仁俊带着“爱心剪”团队来到医院,为即将上前线的医疗队员理发。面对爱美的女性医护人员,殷仁俊一遍遍询问,头发剪这么短行不行?男队员希冀越短越好,殷仁俊干脆剪起超短发,“包他们一个月无后顾之忧”。华东师范高校的公费师范生志愿者团队,发挥专业特长,为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在沪家庭子女提供一对一特地辅导,包括学科辅导、作业指导、课程学习、读书沟通等,还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学习活动。居家隔离期刚满就报名社区防疫志愿者的党员黄琼芳,一脱下警服就换上志愿者马甲的社区民警朱慧敏,甘当道口守护者的虹桥高铁站双语志愿服务分队……连日来,一大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团队坚守基层防疫一线。截至3月4日12时,上海市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在“上海志愿者网”发布6936个“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项目,掩盖道口监测、社区排查、心理援助等岗位。招募上岗志愿者超过20万人,累计服务超过700万小时,人均服务40小时以上。抗击疫情所发生的感人事迹5日前,总台央视记者蹲守在国家医疗队接管的重症监护病房,真实记录他们和时间赛跑、攻坚克难的医者仁心。周宁,华中科技高校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他要在上午尽早完成一台床边手术,给一名危重症患者植入人工膜肺ECMO。ECMO危重病体外心肺支持,要将患者的血液从体内引流到体外,经过膜肺氧合,再通过血泵将血液循环回体内。即将被植入ECMO的患者是一位长期患有高血压的58岁男性,发热咳嗽已经11天,被送来ICU后,马上实施了气管插管,呼吸机帮助通气,几天过去,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医疗队专家们商讨后决断要提前用ECMO干预,防止病人病情恶化。特别时期条件有限,整个植入过程要万分谨慎,这个精细的“生命”平均每分钟要2000-2500的转速,操作稍有不慎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致命的意外,大家紧紧地盯着指标数据的波动,不敢有丝毫松懈。手术完成、管路对接、血液引出……生命通道连接成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在改善。针对新冠肺炎可能引发的多脏器功能损伤,战斗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2250多名医护人员在一个多月的并肩作战与磨合中,已经达成基本共识,治疗关口前移、提前
第 4 页 共 5 页
干预迫不及待。随着目前确诊新增人数的降低,新冠疫情的主战场已经转移到重症病房,多学科合作的精准施治给重生带来更多的希冀。
第 5 页 共 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