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立足现实的电影人支柱——杨德昌与侯孝贤

2022-09-12 来源:意榕旅游网
企业技术开发 第28卷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2009年lO月 Oct.20O9 立足现实的电影人支柱——杨德昌与侯孝贤 张竞文 (武汉大学艺术学系,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在当代台湾电影界,杨德昌堪称最赋有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忧患意识最强烈的导演。而且年轻时长期 接受的理科教育,使他的创作在积极地介入现实生活的时候,并没有停留在感官和感性上,而是力求客观和理性…… 说侯孝贤拍台湾乡土社会的现实电影,一是早期的作品中的内容与台湾乡土社会的直接关系,二是侯孝贤的乡土情 节,与寻根情节又不一样,他不是单纯地要寻找、认同自己的身份,而是一种对乡土和生命中乡-+- ̄F成长的孩提青葱岁 月的迷恋。” 关键词:台湾电影;杨德昌;侯孝贤;台湾都市社会;台湾乡土社会 中图分类号:I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09)19-0100—02 Bases reality movie person prop ——Yang Dechang and Hou Xiaoxian ZHANG Jing-wen (Art Department,Wuhan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00,China) Abstract:“in the contemporary Taiwan movie circle,Yang Dechang may be called most has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the historical sense of mission and the sense of hardship most intense direction.Has not paused in the sense organ and the perce:ption.but makes every eforft objective and the rationality……Said that HOH Xiaoxian shoots the Taiwan f0lk society the realistic movie;first,in early WOrk content and Taiwan folk society S direct relation;second.Hou Xiaoxian's local plot,with inquires into the plot not to be dissimilar,he is not wants to seek for,to approve his status purely.but iS one kind to the native soil and the life the native soil is the growth infancy shallot years love.” Keywords:Taiwan movie;Yang Dechang;Hou Xiaoxian;Taiwan metropolis society;Taiwan folk society 1前言 首先,杨德昌与他的电影将目光停留在人的精神世 界。在《光阴的故事・指望》中,杨德昌采用单线顺时序结 在台湾电影这座海岛上,有两座高峰——杨德昌与 构和全知视角,自然而客观地将镜头切入少女阿芬的内 令观众感同身受其成长的烦恼。镜头呈现的便是阿芬 侯孝贤,他们在海岛上稀缺的水资源汇集,划分成两条条 心,河,分别是台湾都市社会的现实与台湾乡土社会的现实。 的视觉,观众看到的影像便是少女阿芬注意的对象,比如 她倾慕的对象,以及成熟女性的身体。《光阴的故事》是台 湾新电影运动的一座里程碑。而对于台湾电影界,新电影 2杨德昌  逝者已矣,来者可追。2007,杨德昌与世长辞,说不上 运动又是台湾电影的一座丰碑。它记录了日本殖民统治、盖棺定论,评论多尘埃落地。毕竟,我们少了一位天才,也 民国统治以及经济腾飞的历史,刻画了台湾人封闭、空虚 就少了一道批判、~丝期望,更少了一些电影。 又膨胀的心路。《光阴的故事》记录的是大时代大社会,而 在长达二十余年的电影创作生涯中,杨德昌坚持用 杨德昌的《光阴的故事・指望》却将记录者安排为少女阿 影像记录着自己对生命与生活。作为摄影本体论拥趸的 芬。杨德昌所选择的叙事结构以及镜头,体现出他是一个 同时,杨德昌的观察、思考与批判都融入在胶片里。无论 对人抱有特殊关怀的导演。当别人对世界进行寓言式的 是其思想内涵,还是其视听语言,都造就了华语电影的一 概括时,杨德昌却采用了日志式的临摹。因此,他的电影  座山峰。山峰的意义不在于它有多高、多难以攀爬,而是 具有人文关怀,有人情味。另外,儒家思想贯穿了杨德昌的精神世界。《独立时 它成为一个标志,给电影人和电影观众在世界电影地图 fucin a上,多了一站风景。知识分子及大学生尤其推崇杨德昌的 代》便是最典型的代表。该片的英译名为A Conusion,即“儒者的困惑”。《独立时代》片头打出的字幕 电影,从侧面反映出杨德昌的儒雅,以及杨德昌电影的书 Conf生气。他始终独善其身于娱乐圈中,而他的电影也对全社 是:“台北在短短20年间,变成世界上最有钱的都市。”他 还引用了《论语・子路篇》中的一句话:“既富矣,又何焉?” 会冷眼相待,充满了质疑与质问。 孔子思考的问题,也正是现代儒者杨德昌思考的。《独立 收稿日期:2009—07—12 作者简介: ̄,.515.5L(1987-),女,四川成都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戏剧 影视文学。 时代》的主角是青少年,但他们却是失去了主心骨的一 代,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独立时代》记录的正是身处物 第28卷 张竞文:立足现实的电影人支柱——杨德昌与侯孝贤 101 质高度发达与精神高度空虚的矛盾中的青少年。而杨德 《独立时代》,杨德昌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真正的 立足于现实的艺术家,不仅是反映现实,还要展望未来。 对他们未来的担忧。虽然,杨德昌并没有将子日“教之”的 一“侯孝贤的电影深刻地记录了在乡土文明逐渐被现 昌不仅是记录者,还是教导者。从《光阴的故事・指望》到 代化城市生活所淹没的进程中,在台湾的历史进程中,那 段段细腻的、即将逝去的成长往事和时代记忆。”个人 的成长史和特定的地域史融合在一起,触发了侯孝贤的 在《恋恋风尘》的开篇里,字幕在黑幕上静静出现,又 当字幕结束后,屏幕上小光点让人们不知所然,然而当光 《独立时代》在表现青少年现实的同时,也体现出杨德昌 创作冲动。 回答放在字幕中,也没有在电影中教导青少年。但是,《独 悄悄消失。既没有声音的播放,又没有画面的出现。因此, 立时代》依然具有电影最重要的社会性——教化性。电影 并不解决问题,但提出问题便是电影解决问题的作用之 点变的越来越大的时候,观众才看清了原来是通过一个 一。相比别的导演用教化性的镜头来实现电影的教化性, 杨德昌单纯记录社会问题,向观众普及社会问题,其实更 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而杨德昌与许多大师不同的一点在于,他的人性关怀 不是西方式的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是非都是合理的,一 切都是值得同情的,杨德昌没有做天上的一只悲悯的眼 睛,而是选择做一只有力的手,他站在他的道德观上,对待 是非泾渭分明。甚至在角色设置上有两极化趋势。或许,这 与他积淀的儒家思想也有关系,一方面尊崇东方的传统, 另一方面热衷于教化。在他的电影中,凡是不顾一切追求 功名的人都只有坏下场,而相反的人则或得到赞美或得到 同情。杨德昌不谓是理想主义者。在现实的现实与理想中, 他可能低头,但在他的电影中,他替人们抬起头。 如前文所说,杨德昌的电影深受知识分子和大学生 喜欢,他们正是现代最反省的群体。杨德昌自己也是其中 的一份子。杨德昌自己说过,“我觉得知识分子本来就应 该批判社会,就是要对社会见解。若你只说好话,不说难 听话,不会让我感到你有思想,你有思想的话一定是双面 的,所有事情都有双面。”如果按他的思想来解构一下他 的话,即事物、思想不止双面,在别人批判他的话的同时, 又赞成了他的话。“双面”也是杨德昌电影思想和美学上 的共同特点。 在当代台湾电影界,杨德昌堪称最赋有社会责任感、 历史使命感和忧患意识最强烈的导演。而且年轻时长期 接受的理科教育,使他的创作在积极地介入现实生活的 时候,并没有停留在感官和感性上,而是力求客观和理 性。他追求的不是感人肺腑,而是发人深省。在场面调度 上,他经常刻意限制摄影机的运动,而大量使用固定机位 拍摄,让摄影机充当现实生活的冷静的记录者。但他的这 种非戏剧化且冷静客观的镜头语言,在我看来和侯孝贤 的长镜头又不同,他的重点是突出冷静客观本身,而侯孝 贤是让观众冷静客观后去体会更深沉的感情。 3侯孝贤 侯孝贤,用艺术家的眼光看世界,没有功利只有包 容,他的艺术却不起源于机缘巧合的随意游戏,而是顶礼 膜拜的莫名信仰。侯孝贤,用长镜头来表现世界,它是平 稳的又延伸的。 隧道的镜头。火车与轨道的撞击声飘荡在山谷,接着火车 又进入了另一个隧道。屏幕又进入了一片漆黑,接着又随 着光点的逐渐变大,火车又出现在大自然面前。火车上, 一些少男少女们静静的坐着。人与物和谐地进入自然,又 恬淡化出。 《悲情城市》在片头的处理上更有创意。片头上黑幕 的设置缺乏对影片情节上的陈述,观众很难从逻辑与审 美上形成对影片的期待。侯孝贤对电影《悲情城市》的片 头描述颇有冲击力。前后情节的相互铺垫、情感之间的传 达在短短的几分钟片头中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宣布 日本投降、台湾光复的台语广播声,把影片置入了政治社 会动荡的特殊时代。在传统的厅堂里,林文雄点香敬祖, 背景却传来女人生产的叫喊。转换镜头,承接刚才女人生 产时候的叫声,生产现场的忙碌景象映人眼帘。此时,片 名“悲情城市”才出现在屏幕上,这段片头的结构十分精 巧。一方面,在声、画极富张力的配合下,叙事紧凑。另一 方面,也浓墨重彩地张扬了影片的抒情性。城市的“悲情 ”,配合着沉重而清扬的音乐声,将电影所要传达的生命 怨愁渲染得无与伦比。片头的生命诞生,更具有隐喻功 能。台湾的政治动荡、国民党的到来成为台湾城市化的先 兆,现代意义的城市的出现与幼小生命结合在一起,必然 经历诞生的阵痛和成长时期的艰难。 说侯孝贤拍台湾乡土社会的现实电影,一是早期的 作品中的内容与台湾乡土社会的直接关系,二是侯孝贤 的乡土情节,与寻根情节又不一样,他不是单纯地要寻 找、认同自己的身份,而是一种对乡土和生命中乡土即成 长的孩提青葱岁月的迷恋。感动于这类电影,需要一定的 积淀,即是对社会历史的了解。 参考文献: 【11孙慰川.当代台湾电影【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8. [2】宋子文.台湾电影30年[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3】陈飞宝.台湾电影史话[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R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