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尚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现状探析
作者:郑凌焱 孟琳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9年第06期
【摘 要】 本文分析了中山市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现状及未就业的原因,针对尚未就业的毕业生提出了就业促进对策。要教育毕业生认清当今就业形势,加快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就业的个性化指导,开展求职登记、推介工作;提供创业平台,加大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制度建设。
【关键词】 中山市;尚未就业的毕业生;就业意愿;现状;原因 一、中山市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现状
根据2018年2月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的《中山市201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报告》,截止2017年底,中山市本地生源高校毕业生总数约1.28万人(其中市外就读中山籍生源约1.08万人,市内五所高校就读中山籍生源约2000人)。市内五所高校毕业生总数约1.28万人,加上外省入本市求职及往年申请暂缓就业的毕业生,共有约3万多名高校毕业生在中山市求职。根据2017年高校毕业生实名制跟踪统计,全市自愿不就业的本地生源高校毕业生有135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08%,较2016年上升0.13%,说明毕业生就业观念还需改变。其中,中山市五所高校的就业数据如表1所示。
二、中山市有就业意愿但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未就业的原因
在如今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不难发现,存在一些应届毕业生在该进行就业的时候却尚未实现就业,其主要成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就业意向的不同选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于应届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毕业后的去向途径不单单局限于就业这一条路,还有备考公务员、考取国内外研究生的选择。
(1)备考公务员,选择稳定的事业编制。现如今,报考公务员的成本低,报名费不贵,许多毕业生选择考完国考,考省考,考事业单位,一年考不上,再考一年。且考公务员公平公正,考同一份试卷,国考没有省份差异,省考没有城市差异。公务员这份工作的安全感来自国家,来自社会,毕业生相比较于在公司闯荡,认为公务员这份“铁饭碗”更加有吸引力。 (2)毕业后拟继续准备升学,考取研究生。一部分毕业生已在学校参加了升学考试,但因主观或客观原因没有如愿,毕业选择继续考研,一部分是因考研错过了就业机会,而被动再次进入考研队伍。如今就业市场对就业者要求越来越高,导致考研的热度持续上升。现在的社会,对高精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在职位、薪酬上的晋升,有更高的学历和学识,毕业生想要考研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能力。再者,父母对文凭的追求也是毕业生选择考研的重要因素。
2、自身就业竞争力弱
就业是一个双向的选择题,个人与企业互相选择。好的岗位总是充满竞争,一家普通的国企的一个工作岗位面临着上千人的竞争,在人才市场中,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除了专业,更多的是审核综合能力,如学习能力、领导力、创新力、沟通力等等,即使你的能力可以胜任,但社会经验的不丰富,或者其他人的特殊关系,导致无法就業,只能选择等待机会。再者,一些企业对于没有经验的大学毕业生用工需求减少,社会劳动力市场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导致大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不能用到自己的专业能力,最后选择到的岗位与期望相去甚远。
3、毕业生的“创业观念”正在加强
据调查,对待创业毕业生有一半持“赞成但犹豫”的心态,“赞成并敢于去做的”只有10%左右。而自主创业对个人能力要求很高,创业的风险也较大,既要求个人自身要有较强的创业所需职业能力,同时对创业的客观条件要求又比较多,这就需要包括政府、高校等部门通过不断努力为毕业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自我创业环境。目前,毕业生创业大多缺乏所需的基本创业知识与能力,甚至有些毕业生还对创业的要求和程序也不太了解。 4、特殊因素造成的不愿就业
除上述的因素外,亦存在特殊因素的影响,才会造成了现在“毕业等于失业”的状况。例如,毕业生面对激烈的岗位竞争、承受着多方的压力,无法直面现实,从而选择逃避;或者投了几十份简历都石沉大海,参加了若干场面试都遭遇打击,使得他们的自信心受挫,于是部分心理脆弱的学生选择了“放弃”;还有少部分毕业生的家庭经济条件优良,没有生存的压力,不愿为了工作而工作,从而暂时成为尚未就业的毕业生,更甚者会成为“啃老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毕业生中存在“慢就业”现象
“慢就业”,从一个并不陌生的“新名词”,逐步演变为一种就业形态。“慢就业”有一种是积极的“慢就业”,是指毕业生已经规划好了自己的就业甚至人生,会继续深造或实习或尝试新的东西,发展兴趣爱好,只不过是选择一个时段放慢就业脚步,暂时的“慢”,是为了今后的“快”,磨刀不误砍柴工;还有一种则是消极的“慢就业”,或对就业有抵触心理,能拖则拖,或“高不成、低不就”,或不知道人生目标何在,这些毕业生对就业一拖再拖,无法及时有效就业。
去年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曾对2016届应届毕业生做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选择“慢就业”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找到满意的工作”;其次原因是“希望谨慎寻找发展方向,在找到方向前不愿被束缚”;再次是“自主创业”,而“考研、出国留学”、“想做自由职业者”等其他理由也都排名较前。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慢就业”现象越来越明显与当今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有着较大的相关性。薪资问题不再是大多毕业生就业的决定性要素,他们更希望被尊重、重用,更看重工作与自己是否符合。
现如今“慢就业”现象的产生与加重,除了毕业生个人就业观念多元化等原因外,学校教育缺乏对学生就业进行指导这一原因也难辞其咎。 三、中山市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促进对策
如今,毕业生人数依旧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据教育部发布,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估计上升至八百二十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近十年新高,就业情况更加不容乐观。在这样的就业背景下,根据中山市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毕业生的现状、原因等情况,给这类毕业生群体就业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使我国的就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健康合理地发展。
1、教育毕业生认清当今就业形势,加快转变就业观念
在当今的复杂就业形势下,毕业生需要改变本身的就业观念,建立一种新型的就业观。首先建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毕业生通过先就业,从中确立就业的兴趣爱好,以及职业与自己的匹配程度,再决定职业。其次,要端正就业态度,不好高骛远,立足于现在,从基础开始学习,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树立创新思维,努力适应当代社会需求。最后,调整心态去顺应竞争更加激烈的现实社会,在实際和将来的预期之间做出调整,精确定位职业选择。
2、加强就业的个性化指导,开展求职登记、推介工作
为毕业生提供职业测评、职业规划、职业指导、求职培训、职业介绍等就业指导服务,同时根据不同毕业生的情况提供“个性化”服务,加强“个性化”指导,对每个特定的人的就业能力、就业态度、就业定位、就业技能等进行具体分析。帮助特定的学生对就业的客观环境认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到位,对自己就业期望定值准确,抛弃不切实际的观念,逐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与职业发展目标,提前做好求职、就业前的准备,最后寻找到合适的职位。对未就业毕业生做好求职登记和推介工作,准确掌握其就业意愿,便于制定针对性政策和措施,更好地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3、提供创业平台,加大支持力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而这需要我们积极提供较大的创业空间;在资金方面增加对创业的扶助;在服务方面拓展创业服务范围和内容;在环境方面优化创业环境等。加快建设较为完备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为大学生实现创业提供机会。增进创业平台之间的高校互助、校企互助、政校互助等,高校之间共享创业资源,如导师、资金共用,更为有效的利用资源,减少资源浪费,企业提供企业导师、资金的支持,政府之间增加资金的支持力度。政府提供创业补贴,健全创业扶持政策,促进大众创业。 4、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制度建设
近年来未就业群体不断增加,且群体处于社会管理的真空地带,缺乏必要的生活保障,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政府应该完善相关就业方面的政策,深入实行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国家应该加强就业立法, 从法律和规章制度方面保障未就业大学生充分就业。同时国家应制定必要的法律与规章制度, 发挥国家统揽全局的优势, 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未就业大学生实现就业。 四、结语
随着当下高校教育的不断改革、发展,大学生的人数也快速增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复杂,其中有意愿尚未就业的毕业生这一群体数量不断增多,解决这一群体的就业问题也是高校、政府、社会以及国家的重要工作。我们应帮助这一群体实现就业,以减少社会人才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减轻社会就业压力,推进我国就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健康合理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洁.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观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32)88-89. [2] 孙敬.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10)121. [3] 贾蕊,丰华涛.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对策研究[J].电大理工,2018(03)19-22. [4] 刘滨,刘敏.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8(09)150-154.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 张轶辉,毕亚玲,杜小明,黄树桥.“慢就业”成因探析及其应对策略[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8.20(04)103-108.
[6] 陈颖.浅析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J].大众文艺,2018(15)197-198. [7] 余振兴,王军震.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J].知识经济,2018(16)137. [8] 王占魁.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4)141-142. [9] 乔雨.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探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8(07)131-133. 【作者简介】
郑凌焱(1981—)女,北京密云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业. 孟 琳(1980—)男,山东淄博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创新创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