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作文如何表达真情实感】
作文如何表达真情实感(7篇) 第一篇:作文如何表达真情实感
笔者说说自己对“作文怎样表达真情实感”的看法。
所谓真情,一般可分为“文学真情”和“生活真情”两种。 文学真情与生活真情的区别在于:
文学的真情要的是“像不像”生活中的人、事、物,要的是“应当有的样子”;
生活的真情要的是“是不是”生活中的人、事、物,要的是“本来的样子”。 首先,我认为,表达真情实感并不是原始情感的实录,它和适当的加工并不矛盾:“真”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真”;“真”也不是简单地等同生活或内心感受的原版记录;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真人真事。我对学生说过:“完全是生活的照搬,也可能“假”;完全是虚构,也可能“真”。”
其次,我认为,真情实感应该是健康的、积极的、美丽的,应该是一种负责任的表达。有两位初中生写“童年趣事”,一位同学写恶意捉弄女同学,一位写恶意捉弄语文老师,最后还要大加议论:“这就是我童年生活中最有趣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真有意思。”据了解,所写的事情都是真实的,但这能加以肯定吗?
一篇文章写到:我心目中的夫君,不要求什么出将入相―――哪怕忽然短命或祸事来临―――只要出有宝马奔驰靓车,入有别墅豪宅,就心满意足了。而这一切,要靠我们辛勤地梳妆打扮,呵护肌肤,像水一般晶莹剔透;修习礼仪,进而仪态万方,风情万种。这才是钓金龟婿的唯一途径??另一篇写到:“最讨厌课本中鲁迅先生的文章了,每次老师讲课我都是趴在桌子上梦会周公了。说实话吧,所有语文课我其实都很讨厌,所有模拟考、考前辅导我也是懒得去,所以每次摸底考试、模拟考试我都是“超级低分”,离零蛋不远了,反正我是奉那位“看不起大学”的网上牛人为老师,大学反正是上不了,索性信马由缰,写到哪里算哪里”。似乎都是真话真情,但品位不高,甚至格调低下,得零分也就不奇怪了。
另外,我认为,文章的真情实感应该是发自自己的内心而不是来自外在的概念;应该是来自真诚的内心世界,而不是照搬别人的思想;要讲究自己的体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常常见
到这样的作文:一位同学写一位退休老大爷扫马路,别人问老大爷为什么退休了还要扫马路,老大爷说:“我虽然退休了,但身体还硬朗,要为我们这座城市的美化、靓化再作一点贡献,为把我们这座城市打扮成一座花园出一份力发一份光。”这老大爷简直快成了新闻记者和电视台主持了!(缺少用生活中真实的语言)这位同学写的“老大爷”是从概念来的,不是从真实生活中来的。
有真情实感就不能“矫情”。如以“我感动了身边的人”为题作文,有人写扭伤了脚踝还坚持到底参加体育比赛且赢了。我觉得,这是不人道的“逞能”做法,系典型的矫情,这种感动不符合生活的“真实”。再如写自己发烧到39度还要到学校给约好的同学送裙子来感动她。在发高烧的危险情况下,亲自送裙子,真的没必要,完全可以请别人代劳的,决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借此来抒发所谓的诚信真情,也是矫情。
有个题目是《生活中的体贴》,作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在学校,老师们都会因为粉笔灰而生一些职业病。一次,我们发现一位实习老师上课时不停的咳嗽,问后才知道都是粉笔灰惹的祸。我们大家想出了一个办法,洒水。我们用班费买了一个小喷壶,每次擦完黑板就喷一点水,效果还算不错。老师知道后十分感动,在离开的那天对我们说:‘谢谢你们,我永远不会忘记我教过这么一届优秀的学生!’”这就是体贴的力量吗?是发自内心的感动吗?无论学生的做法,还是老师的发言都很矫情。用“洒水”的方法解决老师咳嗽的问题是不“现实”的,不如准备一杯温茶,或在水里放胖大海,或准备金嗓子喉宝等。这样的作文材料属于“假、大、空”之列,是我们平时训练时一定要摒弃的。
有真情实感就不要盲目夸大。比如写命题作文《用心做儿女》,有一位同学是这样三个小标题:一是“用心做妈妈的儿子”,二是“用心做老师的儿子”,三是“用心做国家的儿子”。这种顺杆爬拔高的假大空文章,分数自然不能及格。
这样的作文情感虚假,甚至虚伪。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在文章中表达“我”丰富的内心世界,我的感动、我的同情、我的怜悯??写出我的丰富生活,我的喜、怒、哀、乐,我的成长、我的烦恼,我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综上所述,我认为,“真情实感”应包含着这样几个方面:
1.内容要真实。写自己感兴趣的、印象最深的见闻、经历。
2.感受要真实。写自己对生活的所思所想,而不是套作文,把别人的好作文“克隆”过来。
3.感情要真挚。文中对身边客观事物所表达的心情,必须伴随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发自内心的感情,而不是笔是心非的、虚情假意的感情。
那么,考场作文中如何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呢? (1)述亲身经历
写作需要生活,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在文章中往往就越真实,越感动人。在构思过程中,我们要尽量从自己经历的生活中筛选素材。作为中学生,生活经历也许并不算丰富,但只要认真回忆和筛选,再进行适当的加工和组合,就一定能找到具体的材料,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我发现爸爸老了》是一篇优秀的学生作文,作者写的就是自己亲眼所见的情景:小时候,为了不让
我一个人孤零零呆在家里,父亲将两条毛巾平铺在装满秧苗的筐上,用那根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扁担挑着我,在泥泞不堪的小路上送走了我的童年。当时的父亲,身材魁梧,虎背熊腰,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壮汉子;如今,父亲原先那嘹亮清脆的号子声已失去昔日的雄壮,隐约间还夹杂着几丝沙哑;原先油亮的黑发现在已染上了霜色;原先红润的面庞也已渐渐变得土黄;原先笔直的腰杆也略显弯曲??由于都是亲眼所见,印象特别深刻,写出来就有真情实感。 (2)多细节描写
真情实感离不开生动的、典型的细节,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真情实感。如果文章中都是些笼统的、概括的叙述,即使是亲身经历过的,也往往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细节不细,这个“不细”,就是指它的作用不小。《我喜欢童年的竹林》是我班江西籍学生刘苏福同学的优秀作文,之所以说它有真情实感,就是因为它有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如:伸出手,扶住竹竿使劲一摇,“哗啦”一声,雪花“簌簌”地如天女散花般地飘落下来,洒到我的脖子里,凉丝丝的,滋润我“咯咯”的笑声。又如:有时,我们从家里偷出绳子,牢牢地拴在竹子上,做成秋千。摇啊,荡啊,从秋千底下,摇出我心中的歌。这些细节,不但真实,而且写得也富有诗意。 (3)明人事要素
具体和真实是一对孪生兄弟,要使文章有真情实感,就必须写得具体。虽不能说凡具体就一定真实,但一般而言,具体的叙述往往更
能让人信以为真。你简单地说某地发生一件抢劫案,听者不一定会信,假如你有鼻子有眼睛地说,把抢劫的时间、地点、受害人的单位或姓名及被抢劫的数量都说出来了,那别人就会相信。在作文过程中,要尽量写清楚相关的人事要素。人,主要是单位、姓名、年龄、相貌、性格等;事,主要是起因、经过、结果等。《为自己喝彩》是泉州市的中考优秀作文,第一段是这样的:我坐在座位上,手捧着《简爱》,心无旁骛。忽然不知谁传来消息:“明天要体检了!”体检?我一愣,小心翼翼地探听:“测些什么?”同桌不以为然地说:“身高、体重,这些都免不了呗。”啊,我心里发虚,低头看看自己的“虎背熊腰”,想想矮矮的个儿,听着后排那两个瘦如麻杆、身材苗条的女生半真半假对自己的身段作着自我批评,真是欲哭无泪。这个开头,把什么人、正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问些什么、想些什么等,都通过对话介绍出来了。因而,给人真实的感觉。 (4)用生活语言
作文是用语言记录生活。作文虽然要对生活进行加工和改造,但必须力求保持生活的原汁原味,尽量有生活气息。用生活语言,就是要正确和准确地反映生活,生活是怎样的就写成怎样的,不要走样,不要变味。《我喜欢童年的竹林》一文中用了不少拟声词,仔细体味,你就会发现用得非常准确,如“哗哗”形容摇竹的声音;用“簌簌”形容雪花飘落的声音;用“咯咯”表示我们童年快乐时的笑声;用“沙沙沙”表示风吹竹林时的响声??作者把生活中确实如此的声音准确地搬进了文章之中,让人读后自然就觉得亲切感人。用生活语言,还要特别注意人物语言,什么样的人物说什么样的话,老年人有老年人的语言结构和常用
词汇,而老年人口中一般就不会有这样的词。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要根据人物的身份、年龄、文化程度和性格特点等来写,尽量写出个性。
(5)露潜在意识
潜在意识,也叫潜意识,指的是人的深层意识,它与浅意识和表层意识相对,它是人最质朴、最本质的心理活动。之所以称“潜”,是因为它隐藏于思维的底层,不经意袒露出来。人类生活是自然界中最为复杂的现象,有许多人,在许多场合想到的意思,往往不能说,不便说,或者不该说,不敢说,有时是为了礼貌,有时是为了工作需要,有时是为了自我保护,想到的而没有说出来的话就是潜意识。每一个人都有潜在意识,而且要比浅意识活跃和丰富,但在作文时,
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替代潜意识的往往是那些与心相违的浅意识,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当然就没有真情实感。因此,要想作文有真情实感,最好大胆一些,充分展露自己的潜意识,心里是怎样想的,就怎样写。《为自己喝彩》的后半部分有这样几句:晚上,我站在穿衣镜前细细地端详自己。虽然我有张“苦大仇深”的脸,但我也拥有别人没有的优点,我上进、奋发、勇敢,知识填高了我,我有什么好自卑的呢?这几句话,一般人是不会公开对人说的,但作者把它写了出来。心里想的就是这样,写出来当然就有了真情实感。
(6)拟相应情景
作文要尽量写自己经历过的事,但有时,从自己的经历中找不到恰当的材料,有时,必须对自己经历过的事作一定的加工和改造。换句话说,作文中的事并不是自己完全或真正经历过的。这能不能给人真情实感呢?应该说,虚构也能做到有真情实感,关键是要注意这两点:一是这种事,自己虽然没有经历过,但现实生活中必定会有,别人肯定经历过;二是要模拟相应生活情景,把自己置于其中,仔细地想一想:假如我在那个时间、那个场所,遇到那样的事会怎么样呢?如果写的是一位老年男子,那么,就不妨借助自己的外公或爷爷,从他们平时的表现中想一想:假如爷爷在遇到这种事时会怎么对待?如果所写的是中年妇女,那不妨借助自己的母亲或邻居的大婶,根据母亲等平时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想一想:她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模拟生活情景,转换人物角色,能使虚构的文章多一点真情实感
第二篇:写作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新课标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是对作文教学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但是,现在的学生生活空间狭窄,生活内容单调、枯燥,永远的按部就班,大量的时间被沉重的家庭作业、辅导班占据,几乎没有自己支配的时间去玩。教师在习作教学中也因应试教学的影响,脱离生活,脱离实际。久而久之,学生写的作文言之无物,没有真实的生活,也没有真实的自我,内容平淡无深度。因此,我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进行了“观察、体验、积累、表达”的作文教学模式的探究,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探究大千世界的兴趣,关注生活的斑斓缤纷,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以期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寻找丰富的写作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作文。要获取丰厚的写作素材,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得好: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如:鲁迅先生笔下的中年闰土,就是从五官、身材、衣着、神情、姿态等方面入手,刻画出了一个在身体上和精神上双重受奴役的木偶人形象。再如:叶圣陶先生在《苏州园林》中观察到了“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园林总特征。这足于看出观察的重要性了,因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1、观察要有目的。在观察前,教师要告诉学生观察的事物是什么,要观察哪个方面的内容。例如,在指导学生写动物“小金鱼”时,先要求学生去农贸市场观察小金鱼,告诉他们要从金鱼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去仔细观察,详细了解。
2、观察要抓特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千变万化,即使是同一棵树上的两片树叶,只要仔细观察,也能找出它的细微的变化,所以有“大千世界”的说法。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人物“我的妈妈”时,要求学生抓住妈妈与众不同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特点进行仔细观察。而后,学生写出的妈妈各具特色,各不相同。
4、观察要展开想象和联想。 例如:在写静物素描玩具“变形金刚”时,引导学生由“变形金刚”想到自己长大后如何研制新型的“机器人”等。
5、观察要结合思考。观察事物时要边看、边想。不仅要看到它们是“什么样”,还要知道它们为什么是这样。例如:写“秋天”,就要到郊外、公园、果园去寻找它的足迹。当你观察到秋色后,就得好好想一想:各种事物在秋天里都有些什么特点,与春、夏、冬三个季节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而这些事物又是怎样构成美丽的秋色,硕果累累的景象的?学生经过这样的深入思考,把握了秋天的特征,同时又有了具体的感受,作文也就不难写出了。
在观察中教师还要启发学生对生活、对人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的事物,发现身边的闪光点,引导学生从观察中领悟到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看是截然不同的,从而引领学生更相信自己的眼睛,聆听自己心灵的声音,从自己选定的观察角度出发,寻找到丰富有趣的写作素材,写自己愿写想写乐写的,而不随波逐流,让文章呈现万紫千红的斑斓。 二、指导学生体验生活,品味素材的真情实感。
【篇二:如何写出作文的真情实感】
如何让学生的作文写出真情实感
语文作文历年来在教学中是一块“硬骨头”,而作文又占语文期末试卷总分的40%,所以,学生学会写作文,并且能够写好,这是当下之急。学生不喜欢学,老师不知道怎么教,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要教会学生写好作文,非一日之功。学与教是一个相互的过程,既要靠教师的指导,又要靠学生的感悟,对生活的观察,对素材的提炼,对语言的驾驭的能力等,综合发挥效力。学生不会观察生活,选取的题材更是千篇一律。这就是现在老师们戏称的“新八股文”。而《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写作的要求共有八点,提得很全面,很具体。其中第二点这样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好作文就是要有主观色彩,有感情真挚存在。我想就如何让中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首先是多读书。充分利用课内外读物,多积累,多运用。作为老师应该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范文让学生阅读,并且同一主题的文章多找几篇进行比较阅读,看看表现同一主题可以从哪些不同的角度取材。作为学生,要自觉扩大阅读范围,不同题材不同语言风格的作文都要去欣赏。其次,要会读书。这重在朗读培养感情。学生们会朗读了才能深刻体会作者寄予什么样的感情在里面,从而能引导学生欣赏
文章的感情趋向。以往,学生们总是拿一件事反复的来写,比如写人物的,就会写他的母亲在他生病的时候如何悉心照料,以至于他感动的流泪等等,等到写难忘的一件事的作文时还是拿同一件事来说。同样是写母亲的我们来看一下,朱德写《回忆我的母亲》,选取的是母亲除了煮饭,还要种田,喂猪,养蚕,把“原本连地主看也不看的饭食,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而林莉的《小巷深处》的选取则是母亲为了女儿,瞎着眼,在“毒辣的阳光”下卖冰棍,把皮肤晒成了“古铜似的颜色”,当女儿嫌她丢人时她选择请别人给女儿送钱送好吃的而自己躲在暗处。带有感情的多朗读书,学生们就会明白原来同样的主题可以选取不同的材料来说明,所起到的感情色彩是相同的,都能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感情来的。让学生明白一件事不要反复的说,要多注入感情,多角度选材。
二、分析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学生拿过一篇文章来,分析它的中心思想是尤为重要的。因为这对于他的作文立意是非常有帮助的。作为学生不仅要学会从多种视角来选材,还要学会拿捏写作对象所持有的感情:是爱还是恨,是赞成还是反对等等。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就表达了作者对志愿军战士的高度热爱和赞扬之情;《硕鼠》则显示出了作者对统治者不劳而获且又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强烈不满。任何人都是有感情的,没有感情写不出好文章来。许多大作家都是受到了刺激或者有了某种感受某种想法才开始动笔的。学会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主流意识,
培养自己细腻的感情,才能将作文写出真情实感来。 三、用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生活
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的深厚的情思来。”因此,作文创作最好的方法是出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写作一定要从细心观察生活,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来记录自己的心迹。因为只有这样才会使我们的作文真实,只有真实才能让我们的作文有感情。
如果一个学生不会从生活中积累材料,那么他的世界无疑是黑白的。如果一个学生能用心记录下生活的琐碎的事,那么他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会观察生活,学会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对待周围的一切,只有这样,才会让读者读其他的作文来感到亲切,感到真实,从而为之动容。那么怎样去观察生活,让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呢?同学们要利用课余时间,多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书法比赛、看电影、试演课本剧等,每次活动下来,学生尽量把自己的感受、想法写下来。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小随笔,日积月累你终会发现它对你的帮助非常之大。等你再去写作文时,有了这些经历和过程,有些情感自然而然的就流露出来了,完全不需要再一次进行感官刺激。 四、要真实发生,不要瞎编乱造
学生的作文最能体现出他的语文素养来,而语文素养最重要的就是能不能饱含感情的表达出想要表达的东西来。很多时候,学生们不 会写作文,即便是写作文也是在应付事。瞎编乱造,任意为之,自认为作文只要有的写不会词穷就可以。这是相当错误的认识。作文一定要真实,一定要是你感情的自然流露。瞎编乱造的作文是绝对赶不上记录真实发生的事情的作文的。我们不提倡瞎编乱造,因为这样虚构而没有亲身经历的事情总会有些逻辑混乱、语言不通的地
方。但有时候在面对应试作文时学生不得不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硬性的作文题目。所以学生时常写一些编造的作文,这也不是不可以的。我们说了,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如果真的是没得写非到了要编的地步,那么尽量要选取与你生活贴近的事例去写。学生可以写你身边熟习的人的一些经历,这样你会比较详细的了解整个事件的影响;还可以选取你亲眼看到的发生在不熟悉的人身上的事件,虽然没有亲身经历,但你会比较熟习事件的前因后果等;此外,你还可以从书本中获取的信息加工改造成你所需要的作文事例和材料,这样至少逻辑上是通顺的。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作文提倡创新,讲究新颖,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但这需要极强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并且这也需要看是什么样的文体了。如果写想象作文,那越离奇越好。如果是写叙事等常规性的作文,那么凭空想象出来的事件总是容易导致逻辑混乱、感情流失。
五、鼓励主观感受、提倡个性发展
学生的作文就是要体现每个学生的综合思维、综合能力的。花与花之间有品种的不同,色彩的不同,大小的不同。学生也是如此因人各异的。作文是展现学生内心想法的,是独一无二别人模仿不来的。我们提倡学生在作文时写出自己的主观感受,这些主观感受往往就是
他独特思维、独到想法的体现,有了这些在客观生活当中的主观感受,有了这些在共性当中的个性发展,那么他的作文无疑是写出了自己的风格,走出了自己的道路的。有自己的主见,并且符合主流思想、积极向上的就容易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了。学生再稍加一
些作文的技巧与写法来衬托出感情,那这篇作文无疑得不了低分了。 有了真情实感不一定是好作文,但好作文一定离不开真感情的。总之,学生要想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就要多读书,会读书,能分析文章的主流感情,多培养感情,并且要真实发生,要个性发展。学与教是一个相互的过程,真正的知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学会的。老师的引导固然重要,最重要的还是学生们主动的去感受生活,感悟方法。
【篇三:真情实感——作文的追求(参考)】
真情实感——作文的追求 晋江二中 洪秀莲
相信很多语文老师在批改作文时都会有这样的共识:用“内容空洞,矫情假意,不屑于面对真实的自我”来评价学生的作文并不过分。不
论面对什么样的作文题目,学生要么无中生有,编写他人故事,要么故作高深,大谈人生哲理,就是不屑于写真情实感。
不出自真挚的感情,很难把话说得动听,“假、大、空”的东西只能令人生厌,正如《庄子》所说:“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威不严;强亲者,虽笑不和。”当我们津津乐道学生的作文句句通顺,思想健康时,可曾想到我们的孩子身上那纯真的散发着青春和生命气息的童趣哪里去了?那天真少年本应具有的无穷想象力和创造力到哪儿去了?除了少数优秀作文以外,学生的作文充斥着千篇一律、拼凑杂烩、胡编乱造、空泛单调。这足以反映出学生的远离生活实际、缺乏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等非常尖锐的弊端。而这正是对语文教学现实的莫大讽刺。
试想,如果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着眼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与完善,着眼于丰富他们正反两方面的人生经验,那么作文教学过程就会成为一个文化濡化的过程,成为表达真情实感的过程。学生如果在实践活动中用心感受、体味、感悟细微之处的真善美,真正领悟到写作的目的不在于完成任务,而在于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并且,认识到“自我表达”是张扬真我风采的需要,“与人交流”是以真诚换真心的结果,那么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是感情的真实流露,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下面,笔者就指导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体会妄论一二,以与方家交流。
一、学生作文真情实感缺失的归因
君不见,即使是一些优秀作文选本,大都是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应诏之作,难得有
自我张扬的亮色。笔者以为,学生的写作陷入空洞肤浅、虚假造作的危机,原因是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思想禁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结构模式、选材范围、文体意识,若学生的作文中稍有个性的张扬,形式的不拘,做教师的就“苦口婆心”地“删其密,斫其正,抑其稚枝”,这种做法导致学生思维简单化,模式化,思维被预设在已有的体系
中。于是在他们的写作中,硬生生将鲜活生动的文章“腌制”成新八股,给自己戴上了冷冰冰的假面具。同时,一些所谓的“宝典”、“诀窍”粉墨登场,像流水作业一样安排好道道工序,只需填料、压模、组装,最后学生的作文基本成了造假和贩运的过程,成了丧失自我的一纸“空文”。
(二)“道统”狭窄
长期以来,作文评分一直受到“道统观”的影响,潜意识里仍是“政治挂帅”的那一套,由此而被低评的作文何其多矣。在作文时,他们往往不顾材料本身的内在意蕴,或胡乱引申,或乱加比附,或生搬硬套,或大肆发挥,或无限上纲。总之,不把它拔到某种“思想政治”的高度绝不罢休。“文必己出”是古往今来的写作原则;崇尚个性,抒写自我,勇于创新,是作文的生命和灵魂。 二、学生作文真情实感的生成策略
“情者文之经。”情感是文章的经线,“此乃文之本也”。但是它体现在写作能力提高的过程之中的,其培养策略是: (一)塑造完美的人格
深刻的见解离不开深刻的思考,优秀的文章离不开完美的人格。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特别注意人格的塑造。优秀的人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坚持实事求是,文必己出,要说真话,表真情,传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思考。即使是在虚拟情境的作文中,虽然写的不一定是“已有的事”,但一定是“会有的情”。如写“纪念”这样的记叙文,本身就包含了很强的生活气息,只要实事求是地写出纪念的原因和方式就行了。其二,活跃的思维。要从公式化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突破旧思想、旧观念和旧规范对心灵的束缚,多角度地去质疑求异,探究思考,形成深刻尖锐的思维。其三,正确的审美观。要走出旧的审美“围城”,抛弃“高大全”,可“审美”,也可“审丑”;重情感,也重艺术;尚崇高,也尚平凡;有阳刚,亦有温婉。
(二)有一双关注生活得眼睛
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对周围的一切就会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所以总是听到有些学生埋怨生活得平淡、枯燥、无味,甚至说什么活得累,活得烦。这种感觉导致思想与情感的浅薄与匮乏,造成文思的枯竭。其实,就在几乎“无事”的生活中却蕴含着深广的人生哲理。所以,我们应该像林黛玉初进贾府一样,处处留心,时时在意。比如,你该留心路边的小草何时吐出了新芽,杨柳飘絮到底是哪几天;你该留心同学的眉头何时蹙起来,嘴角是否含有笑意,兴奋与悲伤的语
调、表情到底有什么不同;你该留心不同服饰的人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等等。当你留意了,你就会感觉到生活得丰富多彩。
叶圣陶先生曾经打过一个比方:“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就会活泼的,昼夜不息。”这是说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丰满的的程度,心中的写作欲望就会逐渐萌动和强化,在成熟到呼之欲出,不吐不快的时候,受到老师的点拨和某种灵感的诱发,就会不可抑制地发生通过文字倾吐心绪的冲动。只要有意识地去观察生活,就能得出大千世界与自我内心融会贯通的真经,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物一景,就会成为生发妙文的导引,从而使生活成为我们写真情的源头活水。 (三)及时记录心中的感受
每人每天都不会糊里糊涂地度过,几乎每时每刻都有思想的活动,都有情感的产生。或是旧情旧思的重温与延续,或是新情感新思想的萌生与发展。它们有时间的长短之分,也有程度的深浅之分。长的深的容易引人追寻,短的浅的则往往如清风拂面难留痕迹。如果不及时把这些思想和情感定格下来,它们就会成为历史的陈迹,越来越飘渺,越来越虚空,以致于趋向虚无。及时定格这些瞬间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将成为丰厚的文章素养,为真情的抒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要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这样就可以把每日所想所思的及时记录下来。取得好成绩时,心情愉快;受到批评时,心情郁闷;与同学作了倾心长谈,和老师有了教与学的默契,诸如此类,都可以写进日记。一方面是练笔,更主要的是为真正写作做了思想情感的充分准备。我们还要养成作札记的习惯。读书时,不要只瞧热闹。常言道: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发现好的段落就一定要抄录下来,并且做一番思考,把所领会的意思写进札记。一旦书中文字触发了你的思想感情,也要马上记录下来。平时还要养成随时记录感悟内容的习惯。这将是一个中学生提高作文能力的最佳途径。当我们养成了作札记的习惯时,就会发现写作原来是十分轻松地事情。 (四)处理好真实与虚构的关系
虚构不等于虚假,可以说没有虚构就没有文学。虚构是生活的再加工,它反映的是艺术的真实。但虚构不是胡编乱造,寓言和神话没有一件是真的,但它们都是生活清理和艺术再现。所以,我们说“感情真挚”不是说不允许虚构。但要注意的是,作文应在生活得基础上去加工提炼,酝酿出动人的效果。
其实,这项要求还包括着不允许学生抄袭他人作品的意思。但也不是说听来的看来的素材不可用,否则就不会有“历史剧”了。中学生
活普遍单调,学生对社会人生体验也不深,我们不能只要求他们写身边的事。只要是能反映自己真情实感的东西都可以写,都不算抄袭。所谓抄袭作品是指那些照抄、照搬、不做深加工的文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