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集体备课

2024-07-31 来源:意榕旅游网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集体备课

第一单元走进军营

——方向与位置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2、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够看懂简单的平面图,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推理与表达的能力。

4、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看简单的平面图;描述简单的路线图。用数队表示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其中,用角度表示方向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1、素材的选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从小对军营就有一种神秘感和向往感,他们渴望了解军营里的一些事情,所以选用军营生活为素材来学习本单元的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选取大量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材选用了大量用数对描述位置的实例,如队列、小区布置、瓷砖的铺设等都应用了数对的知识,这些材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体会数对的作用。

一、单元学与教建议

1、注意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因为数对是一个很难理解的知识,熟悉的情景便于学生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所以在教学信息窗1的内容时,除利用教材呈现的整齐的队列认识数对外,要结合班级同学的座次、同学们课间操的队列来学习理解数对。

2、找准学生的起点,注重学生的认知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了用方向与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与看简单路线图。所以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是,重点应该让学生经历由单一到多样、由模糊到准确的过程,体会到只有将方向与位置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要让学生亲自参与现实活动,在体验中学习知识,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3、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主动与身边的生活相联系,在应用中巩固、拓展知识。

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生活中处处可以找到,学生只有在应用中不断的积累经验,才能得心应手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此除重视课堂的教学外,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外结合实际进行应用。

第二单元 垃圾处理 -----通分备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理解通分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通分。

2、渗透环保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理解通分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通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假期中,同学们通过看报纸、看新闻,你都了解了哪些社会热点问题?(教育、医疗、战争、质量、环境等)。下面我们就来关注一下环境问题之一——关注污染

二、提出问题,解答质疑

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从情景图中得到的信息。再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展开对新知识的探索。

2、学生提出问题:①填埋处理的垃圾和堆放处理的垃圾哪类多? ②填埋处理的垃圾和回收处理的垃圾哪类多?……

3、重点指出问题①填埋处理的垃圾和堆放处理的垃圾哪类多?进行解决。

师:怎样比较52和7 3

的大小呢?

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交流自己的解法。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解法一:把分母化成相同的分数进行比较。

在讲解这种解法时,让学生思考:怎样做才能把52和7 3

转化为同分母分数。

学生解答,教师板书:52= 7572??=35 14 73=5753??=3515 3514<3515 52<73

解法二:把分子化成相同的分数进行比较。学生解答,教师板书: 52= 3532??=156 73=2723??=146 156<146 52<7

3 解法三:把分数化成小数。板书:52= 0. 4 73=0.4 5 0.4<0.45 52<7 3

解法四:画出线段图。

4、让学生观察,这四种解法,哪种比较简单? 5、请学生用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方法来比较43和6 5 的大小。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汇报交流。

教师板书:方法一: 43=6463??=2418 65=4645??=2420 2418<2420 43<6

5

方法二:43=3433??=129 65=2625??=1210 129<1210 43<6 5

师:想一想,通分时,用哪个数作公分母比较简单? 最后总结:

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最简单。 6、请学生用最简单的方法把3/10和4/15通分。

三、巩固练习

第1题:学生独立解答。教师订正。

第2题: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重点指导几道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通分

1、52= 7572??=3514 73=5753??=3515 3514<3515 52<73 2、52= 3532??=156 73=2723??=146 156<146 52<73 3、52= 0.4 73=0.45 0.4<0.45 52<73 4、画出线段图。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包装盒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备课

教学目标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具准备: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然后老师说明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做平面图形。

教师:观察情景图这些物品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吗?你熟悉的这些物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面上吗?学生: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

教师:我们看到的这些物体,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的物品)

教师:这些物体在原来的位置不动,我们还能在它们所占的位置上放别的物体吗?(请一位同学演示。)学生:不能。

教师:可见立体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教师请学生从教具中挑出长方体后,说明本节课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并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留出写“正方体”的空)。

二、学习新课1.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学生:面。(教师板书:面)

教师: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学生:有一条边。 教师:这条边称为棱。(板书:棱)教师:请摸一摸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学生:尖。教师:相交的这点称为顶。(板书:顶。)

(2)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长方体,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2、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校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3、长方体有多少个顶?

学生讨论并归纳后,教师板书:长方体: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顶:8个。

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先请同桌两人互相说,然后请一两位同学拿着学具给全班同学说。)

(3)老师:长方体是立体图形,画在纸上如何与平面图形区别呢? 教师:(拿一个长方体正对学生)请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

请几位观察角度不同的同学回答。

教师: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平行四边形。(介绍的同时用动画图像展示。)

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请观察,再出示框架的投影图。(如图)请指出框架上的12条棱分几组?并指出哪几条棱是一组的?

请指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

教师:请量一量自己的长方体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看一看长度是否相等?

教师: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正方体特征。

教师: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正方体,(也叫立方体)观察,对照长方体的特征来研究正方体的特征。把课题补充完整——加上“正方体”。)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

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顶:8个。 教师:请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说一说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讨论后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在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学生: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教师板书集合图:

三自主练习:1、第1题学生同桌先互相交流,然后全班同学交流。巩固长方体的特征。2、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后作业:自主练习第3题。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小手艺展示 ------分数乘法备课

教学目标:1、借助直观图示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并探究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借助分数连加的过程理解“分数乘整数把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的道理,并逐步学会先约分后计算及正确的

书写格式。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以前学过许多乘法计算题,有两个数相乘、三个数相乘等等,同学来回忆一下,像9×3 表示什么意义? (9个3相乘)。 4×6呢? 12×10 呢〉?刚才我们举的例子都是整数乘整数,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知识,请看课本的40页。 二、教学新知:1、 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可以表示的意义。

1)出示信息窗的题目问:从图中你能找到那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要想求出做这个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的布条该怎样列式?小组讨论。

2)小组交流,有可能有同学用加法,用同学用乘法,这样正好可以通过加法和乘法算式的比

较,让学生明白,12 +12 + 12 +12 + 12 +12 可以写成1 2

×6,从而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整数

乘法的意义完全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如果学生不理解,可以这样引导:你能联系图上的意思,把分数和整数相乘的算式和旁边的加法算式比较一下,说出它表示什么意思吗?和刚才复习的整数乘法的意义比较一下,分数和整数相乘可以表示与整数乘法相

同的意2、 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师:根据上面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1

2 ×6表示 什么?既然1 2

×6可以是表示6个 连加,你能想办法算出它的得数吗?(学生自己算,不会

的可以讨论。)学生说出计算过程。12 +12 + 12 +12 + 12 +1

2

可以怎样用简便方法算出分子是意 义,12 ×6表示什么?既然1 2

×6可以是表示6个 连加,你能想办法算出它的得数吗?(学 生自己算,不会的可以讨论。)学生说出计算过程。12 +12 + 12 +12 + 12 +1

2

可以怎样用简便方

法算出分子是多少?为什么可以用1×6来计算出分子是多少? 你认为这里的计算过程里,哪些部分可以省略? 就可以怎样直接相乘?为什么要把分子1和6相乘,而分母不变?(这个过程是为了引导学生借助分数连加的过程理解“分数乘整数是把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的道理)

3、简化算法。师:1 2

×6 的积 为什么可以约分?能不能在哪一步先约分?学生观察过程并

讨论。

4、学生独立完成41页绿点部分的问题,因为这是红点部分的巩固和拓展,让学生自主完成,

交流时,重点关注学生是否正确掌握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书写是否规范。

三、巩固练习:做自主练习的第1题。 四、作业:课本42页的第3题。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布艺兴趣小组 ——分数除法备课

教学目标: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

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探索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促进个性学习。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会进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探究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情景图、卡纸

教学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为了培养咱们学生的素质,学校成立了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哪位同学说一说自己都参加过什么兴趣小组?

师:哦,同学们参加了这么多的兴趣小组。下面看这幅情景图,这是学校布艺小组的活动情况。

布艺兴趣小组的同学要用30米布做儿童床单,可以做20条,如果做大人床单,可以做15条。师:谁能提出问题并解答?

2、出示情境图:布艺兴趣小组的同学要用10 9

米的花布给小猴子做衣服。如果做背心,可以做3件;如果做裤子,可以做2条。

师:仔细观察画面,图中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有了上面的整数除法的练习,学生很容易提出下面两个问题: (1) 做一件背心需要花布多少米? (2) 做一条裤子需要花布多少米?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师:我们先来解决“做一件背心需要花布多少米?”这个数学问题。它需要哪一些数学

信息?怎么列式?(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10 9 ÷3=

师:由此看出,不论是整数除法还是分数除法,他们的意义都是

相同的。那么怎么计算呢?

师:同学们,把我们准备好的卡纸看作1米,你画出它的10 9

米,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 画一画,折一折,看谁能发现10 9

÷3的结果?

2、小组交流:交流的时候着重让学生说一说是如何想的,强调平均分成3份。

3、小组合作探究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要求 109÷3就是把10 9

平均分成3份,除了用纸条实际分一分,画一

画,还可以怎样计算呢?小组讨论思考,然后交流你们研究的情况。

4、小组交流:只要是正确的答案就要予以肯定。 (1)可以化成小数,10 9

÷3=0.9÷3=0.3(米) (2)109÷3=1039÷=10

3(米)根据上图:109米是9个101米,平均分成3份,就是把9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个101,即10 3

,所以用9÷3。

(3)109÷3=109×31=103 (米)

师:把109米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31,也就是109米的31 ,根据前面学习的分数乘法的

意义,就用109×31来计算,就把除法转化为乘法来进行计算,3

变成3的倒数3

1 。

5、自主探究:师:我们刚才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做一件背心需要花布多少米?”这个问题,下面同学们能不能自己解决第二个问题“做一条裤子需要花布多少米?(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

订正时,对学生的各种不同的做法都让学生解释,重点让学生发现这样的一个问题:是不是109÷3和109÷2都可以用1039÷和1029÷这种方法计算。

师:再试试这几道题 如果10 9

米布能做4件上衣呢?5件呢?9件呢?(小组讨论) 6、问题口袋: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经过这几种方法的对比,我们可以找到一种比较简单、实用的方法: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师: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要注意什么?大胆发言

强调:在计算的过程中能约分的尽量约分,最后的结果一定最简分数。 三、自主练习,巩固应用 1、 基础练习(1)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因为这道题分数的分子是除数的倍数,有的学生没有按照法则去做.也行。

(2)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订正时突出灵活计算方法的运用和对“乘整数的倒数”的理解。

自主练习第3题

这是学生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发展练习,是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进行的。通过改错和反思,加深对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理解。

3、提高练习:

(1)、学校布艺小组做了5个布娃娃,一共用了8 15

千克的丝棉进行填充。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自主练习第14题

4、人编织同样规格的工艺挂毯,下面是他们的编织进度。谁的效率高一些?

这是两道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特别是自主练习的第14题,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要比较的是他们的效率,既复习了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是又加深了对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回顾整理所学知识,及学习中的体会和感受)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师:课后同学们细心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到分数除以整数的知识解决?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

做一件背心需要花布多少米? 10 9

÷3=0.9÷3=0.3(米)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 109÷3=1039 =10

3(米) 这个整数的倒数 109÷3=109×31=103 (米)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人体的奥秘 ------比的意义备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各部分的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2、在探索比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了解人体中有关数据比的奥妙,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三年级时我们曾经研究过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奇妙变

化,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人体的奥秘。[板书:人体的奥秘]

二:合作探索:

这里有赵凡同学身体高度的一些资料,我们来了解一下,好吗?(出示情景图)

师:根据图中给出赵凡的腿长和臂长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生答师板书腿长、臂长、算式,把加法板书有左边,除法在中间)

生1:赵凡的腿长和一共是多少?96+72=168 生2:赵凡的比臂长长多少?96-72=24 生3:赵凡的腿长是臂长的几倍?96÷72=4/3 生4:臂长是腿长的几分之几?72÷96=3/4 师:求赵凡的腿长是臂长的几倍?怎么列算式?

师: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都表示出了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其中这两个除法算式表示出了赵凡的臂长和腿长之间的倍数关系。

师:根据其它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有关倍数关系的问题? 生:头长是身高的几分之几?22.5÷180 身高是头长的几倍? 180÷22.5…… 以前我们还学过这样的题,你们还记得吗?

一架飞机3小时飞行2400千米。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工人要有100个零件,每小时生产20个。需要几小时? 小明花45元钱买了3个书包。一个书包多少钱? 每道题求的是什么?怎样解答。同桌俩可以一起说一说。 抽生交流,师板书。

速度:2400÷3 时间:100÷20 单价:45÷15

师:同学们看,我们可以用加、减、和除法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其实庆日常生活、生产和科技实验中,还有一种研究数量关系的方法,就是比。(师板书比的意义)在刚才的例

子中,赵凡的腿长是臂长的几倍,可以说成96÷72,也可以说成是96比72,臂长是腿长的几分之几?我们还可以怎么说呢?对72比96,(师板书)

你们能像刚才这样,把其它表示数量关系的算式换一种说法吗?小组同学互相试着说说看。抽生交流。师引导:身高是头长的几倍可以说成什么?

生交流师板书。(谁与谁的比是几比几)

路程与时间的比就是速度,速度反映的就是路程与时间的比。…… 7÷2可以说成什么?(7比2) 2÷7呢?(2比7)这两个比一样吗?

到底什么是两个数的比呢?同桌俩先说说。抽生交流。 师小结: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不论两种数量之间有没有倍数关系,只要是两个数相除都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可见比的范围非常广泛。你们能不能自己说个能用比表示两数关系的例子呢?先说原题,再把它改成比的关系。

小组一起说一说。

抽生交流,并让生说一说求什么,每个数表示什么。

师举个例子,小明有10元钱,买书用了4元钱,还剩多少钱?能用比来表示两数之间的关系吗?为什么?

三、自主学习:1、看书自学。

两个数相除双叫两个数的比,说法变了,它的表现形式也变了,下面我们就来看书自学比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比的一些知识。

抽生交流。你都学会了什么?

生交流师板书。比号、前项、后项、比值。

如果告诉我们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5,你都知道些什么?看到一个比,我们能联想到很多。

什么叫比值?一起说说怎么求比值。

2、练习。出示一组题,直接说出比值。抽生说说上怎么求出来的。 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看来比和除法之间有联系,以前我们知道分数和除法之间也有联系,看来比和分数之间也有联系。它们都有什么联系呢?我们先来看一组题:比与除法、分数有哪些联系呢?比与除法、分数又有什么不同?

第一道讨论题讨论完后,把结果填在表格里,第二道题只在组里

说一说就行了。

小组讨论。抽生交流。 表格:

先交流第一个问题,再交流第二个问题。

比实际上表示数量关系,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四、自主练习:1、写比 2、求比值 3、判断

4、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世界杯足球赛5:0和数学中的比是一回事吗?比的后项不能是0,你怎么知道的?

确实不样,这只是一种计分形式,而数学中的比,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中国世界遗产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备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和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我们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34+28÷4×5谁能说说它的运算顺序?导入新

课,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二、电脑出示中国的世界遗产图片

1、例1、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公顷? 学生自己先计算。 全班交流

法1:分式先算天坛公园的占地面积 272×=68(公顷)再算故宫的占地面积 68+4=72(公顷)

法 2:综合算式

272×+4 想:算式里含有几级运算?(有两级运算) =68+4 =72(公顷)

2、我国世界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 自己在本上计算

法1、先算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各有多少处,再看一共有多少处

30×+30×

法2、先算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占世界遗产的几分之几 30×(+)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使学生明确应该先算括号里,再算乘法。 三、课堂练习

1、第105页1。各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各自在练习本上做,教师注意巡视,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给予指正,做完后集体订正。

2、比一比,算一算105页2、 3、5

让学生独立做在各自的练习本上,教师行间巡视。完成后集体订正。可以让学生根据线段图,先分步列式计算,在列一个综合算式。通过这样的练习渗透一些程序思想。

3、 105页9

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题意,然后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在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中,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含有括号的算式中,应该怎样计算,让学生自己总结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