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42页)

2021-02-17 来源:意榕旅游网


17.(2018·吉林)(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2题。(10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朗,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子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8.本文作者范仲淹是_______(朝代)文学家。(1分) 答案:宋(或北宋)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知识。范仲淹生于989年8月29日,卒于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9.与“把酒临风”中的“临”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执策而临之 B.东临碣石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临溪而渔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实词释义。‚把酒临风‛中的‚临‛意思是‚面对‛。A项中‚执策而临之‛中的‚临‛是面对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拿着马鞭子面对着千里马‛。B项中‚东临碣石‛的‚临‛是登临的意思。C项中‚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的‚临‛是‚将要‛的意思。D项中的‚临溪而渔‛中的‚临‛是‚靠近‛的意思。

10.“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中“衔”“吞”二字有何妙处?(3分)

答案:围绕‚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衔‛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吞‛形象地写出了湖与江的关系,突出了洞庭湖湖面广阔,水势盛大的特点‚回答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赏析能力。赏析文言文中的词语,可以从词语的具体含义入手,体会词语运用的妙处,如‚衔‛是‚用嘴含着‛的意

思,‚吞‛是‚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的意思。然后看词语所在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句中这两个字用于写人的吃相,用来写洞庭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洞庭湖将远方的山脉含在嘴里,吞吐着长江的流水,可见湖面的辽阔与水势的盛大。 11.本文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境界?(2分)

答案:围绕‚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尚的品德‛回答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作者的思想境界是指作者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在文章中能反映出作者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的内容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忧后乐‛的人生态度上看,作者不把自己的得失放在心中,而是以天下为己任,心忧天下,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

12.请自拟一副对联,表达你对本文的理解或感悟。(每联不少于5字)(2分)

上联: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上联:乐以天下胸怀广 下联:忧因苍生气度宏 示例2:上联:或喜或悲迁客意 下联:亦忧亦乐贤臣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联能力。注意题干在对联内容上的要求:本文作者借写岳阳楼,抒发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这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在对联的内容上要体现出这一重点。写出自己对作者胸襟与抱负的理解与感悟。在对联的形式要求方面注意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相对,节奏一致,主题统一,字数不可以少于5个字等方面的要求。

18.(2018·山东威海)阅读下面语段,完成7-9题。(6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述,不复得路。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渔人甚异之 ②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B.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

C.①此中人语云 ②卒中往往语 ..

D.①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答案】A(2分)

【解析】本题考查古汉语中一词多义。A,都是认为„„奇异。B,类/通“嘱”,叮嘱。C,对„„说/谈论。D,先前的/假设,假如。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答案】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意思对1分,语句通順1分)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注意语句通顺,同时重点词语的意思准确译出。“阡陌”翻译成田间小路,“交通”古今异义,翻译成交错相通。

9.如何辩证地看待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2分)

【答案】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表达了古代人民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不可能实现。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看法。题目中要求“辩证地看待”,即一分为二地看待,有利也有弊。虚构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的美好蓝图,没有剥削与压迫。但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不切实际,只能是空想。

19.(2018·山西)8.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B.君问归期未有期 期年乏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C.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D.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闲达于诸.侯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A项,两者都读“jiàn”;B项,前者读“qī”,后者读“jī”;C项,前者读“sù”,后者读“shuò”;D项,前者读“hòu”,后者读“hóu”。

9.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斯,这,指河水。 (《论.语》十二章)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酒杯。 (《湖.心亭看雪》张岱)

C.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愤怒,生气。 (《庄.子》一则)

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邀请。 (《桃.花源记》陶潜)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实词的理解。解释文言文词语,一定不能能脱离语境,文言实词的释义一般情况下较固定,义项不会很多,可以联系上下文,选择具体的释义,给出合理的解释。此题要根据句子的理解,放在具体的语境当中进行解释。C项翻译成“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

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据此判断“怒”在这里应该翻译成“振奋”。

10.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一则)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杂说(四)》韩愈)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C.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周敦颐)

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

D.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醉翁亭记》欧阳修)

树阴里,到处是鸟雀在鸣叫,游人去了树林,鸟雀们就更快乐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首先要对文段的意思有整体的理解和把握,然后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准确理解每一个词语的意思,最后结合句式特点连缀成完整的句子。本句注意“翳”是“昏暗”,“去”是“离开”的意思,整个句子翻译成“树林里变得昏暗了,上上下下一片鸟啼声,游人离去后,鸟儿欢乐起来”。

20.(2018·四川宜宾)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河曲智叟亡以应 今亡亦死 ..B.同舍生皆被绮绣 将军身被坚执锐 ..C.闻寡人之耳者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D.亲贤臣,远小人 亲旧知其如此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多义词的意义的能力。B项,两个“被”均为通假字,通“披”,穿;A项的“亡”,前者通“无”,后者为“逃亡”;C项,前者为“使„„听到”,后者为“听说”;D项,前者名词作动词,为“亲近”之义,后者为名词,是“亲戚”的意思。 9.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皆以美于徐公 所欲有甚于生者 ..B.因以为号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年且九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乃不知有汉 乃悟前狼假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判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均为“比”;B前为“把”,后为“因为”;C前为“将近”,后为“况且”;D前为“竟然”,后为“才”。

10.下列断句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B.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C.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D.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答案】C

【解析】本题判断断句正误,考查理解和正确朗读文言句子的能力。断句,就是把具有独立意义的句子划分开来,所以断句是根据意义来划分句子。C句意思是:后羿没有到达那里,在路上口渴而死。他把手杖扔了,手杖变成一片邓林。所以正确断句应是“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21.(2018·甘肃兰州)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10~12题。(10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夙夜忧叹 夙:___ (2)斟酌损益 损:___ (3)咨诹善道 诹:___

10. (1)早,早晨 (2)除去 (3)询问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的掌握。“夙夜”连用是强调忧虑的时间长,夙是早晨;斟酌损益是斟情酌理、有所兴办。“损”是减少、损害;咨诹是同义复词,诹也是询问的意思。课内文章中的词语,理解没有难度。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徒以有先生也 ..

B.还于旧都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以彰其咎 望其旗靡 ..D.以伤先帝之明 欲报之于陛下也 ..

11. 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虚词的掌握。A项,以:把,拿;因为。B项,于:到;从。C项,他们的。D项,助词,的;代词。 12.选文中,诸葛亮为说明出师的理由,多次提到“先帝”,其用意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①说明出师伐魏是为了完成先帝遗诏;②情感上打动君主刘禅,认同出师伐魏的决策。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多次提到先帝,是因为引先帝所说的话更能说服刘禅,同时也希望刘禅能继承先帝遗志。诸葛之周到:顾其主面,又表臣心,突显出诸葛亮的高明。

22.(2018·云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2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百废具兴 具: .

(2)宠辱偕忘 宠: .

14.(1)具:同“俱”,全,都,皆。 (2)宠:荣耀。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第(1)题“百废俱兴”中“俱”是通假字,解释的时候,先要明确通哪个字,再理解其意思。第(2)题“宠辱偕忘”的“宠”是古今异义字,“荣耀”的意思。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 (2)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译文: 15.(1)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2)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理解与翻译。解答要准确理解每一个词语的意思,把每个词语都翻译出来,然后结合句式特点连缀成完整的句子。对第(1)句的翻译,要注意“览”(观看,欣赏)、“得无……乎”(大概……吧)这几个字词的意思。第(2)句的翻译,要注意“汀”(小洲,水边平地)、“郁郁(形容草木茂盛)”几个词语的意思。

16. 请从修辞的角度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3分)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16.运用拟人、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洞庭湖湖面广阔浩渺、湖水波澜壮阔的宏伟气势。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分析题干可知要求从修辞角度进行分析,然后细读这句话,“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吞”是拟人手法,同时,一衔一吞,一远山,一长江,是对偶手法,从空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

17.本文“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加点的“乐”和《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3分)

17.答题示例:两个“乐”,都体现了作者心系天下,把百姓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的思想。二者的不同在于欧阳修的“乐”,还包含有山水之乐、宴酣之乐。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比较能力。解答此题,分析题干可知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情感的把握,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表达了诗人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醉翁亭记》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体现的作者的与民同乐。但二者都是借景抒情,都心

系百姓,表达对百姓的关心。

23.(2018·湖南娄底)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霪雨 通:淫雨)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

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0.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夫/霪雨霏霏 B.潭中/鱼可百许头 C.策之/不以其道 D.山行/六七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朗读的能力,也是考查准确理解句子意思的能力。确定朗读的节奏,既要考虑句意,也要参照语法特点。B项,“潭中鱼可百许头”意思是“潭里的鱼约莫有一百来头”,“潭中鱼”是主语,“可百许头”是谓语。所以正确的朗读节奏是“潭中鱼/可百许头”。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专指男人的配偶) ..B.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他的) .D.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但是”)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这道题词语主要有古今异义、通假字、常见实词和虚词。A项,“妻子”,“专指男人的配偶”是今义。在这个句子里,“妻子”用古义,即“妻子和孩子”。 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三段和第四段着力描写天气或阴或晴时洞庭湖不同的景色。

B.本文是一篇表达自己博大的胸襟,远大的抱负的借物言志的文章。 C.文章在语言上很讲究句式的运用,散句、骈句、长句、短句错落有致,富有音乐美。

D.本文先写景,后叙事,进而由景入情,因情入理,环环相扣,层层蓄势。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赏析文章的内容、主题、语言特点、表达手法等能力。D项,“本文先写景,后叙事”,说法错误。原文第一段叙事,叙事滕子京在岳阳的作为、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第二三、四段写景。所以,“本文先写景,后叙事”应是“本文先叙事,后写景”。 13.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微斯人,吾谁与归?

【答案】(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最好采用直译的方式逐字落实意思,做到准确、通顺即可。本题中(1)的关键词“以”的意思是“因为”,(2)的关键词“微”“斯”“归”的意思依次是“没有”“这”“同路”。

14.本文哪一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伟大政治抱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了实现民族复兴,请联系本文,谈谈我们应该怎么做?(5分)

【答案】示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①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成败得失是人生常事,需要我们摆正心态、豁达面对,练就一颗平常心。②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但是还会面临许多困难,需要我们以天下为己任,居安思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感悟主题的能力。第一问,《岳阳楼记》开篇叙事,赞扬滕子京虽贬黜,但仍奋发有为的精神;之后写景,表现迁客骚人的不同人生观;最后赞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抱负,表达主题。第二问,谈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认识,也就是谈我们青少年在新时代也需要这样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并为此而努力奋斗,以天下为己任,居安思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24.(2018·浙江宁波)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4分)

(1) 寡廉鲜(司马相如《喻巴蜀檄》) .耻,而俗不长厚也。( ▲ )

A.少。例:陶后鲜有闻 B.新鲜。例:芳草鲜美

(2)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 ( ▲ )

A.苟且。例:故不为苟得也 B.如果。例:苟富贵,无相忘

(3) 人孰.无过?改之为贵。(王阳明《寄诸弟》)

( ▲ )

A.仔细。例: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B.谁。例:吾孰与徐公美

(4)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中庸》) ( ▲ )

A.有人。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有时。例:或置酒而招之

【答案】(1)A (2)B (3)B (4)A

【解析】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的能力。句(1)中的“鲜”是“少”,选择A;句(2)的“苟”是“如果”,所以选择B;句(3)的“孰”是“谁”,故选择B;句(4)的“或”是“有人”,故选择A选项。

25.(2018·浙江宁波)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与知识连结,更懂“记”】

14.初中已学的“记”有“修造记”“游览记”“器物记”,下面分

类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岳阳楼记》 ②《核舟记》 ③《醉翁亭记》 ④《满井游记》 ⑤《小石潭记》

A.①③/④⑤/②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②⑤ D. ④⑤/②③/①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对文言文写作内容的分类。①《岳阳楼记》和③《醉翁亭记》是“修造记”; ④《满井游记》和 ⑤《小石潭记》是属于“游览记”;②《核舟记》属于“器物记”,所以选择A选项。 【与篇章连结,更懂“情”】 15.根据要求,完成题目。(5分)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 (2)“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包含了作者哪些感叹?

【答案】 15. (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要对文段的意思有整体的理解和把握,然后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准确理解每个词意,最后结合句式特点连缀成完整句子。该句中重点字词“微”是“没有”的意思,“斯”是“这、这种”的意思,“吾谁与归”是倒装句,翻译的时候,正常语序应该是“吾与谁归”。

(2)【示例1】有对世人的感叹,有对朋友的感叹,也有对自己的感叹。

【示例2】当今世上志同道合的人何其少啊!老朋友啊,让我们一起努力,追寻古仁人的脚步!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主旨的理解。解答此题时,首先要将这句话放置到全文中去理解,这句话表明了自己高远的志向,以“古仁人”为学习榜样的决心。这里的“斯人”,从文字上看是“古仁人”,实际上也指滕子京,至少是希望滕子京也成为这样的人。所以这句话也包含了正面规劝,勉励好友的意思。

【与材料连结,更懂“人”】

16.阅读下面《宋史·范仲淹传》中的材料,完成相关任务。(9分)

材料一:(范仲淹)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材料二:夷简①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材料三:延州②诸砦③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 【注释】①夷简:人名。 ②延州:地名。 ③砦,同“寨”。 【任务一】材料一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B.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C.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D.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答案】【任务一】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朗读节奏的掌握。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这样划分,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范仲淹母亲在世时家境贫寒,后来显贵,但是不改本色,还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习惯。所以划分朗读节奏选择D。

【任务二】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相关注释,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义项。

(1)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 ) A.丰富,充足 B..供给,供养

(2)帝谕仲淹使释前憾 ( ▲ )A.遗憾,心感不足,.不满意 B.怨恨

【答案】【任务二】(1) B (2)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关键字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题(1)中的“赡”是“赡养”的意思,选择B;题(2)的“憾”有两种意思:“遗憾”和“怨恨”。结合语境,选择B。

【任务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坚守的信条,请联系三则材料,说说他是怎样践行的。

▲ 【答案】【任务三】范仲淹心系百姓,在乡族中设置义庄,赡养族人,自己及家人却过着“非宾客不重肉”“衣食仅能自充”的俭朴

生活;以国家大事为重,不计个人私怨;为了边境安宁,主动请缨,抵御外敌等:这些都是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体现。(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文本内容,材料一中“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和“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材料二中“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材料三中“仲淹自请行”都体现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信念。 【参考译文】

材料一:因为母亲在世时家中贫穷,以后虽然显贵,没有宾客就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够自足。喜欢施舍给予别人,在里巷中设义庄,来赡养族人。

材料二:吕夷简第二次入朝担任宰相,皇帝告诫范仲淹让他消除先前的怨恨。范仲淹磕头道歉说:“臣先前争论的是国家的事情,我对于吕夷简没有怨恨。

材料三:延州周围各要塞大多失守,范仲淹主动请求前往延州,被升为户部郎中兼任延州知州

一.26.(2018·吉林长春)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①先帝创业来半,而中道崩妞,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

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做之,费、董允等,此皆良,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⑦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9.本文作者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

(人名)。(1分) 【答案】诸葛亮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记忆能力,这就依靠平时多积累,《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2)悉以咨之( ) (3)苟全性命于乱世( ) (4)以彰其咎( )

【答案】(1)给予(2)询问(3)保全(4)表明,显扬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文言实词的能力。一定要牢记课文中重点实词的意义及用法,同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辨析它在具体句子中的含义,本题是课内文言文,我们可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①句中的“遗”读wèi,是“给予”的意思。②句中的“咨”跟现代汉语的意思一致,是“询问”的意思,③句中的“全”是“保全”的意思,④句中的“彰”是“表明、显扬”的意思。

11.参照示例,分析“诚”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2分) 示例:“诚宜开张圣听”中,“诚”是确实、的确的意思,强调了广开言路的必要性,引起刘禅重视。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诚”是确实、的确的意思,强调了 。

【答案】危机存亡的重要性,引起刘禅注意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要跟例句的格式一致。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强调的是国家形势的危急,作者这样说目的是引起刘禅的注意。

12.请从第⑥段中找出作者接受先帝“临崩”重托以后所做的事。(2分)

【答案】①五月率兵南渡泸水,深入荒芜之地,平定南方,②申请北伐希望平定中原地区。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这要根据提示从文中找出具体的句子概括回答即可。文章第⑥段写诸葛亮接受刘备重托之后,“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从这些句子中作者诸葛亮做了“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平定南方”的工作,“当奖率三军,北定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写诸葛亮北伐,希望平定中原地区。

13.本文言辞恳切,感人至深,请简要回答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情感。(3分)

【答案】一是感激先帝刘备的知遇之恩,二是对光复汉室和辅佐刘禅为国尽忠的决心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这需要联系全文内容,诸葛亮得到刘备的赏识,同时被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感动,决心报答知遇之恩,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把对先帝的这份情感又转嫁到对后主刘禅的忠诚之上,临北伐之际,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诚恳的建议,文中也提到了“报先帝,忠陛下”的心理,语言诚恳,让人动容。

27.(2018·黑龙江哈尔滨)阅读《岳阳楼记》,回答8-10题(8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8.(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大观: (2)景: 8.(2分)(1)雄伟景象 (2)日光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的能力。课内文言文实词,需要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句子大意进行推断。(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是总结上文的句子,前面几句描写岳阳楼外洞庭湖壮阔的景观.

和变化多端的景象,故可推断“大观”是盛赞“巴陵胜状”的,“大”,雄大,雄伟;“观”,景观,景象。(2)“至若春和景明”一句中,“春.和”与“景明”是对举关系,“春和”是名+形的结构,指“春风和煦”,“景明”也应当如此,“明”,明亮,“明亮”的什么呢?根据上下文来看,这是写晴空万里的景象,故推断为“日光”。 9.(4分)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4分)(1)波动的光像跃动的金子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2)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题,要遵循“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注意将通假字、活用字、古今异义字及特殊句式等。(1)两个短语均为比喻,“跃金”“沉璧”译作“像„„(一样)”。(2)两个分句均为“先„„而„„”的结构,“先”“后”,名词作状语,译作“在„„之前”“在„„之后”。 10.(2分)“古仁人”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滕子京也有

这样的胸襟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10.(2分)有。“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体现了滕子京虽遭贬谪,却没有因此沉沦,而是积极理政,政绩显著,所以他做到了“不以己悲”。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文章内容表达观点的能力。文章正面写滕子京的主要在第一段“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写被贬谪以后,滕子京并没有消沉,更没有破罐破摔,而是励精图治,政绩显著,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这样看来,他不因自己的得失(升迁贬谪)而或喜或悲,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此需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点明有。然后联系文章相关内容回答。

28.(2018·北京)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11-13题。(共8分)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宮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

之,别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徳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1.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有所广益/精益求精 计日而待/不计其数 ....B.不求闻达/知书达理 由是感激/实事求是 ....C.夙夜忧叹/优心如焚 庶竭驽钝/尽心竭力 ....D.察纳雅言/温文尔雅 临表涕零/涕泪交流 ....11. 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A中的“计日而待”和“不计其

数”的“计”都理解为“计算”,但是“有所广益”的“益”翻译为“好处”“成效”,而“精益求精”的“益”翻译为“更加”,故排除本项。B中“不求闻达”的“达”翻译为“飞黄腾达”,而“知书达理”的“达”翻译为“懂得”“知晓”,“由是感激”的“是”翻译为“这”,“实事求是”的“是”翻译为“本质”“真相”,故排除本项。C中“夙夜忧叹”和“忧心如焚”的“忧”均翻译为“忧愁”,“庶竭驽钝”和“尽心竭力”的“竭”均翻译为“竭尽”,故选C。D中“察纳雅言”的“雅”翻译为“正确的”,“温文尔雅”的“雅”翻译为“文雅”“优雅”,“临表涕零”的“涕”翻译为“眼泪”,“涕泪交流”中的“涕”翻译为“鼻涕”,故排除本项。

1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翻译: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使军队上

下团结和睦,品行高低不同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理解:请葛亮之所以推荐向宠是因为向宠人品好,军事才干突出,深

得刘备赞誉。

【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翻译: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情,都会为桓帝、灵

帝二位君主深深叹息,并对他们感到痛心和遗憾。

理解:刘备痛心和遗憾的原因是桓、灵二帝亲近小人,疏远贤臣,造

成了东汉的衰败灭亡。

【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关头

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理解:诸葛亮于“倾覆”时接受任务,是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和临

终托付大事的恩情。 12.乙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和文意的理解。甲“优劣得所”的翻译

为“品行高低不同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应翻译为“好的差的各得其所”,选项中只翻译“品行高低”不够准确。丙理解错误,诸葛亮“倾覆”时接受任务,此时刘备还没有到临终托付之时。 13.为国尽忠是中华传统美德。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两则【链接材料】,概括说明为国尽忠在诸葛亮、魏征、岳飞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的。(4分) 【链接材料一】

太宗①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②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③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④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其年,迁尚书左丞。

(节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

【链接材料二】

嗣⑤当激厉士卒,北逾沙漠,尽屠夷种。迎二圣⑥归京阙,取故地

上版图,朝廷无虞⑦,主上奠枕⑧,余⑨之愿也。

(节选自岳飞《五岳祠盟记》 )

注:①[太宗]李世民,唐代皇帝。 ②[征]魏征,唐初政治家。 ③[雅]平日,向来。 ④[劳]慰劳。 ⑤[嗣]随后,接下来。 ⑥[二圣]指被金兵俘虏北去的宋徵宗和宋钦宗。 ⑦[虞]优處,忧患。 ⑧[奠枕]安枕。 ⑨[余]指岳飞。 答

13.诸葛亮在为后主刘禅上书《出师表》中写到为报先帝遗愿已经平定南方并即将北伐,以便早日铲除奸凶,恢复汉朝基业。此外,他还用恳切的言语劝勉陛下“亲贤臣,远小人”,论述至情至理,体现了他心系国家命运,为国事鞠躬尽瘁、直言进谏耿直不讳的精神。 在《旧唐书。魏征传》中提到魏征耿直不阿、治国有方,为君主上书的谏言多达200余则,可见他对国事的用心负资。

岳飞则是表达了消灭蛮夷、平定动乱局势以安君主的一片忠心,由此可见他始终是把为国尽忠放在第一要位的。

【解析】本题考查课内外文言文理解概括能力。首先需要理解链接材料的意义,从乙文翻译“亲近小人,疏远贤臣”可见诸葛亮为国尽忠;【链接材料一】中“性又抗直,无所屈挠”是魏征的性格表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是唐太宗的话,体现其为国尽忠;【链接材料二】“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体现岳飞为国尽忠的决心。 【链接材料一参考译文】

唐太宗刚开始继承王位,励精图治,改革治国之道。多次引进魏征进入卧室内。因为在乎得失而访问他,魏征为人清高,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性格又亢奋固执。没有什么可以让他屈服,折挠的,唐太宗和他谈论。没有一次不是高兴的采纳建议的。魏征也因此为能遇到像知己一样的主人而高兴。尽力的出谋划策,知道的没有不说的。唐太宗曾慰劳他的辛苦,说:“爱卿的奏折,前后有二百多条,如果不是爱卿为国家的赤诚之心,如何能作到呢?”就在这年,魏征升为尚书左臣。

【链接材料二参考译文】

接着应该激励士兵,等功赏的期限到了之后就继续战斗,向北越过沙漠,杀入胡虏的宫廷,把夷人全部消灭,迎接两位皇帝(指宋钦宗和宋徽宗)回京,取回以前被侵占的土地,使朝廷没有了忧虑,使君主能够安稳地睡觉(指局势稳定),这就是我的愿望了。

29.(2018·黑龙江绥化)阅读文言文《曹刿论战》选段,回答11-14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会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肉食者鄙 (2)神弗福也 ..【答案】(1)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2)赐福,保佑。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释义。“鄙”为古今异义词,古义为“目光短浅”,今义为“粗俗”“看不起”;“福”为名词活用为动词,赐福,保佑。

1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答案】(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从句式上看这是一个省略句,翻译时要将主语“这是”添上,同时要把关键词“属”(类)、“可以”(可以凭借)翻译正确。句语言完整流畅即可。 13.下列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的辨析。D.“反”的古今义相同,均指返回。A.“狱”古今义分别为:案件/监狱;B.“牺牲”古今义分别为: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为正义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C.“交通”古今义分别为:交错相通/各种运输与邮电通信的总称。 14.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对此,你有何评价?(2分)

【答案】示例:我赞赏曹刿的做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他为一介布衣而非“肉食者”,但他高度的爱国精神和主人翁的责任感,促使他积极参政参战,最后协助庄公战胜强敌。这种以天下为己

任参政议政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作答时,先要明确观点,即赞赏曹刿的做法。面对“齐师伐我”的局面,“肉食者谋之,有何间焉?”看出同乡人对战事漠不关心,觉得事不关己。而曹刿的一番“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言论,道出了他请见的原因,我们还可以看到作为一个普通的百姓,在国难当头之时,他主动请求进见鲁庄公,足见他一腔爱国的热情和一份以国事为己任的责任心。综上,扣住“爱国”或“责任感”组织答案作答。

30.(2018·贵州黔东南、黔南、黔西南)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11. 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①选贤与能 ( ) .②女有归( ) .

【答案】①与:通“举”。②归:女子出嫁。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通假字的分析和理解。第一题中的“与”为通假字,解题时先写出所通的字,然后联系上下文释义。第二题

中的“归”本义为“返回、归还”等意思,解答本题则要联系具体的语境以及上下文进行解答。

12. 请将文中与下面意思相近的语句写出来。(4分)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路不拾遗。

【答案】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有所终,幼有所长。②路

不拾遗——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分析和理解,并要融会贯通,灵活运用。题目中的两句,一句出自《桃花源记》,意思为“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一个为成语,是指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由此,再从文中匹配相关联的语句,写出符合题意的句子即可。

13. 本文描述大同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与福利保障体系是怎样的?(可用原文回答,4分)

人才选拔:

福利保障: 【答案】人才选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福利保障:矜、寡、

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解析】本题考查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

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人才选拔”主要针对有才有德之人,“福利保障”则主要针对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等,然后以此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即可。

14. 现代汉语中还保有许多古代语言的含义。请从下列字中,选三字

写出三个成语来。(3分)

皆、恶、兴、作、谓、藏、闭,信、弃

【答案】皆大欢喜、好逸恶劳、百废待兴、作奸犯科

【解析】本题设题新颖,要求根据提示,写出成语。这类题目要求平时注意成语的积累,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解答本题,一是要注意所列成语要包含其中的一个字,第二这个字的古今意义要保持一致。

31.(2018·湖北十堰)阅读下面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

分,每小题3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而乐亦无穷也 B.若夫霪雨霏霏 ....

日出而林霏开 .

C.名之者谁 不能名其一处也 D.临溪而渔 ...

而不知人之乐 .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虚词的意义。A项中两个‚乐‛都是形容词:快乐。B项中前一个连绵不断,后一个雾气;C项中前者是‚命名,

起名‛,后者是‚说出‛;D项中前者无意义,后者表转折。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答案】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得‛翻译为‚领悟‛,‚寓‛翻译为‚寄托‛。

21.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

望“琅琊”闻“水声”,用“回”字“转”字,引出亭子,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

B.文章第二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

不同景色,突出流连山中美景的无究乐趣。

C.文章能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以此衬托太守

的孤芳自赏。

D.全文连用二十一个“世”,形成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读起来

抑扬顿挫,铿锵悦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文章的主旨是‚与民同乐‛,通过‚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来具体表现,C项中的‚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错误,这与课文主旨相悖,应该是‚太守之乐其乐‛。

22.文中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的是哪一句?这句话在文章中起

什么作用?

【答案】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在文章中起画龙点睛勾画出全文主旨的作用,且是全文展开的线索。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及句子的作用。题干中有提示语‚把‘醉’与‘乐’联系起来‛,从文中可以找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两句。在文中的作用是指对表现中心的作用,以及作为线索的作用。

32.(2018·新疆乌鲁木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 ~ 12 题。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

9.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虽然,受地于先王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B.且秦灭韩亡魏 马无故亡而入胡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闻寡人之耳者 ..D.徒以有先生也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10.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含义、用法的能力。A.于:从;B.亡:灭亡/逃亡;C.闻:听说/使„„听到;D.以:因为/用来。故答案选A。

10.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11.(1)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2)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有要得分点意识,它们通常为通假字、活用字、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和特殊句式。两个小题的得分点分别是:(1)以(用)、广(扩大)、逆(违背)、轻(轻视);(2)布衣(百姓,平民)、免冠徒跣(摘掉帽子赤着脚)。 12.唐雎为什么要说到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4 分)

12.①反击秦王:面对恐吓,唐雎毫不示弱,以“士之怒”来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②表达决心:唐雎表示要效法这三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唐雎出使强秦,针对秦王“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威逼、恐吓,针对秦王所说的“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的轻视,唐雎毫不示弱,盛赞了“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并表示自己要效仿他们,说完后立即“挺剑而起”,迫使秦王妥协。将选文第3段相关内容整合而成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