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模拟试卷: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原创模拟卷A卷(山东)

2022-09-02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末原创卷A卷

八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

案无效。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膏药(gāo) .B.亢奋(kànɡ) .C.撺掇(cuān) .D.羁绊(pàn) .

襁褓(qiǎng) 挑剔(tì) ..寒噤(jìn) .汩汩(gǔ) .

磷火(lín) .

气氛(fēn) .

晦暗(huì) .

戛然(jiá) .

脸颊(xiá) .

斡旋(wò) .

黧黑(lí) .

出轧(zhá)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够抢 B.惨淡 C.笑柄 D.嬉戏

昼夜 不堪 涵养 迂腐

赋闲 嫌恶

差使 荡漾

行将就木 处目伤怀 忻然

西奇古怪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B.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 ....

D.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A.沪昆高铁开通后,从昆明到上海的时间大约需要12小时,比原来减少了三倍。

B.6月5日,中国选手马龙在2017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决赛中,以4︰3

的比分打败了对手樊振东,再次蝉联冠军。

C.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让曲靖市交出了一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满意的成绩单。

D.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城市中多处提供自行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登勃朗峰》的作者马克·吐温是著名的美国作家,其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B.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二、(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共6分,每小题2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A.水尤清冽:格外 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B.为嵁:不平的岩石 蒙络摇缀:牵连 ..C.佁然不动:静止不动的样子 俶尔远逝:忽然 ....D.以其境过清:清澈 不可久居:停留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潭西南而望 乃记之而去 ..B.从小丘西行 隶而从者 ..C.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D.潭中鱼可百许头 高可二黍许 ..

8.下列选项中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到“下见小潭”,寥寥数语便颇有情致地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点出了小潭的位置、环境以及作者探幽的浓厚兴趣。“水尤清冽”是对小潭的第一印象,“尤”突出了水的清冽,作者心头之乐也表现出来。

B.文章由潭而水,由水而石,由石而树,在观察对象的转变中,作者将这一独特景致详细完整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C.本文采用多种写法,写游鱼段特别生动有趣,首先是由面到点,先总体写鱼的数量和状态,接着又采用特写镜头,写潭中的游鱼。又写日光、鱼影的静态和“远逝”“往来”的动态,动静结合,勾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同时采用侧面烘托,从鱼儿的活动以及潭底的鱼影突出水的澄澈透明。

D.写潭上景物,突出幽僻的特点,情感由此前的“乐”,渐渐转化为“寂寥”“悄怆”,直接表达了作者贬谪后内心终究无法摆脱的落寞,排遣不开的苦闷心情。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共6分,每小题2分)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有删改)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断两处)(2分) ....

有 一 人 徙 之 辄 予 五 十 金 以 明 不 欺。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11.新法令实施前后,商鞅做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和“ 了

的重要性。(2分)

”两件事,说明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3题。(共6分,每小题3分)

天平山中 (明)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注】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注】楝(liàn):楝树,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12.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3分) 13.有人认为本诗末句中“送”字用得最为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3分) (四)根据原文默写

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共7分,每小题1分) (1)怒而飞,

。(《庄子·北冥有鱼》)

。(《礼记·虽有佳肴》)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3) (4) (5)

,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骈死于槽枥之间。(韩愈《马说》)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白居易《卖炭翁》)

(6)可怜身上衣正单,

(7)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用夸张和对偶手法描写洞庭美景,备

受后人赞赏的诗句是:

三、(30分)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共12分)

(一)

①动物大都有自己的窝,鸟类也不例外,大都有自己的巢。古代诗人常以归鸟返巢比喻久客思归的心情,如“鸟宿池边树”和“倦鸟思归林”。而“鸟宿树”和“鸟归林”,是因为在树上或林中,有鸟儿的巢窝。鸟归巢,犹如人归家,是它获得家庭温暖和休养生息的场所。

②鸟巢的产生,远比人类住屋的产生要早。远古时代的人类,就是受了鸟巢的启示,才开始从穴居山洞和荒野移到树林高处栖身,以避免野兽的袭击和侵害。鸟类筑巢的技术是异常高明的。有人说,如果把自然界中的奇特建筑排一个名次,那么鸟巢的奇特多样和精美灵巧,一定能名列前茅。

③一般的鸟巢,都是就地取材,用树枝、树叶和泥土做成。

④造巢技术最高明的是那些建造别开生面的悬巢的“艺术家”。北美绿鹏的巢像一个小篮,挂在横空的树丫上,黄鹂的袋形深巢,险悬在细枝的末梢;马来西亚的绿色阔嘴鸟,编一条长绳,把它们精致的巢挂在林中池边的树上。褐雨燕的巢,更为奇异,它们使用自己的唾液,再加上羽毛和海藻,将巢筑造在石崖上,坚硬而牢固。为了造一个直径2~5厘米的小巢,有时要花上一个月的时间。其中以唾液为主的金丝燕巢,采集后就是我们熟知的名贵中药和佳肴——燕窝。

⑤我国无论老幼妇孺,都熟悉衔泥筑巢的家燕。汉乐府诗就有“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的诗句。民间还有“燕子来巢,吉祥之兆”的说法。家燕筑巢的本领是非常高超的,堪称鸟类中出色的“建筑师”。它们在池塘边、田边、地头等湿泞的泥土上,啄一口混着杂草根的湿泥便飞回选定的巢址,在路上湿泥混合着唾液,使泥料更加黏稠,吐出的泥丸被风一吹很快就变得坚硬而结实。家燕的窝像半个饭碗,上面的口敞着,窝里铺着柔软的羽毛、软草、松针等细软物。唐代樊晦所作《燕巢赋》这样描述燕巢:“垒轻蕊而矜暖,布重泥而讶湿,迹似连球,形如聚粒。”这是很贴切的。

⑥鸟儿为什么具有筑巢的本领呢?

⑦动物学家认为,鸟巢的始创,显然与鸟类繁殖后代的需要紧密相关。比如

燕鸥在求爱时,雌鸟会以胸部为轴心擦着地面旋转,雄鸟则双翼下垂,绕着雌鸟不停地奔走。这样雌鸟很快就在沙地上挤出一个浅碟形的沙窝,成为它们的新居,在其中产卵孵化。当然,许多鸟巢比这复杂得多,但其起源都是为了在生存竞争的过程中,能安全地繁殖后代。

⑧鸟类的筑巢行为,还受到本身生理上变化(如内分泌周期)的影响。多数小鸟的巢,通常需花一星期左右筑成。而歌雀由于内分泌周期短,急需寻求配偶,可以在三天内急速完成一个很不错的巢。

⑨鸟造巢,人们总以为是生而知之的,是天生的本领。有这样的事例:有一批第五代织巢鸟,虽然它们前四代都困在樊笼中从未筑过巢,但这第五代在获得筑巢材料后,就能无师自通地筑出鸟巢,而且工艺之精巧并不比野生的同类鸟筑的巢差。但是,英国生物学家华莱士做过一个试验,他把一只小野鹪鸟捉来进行人工喂养,与亲鸟完全隔离。等它长大后,由于没有看到过亲鸟筑巢,因此,给它一些树枝枯草,它只会胡乱堆在一起,筑不成巢;而野生鹪鸟却是一种很会筑巢的鸟。看来,鸟类也并非完全是天生就会筑巢的,有的也需要一个后天的学习过程。

15.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3分)

16.阅读文章①~⑤段,分析鸟类筑巢的“天才”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17.结合全文分析,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鸟类的筑巢?(3分)

18.文中阐明鸟类筑巢的原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有人认为最后一点是人们

普遍的认知,应该放在第一点进行重点强调,你是否同意?为什么?(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共18分)

(二)鼓 神

①那一年冬天,我流落到陕西省略阳县。这里地处秦岭腹地,山高坡陡民穷,是李白为之嗟吁的蜀道第一关。我流连在这里,贩点山货倒点野味,甚是凄惶可怜,甚至到了春节年关还不敢作归乡的打算。

②春节的气氛越来越浓,鞭炮声、鼓锣声从街巷小院传来,听得人心烦意乱,我裹掖着衣服离开县城走向一个熟悉的小山村。这里也在操练鼓锣作春节上街游行的准备。既然躲不掉就留下来听听吧。于是我就混在一帮老头、婆姨、姑娘、小孩子中间看着坝中十来个中青年汉子把鼓锣敲得震天价响。

③敲打锣鼓的汉子们敦实威风,这些平时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时一个个精神抖擞,红光满面,(A)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这气氛使我这个异乡人感到更加的凄惶悲凉,孤独孑孑。我准备悄悄地离开。正在这时,敲打大鼓的壮汉把双槌一收,抹一下额上的汗水,用眼光把人群扫了一遍,最后目光定在我身边的一个瘦老头身上,说:“张伯,你来玩一把。”“别,别……”,这个叫张伯的老头既瘦弱又邋遢,穿着一件破旧的黑布棉袄,双手操在袖筒中甚是羞惑地直往后退。我感到他也是像我一样的怕过年的落魄人。但姑娘媳妇们却揪住他往前推搡,说:“鼓神,来一个!”打鼓的汉子一脸虔诚地把有如婴儿手臂粗的双槌直往他面前送,那些打小鼓、腰鼓、铜锣、铜钹的后生们也满脸殷殷地望着他。

④我真不相信这样的蔫老头能敲击出什么花样来。我等着往下看。他感到是再也推辞不掉了。布满皱纹和胡楂的脸上突然焕发出一股豪气,只见他把棉袄脱下来扔到一旁,走到大鼓前。就在他将双槌握在手中的时候,一个我不敢相信的奇迹出现了。一个在黄土中长大的像黄土一般平凡的汉子忽然间像天神似的顶天立地般站在了大家面前。他的眼睛充满光辉,脸上透出神圣,手臂像钢棍一样坚强起来,在轻轻地敲打了鼓沿几下后,双臂猛一挥,一声石破天惊的巨响倏地刺进了我的耳膜和心脏,接着小鼓、铜锣一起轰鸣,一股原始混沌的神秘冲动和古老意念的混乱音符猛地从地底蹿出来通过双脚直抵进了我的心中,使我有了一种脱胎换骨般的剧痛的快感。

⑤我像被魔语诅咒了似的,双目紧盯着他,(B)只见他急敲慢敲,重敲轻敲,时而敲打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贴鼓轻抚,柔时如丝绸无骨,坚时像枪击钢板,乱时如乌云压顶,齐时如布兵排阵;铁马金戈乱箭飞,细雨轻风荷塘清,劈山开路是男儿,再闻堂前纺织声……

⑥就在敲击出的声声鼓鸣中,我似乎听到了天庭的意志,大地的精神,男人的粗犷,女人的娇娉,还有生命,婴儿落地开始的生命,老人撒手西去的生命……这些奇妙的幻象在锣鼓声交织而成的音韵的罗网中不断地冲突,纠缠,呼啸,狂乱……它们似在演绎着生命,似在点拨着生命,似在操纵着人类奔向精神将要达及的终点……

⑦我站在这群肃立的山民之间,观看眼前出现的不可思议的奇迹,大鼓在响,

小鼓在响,铜锣、铜钹铿铿锵锵,而指挥这支创造奇迹的鼓队的老人他已不再是一个蔫耷汉,而是一个飘逸的精灵!一串神秘的符号!一团无形的罡声!皇天在上,后土在下,人在其中。而他,这个人中的英杰此时就代表着人类在立地顶天!我惊愕了,世上竟有着这样的声音。我醒悟了,生命中原本就没有卑微和可怜。我从人群中慢慢地退了出来,充满敬意地望着他们。我想我该回家过年了。 19.从“不敢作归乡的打算”到“该回家过年”,“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4分)

20.本文在写鼓神奇迹般的表演之前做了多处铺垫。请细读原文,指出其中两处并作简要分析。(6分)

21.本文有不少精彩的句子,请在画线的A、B两处任选一句作点评。(4分) 22.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鼓神”“神”在哪里。(4分)

四、(5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鲜花感激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激天空,因为天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激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感激您明眸的凝视,因为它像一股暖流,永远奔流在我的心谷。

请以“那一股暖流”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全解全析 1.B(3 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A 项,“剔”读作“tī”;C 项,“颊”读作“jiá”;D 项,“绊”读作“bàn”。 2.B(3 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B 项正确。其他各项书写错误的词语应改为:A 项,够抢——够呛。C 项,处目伤怀——触目伤怀。D 项,西奇古怪——稀奇古怪。 4.D(3 分)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A 项,搭配不当,“减少”不能与倍数搭配,可将“三倍”改为“三分之一”。B 项,语意重复,“再次”和“蝉联”语意重复,删去“再次”。C 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让”。D 项,表述正确。 5.B(3 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B项,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故答案为B。 6.D(2 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D 项,“以其境过清”中的“清”是“凄清”的意思。故答案为D。 7.D(2 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与用法。A 项,而:表修饰/表顺承。B 项,从:介词,由,自/动词,跟随。C 项,以:连词,表承接/连词,因为。D 项,可:都是“大约”的意思。故答案为D。 8.D(2 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D 项,文章结尾采用了情景交融的

写法,间接地表达了作者贬谪后内心终究无法摆脱的落寞,排遣不开的苦闷心情。不是直接。故答案为D。

9.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2 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个人把木头搬走了,当即就赏给他五十金,借此表明令出必行,绝不欺骗。根据句子意思划分停顿即可。

11.太子犯法,刑其师傅取信于民(每空1 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归纳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商鞅在实施新法令前后所做的两件事,可概括为“立木南门,徙者奖励”和“太子犯法,刑其师傅”,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取信于民。为实施新法令笼络人心,创造条件。 【参考译文】

新法准备就绪后,还没公布,他恐怕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后边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给十金。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人敢动。又宣布:“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木头搬走了,当即就赏给他五十金,借此表明令出必行,绝不欺骗。事后就颁布了新法。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数以千计。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又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以黥刑处罚了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

12.在绵绵春雨中,楝树开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沾上了雨珠,显得格外娇艳和滋润。南风轻轻吹拂,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丛里,不时露出一树树金黄色的枇杷。

(3 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诗歌的意思,然后加入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想象内容,用流畅、通顺的语言将画面描写出来即可。 14.(1)其翼若垂天之云(2)教然后知困(3)俄顷风定云墨色(4)祗辱于奴隶人之手(5)窈窕淑女(6)心忧炭贱愿天寒(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每小题1 分,有错别字则该小题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本题中除了直接默写,还有理解性默写。此类题型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这一题型对考生有较高的要求,还要求考生在注重知识迁移的同时,能利用已知的知识进行联想,写出最准确的答案。本题重点注意“俄顷”“祗辱”“炭”等字的书写。

15.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褐雨燕所筑巢的大小和筑巢的艰难。(1 分)举例子,列举北美绿鹏、黄鹂、绿色阔嘴鸟、褐雨燕、金丝燕五种鸟类筑巢的形状和特点,说明了建造别开生面的悬巢的“艺术家”高明的筑巢技术,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 分)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段具体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第④段运用了列数字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16.①就地取材,用树枝、树叶、泥土或自己的羽毛等做成,能适应环境。②鸟巢不仅坚硬结实,而且奇特多样、精美灵巧。(3 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鸟类筑巢的“天才”之处体现在就地取材,坚硬结实,精美灵巧等。 17.鸟类筑巢产生的历史;鸟类筑巢的取材;鸟类筑巢的技术;鸟类筑巢的原因。(3 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看到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提取有效信息。 18.逻辑顺序。(1 分)不同意。最后一点虽然是普遍认知,但却不排除其他可

能性,而前两点具有权威性,所以前两点放在前面。(2 分)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顺序的相关知识。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人们认知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认知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根据人们的认识规律,顺序不能调换。

19.“我”事业无成,境况甚是凄惶可怜,自以为无脸回家见父老乡亲。但看了鼓神的精彩表演,“我”心灵受到震撼,感悟到“生命中原本就没有卑微和可怜”,因此决定回家过年。(大意对即可,4 分)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文章的主要情节。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梳理情节,语言要简洁通顺。“我想我该回家过年了”出现在文章的结尾。“我”事业无成,境况甚是凄惶可怜,原本“不敢作归乡的打算”。但看了鼓神的精彩表演之后,“我”感悟到“生命中原本就没有卑微和可怜”,于是改变了主意,决定回家过年。答此题,必须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

20.(1)张伯开始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很不起眼的“既瘦弱又邋遢”的蔫耷汉,神情羞惑,穿着破旧,像个“落魄人”。可一握起鼓槌,他就成了鼓神。这是先抑后扬。(2)文章前面对中青年汉子们威风表演的描写,从正面衬托了鼓神。(3)姑娘媳妇们口嚷“鼓神”往前推搡张伯,打鼓汉子“一脸虔诚”送鼓槌给张伯,后生们“满脸殷殷”地望着张伯。这是用众人近乎崇拜的举动正面衬托鼓神。(4)“我”开始时以为张伯“也是像我一样的怕过年的落魄人”,“真不相信这样的蔫老头能敲击出什么花样来”,可“我”后来却为之震撼了。这是侧面烘托鼓神。(答出两处即可得6 分)

21.示例A 句:“卖”是卖弄,“逞”是炫耀,“不可一世”是形容极其狂妄自大,这三个词语原是贬义,这里贬词褒用,表现出汉子们打鼓时的精神抖擞、气势非凡。示例B 句:一连串的排比,将鼓神击鼓的姿势、动作描绘得气势磅礴。又借助比喻和排比,表现出鼓声的变化多端,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4 分)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句。A 句:“卖”“逞”“不可一世”这三个词语原是贬义,这里贬词褒用,表现出汉子们打鼓时的精神抖擞、气势非凡。B 句:运用比喻和排比,表现出鼓声的变化多端,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的表达效果。

22.一是“神”在技艺:鼓神貌不惊人,却身怀绝技,双槌挥舞,出神入化,惊天动地,极具艺术感染力。二是“神”在精神:鼓神身上蕴藏着的黄土高原的豪气,随鼓声而迸发,展示着人类进取的力量和立地顶天的精神,震人魂魄,使人受到极大的鼓舞。(4 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通读全文,梳理脉络,读懂内容,然后进行概括。可从“神”在技艺和“神”在精神两个角度作答。“神”在技艺是基础、是铺垫,“神”在精神是境界。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3.【立意指津】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命题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做到审题准确。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来确定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不能错误地理解题意。其次要立意深刻。就是要为文章确定一个鲜明、集中、择其比喻义进行写作。“暖流”源自什么?能让人感到“暖”的事物很多,可以是一句话,可以是一个眼神,可以是一个爱抚的动作,可以是让你感动的一个人,可以是一个物件,可以是一段感人的故事……总之,可以作为文章的材料很多。因此,写作的范围非常宽泛。选择最有感触的素材,写出让人感动的故事,表达积极的思想即可。体裁上,选择自己最能驾驭的文体。这是一篇情感类的作文,细致的心理描写是必不可少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