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骨牵引和皮牵引对股骨骨折患者手术指标、功能结果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5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期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4例股骨骨折患者采取投掷硬币法分成A组(术前实施皮牵引)和B组(术前采取骨牵引)。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和膝关节功能。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109.34±11.26分钟)、术中出血量(383.64±115.26mL)、术后输血量
(349.64±126.24mL)、住院天数(9.15±1.64天)、骨折愈合时间(14.35±2.37周)以及术后膝关节各项功能评分与B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在股骨骨折患者术前无需行骨牵引治疗,采取皮牵引就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骨牵引;皮牵引;股骨骨折;手术指标;功能
股骨骨折属于常见的骨折类型,一般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在术前是否需要实施骨牵引一直是临床在探讨的重点课题,各学者的观点存在显著差异,有学者认为术前行骨牵引会使手术疗效降低,也有学者认为术前实施骨牵引可简化手术操作流程[1],促进骨折快速愈合,为了深入探讨术前骨牵引和皮牵引对股骨骨折患者手术指标、功能结果的影响,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从本院收治的股骨骨折患者中4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收治时间是2015年5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本次研究已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采取投掷硬币法将44例患者分成A组和B组。
A组(n=22)——男性:女性=13:9;年龄范围(22—60)岁,平均年龄(41.26±10.25)岁。
B组(n=22)——男性:女性=14:8;年龄范围(20—58)岁,平均年龄(41.35±10.14)岁。
A组和B组股骨骨折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差别不明显(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A组术前实施皮牵引,B组术前实施骨牵引。协助患者仰卧在牵引床上,麻醉起效后纠正短缩成角移位,借助C型臂X线机进行复位处理,在大粗隆顶端向头端部位取直切口五厘米左右,分离外展肌至大粗隆顶点,进钉点选择梨状窝,将尖锥钻孔置入近端髓腔,拔除后将圆头导针插入直至骨折远端,进行扩髓,同时于髓腔中置入髓内钉,保证大粗隆顶点和髓内钉针尾在同一水平线,将瞄准器连接,对手柄进行调整,保证髓内钉位于股骨正中央,将远近端锁钉依次锁定,观察复位情况,冲洗液选择生理盐水,将切口缝合完好,常规留置引流管。 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住院天数以及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
采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表[2]评估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包括膝关节的稳定性、肌力、疼痛、屈曲畸形、活动度以及功能,计算最终的总分,分数越高表示膝关节功能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将手术指标和膝关节功能评分[用(`x±s)表示,t检验]投入SPSS18.0版软件中进行处理。P<0.05表示对比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指标
如表1所示,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别,p值大于0.05。
注:数据组间对比(p>0.05)。 3讨论
股骨在人体中属于最长且最坚固的管状骨[3],强大的外力撞击会导致其发生骨折,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均可获得一定的疗效,但保守治疗骨折愈合速度缓慢,而手术治疗可促进骨折快速愈合。术前是否需实施骨牵引需进行深入探讨,部分医学者认为术前实施骨牵引会降低周围软组织的损伤程度[4],使疼痛程度减轻,较大的牵引力还会促进大腿肌肉收缩,有利于恢复肌肉长度,避免骨折端重叠移位,减少手术操作难度。但也有部分医学者认为术前行骨牵引会起反作用。
从客观角度分析,骨牵引可对抗骨折周围肌肉萎缩,而短期恢复肌肉应有长度的概率几乎为零,股骨骨折会产生较大的疼痛感,主要是由于骨折端刺激周围软组织和骨膜上神经末梢,导致神经末梢被软组织压迫所致[5],骨折愈合程度与骨折端和骨折端周围的血供情况有关,骨牵引和皮牵引对骨折部位的血供状况无较大影响。
结果部分显示,A组和B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和膝关节功能评分相比无较大差别,p值大于0.05。
由此可知,在股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前实施骨牵引无较大价值,其作用效果与皮牵引相近,因此建议在为股骨骨折患者开展手术治疗前无需进行骨牵引,采取皮牵引即可。
参考文献:
[1]毛晓晖.术前骨牵引与皮牵引对股骨骨折患者手术指标及功能结果的影响[J].中国骨伤,2014,27(10):800-803.
[2]唐国庆.小儿股骨骨折用可塑型夹板外固定下肢皮牵引治疗[J].医药,2015,02(14):213-214.
[3]曾会斌.两种牵引复位方法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的疗效比较[J].微创医学,2016,11(5):716-718.
[4]覃红桂.股骨颈骨折患者使用下肢牵引带的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15,28(3):174-176. [5]陈群.术前短期骨牵引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的影响研究[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20(11):31-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