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会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知道凸透镜所成虚实、倒正、大小的像所满足的条件。 3.掌握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4.了解生活中所用透镜的科学原理。 【学习过程】
一、独立自主学习:快速阅读复习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相关内容,然后独立思考以下问题。
1.凸透镜成像情况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提示:较远处物体发出的光可以近似地看成平行光。)
2.你认为需要哪些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
3.你认为除了观察像的 、 、 特点外,还需测量什么?
4.参考课本97、98两页,你认为该实验应分几种情况来研究,该怎样设计试验?(思考提示: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有哪几种可能?所成像的不同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可据此设计实验。)
先结对相互交流,再小组内交流,若小组内的意见不统一,请提出来,在具体实验操作中判断各种见解的正确性。
二、合作互助学习:开始实验,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
(1)提出问题: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与发光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简称物距,用符号u表示)有什么关系呢? (2)猜想:
① ;
② 可把物体放在不同的距离区域内进行实验,观察所成像的特点。 可把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划分成这样三个区域:较远处u>2f;较近处f②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每种物距范围选两组)。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范围) u>2f u>2f 2f>u>f 2f>u>f u 4.当物体逐渐向凸透镜移近时,物体所成的实像逐渐_____,且像离凸透镜的距离逐渐_____(填“变大”或“变小”)。 (5)根据以上数据结论总结出把发光物体放在三种不同的距离范围内所成像的特点。 (6)尝试画光路图解释凸透镜成像原理。 (7)阅读课本94—96页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释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工作原理。(即:各种工具的工作原理分别与凸透镜成像的哪条规律相符。 提示:照相机所拍照片上景物像的高度总是小于实际景物的高度; 投影仪在屏幕上展现的像总是大于投影片的大小。) 三、展示引导学习: 1、小组长派代表给大家展示。 2、其他小组对展示进行质疑,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3、老师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或者对内容做强调讲解。 强调:记住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评价提升学习(请快速独立完成以下各题,然后更正打分) 1.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把蜡烛放在下图中的a点位置时,光屏在另一侧的适当位置处将得到 像 (选填大小,倒正,虚实) ,若将蜡烛从a点移到b点时,得到 像。 2.如图所示,小梦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投影仪)。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C.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2题图 3题图 3.如下图为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由于不慎将透镜的上沿摔掉一块(图中阴影部分),则所成的像将( ) A.像的A′部分消失了 B.像的B′部分消失了 C.成像的效果不受影响 D.像A′B′是完整的,亮度变暗 4.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位置对调一下,则 ( ) A.光屏上仍能成一个放大的像 B. 光屏上能成一个缩小的像 C.光屏上不能成像,但通过透镜能看到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5.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投影仪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教师出示答案,组长批改并反馈学生做题情况,教师引导纠错,评价学生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 五、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解决?你认为哪个组和个人表现优秀? 2、老师对本节课进行评价。 六、布置作业 : P99 2、4、5、6 七、学习(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