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漫谈三国:黄巾起义带给我们的启示

2023-09-11 来源:意榕旅游网


漫谈三国:黄巾起义带给我们的启示

东汉末年,由于十常侍祸乱朝纲,利用权势买卖官爵,遍地安插党羽,对百姓横征暴敛,致使民怨沸腾,忍无可忍又无处伸冤的情况下,终于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席卷八州的农民起义,因起义的农民军额头扎有黄色布条,故被称为黄巾起义。黄巾起义的首领是巨鹿人张角,参加黄巾起义的民众数量高达数十万人,汉末共有十三个州,而黄巾军遍布其中的八个州。除了黄巾军之外,肯定还有众多大大小小的起义军,为什么张角能够有这么大的号召力,从众多起义军中脱颖而出呢?因为张角解决了两个关键性问题。其一,张角找准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痛点。土豪恶霸压榨百姓,导致百姓活不下去,因而给民众的最直观感觉就是,我们只需把土豪恶霸打倒了,就可以过上好日子。这正是很多小规模起义军的想法和目的。其实东汉政权最高层的腐败才是导致民不聊生的根本,推翻现有政权制度,建立一种新的秩序,才是整个社会的痛点所在,也是终极解决之道。张角提出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正是站在了整个社会的痛点之上提出的,且目标明确,自然会获得更多支持。其二,张角成功俘获到了最广大的民心。光有口号也是不够的,喊口号的人很多,真正做成事的很少,因为民众不光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张角最初用自己的医术为百姓治病,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后来创立太平道,传播劝人向善的理念,入教者众多。说明张角拥有强大的组织宣传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具有自发传播属性的宗教为载体,来宣扬自己的救世理念。而且这种理念是为大众谋福利,而不是为个人和小团体,因此更能获得广大民众的赞誉和认同,成为后来发动起义的基础。黄巾起义为什么最终失败?我们来看看张角的黄巾军与东汉朝廷的实力对比。在军力上,黄巾军有大小三十六方,人数达四五十万,而东汉朝廷派出的中央军加上各地勤王军只有二十万左右,士兵素质上政府军要强于黄巾军。将领方面,当时朝廷派了卢植、皇甫嵩和朱儁三位统帅,黄巾军的统帅是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这方面也是朝廷胜出。也就是说黄巾军除了数量优势,其他并不占优。不过随着战争的进行,黄巾军士兵将会逐渐获得战斗经验,善于统兵的将才也会涌现出来。后勤上,东汉朝廷虽然已是强弩之末,但几百年的王朝经营,其后勤体制还是非

常成熟和健全的。黄巾军在后勤上明显落后于朝廷。民意支持度方面,东汉朝廷代表的是土豪权贵等既得利益集团,属于少数派,而黄巾军代表的是广大贫苦百姓的利益,属于绝大多数。黄巾军打的是黄天代替苍天的口号,颇有点替天行道的意味,黄巾军占据了正义。策略上,张角早已买通朝廷核心权利层的宦官,又在京师洛阳布置好了以马元义为渠帅的潜伏部队,准备内外俱起,八州并发,搞突然袭击。而东汉灵帝事先对此一无所知,故黄巾军在策略上已占得先机。张角的部署不可谓不周密,然而百密一疏,因张角派出给朝中内应送信的唐周告密,致使洛阳马元义潜伏部队被清缴,朝廷因而有所准备,张角的全盘计划被彻底打乱,不得不提前举事。如此一来,主动变成了被动。虽然开局不利,但这绝不是导致失败的决定性因素,中途仍然有扭转的可能性。随着战事的进行,黄巾军由于后勤供应不上,致使士兵开始抢掠民财,疯狂残害民众,这比起东汉朝廷的压榨政策更加恶劣。黄巾起义变质为黄巾祸乱,民心尽失,东汉朝廷对黄巾军的镇压,反而成了正义之举,民心的天平开始向朝廷倾斜。朝廷为了弥补兵力不足,令各地军阀独自招募义兵,如果民心还在张角一方的话,地方军阀是很难招到义兵的,但是关羽在三国登场之时,就是在去投军的路上遇到了刘备张飞二人,以关羽的忠义品德,选择投效政府军,足以说明当时黄巾军已不得人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丧失民心,才是黄巾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这也告诉我们,事业能做多大,首先要看格局,远见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最重要的是言行一致,不忘初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