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 发展战略 ...................................................................... 18 3.5.3 发展展望 ...................................................................... 20 3.6 规划总体构思 .................................................................... 20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 3
1.1 合肥市现状概况 ................................................................... 3
1.2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概述 ........................................... 3 1.3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关于广播电视规划的相关要求........................ 4 1.4 安徽省广播电视“十一五”发展规划概述 ............................................. 5 1.5 合肥市广播电视“十一五”发展规划概述 ............................................. 5
第四章 规划总论....................................... 20
4.1 上一轮规划回顾与评价 ............................................................ 20
`4.2 规划指导思想 ................................................................... 21 4.3 规划期限与范围 .................................................................. 21 4.3.1规划期限 ...................................................................... 21 4.3.2规划范围 ...................................................................... 21 4.4规划原则与依据 .................................................................. 21 4.4.1规划原则 ...................................................................... 21 4.4.2规划依据 ...................................................................... 22
第二章 合肥市广播电视事业现状与分析 .................... 6
2.1 合肥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 ......................................................... 6 2.2 合肥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的存在问题 ................................................. 7
2.3 合肥广播电视系统现状 ............................................................. 7 2.3.1 合肥人民广播电台现状 ........................................................... 7 2.3.2 合肥电视台现状 ................................................................. 8 2.3.3 有线电视网络现状 ............................................................... 9 2.3.4 近期完成合肥广播电视中心建设 ................................................... 9 2.3.5 合肥广播电视报业现状 .......................................................... 10 2.3.6 县区广播电视现状 .............................................................. 10 2.4 合肥广播电视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 10 2.4.1 基础设施不足 .................................................................. 10 2.4.2 网络体系有待完善 .............................................................. 11 2.4.3 有线电视覆盖率需要提高 ........................................................ 11 2.4.4 广播电视资源整合力度不大 ...................................................... 11
第五章 合肥市广播电视专项规划 ......................... 22
5.1 合肥广播电视工程及配套设施布局规划 ............................................. 22 5.1.1 合肥广播电视塔 ................................................................ 22 5.1.2 合肥市中波发射台 .............................................................. 24 5.1.4电视新闻直播车规划 ............................................................ 24 5.1.5大力推进数字广播的发展 ........................................................ 25
5.2 有线宽带网络建设规划 ........................................................... 25 5.2.1 网络总体发展思路 .............................................................. 25 5.2.2 有线电视用户发展日标 .......................................................... 26 5.2.3 有线电视网络业务规划 .......................................................... 26 5.2.4 有线电视网络发展的规划 ........................................................ 27 5.2.5 有线电视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 ............................................... 32 5.2.6 有线电视数字化的发展规划 ..................................................... 36 5.2.7 MMDS多路微波系统的数字化改造.................................................. 37 5.2.8 网络设计的防护 ............................................................... 38 5.3 微波通道规划 .................................................................... 38 5.4 合肥广播电视防雷设施规划 ........................................................ 40 5.5 合肥广播电视节目规划 ........................................................... 41 5.5.1 电视节目规划 .................................................................. 41 5.5.2 广播节目规划 .................................................................. 42 5.6 合肥广播电视报业规划 ........................................................... 42 5.6.1 近期规划争取实现广播电视报杂志化(画报、电子版、周刊) ........................ 42 5.6.2 精办栏目、版面,提高报纸质量 .................................................. 42 5.6.3 引进激励机制,加强经营和发行工作 .............................................. 42 5.6.4 完善基础设施和设备 ............................................................ 42 5.7 县区广播电视规划 ................................................................ 43 5.7.1 肥东县重点建设项目及目标 ...................................................... 43 5.7.2 肥西县重点建设项目及目标 ..................................................... 43
第三章 合肥市城市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分析 ................. 11
3.1城市发展态势 ..................................................................... 11 3.1.1合肥都市圈发展构想 ............................................................. 11 3.1.2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 12
3.1.3城市发展布局 ................................................................... 12 3.2 国外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趋势 ........................................................ 13 3.3 国内广播电视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 14 3.4 合肥市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态势 ...................................................... 15 3.4.1 产业化 ........................................................................ 15 3.4.2 全面数字化 .................................................................... 16 3.4.3 网络宽带化 .................................................................... 17 3.4.4 光纤深入化 .................................................................... 17 3.4.5 多功能综合化 .................................................................. 17 3.5 合肥市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分析 ...................................................... 18 3.5.1 发展思路 ...................................................................... 18
1
5.7.3 长丰县重点建设项目及目标 ...................................................... 44 5.7.4 包河区重点建设项目及目标 ...................................................... 44 5.8 合肥广播电视覆盖工程规划 ........................................................ 45 5.8.1 完善合肥广播电视台的覆盖 ...................................................... 45 5.8.2 完善县区广播电视台的覆盖 ...................................................... 45 5.8.3 完善数字MMDS多路微波系统的覆盖 ............................................... 45 5.8.4 合肥农村广播电视建设 .......................................................... 45 5.8.5将合肥市电视信号覆盖至合肥经济圈内所有城市 ..................................... 46 5.8.6建造以合肥广电中心为中心的可以覆盖全市的新闻直播信号微波传输通道 ............... 46 5.9 合肥广播电视近期建设项目及投资估算 .............................................. 46 5.9.1 广播电视近期建设项目 .......................................................... 46 5.9.2 项目投资估算 .................................................................. 46 5.9.3 广播电视近期建设项目总投资 .................................................... 47
第六章 规划实施策略与保障 ............................ 47
6.1 政府引导与政策支持相结合 ........................................................ 47 6.2 规划引导与合理建设相统一 ........................................................ 47 6.3 深化体制改革,建立科学运营机制 .................................................. 47 6.4 建立并完善广电设施的法规保护体系 ................................................ 48 6.5 拓展投资渠道、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 ................................................................................ 48
2
第一章 概述
1.1 合肥市现状概况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江淮之间。现辖三县四区: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阳区、包河区、蜀山区和瑶海区,市域土地面积7029.48平方公里。2006年市域总人口50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66万人,一年以上暂住人口42万人。市区总面积838.52平方公里(含巢湖水域面积72.93平方公里)。2006年市区总人口226.3万人,其中户籍总人口185.3万人,一年以上暂住人口41万人。
合肥市是环境优美的“绿色之城”,被评为全国首批三个园林城市之一,后连续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卫生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第一个“科技创新试点城市”。
合肥的经济发展一直高居全省榜首,其经济总量和增长速率一直以位于全省经济发展前沿的马芜铜三市之间不相伯仲。近年来,合肥的经济发展尤为迅猛,2008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878.14亿元,比上年增长18.23%。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6.2:44.8:49.0,表现为第一产业的比重在下降,二、三产业的比重在逐步提高。按全市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1896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84元。2000年以后合肥全市GDP的年均增长率平均在18%以上,经济增长势头强劲。
合肥是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是人才荟萃的科教城。现有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59余所大专院校,以及包括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在内的200多个研究院所,智力资源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市道路已经形成“二环九射”的总体路网布局结构,2006年市区道路总长1070km,人均拥有道路面积8.8平方米;城市供水方面,到2006年,城市共建水库2座,中心城已建成4座自来水厂,综合生产能力达87.5万立方米/日,自备水生产能力约12万立方米/日;合肥二电厂建成并投入运营,大大提高了城乡供电保障能力,城市环境建设也有了长足发展,先后建成了胜利广场、人民广场、和平广场、明珠广场、徽园;南淝河得到了综合整治;王小郢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小甲垃圾处理场也已建成;城市燃气、公交、邮政、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
整体服务功能得到了加强。
开发区建设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到2001年,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试验区共完成30多平方公里的建设和土地出让,累计进区项目达到1000多个,完成总投资近300亿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近200亿元。此外,省市级开发区:龙岗工业区、桃花工业园区、双凤工业园区、蜀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都是城市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1.2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概述
合肥城市发展历经千年,但真正的快速发展是在解放以后,由一个五万人的县城,迅速成长为特大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合肥的发展可以用超常规、跳跃式来形容,每一次发展都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随着形势的变化,合肥城市再次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现行的城市总体规划已经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根据合肥的实际情况,经请示建设部同意,由合肥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期限是2006--2020年,确定合肥市城市性质为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交通枢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近期2010年合肥市域人口规模应达到580万人左右,其中城镇人口(即“141”城市空间发展框架内)360万人,远期2020年合肥市域人口规模应达到710万人左右,其中城镇人口(即“141”城市空间发展框架内)550万人,市域总人口的年均增长率为2.3%。近期2010年,合肥中心城区总人口300万人;远期2020年,合肥中心城区总人口360
万人。规划期内,合肥中心城区人口年均增长率为3.2%。201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为300平方公里,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为3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
3
平方米,平均每年增加9平方公里。
结合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设想、合肥自身特点及现状城镇布局结构和发展条件,规划提出“一核一圈五轴”的城镇空间组织结构,形成以合肥中心城区为核心,周边城镇密集区为市域城镇重点发展圈层,沿主要交通轴线,向四周围辐射,形成东、北、西、西南、东南五条拓展轴。
对于合肥中心城区规划提出了星形的形态结构,但该星形的尺度已经远非七十年代的风扇叶可比,城市基本上是以二环为中心,向外在东、南、西南、西、北五个方向上伸展出五个生长轴。五个
方向均有现实发展的基础。星形的形态与城市的山水自然环境相互配合,相互渗透。城市分区:规划将中心城区划分为八个城市分区:老城区、东区、北区、西区、南区、经开区、高新区和滨湖新区。
H=tga²L其中H为两发射塔的高度差,α为西发射塔的塔顶仰角,L为两发射塔间的水平间距。
2、信息工程规划 ⑴ 规划原则
信息化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大趋势,信息化建设将是今后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量,必须把国民经济和信息化放在发展的优先位置。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企业主体、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快并适度超前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信息网络向综合化、宽带化和智能化发展。
传输采用光纤和微波,有线接入与无线接入共同发展。
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电信网络资源,逐步形成全市统一的公用信息网络互联大平台和多个专业信息网。
建设先进完备的城市信息化体系,形成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信息化整体水平达到国内一流,为建设高度文明的国际化信息城奠定基础。
建立畅通的地下管网和空中微波通道系统,逐步实现光纤到路边、光纤到大楼、光纤到小区。
建设高速宽带传输市域网,提高用户接入网层次,实现信息网络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
1.3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关于广播电视规划的相关要求
1、广电工程规划
并进入办公室、家庭。建立、建全公共服务网、专业网和内部信息网。推进基础电信网、
建立全市统一的广播电视传输网,优化设施建设和有线电视网络。规划有线网络结构
有线电视网和信息光纤主干网“三网融合”。
为总前站、带自愈功能环形干线网、分前端和星型HFC双向网。网络功能升级改造为860MHZ
实施“数字合肥”工程,建设数字化城市。在大力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同时,加
双向数字传输系统,为用户提供宽带服务,数字化综合服务。
快信息化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到2010年,实现
加快政务文化新区市广电中心建设,提供高质量节目。省广电中心原址保留。总前端
经济、社会信息化,丛而使工作效率、社会生产力、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生活质量都得到
规划设在市广电中心内,作为省、市广电中心和中央及其他省市电视节目传输中心。分前
极大提高。
端按服务面积6—10平方公里,光节点服务半径以500米为宜。规划在合淮公路东侧建中
⑵ 规划措施
波发射台,对市域无线信号全覆盖。
规划建设“一网两中心”,即建设城市高速宽带数据公共主干网,信息通信中心和信
微波通道的控制:随着广电中心落户新的政务新区和合肥滨湖新区电视塔的建设,设
息服务中心。
置一条从广电中心至大蜀山顶的微波通道,与大蜀山至三十头发射台微波通道构成信号传
所有的信息化管线,必须与其他通信管线统筹考虑,统一规划建设在城市道路西、北
输通道,通道的宽度控制为60米,高度控制应符合公式:
4
侧人行道下。
新建项目,必须在适当位置预留10-50平方米用户接入设备用房。用户接入设备用房宜设于其它建筑物内或与其它建筑物合建。
各单体建筑的首层或二层,应预留安装用户接入设备的独立空间或安全位置,并有预埋至楼内各单元用户的网线管道。
已建设项目,应统筹考虑用户接入设备用房和管线,对实施难度较大的,则通过调整、增建、改造等办法逐步解决。
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技术手段,努力提高“村村通”的质量和水平。
⑶ 加快技术创新,积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加强对地面数字电视、高清晰度电视、数字声音广播及数字电影等高新技术的跟踪研究和应用,按照国家地面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标准和规划积极推进全省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
⑷ 加大广播电视产业开发力度用足用活产业政策,加速发展电视产业,深化广播产业,继续挖掘广告业的潜力,重点发展广播电视内容产业和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服务产业,拓展其他相关产业领域,通过创新经营方式、拓展经营渠道等手段,逐步增加其他产业的创收份额,使经营创收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格局,积极推进安徽广播电视产业集约化和规模
1.4 安徽省广播电视“十一五”发展规划概述
1、“十一五”发展的总体要求
化发展,不断提高经营创收能力。
“十一五”时期,安徽省广播电视要实现的主要目标是:宣传工作进一步改进,舆论引导水平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创作更加繁荣,对外宣传取得新进展;进一步完善安全播出调度指挥机制,落实保障体系,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防范各类突发事件和破坏行为能力显著增强;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大大加快,覆盖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10年,全省100%县(市、区)、80%的乡(镇)实现光纤联网,有线电视用户达到500万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6%以上;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十一五”时期广播电视创收收入保持15%的年增长幅度,到2010年,全省广电系统创收收入比2006年翻一番;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依法行政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进一步强化。
2、“十一五”发展的重点任务
⑴ 提高广播电视舆论引导水平和宣传质量,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不断提高正确舆论的引导能力。坚持“三贴近”原则,通过机制创新,促进节目内容和形式创新,推动频率、频道专业化、对象化;进一步拓展新闻报道内容,增加信息量,增强时效性;把话筒和镜头多给人民群众,让群众容易接受,便于理解,虚心听取群众意见,不断改进广播电视宣传,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
⑵ 推进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强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投入,改造完善现有骨干广播电视转播台,充分发挥其在扩大中央和省广播电视节目对广大农村地区无线覆盖的骨干作用;扎实推进农村广播
1.5 合肥市广播电视“十一五”发展规划概述
1、“十一五”期间广电发展总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合肥市广播电视事业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开放性和开拓创新的原则,本着利于发展,促进发展,科学发展,扩大创收,增强实力和谐发展的主导思想,认清发展战略,遵循广播电视的内在发展规律,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大力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人才创新和节目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广播电视生产力,实现产业规模,资本积累和科学技术上的跃升,不断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实力。
总体发展思路是:以科学发展为理念,以改革促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努力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增强竞争实力,为合肥市的改革开放和中心工作做好宣传,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以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尽早建成广播电视中心;整合广电资产,合理利用资源,坚持效益优先,以人为本,发挥人才效益,提高管理水平;开发广电新业务,积极推进数字广播电视、卫星电视、移动电视等多元发展的新路子,开拓新的平台,创造新的价值;完成好广播电视网络宽带双向升级改造,实现双向互联互通,加大网络多功能开发力度,完成市、县、乡(条件比较
5
好的城区及乡镇,规划辐射到50户以上的村)光缆联网工程,有效开展网络增值业务开发,开通城乡电视会议系统;对广播电视制作播出系统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提高设备技术性能,提高节目制作播出能力和水平;依照党中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扩大广播电视覆盖,使合肥的广播电视宣传、事业建设和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在充分发挥喉舌功能和服务社会的同时,积极为合肥市信息化建设发展添砖加瓦,努力形成经济建设中新的增长点,为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2、合肥广电事业“十一五”期间总体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合肥广播电视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广播电视系统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合肥市数字有线电视整体转换和平移;完成合肥市区广电网络宽带网络双向化升级改造,实现双向互通和网络多功能开发,有效开展网络增值业务开发,开通城乡电视会议系统;完成市、县、乡(条件比较好的城区及乡镇,规划辐射到50户以上的村)光缆联网工程;实现广播电视制播系统设备数字化程度达100%以上;实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分离,节目生产公司化,提高节目质量,提高播出水平,扩大收视率;实现市、县及上级台广播电视覆盖全部达到100%。
3、“十一五”期间广电事业发展重点目标
⑴ “十一五”期间要完成广电中心建设工程。以高品味、大手笔,建成集美观大方、风格独特、功能齐全的广播电视文化活动中心,节目制作中心,播控中心、发射传输中心和综合办公管理中心。有条件的县区也要建设广播电视中心,加大基础建设投入,改善广播电视制作播出和办公条件。
⑵ 以广电中心为基础,完善中心设施配套和更新改造,建成一个集制作、播出等多项业务为一体的大、中、小广播电视演播用房,规划制作、播出系统的设备100%以上实现数字化。从根本上改善合肥广播电视的制播质量和水平。
⑶ 全面实现合肥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方案,加快完善合肥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对系统内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对政府和社会形成数字合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信息交换平台。充分发挥“合肥广电宽带网络”和数字MMDS多路微波系统的作用,全面体现合肥广电宽带网络的双向互联互通和多种增值业务的开发效益。县区的广播电视网络要进行升
级改造,与合肥市有线网络同步发展,使网络的多种功能延伸到各县区乡村。
⑷ “十一五”期间,以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在中部地区奋力崛起,永当先锋的发展新思路,采取多种手段扩大广播电视的覆盖,重视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配套的广播电视节目服务,利用无线、网络、多路微波、卫星等多种手段覆盖,实现广播电视覆盖方面的跨越式发展,研究探索合肥电视上星覆盖项目。要采取多种手段扩大系统创收,以广电产业带动系统内部三产发展,提升合肥广电实力,服务社会,服务“三农”服务政府中心工作,为合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章 合肥市广播电视事业现状与分析
2.1 合肥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
目前,合肥广播电视已形成布局基本合理,设施齐全的市、县、乡、村四级包括中波、调频、无线和有线并存的广播覆盖体系;建立了市、县、乡三级包括米波、分米波,无线覆盖与有线网络、模拟电视与数字有线电视并存的电视覆盖体系。全市已拥有4套市级广播节目双频发射,5套市级电视节目,3个频道无线发射;拥有4套县级广播节目、3套县级电视节目,6个频道无线发射的覆盖体系。全市广播、电视节目采集、制作、传输和播出水平大大提高,广播节目24小时不间断播出,电视节目全天播出,有线电视网内有34套模拟和91套数字电视节目24小时播出。同时,6套数字音频广播,4套准视频点播节目,集成了国内第一套视频点播(VOD)系统,以及数字MMDS多路微波传输系统,传输电视节目达23套。有线电视网络已升级建成了覆盖全市的千兆IP宽带市域网,可为市委、市政府、企事业单位、写字楼和家庭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为单位提供VPN(虚拟专网)服务。总之,合肥市目前的广播电视已形成了立体的综合性覆盖和多种服务。
截止到2008年底,合肥市已拥有市(地)级广播电台1台,电视台1台。全市广播综合覆盖达100%,电视综合覆盖达100%,市级台电视覆盖达95%以上。县级广播电台4台,县级电视台3台,县级有线电视市域网三个,传输网用户达8万户;全市96个乡镇
6
中,有80乡镇通有线电视,已建乡镇小调频台82座;全市1238个行政村,已建村级广播室1205个,其中达甲级的村广播室913个,农村广播大部分得到更新改造;农村广播网年度宣传稿件总数达93401篇,年度超1000篇的乡镇达55个;全市农村广播网覆盖率,行政村达98.5%,村民组达93.8%。合肥市有线电视传输网,大部分由原来的550MHz系统已升级改造为860MHz,干线网络和住宅小区很大一部分得到改造。合肥市有线网络覆盖,实现了市、县区即肥东、肥西、长丰三县及七区的互连互通,是目前合肥市信息骨干传输网络之一。合肥市有线宽带网络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发展成熟的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络(HFC);二是高性能、大容量的新一代IP宽带市域网;三是以数字技术覆盖合肥及三县(覆盖半径70公里)的多路微波系统(MMDS)。全市有线网络系统设立了一个主前端,6个分前端,采用自愈结构,多路供电,安全可靠,可以提供多种先进、成熟的接入方式,并具有入户率高和成本低的优势。目前合肥有线电视已覆盖到合肥市近40万户家庭。
2.3 合肥广播电视系统现状
2.3.1 合肥人民广播电台现状
合肥人民广播电台始建于1958年8月1日,位于荣事达大道与阜南路交口处。总建筑面积1700㎡。合肥人民广播电台现有新闻综合广播、文艺广播、交通广播、故事广播4个专业频道和8个播出频率。全天累计播音93个小时。新增播出《徽商广播》频率已经通过国家广电总局的审批,准备正式开始播出。节目覆盖安徽省大部分地区及江苏、河南部分地区,已成为安徽省内强势广播媒体。
在合肥人民广播电台职工队伍中,本、专科学历从业人员占全台职工总数的92%。具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达72%,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占12%。
合肥人民广播电台于2000年建立的数字音频工作站系统,实现了节目录制、贮存、
2.2 合肥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的存在问题
虽然全市的广播电视事业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离上级领导的要求和合肥现代化大城
播出的网络化、数字化、自动化。点击“合肥广播在线”网站,可实现网上在线收听合肥
市发展需要,及与兄弟省会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和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归纳起来讲,
新闻、娱乐、服务节目。合肥电台正努力构建广播数字化体系,抓紧推进现有模拟系统向
主要有如下几点:
数字化系统的转换,促进数字广播系统化的升级换代。从整体组成系统来看,合肥电台从
l、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直接制约着合肥广播电视
制作到播出,数字化程度已经实现80%以上。
事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广电系统过于分散,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的问题仍然存在,以至于系统内不能充分地集中人力、财力加快事业发展,影响广电自身优势的发挥。
肥市领导的肯定。
3、体制不顺,有系无统,面对市场经济改革大潮,观念更新不够,改革力度不大,不能将面临的危机感、紧迫感,转变为深化改革的实际行动去积极地参与市场竞争。
4、广播电视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内部竞争意识,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够健全;高层次
供信息的支持。
优秀拔尖人才较少,特别是高层次的财经管理人才,网络高技术人才,广告和栏目策划人
2005年2月通过电信的批准,正式成为安徽移动通信责任公司的SP服务商,分别开
才缺乏,以及人才的调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都不同程度的制约着广电事业发展。
通了四个系列台的短信业务,为今后增值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指挥中心的几千个信息点,直播合肥市的路况信息,给数字多媒体广播DAB/DMB的发展提
合肥市交警指挥中心直播室即将建立,建立后的交警指挥中心直播室,可以随时选择着为市委市政府车队移动直播解说的任务,其高效的工作得到了其他省市领导的好评和合
2004年建成移动式直播车一辆,除了完成合肥电台的现场直播和录音以外,还承担
7
合肥人民广播电台现有机构:新闻中心、新闻综合广播编辑部、文艺广播编辑部、交通广播编辑部、故事广播编辑部、徽商广播编辑部。总编室、技术中心、广告中心、办公室。
合肥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综合广播、文艺广播、交通广播、故事广播、徽商广播,分别以中波666KHz、747KHz、1053KHz、1170KHz,调频91.5MHz、87.6MHz、102.6MHz、98.8MHz传送。除了传输至发射台调频、调幅发射以外,还通过网络加载到互联网、有线电视的数字广播中,形成了空中、网络、有线电视的立体空间,使有限的资源,发挥了最大的效益。
合肥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新闻节目有《合肥新闻》、《午间播报》;新闻闻综合广播的主要节目有《庐大姐拉家常》、《体坛纵横》、《听玩一夜》、《教育在线》;文艺广播的主要节目有《中国原创新歌榜》、《音乐点点听》、《音乐天籁村》、《音乐夜未眠》;交通广播的主要节目有《快乐正前方》、《都市车一族》、《交通现在时》、《欢欢说报》;故事广播的主要节目有《胡小图闯江湖》、《大话娱乐圈》、《童话亮晶晶》、《东哥西妹早点铺》等。徽商广播的主要节目有,《徽商情缘》、《徽贾风流》、《徽商轶事》、《财经快报》、《财富人生》等,
“数字电视”欢乐频道》,旨在把有限的广播节目资源和数字电视相结合,试探一条数字电视多媒体广播的新路子,合肥电台举办的一些现场直播节目、大型文艺晚会、大奖赛、广播购物等节目保存下来,在数字电视中重播或现场联播,目前该项目正在建设和试播中。
近几年来,合肥人民广播电台勇于改革,创新发展,已逐步建立起以四套专业化广播频率为核心的节目体系,四套节目风格迥异,定位更加准确,特色更加鲜明,正朝着专业化、本土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截止2008年,合肥人民广播电台有200多件作品获安徽省广播新闻奖二等以上奖项,其中有19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广播节目奖。合肥人民广播电台的广告创收额平均每年递增15%以上。
2.3.2 合肥电视台现状
合肥电视台是安徽省会城市电视台,1982年10月建台开播,是合肥市委、市政府的重
育法制频道、财经频道、家庭影院频道以及十三频道等6个专业频道;其中新闻频道和生活频道为无线、有线两路传输;法制、财经、影院频道为有线传输,十三频道尚未正式启用。“十五”期间,合肥电视台改造升级电视发射设备,电视信号覆盖面半径达70公里,较理想地解决了无线信号覆盖过窄的问题;无线信号
覆盖合肥市四区、三县7266平方公里以及邻近的巢湖、六安、淮南、庐江、定远、舒城等市县部分地区,网络有线用户40万户,覆盖人口450万人,两路收视观众近800万人。
合肥电视台现拥有固定资产1.1亿元。2008年,合肥电视台实际收入总额5469.16万元,其中经营收入4872.42万元。08年合肥电视台节目购置费用近800万元。
合肥电视台现有员工380名,其中,在编员工109人,局聘100人,台聘101人,公司聘70人。学历及职称构成为:大学本科学历195人,研究生学历11人,中高级职称105人。
“十五”期间,合肥电视台对技术设备进行更新升级,新闻频道摄、录、编已完成了90%的数字化、网络化改造,电视传播手段多样化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全台现有多功能电视转播车2台;新闻、生活、法制、影院、财经5个频道全部实现节目自动播控,摄像、编辑、制作系统已基本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2010年即将投入使用的合肥广电中心建筑面积73130平米,拥有1500平米多功能演播厅一个、600平米综艺演播厅一个及150到100平米的谈话类和新闻类节目演播厅五个,这七个演播厅在全部实现数字化的同时均实现互联互通,整个节目制作工作流程都将实现无磁带化,建成后合肥广电中心的播出频道将有现在的5个增至8个,其中1个频道预留为高清频道。
合肥电视台现每天累计播出节目115小时,内容涵盖新闻、社教、文艺、体育、服务、广告等六大类,每周节目生产总量2402分钟。2008年全年播出电视剧总共约740部,19458集,其中首播5285集,重播14173集。2008年全年五个频道播出节目总量约35770小时,自办节目约11801小时,其中首播3934小时。
要喉舌,合肥地区最强势的主流媒体之一。合肥电视台目前设有新闻频道、生活频道、教
8
合肥电视台现开办了27个自办栏目,分别为新闻频道10个:《合肥新闻联播》、《午间新闻》、《合肥经济报道》、《晚间播报》、《政协论坛》、《人大视点》、《时代报告》、《庐州人家》、《都市直通车》、《今日非常道》;生活频道5个:《生活八点档》、《逛街920》、《都市房产报道》、《我爱健康》、《中学生说话》;教育法制频道5个:《新闻110》、《张建说事》、《法制在线》、《维权在行动》、《非常情感》;财经频道5个:《合肥财经新闻》、《合肥好大市》、《车旋风》、《馋嘴阿强》、《合肥建设》;影院频道2个:《每日盛宴》、《午夜魔盒》。以上这些栏目,已拥有一定的品牌美誉度、相对固定的收视人群和稳定的市场份额,在合肥地区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成为我市老百姓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年来,合肥电视台积极开展各种社会活动,打造品牌,树立形象,扩大影响。自1985年起先后举办了多届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大赛,选拔出数以百计的人才,有近30位获奖选手至今仍活跃在本地的荧屏上。1997年合肥电视台举办了第一届“绿都之春”新春音乐会,至今已举办了12届,成为合肥地区年度迎新的一道文化大餐和合肥城市文化的一张名片。除此之外,一年一度的“合肥女孩”美丽比拼,高、中考期间的都市直通车特别节目《高、中考直通车》经过多年的打造和创新,现都已成为合肥电视台的品牌活动,在本地区产生较大的影响。
有线电视网络总前端和传输中心位于荣事达大道的阜阳路桥附近,拥有覆盖全市的有线传输网络和28万户的用户,同时,拥有MMDS的多路微波系统一座,传送8套电视节目。
台、野外分支器5260台、地埋管道约150余公里,拥有有线电视用户40万户。
合肥有线电视台通过地埋光缆与市电视台(九洲大厦)相连。有线台还建立了架空、地埋光缆与肥东、肥西联网,并通过省网(地埋光缆)与长丰等三县联网,实现市台与各县台的联网。同时,有线台还专门建立了MMDS(多路微波传输系统),以实现对合肥市边、远农村广大地区的有线电视覆盖。
合肥市有线网络系统为860MHz的双向、模拟传输系统,网络结构为光缆干线加同轴电缆分配网(HFC)结构。现已开通光节点700个,每个光节点覆盖用户300—1000户,覆盖全市范围。
合肥有线电视网络的光缆、电缆分为地埋与供电合杆架设两种方式。 2、市域建设情况
合肥市有线网络与三县实现了光缆联网。可以将合肥有线网络的全部节目和业务传至三县。
全市有线电视光缆长达647余公里,其中县、区至乡镇联网317余公里,光纤总长约10000余公里。全市电视覆盖提高了3.24个百分点,有线电视覆盖用户数提高了20万户。
2.3.4 近期完成合肥广播电视中心建设 合肥广播电视中心建设总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整个项目投入3.7亿元,投入经费高,
合肥市县级电视台3台,县级有线电视传输网络用户达3.5万户,全市109个乡镇中,已建乡镇有线电视系统79个。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市级台电视覆盖率达95%以上,
工程,大、中、小演播群,视听文化、会议中
乡镇广播电视入星率达100%。
心和大型的电视文化广场建设。总体工程设计,
2.3.3 有线电视网络现状 1、市区建设总体情况
合肥有线电视网,目前已建成网络部分的光缆总长330公里,干线电缆约297公里、电缆约4500公里、干线放大器1119台、用户放大器4754
形象新颖大方,科学实用,布局合理,留有发展空间。工程建设于2007年底完成主体工程,
2010年投入使用。这样形成集广播电视采、编、播和报业及相关产业为一体,实现配置合理,信息资源共享,相互融合的集团化运作的广电中心。投入运营后,合肥广播电视制播水平必将上一个新的台阶,以新的面貌展现在全市人民面前。
●场地位置
建设工程大。主要建设包括广电中心大楼主体
9
合肥市广播电视中心位于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内,西邻怀宁路,南邻天鹅湖路,总用地3.8公顷,距市中心直线距离约5公里,详见附图。
●电视方面
电视台以1500 m³1、600m³1、150m³1、110m³2、100m³2大、中、小演播群建设。选用国际一流的技术设备,实现全数字化的摄、录、编、播系统,具有多套节目制作和播出能力的电视节目制播中心,形成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设备齐全、科学管理的节目生产体系。
●广播方面
广播电台10套数字直播室系统,数字化总控系统,300平方米大型音乐录音室、100平方米文艺录音室和信号传输、通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备。
2.3.5 合肥广播电视报业现状
合肥广播电视报社位于荣事达大道75号,内设办公室、采编部、节目部、广告部。职工25人,退休5人。固定资产960万元,2008年全年收入352万元。合肥广播电视报期发行量为8万份,周刊每年约52—53期。合肥广播电视报内容每期定为16版。
2
2
2
2
2
90%以上的地区101.3NHZ调频广播能覆盖全县97%以上的地区,下辖36个乡镇广播电视站,其中除店埠镇和牌坊乡没有调频广播外,其余34个乡镇都有10瓦——30瓦的小调频广播电台,有线电视光缆目前已架通30个乡镇,全县光缆干线300公里,拥有有线电视用户4万户。
2.4 合肥广播电视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2.4.1 基础设施不足
近几年来,合肥市广播电视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从广电事业的现状情况来看合肥市的广电系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问题。
1、合肥广播电视中心
目前,合肥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广播电视传播中心和合肥广播电视报等各单位分散在市内四个地方,用房短缺,基础设施落后,整体利用率不高。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都是普通的办公楼,大型活动、大型节目都需租用制作场地,这些情况极大地制约了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面对数字化和网络化浪潮,尤其是在建设“数字合肥”的今天,这种状况与合肥市的城市地位、21世纪合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广播电
2.3.6 县区广播电视现状 1、长丰县广播电视现状
广播:长丰县其辖乡镇、1个工业区,有15个文化广播电视站。77个有线村架设杆线总长度430余公里,并对12个村级广播的设备进行了改造。新建调频塔3座,维修10座。目前长丰县真正达到了组组通广播。
电视:长丰县目前有一座电视台,一座电视转播台,位于罗集。全县有12个乡镇已与省、市有线电联网。于2008年第一季度将实现15个乡镇全部与有线联网。
2、肥东县广播电视现状
肥东广播电视台由两套无线电视发射系统、一套调频广播发射系统、两个电视转播台;分别是3千瓦7频道电视、3千瓦37频道电视,300瓦101.3NHZ调频广播,杨塘100瓦6频道电视转播台、八斗100瓦3频道电视转播台。7频道和37频道无线电视能覆盖全县
视发展的目标都极不适应,因此要加快合肥市新广播电视中心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将广播电视下属各单位集中在一起,进行优势互补,运用大生产方式,进行节目的制作播出和传输,资源共享有利于充分发挥广电设施的潜力和效率,有利于对信息的及时采集和综合利用;有利于新闻的时效性,有利于广电事业自身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冲击力。
2、中波发射塔
目前合肥人民广播电台节目制作完成以后,经微波和光纤两种途经传输到大蜀山顶,由安徽省传输发射总台大蜀山发射台完成三套调频广播的发射,再通过微波传输至长丰县的三十头省发射台,由三十头的发射台完成两套中波节目的发射。由于是挂靠省发射
10
塔,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租金问题,另一方面是功率不足。
3、电视发射塔
2.4.3 有线电视覆盖率需要提高
目前广播电台的覆盖问题,合肥人民广播电台,由于场地是租用的三十头省发射台,
由于现在电视发射台设在九州大厦楼上,天线低,覆盖半径小,急需要建立一个高为
机器设备是省台代维修、代管理的,直接影响到合肥中波发射的管理和发射效率问题。急
300m以上的广播电视发射塔才能够实现相应的覆盖率目标。
需规划一个场地独立运营。
2.4.2 网络体系有待完善
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空间上没有保障,成为有线电视网建设的主要障碍。按新的广电线路敷设标准要求,干线路由一般采用地埋管道。但地下铺设,一方面工程造价比较高,另一方面地下管线错综复杂,有的道路地下已无空间可利用,同时施工难度也非常大。
1、网络结构需要进行改造
原有线电视网仅能提供传统的广播电视业务。根据广电事业发展及市场业务需求,需要依据分层概念改造原网,并建立回传通道,且模拟通道和数据通道并存。
2、网络频率响应带宽需要拓展
原网按93年规划建设为550MHz。随着技术发展和应用,要求提高带宽。按照当前行业推荐的频道带宽应为860MHz。
到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集中统一使用,来促进广电事业的发展和节目的制播质量。
3、单个光节点服务用户数过多
目前光节点覆盖用户为300~1000户/光节点,平均500户/光节点,已建光节点700个。应尽快通过改造增加光节点,减少每个光节点服务用户数。根据其他城市有线电视网建设经验,可以采取过渡方式,先按照200户左右建设,同时保留进一步减少用户数的预留资源,待需要时可方便地调整。
4、网络路由资源问题
由于有线电视起步于九十年代初,城市道路两侧分别为电力和电信占用,目前有线电视光、电缆架室线路附挂在电力杆路上。虽然经协调后,电力部门同意以有偿形式附挂建设,但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有线电视属于社会宣传,服务行业,承担普遍服务,且低收费,但电力部门出于自身经济利益,在附挂收费上把有线电视网络等同于其他纯经营性网络业务单位,对广电部门来说收费过高;二是没有自主权,在有些路段不能按广电部门的需求建设;此外,对城市的环境等方面的影响问题也需要考虑。
3.1.1合肥都市圈发展构想 1、关于合肥都市圈的理解
基于区域发展以及省内发展重心的要求,有必要以合肥为中心,形成皖中一体化发展格局,实现区域内部分工协作和城乡统筹发展,以此带动全省经济的发展。同时,区域化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合肥都市圈的形成有利于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强化合肥的区域中心地位,有效发挥合肥的辐射带动作用。
合肥都市圈应该是合肥立足于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有效融入区域合作的空间载体,是广电资源过于分散,在某些方面存在着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问题,系统内部尚未做全市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市级台电视覆盖达95%以上。偏远乡镇、农村收看不到合肥新闻频道节目,影响了信息的传输,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急需建立高为300m以上的电视发射塔解决广大农村无线电视的覆盖问题。
目前包括市区、三县四区广大农村地区在内有线电视的覆盖率为37%左右,有线覆盖率还很低,广播、电视作为党的喉舌、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农村地区用户分散,如何既经济又有效的提高有线电视的覆盖面,如何建立全市的合理高效的电视电话系统,都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4.4 广播电视资源整合力度不大
第三章 合肥市城市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分析
3.1城市发展态势
11
开放的而非封闭的结构系统。
合肥都市圈应该充分依托合肥主城的辐射能力,与其边缘地区一体化发展,协调周边城市发展,进而实现带动整个区域发展的目的。
合肥都市圈应积极运用区域都市圈规划理论,由极化发展走向网络一体化发展的城市化道路,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分阶段的发展过程。
2、合肥都市圈的三个空间层次
内部圈层——中心城区,合肥中心城区及其拓展范围;
中部圈层——外延拓展区,以半小时交通距离为划分依据,基本圈层半径为50公里; 外部圈层——协调发展区,以一小时交通距离为划分依据,基本圈层半径为100公里。 3、 合肥都市圈的三个发展阶段
中心集聚阶段——重点发展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应该在300—400万人。
轴向生长阶段——重点是在中心城区外围,沿交通轴线连片拓展,形成都市区,人口规模600—800万人。
都市圈发展阶段——重点在于完善都市圈的结构与体系,人口规模在2000万以上。 这一发展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中心扩散的单向发展模式,而是一个双向的发展模式。最终合肥通过都市圈与南京构成合宁联动发展的态势,并实现立足皖中,辐射皖北,联动皖南的战略设想。
本次规划根据城市建设传统与现状发展趋势,契合合肥都市圈长远的发展框架,同时结合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提出“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既在合肥城镇密集区范围内构建一个主城、四个外围城市组团、一个滨湖新区的总体空间框架。一个主城是指在现有合肥二环路以内、312国道以北的城市空间,主要负担城市的综合服务职能。四个外围组团分别是东部组团(包括店埠、撮镇);北部组团(包括瑶海经济开发区、庐阳工业园区、双墩);西部组团(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蜀山经济开发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西南部组团(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派镇)。一个滨湖新区指在巢湖东北岸地势较高地段建设滨湖新区(包括包河工业园区)。在城市各组团之间保留有城市生态廊道和绿色过渡空间。
“141”城市空间发展框架是城市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空间框架,是一个开放的突破行政区划束缚的城市空间发展框架。该框架不但对规划期内的城市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也对规划期以外的未来发展具有引导和控制作用。同时,该框架不但指导中心城区的城市空间拓展,也指导城镇密集区范围内的城市空间有序拓展。
3.1.3城市发展布局
结合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设想、合肥自身特点及现状城镇布局结构和发展条件,规划提出“一核一圈五轴”的城镇空间组织结构,形成以合肥中心城区为核心,周边城镇密集区为市域城镇重点发展圈层,沿主要交通轴线,向四周围辐射,形成东、北、西、西南、
按本次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考虑,至2020年,城市发展主要是处于中心集聚阶段,并且有可能在规划期末过渡到轴向生长阶段。
1、“一核”——合肥中心城区
3.1.2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合肥的城市空间拓展经历了单中心发展、三翼拓展、多中心组团式的发展模式,目前多中心组团式的发展模式还没有根本确立,合肥的空间拓展呈现出内部“摊大饼”,外部指状无序发展态势。
根据合肥城市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城市建设传统以及都市圈的空间发展策略。合肥城市空间的拓展应体现中心集聚轴向拓展的根本思路,真正在城市未来的长期拓展空间领域确定多中心、组团式的发展策略。
合肥中心城区是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中的核心。 2、“一圈”——城镇密集区
合肥城镇密集区是以合肥中心城区为核心,与城市呈一体化发展趋势、密集分布的城镇圈层。主要包括肥东的店埠、撮镇、长临河等;肥西上派、严店、三河等;长丰的双墩、岗集等。该圈层将成为市域城镇体系中的城镇重点发展地区。
3、“五轴”
沿东、北、西、西南、东南五条交通主要轴线形成五条城镇发展轴线。 东南五条拓展轴。
12
合芜铁路、合马公路沿线发展轴:东南向以现有合芜铁路及合马公路为依托,是合肥联系沿江经济带,进而融入“长三角”城镇群的重要通道。在这条轴线上的重点城镇有:撮镇、桥头集等,辐射周边城镇。
合淮铁路、公路沿线发展轴:以现有合淮铁路为依托联系淮南等皖中城市的北部城镇发展轴,主要联系皖中、皖北各城市,同时也是省内的主要经济发展带动轴,在这条轴线上的重点城镇有:双墩、下塘、朱巷等和水湖,辐射周边城镇。
合九铁路、合蓉高速公路沿线发展轴:以现有合九铁路和沪蓉高速为依托,联系安庆、铜陵方向的城镇发展轴。在这条轴线上的重点城镇有:上派、三河等,辐射周边城镇。
合六公路沿线发展轴:连接合肥市域和中原各省份的重要城镇发展轴,此发展轴上的重点城镇有:官亭、小庙等,辐射周边城镇。
合宁高速公路沿线发展轴:连接合肥市域和南京——长三角北翼城市的重要城镇发展
312国道为界。建设用地面积约35.67平方公里,人口47万。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312国道以南,沪——蓉高速公路以西,合九铁路以东,派河以北地区,建设用地面积约60.59平方公里,人口36万。
高新技术开发区:东以二环西路、合九铁路为界,北到董铺水库南岸,南到沪-汉-蓉高速铁路,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蜀山经济开发区,是以高新技术研究、高新产业研发与技术转化为主要特色的新城区,建设用地面积约63.03平方公里,人口35万。
滨湖新区:是312国道以南,沪蓉高速公路以东,南淝河以西,派河以北地区,包括滨新新区和包河工业园区,建设用地面积约47.40平方公里,人口56万。
3.2 国外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趋势
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数字、网络等信息技术加快了传统行业的升级换代和更新融
轴。此发展轴上的重点城镇有店埠等,辐射带动的重点城镇有粱园等。
合,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更加明显,数字化为广播电视带来了自
对于合肥中心城区规划提出了星形的形态结构,但该星形的尺度已经远非七十年代的
诞生以来的最大的一场技术变革。从1994年6月美国开播卫星数字电视以来,美国、日
风扇叶可比,城市基本上是以二环为中心,向外在东、南、西南、西、北五个方向上伸展
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都采取了各种措施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
出五个生长轴。五个方向均有现实发展的基础。星形的形态与城市的山水自然环境相互配合,相互渗透。规划将中心城区划分为八个城市分区:老城区、东区、北区、西区、南区、经开区、高新区和滨湖新区。
现;比利时、希腊、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英国和匈牙利决定在2012年实现。
老城区:环城马路以内地区,建设用地面积约5.28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12万左右。 东区:与瑶海区的行政区域一致,是板桥河、南淝河左岸地区,包括瑶海经济开发区
几十亿美元研制了ATSC标准,欧洲地区研制了DVB-T标准,日本研制了本国的ISDB-T
和磨店职教基地,建设用地面积约81.44平方公里,人口88万。
标准。
北区:是除老城区以外的庐阳区部分,板桥河右岸和南淝河左岸地区,包括庐阳工业
目前,世界数字电视设施市场己经形成,并正在发展和扩大。据调查评估,从2002
园区,建设用地面积约31.53平方公里,人口38万。
年1月起到2006年1月止,全世界的数字电视用户将由不到六干五百万个家庭增加到3.5
西区:是蜀山行政区的一部分,东以金寨路、环城西路为界,西到二环西路、合九铁
亿个家庭。大多数用户将集中在发达国家,如美国、西欧各国、日本和澳大利亚。不过,
路,北到南淝河,南以312国道为界,包含政务文化新区,建设用地面积约35.05平方公里,人口48万。
南区:包河行政区的一部分,西以金寨路为界,北到环城南路,东到南淝河,南以
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发展数字电视的国家,在技术领域不仅完成了数字电视三大标准的2000万-4000万户。
发展中国家的用户也将有所增加。据预测,世界数字电视今后若干年的普及幅度每年将达
很多国家为推进广播电视的数字化进程纷纷研制了数字广播电视标准,如美国投入了广播电视发射数字化;奥地利、德国、西班牙、意大利、马耳他和瑞典决定在2010年实
欧洲己有13个国家确定了实现数字化的具体日期,其中芬兰决定在2008年率先实现
13
制订工作,而且己经率先实现了商用播出。截至2003年底,全美己有1129家电视台实现数字化过渡,有99.35%的美国电视家庭可接收到数字电视信号。2003年美国有线电视行业的系统升级改造费用支出为106亿美元。美国调查公司Informa Media公司的调查,美国2004年末数字电视用户占到总数的48%。美国政府部门的政策对于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美国国会的规划,到2004年,美国35英寸以上的电视机必须是数字电视;到2006年将全美的电视发射信号由模拟系统转化为数字系统;到2007年,所有的上市电视机,无论大小,一律实现数字化。同时,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还制订了各地方电视台播放数字电视的时间表以及数字电视节目的版权保护规则。
英国的数字电视家庭占欧洲全部数字电视家庭的42%。2003年底,英国一半以上(50.3%)的家庭接收数字电视服务;2004年第一季度末,英国数字电视家庭用户普及率上升到53%。
日本政府也将在未来十年内投资200兆日元(约1.8万亿美元),用于数字电视的发展,以促进数字电视机消费、广播业者的设备投资与相关新型服务业的繁荣。同时日本政府还将投资1800亿日元(16亿美元)以帮助启动日本数字电视系统,目标是在2008年前全国都能接收到数字电视信号。
事业发展对广播电视科技提出了新的要求,广播电视科技必须紧密地围绕国家的战略部署和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紧密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坚持自主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加强区域协调等方面来展开,在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广播电视内容产品等方面加强工作,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数字化已成为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广播电视正面临着自诞生以来最为深刻的场变革。这场变革改变了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的生产、传播、交换、消费的方式,使信息传播正在从单向单一形态向双向多元形态、从资源垄断向资源共享、从自成体系向开放体系、从不对称传播向互动交流方向转变。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世界广播电视正处在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全面转换的关键时期,各国政府正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广播电视数字内容产业。在国内,相关行业已完成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换,具备了提供音视频服务的能力。广播电视与通信、互联网等行业正处在融合、汇聚、转型过程中,相关行业利用数字技术、采用各种方式正力图进入传统的广播电视服务领域,收音机、电视机和银幕已不再是广播电视独享的接收和显示终端。技术与媒体的不断融合导致传统的行业界限正在模糊,新兴产业群不断出现,开放与融合已成为当今技术发展的主
3.3 国内广播电视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1、国家对广播电视科技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流。中国的广播电视具有独特的信息内容资源优势、点对面的广播优势以及用户普及率高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民经济和
的受众优势,拥有全国最大的传输覆盖网络、最大的终端用户群和最大的内容资源。但是,
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十
传统模拟技术体制所形成的专业、封闭、单向、单一的生产方式,与信息时代兼容、开放、
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科学
共享、多样、对等、通用的内在要求产生了巨大的冲突,与国家、社会、人民在新时期对
发展观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要求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加强
广播电视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形成了很大反差,模拟技术体制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广播电视发
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建设;要求重点培育数字化音视频,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推进信
展的瓶颈,数字化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选择。
息技术普及和应用;要求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3、创新是提升广播电视科技能力的关键
推进“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要求繁荣广播电视、文化艺术,创造更多更
广播电视是科技进步的产物,是高技术、重装备、大投入的行业。广播电视科技具有
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发展广播电视数字内容产业。广播电视科技是推动
技术先进性、全局带动性、相互融合性以及知识密集、人才密集、资金密集等特点。在信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正发挥着前所未有的引领作用。国家发展及广播电视
14
息传播方式单一、手段单调的年代,广播电视极大地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迅速成为并且至今仍是最普及最便捷的大众媒体。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面对信息革命给广播电视带来的难得发展机遇和巨大挑战,广播电视要全面增强制作能力、提升传播能力、加强覆盖能力、拓展服务能力、提高安全能力,进一步巩固广播电视主渠道、主阵地地位,实现跨越式发展,创新是关键。新技术需要新模式,新模式需要新理念。广播电视科技创新,不仅需要在基础性、前沿性科研领域取得进展,还需要在科技应用能力、系统集成能力、工程组织实施能力、服务运营与监督管理能力等方面取得突破,全面提升广播电视科技的总体水平。新时期广播电视科技创新不仅是广播电视自身发展的要求,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广播电视科技的必然要求。
4、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广播电视科技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薄弱环节,一是需要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传输覆盖能力,优化资源配置,解决农村及边远地区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的问题;二是需要全面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推动广播电视升级换代;三是需要进一步完善广播电视安全保障体系,适应国家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高标准要求;四是需要大力发展广播电视内容产业,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五是需要进步提高影片制作、放映的质量,降低制作放映成本,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对高质量电影节目的需求;六是需要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解决广播电视事业发展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着力提高广播电视科技总体水平。解决中国广播电视科技工作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为此,需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筹考虑,精心部署,以创新的理念,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开创中国广播电视科技发展的新局面。
产业、文化产业来办,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向产业化方向的转化过程中,逐步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化”。一是产业结构由单一向多元转化。如果只抱住广告一个主体,既会造成大家狭路相逢的火拼,恶性竞争,又会导致市场形势有变就无退路。而以广电的行业资源、人才优势,完全可以开出新路,创造新的产业方向和结构。二是产业经营由只求创收总量的粗放式发展向既求总量又求效益的效能型发展。创收总量大、盘子大固然是好事,但真正的竞争力体现在包括利润、税收、可用资金等方面在内的效益。三是产业运作由不计成本无效扩张型向加强成本核算注重投入产出的精算型转换。只讲投入不讲产出,或者只讲产出不讲投入,都是一种铺摊子式的无效扩张,盲目求大,会造成恶性的效益低下的循环。而真正良性的产业运作应该是精算成本、严格核算,讲求投入产出比。因此,广播电视应确立了以集团多种资源为依托的产业发展综合战略,即强化优势产业、开发高新产业、拓展相关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
1、依托频道资源,大力强化广电节目的广告经营优势产业。以品牌意识、精品战略和市场化运作来联合打造广播电视频道,以节目质量的提高来提升广告经营的质量和效益。特别突出以电视为龙头,集中力量培育一批有影响力、有吸引力的名牌栏目,提高频道的广告含金量。广告增收有三大外在影响因素,一
是一个地区GDP的增长,二是社会消费品总额的增长,三是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2、依托广电技术和网络资源,大力开发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目标的高效产业。突出广电的特色,以信息内容的丰富和信息服务的高效来开发有线电视、有线数字电视和宽频数码“有线通”,形成信息化产业优势,获取长远的经济收益。网络的产业经营是个大投入高回报的产业,在集中自有资金投入的同时,注重引资
3.4 合肥市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态势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广播电视行业正朝着产业化、数字化、宽带化、光纤深入化
融资。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以网络为主体直接引资
和多功能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为我所用,但牢牢控制网络产权;二是选准项目,适
3.4.1 产业化
在新形势下,广播电视要在强化喉舌功能的同时拓展产业功能,把广电当作大众传媒
当负债经营,向银行贷款,通过对比选择,在合理范围内降低利率;三是探索租赁业务,降低投资风险。
15
这三种方式以网络公司为主体,完全实行企业化运作。总之,通过多元引资,优化投资结构,产生高效回报,促进长远的、非泡沫性的产业经营。
3、依托艺术创作资源,大力拓展影、视、剧等相关产业。整合调配广电所特有的文艺创作人才、设施设备和经营机制,在做精做优广电节目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创作、制作一批精品广播剧、电视剧乃至舞台艺术作品,通过文化市场的经营运作,拓展文化关联产业。同时逐步拓展节目的市场交流之路,既跨地区宣传合肥又实现节目的市场价值。
4、依托文化设施资源,大力发展文艺演出市场的新兴产业。对演播厅深化经营管理改革,逐步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向社会开放,积极引进更多的优秀文艺演出团体。同时用足用好有关政策,聚集有关资金,建设一座更能丰富合肥市民文化生活的文化设施,并对此遵循
演出市场规律,进行市场化经营运作。在集团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下一步要关注重视3个方面的转变。一是节目生产由自制自播的封闭型向制播分离的市场化转变。节目的自制自播封闭运作其实也是“小而全”的表现之一,是自给自足型的小生产。要逐步建立面向市场的制作公司,实现自身市场化运作。广电播出机构控制播出权,把好导向。二是经营与宣传真正分离。媒体自身经营广告本质上不符合市场经济,弊端很多。要把广告经营转化为由社会的广告公司总代理,媒体控制收购播出价格,把握市场开发的主导权,同时取得广告创收的更大突破,增强效益。三是发展上打破区域观念和行业观念。要着手创造条件,推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经营和产业运作,充分吸收、借鉴和引进其它行业的模式、资金,以项目为依托,开辟融资渠道,尝试资本运作,使广电集团成为文化产业中的龙头产业。
3.4.2 全面数字化
进入90年代以后,广播电视全面数字化和因特网的迅速发展给有线电视形成有力的
挑战,同时也给有线电视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数字技术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节目制作的质量,而且拓展了信息传输、投入的方式,使本来已经很宽的有线电视网增加了更多的服务空间,使有线电视网真正走进了信息基础设施的行列,这预示着公众可得到越来越多的、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原来的有线网都是模拟信号,若干年后的有线电视综合网都是数字信号,在此期间,是模拟和数字信号的并存期,是模拟向数字信号的过渡期,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必须兼容模拟和数字两种信号形式,并能适应最终过渡到数字化。
在广播电视数字化方面,除美国走在了发展的前列以外,德国、西班牙、澳大利亚、英国、日本甚至台湾也制定出了数字化发展计划。中国广播电台、电视台、转播台、发射台、电缆、微波传输网的数字化改造也已经展开,数字卫星传输已经实现。今年已经在全国启动数字有线电视项目,包括合肥在内,全国经广电总局批准的试点城市共36个。
中国在高清晰电视(HDTV)技术方面一直紧跟国际广播电视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开发工作。1999年,由广电总局牵头,产业、科研等有关单位协作,成功地运用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技术对国庆50周年庆典活动进行了转播试验。高清电视已经在合肥有线电视网试验播出,并纳入到正在进行的数字化项目。
在数字电视领域,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三种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制式,即美国的ATSC(先进电视制式委员会)、欧洲的DVB(数字视频采用了MPEG--Ⅱ压缩标准,并可传送高清晰度电视(HDIV)。美国、日本等国已先后宣布从模拟向数字化过渡的计划。由于制式选用将极大地影响科技的发展和相应的高科技市场,美国、欧洲和日本都大力向其他国家及地区推广自己的制式,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则一直在密切关注新一代电视的发展,同时慎重地对待数字电视广播制式的选择与产业发展。
数字声音广播是继调幅、调频广播之后的第一代广播方式,欧洲已制定了数字音频广播(DAB)标准,很多国家已建立了DAB实验室和单频网。美国、日本也制定了各自的数字声音广播方案。利用数字卫星广播系统(FBS),可实现全世界优质声音覆盖。另外,采用数字调幅(数字DRM)技术对传统的中、短波广播进行改造,可以使声音广播音质达到调频立体声质量。
16
利用卫星传送广播电视节目已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卫星广播的趋势是建Ku-BSS(广播卫星业务)频段专用直播卫星(DBS)系统。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美国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对Ku广播电视直播卫星系统都给予相当的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此进行相关研究,并分别拥有自己的Ku频段直播卫星。
有线电视传输系统比地面广播和卫星广播拥有更多的频道。而且能够以较低的价格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声音、图像和数据信息服务。美国有线电视公司率先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以光纤同轴混合网(HFC)进入市场,为用户提供体育、新闻、电视、家庭购物等新的节目类型。
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是采用广播或插放的形式提供给观众和听众,这些单向传播的新闻、娱乐和多种专题节目是公众获取信息最主要的形式之一。随着信息价值取向在现代社
随着国家信息化相关政策出台,广播电视信息化在保持其原有公益性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满足公众对文化、教育、科技及日常生活的日益增长的需要。因特网虽然为公众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其网络的无政府状态和不尽合理的网络结构,使其难以满足大众不同层次的需求。广播电视不仅具有规模宏大的网络资源,更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有先天的优势,包括音像、电视、新闻等等。
广播电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重要的是网络的建设和网络体系的建立,真正实现宽带高速接入,使有线电视网络在21世纪的信息时代更紧密地与用户连接在一起。
3.4.4 光纤深入化
与同轴电缆比,光纤损耗小、能耗低、温漂小、故障少、信号好、抗干扰、抗雷击、重量轻、寿命长,在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中,得到了越来越多广泛的应用,已经并且正在
会中的变化以及公众对信息要求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单向信息传播方式已难以满足对信
逐步向用户深入。
息化、多样化的需求。
目前,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的HFC结构,大体有三种,它们分别是:
信息技术的进步为个人高速、双向、高质量获取所需信息提供了技术保障,促进了信
1、光纤到支线(FTTF),每个光节点约带2000个用户,串接宽频带放大器≤3台;
息需求的成倍增长。国外广播电视产业通过信息基础设施为民用和商业用户提供多种信息
2、光纤到路边(FTTC),每个光节点约带500个用户,串接宽频带放大器≤2台;
服务。开展上述服务需要具有一个完善的信息资源收集、编辑、加工制作群体,才能向社会提供具有价值的信息产品,以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发达国家的政府为使其国家的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发信息,如:将图书馆、博物馆和书籍、图片、音视频馆藏品通过采集、录入、加工处理,再通过广播、电视或因特网为公众提供服务。
3.4.3 网络宽带化
广播电视系统除使用传统的传播方式之外,已出现了以网络为载体的新的广播、电影和电视传播方式。中国的广播电视业也纷纷建立因特网站。网上音视频广播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手段,已经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
务等。
随着互联网的业务日益普及,可以预见,网络媒体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媒体。新的媒体将会以传统媒体为基础,结合网络传输技术,产生出新的服务形式,如:音视频点播、网络电视等等。广播电视信息化如何面对新的机遇进行规划和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心所欲地控制播放)、国际互联网Internet、电子图书馆、电子报刊、可视电话、社区服用几个通道同时滚动加密广播)、真点播电视TVOD(一个用户独享一个节目,用户可以随
3.4.5 多功能综合化
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可以连接无线通信、卫星通信、微波通信、光纤通信等各种传输方式的网络,也可以容纳已知的各种信息服务,如模拟电视广播(模拟信号消亡前)、模拟声音广播(模拟信号消亡前)、数字电视广播、准点播电视NVOD(每个节目固定间隔时间,
通过比较,本规划建议使用FTTB。
3、光纤到建筑(FTTB),每个光节点约带125个用户,串接宽频带放大器≤1台。
17
3.5 合肥市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分析
3.5.1 发展思路
1、建立合肥广播电视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安全播出和政令畅通。
2、全面加强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积极发展农村电影放映,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3、全面加快合肥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建设集有线、地面、卫星传输于一体的数字电视网络,推动合肥广播电视系统升级换代和结构优化。
4、发展合肥广播电视内容产业,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5、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广播电视科技创新水平。 3.5.2 发展战略
1、完善合肥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广播电视建设
② 利用多种技术手段提高传输和覆盖水平。在统筹考虑并处理好模拟与数字的衔接关系的基础上,优化调整频率规划,提高频率资源使用效率。利用多种技术,进一步提高合肥广播电视节目的覆盖质量。
③ 不断提高发射台站自动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合肥广播电视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发射台站自动化进程,提高发射机固态化比例,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2、全面推进合肥广播电视数字化,推进广播电视升级换代 ⑴ 大力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
① 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进程,推动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
② 积极拓展有线电视服务功能。积极开展数据广播、视频点播、交互电视等业务,使有线电视成为集公共传播、文化娱乐和信息服务于一体的、联接千家万户的多媒体信息平台和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平台。
③ 全面提升有线电视网络技术水平。继续完善有线电视干线网,加快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扩大光纤传输覆盖范围,逐步实现光纤到楼、光纤到户,提高有线网络业务承
⑴ 大力推进广播电视进村人户,提高“村村通”水平。
① 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按照“巩固成果、扩大范围、提高质量、
载能力,实现双向、交互、多功能。
⑵ 积极推进地面广播电视数字化
改善服务”的要求,采用多种技术方式,在巩固已有成果基础上,加快解决空白区、盲区
① 做好地面数字电视频率规划。综合分析地面数字电视业务需求,确定地面模拟电
听广播、看电视问题,同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保证长期通。
② 进一步提高农村广播电视服务水平。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无线、有线、卫星、微
开展技术试验,确定地面数字电视规划参数和方法,完成频率规划。
波等多种手段和措施,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套数更多、质量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不断满
② 建立地面数字电视系统,积极推进多种应用。积极应用地面数字电视组网技术,
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 继续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积极改善农村电影放映基础设施条件,大力推进农
③ 积极推进声音广播数字化。开展地面数字音频广播试点,建立试验系统,开展多
村电影数字化放映,丰富农村电影片源,做好农村电影拷贝配送工作,建立以数字化放映
种应用。利用中短波发射台站和频率资源,进行数字调幅广播试验,条件成熟时开展数字
为龙头、农村电影院线为主体、固定放映和流动放映相结合的农村电影发行放映新体系。
⑵ 加强合肥广播电视无线覆盖
⑶ 构建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
① 充分发挥各地现有无线发射台站的作用,加快设备更新改造,增加节目套数,加
加快制订移动多媒体广播总体规划,确定技术体制,建立标准体系,制订相关标准,
强运行维护,大力提高农村地区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水平,使广大农民群众能够无偿收听收看到无线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
加速产业化步伐,建立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平台和业务支撑系统,构建移动多媒体广播网,调幅广播。
兼顾固定与移动接收,开展多种业务。
视向数字电视过渡的策略和原则,制订地面数字电视相关配套标准,完善基础数据平台,
18
面向流动人群和便携、移动终端,开展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积极推进多种应用。
⑷ 积极研究推进“三网融合”,着力构建以数字电视网为基础的下一代网络 ① 构建以数字电视网为基础的下一代网络框架体系。积极研究在低成本、广覆盖基础上,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构建以数字电视网为基础、满足多种业务需求的下一代网络,推进“三网融合”。
② 逐步开展以数字电视网为基础的下一代网络相关试验及应用。实现业务与底层传输相分离,适应多种网络条件的内容分发与交换,支持各种终端一致性接人,保障业务质量与安全监管,具备双向、宽带、移动、交互等能力。
③ 开展以数字电视网为基础的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地面、有线、卫星协同覆盖组网技术,信源高效分级编码技术,宽带移动多媒体广播与接入技术,多功能、多业务、双向高效接人技术,业务质量保障与运营管理技术,安全和监管技术,终端一致性接人技术。
④ 积极开展新兴媒体技术应用研究。加强手持电视、移动电视、网络电台、网络电视等新兴媒体的技术和应用研究,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路线、发展模式。
3、发挥广播电视内容优势,推进数字内容信息服务 ⑴ 构建广播电视数字内容框架体系
① 做好广播电视数字内容发展规划。在需求、概念、框架、服务、关键技术等各方面深入研究,统筹部署,构建广播电视数字内容的技术、服务等框架体系,促进合肥广播电视数字内容健康发展。
② 通过关键技术研究的突破和体系机制的创新实践,打通数字内容提供、集成、分发、服务、监管等各环节,融合各种技术手段,支持各类接收终端,提高内容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合肥广播电视数字内容标准体系的形成。
⑵ 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制作的能力、质量与效率
① 加快广播电视中心数字化、网络化进程。积极推进采集、制作、播出、存储、应用一体化,建立适应智能化、自动化、专业化、信息化的技术新体系、工艺新流程、管理新方式,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生产能力和效率,满足多种平台、多种接收终端对节目内
容的海量需求。
② 推进高清晰度电视和立体声节目制作播出。大力提高广播电视的立体声、环绕声节目的制作播出能力。
⑶ 构建广播电视资源管理系统和内容集成分发交换平台
① 构建广播电视资源管理系统。积极推进广播电视内容历史资料的数字化转换和保存,建立内容资源管理系统,逐步实现与制播网络等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内容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② 构建高质高效、开放集成、资源共享、版权保护的内容集成分发与节目信息交换系统。利用卫星、有线、互联网等传输手段,实现中央和地方、国内与海外广播电视节目交换,提高内容资源利用效率,适应多种终端、多种格式需求,向用户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广播电视内容服务和信息服务。
⑷ 开展广播电视数字内容关键技术研究
① 开展版权保护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包括广播电视内容分发机制、数字内容版权信息与控制信息广播标记信号技术、数字内容版权信息与控制信息的加密与传输技术。
② 开展数字内容集成与分发关键技术研究。包括多种格式的内容转码、分发、交换技术,音视频产品的数字接口技术,运营结算与流通监管支撑技术。
③ 开展广播电视资源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包括节目制播向内容平台转移所需的制播及生产工艺流程技术,资源存储、编目、修复、再利用技术,高效内容检索和内容导视技术。
4、坚持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
⑴ 进一步强化战略研究和发展规划,完善科学决策
① 建立广播电视视科技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研究机制,积极开展广播电视科技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研究,提高科学决策能力。跟踪国内外广播电视和相关行业高新技术发展,紧密结合广播电视实际,提出前瞻性、战略性、关键性的研究与规划课题。加强合肥广播电视综合覆盖规划研究和规划基础数据建设。
② 加强技术政策、技术体制研究。制定和完善合肥数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传输、
19
覆盖等领域的技术政策和技术体制,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高效率,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协调发展。
⑵ 加强高新技术研究,提高创新能力
① 开展自主创新研究。加强安全播出、数字内容、下一代网络等关键技术和面向融合的共性技术研究,加强具有带动产业的发展战略,提高创新能力。
② 创新研究机制。推进和完善广播电视高新技术研究基地建设,广泛加强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建立开放、共享、合作的研究机制。
3.5.3 发展展望
由于新技术的应用,未来的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空间非常大,前景美好。根据广播电视
率。
⑵ 规划目标
① 合肥市光缆干线基本上实现管道化埋设,总长达200公里以上,光缆总长度约500公里。
② 建设合肥广播电视中心、广播电视塔、中波发射台,完善合肥市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
③ 合肥市广播覆盖率争取达到100%,进入全省前列;
④ 建设有线电视数字化双向传输的860MHZ网络,合肥市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率在本规划期内达到95%以上,总用户规划达到80万户以上。
⑤ 加快农村广播电视建设。至2006年,争取农村地区有线广播村村到户,覆盖率达
实际发展规律来看,合肥广播电视事业即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到100%。
随着合肥市光缆干线管道化埋设与合肥广播电视中心建成以及其它设施的大力建设,
⑶ 规划原则
合肥市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率在本规划期限内可以达到100%以上,总用户可达到130万户
① 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原则;
以上。合肥中波发射台建成,合肥市广播覆盖率达到100%。
② 与城市规划相协调的原则;
3.6 规划总体构思
通过调查了解合肥市广播电视现状,分析现状存在的问题,研究广播电视事业未来发展战略,对合肥广播电视的市场需求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在满足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上,提出能够实现合肥市广播电视发展目标的专项规划。
③ 有利于行业发展的原则;
④ 坚持资源共享,合理分配和充分利用有限资源的原则; ⑤ 坚持近远期结合,分期实施的原则。 ⑷ 规划布局
① 广播电视工程设施布局
第四章 规划总论
4.1 上一轮规划回顾与评价
1、《合肥市城市广播电视专项规划(2002-2005年)》回顾
⑴ 指导思想:遵循广播电视系统的内在规律,对合肥市广播电视设施进行合理布局、整合其资源,逐步建立一个布局科学、功能完善、信息可靠的综合服务网络体系,使合肥市广播电视事业的建设能够适应社会及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合肥市广播及电视的覆盖
a、广播电视中心
广播电视中心选址位于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内,西邻怀宁路,南临天鹅湖,总用地3.8公顷。
b、合肥电视塔
合肥电视塔位置建议选在大蜀山上,规划与省电视塔共用,或者自建铁塔。 c、合肥市中波发射台
合肥市中波发射台规划用地3.00公顷;位置选在合淮公路东侧,原市建材三厂内。
20
d、MMDS多路微波系统改造
2006年前完成对MMDS多路微波系统的升级、改造,使合肥市有线电视的覆盖率达到
`4.2 规划指导思想
按照《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要求,加强合肥市广播电视基础设
95%。
施建设和有线电视网的改造,遵循广播电视的内在规律,适应社会及经济发展的需要,逐
② 合肥市有线网络的规划
步建立一个科学、完善、安全可靠的信息综合服务网络体系,并进一步提高合肥市广播电
a、网络功能
视的覆盖率。
至2006年,合肥市有线电视网络规划升级改造为860MHZ双向数字化传输系统。 改造后的网络成为能够提供最终使用宽带服务的、数字化的综合业务网络,成为合肥市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b、网络结构规划
规划的网络结构为总前端、带自愈功能的环形干线网、分前端及星型HFC双向网。 c、路由及管线规划
站点规划分为总前端、分前端及光节点规划。总前端位于新规划的广电中心内。每个分前端建筑面积100-200平方米,服务面积约5平方公里。规划后的分前端共35个。规划后光节点服务半径不超过1公里,服务规模约500-1000户,最终规模为500户。规划后的光节点共60个,网络覆盖约30万户。
d、微波通道的控制
合肥市规划广播电视微波通道共有两条,一条是广播电视中心发射塔致大蜀山顶发射塔的微波通道,另一条是大蜀山项发射塔至规划中波发射台的微波通道,控制宽度均为60米,高度为H=H1+tga²L,(其中H1为发射塔基点的塔高,a为两发射塔的塔顶仰角,L为两发射塔间的水平间距)。
2、对上一轮规划评价
《合肥市城市广播电视专项规划(2002-2005)》是以《合肥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1-2006年)》和《合肥市广播电视事业“十五”发展计划》为依据制定的规划。在实施的五年中,对合肥市广播电视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客观指导作用,预测的目标、制定的策略基本准确,重大设施布局基本合理。但由于对城市发展目标与速度估计不足,致使该轮规划在有些问题上存在不足,缺乏前瞻性。
4.4.1规划原则
1、广电规划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原则。
广播电视作为党的喉舌、现代传媒,应及时、正确地向全市人民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起到全方位地宣传及正确的引导作用。
2、广电规划要与城市规划相结合。
广播电视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是城市物质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广播电视的规划应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确立各广电基础设施的选址定位,同时规定网络线路中的走向。
近期2009—2012年,远期2013-2020年。 4.3.2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主要与《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规划范围相一致,规划分为两个层次范围:即市域7029.48平方公里和合肥市“141”城市空间发展框架组团内,其建设用地(2020年)为550平方公里(含巢湖水域72.93平方公里)和“141”覆盖范围917平方公里。
本次规划年限为2009—2020年。
4.3 规划期限与范围
4.3.1规划期限
4.4规划原则与依据
21
3、广电规划要有利于行业发展的原则。
加入WTO后,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广电业已日益受到来自国外及新技术的冲击与挑战。数字化电视的出现、宽带网的应用及其它高新技术的应用,都给广电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发展空间。
4、广电规划要坚持资源共享,合理分配和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为原则。
广播电视作为信息产业的一大支柱性产业,它不仅需要在广电基础设施上的共享,更需要在信息资源上的共享。这样才能最有效、最充分地发挥其作用,提高广电业的竞争能力。
5、坚持近远期结合,分期实施的原则。 4.4.2规划依据
1.《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3.《合肥市广播电视事业“十一五”发展计划》
4.《市、县级有线广播电视网设计规范》(GY5063—1998) 5.《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Y106—99) 6.《合肥有线电视台双向传输网技术规划》
7.国务院第2号令《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第5号令《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第7号令《有线电视系统维护运行管理暂行规定》、第12号令《有线电视管理规定》
8.国务院第228号令《广播电视管理条例》 9.广电部“全国有线广播电视专用网总体规划” 10.广电部“全国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总体方案” 11.《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XGY/T106-99 12.《有线电视工程系统技术规范》XGB50220-94 13.《市、县级有线广播电视网设计规范》XGYS063-1998
8 9 10 11 4 5 6 7 第五章 合肥市广播电视专项规划
5.1 合肥广播电视工程及配套设施布局规划
5.1.1 合肥广播电视塔 1、发展现状
合肥目前电视的无线传播是依赖于九洲大厦顶端的发射台。由于合肥市近年来高楼崛起,遮挡了电视的无线传播,使合肥市区、及远郊地区存在不少盲区。国内大多省、市电视台为扩大广播电视信号覆盖范围,都采取建立广播电视观光塔,将发射台挂靠在观光塔上的做法。(见下表)
国内部分电视塔建设情况调查表
序号 塔 名 塔址 塔高 结构 形式 面积 2(m) 节目套数 电视 调频 造价 (万元) 建设年代 1 2 3 中央电视塔 上海电视塔 湖北电视塔 辽宁电视塔 陕西电视塔 天津电视塔 株洲电视塔 贵阳电视塔 江苏电视塔 石家庄电视塔 深圳电视塔 北京 上海 武汉 沈阳 西安 天津 株洲 贵阳 南京 405 450 钢混 钢混 5900 26000 918 3300 1200 4500 2000 3220 2500 3500 4500 8 9 5 6 6 7 2 3 6 6 7 10 10 5 6 4 8 4 2 6 4 5 11917.38 9.8亿元 1404.39 1844.95 1854 4859.35 9000 1687 3753.22 13000 9800 1987 1991 1981 1984 1984 1988 1998 1988 1989 1999 2007 221.2 钢混 305.5 钢混 245 415 293 190 303 钢混 钢混 钢 钢混 钢混 钢 钢 石家庄 280 深圳 198 22
12 河南电视塔 郑州 广州 388 610 钢 钢 5130 44275 6 10 6 9 3-6亿元 30亿元 在建 在建 广播电视设施尤其是城市的档次高、有特色、有内涵和品位的广播电视设施,往往给人们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树立为标志性建筑,成为了城市名片和形象代表,成为一个城市品位的象征。有些设施如果经营得当,还会吸引众多的游人,为当地带来不菲的财政收入;
13 广州新电视塔 2、建设的必要性
同时还可带动其他设施建设和产业开发,为城市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③二者都为建设一座多功能广播电视发射塔,可以充分适应大中型城市高楼较多的地表环境,扩大覆盖范围,增加信号强度,最大限度地消除覆盖盲点。
⑵二者的比较
①方案一位于巢湖北岸规划中的主题公园。在该地块建设广播电视发射塔不仅满足广播电视传输覆盖业务的各项要求,避开人口密度较高的居住区和各种干扰源,而且依巢湖水而建,以主题公园为衬托,将现代建筑与自然风景完美结合,使之成为滨湖新区的“东方明珠”电视塔。
②方案二位于滨湖新区东部规划中的主题公园。广播电视发射塔除了能满足滨湖新区和周边地区的广播电视覆盖需要,改善电视接收质量,扩大合肥广播电视台的服务范围之外,也具有旅游观光、餐饮娱乐、展览聚会的功能。方案二的传输通道会通过少量的居住区,但由于塔的高度在300米以上,辐射区域已经超过居民住宅的高度,所以电磁辐射对居民的影响都在国家安全标准之内。
4、塔种、规模及功能 ⑴塔种的选择
从国内已建成的电视塔来看,主要分为水泥结构和钢结构两大类,鉴于国内外一些水泥塔容易爆裂,不易维修,施工周期长,投资成本高,造型变化少等问题,近几年来年电视塔多采用钢结构塔。所以规划建议选用钢结构塔,特别是热浸锌工艺解决了钢塔的防锈问题。
⑵塔高的选择
合肥广播电视塔首先应满足目前和规划发展的多节目广播电视的发射、传输和覆盖的要求,其次是开发以高塔为主要特色的旅游服务;再为环保、气象、通讯、消防、交通等部门提供综合服务。因此,本次规划建议合肥广播电视塔建设高度在350米左右为宜。
⑴建设广播电视塔是保证广播电视覆盖和安全播出的需要。
⑵建设广播电视塔,是完成国家赋予的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实验任务和发展合肥城市数字电视和数字声音广播的需要。
⑶建设广播电视塔是合肥城市大建设的需要。 3、塔址的选择
为了扩大合肥广播电视信号的覆盖范围,提高传输质量,拟建一高塔,用于合肥广播、电视的无线发射,其选址方案有二。
其一,在合肥市滨湖新区的巢湖北岸,位于徽州大道以东、环湖西路以西、珠江路以南、深圳路以北之间地块(烟墩乡水街村附近)筹建一座广播电视观光塔,将发射台挂靠在观光塔上,建议观光塔塔高能在300米以上。
其二,在合肥市滨湖新区的东部,位于重庆路以东、巢湖南路以西、锦绣大道以南、紫云路以北之间地块(大圩乡苏拐村附近)筹建一座广播电视观光塔,将发射台挂靠在观光塔上,建议观光塔塔高能在300米以上。
分析:
⑴二者的共同优势 ①区位优势明显
二者分别位于滨湖新区内规划的两个主题公园内。滨湖新区将使合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滨湖城市,沿巢湖风景线将成合肥的主要特色和魅力所在。新区的核心功能将体现为行政办公中心、商务文化会展中心、省级休闲旅游基地和综合居住等。滨湖新区是合肥未来通过巢湖,走入长江,融入长三角地区的水上门户,是合肥未来新形象的集中展示区。并通过“十一五”及更长时间的努力将滨湖新区打造成独具魅力的现代新城区和城市未来的新名片。
②观光塔的建立是合肥广播电视的形象代表和合肥市滨湖大城市的名片。
23
⑶建设规模
合肥广播电视塔是以广播电视发射、传输为主兼备观光旅游的多功能塔。除发射、传输广播电视节目外,也要丰富功能、满足游人的需求配备极具特色的休息、娱乐场所。因此建议电视塔建设规模在25000m左右为宜,占地面积不得小于50亩。
5.1.2 合肥市中波发射台
合肥市中波发射的最主要问题是缺乏发射场地,即选址问题。依据建设部、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批准发布广播电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建标﹝1998﹞18号)的通知,合肥市中波发射台应属一类,即建设用地指标技术区为1.80公顷,行政办公区为1.20公顷,合计3.00公顷。
1、关于中波发射塔场地及其周围环境要求如下:
●对建筑物高度的要求:距中波塔100米范围内,建筑物高度不得高于10米;距中波塔200米范围内,建筑物高度不得高于20米;距中波塔300米范围内,建筑物高度不得高于30米;距中波塔400米范围内,建筑物高度不得高于40米;距中波塔500米范围内,建筑物高度不得高于50米。
●两塔之间距离不能小于使用最低频率的0.4λ,小于0.4λ,互阻抗上升特别快。 ●中波的场地面积应满足使用频率λ/2距离为半径的圆面积;根据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要求距天线250范围内禁止建筑施工或以天线外250米为计算起点兴建高度超过仰角3度的高大建筑。
●考虑铺地网,地面要相对平整。 2、中波发射台的选址
规划合肥市中波发射台为666KHz,波长为450.4m,1170KHz,波长为256.4m,并计划新增徽商广播节目频率,999KHz,波长为300.3m,天线采用拉线塔发射。根据节目发展及频率要求,合肥中波发射台内规划拟建两座120米高发射塔,选址在长丰县三十头乡附近,用地规模为100亩。该用地距新址广电中心直线距离约为22公里。规划将中波发射台选址于此,其优点在:
●有效利用现状微波通道,便于信号的传输。
2
●有利于周边环境的保护,避免新的污染源。 ●规划用地内建筑相对较少,土地征用具有可行性。
所选用地在三十头乡附近,周围较开敞,且远期不会有高层建筑,中波发射台将不会受到干扰。
合肥中波发射台的建成,将有效捉高合肥市广播覆盖率,使其达到规划目标,即广播覆盖率100%。
5.1.4电视新闻直播车规划
1、电视新闻直播对于电视台的必要性 新闻是一个台的立台之本,其发布能力和影响力是衡量一个台能否成为世界大台的重要指标。用科技手段来提高电视新闻的质量已经成为一种迫切需要,配备新闻直播车制作电视新闻节目来提高电视收视率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的不仅是物质富有,还有精神和心理上的满足, 对新闻事件进行现场直播,既有传播上的实际价值,又能制造人们进入“未知境界”的心理期待。据调查,电视已经进入“摇控器时代”观众的忍耐度只有2秒,现场直播的最大特点是展示事件发展的不可预知性,使节目产生悬念,让观众不忍换台。新闻直播方式从各个角度满足了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
⑴零时差,新闻影视直播成为观众实现参与的功能替代物,现场直播正是依靠先进的传输技术,以速度终结空间的极致状态;
⑵现场感,新闻直播使记者第一时间出现在新闻现场,从多视角引导观众直击新闻事件,让观众获取更多信息,感受现场气氛。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更加真实的迫近观众,产生第一时间直击现场的真实感;
⑶不确定性,现场直播充满悬念,这种“不确定性”以及记者对这种不确定性的把握构成一种张力,使直播报导产生了永恒的魅力,正因此才将观众的眼球牢牢抓住。
2、规划内容
24
为了提高电视新闻的质量,规划配套2辆全讯道电视新闻移动直播车。全讯道转播车系统简单、投资少、操作容易、便于移动,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在制作设备上的重复投资、原有设备的闲置。这种电视新闻移动直播车为电视台新闻媒体外出采访一些重要活动、执行重要任务,或是随时制作流动性的新闻节目,进行现场直播提供了绝对的便利。其传输系统能够实现移动图像的实时广播级的传输质量,提高了新闻的准备性、及时性。电视台的导播可以将突发性的新闻节目随时播出,为新闻节目制作带来无限的方便性,实现实时新闻采集,赛事直播,进一步满足观众的视听愿望,从而提高电视台的视听率,成为电视节目制作最理想的工具。现场直播经常化,这是电视媒体赢得竞争先机的最有效手段。
5.1.5大力推进数字广播的发展
数字音频及数字多媒体广播DAB/DMB是继调幅、调频广播之后的第三代广播。与传统广播相比,除具有音质好、抗干扰性强、覆盖面广、频谱利用率高等特点外,打破了单一
发展数字多媒体广播DAB/DMB具有一定的优势,合肥电台在适当的时机选择强有力的战略合作伙伴发展数字多媒体广播DAB/DMB是在必行。
5.2 有线宽带网络建设规划
5.2.1 网络总体发展思路
由于技术、历史原因及业务特点,在世界范围,按照电信、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三大业务来划分的传统的电信网、已有线电视网为代表的广电网和以Internet为代表的计算机网(俗称三网)都是独立设计、分离建设和运营的。分离建网,建设成本高、运行维护成本高、不利于资源利用、难以向用户提供真正的综合业务,这是业界早已形成的共识。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发展,使传输语音、数据、视频的三大网络界限更加模糊,行业进入的技术障碍越来越小。在2000年前后,国际上曾一度出现了三网融合的热潮,即原先独立设计、分离运营的传统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将通过
传输声音节目的局限,能提供动态路况信息、即时股票金融行情、音乐娱乐下载等多功能的数据信息实用服务,实现了从“听”广播到“看”广播的功能飞跃。
现在北京、上海、广东都已经开始实施并已经开通数字广播,开通的视频有:新闻频
适应的重要变革,以三大业务来划分市场和行业的时代将逐渐走向终点,三网融合已成为
道、交通资讯等多套,开通的音频有欢乐时光、怀旧金曲、文艺广播、外语广播、音乐广
未来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
播等多套,同时嵌入GPS导航和上网功能。数字多媒体广播DAB/DMB 的广播的特点是,
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要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
一个频段通过数字的处理,可以传送多套
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这表明了中国政府对有线电视网、电信网的业务融合这
视频节目、广播节目和数据信息,是广播的的发展趋势。数字多媒体广播DAB/DMB是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北京交通广播投
大的发展机遇。
入近1个亿,其收益同样是相当可观的,除了广告的收益以外还可以有收费频道、
GPS服务费、网络服务费购机费用等,通过实时整合图文的交通信息是车辆必不可少的多
电视综合信息网,开展会议电视、党员远程教育等各项工作。
媒体广播。可以说数字多媒体广播DAB/DMB是广播做大做强的一个方向。
2、全面实施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方案,建立全新的宣传平台,规划在2009年完成数字
合肥是安徽的省会城市是安徽的政治文化中心,常住人口已经近五百万,蓝牌照小车
电视整体转换,全面推进合肥市数字化进程。
近二十万辆,合肥交警指挥中心直播室已经建立,具备了整合图文交通路况信息的软件,
有线电视管道、5100个光节点,建立起可为合肥市城乡信息一体化提供服务的合肥有线
1、全面完成合肥市有线电视网的双向网改造,近期建成15个网络分前端、500公里务领域,为合肥市的信息化建设和为实现多种业务经营打造一个良好的网络平台,谋求更一大方向的认同。合肥有线网络未来的建设发展要构建新一代宽带综合业务网络,拓展业将相互交叉和渗透,信息通信产业将进行结构重组,管理体制和政策法规也将发生与之相各种方式相互渗透和融合。相应地,电信、计算机和广电三类不同的业务、市场和产业也
25
3、大力发展数据业务,着力提高网络运行水平,增强广播电视宽带的吸引力,规划用户总量有新的突破,达到2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
4、积极探索、开发新业务模式,适应用户对网络应用的需求,在发展数字电视和数据业务两个核心业务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如在数字电视全面推广的基础上建设互动电视系统,变单项传输为互动传输,开展(VOD)视频点播、远程教学、电子商务等一系列的交互电视服务,使观众在观赏电视节目时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获得更广泛和更个性化的服务。
此外,还有高清晰电视系统建设与运营;市政府会议电视系统;合作开展IP电话业务等。
5、加强产业化建设,与国内外优秀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引进优质资金管理技术,投资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使公司业务多元化,做大做强合肥有线。
5.2.2 有线电视用户发展日标
根据《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合肥市主城区人口发展规模至近期360
⑵ 广播业务
常规的模拟调频广播的使用频段为87~108MHz,可以传送15套以上的调频广播,行标要求不得少于5套。为提高声音广播的质量,可采用MPEG1-Audio Layer II或多信道数字声格式来开展数字声广播,以达到更好的传送和收听效果。
⑶ 数据广播业务
数据广播可采用四相相移键控(QPSK)调制方式,在一个单独8 MHz的模拟频道带宽内传送近8 Mbps的数据流;也可采用64 QAM调制方式,在一个单独8 MHz的模拟频道带宽内传送近38Mbps的数据流;新建工程宜采用64 QAM调制方式。在数字视频广播(DVB)系统中,可用传输流(TS)的方式来广播数据。已经建设基于IP数据交互信道的地区,也可以采用IP多点广播的方式开展数据广播业务。
基本业务的收费可采用包月方式,收取较低的收听收视维护费。 2、扩展业务
扩展业务是指以模拟或数据广播方式的服务为主,具有简单数据回传的交互式业务,它是广播电视业务的扩展部分。对有条件的片区可在较低投入的情况下,面向社会的各个
万人、远期年550万人。因此,确定合肥市有线电视的用户数至近期规划发展至80万户,
领域,针对不同用户发展群体业务,开展诸如图文电视、专业频道、加密频道、教育频道、
远期年达到130万户。
电子报刊、电视购物信息、电子查询、多媒体广播、Web浏览乃至准视频点播(NVOD)等
5.2.3 有线电视网络业务规划 1、基本业务
基本业务是为广大公众提供服务的喉舌性、宣传性、公益性广播业务、电视业务和数据广播业务。它是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的主要业务和基础业务,必须充分保证。
⑴ 电视业务
模拟电视一般应传送中央、省(市、区)及本地重要节目。为推动广播电视的数字化进程,有线电视网络还应逐步增加数字电视广播节目。数字电视采用MPEG-2压缩方式,以每3-6 Mbps的码流传送一套数字电视节目。一个8MHz的模拟频道在采用64 QAM调制的方式下可以传送6-8套数字电视节目,这样能大幅提高频率资源利用率,增加传输的节目频道数。数字电视节目总数应达到45套以上。
业务。
扩展业务的收费一般采用包月方式,收费标准可根据开展的业务和本市情况确定。 3、增值业务
增值业务是指充分利用有线电视网的大容量、宽频带和双向化,开展数据通信、计算机联网等具有双向交互传输功能的交互式业务和多媒体业务。它是广电行业担负起社会信息服务的主要业务形式,它可为各集团用户(政府机关、金融机构、证券公司、交通部门等)提供专网服务;为个人用户提供统一的终端通讯交互信道。增值业务的开展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策略。初期可开展容易形成用户规模和产生效益的业务,如Internet访问,集团用户专用网络和智能化小区等。对于需要更多软硬件支持、建设和试运营周期较长的增值业务,如会议电视、可视电话、视频游戏、视频点
26
播(VOD)等,可在网络运营经验和技术累积较成熟时开展。增值业务的收费标准原则上应按提供的服务按市场规律确定。
5.2.4 有线电视网络发展的规划 1、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目标
势,开展双向交互性的扩展和增值业务。
③ 宽带IP网骨干网指的是核心层加汇聚层,在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里,城域网交互信道结构可以省略汇聚层,即核心交换机兼有汇聚交换机的功能。所以,可将有线电视城域网交互信道中由主中心和多个分中心组成的能完成核心层加汇聚层功能的构件的集合称为城域骨干网。从分中心至用户数据终端之间完成接入层功能构件的集合称为城域接入
通过对有线电视网的“继承式”的升级改造,建立广播式业务信道和交互式业务信
网。
道,构筑集声音、数据和图像于一体的宽带、高速、多业务、多媒体,能覆盖全地区、技
⑶ 广播信道基本结构模型
术先进、性能完善、安全可靠,能与国内国际通信接轨、与现代化城市相适应的广播电视
广播信道基本结构模型通常由一个总前端和
和信息传输的城域网;实现广播电视的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为
若干分前端、一级和二级光链路干线、用户分配
广播电视宣传和地区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提供功能强大、运营可靠的社会基础设施。进一
网三大部分组成。一级光链路可采用“路由走向
步打好网络基础,大力发展用户,加快地区骨干应用系统工程的建设,在政务、经济、金
环型、物理连接星型”结构方式;二级光链路一
融、财税、商贸、农业、教育、科技、工业、交通、社会治安、社会保障、公众服务等领
般采用星型拓扑结构。
域内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推进我市信息化建设。
⑷ 交互信道骨干网和接入网基本结构模型
2、有线电视网系统结构
有线电视网交互信道骨干网采用环型拓扑结
⑴ 有线电视网络中规划两种信道:广播信道(BC)和交互信道(IC)。广播信道(BC)主
构,也可采用双星型、网状拓扑结构;交互信道
要用于开展模拟电视、数字电视等基本业务;交互信道(IC)主要承载IP业务,以IP包交
接入网通常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城域骨干网还可
换技术为基础,开展各种增值业务。
采用双星型、网状拓朴结构。
⑵ 交互信道中的骨干网和接入网概念
3、HFC网络改造规划
① 随着IP技术日益成熟和网络的迅猛发展,承载IP业务成为交互信道的核心业务。与传统的窄带IP网络结构不同,宽带IP网采用由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三层结构,以有效地隔离各个层次之间的相互影响,为每个层次的需求实现优化设计,提高整个网络的灵活性、扩展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各个层次的要求是:a、核心层:具备线速的交换能力、高带宽、高可靠性、良好的扩展能力、清晰的网络结构、多业务支持能力,包括QoS保证等。b、汇聚层:具备高性能、高容量、多技术支持,多种接入方式、流量管理、多业务支持、计费管理等。c、接入层:具备高端口密度、高安全性、多业务支持、用户管理能力等。
② 构筑有线电视市域网交互信道的目的在于发挥有线电视市域网传输介质的宽带优
HFC网络是在当今的经济技术环境下,能够为有线电视用户提供更好传输质量和更高可靠性的传输手段。光缆网起到高速连接的作用,电缆网起到方便和价格低廉的高速连接的作用,两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有线电视网的基础。
双向HFC网络是广电网络的基础,是广电系统的重要资源。提升HFC网络的品质,是开展HFC宽带综合业务的关键。
合肥市有线电视网络规划由原来的单向HFC网升级为双向HFC网,升级后网络结构合理,有效地提高传输质量和网络安全,成为集有线电视、数字电视、视频点播、宽带数据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业务宽带网。
信息中心MC:主中心SC:分中心CM:线缆调制解调器OU:光接收单元Internet无线接入InternetSHONHE核心网络SHSHONON信息中心前端一级光链路二级光链路分配网 :分前端 O HE:总前端 SHN:光节点图1城域网广播信道基本结构模型SC核心网络无线接入(公众用户)CMHFC接入(公众用户)MCSCOULANLAN接入(集团用户)LAN接入(公众用户)SC图2城域网交互信道结构模型(骨干环型,多种接入方式) 27
⑴ HFC的主要拓扑结构模式
采用“环—星—树”型结构。随道HFC网光节点数量增多,有必要将HFC网络集中式单星型结构升级为多中心分布式、具有两级光纤的环型或星型结构。光纤应进一步向用户端延伸,城区基本实现光纤到小区或光纤到楼,乡镇基本实现光纤到村。
随着HFC网的不断发展,光节点的覆盖规模越来越小,数量越来越多;今后要实现光纤到楼甚至光纤到户,光纤数量和投资将更加巨大。随着光纤芯数的增加,抢修和维护的难度也日益加大,因此有必要将HFC网络集中式单星形结构升级为多中心分布式、具有二级光纤的环型或星型结构。通过设立若干分前端(分中心),把各分前端(分中心)有机地连起来,才能提高网络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可扩展性。形成物理环状结构的HFC接入光缆网后,信号可从不同路由到达分前端(分中心),各分前端(分中心)取下主备两路信号输入到光设备,信号化输具有1+1的热备份冗余保护。
⑵ HFC的频率配置
频率资源的规划是宽带网络的技术政策基础。从合理性、互联性、安全性、社会性和可实现性出发,频率资源的规划应符合国标GB/T6510—1996《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国标GB 50200—1996《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和行标GY/T106—1999《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并在设置上应尽可能与国际电联ITU—TJ112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0728—10标准接轨。有线电视网络的频率范围和业务内容按照GY/T106—1999《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表l的观定。上行5~65MHz的频率范围内,由于频率低端干扰和噪声比较严重,建议5~25MHz用于网络设备状态监控和按次付费电视(PPV)等上行载噪比(CNR)要求低的应用,25~65MHz可用于高速数据通信和语音通信等CNR要求高的应用。为适应未来业务扩展的需要,HFC接入网的下行最高频率规划为860MHz,并可向1G扩展。
波段划分和业务范围参照GB/T17786—1999《有线电视频率配置》;有线电视频道配置和业务内容参照《有线数字电视频道配置指导性意见》;上行传输通道频率范围及波段划分、上行传输通道频率配置遵照GY/T180—2001《HFC网络上行传输物理通道技术规范》附录A的表Al和表A2。
下行频段 光缆系统: 45—860MHz 电缆系统: 87—860 MHz 上行频段 光缆系统: 5—200MHz 电缆系统: 5—65MHz ⑶ HFC用户的共享带宽
HFC双向网络规划和设计时必须考虑用户实际共享带宽的多少。由于HFC网的独特性,反向通道可通过频率复用的方式,充分利用频率资源,传输更多的信息。根据现有HFC网络分析,下行860MHz数据传输能力(在550~860MHz内,64QAM调制时)为1000Mbps以上,若考虑每用户分配带宽为2Mbps,可服务500个用户,按10:1用户同时使用率,则可服务5000个用户。所以一台正向光发射机经分光后大致可带5000个用户。但考虑实际数字广播占用频率,可以设计为服务2000户到3000户。国标规定的反向数据传输频段为5~65MHz,真正可用于反向数据传输频段约为45MHz。若采用16QAM调制方式,3MHz频段内可传送约10Mbps的数据流,即反向数据传输能力为150Mbps。根据国内外经验,反向45MHz频段共享的用户数不超过500户。
目前在数据业务不足的情况下,采用一台光发射机经分光后带多个光节点,多个光节点回传信号经混合后统一处理的方式开展数据业务是司行的。但随着反向业务量增加,光节点回传的信号可以逐渐减少混合路数,直至不再混合,单独回传以增加可利用回传带宽。当前比较合理的配置为:一个正向光发射机可通过光分路器带4-6个光节点,每4-6个光节点回传的信号通过混合成一路回送至前端的反向光接收机,然后进行统一处理。对用户的实际共享带宽问题应给予重视,以免将来造成困扰。
⑷ HFC的光链路
HFC网络都采用单模(SM)光纤,光链路的工作波长有1550nm和1310nm两种波长可供选择。1550nm波长的主要优势是光纤衰减小,可以使用光直接放大器,相应功率输出大,适合于长距离传输,但光设备价格较高。在市域网中必须使用分支路数很多的光分路器将光功率降低后方能传输至光节点,对广播式业务并无不妥之处,但对交互式业务来讲,由于下行发射机带宽限制,频谱利用率低,对交互式业务是不利的。1310nm波长的特点是
28
光功率一般较小,价格较低,适合于城区交互式业务的光节点。
鉴于以上特点,在第二级光纤中应采用1310nm波长,在第一级光纤中可采用1550nm或1310nm波长,优选1310nm波长。
⑸ HFC的光节点规模
目前光节点覆盖用户为300~1000户/光节点,平均500户/光节点,已建光节点700个,下一步新建或改造网络采用150~500户建立一个光节点,平均200户/光节点。根据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预测,“141”组团范围内近期规划人口360万人、远期规划人口550万人,按照3.5人/户计算,近期规划光节点5100个,远期规划光节点7800个。光节点处宜采用多端电输出口和带有监控功能的光工作站。
⑹ HFC的同轴电缆部分结构
根据网络用户情况和所选设备,光节点以下的同轴电缆部分可按双向传输线路设计。建议采用光节点输出高电平的电信号,然后通过分支、分配器无源送到用户。但是,要注意采用相应方式将回传电损耗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一般取30dB以内,以保障回传通道满足要求。也可以采用低输出电平的电信号,再加上一级分配放大器送到用户。
在分配结构方面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①采用集中式分配结构,增强系统的可靠性。
②采用星型分配原则,尽可能不用传统的树枝型分配结构,以减小上行通道的不平度。 ③采用集中供电方式,保证节点系统的完整性。
④采用“单位增益法”(即在一段链路上,放大器“增益”和电缆“衰减”应当相等),保证系统的电平一致性。
⑤采用“单位功率密度法”(即每Hz平均功率法)确定上行系统的输入电平。 ⑺ HFC的指标要求 ①HFC的技术参数
下行传输系统主要技术参数应达到GY/T106—1999《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中表1的规定。由于国家广电总局正在制定《HFC网络上行传输物理通道技术规范》和《HFC数据系统技术规范》,故相关技术参数暂时可参考欧标Euro DOCSIS V1.1和DVB-C/DAVIC
的下行和上行传输规定(见表l和表2)。
表l 下行RP频道传输特性参数
规定值 Euro DOCSIS V1.1 GY/T 106-1999 8 8 ≤0.8 ≥44 ≥43 ≥52 ≥57(单频干扰)≥54(单频互调干扰) 载波复合三闪差 拍比(dB) 载波复合二次差 拍比(dB) 交调电平(dBc) 带内频响(dB) 载波交流声比(%) CMTS带内群延时 波动( ns) ≥57 ≥57 在考虑中 2.5 ≤0.5(-46dBc) 100(0.5~4.43MHZ) -10dBc@≤0.5μs 主回波的微反射界限 -15dBc@≤1.0μs -20dBc@≤1.5μs 突发噪声 系统输出口电平 信号电平变化(dB) 信号电平斜率(dB) -30dBc@<1.5μs 在10HZ平均速率时≤25μs 60~77dBμV 8 (85~862MHZ)12 表2上行RF频道传输特性参考
参数 传输延时(ms) 载噪比(dB) 载干功率比(dB) 载波干扰比(dB) 载波交流声比(%) 频率响应 群延时波动 规定值 Euro DOCSIS V1.1 ≤0.8(通常更少) ≥22 ≥22 ≥22 7(-23 dBc) 5~65NHZ:2.5dB/2MHZ 5~65NHZ:2.5dB/2MHZ DVB-C/DAVIC ≥22 ≥22 ≥22 7(-23 dBc) 5~65NHZ:2.5dB/2MHZ 5~65NHZ:2.5dB/2MHZ 60~80 dBμV 回波值≤7% ≥54 ≥54 交扰调制比≥ 46+10Lg(N+1) ±2 ≤3% 参数 频道间隔(MHZ) 传输延时(ms) 带内载噪比(dB) 载干功率比(dB) 29
-10dBc@≤0.5μs 微反射-单回波 -20dBc@≤1.0μs -30dBc@≤1.0μs 在1KHZ平均速率时: ≤10μs ≤12 回波比≤15% 其外壳应为一体化设计,保证屏蔽大于100dB。
c、电缆连接头:室外电缆接头可采用针型头,室内电缆接头建议使用内螺纹接头,或采用六角型压接式接头,但应注意接头牢固性。决不可以采用卡环式简单接头。应注意在施工时使用专用的电缆剥皮器和压接器规范连接头制作工艺,以提供大于90dB的屏蔽能力。
d、用户终端盒及连接电缆:用户盒应采用双向高屏蔽的终端盒,以提供大于90dB的屏蔽能力,用户连接电缆也应采用四层屏蔽电缆。
② 接地要求
接地系统对保障有线电视系统和数字传输系统设备及相应人身安全非常重要,应严格按照相应国标执行。机房、光节点、放大器和户外电缆等是需要特别注意接地要求之处。
③ 供电
数字双向网络需要考虑不间断供电,可能部分设备需要网络供电尽量采用集中供电方式。
④ 应注意的问题
在传输数字信号时,电缆接头的老化、松动,产生的耦合效应等,对模拟电视节目传输没有特别影响,但对数字信号传输将产业严重影响,甚至会使系统不能工作。因此要选择优质接头,十分注意工程施工质量。
4、交互信道骨干网的建设规划
⑴ 市域交互信道骨干网与国家广电干线、省级广电干线网的接口全国有线电视传输网以传送广播电视信号为主,网络结构上是一个分级的SDH/DWDM传输网。目前国家干线正在进行大联网,中国绝大多数省已经建设省级传输干线,部分地市也已建成SDH/DWDM传输网,基本结构如图6所示。各地市域网应以SDH/DWDM作为上下传输接口,同时充分利用富裕通路进行数据的高速远程传输。
突发噪声 信号电平变化(dB) 整个双向网络的下行指标应满足:载波互调比≥57dB,载波交调比≥54dB,载噪比≥43dB,信号交流声比≥46dB,否则会严重影响信号的传输质量。此外,还应注意系统线性失真指标要求。如相位噪声指标等。线性失真越小,系统指标越好,对数据信号越有利。
参考国际电信联盟ITU相关标准,针对技术难度较高的二级光纤网络,经纠错后,数字传输误码率(BER)应达到:一级光节点BER≤10E-8,二级光节点BER≤10E-7,用户终端点BER≤10E-6。
②HFC的入户电平
入户电平是指有线电视网络系统输出口(用户终端盒)的射频信号电平。有线电视的终端设备主要有电视机、机顶盒(STB)和线缆调制解调器(CM)等,G/Y106-1999《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规定有线电视系统输入口电平范围为60~80dBμV。今后用户家中可能同时使用以上设备;电缆的老化、前端和传输链路电平的波动都要求入户电平有一定的余量;上行数据通道要求系统的不均衡度小于4dB。基于上述原因,建议最低入户电平不低于66dBμV。
⑻ 双向HFC网的特殊要求
为了实现双向传输,必须解决好上行通路的可靠性问题。噪声问题是永远客观存在的,汇集噪声会对反向通道产生影响。但通过规范的合理设计、较严格的器材选择和施工工艺,汇集噪声对反向系统的影响可以降到最低,对网络运行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① 屏蔽要求
根据行标相应规定和减少工程量的实际要求,对各种器材的屏蔽性能要求如下: a、电缆:干线电缆应选用无缝铝管电缆,支干线和入户电缆应选用使用寿命长、高性能的四层屏蔽电缆,以提供大于100dB的屏蔽能力。
b、分支分配器:室内分支分配都应采用1GHz、后盖焊接式、高屏蔽的分支分配器,
30
国家干线SDH网线接入模式。
■ EPON是几种最佳的技术和网络结构的结合。EPON采用点到多点结构,无源光纤传输方式,在以太网上提供多种业务。目前IP/Ethernet应用占到整个局域网通信的95%
省级干线SDH网以上,EPON由于使用上述经济而高效的结构,从而成为连接接入网最终用户的一种最有效的通信方法。10Gbps以太主干和市域网的出现也将使EPON成为未来全光网中最佳的最
地市级干线SDH网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实现全光纤的FTTH是宽带接入的发展方向,但是实现全部的光纤接入,需要一个过程。设备、光纤、工程成本和应用的业务需求,都是其广泛推广与使用的关键因素。第一步从FTTB开始,充分利用PON的技术和现有的以太网的优势(成本低、
图6全国有线电视SDH/DWD传输网使用广),然后逐步过渡到FTTH是一条比较合理的选择。在有线电视网中,针对不同的用户群、区域和场所相互结合、配合使用。
6、有线电视网的网络控制和网络管理 ⑴ 网络控制和网络管理
■ 网络管理应具备故障、配置、性能、安全和记帐五大管理功能。
■ 网络控制和网络管理体系结构上应该具有网元层、网元管理层、网络管理层、业务管理层和商务管理层五个层次。
■ HFC网络的网管系统遵循国标并兼容SCTE HMS系列规范。
■ 对IP网络的管理重点要做好用户、安全、计费、地址规划等管理工作。 ■ 网管系统要具有完整性、通用性、开放性和兼容性。 ⑵ 网络控制和网络管理的主要工作
随着有线电视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功能的不断增多,对网络的可靠性要求日益提高,网控和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有线电视市域网的网管系统要具有完整性、通用性、开放性和兼容性,应逐步达到这些要求。
目前首先应全面建立融合用户资料、收费管理、业务设置、维护受理、决策分析、报表生成、财务统计等现代化的用户管理和运行管理系统,建立有线电视播出、服务质量与监督体系。用户管理系统主要是提高对用户信息和运营管理信息处理的效率。分配网网络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对分配网络设备配置和状态(故障、性能)的监测,同时应具备显示与监
⑵ 交互信道骨干网技术的选择
■ SDH上的包传送(POS)技术可用于省级、地级市和县(市)网络之间的互连互通。 ■ 交互信道骨干网应优先考虑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
■ 对于需要高安全性业务的用户,可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MPLS VPN技术,或通过专线满足用户要求。
■ 对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业务,可采用具有高带宽和服务质量保证措施的千兆以太网、IP Over ATM技术甚至专线方式。
5、交互信道接入网的建设规划
■ 集团用户可根据单位地理位置、已有局域网的配置、办公楼设施和用户数量等情况,选用光纤接入、以太网接入或HFC接入。
■ 对上网对象分散、量大面广的个体用户,优先考虑HFC接入,使用有线调制解调器(CM)进行高速上网,通过有线调制解调器/个人计算机 (CM/PC)或机顶盒/电视机(STB/TV)方式开展有线电视的扩展业务和增值业务。
■ 对上网密度较高的楼群和已布好五类线新建住宅小区的个体用户,采用五类线以太网接入方式。
■ 在新建的系统中,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同轴电缆入户的同时,可预留布放五类线接入的管孔和设备位置。
■ 在具备相应条件的场合,也可因地制宜地采用本地多点分配业务 (LMDS)、宽带无
31
看、对网络状态的测量打印等功能。网控功能主要应包括故障光发射机自动关机、热备份线路和设备的自动切换、反向噪声过大支路的切断和隔离等。
5.2.5 有线电视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
有线电视网络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总前端机房、各分前端机房、小区配线间、市政道
3、光节点
根据《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141”组团范围内近期规划人口为360万人和远期规划人口为550万人,按照3.5人/户,设计服务半径不超过1km,服务规模约200户/光节点,近期规划光节点5100个,远期规划光节点7800个。200户一个光节点可以保证适当回传宽带,同时可以控制系统侵入噪声和反向有源器件的热噪声积累。
路管道、小区管道、光电缆及相关辅助设施。
规划的光节点布置在快速路上。干线路由连接各光节点,形成二个环状的结构,主干
1、总前端
路上的路由分别布置在徽州大道、阜阳路、马鞍山路、金寨路、郎溪路、青阳路、潜山路、
现有的总前端位于阜阳路152#上的合肥有线电视宽带网络有限公司内。规划近期将
怀宁路、黄山路、望江路、习友路、繁华大道、丹霞路、锦绣大道、科学院路、张洼路、
有线电视网络的总前端迁址到政务新区的广电中心内,原有的总前端作为备份,同时兼做
合裕路、长江西路、长江东路上,各主干路上的路由与二个环形成一个网络系统。
庐阳北区的分前端。
4、住宅小区配线交接间
2、分前端
配线交接间是在新建小区中安装有线电视网络总配线设备的房间,具有建筑物的引入
分前端作为业务分配节点和汇聚节点,分前端的规划设计不但要考虑传统有线电视业
线功能。建筑规模超过600户的住宅小区应设立一个有线电视配线交接间,配线交接间尽
务分配,同时对数据业务发展,以及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也要进行充分考虑。各个分前端与
可能设立于小区中心地带。
总前端构成物理环状、逻辑星型的结构,各个分前端取主、备两路信号输入到光设备,信
① 分配网组团。按每300户—500户作为一个分配网组团进行规划,并应满足住宅
号传输具有1+1的热备份冗余保护。
小区、居住及公共建筑总体规划的户数要求。
合肥有线现有分前端6个,即陈村路、宿松路、大通路、阜阳路、世纪阳光花园、经
② 光端机。每个分配网组团设置一台光端机,住宅区内其位置宜设在分配网组团的
济开发区。每个分前端的服务区偏大。近期分前端共规划15个,远期分前端共规划45
中心,公共建筑内光端机宜设置于弱电间。
个,服务半径1500m。(规划分前端位置见附表1和附表2)
③ 配线交接间。超过600户的住宅小区应设立一个有线电视配线交接间,用于安装
分前端的建设,应参照国家标准的电信级机房进行设计,主要的技术规定如下:
配线设施、交换传输、监控、供电等设备和网络扩容升级。配线交接间的建筑面积应满足
■ 商业或工业用房的1—3层
下表的要求:
■ 建筑面积200-500平方米
配线交接间面积
■ 供电三相五线制,双回路,大于30KW,UPS
建筑规模(户) 600-1500 20-30 1500-2000 30-40 2000-3000 40-50 >3000 60-70 ■ 面积125平方米接地地阻小于4欧姆 ■ 净高2.9米消防气体消防 ■ 承重600Kg/m2监控机房监控
■ 温度24±2℃环境防尘、防鼠、防蚁、防盗 ■ 湿度45%—70%
配线交接间面积(㎡) 配线交接间的电源应采用交流220V专线供电,用电量为3kW;配线交接间应设接地装置,接地电阻≤4Ω。
公共建筑有线电视配线交接间可与弱电间共用。
32
5、市政道路管道
缆线入地一方面是城市文明建设的要求,不占用城市地上空间,改善城市市容环境;同时信息网络传输管道便于布放和抽换缆线,有利于施工和维护,保护缆线不致受到外界损害,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线路障碍,保证网络安全。
随着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地下管道已成为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广电总局和建设部文件《关于加强行线电视设施建设管理确保有线广播电视安全传输的通知》(广发技字[2002]429号),有线电视路由及地下管道要纳入城建总体规划,规划中要预留足够的管孔及纤芯。
根据合肥市的城市发展规划,合肥将精心构筑“一主城、四中心、一滨湖新区”的现代化大城市框架,并推动城市空间发展逐步向“环城一滨湖一临江”演变。有线电视网络要将及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有线电视地下管道建设要与道路、桥梁等城市基础设施同步配套实施。
⑴管道布线准则
①新建、改建、扩建管道应纳入城区综合信息管线总体规划,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要求,采取集约化建设模式,管道布局尽量与其他电信运营商同沟同井,以降低建设和管理维护成本。
②管道规划实施期限应与市政道路建设相同步,容量根据规划终期规模一次到位并适当留有裕量,同时随着光纤传输方式的大量采用,管道容量的规划应严格控制,不宜过大。
③规划管道原则上应布置在道路北侧、西侧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或绿化带下,对路幅大于45m且周边用户需求密集的城市主干道路应考虑两边排管。
④管道宜采用114 PVC管群,建设标准及与其他市政管线的水平或垂直距离应达到行业和当地的有关技术标准,规划排放在高速公路中央隔离带内的管道今后改造困难,宜采用UPVC或HDPE双壁波纹管,以延长管道使用寿命。
⑤应根据地区规划,在道路沿途合理预留过路管道和引上管,并尽量做到一次性排放,以避免重复施工。
⑵规划内容
■ 管道建设总量:近期规划合肥有线光缆干线基本上实现管道化埋设,总长达500公里以上。远期规划合肥有线光缆干线总长达1500公里以上。
■ 管线的道路断面定位:有线电视网络在市区干道的管道一般应敷设在东西走向的城市道路的北侧人行道下或敷设在南北走向城市道路西侧人行道下。埋设深度以定型后的人行道路面标高计算,一般要求不小于l米。
■ 管孔容量:地下管网规划按主干管道、支干管道和配线管道三个层次分别测算。主要满足:光(电)缆网的需求、专用网需求、用户接入网需求、租用管道需求。通常管网主干管道不少6孔,管网次干管道不少4孔,主干管道不少2孔。每孔管径不小于100mm。
■ 管材:管材的选型重点考虑以下性能:机械强度、管孔内壁的光滑性、管道的抗腐蚀性、施工维护的方便性、单位价格等。现在的PVC波纹管、PE波纹管和PE梅花管,因单管较长,接口少,埋设地下易成为整体,比较稳固,敷设速度较快,管壁光滑,接口及管路质量容易保证,单位价格低,宜于选用。而钢管虽然抗压性能较强,但钢管易于腐蚀,接头工艺要求高,建设成本高,在管道选材时不宜大量采用,道路交口和特殊障碍处可使用钢管或加厚PVC硬塑管。
■ 与其它管道的距离。有线电视管道与其它管道、建筑物的最小净距,应按下表规定执行。
有线电视管道与其它管道和建筑物的最小净距(M) 名称 平行时 交越时 市话管道边线(不包括人孔) 0.5 0.25 非同沟的直埋通信电缆 0.5 0.5 35千伏以下 0.5 0.5 直埋式电力电缆 35千伏以上 20 0.5 管径小于30mm 0.5 0.5 给水管 管径30-50mm 1.0 0.5 管径大于50mm 1.5 0.5 高压石油、天然气管 10.0 0.5 热力、下水管 1.0 0.5 2煤气管 压力小于3kg/mm 1.0 0.5 2 压力小于3-8kg/mm 2.0 0.5 排水沟 0.8 0.5 房屋建筑红线(或基础) 1.0 树木 市内、村镇大树 0.75 市外大树 2.0 水井 3.0 33
粪坑、积肥池、沼气池、氨水池等 3.0 面箱的基座尺寸:长900mm³宽500mm³深700mm (埋深500mm,地表以上200mm),基座中应预留不少于2根ф50mm钢管或PVC管与人(手)孔相通。地面箱内应采用交流220V专线供电,用电量按lkw考虑。地面箱及基座的结构图见下图。
⑵建筑物内有线电视管线设施的设计 ■ 建筑物内有线电视管线设施包括:放大器箱、分配箱、层间竖管、分支盒、桥架、入户管、户内分配箱、户内管和用户终端盒等。
■ 楼道单元间的水平连接。有地下层的建筑物,楼道单元之间应在地下层采用水平横管或桥架连接,水平横管管径不得小于ф32mm,水平桥架可与其他弱电线路共用,预留空间不得小于30mm³30mm;没有地下层的建筑物,楼道单元之间通过楼外的管道连接,每个楼道单元要与楼外管道通过进出管道连接。
■ 放大器箱。对于住宅建筑,一台放大器箱的覆盖户数按60—80户设计;对于公共建筑,一台放大器箱的覆盖规模按80—100个终端设计。多层住宅应在楼道单元底层设置放大器箱;高层住宅宜在底层以及中间层设置放大器箱。放大器箱体尺寸不小于:宽550mn³高750mm³厚150mm。放大器箱暗装于公共部位的墙面上或明装于弱电竖井内,放大器箱应引入交流220V电源。
■ 楼道单元分配方式和分配箱。楼道单元内有线电视线路的分配方式必须采用集中分配方式,严禁采用树形串接方式。分配(支)器安装在分配箱内,分配箱暗装于公共部位的墙面上或明装于弱电竖井内,分配箱应引入交流220V电源。分配箱尺寸不小于:宽550mm³高750mm³厚150mm。一个分配箱的分配户数宜按12—16户设计,不足12户的单元按一个分配箱设计。分配箱应尽量设置在分配单元的中间楼层(或中间位置)。分配箱应引入交流220V电源。
■ 层间竖管。多层建筑底层至顶层应设层间竖管。在保证“集中分配、一户一线”的前提下,根据楼梯间墙体状况,允许多线共管,宜在以下三种方案中选择: a、一户一管,管径ф20mm;b、2根竖管,管径ф32mm;c、一根竖管,管径ф50mm。
6、小区管道设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建设部联合发出《关于加强有线广播电视设施建设管理,确保有线广播电视安全传输的通知》(广发技字(2002)429号)。新建、改建和扩建城镇住宅小区,要按照当地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要求配套设置有线电视设施,要将小区内的地下管孔、楼内光接收机和分配放大器的安装箱、墙内暗管及配套电源等列入建设项目的设计文件,并与建筑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小区管道设施建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⑴建筑物外有线电视管线设施的设计
■ 管线位置。有线电视线路进线的位置应符合有线电视传输覆盖网的总体规划。管线位置应按照规划条件设定。
■ 管道埋深。有线电视管道的埋深不小于0.7M。
■ 管径。建筑物外可采用钢管、PVC管,管径不小于ф100mm。
■ 进出建筑物的管道。进出建筑物的管道宜采用两根管径不小于ф32mm的钢管,并做防腐处理。
■ 人(手)孔。有线电视管道的人(手)孔分为大号孔和调节孔。
人(手)孔内径规格 序号 1 2 人(手)名称 大号孔 调节孔 规格(长³宽³深) 900mm³800mm³1000mm 500mm³500mm³7000mm 下列情况应采用大号孔:a、在管线转弯处;b、穿越道路的两侧;c、直线距离超过120米。
下列情况应采用调节孔:a、引入建筑物的接入口;b、缆线引上、引下的地方。 人(手)孔宜设置在绿化带或人行道内。
■ 地面箱。在建筑物外需要安装光端机、放大器、户外分支分配器、电源供电器等有线电视设备的地方,必须设置地面箱,严禁将有线电视设备安装在人(手)孔或地沟内。地面箱宜设置在路边、绿化带内,地面箱尺寸:高1150mm³宽880mm³厚400mm;安装地
34
■ 分支盒。层间竖管和入户管在每层(设有分配箱的楼层除外)通过分支盒连接,分支盒尺寸不小于:宽120mm³高80mm³厚60mm。
■ 垂直桥架、竖井线槽。高层建筑底层至顶层应设置垂直桥架或竖井线槽,其尺寸规格不小于75mm³50mm。
■ 入户管与户内管道。入户管采用ф20mm的PVC管或铁管,连接户内分配箱至户内各终端盒的管道,采用PVC塑管或铁管,管径不小于ф20mm。
管径尺寸
序号 1 2 3 4 5 线管名称 建筑物外有线电视管道 进出建筑物的管道 层间竖管 入户管 户内管 管径 ф100mm 2根高ф32mm (1)一户一管,管径ф20mm (2)2根竖管,管径ф32mm (3)一根竖管,管径ф50mm ф20mm ф20mm 年初已敷设光缆线路647公里,纤芯长度合计16456芯公里。在现有光纤网络的基础上,近期规划实观光纤到楼,远期规划实现光纤用户,骨干光缆采用48芯,骨干环路采用双路由;支干光缆采用24芯:接入光缆采用8芯,其中4芯用于有线电视双向业务,剩余4芯为将来有线电视新业务发展及光纤网络向用户端的推进预备。
8、机房规划 ⑴机房选址要求
①分前端机房应设置在城区中心主干道路交叉路口的西北侧,并以此为中心辐射整个服务区域,以便于出局管道与4个方向的主干管道就近沟通,达到优化城区地下管网布局、减少信号传输损耗、增强传输安全性的目的,同时为确保前端机房安全可靠运行,机房选址应兼顾以下要求:首先,机房选址地应具备市电双回路供电的条件,有富裕容量的变电站和供电线路;其次,机房选址地应尽量远离各类污染源、电磁和震动干扰源,不宜与高压电站、易燃易爆品存放点、饭店餐厅以及可能出现鼠患、积水、油烟、废气的地区为邻;再次,机房选址地应有停放车辆的场地和便于车辆进出的通道。
■ 户内分配箱。管线入产后,在户内靠近入室口处应设置户内有线电视分配箱,可与户内弱电信息箱共用,箱体尺寸不小于:宽220mm³高150mm³厚80mm。该户内部各有
②接入机房应设置在业务需求量相对集中的地方,一般位于大楼内部和用户所在小区
线电视终端均从该箱引接,以星形方式分配,严禁采用树形串接分线方式分配。
的建筑内,有条件的尽量单独建设,如有困难可设置在小区公建配套设施内,不应与居民
■ 用户终端。用户终端应设置在客厅、卧室、书房等处,根据国标GB50096—1999
住宅混合设置,接入机房的设置要考虑维护管理方便,要留有紧急抢修通道。
《住宅设计规范》,普通住宅分为一至四类,其有线电视用户终端数、居住空间个数和使
⑵机房规模
用面积不宜小于表中的规定:
①分前端机房应包括传输机房、宽带数据机房、UPS机房、电力室、检修室、办公室、
套型 一类 二类 三类 四类 居住室间数 2 3 3 4 住宅套型分类与有线电视终端数 使用面积(㎡) 有线电视用户终端数(个) 34 2-3 45 2-3 56 2-3 68 3-4 值班室、车库等各类用房。
②有线电视机房视其类型与服务用户规模而有不同的面积需求,一般用户规模在l0万终端以上的大型规划区设立大型分前端机房,使用面积为400—500m2,并在业务需求密集区设立若干二级小型分前端机房,使用面积为150—250 m;用户规模在5万—10万的中型规划区,分前端机房使用面积为300—400m;用户规模在5万终端以下的规划区,分前端机房使用面积为200—300m;此外,还可根据需要在住宅小区和企业用户集中区设立用户接入机房,使用面积为10—20m2,同时为有效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有线电视机房建设可与各大通信运营商合作,采取集约化建设模式。
2
2
2
用户终端盒底座采用国标86系列电器接线暗盒,安装高度不小于300mm,用户终端盒附近应有交流220V电源插座。
7、光纤网络
光纤网络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向用户端推移,逐步实现光纤到家庭(FTTH)的目标。随着城市宽带信息业务的发展,铺设光纤网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合肥有线网络至2008
35
⑶机房设计要求
①机房地基牢固,建筑抗震按7度防震设计,传输设备单位负荷不得小于600 kg/m ,高、低压配电设备单位负荷不得小于1000 kg/m ,UPS机房单位负荷不得小于1000 kg/m 。
②防雷等级为2级,应急发电机房和辅助用房的防雷等级为3级,机房内电子设备直流逻辑接地、电器设备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地与建筑防雷接地共用接地装置,其冲击接地电阻应不大于0.5Q。
③分前端机房所在楼层的梁下净高不小于4.2m,小型分前端机房所在楼层梁下净高不小于3.4m,用户接入机房净高不小于2.6m。同时机房内严禁污水管、上下水管、不必要的通风管道穿过。
④供电系统采用三相五线、A级、一类供电方式,配备有自动切换功能的主备双路动力电,同时配置UPS或柴油发电机作为后备电源,UPS蓄电池组满载时放电时间不小于2h,柴油发电机额定输出功率为机房规划总功耗的85%--95%,以确保在两路市电同时中断情况下机房正常运行。
⑤机房内建立洁净气体自动灭火系统,同时在机房及消防通道装置应急照明系统和逃生指示灯箱,应急照明时间不少于90min。
5.2.6 有线电视数字化的发展规划 1、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总体要求
能接收电子政务、文化教育、生活信息、电视商务等海量的信息服务,进而成为国家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城市信息化、家庭信息化的重要标志。同时,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将会形成新的文化娱乐消费热点,带动中国数字电视元器件、机顶盒、数字电视接收机、数字电视应用软件、数字电视内容供应等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构筑新型的数字电视价值联、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信息产业、文化产业和民族工业的发展,增强中国数字电视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全面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目标要求,根据国家广电总局2015年全面实现数字化的实施步骤。合肥市是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第二批试点城市之一,2007年已启动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工作。省委、省政府对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高度重视,将其列为发展“数字安徽”的重要途径。市委市政府也同样十分重视合肥市数字电视转换工作,将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纳入合肥“城市信息化建设重点工程”及“文化强市工程”范畴,确立了“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全市数字化工作整体思路。
有线电视数字化不仅仅是国家广播电视技术体制和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要求,也是有线电视运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求。合肥有线要充分利用国家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大好时机,大力推进本市有线电视的数字化进程,积极做好节目平台和服务平台的搭建工作,大力推广数字机顶盒,逐步实施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以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为契机,重视规划和推出数字电视增值业务,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目前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已经实现数字化,卫星和光缆干线传输也已经数字
2、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播控平台的建设
化,但无线发射和有线电视分配网传送的还是模拟信号,即用户端接收的还是模拟信号,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播控平台的建设,目标是建立一个综合的数字电视业务平台,它基
因此广播电视数字化实质上就是接收终端的数字化。中国拥有4亿电视家庭门户及1.2
于广电行业有线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兼容 DVB—C),支持SDTV和将来的HDTV数字电视广
亿有线电视用户,面对庞人的用户群,国家广电总局希望从影响面大的有线电视入手,提
播业务,借助于CA系统和用户管理系统对数字电视业务平台的播出业务进行管理和控制。
出了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方案,只要在用户的电视机上加装一个数字机顶盒,就可以把
在网络双向式改造完成后,该业务平台具有向开放型、交互式数字电视业务平台平滑过渡
其转换为数字用户,以高效地实现电视数字化转变,将模拟用户整体转换为数字用户。有
的可扩展能力,支持现有业务与今后发展的开放业务共存。系统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业务:
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后,广大用户将会享受到图像更清晰,内容更丰富,更具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有线数字电视综合服务。用户不仅可以看电视,还可以听广播,此外还
36
■音视频广播系统。
■中间件业务平台:从基本型的中间件开始,逐步向符合国家标准的中间件发展。 ■综合媒体、数据管理平台:增加多种网络平台链接的数据和媒体服务,进行统一信息发表广播形成一个节目调度和媒体资产管理平台。
■综合网络管理平台:将整个系统进行统一的管理。
■运营信息系统平台:按照总体规划、逐步发展的方式进行系统建设,系统建成后可以标准清晰度电视的广播与接收,系统频道资源利用率高,每个模拟频道传输的节目数量多;
■有线数字电视的有条件接收功能和完备的用户管理功能,对用户进行地址码管理,可以通过智能卡进行收费,完善有线电视的管理体系;
■可以实现分频道,分节目,分栏目、包月等多种方式的计费管理和授权,为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从而达到通过分层的收费结构来提高有线电视的整体效益;
■电子节目指南和其他增值业务。在系统逐步发展的阶段能够提供各种应用的空中下
4、广播电视数字化改造
⑴ 编辑、储存、播出系统数字化改造
做好各编辑网、储存网以及硬盘播等设计方案,实现全台节目采、编、播,全面实现网络化,做到无损耗传输播出,使合肥电视台从采、编、播等方面基本上达到了国家广电总局提出设备改造数字化要求。
⑵ 发射机及天线的改造
购置两台全固态发射机,同时改造现有的蝙蝠翼天线为偶极天线,可增加发射功率,相当于发射功率增加一倍。
⑶ 新配备电视转播车
规划购置8讯道全数字转播车一台,4讯道全数字化新闻转播车一台,这样可以解决全市性各种大型活动,可实现多机位的现场直播。
5.2.7 MMDS多路微波系统的数字化改造 合肥有线MMDS模拟微波系统,承担着
载升级;
向合肥市边缘以及三县分散的乡镇、村镇
■实现IP和DVB统一平台的条件接收系统,开展IP数据广播服务,业务内容有:电子报刊、游戏、电影、证券、WEB浏览等。
为人民办实事项目。由于微波发射机属于
3、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
对于实施整体转换片区的有线电视用户,由合肥有线电视宽带网络有限公司为每户免费提供一台基本型数字电视机顶盒(如用户需交互式数字电视机顶盒或其他高档次机顶
次维修但维持时间不长,原有传输的八套节
盒,可以补差价购买)。用户及合肥有线电视宽带网络有限公司各方的权利义务依《合肥
目现在只能传输一到两套节目,群众反应较
有线数字电视服务协议》执行。
大,MMDS改造势在必行。随着广播电视在制
2009年5起在二环路内逐片区停送模拟信号,2009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我市市区数
作、播出、传输、接收等环节的逐步成熟与发展,微波数字化技术也不断在发展。通过考
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全部关断模拟信号。
察和比较,确定对MMDS进行数字化改造(改造方案如图)。
2009年元月起,在合肥市市区范围内已建成尚未交付使用、正在建设和拟建的住宅小区、写字楼、宾馆等,以及各类新用户,凡可以直接开通数字电视信号,不再传送模拟有线电视信号。
频解调后的QAM64调制信号输出到MMDS发射机进行传输。再用户端只要加DVB—C专用接标准进行压缩、打包、复用处理,输出TS码流加扰后进行QAM64调制,通过光发光收中
编码复用器将输入的6路模拟视频、音频信号电视节目数字化,并按照MPEG—2/DVB年启用至今,设备老化经常出现故障,虽多大功率设备,且机房温度变化较大,自97等农村地区传输有线电视节目的任务,是
37
收机就可以解调出视音频信号,调制后可向有线网内传输。MMDS进行数字化改造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
(1) 节省频率资源,目前合肥电视台MMDS系统有8个电视频道,共计带宽64MHZ,如果采用数字压缩技术,并用DVB-C数字有线电视QAM64或QAM32调制,在原8MHz带宽中可传8-6套电视节目,这样我们只用两个频点16MHz带宽就可以传送16—12套电视节目,远远满足当前的需要,因此可节省6个频点48MHz带宽发展无线宽带接入业务,作为有线宽带的补充。
(2) 图像质量高,图像、伴音清晰是数字电视的一大优点,因为采用 MPEG-2的数字编码压缩技术,避免了噪声干扰。在接收点上,满足接受条件的就能得到优质的电视图像和伴音;不能满足接收条件的,就无法受收看。与模拟传输不同,覆盖区域边缘地带没有较宽的过渡区,接受效果没有逐渐劣化的情况。
(3 兼容性强、与有线电视网互联方便、便于管理,由于采用DVB—C标准,使用与有线电视网内相同的机顶盒,接收到的QAM调制信号可通过变频和频道混合处理,直接送给有线电视HFC网传输到用户端,用户在家中使用DVB—C机顶盒即可收看到高质量电视节目,也可以在有线电视台前端解调出视音频信号,调制混合后再送给有线电视用户。另外可以我们的DVB-C前端共用编码器、复用器、CA系统等,既可以简化系统,降低成本,也为收费提供了保障。
5.2.8 网络设计的防护
为保护前端机房、架空线路设备和维护人员免受强电或电击危害和干扰影响,I-IFC有线电视系统的防雷、接地与安全防护应按照国标GBJ《民用建筑电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第二章第九节及GBJl2-88《防雷及安全防护》实施。
在前端、各光节点、放大器需要分别良好接地。总前端和各分前端机房要有严格的避雷措施,避雷地线的接地电阻要求小于0.4欧姆。在总前端和各分前端的终端杆处,金属铠装光缆的金属加强芯和金属护套必须电器隔断;进入总前端和各分前端的光缆金属加强芯和金属护套要在各前端内接地,接地电阻要求小于4欧姆。
主干缆线应尽可能地下穿管敷设。架空光缆应在终端杆、角杆及每隔10—15根电杆
上进行接地,悬挂光缆、电缆的钢绞线要整体接地。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的要求见下表:
土壤电阻率P 接地电阻(Ω) 架空光缆金属护套及钢绞线的接地电阻 ≤100 101—300 301—500 10 20 25 ≥501 35 光缆线路与380V以上高压线并行情况下,要求两线间隔不小于1.5米,而交叉情况下,其间隔不小于1米,并且另外加装绝缘保护带。
所有的电源供应器、放大器的射频输入输出端口均需安装高压放电装置,以防止高压浪涌、雷击对设备造成损坏。信号线在进入前端机房前,需经过避雷保安器,保护机房。
5.3 微波通道规划
微波属于视距传输,微波接力通信主要指无线电频率3GHz-30GHz,波长在10cm-1cm,使用抛物面状天线,视距传波空间直射波的通信方式。在微波传输通道上,不允许有较高的建筑物及任何障碍物体,即必须满足微波传输通道的余隙要求,以保证微波通道的视通。已建成的微波电路随着城市高层建筑物的发展,如不注意保护通道,就可能受到阻挡,致使微波电路中断,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1、通道线路规划
随着合肥广播电视中心落户政务新区以及合肥滨湖新区电视塔的建设,但由于大蜀山、三十头发射台的存在,规划三条微波通道:
⑴合肥广播电视中心——大蜀山发射台——三十头发射台 ⑵合肥广播电视中心——规划中的中波发射台 ⑶合肥广播电视中心——规划中的电视发射台 2、微波保护通道的技术要求 ⑴微波电路传输的路径余隙
微波电路传输的路径余隙是衡量视通情况的一个重要参量。余隙是指电波射束的轴线与障碍物之的距离。在一个微波接力段中,除了地球突起外,地面上尚有山岭、丘陵、高大建筑物、树木等各种障碍物,所以,为了保证两端视通,不但要考虑地球的突起,
38
而且要考虑各种障碍物对微波传播的影响。因此,城市上空的微波通道路由一定要留有“辅助余隙”,规划辅助余隙控制在10米。
⑵微波传输的菲涅耳区及路由宽度
微波传输的菲涅耳区概念十分重要。余隙只有和第一菲涅耳区半径联系在一起才更有意义。从微波的传播来看,发信端到收信端之间的射束可以看作是由一系列不同短半轴的旋转椭球体的集合。在微波发信和收信之间所形成的通道称为菲涅尔区。为了提高传输方向性,使用的抛物面天线,它的传输菲涅尔区呈椭圆状形,而主要能量集中在第一菲涅尔区内,第一菲涅尔区半径用F1表示,其表达式F1 =(λ³d1 ³d2/ d) 1/ 2 (m),D为天线开口直径(m) ( D < = 4m) , λ为工作波长,d为发送点至接收点距离(m),d1为发送点至计算点距离(m),d2为接收点至计算点距离(m)。
⑶通信方位角与天线仰角
通信方位角与天线仰角是两个很重要的数据,其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通信保护是否错位的问题,一般在建站时就确定。可查阅有关建站资料。
⑷等效地球半径系数K
由于气象条件变化而使K值变化, 等效地球半径凸起高度he也随之变化, 也就影响着地物限高。计算点等效地球半径凸起高度(m) 的表达式为:he = (4/ 51)³( d1³d2/ K),式中: he 的单位为m , d1 d2的单位为km。
⑸电波波束中心高度
当一个站有几个不同方向的微波电路时, 要按方向分别计算波束高度与地物限高。当一个方向有几个天线在同一铁塔上垂直排列安装时, 均以最下面的那面天线为基准计算波束高度和地物限高。
波束高度h由本站海拔标高和天线挂高及天线仰角确定, 表示式为h = H1 + h1 + d1tg A
式中: H1、h1分别为本站海拔标高和天线挂高,A为天线俯仰角。 ⑹微波保护通道的具体技术要求
微波通信的直线传播原理决定了微波传输路由上的不可阻挡性,就像空中飞行航路一
样,需要一定的“净空区”,国家标准GB-4821规定:微波接力站天线的正前方有一定的空旷地带(即净空区)。净空区要求见图(3)所示。在此范围内不应有森林、较高的树木、 建筑物,金属构筑物等。
图3所示为微波保护通道示意图,图中大致分为三个区域: ①20°保护区(AA’~BB’)
AA’~BB’为20°保护区,在其通信方向上以天线中心线为轴线,在AA’~BB’所示区域的旋转体范围内,不允许有建筑物或其它任何障碍物体。由图3可见,20°保护区距离为10D(D为天线开口直径),保护宽度Kd= D+2 d1³tg20°(d1 为发送点至计算点距离),建
筑控制高度hmax < = h -0.5³D -d1 ³tg20°(h为波束高度)。
②延长区(BB’~CC’)
图中BB’~CC’所示区域为延长区,在其通信方向上,以天线中心线为轴线,BB’~CC’所示区域旋转体范围内不允许有建筑物或任何障碍物体,其距离为17.2³D2/λ,保护宽度为8.3D(D为天线开口直径),建筑控制高度hm ax < = h -he -4.15³D(h为波束高度,he为等效地球半径凸起高度)。
③第一菲涅耳区(CC’~DD’)
图中CC’~DD’为第一菲涅耳区。CC’线为延长区与第一菲涅耳区的交界处,DD’线为第一菲涅耳区边缘线。在其通信方向上,以天线中心线为轴线,CC’~DD’所示区域的旋转体范围内不允许有建筑物或任何障碍物体,其距离为﹙5~10﹚km-10D-17.2³D2/λ﹙m﹚。通道路由宽度,根据第一菲涅耳区半径2F1计算,且附加余隙10米。其中F1 =(λ³d1 ³d2/ d)1/ 2 (m),D为天线开口直径(m) ( D < = 4m) , λ为工作波长,d为发送点至接收点距离(m),d1为发送点至计算点距离(m),d2为接收点至计算点距离(m)。由于F1不是固定值, 当d1= d/ 2 时F1为最大, 此时通道保护宽度一般也最大。建筑控制高度hmax < h -he -F1(he为等效地球半径凸起高度)。
39
本次规划通道的宽度控制在60米的范围,通道内所有建筑物不得超过通道控制高度。 以上所提的微波通信保护通道,一般指的是对城市城区而言,其究竟要考虑多远距离,这要看微波通信方向上所经过的城区距离。根据实际情况,通常计算5-10km的微波保护通道也就可以了,10km以远的微波保护通道要求应满足微波线路余隙标准。
3、城市内微波电路通道保护管理的要求
⑴充分利用无线电管理专家系统,请开发商结合城区地图详细介绍项目情况,并借助电子地图对拟建的高楼和微波台站的地理位置进行初步判断,进一步提高协调时效。
⑵根据国家、省《条例》精神,加强城市规划部门联系,熟悉城市规划布局,确保新审批微波台站符合城市规划,从源头上消除矛盾。
⑶无线电管理部门与城市规划部门应就高层建筑规划的审批事宜达成共识,建立相应协调工作机制。
⑷可能对微波通道造成影响的高大建筑物,不论其新建或改建(扩建),须经当地无线电管理部门对微波通道进行电磁环境测试。
⑸任何单位今后在市区新建或改建(扩建)微波站,其天线高度必须由无线电管理部门统一规定,低于规定范围的,无线电管理部门将一律不予保护。
⑹针对城市市区微波射束的污染,特别是由于微波站站址选择不当,造成副瓣场强过高,对其相应区域内产生的电磁污染及危害问题,也应制定规范或标准,作为环境保护的措施列入城建规划管理部门的管理。
⑺对于违反无线电管理部门及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有关规定,在超过地面建筑物最大海拔限高和地物限高距离内进行违章建筑的单位和个人,由无线电管理部门进行处罚。
对调频、电视、中波发射机、卫星接收站、微波收发等电子设备及CATV系统都会造成一定的损害。雷电的危害极大,在整个雷区空间范围内,侵袭建筑物或各种电器设施防不胜防。其设防技术应采取全方位、多层次、分类设防、综合治理的原则。把防雷保护问题作为贯彻执行广电总局提出的“不间断、高质量、既经济、又安全”的维护总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
1、防雷保护措施的基本方法:
⑴ 采用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带和消雷器。以上都属于接闪器类防雷装置,主要用在设防直击雷。其中消雷器是一种新型防雷装置,据称效果优于避雷针。
⑵ 采用接地防雷。将侵入的雷电流(或电压)导向大地,要求有一个良好的接地系统,其接地电阻越小越好。一般在0.5~4Q之内。
⑶ 采用各种避雷器,防雷器,防雷模块,都属于过电压保护类防雷装置。防雷保护从接地系统、天馈系统、电源系统、房屋建筑、发射机(或电子设备)等分别采取防雷措施。
2、具体的防雷措施 ⑴ 接地防雷
广播电视发射中心各机房(或电子设备)能稳定可靠的播出,与完善的良好接地系统是分不开的,良好接地系统不仅将侵入的雷电流泄放到地,并使之产生的电位差最小。接地质量是否良好,是保证防雷安全与否的重要措施。
在无线电广播发射机房,存在多种接地,如保安接地、电源地线(又称电源中性线)、屏蔽接地、射频接地、过压保护接地(又称防雷接地)、天线辐射状地网等,形成了多点接地局面。多点接地要保证各接点的接地电阻相同,否则雷击时将造成地电位不同引起的电位“反击”。反击电压将对电子设备耐压较低的元器件造成损坏。
为了防止反击电压,IEC规范推荐把防雷接地和电器设备的保安接地连接在一起。这
5.4 合肥广播电视防雷设施规划
近年来,广播电视系统电子设备进行了大规模的更新换代。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
是采用等电位的方法防止反击。现在业内专家们一致的意见将上述多种地线都连接在一
大量采用CMOS集成化电路和大功率模块。它们普遍对电网电压的质量要求较高,对浪涌
起,形成一个等电位,等电位才能均压,均压才能反击。为此要求接地系统的接地体和地
电压承受能力较弱。因此成为雷电浪涌电压侵入的薄弱环节。因此,防雷保护问题成为广
线的截面要足够大。地线截面积应符合下式要
播电视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线最小截面(mm2);I为流经地线的短路电流(A);t为短路的等效持续时间(S);C为接地
放电过程中,产生电磁感应过电电压(雷电浪涌)。它不但对建筑物、架空线路,而且
求: 式中Smin为接地
40
材料的热稳定系数。
接地电阻与当地土壤电阻率的大小有关。过去为降低土壤电阻率在接地体坑中填加盐、木炭、铁屑等。现在已有降低电阻率的新材料:化学降阻剂,如:GDSZ系列高效降阻剂、DDT系列导电混凝土(据称能明显降低接地阻值)等。
⑵ 天馈线防雷措施
天馈线是防雷保护系列的第一关。当高高的铁塔处于雷云和大地所形成的电场中,塔体就会感应出与雷云电荷符号相反的大量电荷,雷云放电后,雷电流在铁塔周围产生很强的电磁感应电动势(可达数千伏至数万伏)经由各种途径进入发射机(或电子设备)而损坏元器件,天馈线防雷具体措施如下:
① 中波天线,埋设好以铁塔为中心的放射状地网(即用铜线,每根间隔3度,共120根,半经约同塔高)。其接地电阻应达到规定标准。
② 调整好塔低设置的放电环间隙。
③ 天线调配网络宜采用电感接地,调配室需有屏蔽网(或铜皮)接地,调配网络输入端放电球间隙调整合适距离。
④ 去天线的馈管外皮接地良好(沿馈线杆逐个接地), 吊馈管的钢绞线也需要沿馈线杆逐个接地。馈管外皮与发射机射频地相连接。
⑶ 电源系统防雷措施
① 电力变压器初级侧安装高压氧化物避雷器,低压侧安装PTY-S-200/380型避雷器。 ② 电力变压器外壳和低压侧中性点就近接地(即电源地线,又称中性线)。 ③ 在低压配电盘(箱)安装相应的防雷器或电源防雷模块。 ④ 电源地线与建筑物防雷地相连接。 ⑷ 机房建筑防雷措施
① 在机房顶端安装避雷针或消雷器。机房房顶四周边缘安装避雷带(可用镀锌圆或扁钢)。
② 机房墙壁安装屏蔽网入地。
③ 钢筋水泥结构的机房的地基钢筋与避雷地、电源地相连接。如果机房为砖木结构,
应专设避雷地并与电源地相连接。
④ 在发射机附近埋设高频地线(引线用铜带,接地体用铜板)并与防雷地和馈管地相连接。
⑸ 发射机防雷措施
① 调整好各种保护装置,如功率驻波比、天线驻波比、过流保护、过压保护等装置。全固态发射机保护系统,一般采用压敏电阻和放电管组成的避雷电路,雷击时虽然压敏电阻经常被击穿。但从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发射机。
② 在发射机输出端的放电球要调整好间隙。
③ 在发射机内铺设地网或铜皮,并与射频地相连接,各部位机箱(或功)就近接地。 ④ 在有关高频同轴电缆接头处加装合适的高频同轴避雷器。 ⑤ 装设隔离变压器。有效的防止由电源落雷而引起的雷击。
总之,广播电视发射机房(或电子设备)的防雷保护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特别是更新改造后的全固态发射机。在更新改造过程中,也应把防雷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项目来抓。同时,有关部门须对防雷保护问题进行规范。从而使广播电视设备尽量能避免遭受雷击的损害。才能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优质播出。
5.5 合肥广播电视节目规划
5.5.1 电视节目规划
1、以先进的理念推进宣传创新和品牌建设,打造一批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晶牌栏目和主持人,规划收视份额达20%。按照 “三贴近”指导原则,着力在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上下功夫。大力加强品牌建设,打造一批有地域特色的电视栏目,提升合肥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为重点,进一步增强节目的亲和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加强节目形式的创新,进一步突出节目的专业化、个性化、对象化。规划推出一两个在本省有影响的名牌栏目,推出几名在合肥地区乃至全省有影响的主持人、播音员。
2、电视台5个频道,每天节目播出总量将达到88小时,其中新闻频道实行全天24小时播出。进一步推行频道专业化,加大和提高市场化运作的力度和水平。除新闻节目外,
41
所有的频道、节目栏目全部实行制播分离和成本核算,积极推行招投标承包制和目标责任管理,走市场化运作的道路。同时,要建立精品和名牌评定体系和奖励办法,实行频道目标责任风险抵押、超收提成奖励等新型分配制度,逐步建立起节目生产、采购、播出、流通,开放型的、良性循环的电视产品营销体系。
3、近期规划拍摄电视剧1至3部、20集至60集,争取l-2部作品获省级和国家级奖项。
4、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搭建科学管理平台,以良好的管理团队保障电视产业的顺利发展。坚持稳定与发展改革的关系,稳步推进电视产业转制,推行制播分离机制,进
加强服务功能,成为广大受众的收视指南和工具性报纸。
实现办公自动化和市场化,创办电子版,报纸经营多元化管理,更好地为广大读者、听众、观众服务。响应省、市党委政府提出的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号召跨越式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逐步实观社会、经济效益同步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广电报社应有的贡献。
5.6.2 精办栏目、版面,提高报纸质量
加强宣传策划,创新宣传手段,改进宣传方法,增强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紧密围绕合肥市滨湖大城市建设工作重点,遵循新闻规律,制定宣传计划,
行成本核算。不断加大创收力度,营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认真组织好典型宣传和专题报道,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舆论氛围。针对文广系统新闻宣传
5.5.2 广播节目规划
宣传和节目是发展广播产业的基础。电台要坚持把加强宣传、办好节目放在首要位置。对各广播频率科学定位,对栏目节目合理架构,建立以频率为中心的节目生产体制,有效推进专业化和媒体资源的整合,从而形成结构优化、特色鲜明、优势互补、良性竞争、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规划推出一些叫好又叫座的新节目和涌现出一批较有影响的品牌栏目。
采取合作、互动等多种形式,强化竞争机制和责任制,规划广告经营工作走上新台阶;
创造精品、创造新品、创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节目。
在发行上与有线网络公司合作以及自办发行相结合,逐步实行“两条腿走路”。
中国的广播正在进行着频率的专业化,中国之声、音乐之声等逐渐产生,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频率的专业化还不够彻底。因此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合肥人民广播电台规划新增“合肥人民广播电台商业广播”、 “合肥人民广播电台法制军事广播”、“合肥人民广播电台体育双语广播”三套节目。随着频率进一步专业化,每个频率都会有自己特定的听众,层次清晰,广告客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做广告,电台利润就能得到增加。目前,合肥人民广播电台已将现有的四套节目送入合肥有线电视宽带网的音频广播中播出,规划在合肥有线电视宽带网络中开办广播节目的视频版,更形象地服务受众。
5.6.4 完善基础设施和设备
为实现合肥广播电视报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装备好激光照排中心的必要设备及编辑使用的电脑等。目前,报社的办公设备更新要求如下:
1 、网络更新:建议更换外网,重新铺设网路架构,增容设备,更换服务器(专业级)。 2、照排室更新:①更换计算机(基本配置应达到图象工作站标准):②更换扫描仪;③升级飞腾软件,统一系统内的版本:④精密照排机参加联保,以保障未来几年的正常工作需求:⑤服务器扩容;⑥增加印字机内存,升级发排软件;⑦更换内网系统:⑧更换电子冲片机。
5.6.1 近期规划争取实现广播电视报杂志化(画报、电子版、周刊)
版面更精彩,内容更丰富:集生活百科、服务娱乐、休闲健康、教育理财为一体,
3、 编辑部更新:①更换计算机(基本配置应达到采编工作站标准);②更换数码相机(专业级);③更换打印机(普通配置);④建议更换成一体化机。
的特点,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设计栏目和版面:既注重服务性,评介广播电视节目;又要增强可读性,不断改进新闻宣传手段,创新新闻宣传形式,真正成为文化、广电系统联系广大群众的纽带和桥梁。
5.6.3 引进激励机制,加强经营和发行工作
5.6 合肥广播电视报业规划
42
4、 广告部更新:建议更换计算机(基本配置应达到图象工作站标准)。 5、 会计室更新:建议更换计算机 (基本配置应达到专业 财务工作站标准)。 6、 资料室:建议添置计算机,进行资料统筹电子归档工作。
近期逐步过渡到数字电视,2020年有线电视用户将100%转化为数字电视用户。 4、有线广播电视覆盖
有线广播电视入户是产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在未来的五年内,规划新增有线电视用户4万户。
5、卫星广播电视接收
5.7 县区广播电视规划
5.7.1 肥东县重点建设项目及目标
1、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规划在肥东县文化园区建设广播电视宣传中心。规划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建成集广播电视采、编、制、播控中心、办公管理中心、局域信息网络化、系统办公自动化为一体广播电视宣传中心。
2、对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升级改造。健全县区域HFC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宽带双向化改造,将原来的550MHz改造为860MHz,光纤进小区、单位。同合肥市一样开通有线数字电视和宽带服务,实现双向互联互通,实现以有线电视网为基础的综合业务信息传输网,开展视频点播,会议电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教育,电视购物等多功能服务。
3、为提高广播电视在农村的覆盖面积,实现通电的自然村村村通电视的目标,规划建设电视转播台,从卫星上接收中央七套和少儿频道的信号,用无线转播发射的方式覆盖全县。利用七频道、八斗三频道、杨塘六频道组成覆盖网,按照中央七套、少儿频道的节目播出时段进行转播。
5.7.2 肥西县重点建设项目及目标 1、有线电视改造
2010年前,完成HFC网的全程全网860MHz改造,进一步增加光节点数量,城市区域
配合国家直播卫星工程项目,及时做好卫星广播电视的 “落地”与入户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多种接收手段与更加丰富的广播电视节目。
6、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建设
数字化是未来广播电视科技的发展方向,虽然肥西县的数字化改造已经起步,但在今后的几年里,还要加大推广力度。
⑴ 广播电台:近期肥西县电台全部实现采、编、播数字化。电台广播的自办节目日播出时间达到18小时。
⑵ 电视台:近期全部实现数字化,规划2个无线电视发射日播出量分别达到18小时;有线自办频道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播出。
⑶ 有线广播电视网:全面推广数字电视。积极推进有线电视与广播节目以共缆传输的方式进村之户,近期实现有线广播电视共缆传输覆盖达到40%的农村地区,通过整体转换,使数字电视用户达6万户,完成数字电视的全面过渡,停止模拟播出。随着数字电视用户的增长,在现有40套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数字电视的节目套数,并及时推出HDTV(高清电视)节目。
⑷ 广播电视资源共享工程:建立采集、编辑、制作、播出于一体的电台、电视台节目生产网络系统;通过局域网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电子交换,建成广播电视节目数字库,
(含镇所在地)基本实现光纤到楼宇,农村地带实现光纤到100户以上自然村,同轴电缆放
提高自办节目与节目数字库的利用率;逐步建立一个数字化的有线与无线广播电视传输覆
大器级数:城区不超过二级,农村不超过三级,近期完成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全县基本取消单向放大器,完成双向化改造。
7、文化广电智能大厦规划建设
2、无线广播覆盖
通过产业运作、政府投入与招商引资相结合的方式,近期完成文化广播电视大厦基础
近期实现无线广播实现数字覆盖,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3、无线电视覆盖
建设所需的资本积累和运作,建成集文化事业管理、广播电视制作与播出、媒体信息平台、盖网体系。
43
新闻出版(版权)管理为一体的多功能智能大厦,实现县级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从形式到体制、机制真正融为一体的新格局。
8、新闻宣传 ⑴ 广播新闻
7、结合新农村建设,在30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草坪式广播网,丰富偏远地区农村的文化生活。
5.7.4 包河区重点建设项目及目标
1、推进湖滨影视基地建设。湖滨影视基地位于包河区南部滨湖地带的大圩镇和义城
规划近期实现广播新闻每天半小时自办节目宣传,采取滚动播出方式和直播的方式,
镇湿地,该项目充分利用1500亩湿地(其中大圩镇500亩、义城镇1000亩,可根据项目
以提高新闻宣传的时效性。外宣稿件数量达到全省一流。
⑵ 电视新闻
实现每日一档新闻,时长达到15分钟,进行滚动播出。实现电视新闻对外宣传发稿
韵”文化特色的电视基地,为全省乃至全国相关徽文化题材的电视剧提供最佳拍摄场地;
量在全省位居县级台第一。
⑶ 电视专题
区”和“时尚包河”的时代构想,项目前景十分看好。
在《派河风》、《社会与法》等栏目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创优活动,争取新创2个以上
2、完善广播电视播出系统。电台、有线电视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配套使用先进的数
的名栏目。
字化采、编、播设备,电台要进一步提高自办节目播出质量,增加播出时间;电视则按照
5.7.3 长丰县重点建设项目及目标
1、采取有线转播与无线转播相结合,实现行政村、自然村广播通播率两个100%。在盲点村建设卫星电视接收设施,实施电视户户通工程。
2、县电视新闻县域内100%覆盖,12个乡镇和一个工业区有线电视已与市、县有线电视网络联网。剩下三个乡镇规划在近期整合完毕。实现全县所有乡镇电视系统与市、县有线电视网络的联网整合,并向村延伸。
3、改造县广播电视台演播室,更新采编播设备。
4、结合长丰县实际,强化广播电视产业功能,开发与利用并重,服务与创收双赢,使广播电视主要业务和经营创收能力不断增强。巩固扩展广播电视广告市场,多元创收,到近期实现年收入100万元,2020年达600万元 。
5、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改善制作、努力使采、编、播设备专业化,加快数字化电视进程,逐步过渡到电视传媒数字化。2009年开始实施数字电视转换工程。
6、加大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和设备更新改造的力度。为了安全播出,确保广播信号的畅通,对430公里广播杆线改造成双线传输。
安徽省公共频道管理规定的要求,认真办好自办节目部分,不断做精做强电视节目,提高正点播出率,同时积极向省、市电视台投稿,努力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
3、加快有线电视进组入户。包河区已率先实现50户以上自然郢有线电视“村村通”阶段性目标,有线电视用户达12万户,城乡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0%。重点实施有线电视“进组入户”工程,努力实现农村广播电视共缆传输;在合肥有线宽带网络公司的支持下加快MMDS发展,与有线数字电视互为补充,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完善转发站建设,扩大覆盖面,让暂时没有条件安装有线数字电视的偏远农村群众收看到高清晰、频道多的无线数字电视节目,规划到近期实现全区数字电视入户率达95%以上。
4、实现中央七套节目无线覆盖。加快完善广播电视发射塔的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设施优势,抓紧落实中央七套(农村和少儿节目)等频道的落地工作,为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生产、生活信息。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狠抓管理,理顺关系,不断扩大45频道在合肥地区的覆盖面。
5、加强新农村、新广播发展。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结合新农村建设试点,积极探索“新农村、新广播”发展路子,进一步完善义城镇董城等村设置低频立柱音箱等新同时嫁接、整合、提升合肥文化旅游资源,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践包河区打造“文化名“可持续发展、原生态开发和市场导向”的原则规划建设。该项目旨在建成具有“微风皖的实际情况适当征地)和杨树林,是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旅游、生态湿地公园。遵循
44
技术、新设备,达到美化环境、宣传政策、娱乐群众的多层效果。示范带动,以点带面,全面推开,实现有线广播电视共缆传输至每村每户。
6、完成有线电视网升级改造。目前有线电视光纤已覆盖全区每个行政村。下一步对
和县台等多层次全覆盖。
5.8.3 完善数字MMDS多路微波系统的覆盖
合肥市MMDS多路微波系统数字化改造后,由于接收入网端设备价格比较高,所以,
网络进行宽带化升级改造,与合肥市有线电视宽带网达到同一技术标准,在此基础上加快
一直没有形成市场。为了充分的利用广播电视的频率资源,扩大合肥市有线电视对偏远农
拓展数字电视业务和网络增值服务,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数字电视频道,为企业、居民提
村的覆盖,还要利用新技术改造,改造成MMDS的系统进行传输,降低接收入网端的成本,
供多选择的综合网络信息服务,增强广电产业发展实力。
7、加快数字包河平台建设。数字包河已成为包河区总体规划的重点发展项目。未来3年内,凭借有线光纤覆盖全区的资源优势,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电子政务基础网络,继续完善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的应用、招商和市民服务等平台的建设,工业企业、旅游、旅游经济等应用系统也相继投入使用,进一步开发社区综合管理、一站式审批、核心数据库(CDC)等系统,规划在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上位居前列,更好地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8、进一步完善广电传媒产业园建设。在广电传媒产业园一期工程已建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广电大楼基础设施,加快数字电视中心机房建设,达到全省县区同行业一流水平,为包河广电事业和产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加快产业园二期工程建设,完成数字广播电视传输机房建设,努力建成集网络建设、产业聚集、节目演播、技术培训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广电产业园,推动广电事业、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5.8.4 合肥农村广播电视建设
农村广播电视网的建设。各县区要在提高自身广播电视覆盖效果的同时,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展和建设:
一是加快全市乡镇村光缆建设,利用县有线电视本地网实现广播、电视的共缆传输,乡镇联网达到100%;条件好的城区和乡镇逐步向50户以上的行政村辐射,合肥近郊的行政村联网规划达到100%;条件比较好的如包河区,将作为试点区实现村民组联网达100%。
二是继续抓好和巩固农村广播网建设,重点抓好乡镇小调频转播台和甲级村广播室建设。近期规划全市建设小调频台数量达到乡镇数的90%以上,建立健全甲级村广播室,全市甲级村广播室建设达到100%,农村广播网覆盖达到100%。在管理上,将实现行政管理部门层层负责制,即市局对县局有考评标准,县局对乡镇、村有考评办法,加强管理,
5.8.1 完善合肥广播电视台的覆盖
为了合肥电视台、合肥人民广播电台天线发射和扩大覆盖的需要,规划在合肥滨湖新区建设旅游观光电视塔。将未上山的广播频率(98.8MHZ)和电视频道(6、9频道),以及新增专业频率(频道)的发射高度得到提升,覆盖全市。
5.8.2 完善县区广播电视台的覆盖
规划三县七区的广播电视覆盖实现100%覆盖。三县广播电视台要提高覆盖效果,完善肥西l频道、28频道;肥东7频道、37频道;长丰10频道、33频道、41频道;包河区45频道电视转播台和县区人民广播电台的全固态化改造,基本实现中央、省台、市台
巩固成果,稳中有进。
三是积极办好乡镇广播节目,广播节目宣传实现三固定,乡镇广播每周固定栏目在5档以上,乡镇全年播出稿件达到1000篇以上,自采自编稿件在60%以上,向上级台投稿不低于50篇,为农村信息化、公共事业建设和文明创建工程服务。
四是依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完善合肥广大偏远地区农村“村村通”覆盖工程。按照国家广电总局“村村通”覆盖工程的总体要求,实现偏远地区8+4的电视广播覆盖规划。采取综合覆盖手段,即四级无线广播电视覆盖和有线电视联网覆盖、MMDS多路微波系统覆盖和利用“村村通”设备建立农村小片网覆盖,实现村村通、户户通、长达到家家入网户户通,使老百姓能够看到多套高清楚地数字电视节目。
5.8 合肥广播电视覆盖工程规划
45
8 9 肥东广播电视宣传中心建设工程 肥东广播电视网络改制工程 2年 5年 肥东网络分公司 省广电网络公司 10 11 12 13 14 肥西广播电视网络改造及发展工程 肥西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共缆传输工程 肥西文化广播电视中心建设 长丰广播电视配套设施改造工程 长丰广播电视网络升级改造联网工程 5年 肥西网络分公司 5年 5年 2年 2年 长丰网络分公司 15 16 17 18 19 20 包河区有线广播电视共缆传输工程 包河区广播电视发射塔建设 包河区有线电视网升级改造工程 数字包河信息化建设工程 包河区广电传媒产业园二期工程建设 包河区湖滨影视基地 2年 包河网络公司 2年 2年 包河网络公司 4年 2年 5年 电视剧组 包河区政府 包河政府支持自筹 湖滨影视公司 争取上级支持自筹 合肥网络公司 合肥网络公司 政府支持 政府支持、自筹贷款 争取上级支持自筹 省广网络公司 政府支持、自筹贷款 省广电网络公司 期通。
5.8.5将合肥市电视信号覆盖至合肥经济圈内所有城市
建设合肥经济圈是关系安徽发展全局的大事。经济圈发展起来了,对内就能联动皖江、皖南、皖北三大板块,形成整体发展的合力,构筑起安徽加快崛起的新格局;对外可以融入长三角,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使安徽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发展格局中争取到更加有利的位置。随着经济圈的建成,规划采用光缆、微波等方式将我市的电视信号传输到经济圈内的所有城市,加强与经济圈内兄弟城市的交流与合作。
5.8.6建造以合肥广电中心为中心的可以覆盖全市的新闻直播信号微波传输通道 在眼球经济时代,传媒全力争抢第一时间,以“快”制胜。现场直播作为报道新闻事件的最快捷而高效的电视手段,已经越来越被各家电视台所重视。合肥电视台规划构建两辆小型新闻数字转播车,用于全市范围内的新闻直播。转播车的传输方式可以设计为微波、卫星、英特网等。
5.9 合肥广播电视近期建设项目及投资估算
5.9.1 广播电视近期建设项目
合肥市广播电视近期建设项目列表如下。
合肥市广播电视近期建设项目列表
序重点项目内容 号 1 2 3 4 5 6 7 合肥广播电视中心(在建) 滨湖新区观光塔 合肥电视台构建两辆小型新闻数字转播车 合肥电视台构建一辆十讯道以上高清转播车 合肥人民广播电台中波发射台建设 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发展方案 村村通广播电视建设工作 期 3年 2年 2年 10年 2年 3年 3年 政府支持、自筹贷款 政府支持、自筹贷款 政府支持、自筹贷款 政府支持、自筹贷款 政府支持、争取贷款 合肥广电网络中信集团合资控股 省市县三级政府支持 建设工资金来源 5.9.2 项目投资估算
合肥市广播电视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见下表。
合肥市广播电视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序号 1 2 3 4 5 重点项目内容 合肥广播电视中心(在建) 滨湖新区观光塔 合肥电视台构建两辆小型新闻数字转播车 合肥电视台构建一辆十讯道以上高清转播车 合肥人民广播电台中波发射台建设 投入资金 3.7亿元 1.75亿元 800万元 3000万元 1500万元 建设工期 3年 2年 2年 10年 2年 资金来源 政府支持、自筹贷款 政府支持、自筹贷款 政府支持、自筹贷款 政府支持、自筹贷款 政府支持、争取贷款 46
合肥广电网络中信集团合资控股 省市县三级政府支持 政府支持、自筹贷款 省广电网络公司 9 肥东广播电视网络改制工程 6000万元 5年 肥东网络分公司 省广电网络公司 10 11 12 13 14 肥西广播电视网络改造及发展工程 肥西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共缆传输工程 肥西文化广播电视中心建设 长丰广播电视配套设施改造工程 长丰广播电视网络升级改造联网工程 1000万元 1000万元 2000万元 200万元 600万元 5年 5年 5年 2年 2年 肥西网络分公司 政府支持 政府支持、自筹贷款 争取上级支持自筹 省广网络公司 长丰网络分公司 合肥网络公司 15 16 17 18 19 20 合计 13亿元 包河区有线广播电视共缆传输工程 包河区广播电视发射塔建设 包河区有线电视网升级改造工程 数字包河信息化建设工程 包河区广电传媒产业园二期工程建设 包河区湖滨影视基地 300万元 200万元 1000万元 3000万元 3000万元 5000万元 2年 2年 2年 4年 2年 5年 包河网络公司 争取上级支持自筹 合肥网络公司 包河网络公司 包河区政府 包河政府支持自筹 湖滨影视公司 电视剧组 6 7 8 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发展方案 村村通广播电视建设工作 肥东广播电视宣传中心建设工程 4亿元 2400万元 3000万元 3年 3年 2年
第六章 规划实施策略与保障
6.1 政府引导与政策支持相结合
广播电视的建设要将政府引导和政策的支持相结合。广播电视的建设对于增强城市的综合实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设有线数字电视平台,不仅能丰富市民收看电视节目的内容、提高质量,更重要的是为合肥建立了一个数字化城市的平台,可高速提供各朴信息,有力地推进了合肥数字化、信息化城市的发展进程。
6.2 规划引导与合理建设相统一
对有线电视网络进行设计和改造,必须坚持规划引导与合理建设相统一的策略,并提出网络建设的目标,按“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网络规划应具有前瞻性、先进性、稳定性,以建设高质量、可靠地传输电视信号的模拟传输平台为主要目的,同时搭建数据传输基础平台。根据市场需求逐步实施增值业务和数据传输业务,避免包罗万象地将所有网络功能一次性地规划和实施到位,从而造成投资过大,无法及时收回投资,使有线电视网络公司陷入资金流通的恶性循环之中。因此,相统一的规划与建设有利于正确指导广播电视的良性、高速发展。
6.3 深化体制改革,建立科学运营机制
随着合肥市改革开放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现代化大城市建设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种高科技的广泛应用,境内外传媒的激烈竞争和人民群众对广播电视
5.9.3 广播电视近期建设项目总投资
经过对近期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得到近期建设项目的总投资约为13亿元。
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更好地发挥合肥市广播电视媒体的宣传舆论作用,把握正确地舆论导向,为合肥市改革发展稳定和现代化大城市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合肥广播电视系统必须积极探索体制改革,实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技术设施、财务、基建、物业、后勤等专业进行分工管理,重新定位所有频道。以广播电视中心管理为基础,对系统所属单位的公共资产进行结构调整,实现优化组合。从实质上改革调整相应的管理机制,对服务保障,技术设备及相关经营性产业进行整合和定位,实行公司化运作,实行系统与单位相结合资
47
源管理。对人、财、物的管理,从单位到系统实行科学管理。
实行宣传与经营分离,制作与播出分离,实现新闻宣传事业性管理,产业经营企业化运作。逐步走出一条以广播电视为主业,拥有多种媒体,兼营相关产业,统分结合的发展新路子,做强做大合肥广播电视产业。
6.4 建立并完善广电设施的法规保护体系
为了加强广播电视的管理、保障广播电视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保证本规划的实施,特规定:
1.有线电视广播网络建设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一城一网的原则,同一行政区域内只能设立一个区域性有线电视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本市行政区域内,已建的各类有线广播电视网,都必须与之联网。
2.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兴建的城市道路、住宅小区、商业写字楼、宾馆酒店等建设工程应当将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管线、缆线建设纳入统建配套范围,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时验收。新建小区、新建楼房规划红线以内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设施的地下管道、楼房预埋护管及附属设施,其建设投资由建设单位负责。
3.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工程的承建,应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理有关手续,及时向本市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管理单位申请备案。
4.宾馆、酒店等服务单位,必须在与本市区域性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联网后,方可按有关规定申请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凡从事有线广播电视工程设计、安装的单位,应当持有与工程等级相应的资格证书,并向市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申请领取申请备案,方可承接业务。
5.新建住宅小区(含办公、商业楼等)、工矿区、开发区和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时,设计和建设单位应当按规划和需要将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线、缆线建设纳入统建配套范围。
设计和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制订的技术规范进行设计和建设,设计方案提交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备案,并使用国家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认定的有线广播电视器材,与在建项目同步建设和同时验收。
6.由市广电局依照国家、省、市有线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对违反本规划或有线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的给予必要的处罚。
7.加强全民对广电设施保护意识的宣传力度。 6.5 拓展投资渠道、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
确立多主体的投资体制及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拓展投资渠道,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
48
附表1:近期分前端规划位置一览表
编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阜阳路东,环城北路南(原合肥有线电视台) 东一环路东,大通路北 望江路南,宿松路东 陈村路东,青阳路西,长江路南 世纪阳光花园内 金寨路东,石门路北 阜阳路西,濛河路北 临泉东路北,广德路西 龙岗路西,裕溪路北 上海路西,祁门路北 十五里河北,徽州大道东 华山路西,黄河路北 卧云路北,青鸾路西 铭传路北,玉兰大道西 井岗路北,半岛路西 位 置 编 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位 置 店忠路东,店撮路西 店撮路东,繁华大道南 西宁路北,北京路西 大连路北,黑龙江路西 锦绣大道北,重庆路西 中山路西,包河大道西 徽州大道东,嘉陵江路北 云谷路北,天都路西 方兴大道北,始信路东 观海路北,习友路东 站前路北,三河路西 翡翠路东,人民西路北 翡翠路西,集贤路南 方兴大道北,翡翠路西 习友路北,怀宁路西 方兴大道东,习友路南 长江西路南,方兴大道西 创新大道西,长江西路北 环岛中路南,科学院路西 淮北路西,四里河路东 物流大道南,新蚌埠路东 裕溪路南,采石路西
附表2:远期分前端规划位置一览表
编 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紫荆路北,淮南北路西 涡河路北,淮海大道西 千鹤路北,三元路西 相山路北,石弓山路西 学府路北,学苑路西 天池路北,文忠大道西 包公大道北,临湖路西 团结路北,店忠路西
位 置 42 43 44 45 4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