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飞快,转眼间这一学期就要结束了,社会心理学这门课程也将要结业了。首先,我为能够选上李颖奕老师的这门社会心理学感到十分荣幸。对于本人来说,我是对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的,因为心理知识能够让人在这复杂的社会中更容易了解他人,指导人正确处理人与家庭、人与群体、人与社会的关系。我认为,要更好地在这个社会中立足,就应该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在第一节课上,我了解到“社会心理学”其实涵盖了“社会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主要探讨人们的思维、情感及行为如何因他人真实或想象的存在而受到影响,这很符合我选课的目的与要求,也坚定我认真学习这门课的决心。
在我眼中看来,社会心理学就是把人和社会放在一起来看问题。任何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事情都可以找到社会因素,社会事件也离不开个体的作用。举个简单的例子,福士康13连跳,这些个体自杀事件连续发生,看待问题时,离不开富士康这家大公司的运营模式和这社会的竞争压力(社会环境);当然,一连串悲剧的发生离不开第一个选择跳楼自尽的员工所带来的维特效应(个人对这个情境的解释的作用)。社会心理学实际上就是要求大家看待问题要注意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我们的错误判断。
回顾开学到现在,社会心理学讲述的专题有自我、社会信念与判断、行为和态度、基因文化与性别、从众、说服、群体影响、偏见、
攻击行为、吸引和亲密等等。现在我就这一学期印象比较深刻的从众与吸引和亲密这两个内容来谈谈我在社会心理学这门课的学习体会。
从众心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当我们在街上看到有人在围观,自己也会忍不住凑前区观看;当我们在确认自己的答案无误后发现众人的答案与自己的不一样,则会对自己怀疑,并修改原来的答案。这些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从众现象。社会心理学有很多研究证实,当决策者行动时,常常考虑他人的判断和行为,即使知道其他人是一种从众行为,完全理性的人也会参与其中并采取类似的行为。而且,个体从众现象最容易发生在那些缺乏独立思考,自信心不足,意志不坚定的人身上。那怎么才能走出麻木从众的困境呢?我结合身边的例子谈谈。大学生群体中,有不少人是不了解、清楚自己以后将要做什么,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他们缺乏独立思考,看到别人考研,自己也去考研;看到别人考公务员,自己也去考公务员。从头到尾并没有真正思考过自己适合的,感兴趣的方向(包括之前的我也是如此)。而社会心理学告诉我,要避免地决策,我们需要平衡自己的独立性需要和依恋需要,私密性和公共性,个体性和社会同一性。也就是要明确自已的兴趣,性格特点,个人能力,未来的目标与个人追求。这些每个人都存在着差异性,只有好好分析这些方面,将其结合才能作出最佳决策,而不是一味地从众。我们虽是社会动物,具有归属的基本需要,但我们都有个体的独特性,自由控制自己的生活。我们要的并不是做得与别人一样,而是要做得比别人更好。当然,从众也有好的一方面。当我们真的相信群体要求我们所做的事情,这种真诚的、
内在的从众行为叫做接纳。如在校园饭堂排队打饭,我们就应该应社会的要求,接纳这种从众的行为。
大学不再像中学,有着繁重的习题,有着各式各样的规矩教条。大学是个生活自由的地方,所以有不少大学生上到大学都会找到恋爱的对象,发展自己的恋爱生活。那请问,究竟哪种女生或男生最吸引你呢?究竟是哪些方面能够吸引到你?这也涉及到社会心理学中的“吸引和亲密”方面的问题。社会心理学认为,外表更有吸引力的人更受欢迎,更有异姓缘。因此,我们在寻找对象的时候总不免以貌取人。当然,有一句话:感情是可以培养的。这说明人之间相处多了,发现双方的相似点也会有利于亲密关系的发展,这是社会心理学中的相似产生喜欢的观点。这些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会情人眼里出西施。情人,我们喜欢她,因为之间存在相似之处而产生喜欢,而喜欢便是对方的吸引力吸引了自己,这吸引力不一定只代表外表吸引力。如果外表吸引力不大,其他方面的品质也会弥补这方面的吸引力,因此也会产生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现象。谈到谈恋爱,许多大学生是为了一时生理和心理的冲动,也就是激情之爱而发展亲密关系。但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激情之爱虽是美好的,但是短暂的,激情之爱消退后,使很容易导致感情的破裂的。作为一名大学生,已经是一名成年人了,做任何事情都应考虑清楚,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就开始一段感情,这是对他人也是对自己不负责的表现。而当选择了一份感情,就应好好经营,挤出时间聊天,克制唠叨和争吵,袒露自己并倾听对方的感伤、关注和梦想双方自由地给予和获取,能够共同做出决策并一起享受生
活。
以上的都是我对部分课程内容的一些心得体会,其实每节课我都会有收获,老师的讲述也够生动具体,有时还会夹杂着一些调皮诙谐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最后,我真的十分感谢老师这一学期来的耐心教导,希望老师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食品学院 09营养3班
张栩源
2009306008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