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培养目标的研究实践
2020-10-16
来源:意榕旅游网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培养目标的研究实践王立彬李国芬杨平高敏杰邵光辉郑晓燕(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37)摘要:围绕2007-'--2008年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教学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结合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相关文件,和职业技能考试、高校目标定位、教育大众化等各方面的考虑,对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关系及教学培养方案修订的原则进行了探讨,最终制定了符合多方面要求的,特色鲜明的培养方案。为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和学生培养奠定了坚实的框架基础。关键词: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和纲领性文件。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起开展了本科生各个专业培养计划的新一轮的修订工作,历时一年,现在修订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进入到教学大纲的撰写阶段,土木工程专业作为学校的53个本科专业之一,紧紧抓住这次修订的契机,总结了近年来培养方案的优点和不足,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认真学习兄弟院校的培养方案,结合南京林业大学教学方案修订的原则意见,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相关文件的指导精神下,确立了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具体的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建设中,积极围绕培养目标,制定符合南京林业大学学生特点,特色鲜明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为学生的培养奠定坚实的理论框架。一、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修订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指导思想根据土木工程发展需要、学校新的目标定位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的要求,科学定位,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坚持育人为本,着力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基本原则(1)基础性原则。注重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及基本素质的培养,为增强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统一规格要求与促进个性发展相结合,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定位,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社会需求,确定其培养目标,按照研究型、复合型、应用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规格,走多样化人才培养之路,制定宽El径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宽1:3径的基础上,在高年级柔性设置专业方向,体现专业特色。(3)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坚持科学精神与人作者简介:王立彬(1970~),河北人,副教授,主要土木工程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王立彬等: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培养目标的研究实践文精神并举,知识传承、应用和创新并举,形成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教学体系,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学生具有适应现代科技革命和社会经济发展变化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基本素质。(4)课程结构与内容整体优化的原则。要立足于教学过程全局和培养目标,科学地处理好各培养环节之间的关系。重新审定教学内容,合理调整课程结构,加大课程重组和整合的力度,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构建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结构与内容的整体优化。(5)因材施教的原则。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扩大选择空间,建立分层次、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各学科在开设满足本专业基本教学要求的课程模块外,要为学有余力且有不同需求的学生开设扩展型、提高型等选修课模块。(6)加强实践与创新的原则。积极探索创新教学体系,拓展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实践1.培养目标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于2001年11月,制定了《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四年制)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基本规格》,明确提出了培养目标,即: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同时,给出了一个《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四年制)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模版,在培养方案的序言中指出,专业指导委员会鼓励各院校在坚持宽口径专业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院校条件,制定自己的培养计划并组织实施,创造出鲜明的院校特色。在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我们在此次修订特别加了“特别注重土木工程相关领域的各项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的要求,旨在加强毕业生的环境意识,南京林业大学在资源环境、风景园林等专业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能够提供相关课程支持,这也是对党中央提出的“和谐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的实践力行。2.课程体系建设,培养方案的修订土木工程专业原来的培养计划是按照方向来设置的,2001版和2005版的教学计划都是把交通土建工程工程专业方向和建筑工程专业方向分开,各自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根据这次修订的“基础性原则”和“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制定了宽口径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宽口径的基础上,在高年级柔性设置专业方向,体现专业特色的方针。因此,2008版的培养计划,对2005版的培养方案进行了大的修改,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把交通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两个方向的培养计划整合到一个培养方案中,按照一个土木工程专业来设置,构建了公共的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包括必修和选修课程模块,在此基础上,在专业特色课程中设置了交通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两个模块,要求学生在专业特色与方向课中跨模块选修至少6个学分,以体现了目前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模式的基本要求”。培养方案由三大教学体系组成: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拓展与创新教学体系。(1)理论教学体系的建设、修订。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军事理论等必修课程体系,和至少6学分其他人文社科类课程,形成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行的局面,使得学生通过学习,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和素养,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举,在自然科学中贯彻人为精神。在公共基础课中,就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方面,主要是数学类、外语类、计算机类、体育类、物理和化学类和制图类课程,在教学课时紧张的情况下,突出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鼓励学生学习数学类课程;新体系中,外语类和物理类分为理论课程由实验实训类两部分组成;考虑到今年来学生普遍的计算机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仅保留了第一和第二层次的两门课程,其余的如原来的“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等课程删掉了,但是,增加了“Matlab程序设计”课程和“计算方法”等作为选修,这两门课程同时兼有数学类和计算机类的特点,是理工类学生计算、分析的重要工具。原来的教学方案中没有“工程化学”课程,对后续的“土木工程材料”等课程的选修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此次在公共选修模块以规定选修的方式制定学生选修,物理类课程的实验在和力学类课程的重复上作了调整,体现了课程结构与内容整体优化的原则。《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四年制)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基本规格》指出,学生应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即能力结构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在选修课程中,增加了“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培养学生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进行主动学习研究的能力。为了很好的引导学生建立土木工程的相应的科学研究或试验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在第六学期特别增加了“科研基本方法概论”,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和论文起到引导作用。这次修订,考虑了多方面的因素,比如今后的职业技术考试。学生毕业后,可能参加的考试有公路水运工程检测工程师、注册结构工程师和注册监理工程师等,相应的考试科目力争在培养方案中出现,如果课时确实不够,也争取合并出现,如“电工学”就合并到“工程机电基础”上去了。和监理工程师接轨的科目有“土木工程建设监理”和“土木工程建设法规”等课程,“土木工程实验”、“道路与桥梁工程现场试验检测”、“半剐性基层沥青路面路用性能试验检测”等课程与公路水运检测工程师的考试大纲接轨,在具体科目教学大纲内容撰写和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细致的展开。在专业课平台上,如交通土建工程模块,在桥梁方向,实质性的设置了“大跨径桥梁设计与施工”和“桥梁检测与加固”两门课程,结合“桥梁工程”,在设计、施工、检测、加固等方面都有涉及,考虑到在“结构设计原理”等课程中,由于课时限制,主要讲述了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及部分圬工结构,在钢结构方面还涉及的不多,而现在大跨桥梁等都是钢结构,因此,我们删去了“桥梁美学”课程,挤出课时,使学生统一来选“桥梁钢结构”。现在,大型工程应用软件Ansys、桥梁博士等为工程的计算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此次,特意增加了“工程应用软件”课程,提高学生对大型复杂结构的分析和计算能力,有了这个课程,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选题范围将更加宽泛。为了鼓励考研究生,安排第五、六学期可多安排专业课程,第七学期后半段尽量少安排课内教学的课程。此次修订的考虑是多方面的。(2)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修订。实践教学体系由实验课程、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组成。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事训练、劳动技能训练、工程训练、“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英语听说训练、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共占33个学分,不少于专业总学分的25%。对于“结构设计原理”、“土木工程材料”等课内少学时的实验课,通过整合,开设出综合实验课“土木工程基础试验”。结合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要求,深化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型和提高型实验,拟出版相应的成果教材1部。(3)素质拓展与创新教学体系的建设。实践根据新的形式要求,因材施教的原则和加强实践与创新的原则,这次课程体系的改革与修订,特别的提出了素质拓展和与创新教学体系模块,占6个学分,鼓励学生参与科研训练、学科竞赛、课外科技王立彬等: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培养目标的研究实践活动、学术报告、讲座、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等。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比如参加江苏省结构设计大赛、全国结构设计大赛、周培源大学生全国力学竞赛、全国挑战杯的竞赛等和省市、区域的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社团、协会,如桥梁协会等,开拓课外学习的多种渠道。此次修订,给出了学生参加各类括动相应的学分明细,比如发表论文得多少分等,这样,学校团委等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工作和学校的各类社团组织的各类活动,由于有了学分的设置,能够统一的衔接起来,构成了一个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人为与科学的有机的整体。最后给出了课程体系结构和学分比例,见表1。裹1课程体系结构及其学分学时比例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必修课理论课公共选修课选修课专业基础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必修课与选修瀑比铡小计课程性质实验系列课程集中实践实践环节课外教学索质拓展与创新学分小计461351312.512208200192学分6318.516学时1100304占课内学分的比例46.7%13.7%11.9%9.6%9.3%8.9%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56/264必修瀑72.2%选修课27.8%2260/2268学分6.5周(学时)168占总学分的比例31/3232/3347.5/48.5注:上表中用“/”分隔的数据前者为交通土建工程,后者为建筑工程。三、结论此次修订,结合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相关文件、其他兄弟院校的培养方案,和职业技能考试如结构工程师考试、高校目标定位、教育大众化、学生考研等各方面的考虑,对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关系及教学培养方案修订的原则进行了深入学习的基础上,最终制定了符合多方面要求的,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培养方案,为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和学生培养奠定了坚实的框架基础。最后特别感谢东南大学邱洪兴教授的对教学培养方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