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们‖打〈败〉了敌人。 ②我们‖〔把敌人〕打〈败〉了。
底基层级配碎石试验路段 施 工 总 结 报 告
试验路段于2002年10月30日至12月1日在K37+200~+400左幅进行,现将施工工艺控制措施总结如下: 一、 机械设备及人员组合情况 1、机械设备配置情况
机械名称 装载机 压路机 自卸车 洒水车 2、人员配备及职责(见表2)
二、施工前准备情况
1、进行了原材料试验及混合料组成设计,原材料技术指标符合规范要求,拟定施工配合比为碎石:砂=74:26,混合料最大干密度为2.34g/cm3,最佳含水量为4.4%。
2、试验路段成型路槽经自检合格,驻地监理办检查验收合格,
数量(台) 3 2 YZ14T振动式1台 规格型号 ZL50 YZ18T振动式1台、10 1 国产 国产 并已通过交通厅转序验收。
3、于十一月二十八日至三十日,对级配碎石加水拌合,进行闷料,目的是让材料充分吸湿,使混合料具备匀质性和延长失水时间,考虑到闷料期间水份部分散失,因此闷料含水量略高于最佳含水量。
表2 场地 拌合 试验人员1人 检查施工配料、拌合遍数、混合料级配及含水量等 现场 民工4人 负责人1人 技术人员2人 和高程等指标 摊铺 检查施工工序、工艺及宽度、厚度、平整度、横坡现场 质检人员2人 等指标 试验人员2人 民工30人
三、施工工艺流程 1、路槽成型
路槽成型后,检查压实度、平整度、弯沉、宽度、纵断高程、中线偏位、横坡等,合格后提交检验资料,申请复检和转序。 2、配料拌合
配料按配合比组成设计掺配,闷料在用料前至少24小时以上,
检查混合料级配、压实遍数、压实度、弯沉等 摊铺、找平及处理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等 提供闷料拌合用水等 调配机械人力,组织施工 抄平补桩,挂线放样,控制好几何尺寸,松铺厚度人员及数量 负责人1人 职 责 协调机械人力组合,调运材料,组织拌合生产 采用两台装载机场拌,拌合均匀后检查级配,若不良,进行适当调整后拌匀检查直到满足级配要求为止。 3、运输摊铺
将拌合均匀,含水量适中的混合料用自卸车拉至铺筑现场,用一台装载机小距离搬运,试验路段按1.33和1.35的松铺系数,插杆挂线,采用人工摊铺、找平,力求表面平整,同时设二至三人小组配备胶轮车及时清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对于粗集料窝和粗集料带,应添加细集料,并拌合均匀;对细集料窝,应添加粗集料,并拌合均匀。 4、碾压
待混合料摊铺整平,含水量合适时,用YZ18T振动式压路机稳压两遍,速度为1.5-1.7Km/h,然后开振动碾压,速度为2.0-2.5Km/h,轮宽需重叠1/3。边角部位用YZ14T压路机配合碾压。试验路段从第6遍每碾压一遍检查压实度,直到符合规范要求为止,最后稳压一遍进行光面。碾压时含水量应在最佳含水量或略高于最佳含水量。当发现局部含水量过高时,人工翻挖晾晒,过低时人工翻挖并适当洒水后碾压。
四、施工质量检测 1、压实度检测指标表
检测层次 频数 平均值(%) 均方差 代表值(%) 控制值(%) 级配碎石
2、弯沉检测指标表
平均值检测层次 频数 (0.01mm) 均方差 代表值(0.01mm) 控制值(0.01mm) 12 99.4 0.284 99.2 98.0 级配碎石
44 67.9 23.6 115.1 168.2 3、纵断高程、中线偏位、宽度、平整度、横坡检测指标表(见所附检查表)
4、压实遍数与压实度关系检测表
里程桩号 压实遍数 6 K37+200~400 7 8(含光面1遍) 压实度平均值(%) 97.5 98.6 99.4 方差 0.305 0.274 0.284 压实度代表值(%) 97.0 98.4 99.2
5、松铺系数检测表(见级配碎石抄平记录) 6、级配碎石混合料颗粒组成检查表 序号 37.5 1 100 31.5 94.6 91.5 通过下列筛孔的百分率(%) 19.0 71.3 69 9.5 49.7 44 4.75 38.2 31 2.36 22.1 23 0.6 11.1 13.5 0.075 3.5 5 0-10 规范中值 100 规范范围 100 83-100 54-84 29-59 17-45 11-35 6-21
五、试验路段施工总结
1、拌合现场和摊铺现场采用的机械设备、人员协调配合情况良好,大面积施工时可采用。
2、试验路段采用的施工工艺流程可作为我合同段级配碎石层的标准施工方法。
3、松铺系数可控制为1.33;采用YZ18T振动压路机碾压时,碾
压遍数应在7遍以上(稳压2遍后振动碾压),并加稳压一遍进行光面。
4、每一作业段合适碾压长度为50-70m。
5、配合比宜采用底基层组成设计上的比例,通过每天的级配试验可进行适当调整,使之符合要求。
6、严禁压路机在已成型或正在铺筑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 7、不放车通行。
8、铺筑级配碎石前,级配碎石表面应洒水保持湿润,避免失水过多。
9、试验路段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可作为工程的一部份保留。
六、问题和意见
1、宜采用挂线控制和测量仪器配合的检测方法,严格控制平整度和纵横坡,以消除底基层厚度不均匀的现象,避免影响基层的厚度控制。
2、在施工中发现集料离析现象时,应用拌合好的混合料进行改善或置换,不得用未经拌合的集料填充补压。
3、压路机无法碾压到的边角部位,必须坚持用内燃打夯机夯实。
2002年12月3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