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用心浇灌 静待花开

2021-11-19 来源:意榕旅游网


用心浇灌 静待花开

当我拿起2011年新颁布的课程标准进行重新解读时,印象最深的就是:它更加强调与关注了面向全体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回想自己在近10年的一线教学中,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一些赛教与展示课,会不自然地就重避轻的选择“造型.表现”与“设计.应用”课程。究其原因,很简单,因为它好上,有意思,容易出效果。可是随着所带班级年龄段的升高,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与积累的日益深厚,这些显然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因为他们早已习惯和熟悉了这万变不离其宗的教学模式,有了一些“适应性疲劳”。如何才能跳出这种“怪圈”,让课堂焕发活力,让学生保持热情。作为对自己的挑战与提高,结合组里所制定的教研专题,我选择了从“欣赏.评述” 这一学习领域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入手,来作为注入课堂的新鲜“血液”。

小学美术欣赏在教学中的实施很容易被忽略,不是因为不重要,而是因为有难度,不好把握。但它对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在课堂中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我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以学定教 面向全体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因此,我在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时候,时时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使自己“从教师走向学生”。依据学情来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这里的学情包括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年段认知水准,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学生对新知的情绪状态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确定教学的起点不过低或过高,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这也正是我们经常提起的“以学定教”。

就好比五年级教材中《飞天》一课, 我先将教材进行了深入分析(它属于“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内容,也是线条系列中的一部分。飞天是敦煌艺术的标志。敦煌地区约500多个石窟中,都绘有大量的飞天形象。这是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外来艺术的成就,发展创作出来的敦煌飞天形象。这些飞天的造型婀娜多姿,形态各异,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喜闻乐见。),此后结合学生的实际与年龄段特点,确定了教学目标、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艺术作品中飞天的表现手法和丰富多彩的艺术特点,感悟传统造型艺术的魅力;引导学生探究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美术欣赏课的兴趣。)。因此,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中我非常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尊重他们是有主观能力性的活生生的人。所以,导入阶段就预设了两种情况(莫高窟图片的出示,知道或不知道),为本课的学习打下铺垫。同时,通过“听一段录音,看看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形象?”深入环节,使学生明确了本节学习内容,并预埋了悬念,进而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之后的参与、探究过程中更是将

教师的“教”,建立在了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而我会根据学生在自学时出现的尚未解决的问题,作适时、适当的引导、点拨,以实现课堂教学时间有效运用和高效运用。整堂课全面调动了每位学生的眼、口、脑、心及四肢,充分实现学生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用艺术的眼光去欣赏,用自己的心灵去发现,用内心的语言去描述,使他们在欣赏中全方位地动了起来,理解作品的内涵,有效提高了欣赏教学效果。

二、改变枯燥 灵活递进

很多时候,大家会认为欣赏课仅仅是拿出作品,让人“看”而已。乏味无聊,一成不变的讲着:这幅是某某某大师的作品,创作于哪一年,属于哪一类别的创作,接下来再来欣赏另一幅作品,它是某个时期的重要艺术,创作于……等等。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不耐烦,老师也会将此类课程当作“照本宣科”。要改变这种“正常”的“不正常”现象,就必须改变索然无味的枯燥教学模式,无形中对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必须深刻了解教材中每一件美术作品的名称、作者、时代背景、创作情感、深刻内涵等基础理论知识,更要求教师本身要有扎实的美术理论功底,并要了解一些与所讲作品的有关的生动有趣的故事、笑话、典故等等,将它们融会贯通,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切入口,因为“高兴学来的东西永不会忘。”。所以,我们可以在欣赏时分种类进行配编。比如欣赏国画作品,给它配上适合的乐曲,有声有色……;在欣赏古典建筑,如《帕特农神庙》时,我将故事引入课堂,“帕特农神庙是为雅典城邦守护神雅典娜而建的祭殿,传说智慧女神雅典娜和海神波塞冬争夺这座城市。宙斯决定:……”,“决定谁能给人类一样有用的东西……”、“雅典娜敲出了橄榄枝”、“ ……”,孩子们争相喊道,有了这样的共鸣与兴趣,之后的欣赏便在不经意中有序地向前推进了。

不久前听了一位老师《红色的画》的公开课,让我印象深刻,感想良多。他便是用音乐辅助、感知色彩,让学生在音乐的中辨别不同色彩所带来的不同感受。如:在播放上海爱乐民乐团《喜洋洋》乐曲时,学生不由自主的晃动了起来,叫喊着:“是欢快、热烈,是红色”;大提琴音乐《死亡的开始》,当沉闷的音乐声一响起,学生就立刻会反映出压抑、脱口而出地说出这是“黑色”。之后为强化学生的理解与感受,这位教师运用点歌台这一活泼、灵活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将自己在音乐中感受到的色彩,不是用嘴巴而是拿起手中的彩纸高高的举起,掀起了这一节课的又一高潮。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了欣赏学习。就连听课老师也跃跃欲试,想要加入进去。

不难看出,有特色或“花心思”的欣赏设计,会改变枯燥无味的教学常态,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同样也会让他们对今后的欣赏课学习有着无限渴望。

三、鼓励表达 展现自我

托尔斯泰有过这样一句名言“把自己体验到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为这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我认为这就是表达,表达在生活中代表了一个人的沟通交流能力,在欣赏教学中,我觉得它更是检验一节课教学成果或

是实时学习中学生汲取知识、理解内涵的情况反馈。只有通过交流与表达,教师才能在此过程中了解学生掌握与理解的程度,它应是欣赏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又一重要组成。当然,对于表达我认为每位孩子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与展现自我的方式,他们也许会像我上《飞天》时,可以从各个角度,纵向对比出不同时期飞天的特点,不论是从造型表现,色彩运用还是背景处理上,回答的既充分又完整。这样的表达自会令人满意。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具有这样的能力与素质,就像我们自己的每根手指一样长短不一,他们在生长环境、家庭教育与个人的理解等方面有着差异,所以,我不要求每一位都有如此敏锐的洞察力、会运用华丽的辞藻、有着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完美无缺的口头表达能力。只是希望他们能将自己的感受“毫无顾忌”地表达,可以是与美术相关的专业用语,也可以是简简单单的几个词组,还可以是童言无忌的“胡说八道”和极不协调的“肢体语言”,甚至可以是发泄式的胡涂乱抹……我相信让他们尽可能的展现自我,只要有针对性地分层加以指导,,一定会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四、收获成功 花香四溢

我们知道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的这句名言经久不衰的被人们引用,正是因为它揭示了善于观察、养成观察习惯的重要性。而美术欣赏教学其中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培养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学会从审美的角度去感受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用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想去体会作品。这时他们不会再表象的纠结于梵高割掉了自己的耳朵、毕加索画面中出现了裸体形象……而是会更多的领悟他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这正是学生们收获成功的开始。他们开始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发现小小的事物也如此有乐趣,开始思考一件作品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设计理念,开始体会不同而多元的民族与世界文化,油然创造出属于自己内心幸福的四溢花香。

因为欣赏,才会喜欢。有了興趣,就可以因材施教,让孩子们自由思想,在欣赏的过程里提高欣赏的能力。孩子们就好象花园里一株株芬芳各异的待放花朵,一花一世界,我会用心浇灌,静待花开,这一过程,漫长而幸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