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斯特钢琴曲《爱之梦》第三首的分析
作者:刘宁宁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03期
摘要:李斯特的钢琴曲《爱之梦》之三是他的改编曲之一。本文试图对乐曲的曲式、主题、旋律、调性、和声进行分析,以此进一步对乐曲的形象是如何体现的、乐曲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作出窥探。
关键词:《爱之梦》;主题;旋律;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8-0083-01
弗朗茨·李斯特(FerenzLiszt,1811—1886)是19世纪匈牙利杰出的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评论家及教育家,享有“钢琴之王”和“钢琴上的帕格尼尼”美誉之称。“他常常从文学题材或绘画中汲取灵感,但他并不着意讲一个故事或描述一个场景;他更力求于表达自己被一幅特定的绘画或诗歌所唤起的心境;或者他也试图用音乐语言来阐述一些他所关心的心理和哲学问题。”{1}他的创作领域涉猎广泛,尤以交响诗、标题交响曲和钢琴音乐方面贡献突出。在钢琴音乐方面,他不仅创有诸多的原创作品,另外他也擅长将他人和自己的作品进行改编,“他无论在创作上和演奏上,都不断地追求钢琴艺术表现方法上的革新,并且尽量的发挥和丰富钢琴这个乐器的表现性能。”{2}
1850年,李斯特把自己的三首歌曲改编为三首夜曲,这三首夜曲中尤为脍炙人口、引人入胜的是《爱之梦》之三。这首钢琴改编曲是李斯特对原歌曲的理解与再阐释,他将原歌曲伤感、忧郁的情绪发展成温馨、具有浪漫气息的意境,体现了作曲家对爱的向往与追求。 一、《爱之梦》的曲式分析
这部作品共有三大段,可以看做是奏鸣曲式的缩影,即呈示段(1—25小节)、展开段(26—60小节)、再现段(61—85小节)。呈示段由a(1—6小节)、a1(7—12小节)、b(13—24小节)三个乐句和一个小连接(25小节)组成;展开段由a2(26—31小节)、a3(32—37小节)、b1(37—40小节)、a4(41—46小节)、a5(47—58小节)五个乐句和一个小连接(59、60小节)组成;再现段由a6(61—66小节)、a7(67—76小节)两个乐句和尾声(77—85小节)组成。 二、《爱之梦》的主题分析
“他喜欢采用单一主题(只在很长的作品中才使用一个以上的主题),继而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主题变化’的原则。即用一个或更多的短小的乐思,通过调式、节奏、节拍、速度、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饰、伴奏等的变化交替,构成整部乐曲的统一基础。”[3]这部《爱之梦》就是作曲家采用单一主题、运用“主体变形”的手法构筑的精品。
该乐曲的主题以冗长的同音反复和动力感强的级进和大跳为主,开始处弱起到强拍上的大六度音程仿佛将我们带入了爱的天堂,继而长音符的同音反复似乎在表达着爱的柔情与缠绵,最后主题在音阶的上行中找到高点后又下行结束于主音。这段短小而又简单的主题变化贯穿于全曲,在表现迥异的音乐形象之时,结合了不同的音乐形式要素,将乐曲的情绪抒发的淋漓尽致。
三、《爱之梦》的旋律分析
“音乐作品中的音高不可能脱离其他因素而孤立存在,相应的旋律分析也就不能在孤立和绝对的环境中进行。”[4]此处的旋律分析是指将音高和节奏、节拍、织体等因素相融合的分析,而并不只是单指曲调的分析。 (一)呈示段的分析
该段的织体由三个层次组成,高声部是流畅而又华丽的和弦分解,中声部是舒展的主题旋律,低声部的低音线条由a、a1句的单音发展成b句的音程、和弦。
该段高声部的旋律集中在高、中音区,中声部的旋律集中在中、低音区,低声部的旋律在低音区呈现。
乐曲速度是较快的快板,采用6/4拍子。高声部的节奏运用休止强拍和次强拍上的强位音,其余为均匀的八分音符,但休止拍都用中声部的旋律音加以补充,强调八分音符的连贯性,在听觉上并未有空拍的感觉。中声部以悠长的附点二分音符为主,间或大附点的二分和四分音符,后又发展出动力感强的八分音符,从此处可以看出对爱情的蠢蠢欲动初现,情绪略显激动。
(二)展开段的分析
此段的情绪活泼而热情激动,速度与呈示段相比稍快,动力感强。织体丰厚,由呈示段的三个层次发展为四个层次,是乐曲的高潮部分。在呈示段隐藏在中声部的主题在此段出现在高声部,更加凸显了主题,使主题的形象更加清晰地显现出来。中、次中声部的和弦分解进行,由呈示段的一个声部加厚到两个声部,使和声更加饱满、充实。36小节的主题由单音发展成八度的双音,为此后激情洋溢的主旋律的发展作了铺垫。37—40小节的织体有所变化,主题由单音发展成饱满、坚定的和弦,低声部由八度低音和下行的和弦分解组成。高声部动力感强,上扬的旋律与低声部下行的和弦进行形成对比,对比性强就意味着矛盾性、戏剧性强,这为此后达到全曲的高潮做了推进。这四小节积聚的“能量”终于在41小节爆发出来,进入了全曲的高潮,高潮部分力度上达到极强,织体厚度也属之最,高声部的主旋律都标有重音记号,并且是主题上行的八度音程与低声部下行的八度音程形成对比,另外,中声部、次中声部的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弦分解进行也是反向进行的,旋律上的两个对比使音乐的动力性、戏剧性更强。50—58小节,织体变为三层,高声部主题仍为八度进行,中声部是和弦分解,低声部为八度低音,这一部分的情绪趋于淡然。59、60小节的小连接部分是四分音符的左右手同步进行的音型,力度上要求渐弱,情绪慢慢淡定下来,为接再现段做了准备。 (三)再现段的分析
这一段的速度与呈示段相同,少了展开段的激动与热情,更多的是安静与柔美。该段的织体依然由四个层次组成,高声部的主题旋律,中声部的分解和弦,次中声部的柱式和弦,及低声部的低音。高、中声部与呈示段相似,需要强调的是次中声部柱式和弦的进行,它在第三、四拍拍上与高声部的主题交错出现,萦绕在主旋律的边缘,有种模糊感、朦胧感、补充感,柱式和弦的旋律走向更加增强了高声部主题的旋律感。 四、《爱之梦》的调性、和声分析
呈示段由降A大调进入,至15小节转入C大调,18小节转入E大调,最后于20小节又回归降A大调。和声上,a、a1乐句的和声走向都是Ⅰ—Ⅴ/Ⅵ—Ⅴ7/Ⅱ—Ⅴ7/Ⅴ—Ⅴ7—Ⅰ,都为收拢性终止。b乐句在节奏、旋律上都是对a、a1句的变化发展,因此和声也有所不同,结束于Ⅶ级,开放性终止,为小连接的展开作了铺垫,小连接的和声在Ⅳ、Ⅴ级之间周旋,最终结束于Ⅴ级,开放性终止。
展开段调性在B大调上阐述,继而于34小节进入C大调,然后在41小节转入E大调,48小节转回降A大调。和声上,a2、a4句与a句的和声语汇相同,收拢性结束,其它乐句都是开放性结束。
再现段的调性一直在降A大调上持续,a6、a7句的和声语汇与a、a1句的相似,收拢性结束。最后的尾声部分虽未转调,但诸多的离调和弦似乎有了更多的色彩性,使爱的梦境更加充满幻想与神秘。
五、《爱之梦》的形象分析
乐曲舒缓、歌唱性的旋律,悠长的节奏,对比性强的力度,稍快的速度,频繁的转调、离调,色彩性强的和声,使乐曲塑造了一种浪漫爱情的形象。呈示段似沉浸在浪漫温馨的爱情里,平淡而又甜蜜;展开段进入全曲的高潮,甜美的爱情在此体现的激情洋溢、汹涌澎湃,对爱的追求与憧憬也达到高点;再现段表现了激情过后的柔情和纯美,似对美好爱情的回忆,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全曲大量的延音线的使用,它不仅使旋律更具有歌唱性,而且使旋律的乐句感、句读感加强,乐曲的织体层次更加明晰,犹如男女之间浪漫的爱情对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注释:
{1}【英】安东尼·威尔金森著.孙国忠、杨燕迪、洛秦译.李斯特传[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122.
{2}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247.
参考文献:
[1]张巍编著.李斯特[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
[2]廖叔同著.西方音乐一千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