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特殊成因及其对
策分析
摘 要: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时遇到的问题及成因,提出要解决少数民族大学就业难的问题,需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学校积极进行专业调整并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多方合作共同完成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工作。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
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大招生以来,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2016年将达到771万人,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严峻。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在语言、人际交往、心理等方面的差异,成为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弱势群体。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不仅影响到他们的自我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是否能健康持续地发展,关系到广大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关系到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稳定,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特殊原因
1.专业设置的限制。民族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为主,目前已逐步发展演变成为学科门类齐全、办学层次多样的综合院校。但受其历史沿革的影响,多数民族院校在学科
1 / 4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设置上重视社会学、民族学等人文社科类,轻视计算机等理工专业,这与民族地区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偏离较大。因此,毕业生受专业限制就业路径较少,难以符合社会需求,导致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困难。
2.基础教育的制约。民族院校的学生大都来自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其落后的基础教育导致了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在基础知识、专业技能方面的差距, 尤其表现在英语、计算机的能力上。很多用人单位都将英语、计算机和写作能力作为选聘人员的硬性标准,这大大影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
3.传统文化的影响。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因其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在毕业时大多愿意选择离家较近、文化习俗也较为接近的民族地区就业。但民族地区多属经济欠发达地区,通常能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
4.实践环节薄弱。一方面,少数民族大学生因其语言、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可能会造成其人际关系紧张、社会适应能力较差等问题,进而使其大学期间相对比较封闭,与社会脱轨,参加社会实践较少。另一方面,民族类院校往往更加重视基础知识的传递,社会实践方面仍然没有得到太多重视。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2 / 4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1.政府扶持。(1)政府应高度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解决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国家的统一。(2)制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少数民族地区,保障用人单位吸纳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经济发达的非民族地区,消除就业歧视,积极创造条件,保障少数民族大学生平等就业。(3)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师资培训。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要重视汉语、英语和计算机等基本技能的提升,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基础知识水平。
2.学校发展建设。(1)建立反馈机制,通过就业大数据分析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大力发展特色专业、优势专业,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紧密结合。(2)重视社会实践,建立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化的大学生实践活动平台。由企业配备专门指导教师,为少数民族学生开办讲座,指导就业,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实现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3)鼓励创新创业,积极利用好国家给大学生创业提供的各项政策,利用民族传统文化的优势,培养出一批能发扬和挖掘民族瑰宝、传承本民族的传统技艺的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4)就业指导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鼓励学生到西部去,到祖国需要的地
3 / 4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方去,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的繁荣结合起来。
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不仅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更需要学校的积极配合和调整。而少数民族学生自身也需不断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长期有效地就业机制。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