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分米毫米的认识》课堂实录

2024-02-20 来源:意榕旅游网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课堂实录

昌乐县西湖小学 李瑞霞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等活动感知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在独立思考和分组探索中感悟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运用毫米、分米表示长度。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建模思想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灵活的掌握知识,完成学习。

教学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用具:

米尺、学生尺、一分硬币、电话卡、光盘、10厘米长的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数学建模思想。

(一)猜身高,复习米和厘米

师:同学们,新学期开始,老师有个惊喜的发现,发现过了一个新年之后,同学们都长高了,谁知道自己现在有多高?

生1:我身高1米32厘米。 生2:我身高1米37厘米。

师:请你上来和老师比比身高,大家猜猜老师有多高?比一比谁的眼力准。

生1:160厘米。 生2:162厘米。 生3:158厘米。

师:可能老师穿着高跟鞋看上去高一些,其实老师没有那么高,老师只有1米56厘米。(板书:1米56厘米)

哎呀,老师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自己的身高了,希望同学们将来都能长出一副模特身材。

师:刚才我们在说身高的时候用到了哪两个长度单位? 生:米和厘米。

师:嗯,米和厘米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米用哪个字母表示?(生:m)厘米呢?(生:cm)(板书)

师:1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用手比划比划。 (生比划,师用米尺比一比。)

师:1厘米呢?用尺子量一量自己比划得准不准。 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1米=100厘米。

(板书:1米=100厘米 或 1m=100cm)

[设计意图]由身高引入米和厘米,并让学生猜老师的身高,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用手比划1米和1厘米,回忆旧知,在学生的头脑中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用积累的经验来感受其中隐含的数学问题,从而促使学生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感知数学模型的存在。

(二)实际应用,引入分米

师:淘气、笑笑和机灵狗在测量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我们来帮帮忙吧!

淘气:黑板的长约4 (生:4米) 笑笑:文具盒的宽约8 (生:8厘米) 机灵狗:课桌的高约7 ? 生1:7厘米。 生(笑):太矮了! 生2:7米。 生(齐):太高了!

师:看来用我们以前学的长度单位,已经不能够准确的测量出课桌的高度了。那该用什么单位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板书:分米)

[设计意图]在实际应用长度单位中创设认知冲突,使学生意识到原有的知识不够用,从而推进数学思考的有序进行,由此引导学生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出“分米”这一数学问题的过程就是一次初步建模的过程。

二、参与探究,主动建构数学模型 (一)动手操作,直观感知,认识分米 1、感知1分米的大小 (1)估一估,量一量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盒里的吸管,估一估,这支吸管有几厘米?把你的估计填在学习卡的表格中。

测量物体 吸管 估计 cm 测量结果 cm 师:请大家再用尺子量一量,看看这支吸管实际上有几厘米。把测量结果填在学习卡中。

师:你估计几厘米?测量结果呢?估长了还是估短了? 生1:我估计8厘米,测量结果10厘米,估短了2厘米。 生2:我估计11厘米,测量结果10厘米,估长了1厘米。 (2)画一画

师:10厘米的线段有多长呢?请小朋友们在学习卡上画出一条10厘米长的线段,并写上10厘米。

(3)记一记

师:大家量的吸管和画的线段都是10厘米,10厘米就是1分米。(板书:1分米)分米用字母dm表示。(板书)

师:从刚才的研究中可以知道分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 (板书:1分米=10厘米 1dm=10cm)

[设计意图]对书本中的某些原理、定律、公式,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应该记住它的结论、懂得它的道理,而且还应该设想一下人家是怎样想出来的,怎样一步一步提炼出来的。只有经历这样的探索过程,数学的思想、方法才能沉积、凝聚。本环节通过估、量吸管的长度,画10厘米长的线段等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建立10厘米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指出10厘米就是1分米,使学生对1分米的认识建立在充分的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建构出人人都能理解的数学模型。

(4)比一比

师:老师有个小魔术可以把1分米变到手上,大家想不想学? 生(兴奋地):想!

师:请小朋友们左手拿着1分米长的吸管,右手的食指和拇指捏住吸管的两头,右手请不要动,千万别动!现在,慢慢地把吸管拿开。瞧,我们把1分米变到了自己的手上。

师:我们可以用它估测物体的长度。请同学们用这个“1分米”估测一下课桌的宽度。

生:课桌的宽大约4分米。

[设计意图]针对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利用1分米的吸管作文章,设计趣味小魔术,把1分米“变”到了手上,既形象、有趣,又使学生对1分米的体验得到了提升,充分感知数学模型的形成过程。

(5)找一找

师:在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呢?

生:一次性塑料杯的高度,字典的长度,彩笔盒的宽度,粉笔盒的高,手机长,粉笔长,易拉罐的高,灯开关,„„

(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1分米,既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又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初步应用数学模型。

2、感知几分米,认识米和分米的关系 (出示米尺)

师:请一位同学在米尺上找到1分米。

师:10厘米就是1分米,那20厘米、30厘米呢?70厘米?90厘米?100厘米?(学生说)

师: 唉?100厘米是10分米,也就是1米,那米和分米有什么关系呢?

生:1米=10分米

(师板书:1米=10分米 1m=10dm) 师:那黑板的长4米,也就是几分米? 生:4米=40分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米尺上找1分米、几分米,充分提供直观感性材料,使学生自主发现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主动建构新的数学模型。

3.解决问题

师:刚才,我们在估一估,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找一找等活动中认识了分米。哪位同学想上来用米尺量一量课桌的高度?

生测量汇报:课桌的高是70厘米,也可以说7分米。 师:现在,我们可以确定机灵狗测量的课桌高约7 分米 。(屏幕显示)

[设计意图]解决课始的情境问题,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二)迁移学法,自主探究,认识毫米 1、实际测量,引入毫米

师:老师发现小朋友们都很想动手进行测量,那就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吧!

生汇报测量结果:不到1厘米,6小格。

师:同学们测量到数学课本的厚度不到1厘米,只有6小格,这就需要用到一个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

[设计意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新的认知冲突,引入新的长度单位——毫米,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并再一次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毫米”这一数学模型。

2、自学课本,合作交流,认识毫米 (1)迁移方法,自学毫米

师:毫米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一个长度单位。老师想让同学们用刚才研究分米的方法,自己研究研究毫米。你们有信心学会吗?(有!)很好,信心是成功的一半。

请看研究步骤和要求:(屏幕)

第1步:自学课本,了解1毫米有多长,怎样用字母表示毫米? 第2步:找一找,量一量,哪些物体的长度、厚度大约是1毫米或几毫米?

第3步:在直尺上从1毫米数到10毫米,想一想:厘米和毫米有什么关系?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数学课本32页,拿出准备的学具,按照这三步进行研究。

(2)合作交流,丰富感知 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收获。 (3)汇报评价,提升认识

师:下面,请几位小朋友来汇报自学的收获。

生1:尺子上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毫米用mm表示。(屏幕演示)

师:你认识了1毫米,真棒! 生2:会员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生2:光盘的厚度也大约是1毫米。

生3: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元硬币的厚度是2毫米。 生4:我量出会员卡的长度是8厘米5毫米,宽度是5厘米3毫米。

师:你学会了用毫米作单位进行准确的测量,真了不起! 生5:我数出1厘米里面有10毫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直尺用笔尖指着,从1毫米数到10毫米。你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生:1厘米=10毫米

(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1cm=10mm)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研究,都学得很有收获。

[设计意图]毫米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学生在以往的测量经验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在学完分米后,教师提供丰富的实验材料,让学生迁移学法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在主动探索尝试过程中,进行了再创造,自主总结出厘米和毫米的关系。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经历猜测与验证、分析与归纳、抽象与概括的数学思维过程,学生在新知探索中充分体验了数学模型的形成过程。

(4)联系生活,了解毫米的应用

师:毫米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

(实物投影)用过自动笔的同学都知道它的笔芯有0.5和0.7两种,指的就是笔芯的直径是0.5mm和0.7mm。笔芯的长度也用毫米作单位,有75mm,也有120 mm。

师:在测量一个地区的降雨量时常用毫米作单位。 师:在绘制精密零件的图纸时都要用毫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自动笔笔芯引入毫米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并向学生介绍毫米在降雨量和零件图纸方面的应用,丰富学生的认知,使学生建立的数学模型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5)用手势表示毫米:

师:现在你想不想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一分硬币,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币抽出来,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间有一条小缝,它的厚度约是1毫米。(学生手势比划)

[设计意图]用手势进一步直观的感知1毫米的长度,对1毫米的模型感知又有了提升。

三、解决问题,拓展应用数学模型

(一)结合板书,借助游戏,整理长度单位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分米和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补充板书课题),这样,我们就认识了长度单位4兄弟,从大到小分别是:米、分米、厘米、毫米,分别用字母m、dm、cm、mm表示。我们还研究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接下来,我们来玩个有趣的“变身游戏”。

请大家闭上眼睛,在心里想一个长度单位,把自己化身为你想象的长度单位。

一、二、三,变!

师:老师采访一下,你变成了什么长度单位? 生1:我叫分米。 生2:我叫毫米。

师:请你上来向大家作自我介绍。

屏幕出示:我是 ,我用字母 来表示,我大约有这么长(用手势比划)。

生:我是毫米,我用字母mm表示,我大约有这么长(食指和拇指比划)。

师:前后桌4个同学分别扮演4个长度单位,玩一玩这个“变身游戏”。

[设计意图]这个游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体验四个长度单位的大小,抽象出数学模型,效果很好。

(二)拓展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1、闯关练习

师:同学们,现在你觉得你对这四个长度单位掌握的怎么样了?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

第一关:想一想,填一填

2分米=( )厘米 40毫米=( )厘米 500厘米=( )米 7米=( )分米 第二关:在(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铁钉长约2( ) 床长约2( ) 大米宽约2( ) 萝卜长约2( )

师:这些物体的长度都是2,但是使用的单位不同,表示的大小也就不同。

第三关:在○里填上“>”“<”“=”。

9分米○2米 50毫米○5厘米 300分米○300厘米 师:祝贺同学们顺利通过闯关挑战,把掌声送给自己。 [设计意图]以闯关的形式设计练习,激发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拓展数学建模思想,

培养了学生建模、用模的意识,

2、小老师批改日记

小虎上星期写了篇数学日记,大家一起来看看。

小虎的数学日记

2012年月2月16日(星期四) 天气:晴

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爬起来,走出长5分米的卧室,来到洗手间,拿起牙刷和牙膏,挤出11厘米长的牙膏刷完牙后,急忙用5毫米长的毛巾擦了一下脸,吃了一根3米长的油条,和140分米高的哥哥一块上学去。

生看完后大笑。 师:你们笑什么?

生1:小虎的日记中用错了很多长度单位。 师:那请大家帮他改一改好不好?

师:帮小虎改完了日记,你想对小虎说些什么? 生:长度单位很重要,千万别用错了,不然会闹笑话的。 师:虽然小虎长度单位学得不好,但他这种积极写日记的态度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设计意图]变换角色,让学生以“小老师”的角色批改错题,可以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避免今后犯同样的错误。从而促使学生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感知数学模型的存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认识了长度单位四兄弟。

生2:我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生3:我觉得自己在估一估和动手测量方面有进步。 生4: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

师:同学们学到了这么多的知识,让我们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其实生活中的数学知识随处可见,只要你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你会获得更多的知识。那毫米是不是就是最小的长度单位,米是不是就是

最大的长度单位了呢?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你就会知道答案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设计意图]在总结时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既整理了知识,又充分体验了数学模型的建构及形成过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