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的调查报告》
参加者:颜子珍
主题:文化之复燃
时间:2010-1-27
地点:江苏常州
现将此时间活动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现状:
在这样一个发展的时代传统文化的保护显得非常困难,中国的发展必须融入国际社会,融入国际社会便会受到国际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以至于本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和冷落。大部分年轻人对于中国的古典文化了解不多,有的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形成和组成方面不甚了解。从对社区青少年寒假期间活动的调查,以及网络问卷题为“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很多青少年寒假期间的主要活动内容,是以完成课外练习以及学校布置的寒假作业为主的。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上课外补习甚至都比阅读古籍和了解传统文化来的契合实际。目前的大部分年轻人对于中国古典文化中如京剧等经典文化的认识主要持不感兴趣的态度。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也是以了解较少居多。同时,大部分人表示平时也并没有阅读古籍的习惯,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甚至偶尔的翻阅也成了奢望。然而值得欣慰的是绝大部分的受调查者认为很有必要学习传统文化。
资料:
“活体保存、活化保存”,是《非常有戏》诞生的始音。华阴老腔充满激情的吼唱、昆曲十番《牡丹亭》古韵盎然的吹奏、肘股子《梁山伯与祝英台》婉转殷切的演绎、海南临高木偶的谐趣横生……在连续六期的《非常有戏·寻根之旅》中,古中国歌声和舞姿的丰富多彩和长久魅力真切地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追溯往昔的回首是必须的。问题是,谁会以一种文化自觉来承担这样一种责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王文章说:“在这一点上,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主动承担使命、承担起一个主流媒体的责任,是难能可贵的。《非常有戏·寻根之旅》将那些不为广大群众,甚至是不为一般专业人士所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节目宣传的主要内容,而不是收视率和广告收入,这的确是很大的冒险,但这也充分体现了它的文化自觉。”
《非常有戏》开播至今,整个节目涉及的物质的、非物质的及自然遗产数近200种,包括非文化遗产近70种。其中,除京剧、越剧、昆曲、评话、苏剧等为人熟知的遗产种类外,白居、眉户、素鼓、文场、肘股子、哩哩美等纵使专家也未必涉猎的表演类文化遗产,孟昶祭奠、女吊、祝福等民俗类遗产,云锦制造工艺、金华戏曲剪纸、闻喜面塑、徽州三雕等手工艺类,康熙临高木偶、金代墓葬砖雕、徽州民居、陈寿故里等物质文化遗产尽皆囊括其中。
剧作家罗怀臻认为,《非常有戏·寻根之旅》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对传统文化的尊敬和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忧患融于轻松的娱乐形式之中,现代理念和平等姿态呈现传统艺术的内在活力进而激起当代人的心理共鸣。“说起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就会故作高深,让人不可亲近,而《非常有戏》试图告诉人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珍贵就在于它和我们所有人的情感是心心相通的,和现代人的生命体验是互动共鸣的,我们不会因为地域的隔膜、时间的久远而产生陌生感,因为它就是我们生命中埋藏的记忆,所以我们将它称为‘重
新种植记忆’。”
正文:
09年的春晚,当很多观众满目期待赵本山的小品时,电视机里出现一个新形象,他们看到的是一个传苏格兰长裙的男人形象,此人说话阴阳怪气,做事扭扭捏捏,很多人对此颇感兴趣,因此也对那个“苏格兰男人”产生了兴趣。然而于我,才看了两眼,就差点让我把年夜饭都吐出来。我赶忙关了。后来通过网络我知道这个“苏格兰男人”名叫小沈阳,是当红笑星,赵本山的徒弟,更是本次联欢晚会的金子招牌,而且网上追捧他的人也不在少数。我感到非常疑惑,什么时候民众的审美观发生了如此重大的转移,一个如此低俗男扮女装的人也在春晚上登台亮相?难道仅为了取悦所谓观众要将眼光放低?
几个月后在网上浏览时又看到小沈阳被评为劳模的新闻,但不久又爆出消息,说小沈阳在某地表演吃饭不给钱,还大吵大骂,多次以放弃演出来要挟主办方。使得主办方十分生气,消息一传出,网上的声音更是对授予小沈阳劳动模范的相关单位产生质疑,如此一个扭曲文化、在大众面前倡导低俗文化之风,连吃饭都上演“不差钱”的人,怎么有资格成为劳模?而且在某期武林风上,我再次目睹了“长裙飘飘”小沈阳的风采,不对,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某个崇拜者,穿着一身小沈阳装扮在武术竞技频道登台亮相,最终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去,此人被对手打得好无还手之力,最后躺在擂台上像面粉袋子一样滚来滚去。
无独有偶,模仿和小沈阳的粉丝绝不只他一个。在某城市的信息平台上,我看到一条新闻:某餐馆服务员小张是小沈阳的忠实粉丝,在客人点菜时由于模仿小沈阳激怒了对方,险些遭到毒打。由此可见,小沈阳倡导的文化之风已经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新型文化的登场并不是坏事,它带来的是焕然一新的中国现代。然而,有时它的来临也带来了消极影响,它代表着民众对传统文化开始失去兴趣,转而去追捧一些快餐文化,这必然导致整个国民的精神世界变得浮躁虚无。早在几年前,日韩非主流文化传入我国时就引发了巨大争议,有一段时间,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穿着打扮另类的非主流人士,网上也不知不觉中充斥了难以辨别的非主流字体和。而且使用这种火星文的人还振振有词:这是对个性的追求,这是时尚的象征。国家对文字的规定显然不能约束这些“非主流”文字的泛滥,一个个扭曲怪异的文字让我看到了非主流人士扭捏作态的模样,同时也反应出他们内心的空虚。
在文字上不足以说明什么,但是在对自己以及他人身体以及精神上的损害却足以说明这种新型文化的弊端。古语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有些自认所谓非主流人士不仅在耳朵鼻翼上要打上十几个耳洞,在身体上还要打上几个,一谁打得多为荣,这种对自己身体的伤害造成的后果以及带来的同龄人及后辈的恐慌正是所谓非主流新型文化引起的。是什么在导致传统文化在堕落,又是什么滋生了腐朽的,所谓的“新”文化。这是个值得令人深思的问题。
一位专家说自己曾在课堂上被学生抢白:“与其花时间读没用的唐诗宋词,不如背英语上计算机,‘更适应社会的需要’”他感叹:“博大隽永的古典文化的确难被功利地实用,但正如老子所言‘无用即大用’其对青年一代文化的积累、性情的熏陶、人格的培养,乃至整个民族精神都异常重要。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之所以对世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其根源也在于其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其超凡的感染力。作为新时代的发展中的大国,随着日益增强的国家影响力和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向世界传播中国的文化,让世界清晰地认识一个真实的、发展的中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对于中国来说开发利用传统文化发展自身以及对传统的文化加以保护就显得格外重要。提到传统文化,大多数人很自然想到中国的古典文学或是传统道德观念之类的,涉及传统的基本方面。那么
首先应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历史对于我们提出了更大的要求。
国家为出台保护传统文化的措施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则是青少年辨别能力的缺陷以及家长在文化领域正确引导的缺失。中国作为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大国,其文化竟然不敌才进入短短十几年的外国文化,谁又是这幕后黑手?聒噪的选秀节目充斥着屏幕,为电视台带来巨大的受益,其他电视台争相模仿。而传统的国学文化节目收视率低得可怜,百家讲坛甚至在有一段时间位列央视收视率之末,到了差点停播的命运。
我认为人们的眼光还是不够长远。传统文化的积淀对丰富整个国民精神,加强道德礼仪修养教育方面有着不可评估的作用。我们不可否认所谓的新文化有一定的娱乐价值,但使这种文化成为当今民众视听的主流必然会导致整个文明被外来文化逐渐侵蚀、同化。同时,缺乏社会责任感、只追求眼前利益的媒体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传统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在国民心中的认同度上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之所以在近年来被外来文化抢占了先机是由于有关部门疏忽了对传统文化的正确引导。经调查显示大多数青少年不喜欢传统文化,四书五经,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东西太枯燥,因此如何使这些传统文化焕发新魅力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当以文化复兴作为灵魂。提倡传统文化教育,要让下一代拥有对社会的关注、对人性的尊重、对家庭的责任,应有恻隐之心,应有忧患意识,应有赤子之心,应是立足于中国文化基石上有改造自然、改造世界能力的传人,以正直、睿智、勇于探索、仁和的形象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艺术,有自己的风俗、礼仪、饮食、建筑、服饰等,构成了独具魅力的人文风景。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了解历史、教育后人、凝聚国民、鼓舞人心、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的功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当以文化复兴作为灵魂。希望在全社会形成弘扬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人人都来为这件事贡献一份力量。
只有在坚持传统文化与现行的社会制度和人文氛围相适应的前提下,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才可能实现。要想保护并复兴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开发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在开发时要不断发展传统文化,丰富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使之符合我国通行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要在全社会形成开发与保护并重的观念。在此,我有几点建议:
1、 要在全社会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从青年人甚至更小年龄群体做起。将传统文化深入校园,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以及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以达到对文化的推广和传承。
2、 采取有效措施,对民间艺人加以保护,以实现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民间艺人一直是传承民间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
3、 建立有效机制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仅仅是在高科技方面,我们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方方面的知识产权涵盖在其中,不要再等到别人抢注的时候我们才去着急。
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及保护与复兴是一个长期而且艰苦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投入。
艺术设计学院
10广告
颜子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