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社会网络分析推进知识的共享与创新

2020-10-03 来源:意榕旅游网
RESEARCHESINLIBRARYSCIENCE 43

社会网络分析推进知识的共享与创新

党洪莉

【摘 要】社会网络分析作为一种新型的、发展迅速的方法越来越受到各领域人士包括研究知识管理学者的重视。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从社会网络的角度,分析组织内知识共享网络及知识创新形成的一般规律。研究认为,组织内的社会网络有助于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 知识共享 知识创新Abstract:Socialnetworkanalysisasanew,fast2growingmethodisacceptedbypeopleinvariousfields,includingresearchscholarsofknowledgemanagement1Knowledgesharingandknowledgeinnovationaretwoimportantaspectsofknowledgemanagement1Thepaperthinksthatsocialnetworksprovideaperspectivetoaddresstheformingofknowledgesharingandknowledgeinnovation1Socialnetworkswithintheorganizationcontributetoknowledgesharingandknowledgeinnovation1

Keywords:socialnetworkanalysis knowledgesharing knowledgeinnovation

  在信息化网络化和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下,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是知识创新的能力,而知识有效共享是知识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社会网络是复杂网络的一种,描述组织的社会交际关系,包括工作上的合作关系和知识共享的协作关系等,目前不少学者以社会网络分析手段进行组织管理和知识管理的优化[1]。本文认为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可以推进知识的共享与创新。

1 相关概念

实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并对其价值进行估量的一个过程[5]。

2 社会网络与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的关系

按照Debowski的观点,知识管理是指组织努力依靠建立一个强大的社会社区Π网络,使知识在整个组织里被定义、识别、获取、组织和发散[6]。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知识创新,通过创造出新知识、新产品和新服务,体现知识和知识管理的价值,提升组织整体的创新能力,从而保持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知识创新又离不开知识共享,只有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才会实现知识创新。目前,许多研究知识管理的学者把研究的注意力放在了知识的产生、传递和应用赖以存在的组织网络之上,通过对这些组织网络的观察与分析来认识知识活动的基本规律。把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纳入到社会网络中进行观察的重要依据是知识共享、知识创新行为主体都嵌入在一个具体、实时的联系系统中,并且知识也是包容在网络与社区中。从知识共享的发生过程来看,知识共享表现出群体联结的性质,即“网络”特性;从知识共享发生的本质来看,知识共享更多地表现出非正式性质,即“社会”属性。知识管理的主体是人,知识交流、知识共享、知识创新都离不开人的参与。由于人既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网络中又生活在特定组织的双重环境中,所以主体间知识的传导就受社会网络及组织的双重

知识共享泛指知识所有者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使知识从个体拥有向群体拥有的转变过程。Lee认为知识共享可定义为个人、群体或组织之间的知识流动与转移的活动[2]。知识伴随着知识共享过程而发生的量变和质变,实现了知识创新。G1Zaltman认为知识本身就是创新[3],创新是被使用者、实行者认为是新的观念、实践或人工制品,这些都是知识的体现。在这种意义上,知识本身就是创新。所谓社会网络

(socialnetwork),实质上就是为达到特定目的,人与

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关系网。它基本上由结点和联系两大部分构成。结点是网络中的人或机构,联系则是交流的方式和内容[4]。联系强度、网络规模、网络密度及网络范围构成关系网络的主要表征维度。社会网络分析(socialnetworkanalysis)是社会网络理论中的一个具体工具,就是对人与人之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计算机之间,或者是其他信息、知识处理

44

 图 书 馆 学 研 究 2010(理论版)13

约束。社会网络能够指引知识接受者找到所需知识及愿意共享知识源。一个组织能否完全实现其知识的共享和创新,取决于其成员之间联系的强弱。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成为知识管理的隐形网络。魏旭认为,网络所拥有的社会资本优势,又促进了网络内部知识分工的深化,有效地推动了隐含经验类知识的流动与共享,降低了知识的学习成本,为成员自身知识和创新能力的积累创造了良好的环境[7]。目前组织知识共享,尤其是隐形知识共享中最大的难题就是缺乏有力的工具和方法。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从知识管理的隐形网络入手,为知识管理,特别是知识管理中隐形知识共享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

3 社会网络推进知识的共享

人在组织中的中心性越高,则其知识共享意愿越高,进而产生知识共享行为。交流网中某些成员的连接比率越高,他们在交流网络中就越占中心位置。冯博等[8]探讨了我国大学科研团队中,个人在组织中所处的社会网络位置与其知识共享行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以9个科研团队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科研协作网络、职务、学习咨询网络及友谊关系网络等变量,对知识共享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作负荷性则有显著负向影响。也就是说当个人在进行科研工作时必须与越多人接触互动,才有较多的机会可共享知识给其他人。

4 社会网络推进知识的创新从动态过程上看,知识创新是个体的知识创造和知识在组织中的传递的有机结合。知识首先在个体的大脑中产生,然后在脑与脑之间传递,从而形成更大量更综合更成门类的知识。一定数量以上的知识必须通过多人的努力才能实现创新。在人与人的社会互动过程中,知识创新时有发生。在图1中,维系在社会网络中的成员所拥有的知识资源既有交集,又有互补。他们有着相近的生活、教育或工作经历,有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基础,既有共同的背景知识、语境知识,也有不同的视角知识、体验和认知特性,甚至存在偏见和冲突。在交往理性的支撑下,各个成员都会运用其他成员的经验、知识资源,同时也会向其他成员奉献各自的经验和知识。这样就发生了组织内的强连接,且知识通过弱连结在多个组织中流动。网络中容纳的不同个性、观点、理念是输入,通过知识的搜寻、传递、共享,这些不同的人类思想和智慧或发生冲突,

如果用网络来描述组织内的知识共享,组织内的每个成员定义为一个节点,两个成员之间发生知识交流就构成一条边,组织内的知识共享就被抽象成一个复杂网络。如图1所示。

图1 组织内的知识共享网络

或达成共识,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升华和超越,最终产生了知识链的输出———创造出来的新知识。从社会网络可能造成的负面因素看,由于个体行为嵌入关系网络中,通过关系网络被社会化。如果被接受的行为和信念体系被固化,创新将会被窒息,因为隐形的社会压力会使个体倾向于因循守旧。拥有强关系网络的组织会由于多样性观念和信息来源渠道的相对限制而变得僵化,由此造成观念同质化和组织网络封闭化,不利于知识的创新。Granovetter[9]认为,强关系网络由于同质性较强,可能难于提供有效信息;而弱联系———那些疏远不经常的相互作用———更可能是创新信息的源泉,它发挥着提供非重复信息的桥梁作用。从知识创新的定义来看,新的知识会促进新的事务、新的结构和新的关系的产生。也就是说,知识创新将促进网络关系的改变,并有可能对网络关系的改变产生

(下转第61页)

图1中同一局部组织网络的成员间具有相似工作背景和专业背景,他们之间可能会有更多的交流,也更加容易建立交流,特别是隐形知识的传播。进行知识的转移时,组织或局部网络内成员间的知识的交流与传递在该网络中形成强连接,即局部网络内的密切频繁的知识交流和转移,路径也最短。但值得注意的是,强关系可能使组织成员在内部形成自己的网络边界。知识只在强关系网络成员中流动,会造成知识在网络内的垄断,不利于小群体知识在整个社会网络中的共享。组织间的知识的交流则形成网络中的弱连接。强连接可以使一小部分组织通过知识的局部扩散充分挖掘综合知识,而弱连接促进知识在更大范围网络的整体扩散。如图建立弱连接后,知识将在两个局部组织网络中流动和转移,将彼此的知识元素带给了对方,扩大了知识转移的范围,进一步实现了知识共享。个

RESEARCHESINLIBRARYSCIENCE 61

注释

[1][4]CraigSilversteinetal1AnalysisofaverylargeWebsearchenginequerylog1ACMSIGIRForumarchive11999,33(1):6-12[2][5][15]JansenBJ,SpinkA,SaracevicT1RealLife,RealUsers,andRealNeeds:AStudyandAnalysisofUserQueriesonthe

Web1InformationProcessingandManagement,2000,2(36):207-227

[3][10]Spink,Amanda,JackL1XU1SelectedResultsfromaLargeStudyofWebSearching:theExciteStudy1InformationResearch1http:ΠΠ

informationr1netΠirΠ6-1Πpaper901html,2008-12-23

[6]王继民,陈钟,彭波1大规模中文搜索引擎的用户日志分析1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1):1-5[7][12][14]邓小昭1因特网用户信息检索与浏览行为研究1情报学报,2003(12):654-657

[8][11]王建勇等1海量Web搜索引擎系统中用户行为的分布特征及其启示1中国科学,2001(8):372-384[9]卜小蝶1台湾网路使用者检索行为探析1大学图书馆,2000(2):23-37

[13][16]杨文峰,李星1网络搜索引擎的用户查询分析1计算机工程,2001(6):20-21

[17]WilsonTD1Modelsininformationbehaviourresearch1JournalofDocumentation,1999(3):249-270[18]Wilson,T1D1HumanInformationBehavior1InformationScience,2000(2):49[19]BrendaDervinetal1Anoverviewofsense2makingresearch:concepts,methodsandresultstodate1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annualmeeting,Dallas,1983(5)[20]EllisD,HauganM1Modelingtheinformation-seekingpatternsofengineersandresearchscientistsinanindustrialenvironment1Journalof

Documentation11997(53):384-403[21]C1C1Kuhlthau1Insidethesearchprocess:informationseekingfromtheuserπsPerspective1JournaloftheAmericanSocietyfor

InformationScience,1991(5):361-371

[22]Ingwersen,P1,Cognitiveperspectivesofinformationretrievalinteraction:ElementsofacognitiveIRtheory1JournalofDocumentation,1996

(52):3-50

[23]Wang,Peilingetal1UsersInteractionwithWorldWideWebresources:AnExploratoryStudyUsingAHolisticApproach1InformationProcessing

andManagement,2000(2):229-251

[24]沙勇忠,任立肖1网络用户信息查寻行为研究述评1图书情报工作,2005(1):128-132,111

  任立肖 檀柏红 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上接第44页)

[3]LeeJN1TheImpactofKnowledgeSharing,Organizational

Capabilityand-335

[4]包昌火,谢新洲,申宁1人际网络分析1情报学报,2003

(6):365-374

[5]王平1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组织隐性知识共享研究1情报资料

Partnership

QualityonISOutsourcing

Success1InformationandManagement,2001,38(5):323

重大的影响。纵观整个人类文明史,新的知识,新的发明,无不对社会造成巨大的震动和改变。网络关系与知识创新之间存在循环促进的关系。

5 结语

随着知识时代的来临,知识成为组织实现管理活动的核心要素,而知识主体间的关系联结是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不可或缺的前提和条件,社会网络和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关系不可分割,社会网络能有效地推进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

注释

[1]TOBIASM,PROTHMANN,I1SELaKT-socialnetworkanalysisas

amethodforexpertlocalizationandsustainableknowledgetransfer1JournalofUniversalComputerScience,2004,10(6):691-701

[2]G1ZaltmanandR1Duncan,strategiesforplannedchange1New

York&London,1WileyInter-sciencePublications,1977,404

工作,2006(2):102-107

[6]DebowskiS1KnowledgeManagement1JohnWiley&SonsAustr-alia,Ltd12006

[7]魏旭,张艳1知识分工、社会资本与集群式创新网络的演化1

当代经济研究,2006(10):24-27

[8]冯博,刘佳1大学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的社会网络分析1科学学

研究,2007(6):1156-1163

[9]GranovetterMark1Thestrengthofweakties1AmericanJournalof

Sociology,1973:78

  党洪莉 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