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视角对准了《西游记》中的主人公孙悟空,主要分为前期(“大闹天宫”部分)和后期(“西天取经”部分)两部分来分析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前期孙悟空没有什么正统和礼法,认为一切都是平等的,所以对孙悟空来说,自由就是蔑视君临一切的权威,就是反抗社会和自然的各种清规戒律,就是放纵无拘无束的个性。并且充满了幽默与诙谐。后期孙悟空继续发扬大闹天宫的战斗精神。他对取经历程中的一切艰难险阻从不畏惧退缩,经受种种失败也从不气馁,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意志和充沛的战斗热情。到西天后他被封为“斗战胜佛”,斗、战、胜正体现了这一形象的突出持点。对神佛依然保持桀骜不训的一贯作风。皈衣佛门并不意味着他对神佛的无条件服从,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独立人格。他虽然不再象大闹天宫时期那样犯上作乱,但只要是他认为错误的思想和言行,不管是什么人,不管你地位有多高,仍然坚持斗争,绝不妥协,和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并无本质的不同。具有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江湖好汉特色,他扫荡妖魔鬼怪不仅是为了保护唐僧取经,也是为民除害。他疾恶如仇,除恶务尽,机智灵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孙悟空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
关键词:西游记 人物 形象 孙悟空
1
《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解读
钱红刚
作为一个闻名于世的古典神话形象,孙悟空无疑是最受广大读者欢迎的角色之一。他的故事分两个阶段:一是从花果山称王到大闹天宫,主要表现他反抗神权正统、追求自由的叛逆的性格;二是护卫唐僧西天取经,集中体现他不畏自然艰险,征服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前后两个阶段的斗争对象不同,性格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下面就从前期和后期这两方面来解读孙悟空的形象。
一、前期(“大闹天宫”部分)孙悟空形象特点
1、蔑视一切权威,要求平等自由的思想。
在孙悟空眼里,没有什么正统和礼法,而认为一切都是平等的,所以对孙悟空来说,自由就是蔑视君临一切的权威,就是反抗社会和自然的各种清规戒律,就是放纵无拘无束的个性。
前七回的孙悟空具有极大的魅力,从天生石猴到美猴王,从寻仙学艺到闹龙宫,闹幽冥,闹天宫,从齐天大圣到被压五行山下,孙悟空是自由意志的象征。石猴在猴群中本来也是普通的一员,但在众猴都不敢进入水帘洞时,他勇敢的寻得了洞天福地,登上了猴王宝座,在猴群中得到了最多的自由。之后又拜师学艺,访得了进一步的生命自主和自由。而当这个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猴王第一次跟太白金星来到灵霄宝殿,太白金星毕恭毕敬的向玉帝“朝上礼拜”,而他却“挺身在旁,且不朝礼,则侧耳以听金星启奏。”等到玉帝垂帘问曰:“哪个是妖仙?”悟空却才躬身答道:“老孙便是!”朝见玉帝时,出现了这样的场面时的仙卿们都大惊失色道:“这个野猴!怎么不拜服参见,辄敢这等答应道:‘老孙便是!’却该死了!该死了!”但他“却朝上唱个大诺。”细想一下,说孙悟空不知朝礼,却未必,他在花果山称王时,就曾要求众猴参拜,这说明他的不拜玉帝,实是心性使然。他曾说“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弼马温”事件表现了孙悟空强烈的自尊,大闹天宫同样体现了这一点。
2、对神佛桀骜不训。
孙悟空本是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的“天产石猴”,他出世后,就在这仙山福地里过着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府所拘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自然的本性使悟空在传统束缚面前显得桀骜不训。他闹了龙宫,向海龙王强索兵器来武装自己。又闹冥司,把生死簿上猴类的名字一笔全勾。他不承认神的王国的任何权威,见了玉皇大帝
2
只是唱个大喏,自称为“老孙”。他第一次闹天宫起因在于发现弼马温是最低级的官吏,感到自己受了玉帝的愚弄,便心头火起,打出南天门,并且干脆竖起“齐天大圣”的旗帜。当玉帝第二次骗他上天庭,给他盖了“齐天大圣府”,他却每日云游四海,到处交朋结义。蟠桃盛会没有请他,使他睁开眼睛看到了神的谲诈,索性把天宫闹得一塌糊涂,反了出去。即使天庭的大兵压境,他仍不屈服,甚至在如来面前宣称:“皇帝轮流做,明年到
1
我家。”○后来,众神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他投进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来烧炼。七七四十九天,只炼得他火眼金睛,趁老君开炉取丹,纵身而出,蹬倒了八卦炉,把老君摔了个倒栽葱,打得他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他更进一步叫玉帝让出天宫,宜称“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最终孙悟空还是跳不出如来佛祖的五指山,被压在五行山下,但他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一泡猴尿,亵渎了威严的神佛。
二、后期(“西天取经”部分)孙悟空形象特点
1、继续发扬大闹天宫的战斗精神。
他对取经历程中的一切艰难险阻从不畏惧退缩,经受种种失败也从不气馁,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意志和充沛的战斗热情。到西天后他被封为“斗战胜佛”,斗、战、胜正体现了这一形象的突出持点。
取经路上遇到的妖魔真可谓是形形色色、神通广大,有的来头还不小。但不论是什么样的,只要是妖魔,孙悟空都不放过。凭着那双炼就的火眼金睛及时识破他们,消灭他们。悟空与妖魔的斗争有时也常处于下风;有时是师父、师弟被妖怪摄去;有时是被妖怪夺走了金箍捧以致“叫化子没蛇弄”;有时甚至是自已遇到生命危险。如在小雷音寺被关在妖怪的金铙中险些闷死;在火云洞被红孩儿的三味真火熏得晕厥;在车迟国与三位充当国师的妖怪斗法;在火焰山三调芭焦扇等情节都充分体现了悟空遇到困难从不气馁、从不服输、依然抖擞精神,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意志和充沛的战斗热情,从不象唐僧那样,一听到有妖怪,就“坐个雕鞍不稳,扑的跌下马来,挣挫不动,打了一倒退,遍体酥麻,两腿酸软”,也不象猪八戒那样爱说丧气话。孙悟空他还有一股韧劲,深入巢穴,纠缠到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战斗风格。他在扫荡妖魔的斗争中,为了杜绝后患,他不仅奋力斗杀妖魔,而且追根寻源,要从根本上消灭妖魔再生。在取经途中,面对有些妄图想吃唐僧肉使自己得道成仙,长生不老,从而破坏取经事业的妖魔,有凭恃妖术欺骗百姓逞其狙狯之奸的妖魔,有取媚当道,欺君误国,阴谋篡夺帝位的妖魔,有占山为王,大施威虐,荼毒百姓的妖魔,还有其他出于不同目的自私的,鼠窃狗偷式的各种妖魔。尽管这些妖魔形态不一,变化多端,悟空都同他们纠缠到底,不制服他们就决不罢休。比如:在盘丝洞,唐僧被蜘蛛精从肚脐中冒出的丝绳吊在房梁上,悟空为救师徒,同妖精进行了斗争,蜘蛛精也顾不上吃唐僧肉而逃跑。悟空救出师徒后,于是一把火烧了盘丝洞。当他们行不多远,师徒四人见了一座道观叫“黄花观”,便进去休息,不料道长乃盘丝洞妖怪的师兄,女妖逃离盘丝洞后正在此躲避,得知唐僧师徒在此经过,女妖便向道长哭诉了事情的经过,并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道长听后,取毒药沾在红枣上,又将红枣放入唐僧师徒的茶杯中。唐僧、猪八戒 、沙僧未加提防,饮了茶后
3
中毒倒地,幸亏悟空机警,没喝那杯毒茶,于是与道长打斗起来。七女妖也赶来助阵,悟空拨下一把毫毛变成无数悟空同妖怪们斗争到底,打得女妖们直喊“饶命”。悟空勒令老道送出师父和师弟,不然就打死这些蜘蛛精,女妖忙求老道赶快放了唐僧他们,可老道却说要吃唐僧肉,悟空闻言大怒骂道:“既不还我师父,且看你妹子的下场!”说着挥动铁棒,把女妖打得稀烂。接着又与老道战了几十回合,道长见不是悟空的对手,就剥下衣裳,从两肋下放出万道金光将悟空罩住,悟空变作穿山甲 ,好不容易才逃了出来。正在悟空不知所措之际,得到黎山老姆毗蓝婆婆相救,于是悟空救出了师徒,又将道观一把火烧成了灰烬。
取经途中,悟空的叛逆、反抗性格得到发展,升华为同一切妖魔鬼怪斗争的战斗精神,他有胆、有才、有识。唯其有胆,他敢于斗争;唯其有才,他善于斗争;唯其有识,他能明辨是非。为自己的理想而斗争 。他的胆量是超人的,“别人胆大是身包胆”,他的胆大却是“胆包身”。明知山有妖,偏向妖山行,任何刀山火海,隐洞暗穴,他都是视若等闲。
因此,如果悟空跟妖怪斗争的次数越多,他的战斗欲望就越强烈;他跟妖怪纠缠得越久,斗争的经验就越丰富。也正因为悟空的这种机智,勇敢,百战百胜,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热情,到西天取经后他终于获得了“斗战胜佛”的称号。 2、对神佛依然保持桀骜不训的一贯作风。
皈衣佛门并不意味着他对神佛的无条件服从,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独立人格。他虽然不再象大闹天宫时期那样犯上作乱,但只要是他认为错误的思想和言行,不管是什么人,不管你地位有多高,仍然坚持斗争,绝不妥协,和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并无本质的不同。
参加取经时,他是先讲条件,观音菩萨才答应他“叫天天应,叫地地灵”。因此,在取经途中,他经常驱遣山神土地,四海龙王,值日功曹前来效劳,若稍有佛逆就嚷着“伸过孤拐来,各打五棍见面,与老孙散散心。”有时仅为欺骗两个小妖,他便要玉帝闭天。“若有半声不肯,即上灵霄殿动起刀兵。”所以,连玉帝也无可奈何地“只得他无事,落得天上清平是幸”,终于默认他“犯上”的要挟。有时对佛祖、观音也常常出言不逊,对慈悲的观音菩萨,孙悟空敢骂他“惫懒”,咒骂她“该她一世无夫!”在众佛祖中,他与太上老君的关系最糟。大闹天宫时,他将老君的金丹偷吃得精光,恨得老君要亲自将他放在丹炉内外死拼炼为丹药。而在取经期间,悟空与太上老君虽不再有矛盾,但两人显然还心有余悸。如第三十五回金角大王作怪,悟空降了他们,拿到了妖怪的几件宝物------葫芦、净瓶、扇子、绳子。刚行不多远,太上老君就忽忽地追赶来,:“孙行者还我宝物。”悟空得知两个妖怪是太上老君的青牛,当面责问老君:“你这老官儿,纵放怪物,抢夺伤人,该当何罪?”在狮陀岭,悟空请如来帮忙对付妖怪万里鹏时,如来说出那妖怪与自己“有些亲处”,悟空便直言不讳道:“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在杨家村,当悟空错杀了两位强盗后,唐僧在荒坟前念祝“…...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冤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僧人。”孙悟空攥着铁棒往那坟上捣了三下,祝道:“遭瘟的强盗,你听着!我被你前七八棍,后七八棍,打得我不疼不痒的,触恼了性子,
4
一差二误,将你打死了,尽你告到那里去,我老孙实是不怕:玉帝认得我,天王随得我;二十八宿惧我,九曜星官怕我;府县城隍跪我,东岳齐天怖我;十代阎君曾与我为仆从,
2
五路猖神曾与我当后生;不论三界五司,十方诸宰,都与我情深面熟,随你那里去告!” ○对人间之王,他更加蔑视。他对乌鸡国的国王说:“我老孙若肯做皇帝,天下九国九州皇帝都做遍了。”朱紫国国王生病,他就用马尿和药丸给国王治病。等等这些无法无天,敢于向神佛天庭地府水界人间等一切权威挑战的反抗精神,桀骜不训的性格,强烈的自我意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民主要求。
3、具有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江湖好汉特色。
他扫荡妖魔鬼怪不仅是为了保护唐僧取经,也是为民除害。他疾恶如仇,除恶务尽,。 他除妖要么是因为妖怪阻碍了取经事业,要么是因其危害百姓,悟空就“专秉忠良之心,与人间报不平之事,济困扶危,恤孤念寡 ”。所以他与妖怪的斗争是正义的,也是生动、积极的。比如:在驼罗庄,听李老者说此地有妖怪,便上前唱喏道:“ 承照顾了!”八戒称他“听见说拿妖,就是他外公也不这般亲热。”在乌鸡国,他听说国王的魂魄前来伸冤,十分兴奋:“分明是照顾老孙的一场生意。”唐僧路遇抢劫的强盗,不得不推说银子在后面的徒弟身上,悟空得知后高兴地说:“好!好!好!承你抬举,正是这
3
样供,若肯一个月供七八十遭,老孙就越有买卖。”○在朱紫国见了国王招纳医生的皇榜,他满心欢喜:“且把取经事宁耐一日,等老孙做个医生耍耍。”在比丘国,悟空得知妖怪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煎药,而悟空却要取妖怪的黑心煎药,降伏了妖怪,解救了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孩子的性命;在隐雾山打死豹子精,救出了贫困的樵夫;他三调芭蕉扇,熄灭了火焰山的大火,既开通了西行的道路,又解救了当地人民的困苦;在祭赛国,悟空从万圣公主手中骗到了舍利子和九叶灵芝,活捉了龙婆和公主,使金山寺又重见霞光万道,祭赛国也恢复了往日的祥和安宁;在宝象国,黄袍怪的两个儿子年纪虽小,但悟空认为长大后必定会成为妖怪,像黄袍怪一样为害一方,悟空摔死了他们,既是为降服黄袍怪,也是除恶务尽,斩草除根。可见,悟空扫荡妖魔鬼怪,不仅是为了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也是为民除害,这种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举措不是典型的江湖好汉特色吗?
三、前期和后期孙悟空形象特点的异同。
1、相同点。
(1)对神佛一直保持者桀骜不驯的一惯作风。
前期孙悟空以“齐天大圣”自居,闯地府、闹天宫。对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等尊神放肆无礼。后期对较受他尊重的如来佛和观音菩萨也常显出一副“惫懒”相,咒观音“该她一世无夫”,讥笑如来是“妖精的外甥”等等都表现出对神佛桀骜不驯的作风。
(2)具有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机智勇敢,善于斗争。
孙悟空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百折不挠的
5
斗争精神。到西天后他被封为“斗战胜佛”,斗、战、胜正体现了这一形象的突出特点。前期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后期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他视一切凶险为游戏,具有斗士举重若轻般的潇洒。大闹天宫他曾两次失败,却没有看到他乞哀告怜,也没有丝毫萎靡困顿之相。取经路上,他更是把降妖除怪当作玩耍的游戏。他常常为了战胜妖魔,不知疲倦,不辞辛劳,连续战斗。如第五十回到第五十二回写他在金兜山和独角兕大王相斗,连战一天一夜,越战越强。就是在吃了败仗,被压在三座大山之下,从不气馁。小说写“他虎瘦雄心还在,自然的气象昂昂,声音朗朗”。他从不承认失败,失败了也仍然是一个英雄。在平顶山,唐僧、猪八戒和沙僧都被捉,孤身奋战,自己也曾两次被捉,但他坚持战斗,终于转败为胜(第三十七回)。孙悟空机智勇敢,善于斗争。经常变成蚊子、苍蝇,钻到妖精洞里去弄清妖精的底细(如黄风怪):或者根据蛛丝马迹推断妖怪的来历,然后根据这些妖怪的特点,寻找相应的对策(如黄袍怪):有时他又化为妖精的丈夫或妻子去欺骗妖精(如三调芭蕉扇)。或者赚来妖怪的法宝,反置妖怪于死地(如计盗紫金铃)。他还善于运用钻到敌人肚子里去的战术来制服妖精(如黄眉怪)。他机智灵活,随处设计,常常令妖怪防不胜防。
2、不同点。
(1)大闹天宫时他反抗权威、不畏强权、追求独立人格,向往绝对的自由,是一个叛逆者。不断为自身的自由和喜好做着许多值得争议的事情。后期的孙悟空 “悔过自新”、“改邪归正”, 是一个头戴紧箍、身穿虎皮裙,逐渐驯服地走上护送唐僧西行取经的道路。一路上忠心耿耿,时时刻刻保护着唐僧的安全,专为人间解除魔难的形象。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不像前期那样向往绝对的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2)前期孙悟空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较强的形象,做事只想自己快活,为自己奋斗。后期孙悟空则是一个责任心较强的形象,在这一阶段中,孙悟空再不是闹天宫时的孙悟空,他毅然与唐僧并肩踏上了取经的路途。因为孙悟空终于领悟,真正的英雄不是为自己奋斗,而是为人民奋斗的,去西天取经,就是这样一种奋斗。
(3)前期的孙悟空是孩提时代,有许多孩子的特点。好奇,贪玩,喜欢模仿别人,做事不顾后果等等。后期的孙悟空是他的成人时代,比前期更成熟了,有了责任感,做事也老练了。
(4)前期的孙悟空,更多的是兽性和妖性,它是一块仙石所产的石卵而化作的一个石猴,“五官具备,四肢皆全,……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猴为亲”,这说明它本身就是一个动物,与其他兽类无异。书中在这里特别提到“禽有禽言,兽有兽语”来形容它与众猴的谈话,更证实了这一点。学艺回来以后悟空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其他妖怪手中重新夺回花果山,继续占山为王。此时的猴王今非昔比,再没有了往日的纯真,反而增添了无限的本领。凭借这些本领,去龙宫强索金箍棒,去地府勾销生死簿,且都如愿以偿,并最终导致了大闹天宫以及以后一系列事件,这一时期可以看出其妖性。后期孙悟空经历西天取经,不屈不挠,坚定顽强,勇往直前的乐观主义精神和
6
不断与自己的弱点劣根性做斗争。由恶转变为善,最终超越自我完成人格升华,修成正果,脱妖成佛。
《西游记》中,作者塑造最成功的艺术形象就是“斗战胜佛”孙悟空。他是作品中的真正主人公,关于他的艺术形象,集中体现在作品中的“大闹天宫”和“西天取经”两大部分。可以说“大闹天宫”是他个人的英雄传记,“西天取经”是他建功立业的一部历史。 人们提到《西游记》时,首先想到的必定是孙悟空,甚至一些没有看过《西游记》的人,也听说过神通广大的美猴王。孙悟空这一艺术典型,在古典文学作品中拥有最广泛的读者,特别受到儿童的欢迎。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堪称文学史上的艺术瑰宝。毫无疑问,孙悟空的形象是中国古代文学对世界的贡献之一。
注释:
①吴承恩,《西游记》,第8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②吴承恩,《西游记》,第18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③吴承恩,《西游记》,第180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参考文献:
(1)韦苇,《世界童话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2)老庵,《西游故事》,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3)刘勇强,《奇特的精神漫游——〈西游记〉新说》,三联书店,1992。 (4)王国光,《〈西游记〉别论》,学林出版社,1990。 (5)林庚,《〈西游记〉漫话》,人民出版社,1990。
(6)《西游记文化学刊》(1),《西游记文化学刊》编委会,东方出版社。1998。 (7)吴承恩,《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