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讲题”
2022-05-10
来源:意榕旅游网
名师导航 题”.教师可以“离场”,引发笔者思考:学生“讲题”,教师不但要 “物理在场”.更重要的是l( I要在场”.进而从教师作为组织者、 引导者、合作者的角度阐述为什么教师应该“在场”,再从课前、 课中、课后三个角度论述教师如何在场. 【关键词】学生 讲题 在场 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欣赏 一、写在前面 笔者践行学生“讲题”四年来,学生的数学“学力”得到很大提 升.相关操作要义成文(见 [ )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表示了 较大的兴趣,有些老师(山东滨州由学芹老师、江苏江阴刘杰老 师、浙江绍兴余旭红老师等)积极参与其中,践行学生“讲题”活 动,而且我们在QQ群上经常交流学生讲题中的精彩生成,也享 受着数学教育的幸福.也有同行表达了一些不同的做法,丰富着 学生“讲题”的研究.但近来一次QQ群中,一位同行欣喜地告知: 我们班上学生都能独立进行讲课,不需要老师参与…… 笔者不能认可这种观点,这种教师不在场的学生“讲题”活 动,效果是不敢预想的,这也直接引发笔者思考并形成本文的主 要观点:教师不但要“物理在场”,更要在学生“讲题”全过程中 “心要在场”(可见,本文标题中的“在场”有广泛的内涵与蕴意, 详见下文阐释)! 二、学生“讲题”,教师为什么要“在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课程基本理 念”下第3点即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考、交往互动、共 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 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笔者 以为,学生“讲题”并不是“用学生的嘴代替教师的嘴”,只是充分 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种尝试,学生“讲题”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 “物理在场”,更重要的是“心要在场”,这种“在场”就是要充分发 挥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 1.教师“在场”就是重视教师“组织者”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学生“讲题”活动需要教师的精心策划、组 织,并不是指课堂上即兴安排某某学生讲讲某道例、习题的解法 赣 麓中。?擞・?初中版 2012年6月 或思路.教者需要认真规划待讲内容,并根据习题特点、学生特 点精心挑选学生,进而参与学生的“备题”,再到课堂上学生“讲 题”时教者的组织教学、有效追问、即时点评、鼓励欣赏等全过程 中,每一环节都不能缺少教师的“组织”作用. 2.教师“在场”就是凸显教师“引导者”作用 如上所述的学生“讲题”全过程中,教师既要“组织”其中,同 时又要发挥数学教师特殊的“引导”作用.如果说“组织者”更多 体现的是一个教师作为教学管理者作用,那么“引导者”就是要 发挥数学教师特殊的“专业引导”作用.特别地,笔者愿意用一则 学生“讲题”的精彩片断,来说明数学教师“专业引导”的特殊作 用(从一个角度也可看出,这样的讲题如果缺少教师的参与是不 完整的或者说是低效的). 案例1 这是前两周进行的一场中考模拟测试中,钱俊同学取得了 理想的成绩(得了148分,满分】50分),倒数第二题全班仅他一 个人做对、做全,并且在他的解法旁边笔者注了:“直觉与理性的 互助!好!”所以笔者布置了他讲解该题. 题目:已知:关于 的二次函数Yt=rex2-3(m一1)x+2m一3的 图像关于Y轴对称.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已知一次函数yz=2x一2,证明:在实数范围内,对于 的 同一个值,这两个函数所对应的函数值Y。≥y。均成立. (3)在(2)的条件下,若二次函数y3=ax +bx+c的图像经过点 (一5,0),且在实数范围内,对于 的同一个值,这三个函数所对应 的函数值Y ≥y3≥y2均成立.求二次函数ly,=一2+6抖c的解析式. 钱俊: (1)因为关于 的二次函数Yl=僦2 3(m一1)x+2m一3的图像 关于Y轴对称, 所以3(m一1)=0.所以m=1.即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J=X2-1. (2)给出两种思路: 从“数”的角度: 证明:因为Yl-y2 一1一(2x一2)=( 一1) t>0,所以Y J≥ 2(当且 仅当x=l时,等号成立). . 从“形”的角度: 2012年6月 证明:先绘出草图1. 名师导航 注,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因为像L面这样的“抛物线是相似的” 即使在高中阶段也不是必修内容). 3.教师“在场”就是发挥教师“合作者”的作用 发现两个图像交于点B(1,0).由图像可知,当x<l时,Yl> Y2;当x=l时,yx 2;当x>l时,ya>y 综上,对于 的同一个值,这 两个函数所对应的函数值Y ≥y:均成立. (3)由(2)知,当x=l时,yl=y =0. 所以Y 、Y:的图像都经过(1,O). 因为对于 的同一个值,Yl≥ ≥y , 合作就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 \ . } 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在组织学生“讲题”活动中, 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也体现在全过程中,如安排相关学生“备题” 时,教师需要跟学生沟通、交流、询问他们的“讲题”准备情况,对 所以y3=ax +bx+c的图像必经过(1,0) ’ B: 又因为y3=ax + 经过(一5,0), 所以y3=ct(X—1)(x+5)=ax2+4ax一5a. 图1 此时只要找出该抛物线上一个点的坐标即可,我的目标在 新抛物线的顶点 上(如图2).利用 = O C,可得 (-2,-3), 于是问题获得进展, {. l/ I 日、 \_ A 簪 C/ B; \ 、~ // 2 解得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3:÷ +÷ 一÷. 我再利用(2)中“形”的思路验证了~下,发现是正确的! 你怎么想到使 = ”呢? 钱俊:猜的,直觉上感觉有点像,我也不太肯定.但我后来验 证了,发现是对的! (可以发现钱俊关于这里应用相似比的解释是不清楚的,追 问其他同学都不懂,大家满脸狐疑的神态) 师:同学们,我给钱俊同学这道解答的点评是“直觉与理性 互助”,直觉就在他敏锐地使用了“ = ”,这一步是正确 的,涉及“抛物线都是相似形”这样的高观点认知,这将在今后的 学习中可能碰到.如果感兴趣,我可推荐几篇文章大家阅读.进一 步,他利用了(2)中“形”的思路再进行了验证,从理性的角度进 行了完善,这也是我这句评语的主旨. 后记:课后,同学们对这道问题还很感兴趣,有同学提出联 立{ a(x一 )(卅 J’当△:0时,也能突破问题.特别地,钱俊认真 ty=2x一2, 阅读了笔者打印的三篇文章《为什么抛物线是相似的 、《任意 两条抛物线相似 、《谈相似形 ]后,在自己的反思中写道:虽 然有些观点我还不太了解,但我隐约感受到数学真是魅力无穷, 有时直觉上感知到的,其背后却躲藏着深刻与必然. 笔者用这个案例想说明的是,碰到这样的问题,作为数学教 师“特殊”的“专业引领”作用就凸显出来了,那就是基于“高观 点”的引领,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与发展.我们说,给学生 一杯水,不但自己要有一桶水,而且还需要“源头活水”(也正是 从这个案例可看出,一个数学教师保持对“高观点”知识点的关 问题的理解、如何审题以及怎样突破难点等.在学生讲题过程 中,以一个平等参与者的身份,稚化思维以便展开追问思维过 程,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这本身也是一种“合作者”的作用体 现.以上面的“案例1”来说,笔者在课前就已跟钱俊同学接触,追 问他是如何“生成顶点 的坐标”,知道他“凭直觉猜出来”后, 便表示了肯定,但没有继续引导他深入下去……从而就有后来 课堂上笔者的追问及链接式点评,作为一个学习的“合作者”,让 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享受其中而又自然而然. 三、学生“讲题”,教师如何“在场” 如前所述,笔者倡导的这种学生“讲题”是一种“让讲台、让 展示”的活动,本质上来说,更是一种“对话教学”.克林伯格 (Klingberg,L.)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 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 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 ]从“对话教学”的角度来理 解学生“讲题”活动是一个不错的视角,这种“对话”自然包含着 课前教师与相应学生关于“备题”的对话,也包括着课上师生、生 生之间的对话生成,同时还有师生课后反思成果与点评的对话. 可见。学生“讲题”,笔者是从“讲题”前、中、后三个时间域上来认 识教师“在场”的. 1.“讲题”前的“在场”:选人与“备题”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初中数学课堂中有大量的复习课、 习题课与试题讲评课.如何提高此类课型的复习效率,笔者践行 和完善学生“讲题”这种课型是有效的.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 废”,笔者坚持在课前精心选题、备题,根据学生的能力、潜质及 待培养的素养等众多因素确定人选,提前2天以上通知相关学 生准备,然后利于自习课参与学生的“备题”.事实证明有教师参 与的“备题”,学生往往能有较好的发挥,避免了很多问题.特别 地,对于一些安排了任务却不能进行精心准备的学生要给予严 肃的批评教育,一方面教育该生要珍惜这样的“讲题”锻炼机会; 二是让其他学生知道老师安排这样的“讲题”任务来之不易,自 己要精心准备.下面是一个成绩不错的优秀学生在一次“备题” 不认真,被笔者严厉批评后所写的反思: 上个星期刘老师就给我布置了一条题目,要我准备准备,然 后到讲台上讲给同学们听.直到这个星期三,轮到我上台讲题目 了,可我却没有讲好,因为,自从老师布置题目到现在,我根本没 有认真准备,所以造成今天数学课上的不愉傀刘老师当场批评 了我,我没有怨言.刘老师说我今后在工作岗位上都会像现在的 我一样不负责任.我认为老师说的是对的,犯了错误就应该受批 评.反思后,我觉得刘老师的话对我今后的发展有很大作用.因 为,机会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今后我一定会把握住机会,不 初中版・中。7毒乏’7 熬 名师导航 让自己后悔. 2.“讲题”时的“在场”:追问与“点评” 如本文开篇所说,教师不在场的学生“讲题”并不是笔者所 研究的方向.那么学生“讲题”时教师又不能仅仅满足于“物理在 场”,而是从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点评者、追问者等诸多 角色的角度实现教师“在场”.当“讲题”学生难题突破不到位时, 追问学生有没有听懂,如果听瞳了请他讲讲自己的理解;如果没 有听懂,追问他哪一步不懂;还可以安排其他同学参与其中,引 导生生互助……这些操作要点都体现了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 “在场”的作用.特别地,郑毓信教授关于数学教师“三项基本功” 的论述值得同行们重视,即“善于举例’ (顺便提及,有同行从 一线教师的视角在《中学数学))2012年第5期专 论述此观 点,笔者很享受该文)、“善于提问 ]、“善于优化 ,学生“讲 题”的过程中,教师在以上三个基本功方向的“即兴发挥”往往决 定了同样一次讲题的有效甚至高效.下面,笔者愿意引述一个学 生(基础不够扎实)在一篇反思小文章中,真实再现了他讲解一 道计算题发生错误与优化的片断. 对一道计算题的纠错、优化 ◎九年级2班秦成伟 今天上课,老师叫我讲解一道计算题:f +÷ )÷ 、/、, 1 ,而我表达的过程显露了许多I'-q题,我的过程如下: 解:原式=(4 +{2 W丢=(4 + =(4 + -(4 +孚1).孚= 4 . + 一 :一8V"39"k/3+ :一. 老师追问:答案对吗? 生2:不对。应该化简,分母有理化得 . 2 师:是的.过程有问题吗?大家帮助看看! (同学们盯在黑板上,不少同学还皱起眉头) 生3:他的过程好像出错了,但最后结果却又对了?如 “(4 +等).盟2”是错 应媸‘(4 + 2 1. ”,不懂后来怎样答案叉正确了? 生4:我发现了,他的下一步运用乘法分配律时“4、/ 一. + .— 一,,又将“— ̄,/-f”写成“—,,!所以后续结 2 2 __I 果又回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了! 师:哪位同学能帮助将这道计算题表达得更简洁? 生5:原式:(4N/-3-+÷ )・ ……(化简二次根式) =姜v丐・v ………………………(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中・?擞-?初中版 2012年6月 : .次根式的乘法) (右边的依据是老师做出的注释) 师:很好,你用了三步简洁明了,步步有据,也很方便复查, 这对于提高计算正确率、做题速度是很有帮助的.希望同学们认 真学习. 随感:虽然我这道题出错了,但有了同学们、老师的帮助,我 对二次根式的计算题有了新的认识:有时一个简洁的“表达”体 现了深刻的思维.繁冗的“表达”.其深层次的fo-]题在于对“算理” 理解不到位.解题节奏不明快1 3.“讲题”后的“在场”:“反思”与欣赏 笔者践行学生讲题四年来,前两年都满足于课堂上学生精 彩的“讲题”,师生往往都陶醉于很多美好的“生成”,但那么多的 精彩生成都被淡忘了,直到两年前,读之既多,偶也成文,需要搜 集能够打动、感动自己的案例、素材或片断时,冥思苦想,捉襟见 肘,才意识到专家学者报告中所说教师以写三年反思即能有所 作为的真谛!于是笔者开始有意识地记录课堂上的能打动自己 的、能引发自己感触的“生成性资源”,顺着这种启示,笔者想到 了让“当事学生”参与课后反思文章的撰写,没想到,两年来,此 举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他们都认为在数学学习中多了一种表 达诉求、展示理解的机会,学生在这个方面上的积累下来的成果 让笔者吃惊,两年来被笔者录用在班级“学生反思小文章”文集 的学生作品达200多篇,有些经过简单优化后在各类刊物、报纸 上发表20余篇.笔者围绕“学生反思小文章”的操作与点评整理 成文(详见文 ),也得到一些专家 、同行 的肯定与关注.特别 地,《少年智力开发报・数学专页》在获悉笔者的“学生小论文” 研究方向后,决定从2012年9月起七、八、九年级各班都开设 了“小小研究员”特色栏目,面向各地征集学生论文,这既是对 笔者之前研究付出的一种肯定,同时也坚定了笔者研究的这一 方向.可以发现,引导学生撰写“反思小文章”即可看成是笔者 关于学生“讲题”活动的一次有效延展,而对学生的“反思小文 章”进行“链接式”、欣赏式的点评,进而将优秀作品推荐发表, 即是对学生的巨大的鼓励与提携.一次家长会上,一个家长跟笔 者交流:刘老师,我孩子最崇拜你了,把你给他那些文章的点评 与鼓励的话都贴在他做作业的桌子前……那一刻,“我的世界 春暖花开”! 四、写在最后 有教师“在场”的学生“讲题”活动是有效的,是值得更多 教师参与进来的,这也是引领学生找着“高速入口处”的“让 学”.几年下来,笔者从与孩子们的对话中,从“学生反思小文 章”中看到他们分析事理的能力越来越强;从他们“讲题”中听 到他们使用的词汇愈来愈专业化而又清晰有理;从孩子们的 对话中感觉到宽容与欣赏……一切的一切,让笔者觉得“学生 讲题我在场”不只是与孩子们共同学习数学,更重要的还在于 培养他们学会理性批判、深度思考、主动学习、倾听他人、理解 异见、欣赏别人…… (下转第60页) 经验交流 意迷惑人的? (2)这个问题可否在其他的情景中设问?题目条件有无其他 隐蔽的表达方式?如果采用逆向思维命题或更换某个条件,本题 又将变成怎样的题目?是容易了还是难了? 例3有这样一道题:把一个小球以20 m/s的速度向上弹 (3)考试过程是否紧张?怎么消除? 2012年6月 (4)老师讲解完,是否进行了失误分析?可以从审题、单位、 计算、书写表达方式、对知识的记忆、思维角度几个方面查找原 因和改进的方法.争取下一次考试中注意避免 反思是必要的,但学生总认为花这么多的时间进行反思是 在浪费时间,因而对反思进行得不够深入.此时,应加大对学生 出,它在空中的高度h m与时间t s满足关系式h=20t一5t2.当h=20 m 时,小球的运动时间t为一 反思:本题的关键字眼是高度与时间关系式满足h=20t一 的引导,鼓励学生,说明反思所起的作用是事半功倍的. 6.对学习环节的反思 5 :,求小球运动的时间,而与小球速度无关,速度是一个迷惑 量,应让学生注意,不受其影响.这样通过对题目的创新、反思, 实现试题拓展,便于学生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提高学生的思维 品质. 反思自己的各个学习环节.如预习、上课、复习及自学的效 果等.是否及时做好预习?是否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特别是自 学的时间是否充分利用,达到预定的效果,还是不知所措,不知 如何自习? 在复习中应花大力气进行反思、总结,通过横向、纵向总结, 当然在指导学生进行反思的同时,应坚持学生自主的原则. 每一次对多少道题进行反思练习,以及某一道题反思多少问题, 主要由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也要根据题的性质、类别适当反 比较异同,抓规律,找个性,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做题要注意 量.题量要适中,整天疲于做题,没有反思、总结,是劳民伤财、得 不偿失的. 反思可以从多方面人手,反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反思的 思以上四个方面的某些方面,而不应该很呆板,做到面面俱到. 否则很难使学生从反思中获得成就感,反而使学生感觉增加了 负担,而不愿意去反思. 5.对一套试卷的反思 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通过以上几种反思方式,使一种单纯的心 理现象转变成一种实践行为.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使学生学会学习. 在考场上,学生发挥的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一个考生的知 识结构水平与思维过程的严密性,还和学生的情绪、心理素质有 通过反思,提高了学习效率.通过反思,促使学生把问题的 前因后果想清楚、讲清楚,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加清晰,更加 有条理.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的极好 方法。也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反思有利于加强基 础,更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关.因此建议学生每次考试后对整套试卷进行反思. (1)答题的顺序如何?(由易到难、由前到后还是其他的顺 序)采用哪种顺序最适合你? (2)考试的时间安排如何?时间够吗?是否有困难而耽误了 时间,使得容易题没做而失分?想一想今后该如何避免. (上接第58页) 参考文献: 11.郑毓信.善于优化[J].人民教育,2008(20):43~44. 1Z刘东升.学生撰写“反思小文章”:容易做,值得做——缘于 学生“讲题”活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刊.2012(5):23~25. 注释: 1.刘东升.让学生在“讲题”中提高数学能力[J].中学数学教 学参考・中旬刊,2011(7):7-9. 2.刘东升.让学生“讲题”,教师做什么[J].中学数学教学参 考・中旬刊,201l(10):7-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1.本文为“中学数学‘再创造’发现式系列课型研究”课题研 究成果之一.该课题系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196项 科研资助项目(2010年10月由江苏省人才工作办公室公布.全 省基础教育共2项)之一,项目编号为BrA2010046.主持人:符 永平.本文作者刘东升为课题组核心组成员. 4.许小卫.为什么抛物线是相似的[J].中小学数学(初中 版),2011(2):94. 5.余学虎.任意两条抛物线相似[J].数学通报,2005(11):32. 6.路见可.谈相似形——中学教学笔谈之三[J].数学通讯, 1998(9):1-2.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章建跃教授给笔者发来邮件 鼓励笔者的这一做法,章教授认为:“让学生写反思性小论文.实 际上就是把学习的过程完整化.加强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自 7.克林柏格.社会主义学校(学派)的教学指导性与主动性. 柏林:德国科学出版社.1962:86. 我监控和调节.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获得更好的数学 认知结构,同时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策略等方面也得到系统 化.效果肯定会好的.” 3.笔者在“凤凰数学网”凤凰论坛的关于学生反思小文章的 贴子http://bbs.fhsx.cn/dispbbs.asp?BoardlD=47&ID=61689&re 8.郑毓信.善于举例[J].人民教育,2008(18):42 44. 9.赵山龙.做一个“善于举例”的数学教师——来自一线教师 的认识、实践与思考[J].中学数学,2012(5下):72—74,96. 10.郑毓信.善于提问[J].人民教育,2008(19):36~40. plylD=&skin=1得到很多同行的认可、肯定.■ 中。?毒jI:,?初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