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浅析
2020-04-16
来源:意榕旅游网
河南省安阳市汤阴一中邵滑 【摘要】利用教师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启发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展开思 维翅膀;统筹兼顾、巧妙点拨,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关键词】高中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一、利用教师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思维能力的主渠道,教师 的导向作用举足轻重。捷克著名学者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当 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引导学生。 根据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 结合学生实际,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师的主导 性作用,在传授知识时,要追求知识的质量,在培养学生历史 思维时,不是只把结果给学生,而应把得到结果的方法教授给 学生。如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由 于着眼于能力培养,较多地侧重于历史理论,根据这个特点, 我们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把握住教材结构与基本知识、基本 能力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教学时注重传授知识的准确性以 及方法的实用性,使得学生更加容易掌握。 二、启发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第一,要让学生学会阅读课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培 养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 具体方法是出示阅读提纲、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句、词,设 计一些提高能力的问题。如出示阅读提纲应是本节或本段的 重点内容。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可告诉学生规律,如一段话的第 一句或最后一句往往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的概括,例如二战 影Ⅱ向,每~段的第一句就是重点句,它概括了整段文章的内 容,另外阅读时要理解重点词的含义,如苏联的高度集中的政 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是重点词,应理解,否则无法理解苏 联解体的原因。除了这些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概括一段话或 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首先要引导学生弄清文 中的内容讲的是什么,然后自己组织语言表达,当然,老师要 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如提问、讨论、演讲、编演历史小品等。 第二,要学会独立思考。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要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 们动脑子,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隐藏在事物后边的问题,当得不 到结果时,老师及时诱导。通过学生自己找问题,学生回答既 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形成竞争机制,给学生以表现自己 的机会,又可避免老师的一言堂。同时又可把学生思维带到老 师设计好的思维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三、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展开思维翅膀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它指出师生关系好,学生对教 师信任,就会学得更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与学生建立融洽的 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所产生的标新立异的愿望、做法和思维 闪光点,要尽可能地给予鼓励性评价,对学生的偶然失误持宽 容态度: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和偏颇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 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使学生勇于发表不同意见,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有心理安全感。 不依常见,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从一个基 本史实生发开去,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突破陈腐观念的 束缚,鼓励其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求异、扩散的刨新思维 能力。如:对文天祥的评价,是抗元英雄?还是阻碍统一的罪人? 在不违背历史真实性与规律性的前提下,让学生众说纷 纭,这种结论观点无定论的发散思维训练,有利于学生将历史 事件放在多角度、多层次中审视,创新的认识也如同射线一 样,从一点出发向四面发散。通过发散思维创新后,容易使学 生更加辨证地看待历史人物、事件。师生平等讨论问题,变一 言堂为群言堂。实质是通过师生共同进行教与学的活动以培 养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民主教学就是素质教育应该努 力去实践与实现的一个目标。在平等和谐氛围里,每人的个性 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四、统筹兼顾、巧妙点拨,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林崇德教授认为,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速度或 迅速程度,即善于迅速正确地发现问题,从不同角度与方面去 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思维敏捷性的培养则应鼓励学生逆 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想象思维 并用,力求求异求新。 变果为因,逆向思维。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将教材中的因 果关系颠倒,变果为因,引导学生由果溯因,进行逆向思维,从 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在学生掌握了大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未犯右倾 投降主义的错误,大革命会不会失败?大革命的发展又将如 何?这样,引导学生变果为因,由果溯因,从发展中看问题,活 跃思维,提高认识历史事件的能力。 正理反推,求异思维。在历史教学中,当学生正确掌握了 历史事件后,教师可改变历史事件的某些条件,启发学生从反 面进行分析推理,找出历史事件的正反面,从不同的方向对同 意历史事件进行思考,从而进一步弄清历史事件问的因果关 系。如学生掌握了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原因后,可以提 问:“在当时世界发展趋势下如果没有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 派的诱导,中国资本主义工业能兴起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 正反两方面的思考,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189教育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