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档案与建设大运河印记2020.2ImprintsoftheGrantCanal栏目主持:徐立刚区。其中吴楚驰道正从今丹阳这里经过。东汉《越绝书》中有秦始皇回咸阳时“奏(走)曲阿、句容,度牛渚”的记载。《吴录》记载,秦始皇为了破云阳的王气,“截直道使曲”,命令将这段直驰道改弯,并将县名由云阳改为曲阿。旧县志记载:驰道在县北18里,其地叫小辛。《至顺镇江志》卷二载:“秦凿道,在丹阳县界。《唐(润州)图经》:‘秦有凿道,亦谓之天子道。’”从小辛入丹阳,张官渡成为必经之路。乾隆南巡四度驻跸胜地——方渎桥在张官渡对面,位于今大运河东侧大泊晓星村西南的方渎河河口上,始建于宋代。《乾隆丹阳县志》卷四:“方渎桥,在县东北十八里槽渠东岸,宋皇间里人徐福成建,明永乐初县吏孔忠重建。”桥的东北就有云阳八景之一“石潭秋月”。从方渎桥南行二里许,过张官渡,就到了练湖。乾隆十六年(1751),弘历首次南巡,二月十六首次进入丹阳境内,天色已晚,驻跸方渎桥。此后又先后三次驻跸方渎桥,并作了一首题为《自无锡放舟过丹阳驻跸方渎桥之作》御诗,方渎桥从此声名远扬,代代相传。往来张官渡的既有达官贵人,也有文人墨客,他们从张官渡进入碧波万顷的练湖,看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荷花,观“红莲映日”“翠柳遮堤”“秋波浸月”“晚渡横烟”等练湖二十四景,诗兴大发。“练影泓绿水春,长堤(上接第80页)县界内,春申君开凿了申浦河、黄田港等,以贯通武进老舜河(三山港)、顺塘河(北塘河)与长江之间的联系。郭璞《水经》曰:“上自云阳至锡山,其分导运河之水泄入江者为渎,凡十有四,而毗陵居其大半,即东北诸港,非耶!故自桃花港东为芦埠港,为利港,为申港,为舜河,非耶!‘十里一港’之说。”因为春申君在这里疏浚河道立下了功劳,所以这里也称之为申港、黄田港。其实,春申君浚河远不止申港、黄田港二渎,毗陵东北诸港春申君大部参与开浚。另外,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下令开凿丹徒至丹阳的运河,在奔牛这个地方与延陵运河沟通。也就是《南齐书》卷十四州郡志所说的“丹徒水道入通吴、会”。丹徒水道又称徒阳运河。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于公元前210年凿通徒阳之间水道,使运河延伸至丹徒(镇江),江南运河的全线里程由170余里延长至350余里,而常州(延陵)又居江南运河的中心位置。据清《乾隆镇江府志》载:秦始皇“凿丹徒曲阿,自阳湖至丹徒段开通,称徒阳运河。”徒阳运河沿途多高地,大小夹岗,岸峻底高,易淤难浚,南起云阳(丹阳),经黄泥坝于谏壁老河口入江,全82
ARCHIVES&CONSTRUCTION
十里净无尘。中郎品藻称渊注,此语还当出此人。”清朝康熙、乾隆年间诗人储丙南等就写了多首咏练湖的优美诗词歌赋。林则徐疏浚丹阳练湖时,在张官渡也留下了足迹。史籍记载,林则徐曾亲自到丹阳,“舟行二十里至张官渡,复登岸,行四里许,观新筑之黄金坝及上练湖木桥,视长、骊二山来源,又于上、下练湖之间,地名盛七家涵者,议建上、下二闸,并挑挖引河,以备济漕之用。”至1835年4月,练湖蓄水已有一尺四寸,一改过去的淤塞旧貌,练湖已可灌田十万亩矣。人来人往车马喧,张官渡承担着货物和人员东来西往的重任,是大运河东西两岸生产、生活的重要渡口。1908年沪宁铁路开通,张官渡对面设立四等小站新丰站,张官渡的货运空前繁忙。这也是张官渡作为渡口的最后百年。1996年因为大运河拓宽工程,张官渡古渡口石板路被拆除。沪宁线上新丰站被撤销之后,丹阳北二环大桥新建,张官渡作为渡口的作用也就消失了。张官渡上最后一个摆渡者一直工作到2001年左右,摆渡每人次一元钱,为了原大泊附近十几个村庄走亲戚的方便。2013年,练湖水城开始建设,练湖境内14个自然村拆除,张官渡村也列其中。从此千年张官渡成了历史的名词和历史的回忆。长42.6千米,是江南运河北段通江航道的雏形。这一河道的开通标明江南运河由苏州经常州延伸至镇江。这里所说“徒阳运河”,既可理解为丹徒与丹阳之间的运河,又可解释为丹徒与阳湖之间的运河。阳湖既代表当时的毗陵,又代表徒阳运河的接点。秦代江南运河完全有可能是利用古吴水道曲线前行,而不是像隋唐以后运河直线而行。据说秦始皇开凿的原因是他看到丹阳这个地方有王气,想把它破坏掉。后来经汉朝、齐梁、隋朝时期的开凿和疏通,从京口到杭州的江南运河得以贯通。*本文系常州市大运河文化带研究院资助课题“常州运河名人的文化特质及其当代价值启示的研究”(编号19CZDYH-002)和江苏理工学院社科基金项目“常州名人研究院名人宣传与推广”(编号KYY19543)的阶段性成果。参考文献[1]《京杭运河志·苏南段》综述,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2]《中国运河第一撬》梅里论坛专家组意见,2019年12月28日。[3]宋《咸淳毗陵志》卷十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