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照护问题与互助养老模式选择
[提要]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人口急剧增加,空巢老人日益增加,生活质量降低,对老年照护服务需求会越来越大,而社会能够向老年人提供的服务却会日渐萎缩。目前我国老年人照护资源供给严重不足,未来老年人照护资源供求将长期维持供不应求的趋势。互助养老是通过普通居民间相互的帮扶与慰藉解决养老服务的人力资源供给问题,而且还可以解决目前养老金不足的难题。互助养老是应对老龄化的最优选择。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照护;互助养老
本文系2013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34576293);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课题(项目编号:135790395)阶段成果
一、我国养老照护问题日趋严峻
1、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人口急剧增加。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研究报告预测,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加速,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比上年增加891万,占总人口的14.3%;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78%。
2、空巢老人日益增加,生活质量降低。我国老年家庭空巢率已达50%,由于身边无人照护和沟通,空巢老人失去相应的社会支持和情感交流对象,常感到孤独和寂寞,对自己的存在价值表示怀疑,容易陷入无趣、无助的状态,这些负面情绪长期存在,易引发空巢综合征,使生命质量降低,主观幸福感明显低于非空巢老人。解决空巢老人身心问题,应该引起家庭、社会、政府的重视。
3、老年照护问题日益突出。自1999年我国迈入老龄化社会以来,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寿命的延长以及老年人个体技能因年龄增长而衰退,健康问题逐渐成为老年入和社会面临的主要威胁。失能老年人的比例持续增加,导致需要照顾的老年群体规模不断增大,照护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及空巢家庭的急剧增加,对老年照护服务需求会越来越大,而社会能够向老年人提供的服务却会日渐萎缩,最终有可能酿成一场全社会的老年人护理危机。一个失能老人压垮一个家庭的现象,在中国屡见不鲜。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问题,包括护理人力和护理费用问题,不仅使很多老年人难以应对失能风险,也是制约中国养老服务发展的一大瓶颈,更是影响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
二、我国老年人照护资源供给现状及未来趋势性
1、我国老年人照护需求持续增长。伴随着年龄不断增长,老年人身体功能也在退化,由自由行动者逐步变成需要照顾的对象,成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根据相关研究,随着年龄的提高,需要照料的比例会逐步提高,低龄老人(60~69岁),需要生活照料的老人比例占该年龄组的11.4%,70~79岁组需要生活照料的老人超过30%,高龄老人(80~84岁)有48%以上的人需要照料,85岁以上的老人需要照料的比例达到了51%,而90岁以上的老人则有56.3%的老人需要生活照料。有人认为这将是一个巨大的老龄服务市场,但这只是看上去很美,这种想象能不能变成现实,这种需求能否得到满足,还要看未来养老照护资源供给的发展趋势。
2、目前,我国老年人照护资源供给严重不足。随着工业化发展及老龄化的加速,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正在逐渐弱化。“4-2-1”型家庭结构和“空巢家庭”使家庭养老照护功能减弱,健康原因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使老年人自我照护质量低下,老年照护设施匮乏和养老保障法律的不健全等使社会养老举步维艰,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老年人照护的供需矛盾更加恶化,很多老人只能在孤独和疾病折磨中终了残生;另一方面我国专业性养老护理人员严重不足。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护理标准,1个护工应对应2个失能老人,或对应4个半失能老人,或对应8个生活基本能自理的老人,而目前中国护理机构一个护工平均要护理包含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在内的总人数高达15个。目前我国完全失能的老人与半失能老人超过了3,000万人,需要1,000万名护工才能满足专业护理和照顾。但是,目前全国从事专业护理照顾的人员不到25万人,而掌握专业养老护理照顾技术、拥有护理资格的人员更是凤毛麟角,只有2万人。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即将进入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时期,养老服务领域也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届时将需要更多的具有专业知识的护理人员。
3、未来老年人照护资源供求将长期维持供不应求的趋势。根据估算,我国未来养老护理人员需求增长迅猛,2020年总需求达到3,985万人,2030年猛增到5,655万人,到2050年护理人员总需求达到7,935万人。但2012年劳动年龄人口比上年减少345万,这一事实大大出乎政府和学者的预测,原来的养老保障政策研究和设计都是基于人口红利还会持续5~10年的乐观预测。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推动老年抚养比从2012的20.66%上升到2013年的21.58%。未来40年老年抚养比将稳步上升,到2050年将达到50%。
对庞大的老龄人口而言,这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同时,老人照护服务人员的收入低、社会地位低、职业发展空间小和职业自尊感低制约着劳动人口从事老人照护工作。未来几十年老年人照护资源将持续供不应求的紧张趋势。
三、互助养老是应对老龄化的最优选择
人口老龄化现象是一个长周期事件,解决老龄化问题必须要有足够的提前量。目前,我国还没有准备好应对人口快速老龄化。在未来的20年时间里,要
全方位地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准备,不仅时间十分紧迫,而且压力十分巨大。所以,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找出对策来应对这些挑战。
目前,政府和专家热烈讨论的主要还是养老金和延迟退休的问题,但更重要的问题是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服务供给的问题,中青年人不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找一个养老护工会越来越难。也许会有那么一天,我们拿着大把的养老金,却买不到日常生活照顾服务。因此,必须探索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解决这一难题。互助养老是通过普通居民间相互的帮扶与慰藉解决养老服务的人力资源供给问题,而且还可以解决目前养老金不足的难题。互助养老是应对老龄化的最优选择。
目前新兴的互助养老有两种模式:一是发轫于河北省肥乡县、正在全省大力推广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二是社会资本兴办的社区互助养老模式。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发端于河北省肥乡县,其特征是“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由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这个模式主要由村集体出资兴办和管理,政府进行帮扶和奖补,最大的优点是“政府扶得起、村里办得起、农民用得上”。这是社区居家养老的一种新模式,既有集中照护的社会化养老特征,又不离开老人熟悉的生活环境,既充分调动老年人之间的相互帮扶,又有利于改善农村老年人养老环境和生活质量,提升农村社区的社会资本,是解决农村养老压力的有效方式。
社会资本兴办的社区互助养老模式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突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助互助。通过建立互助照料活动中心,在不需要政府投资的前提下,对中老年人进行有计划的基本培训,掌握基本的养生知识和互助技能,并在日常交往中逐步形成新型的人际和社区关系,为日后正常的互助养老生活打下良好基础。通过社会资本的引导和组织,老年人通过自助、互助,积累养老所需的必要资金,改变依赖年轻人照护的传统模式,实现自养其身,由单纯的资源消耗转化为养老产业的内需支撑。
引入社会资本是我国互助养老模式发展的一种突破,社会资本的灵活性有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引导力,立足于发挥中老年人的长处,优化配置养老服务资源,形成推动养老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互助养老模式刚刚起步,还有不少问题需要应对。一是随着农村独居老人数量增多,农村互助养老设施扩大和日常维护还需要国家层面的支持。二是互助养老模式主要是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这种单向的付出以人性的奉献为动力,缺乏互动与激励,边际效用存在递减,低龄老人未来的养老保障存在不确定性,会影响到互助养老模式的可持续性。这需要由政府、社区和社会资本引入时间储蓄银行的机制,依靠劳务储蓄使老人对自己的未来养老保障形成可靠的心理预期,从而保障互助养老行为的可持续性。
主要参考文献:
[1]吴玉韶主编.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2.
[2]张秋霞.农村老年人照料资源[EB\\OL].http://jgdw.mca.gov.cn/article/mzqn/gzjc/dcyj/201003/20100300063709.shtm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