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节?传统节日?青少年该如何选择?
临近年底,一年一度的圣诞安排已经被很多青年排上议程。目前,青年爱过洋节日,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商家也迎合了这股潮流,捕捉、甚至制造着消费热点。据一项近千名市民参与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63%以上的青年喜欢过洋节。然而人们却深刻而清晰地感受到,“年味”越来越淡了,甚至说我国整个传统节日的味道越来越寡淡了。为此,我国政府特意安排了一些传统节日的假期。作为一个青少年,我们要怎样对待呢?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传统节日的意义: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喜爱过节的民族,节日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平添了无穷的乐趣,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中国的节日都是非常人本化的,比如清明节表达的是对先人的怀念,七夕节蕴涵的是对妇女的尊重,中秋节寄托的是对家庭团聚的希望,重阳节则体现了对长者的敬爱。在中国民间,最重要的节日,莫过于“年”,最深广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
传统节日给我们体现了它鲜明的内涵和文化底蕴,使我们看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猛机智等传统美德和古朴纯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类精神遗产!
但是,和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相比,传统节日确显冷清无比:在“我们的节日——端午节”开笔礼现场,当记者问小朋友是喜欢端午节还是圣诞节时,大多数孩子说是圣诞节;多名年轻人也表示,和清明、端午、中秋相比,他们更愿意过洋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先从传统节日来分析:一、中国的传统节日过于单一和严肃,无论清明、端午还是中秋、
重阳,都不如圣诞节般轻松有趣、充满幻想。而现在的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多,对于传统节日繁琐的准备、布置,出现反感、不耐烦的情绪是必然的;而轻松的洋节日则给了人们一个放松的理由;二、我国的传统节日过分强调饮食,春节吃年夜饭、元宵煮汤圆、中秋送月饼、端午吃粽子,节便过完了。节日中原本大量美好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俗意境变得越来越淡,而这也使人们感到无聊,加深了人们对传统节日的反感;三、我们在过去过分强调生活的政治内容,片面强化政治性节日,淡化了民族民俗的节日,如今人们的口袋和时间都宽裕起来,就需要一个个节日营造生活的高潮,这才发现我们的节日早已变得贫乏,难以应付人们的需求,出现了空白;四、在各种节日活动中,几千年来形成的等级制度隐约贯穿其中,让人徒增压力;五、为了生活,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离开家乡在外打拼,留在家中的时间越来越少,甚至春节都无法踏上故乡的土地,还以什么来纪念传统节日?象征着火热的爆竹在很多城市被禁放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高楼阻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年画在大城市近乎绝迹,汤圆成为了速冻产品,每天可见……
而洋节日呢,当今社会人情越来越冷,人心越来越远,这时那些富于人情味的洋节,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便顺理成章地钻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二、当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工作负荷越来越大,洋节的来临迎合了很多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使人们能够松平常绷得太紧的神经、宣泄压抑太久的情绪;三、洋节日适合年轻人追求新鲜、刺激、狂欢的心理特征;四、洋节日本身就是来自西方商业时代的运做模式配套;四. 与西方强势经济的大背景有关,强势的经济使他们的文化富于魅力。五、从众心理的推动,大家热闹我也要热闹。6. 其中有商业炒作的成份,商家为推销商品,从中获取利益,大力推崇洋节日:
面对年味越来越淡的现象,我们要怎样使传统节日回归我们的生活呢?
1. 对待民间的节日,政府应该加以引导,而不是袖手旁观。在过节形式上,传统节日完全可以多种多样,保持特色,增加时代新内容;2. 建设\"节日文化\"这一不容忽视的文化
工程,需要我们从由心而生的点滴行动开始。 3. 要让传统节日火起来,政府引导和重新挖掘节日内涵,二者缺一不可。4. 让节日文化进课堂、进市场,让更多年轻人了解、热爱和弘扬自己的传统节日文化。5. 应开发新的节俗产品,用商业文化烘托过节气氛。现在,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都有了法定假期,这只是形式上重视的一个表现。要让传统节日焕发生机,这些还远远不够,需要在内涵上多下功夫,在保留传统文化要素的同时,为传统节日注入新鲜血液,使之充分适应于时代。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早规划、早安排,因地制宜,举办一系列节日活动,比如端午节可以举办龙舟大赛、屈原作品朗诵会等一系列节日活动,这样既能弘扬节日文化,又能发展旅游、拉动消费,一举多得。
有些人都习惯于把传统节日和洋节对立起来,有的甚至以自己的城市热衷过洋节为耻。而我认为,人们并不需要排斥洋节日,传统节日与洋节日完全可以和平共处,实现双赢。中国传统节日有它鲜明的内涵和文化底蕴,而洋节也有其独特的魅力,不论是过传统节日还是外来洋节,既满足了人们心灵上的愉悦,也刺激了消费,拉动了内需,对节日经济蛋糕的做大可谓好处多多。因此,我们在大力提倡传统节日的同时也不妨对洋节加以宽容和引导。我们应守卫传统节日,不仅是一味的将其灵魂——丰富的文化内涵保存延续,还要紧跟时代,有所创新,适当的赋予传统节日新的元素,让更多的人懂得过节,想过节,理性过节。
我们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和技术,但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要学。要了解外国的文化,我们可以去接触,去研究,但并不是所有的洋节每年都要过一过,我们作为中国人要有中国人的骨气,要努力宏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因此,我们得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既不崇洋媚外,也不固步自封,而是在适当吸收西方节日文化精华的同时,也不迷失自我,让中华传统美德和悠久外来民族文化这两朵奇葩并蒂开放,香飘世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