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 5、设投资函数为i=e-dr
(1)当i=250(美元)—5r时,找出r等于10%、8%、6%时的投资量,画出投资需求曲线;
(2)若投资函数为i=250(美元)—10r,找出r等于10%、8%、6%时的投资量,画出投资需求曲线; (3)说明e的增加对投资需求曲线的影响; (4)若i=200—5r,投资需求曲线将怎样变化? 答案:(1) i=250 —5×10 = 200(美元) i=250—5×8 = 210 (美元) i=250 —5×6 = 220 (美元) (2)i= 250 —10×10 = 150 (美元) i = 250 — 10×8 = 170 (美元) i =250 — 10×6 =190 (美元)
(3)e 增加使投资需求曲线右移
(4)若 i = 200 — 5r,投资需求曲线将左移50美元
6、(1)若投资函数为 i = 100(美元)— 5r,找出利率r 为4%、5%、6%、7%时的投资量 (2)若储蓄为S= —40(美元)+ 0.25y,找出与上述投资相均衡的投入水平; (3)求IS 曲线并作出图形; 答案:
(1)I1 = 100-5×4=80(美元) I2 = 100-5×5=75(美元) I3 = 100 – 5 × 6 = 70(美元) I4 = 100- 5×7 = 65(美元) (2)S = -40 + 0.25y
—40 + 0.25y = 80 ∴ y = 480(美元) —40 + 0.25y = 75∴ y = 460 (美元) —40 + 0.25y = 70∴ y = 440(美元) —40 + 0.25y = 65∴ y = 420(美元) (3)IS曲线函数:∵I = S∴100-5r = -40 +0.25y ∴ y = 560 — 20r 图:
8.下表给出了货币的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 对货币的交易需求 对货币的投机需求
收入(美元)货币需求量(美元) 利率%货币需求量(美元) 500100600120 700140800160900180 1230 1050 8706904110 (1)求收入为700美元,利率为8%和10%时的货币需求; (2)求600,700和800美元的收入在各种利率水平上的货币需求;
(3)根据(2)作出货币需求曲线,并说明收入增加时,货币需求曲线是怎样移动的? 答案:
(1)L=L1(Y)+L2(r)
当Y=700时, L1(Y)=140; 当r=8% 时, L2(r)=70 ∴L=L1(Y)+L2(r)=140+70=210 当r=10% 时,L2(r)=50 ∴ L=L1(Y)+L2(r)=140+50=190 (2)当Y=600时,L(Y)=120
L=L1(600)+L2(12%)=120+30=150 L=L1(600)+L2(10%)=120+50=170 L=L1(600)+L2(8%)=120+70=190 L=L1(600)+L2(6%)=120+90=210 L=L1(600)+L2(4%)=120+110=230
当Y=700时L1(r)=140
L=L1(700)+L2(12%)=140+30=170 L=L1(700)+L2(10%)=140+50=190 L=L1(700)+L2(8%)=140+70=210 L=L1(700)+L2(6%)=140+90=230 L=L1(700)+L2(4%)=140+110=250 当Y=800时L1(800)=160
L=L1(800)+L2(12%)=160+30=190 L=L1(800)+L2(10%)=160+50=210 L=L1(800)+L2(8%)=160+70=230 L=L1(800)+L2(6%)=160+90=250 L=L1(800)+L2(4%)=160+110=270 (3)图形
9、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5r:
(1)画出利率为10%,8%和6%收入为800美元,900美元和1000美元时的货币需求曲线; (2)若名义货币供给量为150美元,价格水平P=1,找出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均衡的收入与利率; (3)画出LM曲线;
(4)若货币供给为200美元,再画出一条LM曲线,这条LM曲线与(3)这条相比,有何不同? (5)对于(4)中这条LM曲线,若r=10%,y=1100美元,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是否均衡?若不均衡利率会怎样变动? 答案:(1)
(2)由L=M/P得r=0.04y=30
当y=800美元时,r=2 当y=900美元时,r=6 当y=1000美元时,r=10 (3)LM曲线如图:
(4)若货币供给为200美元时,r=0.04y-40
当y=800美元时,r=-8 当y=900美元时,r=-4 当y=1000美元时,r=0
这条LM曲线与(3)中的LM曲线截距不同,LM曲线向右水平移动250美元得到LM’曲线 (5)若r=10%y=1100美元时
L=0.2y-5r=0.2×1100-5×10=170与200不相等
货币需求与供给不均衡,L〈M,则使利率下降,直到r=4%时均衡为止
10、假定货币供给量用M表示,价格水平用P表示,货币需求用L=Ky-hr表示。 (1)求LM曲线的代数表达式,找出LM等式的斜率表达式;
(2)找出K=0.20,h=10; K=0.20, h=20;K=0.10, h=10时LM的斜率的值; (3)当K变小时,LM斜率如何变化; h增大时,LM曲线斜率如何变化; (4)若K=0.20,h=0,LM曲线形状如何? 答案:
(1)由L=M/P,因此 LM曲线代数表达式为: Ky-hr=M/P 即r=-M/Ph+(K/h)y 其斜率为:K/h
(2)当K=0.20, h=10时,LM曲线斜率为:K/h=0.20/10=0.02 当K=0.20, h=20时,LM曲线斜率为:K/h=0.20/20=0.01 当K=0.10, h=10时,LM曲线斜率为:K/h=0.10/10=0.01
(3)由于LM曲线斜率为K/h,因此当K越小时,LM曲线斜率越小,其曲线越平坦,当h越大时,LM曲线斜率也越小,其曲线也越平坦
(4)若K=0.2, h=0,则LM曲线为0.2y=M/P,即y=5M/P
此时LM曲线为一垂直于横轴x的直线,h=0表明货币与利率的大小无关,这正好是LM的古典区域情况。 第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选择题
(1)货币供给增加使LM右移△m•1/k,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A、LM陡峭,IS也陡峭B、LM和IS一样平缓 C、LM陡峭而IS平缓D、LM平缓而IS陡峭
(2)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A、LM陡峭而IS平缓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平缓而IS垂直D、LM和IS一样平缓
(3)政府支出增加使IS右移Kg•G(Kg是政府支出乘数),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A、LM平缓而IS陡峭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和IS一样平缓D、LM陡峭而IS平缓 (4)下列哪种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大? A、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B、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C、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5)“挤出效应”发生于:
A、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B、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C、所得税的减少,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 二、计算题
1、假使LM方程为y=500美元+25r(货币需求L=0.20y-5r,货币供给为100美元)。
(1)计算:1)当IS为y=950美元-50r(消费C=40美元+0.8Yd,投资I=140美元-10r,税收t=50美元,政府支出g=50美元);和2)当IS为y=800美元-25r,(消费C=40美元+0.8Yd,投资I=110美元-5r,税收t=50美元,政府支出g=50美元)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政府支出增加从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时,情况1)和情况2)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 (3)说明政府支出从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时,为什么情况1)和情况2)中收入的增加有所不同。 答案:(1)
1)Y=950-50r(IS方程) Y=500+25r(LM方程) IS=LM得:Y=650r=6 代入I=140-10r得I=80 2)Y=800-25r(IS方程) Y=500+25r(LM方程) IS=LM得:Y=650r=6 代入I=110-5r得I=80
(2) 1)由g=80从而得Y=1100-50r(IS方程) IS=LM得:Y=700r=8 2)由于I=110-5r从而得Y=950-25r(IS方程) IS=LM得:Y=725r=9
(3)由于2)中I=110-5r,相对来说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较小,利率上升的挤出效应较小,从而收入增加的较大(Y=725)。
2、假设货币需求为L=0.20Y,货币供给量为200美元,C=90美元+0.8Yd,t =50美元,I=140美元-5r,g=50美元
(1)导出IS和LM方程,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他情况不变,g增加20美元,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各为多少?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4)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答案:(1)L=M 0.2Y=200Y=1000(LM方程) I+g=s+ t得140-5r+50=Yd-90-0.8Yd+50 得Y=1150-25r(IS方程) IS=LM得Y=1000,r=8 代入I=140-5r=140-5×8得I=100
(2)当g=70美元得出Y=1300-25r(IS方程) IS=LM得Y=1000r=12 代入I=140-5r=140-5*12=80得I=80
(3)存在挤出效应,因为LM垂直于横轴,即货币需求对利率弹性(h)为零,利率已高到人们再不愿为投机而持有货币。政府支出的任何增加都将伴随有私人投资的等量减少,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I的“挤出”是完全的。 (4)图示:
3、画两个IS-LM图形(a)和(b),LM曲线都是y=750美元+20r(货币需求为L=0.20y-4r,货币供给为150美元),但图(a)的IS为y=1250美元-30r,图(b)的IS为y=1100美元-15r (1)试求图(a)和(b)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
(2)若货币供给增加20美元,即从150美元增加到170美元,货币需求不变,据此再作一条LM1曲线,并求图(a)和(b)中IS曲线与这条LM1曲线相交所得均衡收入和利率。 (3)说明哪一个图形中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些,利率下降更多些,为什么? 答案:(1)
Y=750美元+20rLM曲线y=750美元+20rLM曲线 Y=1250美元-30rIS曲线y=1100-15rIS曲线 解得r=10y=950解得r=10,y=950 (2)货币供给从150美元增加到170美元 得:y=850+20rLM曲线
y=850+20rLM曲线y=850+20rLM曲线 y=1250-30rIS曲线y=1100-15rIS曲线 解得r=8y=1010解得r=50/7,y=6950/7
(3)图(a)中的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些,因为IS曲线的斜率更小些。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弹性更大一些,利率下降一定幅度导致产出的变动更大。图(b)中的利率下降更多些,因为IS曲线斜率较大,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弹性小些,一定幅度的产出变动需要利率下降更大幅度。 4、假定某两部门经济中IS方程为y=1250美元-30r
(1)假定货币供给为150美元,当货币需求为L=0.20y-4r时,LM方程如何?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和利率为多少?当货币供给不变但货币需求为L’=0.25y-8.75r时,LM’方程如何?均衡收入为多少?分别画出图形(a)和(b)来表示上述情况。
(2)当货币供给从150美元增加到170美元时,图形(a)和(b)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什么? 答案:
(1)由 L=M得y=750+20rLM方程 y=750+20rLM方程 y=1250-30rIS方程 解得r=10y=950
当货币需求L’=0.25-8.75r得LM方程y=600+35r y=600+35rLM方程 y=1250-30rIS方程 解得r=10y=950
(2)当M=170美元时,得LM方程y=850+20r或y=680+35r
y=850+20rLM方程y=680+35rLM方程 y=1250-30rIS方程y=1250-30rIS方程 解得r=8y=1010解得r=114/13y=12830/13
图形(a)中的均衡收入增加到1010,利率下降到8,图形(b)中利率下降,均衡收入增加但(a)中利率下降更多,因为(a)中LM曲线斜率大,即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h 较小,货币需求变动一定幅度需要利率变动较大幅度,因此利率下降的更多一些。(a)中利率下降更多一些,IS曲线不变,所以带来更大的产出增加。
5、某两部门经济中,假定货币需求L=0.20y,货币供给为200美元,消费为C=100美元+0.8Yd,投资I=140美元-5r。
(1)根据这些数据求IS和LM的方程,画出IS和LM曲线;
(2)若货币供给从200美元增加到220美元LM曲线如何移动?均衡收入、利率、消费和投资各为多少? (3)为什么均衡收入增加量等于LM曲线移动量? 答案:(1)由L=M得y=1000美元LM方程 由Y=C+I得y=1200-25rIS方程
(2)若M=220美元y=1100美元LM方程
LM曲线向右平移 Y=1100LM曲线C=100+0.8y=100+0.8×1100=980 Y=1200-25rIS曲线I=140-5r=140-5×4=120 解得r=4y=1100C=980i=120
(3)由于h=0,货币需求与利率无关,因此增加的货币供给完全用来作为产出的交易媒介,即货币供给增加多少,相应的产出需要增加多少。按照LM曲线,货币供给增加带来产出增加100美元,相应均衡产出从1000美元增加到1100美元,表现为图形上,均衡收入增加量等于LM曲线移动量。
6、某两部门经济中,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4r,货币供给为200美元,消费为C=100美元+0.8y,投资I=150美元。
(1)求IS和LM方程,画出图形; (2)求均衡收入、利率、消费和投资;
(3)若货币供给增加20美元,而货币需求不变,收入、利率、投资和消费有什么变化? (4)为什么货币供给增加后收入不变而利率下降?
答案:(1)由L=M得y=1000+20rLM方程 由Y=C+I得y=1250IS方程 (2)y=1000+20rLM方程 y=1250IS方程 解得r=12.5y=1250 C=100+0.8y=100+0.8×1250=1100 I=150
(3)M=220美元得y=1100+20rLM方程 y=1100+20rLM方程 y=1250IS方程 解得r=7.5y=1250 C=100+0.8y=100+0.8×1250=1100 I=150
投资作为外生变量影响产出和利率,所以投资本身不变。由于均衡产出未变,所以消费不变,利率发生了变化。
(4)因为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弹性d=0,投资作为外生变量与利率无关,即IS曲线垂直,决定了均衡产出不变。货币供给增加,在产出不变时,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导致利率下降。 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一、选择题
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政府转移支付B、政府购买C、消费支出D、出口
2.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A、政府支出增加B、政府税收增加C、政府税收减少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B、缓和了萧条也减少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4.商业银行之所以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A、吸收的存款太多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
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 5.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 6.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 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二、计算题 1、假设一经济有如下关系:
C=100+0.8Yd(消费)I=50(投资)g=200(政府支出) Tr=62.5(政府转移支付)t=0.25(边际税率)单位都是10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 (2)求预算盈余BS;
(3)若投资增加到I=100时,预算盈余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
(4)若充分就业收入y*=1200,当投资分别为50和10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为多少? (5)若投资I=50,政府购买g=250,而充分就业收入仍为1200,试问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多少? 答案:(1)Y=C+I+G=100+0.8Yd+50+200=100+0.8(Y-0.25Y+62.5)+250 解得Y=1000 (2)BS=tY- G- TR=0.25×1000-200-62.5=-12.5
(3)Y=C+I+G=100+0.8(Y-0.25Y+62.5)+100+200 解得Y=1125 BS=tY- G - TR=0.25×1125-200-62.5=18.75
由预算赤字变成了预算盈余,因为投资增加,带动产出增加,在相同的边际税率下税收增加,导致出现盈余。
(4)BS*=tY*- G - TR=0.25×1200-200-62.5=37.5 (5)BS*=tY*- G- TR=0.25×1200-250-62.5=-12.5
(6)因为预算盈余或预算赤字经常是由政府实行的财政政策造成的,所以经常用盈余或赤字来判断财政政策的方向。但是盈余或赤字的变动有时是由经济情况本身变动引起的,如本例由于投资增加到100,使得赤字变成了盈余,这是经济本身的变动,而不是财政紧缩的结果。但如果用BS*则消除了这种不确定性,比如由(4)到(5),盈余变成赤字,完全是由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造成。所以要用BS*而不是BS去衡量财政政策的方向。
2、假定某国政府当前预算赤字为75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b=0.8,边际税率t=0.25,如果政府为降低通货膨胀率要减少支出200亿美元,试问支出的这种变化最终能否消灭赤字? 答案:在三部门经济中政府购买支出的乘数为: Kg=1/[1—b(1-t)]=1/[1-0.8(1-0.25)]=2.5
当政府支出减少200亿美元时,收入和税收均会减少为△Y=Kg•△G=2.5×(-200)=-500 △T=t•△Y=0.25×(-500)=-125
于是预算盈余增量为:△BS=△T-△G=-125-(-200)=75亿美元,这说明当政府减少支出200亿美元时,政府预算将增加75亿美元,正好与当前预算赤字相抵消,这种支出的变化能最终消灭赤字。
3.假定现金存款比率r0=Cu/D=0.38,准备率(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r=0.18,试问货币创造乘数为多少?若再基础货币100亿美元。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答案:货币创造乘数K=(1+r0)/(r0+r)=(1+0.38)/(0.38+0.18)=2.46 若增加基础货币100亿美元,则货币供给增加△M=100×2.46=246亿美元。 4、假定法定准备率是0.12,没有超额准备金,对现金的需求是1000亿美元。 (1)假定总准备金是400亿美元,货币供给是多少?
(2)若中央银行把准备率提高到0.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假定储备金仍是400亿美元) (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存款准备率是0.1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答案:(1)货币供给M=1000+400/0.12=4333亿美元
(2)当准备金率提高到0.2,则存款变为400/0.2=2000亿美元,现金仍是1000亿美元,因此货币供给为1000+2000=3000亿美元,即货币供给减少了1333亿美元。
(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债券,即基础货币增加10亿美元,则货币供给增加 M=10×(1/0.12)=83.3亿美元。 第六章 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
1、设一国的边际进口倾向为0.2,边际储蓄倾向为0.1,求当政府支出增加10亿美元时,对该国进口的影响。
答案:在开放经济中,政府支出率为:Kg=1/(s+m)=1/(0.1+0.2)=10/3 政府支出增加10亿美元时,国民收入增加为△Y=Kg×△G=(10/3)×10=100/3 这样该国进口增加△M=m×△Y=0.2×(100/3)=20/3(亿美元) 第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设IS曲线的方程为Y=0.415-0.0000185y+0.00005G,LM曲线的方程为r=0.00001625y-0.0001M/P。式中,r为利率,y为收入,G为政府支出,P为价格水平,M为名义货币量。试导出总需求曲线,并说明名义货币量和政府支出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答案:联立IS方程与LM方程即r=0.415-0.0000185y+0.00005G r=0.00001625y-0.0001M/P
总需求方程为:y=11942.446+1.4388G+2.8777M/P
名义货币量和政府支出的增加会使总需求扩张,总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反之则反是。 2、如果总供给曲线为ys=500,总需求曲线为yd=600-50P
(1)求供求均衡点;(2)如果总需求上升10%,求新的供求均衡点。 答案:(1) ys=500 yd=600-50P 解得P=2y=500 (2)总需求上升10%,则总需求曲线为yd=660-55P ys=500 yd=660-55P 解得P=32/11≈3y=500
3、设经济的总供给函数为y=2350+400P,总需求函数为y=2000+750/P,求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时的收入和价格水平。
答案:y=2350+400PAS y=2000+750/PAD 解得P=1y=2750 第八章 经济增长理论
1、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均生产函数为y=f(k)=2k-0.5k2,人均储蓄率为0.3,设人口增长率为3%,求:
(1)使经济均衡增长的k值 (2)黄金分割率所要求的人均资本量
答案:(1)经济均衡增长时,sf(k)=nk,将s=0.3,n=3%代入得: 0.3(2k-0.5k2)=0.03k 所以20k-5k2=k得k=3.8
(2)按黄金分割律要求,对每个人的资本量的选择应使得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律,即f(k)=n于是有2-k=0.03,得 k=1.97
2、已知经济社会的平均储蓄倾向为0.12,资本产量比等于3,求收入的增长率。
答案:收入增长率是与企业家所需要的资本—产量比适合的收入增长率,哈罗德把它称为“有保证的增长率”,用Gw表示。
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社会储蓄倾向与资本产量比的比率,即Gw=s/v=0.12/3=0.04=4% 3、已知平均储蓄倾向为0.2,增长率为每年4%,求均衡的资本产量比。
答案:由于增长速度G=s/v,所以资本产量比v=s/G=0.2/0.04=5 第九章 通货膨胀理论
1、设统计部门选用A、B、C三种商品来计算消费价格指数,所获数据如下表: 品种 数量 基期价格(元) 本期价格(元) A 2 1.00 1.50 B 1 3.00 4.00 C 3 2.00 4.00
试计算CPI及通货膨胀率。
答案: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CPI=(1.50×2+4.00×1+4.00×3)/(1.00×2+3.00×1+2.00×3)×100%=173 通货膨胀率л=(173-100)/100=73%
2、假定某经济最初的通货膨胀率为18%,政府试图通过制造10%的失业率来实现通货膨胀率不超过4%的目标,当价格调整方程的系数为h=0.4时,试利用价格调整方程描述通货膨胀率下降的过程。 答案:价格调整的方程可以写为:л=л-1+h[(y-1—y*)/y*],其中∏和∏-1分别代表本期和上期的通货膨胀率,(y-1-y*)/y*代表实际产出对潜在产出的偏离程度,这里大体上可以衡量失业率,于是:л1=18%—0.4×0.1=14%
л2=14%—0.4×0.1=10% л3=10%—0.4×0.1=6% л4=6%—0.4×0.1=2% 可见,经过政府连续制造4年的10%的失业率,可以使通货膨胀率降到4%以下。 选择题答案: 第四章
(1)C(2)C(3)A(4)D(5)C 第五章
(1)B(2)B(3)A(4)B(5)B(6)A(7)C
微观:
第二章 2、选择题
(1)4 (2)3 (3)2 (4)2 (5)3 (6)2 3、(1)根据公式Qd=Qs ,可得 PE=6,QE=20 (2)PE=7,QE=25 (3)PE=5.5,QE=22.5
(4)1为静态分析,2、3为比较静态分析,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如下:
从数学模型的角度, 联系:二者都是根据外生变量求内生变量,且都不考虑时间因素; 区别:静态分析是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求内生变量;
P 比较静态分析是根据变化了的外生变量求内生变量。 从均衡的角度, 联系:都是考虑均衡状态的特征(数值);
区别:静态分析是考察既定条件下个变量达到均衡是的特征; 比较静态分析是比较新旧均衡点的分析方法。
P
(1) (2) Q (3)
4、(1)根据公式,弧Ed=-(100-300)/200÷(4-2)/3=1.5 (2)根据公式,点Ed=-(-100)×2/300=2/3 (3)相同。
如图:Ed=OC/CB=2/3
5、(1)根据弧弹性的计算公式,有弧Es=(7-3)/5÷(5-3)/4=8/5 (2)点供给弹性为:Es=2×4/5=8/5 (3)相同(图略) 第三章
2、(1)2 (2)3 (3)1 (4)2 (5)3 (6)2 5、均衡时:MRS12=MU1/MU2=P1/P2=1/4 肯德鸡对衬衫的替代率为1/4 6、(1)I=P1X1=60
(2)预算线的斜率=-P1/P2=-2/3,得P2=3
(3)根据I=P1X1+P2X2,预算线的方程为2X1+3X2=60 (4)预算线的斜率=-P1/P2=-2/3, (5)MRS12=MU1/MU2=P1/P2=2/3
7、(1)均衡条件:MU1/MU2=P1/P2 3X22/6X1X2 = 20/30 (1) 20X1+30X2=540 (2)
由(1)、(2)式的方程组,可以得到X1=9,X2=12
(2)U=3X1X22=3888 8、(1)A消费者的需求表为:
P 5 4 3 2 1 0 QAd 0 4 8 12 16 20 B消费者的需求表为:
P 6 5 4 3 2 1 0
QBd 0 5 10 15 20 25 30 市场的需求表为:
P 6 5 4 3 2 1 0 Qd 0 5 14 23 32 41 50 (2)图略。 第四章 2 (1)
可变要素的数量 可变要素的总产量 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 1 2 2 2 2 12 6 10 3 24 8 12 4 48 12 24 5 60 12 12
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 6 66 11 6 7 70 10 4 8 70 8.75 0 9 63 7 -7
(2)是。从第五单位可变要素投入开始。
9、解:(1) ,
时,在既定成本条件下,可以实现产量最大。代入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量,有L=K 等成本线为 ,得到K=1000,L=1000,Q=1000。
(2)在产量既定的情况下,成本最小的条件与前面相同。由上面的L=K代入生产函数,可以得到K=800,L=800,C=2400 第五章 2、选择题
(1)2 (2)3 (3)3 (4)2 (5)4 (6)1 (7)1 (8)1 3、(1)
短期生产的产量表
L 1 2 3 4 5 6 7
TPL 10 30 70 100 120 130 135 APL 10 15 70/3 25 24 130/6 135/7 MPL 10 20 40 30 20 10 5 (2)图略 (3)
短期生产的成本表
L Q TVC=w*L AVC=w/APL MC=w/MPL 1 10 200 20 20 2 30 400 200/15 10 3 70 600 60/7 5 4 100 800 8 20/3 5 120 1000 100/12 10 6 130 1200 120/13 20 7 135 1400 1400/135 40 (4)\\(5)略。
5、(1)可变成本部分为VC=Q3-10Q2+17Q;不变成本部分为66 TVC(Q)= Q3-10Q2+17Q AC(Q)= Q2-10Q+17+66/Q AVC(Q)= Q2-10Q+17 AFC(Q)= AVC(Q) MC(Q)=3Q2-20Q+17
6、AVC(Q)= 0.04Q2-0.8Q+10
令上述函数的一阶导数为零,可以得到0.08Q-0.8=0,Q=10 AVC(10)=0.04*102-0.8*10+10=6
或者MC=AVC时,AVC 最小,有0.04Q2-0.8Q+10=0.12Q2-1.6Q+10 得到Q=10,结果一样。 第六章
2、(1)2 (2)4 (3)2 (4)4 (5)3 (6)4 (7)4 9、(1)根据利润最大化条件:SMC=MR,而MR=P,
SMC=0.3Q2-4Q+15,代入上面的利润最大化条件,得到0.3Q2-4Q+15=55
求解上面的方程,可以得到Q1=-20/3和Q2=20,由于产量为非负,所以均衡产量QE=20。 π=TR-TC=55*20-(0.1*203-2*202+15*20+10)=790 (2)停产点:亏损(-π)=FC=10 P在停止营业点有 =MC=AVC 即0.3Q2-4Q+15=0.1Q2-2Q+15 解上面的方程,可以得到Q=10或Q=0,
由于Q=0是不生产的条件,因此停止营业点的产量为Q=10 代入P=0.1*102-2*10+15=5 (3)P=0.3Q2-4Q+15 (Q≥10)
MR=LMC=100,得Q=10,或Q=-2P)根据题意,LMC=3Q2-24Q+40,、( 由于产量不能为负数,所以厂商实现的产量Q=10
LAC=LTC/Q=Q2-12Q+40=2O,π=TR-TC=100*10-20*10=800 (2)根据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条件:P=LAC=LMC,得 Q2-12Q+40=3Q2-24Q+40,求解方程得到Q=6或Q=0 因此长期均衡时,单个厂商的产量Q=6, P= LMC=3Q2-24Q+40=4
(3)有需求函数可得到,在供需均衡时,由于价格为P=4, 所以行业的需求量Qd=660-15*4=600
厂商的数量N=行业需求量/单个厂商的产量=600/6=100
=7000=5,Q11、(1)D=LS,即5500+300P=8000-200P,得P =8000=9, Q (2)D’=LS, 即5500+300P=10000-200P得P (3)其他条件不变,当D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上升与均衡量增加 =3900=6,Q12、(1)D=SS,即6300-400P=3000+150P,得P
(2)若市场均衡,则厂商一定也达到长期均衡,二者的均衡价格相同。 厂商均衡时,P=MinLAC,得P=6 因此,市场均衡。
行业内厂商数量为:N=3900/50=78
=6=5600,P (3)D’=SS’,得Q (4)市场长期均衡,N=112
(5)该行业为成本不变行业(产量增加时,产品价格不变) (6)112-78=24 第七章
2、(1)2 (2)4 (3)1 (4)3 11、短期均衡条件:MR=SMC
MR=TR’=(P•Q)’=150-6.5Q,SMC=STC’=0.3Q2-12Q+140 得Q=20或者Q=-5/3
由于产量不能为负数,所以均衡产量为Q=20 P=150-3.25*20=85 第八章
7、厂商利润最大:要素的边际收益=要素的边际成本 即:VMP=W, VMP=MQ•P,MQ=dQ/dL=-0.03L2+2L+36 代入可以得到:0.1*(-0.03L2+2L+36)=4.8 得L=60或者L=20/3
当L=60小时的时候,AQ=-0.01*602+60+36=60 当L=20/3小时的时候,AQ=-0.01*(20/3)2+20/3+36=42
由于L=60小时的时候,具有更大的平均产量,因此,雇佣60个小时的劳动。 (可以验证,当L=60, 利润=72美元,当L=20/3小时,利润=-4美元) 或者,计算 ,当L=20/3时,>0,当L=60时,<0,即L=60时有极大值。 第九章
8、(a)DL=SL,100W=60000-100W,得W=300(美元) (b)S’=100(W-10)
DL=SL’100(W-10)=60000-100W,得W=305(美元) (c)由厂商和工人共同支付
厂商:征税前,按300美元支付工资 多支付5美元 征税后,按305美元支付工资 工人:征税前,可得300美元工资
征税后,可得 305美元工资,但要支付10美元的税, 少了5$ 实际得295$
(d)劳动的供给为100*(305-10)=29500 TAX=29500*10=295000(美元) 9、准租金=TR-VC=100*10-100*5=500(元)
经济利润=TR-TC=准租金-固定成本=500-100*4=100(元)
第十一章
8、D 9、D7、A 第十二章
8、B 9、A 10、B7、B 11、解:MC=2X MR=2*10=20 MC=MR X=10(只)
《西方经济学》习题解答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版) [说明:这是我在备课过程中自己做的,错误在所难免,仅供参考。——郭广迪]
第十二章[P438-439]
1.答:都不应当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是已计入GDP的税收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对于政府转移支付的接收者来说,转移支付是无偿的,因而也不是他们提供要素服务的报酬;旧卡车的价值在其生产的年份已计入GDP,现在对它的买卖本身只是其所有权的转让,并没有增加最终产品;股票买卖本身只是其所代表的资本所有权的转让,并没有增加最终产品;地产是自然资源其买卖本身并没有增加最终产品。
注意:旧货和股票买卖本身不计入GDP,但旧货买卖的中介费和股票买卖的佣金等服务收费要计入GDP,因为它们是提供要素服务所取得的报酬;土地买卖的价格不计入GDP,但地租要计入GDP,因为地租是提供土地这一要素服务所取得的报酬。
2.答:在统计中,如果社会保险税增加,对PI和DPI都将减少,而GDP、NDP和NI都不受影响。
因为社会保险税由企业利润支付,社会保险税增加,企业可分配的利润就减少,个人收入PI就会减少,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个人收入PI减少将导致个人可支配收入DPI减少。企业全部利润是GDP、NDP和NI的组成部分,社会保险税增加、企业可分配的利润减少,对企业利润总额并没有影响,所以,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NDP和NI没有影响。
3.答:如果这两个国家合并前相互之间不存在贸易关系,则合并将对GDP总和没有影响,即等于两国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的总和。
如果这两个国家合并前相互之间存在着贸易关系,只要所交换的商品中有最终产品(即本国的出口产品在合并前后都应看成是最终产品),那么,合并将使GDP总和增加。因为,假定不考虑这两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两国合并前的净出口总和为零,而合并后两国之间的进出口总额中属于最终产品的那一部分将被计入国内消费、投资或政府支出,从而使GDP总和增加。
如果这两个国家合并前相互之间存在着贸易关系,但所交换的商品都是中间产品,那么,合并将对GDP总和没有影响。因为,合并前后两国之间的进出口总额作为中间产品都不能被计入国内消费、投资或政府支出。
4.解:
(1) GDP =40万(美元)
(2) GDP=10万+(40万—10万) =10万+30万=40万(美元) (3) 工资=7.5万+5万=12.5万(美元)
利润=(10万—7.5万)+(40万—10万—5万)= 2.5万+25万=27.5万
GDP=12.5万+27.5万=40(美元) 5.解:
(1)1998Nominal GDP =10×100+1×200+0.5×500=1450(美元) (2)1999Nominal GDP=10×110+1.5×200+1×450=1850(美元) (3)1998Real GDP=Nominal GDP=1450(美元) 1999Real GDP=10×110+1×200+0.5×450=1525(美元) Real GDP变动百分比=(1525–1450)/1450=5.17% (4)1999Real GDP=Nominal GDP=1850(美元) 1998Real GDP=10×100+1.5×200+1×500=1800(美元) Real GDP变动百分比=(1850–1800)/1800=2.8% (5)从(3) (4)的计算结果看,“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做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是对的。
(6) 1998 GDP折算指数=1998Nominal GDP/1998Real GDP=1450/1450=100% 1999 GDP折算指数=1999Nominal GDP/1999Real GDP=1850/1525=121.31% 6.解:
(1)(5000 – 3000)+(500 – 200)+(6000 – 2000)=6300(美元) (2)2800+500+3000=6300(美元) (3)6300 – 500=5800(美元) 7.解:
(1)NDP=GDP – 折旧= GDP – (总投资–净投资)=4800 – (800 – 300)=4300 (2)X – M=NDP – C – I – G=4800 – 3000 – 800 – 960=40 (3)∵政府预算盈余=T – (G+政府转移支付)
∴T – 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预算盈余+G=30+960=990
(4)PDI=NDP – 间接税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个人所得税
=NDP – (T – 政府转移支付)–公司未分配利润=4300 – 990 – 0=3310 (5)S=PDI – C= 3310 – 3000=310 8.解:
(1) S=PDI – C= 4100 – 3800=300
(2) I=S+(T – G)+(M – X) =300 – 200 + 100 =200 (3)∵政府预算赤字=T – G
假定公司未分配利润和政府转移支付为零, 则 T=NDP – PDI
∴G = T – 政府预算赤字=(NDP – PDI) – 政府预算赤字 =(5000 –4100) – (– 200)=1100
9.答:因为储蓄—投资恒等式是从国民收入会计角度看,实际储蓄(即没有用于消费的收入都计为储蓄)总是等于实际投资(即没有用于消费的支出都计为投资,如厂商没有卖出去的产品被计为非计划存货投资)。
第十三章[P472-473]
1.答: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计划存货投资不一定为零。
2.答:不能这样说。理由:
①对于一个家庭和一个国家来说,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因为人们不可能不消费,但是,对于一个低收入家庭来说,平均消费倾向有可能大于1,因为自发性消费加上引致消费有可能大于其的收入。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平均消费倾向则一般不会大于1。
②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边际消费倾向既可能小于零、也可能大于1。例如,当收入增加时消费量有可能减少,即消费的增量为负,则边际消费倾向小于零。又如,当收入增加时消费的增量有可能大于收入的增量,则边际消费倾向大于1。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边际消费倾向则一般不会小于零或大于1。
3.答:①依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一个暂时性减税对消费影响最大。②依据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社会保障金的一个永久性上升对消费影响最大。③依据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持续较高的失业保险金对消费影响最大。
4.答:①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预言总储蓄将依赖于总人口中退休人员和年轻人的比例。因为该理论认为,一般情况下,年轻人的家庭收入偏低,消费可能超过收入,即储蓄可能为负;中年人收入较高,并开始积攒钱以被养老,消费倾向较低,即储蓄倾向较高;退休人员收入下降,消费又可能超过收入,即储蓄又可能为负。所以,总人口中退休人员和年轻人的比例越大,社会总储蓄水平越低;反之,则越高。
②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预言消费将不会随经济的繁荣与衰退作太大变化。因为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的,而是由他的永久性收入决定的。当发生经济繁荣或衰退时,虽然人们的现期收入水平提高或下降了,但由于他们是按照永久性收入消费,所以,其消费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5.答:一般来说,我的消费水平会低于他的消费水平。因为,由于我更健康且预期寿命更长,就有必要为自己退休后积攒养老费用。
6.答:根据生命周期理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将会使中年人的平均消费倾向上升,因为有了社会保障体系后,中年人为了进行的储蓄将减少,即他们的平均消费倾向将上升。
7.略。 8.略。
9.解:已知C=200+0.9Yp,Yp= 0.7Yd+0.3 Yd-1 ⑴Y1=Y2=6000 Yp2= 0.7×6000+0.3×6000=6000 C2=200+0.9Yp2=200+0.9×6000=5600 ⑵Y3=Y4= Y4+n=7000 Yp3= 0.7×7000+0.3×6000=6700 C3=200+0.9Yp3=200+0.9×6700=6230 Yp4= Yp4+n=0.7×7000+0.3×7000=7000 C4= C4+n=200+0.9Yp4=200+0.9×7000=6500 ⑶⊿Y= Y3-Y2=1000
⊿CS= C3-C2=6230-5600=630 S=⊿CS /⊿Y = 630/1000=0.63
⊿CL= C4(= C4+n)-C2=6500-5600=900 L=⊿CL /⊿Y = 900/1000=0.9
10.解:已知C=100+0.8Y,I=50 [单位:10亿美元]
⑴∵Y=C+S ∴S=Y-(100+0.8Y)=0.2Y-100 I=S 50=0.2Y-100 Y=750
将Y=750分别代入C=100+0.8Y和S=0.2Y-100,得: C=100+0.8×750=700 S=0.2×750-100=50 ⑵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800-750=50 ⑶⊿I=100-50=50
YI1150250(1b)10.8
⑷C=100+0.9Y S=Y-(100+0.9Y)=0.1Y-100
I=S 50=0.1Y-100 Y=1500 S=0.1×1500-100=50 ⊿I=100-50=50
1150500 YI(1)10.9⑸
1111K15 K210
(11)10.8(12)10.911.解:已知C=100+0.8YD, I=50, G=200, TR=62.5 ,T=250[单位:10亿美元]
⑴YD=Y-T + TR = Y-250+62.5= Y-187.5
C=100+0.8YD=100+0.8(Y-187.5)=-50+0.8Y
注意:在这一消费函数中自发的消费为负数()=-50),不符合情理。 Y=C+I+G=-50+0.8Y+50+200=0.8Y+200 Y=0.8Y+200 Y=1000 ⑵
11KI5
110.811KG5
110.80.84 KT110.80.84 KTR110.81KB1
1⑶⊿Y=1200-1000=200
①⊿Y/⊿G=KG 200/⊿G=5 ⊿G=40 ②⊿Y/⊿T=KT 200/⊿T=-4 ⊿T=-50 ③⊿Y/⊿G(=⊿T)=KB 200/⊿G(=⊿T)=1 ⊿G=⊿T=200
第十四章[P508-511]
1.⑴ 3);⑵ 2);⑶ 1);⑷ 3);⑸ 1);⑹ 4)。理由略。
2.解:已知r=3%,三个项目的投资成本均为100万美元,即CI =100(万美
元),三个项目分别投资2、3、4年后的投资收益为120万美元、125万美元和130,即RI1=120(万美元)、RI 2=125(万美元)和RI 3=130(万美元)。
设三个项目投资收益的净现值分别为NPV1、NPV2和NPV3。 ⑴
NPV1RI1120CI10013.1 22(1r)(13%)RI2125NPV2CI10014.4 33(1r)(13%)RI3130NPV3CI10015.5 44(1r)(13%)答:当年利率为3%时,三个项目投资收益的净现值都大于零,第三个项目
的净现值最大,所以,三个项目都可以投资,如果只能投资一个项目,则应选择第三个项目进行投资。
⑵
RI1120CI1008.8 22(1r)(15%)RI2125NPV2CI1008.0 33(1r)(15%)RI3130NPV3CI1007.0 44(1r)(15%)NPV1答:当年利率为5%时,三个项目投资收益的净现值都大于零,第一个项目
的净现值最大,所以,三个项目都可以投资,如果只能投资一个项目,则应选择第一个项目进行投资。
3.解:
设年通货膨胀率为t。 ⑴
RI1/(1t)2120/(14%)2NPV1CI1004.622(1r)(13%) RI2/(14%)3125(14%)3NPV2CI1001.733(1r)(13%) RI3/(14%)4130/(14%)4NPV3CI1001.344(1r)(13%)
答:当年利率为3%、年通货膨胀率为4%时,第一、二个项目投资收益的
净现值大于零,而第三个项目投资收益的净现值小于零,第一个项目的净现值最大,所以,前两个项目可以投资,而第三个项目不值得投资;如果只能投资一个项目,则应选择第一个项目进行投资。
⑵
RI1/(1t)2120/(14%)2NPV1CI1000.622(1r)(15%) RI2/(14%)3125(14%)3NPV2CI1004.033(1r)(15%) RI3/(14%)4130/(14%)4NPV3CI1008.644(1r)(15%)
答:当年利率为5%、年通货膨胀率为4%时,只有第一个项目投资收益的
净现值大于零,而第二、三个项目投资收益的净现值都小于零,所以,只有第一个项目可以投资,而第二、三个项目都不值得投资。
4.解:
⑴已知I=250﹣5r;r1=10,r2=8,r3=6。 I1=250﹣5r1=250﹣5×10=200 I2=250﹣5r2=250﹣5×8=210 I3=250﹣5r3=250﹣5×6=220 图略。
⑵已知I=250-10r;r1=10,r2=8,r3=6。 I1=250﹣5r1=250﹣10×10=150 I2=250﹣5r2=250﹣10×8=170 I3=250﹣5r3=250﹣10×6=190 图略。
⑶答:如果e增加,则投资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相应的距离。 ⑷答:若I=200﹣5r,即e减少50(美元),投资需求曲线将向左平行移动50单位。
5.解:
⑴已知I=100﹣5r;r1=4,r2=5,r3=6,r4=7。 I1=100﹣5r1=100﹣5×4=80 I2=100﹣5r2=100﹣5×5=75 I3=100﹣5r3=100﹣5×6=70 I4=100﹣5r4=100﹣5×7=65
⑵已知I=100﹣5r;r1=4,r2=5,r3=6,r4=7;S=﹣40+0.25Y。 I=S
I1=﹣40+0.25Y1 80=﹣40+0.25Y1 Y1=480 I2=﹣40+0.25Y2 75=﹣40+0.25Y2 Y2=460 I3=﹣40+0.25Y3 70=﹣40+0.25Y3 Y3=440 I4=﹣40+0.25Y4 65=﹣40+0.25Y3 Y4=420 ⑶已知I=100﹣5r; S=﹣40+0.25Y。 I=S
100﹣5r=﹣40+0.25Y r=28﹣0.05Y——IS方程 图略。
6.解:已知①C=50+0.8Y, I=100﹣5r;②C=50+0.8Y, I=100﹣10r;③
C=50+0.75Y, I=100﹣10r。
⑴①S=Y﹣C=Y﹣(50+0.8Y)=﹣50+0.2Y I=S
100﹣5r=﹣50+0.2Y
r=30﹣0.04Y——IS方程
②S=Y﹣C=Y﹣(50+0.8Y)=﹣50+0.2Y I=S
100﹣10r=﹣50+0.2Y r=15﹣0.02Y——IS方程
③S=Y﹣C=Y﹣(50+0.75Y)=﹣50+0.25Y I=S
100﹣10r=﹣50+0.25Y r=15﹣0.025Y——IS方程 注意:因为IS曲线图和LM曲线图都是以收入[Y]为横坐标、利率[r]为纵坐标,所以,在求IS曲线和LM曲线的表达式,如果将收入[Y]表示为自变量、利率[r]表示为因变量,那么,IS或LM表达式的斜率与IS或LM曲线的斜率一致;如果将利率[r]表示为自变量、收入[Y]表示为因变量,那么,IS或LM表达式的斜率(绝对值)就是IS或LM曲线的斜率(绝对值)的倒数,即:IS或LM表达式的斜率(绝对值)越大,IS或LM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就越小,IS或LM表达式的斜率(绝对值)越小, IS或LM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就越大,当IS或LM表达式的斜率为零时,IS或LM曲线的斜率为无穷大,IS或LM曲线垂直于横轴,当IS或LM表达式的斜率为无穷大时,IS或LM曲线的斜率为零,IS或LM曲线平行于横轴。
⑵答:比较①和②说明:当投资[I]对利率[r]更敏感(d由5增加为10)时,国民收入[Y]对利率[r]就更敏感,IS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变小(由0.04变为0.02)。
⑶答:比较②和③说明:当边际消费倾向下降(b由0.8下降为 0.75)时,国民收入[Y]对利率[r]就更为不敏感,IS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变大(由0.02变为0.025)。
7.略。
8.解:已知L=0.2Y﹣5r,设实际货币供给量为M0。 ⑴略。
⑵M0= M/P=150/1=150 L= M0
0.2Y-5r =150
⑶r =-30+0.04Y——LM方程(图略) ⑷M0= M/P=200/1=200 L= M0
0.2Y-5r =200
r =-40+0.04Y——LM方程(图略)
与⑶相比较,由于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向右平行移动。 ⑸若r=10,Y=1100,则L=0.2Y-5r=0.2×1100-5×10=170﹤M0=200。
答: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不均衡。因为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所以利率将下降。
9.解:已知L=ky-hr, 设M0为实际货币供给量,M0=M/P。
⑴L= M0 kY-hr= M0
rM0kkY 斜率(绝对值)为 hhhk0.20k0.10k0.200.020.010.01 ⑵① ② ③h10h20h10⑶答:当k变小时,LM斜率变小;当h增大时,LM斜率变小。
k表示货币交易需求对国民收入的敏感程度;h表示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货币交易需求与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货币投机需求与利率反方向变动。在货币供给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为保证货币市场的均衡即货币总需求恒等于货币总供给,如果货币交易需求增加(或减少)一个量,货币投机需求就必须减少(或增加)一个相同的量,反之亦然。
k变小意味着货币交易需求对国民收入的敏感程度降低,即当国民收入增加同一个量时货币交易需求的增加量减少,因而,为了保持货币市场的均衡货币投机需求的减少量也就减少,从而利率的提高幅度也就下降。所以,利率对国民收入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降低,即LM斜率变小。
h增大意味着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提高,即当利率提高同样的幅度时货币投机需求的减少量增加,因而,当国民收入增加导致货币交易需求增加时,为了保持货币市场的均衡而减少相应的货币投机需求量,需要提高利率的幅度也就下降。所以,利率对国民收入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降低,即LM斜率变小。
k0.20 ⑷当k=0.20, h=0时, h0当LM斜率为无穷大时,LM曲线为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表示国民收入
为一既定量而不受利率变动的影响。因为h=0说明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为零,即不受利率变动的影响,既然货币的投机需求不变,为了保持货币市场的均衡货币的交易需求也就必须保持不变,所以,国民收入为一定量。
10.解:已知C=100+0.8Y, I=150-6r, M0=150, L=0.2Y-4r, (J=0)
⑴Yaed1001506rr 1110.810.8Y=1250-30r——IS方程
M0Jh1504Yrr
kk0.20.2Y=750+20r——LM方程
⑵1250-30r=750+20r r=10 Y=750+20×10=950
⑶已知C=100+0.8(1-0.25)Y, I=150-6r, t=0.25,G=100,M0=150, L=0.2Y-2r, (J=0)
aeGd1001501006rr Y1(1t)1(1t)10.8(10.25)10.8(10.25)Y=875-15r——IS方程
YM0Jh1502rr kk0.20.2Y=750+10r——LM方程
875-15r=750+10r r=5 Y=750+10×5=800
12.答:如果税率提高,IS曲线与纵轴相交的截距变小、斜率变小,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则均衡收入减少,均衡利率下降。
第十五章[P531-534]
1. ⑴ 3);⑵ 3);⑶ 1);⑷ 4);⑸ 3)。.理由略。
2.解:已知LM方程为Y=500+25r, L=0.2Y-5r,M0=100。
⑴①IS方程为Y=950-50r,C=40+0.8Y,I=140-10r,T=50,G=50 500+25r=950-50r r=6 Y=500+25×6=650 I=140-10×6=80
②IS方程为Y=800-25r,C=40+0.8Y,I=110-5r,T=50,G=50 500+25r=800-25r r=6 Y=500+25×6=650 I=110-5×6=80 ⑵⊿G=80-50=30
⊿Y/⊿G=KG=1/(1-b)=1/(1-0.8)=5 ⊿Y=KG×⊿G=5×30=150 ①IS方程为Y=950-50r+150=1100-50r
500+25r=1100-50r r=8 Y=500+25×8=700 ②IS方程为Y=800-25r +150=950-25r
500+25r=950-25r r=9 Y=500+25×9=725 ⑶当政府支出由50增加到80时,情况(a)的均衡收入增加了50[=700-650];情况(b)的均衡收入增加了75[=725-650]。因为两种情况下利率对货币需求反应的敏感程度相同[共用同一个LM方程],而情况(b)投资对利率反应的敏感程度[-25]低于情况(a)[-50r],即挤出效应比情况(a)小,财政政策的效果比情况(a)大。所以,情况(b)的均衡收入增加的比情况(a)多。
3.解:已知L=0.2Y,M0=200,C=90+0.8Y,T=50,I=140-5r,G=50。
⑴YaeGT1d90140500.8505rr 110.810.8 Y=1200-25r——IS方程 YM0Jh2000rr(本题J=0,h=0) kk0.20.2 Y=1000——LM方程
1200-25r=1000 Y=1000 r=8 I=140-5×8=100 ⑵⊿G=20
⊿Y/⊿G=KG=1/(1-b)=1/(1-0.8)=5 ⊿Y=KG×⊿G=5×20=100 IS方程为Y=1200-25r+100=1300-25r
1300-25r=1000 Y=1000 r=12 I=140-5×12=80 ⑶具有完全的“挤出效应”。因为在本题中货币需求对利率反应的敏感程度为零[h=0](LM曲线垂直),说明当政府支出增加引起货币需求增加时,将导致
利率大幅度上升直至私人投资的减少量(即“挤出”的私人投资量)等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⑷略。
4.解:已知L=0.2Y-10r,M0=200,C=60+0.8Y,T=100,I=150,G=100。
⑴YaeGTd601501000.81000rr
1110.810.8(本题d=0)
Y=1150——IS方程 YM0Jh20010rr(本题J=0) kk0.20.2Y=1000+50r LM方程
⑵1150=1000+50r r=3 Y=1150 I=150 ⑶⊿G=120-100=20
⊿Y/⊿G=KG=1/(1-b)=1/(1-0.8)=5 ⊿Y=KG×⊿G=5×20=100 IS方程为Y=1150+100=1250
1250=1000+50r Y=1250 r=5 I=150-0×5=150 ⑷不存在“挤出效应”。因为在本题中投资对利率反应的敏感程度为零[d=0] (IS曲线垂直),即私人投资不受利率的影响,所以,政府支出增加虽然导致利率上升,但并没有“挤出”私人投资。
⑸略。
5.解:已知LM方程为Y=750+20r,L=0.20Y-4r,M0=150;(a)IS方程为Y=1250-30r;(b)IS方程为Y=1100-15r。图略。
⑴(a)LM=IS
750+20r=1250-30r r=10 Y=750+20r=750+20×10=950 (b)LM=IS
750+20r=1100-15r r=10 Y=750+20r=750+20×10=950 ⑵M0=170 L=M0
0.20 Y-4r =170 Y=850+20r——LM方程 (a)LM=IS
850+20r=1250-30r r=8 Y=850+20r=850+20×8=1010 (b)LM=IS
850+20r=1100-15r r=50/7=7.14 Y=850+20r=850+20×7.14=992.86 ⑶答:当货币供给增加20亿美元时,(a)情况下均衡收入增加得更多,(b) 情况下均衡利率下降得更多。因为(a)情况下IS曲线的斜率比(b) 情况下更小,当货币供给增加、LM曲线向右移动同样距离时,IS曲线的斜率越小,均衡收入增加越多,均衡利率下降越少,反之,IS曲线的斜率越大,均衡收入增加越少,均衡利率下降越多。
6.解:已知IS方程为Y=1250-30r。 ⑴(a) L= 0.20 Y-4r,M0=150
L=M0
0.20 Y-4r =150 Y=750+20r——LM方程 LM=IS
750+20r=1250-30r r=10 Y=750+20r=750+20×10=950 (b) L= 0.25 Y-8.75r,M0=150 L=M0
0.25 Y-8.75r =150 Y=600+35r——LM方程 LM=IS
600+35r =1250-30r r=10 Y=600+35r =600+35×10=950 图略。 ⑵M0=170 (a)L=M0
0.20 Y-4r =170 Y=850+20r——LM方程 LM=IS
850+20r=1250-30r r=8 Y=850+20r=850+20×8=1010 (b) L=M0
0.25 Y-8.75r =170 Y=680+35r——LM方程 LM=IS
680+35r=1250-30r r=114/13=8.77 Y=680+35r=680+35×8.77=986.95
答:当货币供给增加20亿美元时,(a)情况下均衡收入增加得更多,且均衡利率下降得更多。因为(a)情况下LM曲线的斜率比(b) 情况下更大,当货币供给增加、LM曲线向右移动同样距离时,LM曲线的斜率越大,均衡收入增加越多,均衡利率下降越多,反之,LM曲线的斜率越小,均衡收入增加越少,均衡利率下降越少。
7.解:已知L=0.20Y,M0=200,C=100+0.8Y,I=140-5r。
⑴Yaed1001405rr 1110.810.8Y=1200-25r——IS方程 YM0Jh2000rr(本题J=0,h=0) kk0.200.20Y=1000——LM方程
图略。 ⑵M0=220
M0Jh2200Yrr(本题J=0,h=0)
kk0.200.20Y=1100——LM方程
LM=IS
1200-25r =1100 r=4 Y=1100
C=100+0.8Y=100+0.8×1100=980 I=140-5r=140-5×4=120
⑶答:因为在本题中货币需求对利率反应的敏感程度为零[h=0],LM曲线垂直,所以,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LM曲线向右移动的距离就等于均衡收入向右移动的距离,即LM向右的移动量等于均衡收入的增加量。
8.解:已知L=0.2Y-4r,M0=200,C=100+0.8Y,I=150。
aed1001500rr(本题d=0) ⑴Y1110.810.8Y=750——IS方程 YM0Jh2004rr(本题J=0) kk0.20.2Y=1000-20r——LM方程
图略。 ⑵IS=LM
750=1000-20r r=12.5 Y=750 C=100+0.8×750=700 I=150 ⑶M0=220 YM0Jh2204rr(本题J=0) kk0.20.2Y=1100-20r——LM方程
IS=LM
750=1100-20r r=17.5 Y=750 C=100+0.8×750=700 I=150
⑷因为在本题中投资对利率反应的敏感程度为零[d=0],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虽然导致了利率的下降,但投资却不会因利率下降而增加,所以,均衡利率下降而均衡收入不变。从曲线图上看,投资对利率反应的敏感程度为零[d=0],则IS曲线垂直于横轴,所以,当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向右移动时,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就只会垂直向下移动,即均衡利率下降而均衡收入不变。
9.答:政府应当采取增加货币供给量的膨胀性(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与增加税收的紧缩性财政政策相配合的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使利率下降,私人投资增加,表现为LM曲线向右移动;增加税收使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减少,表现为IS曲线向左移动。私人投资增加量与消费减少量(假定税收增加不影响投资)相等,则表现为在IS—Lm图上新的均衡点位于原均衡点的正下方,即:均衡利率下降而均衡收入不变。
图略。
10.答:⑴此时政府采取的减少税收的膨胀性(或扩张性)财政政策与增加货币供给量的膨胀性(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相配合的政策。减少税收使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增加,私人投资和消费增加,表现为IS曲线向左移动,利率上升;而增加货币供给量使利率下降,私人投资增加,表现为LM曲线向右移动。私人投资和消费增加导致的利率上升与货币供给量增加导致的利率下降正好抵消,则表现为在IS—Lm图上新的均衡点位于原均衡点的正右方,即:均衡收入增加而均衡利率不变。
⑵要保持货币存量不变,在减少税收的同时就不能采取任何货币政策,因
而减少税收使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增加,私人投资和消费增加,表现为IS曲线向左移动,利率上升,均衡收入增加。
⑶两种情况的区别在于:①第一种情况下均衡收入增加而均衡利率不变,第二种情况下均衡收入增加而均衡利率上升;②第一种情况下均衡收入的增加量比第二种情况下大,因为利率没有上升就没有挤出私人投资。
图略。
11.答:取消投资津贴和增加所得税都会导致投资需求减少,增加所得税则还会导致消费减少。所以,假定取消投资津贴和增加所得税对投资需求的影响是等同的,表现为投资需求曲线和IS曲线向左移动的距离相等,则增加所得税将导致IS曲线向左移动更远的距离。也就是说,这两种政策对投资的影响是一样的,但增加所得税比取消投资津贴导致收入增加得更多,利率也上升得更高。
图略。 12.略。
第十六章[P575-577]
1. ⑴ 3);⑵ 2);⑶ 1);⑷ 4);⑸ 1);⑹ 1);⑺ 3)。 2.答:①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自动调节经济使经济趋向于稳定的机制。这种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萧条时自动减轻萧条,而不需要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②税收具有自动稳定作用的关键在于实行累进税率的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及其起征点上。因为,在实行比例税率且没有起征点的情况下,当经济繁荣(或经济萧条)时,税收增加(或减少)的幅度始终等于收入增加(或减少)的幅度,从而,可支配收入增加(或减少)的幅度始终等于收入增加(或减少)的幅度,即总需求增加(或减少)的幅度始终等于收入增加(或减少)的幅度,就不存在使经济自动趋向于稳定的机制。在实行累进税率且有起征点的情况下,当经济繁荣(或经济萧条)时,由于一些公司和个人的收入进入较高(或较低)的征税档次,或由上升到起征点之上(或下降到起征点以下),使税收增加(或减少)的幅度超过收入增加(或减少)的幅度,从而,可支配收入增加(或减少)的幅度低于收入增加(或减少)的幅度,即总需求增加(或减少)的幅度低于收入增加(或减少)的幅度,使经济自动趋向于稳定。
所以,在实行累进税率且有起征点的情况下,税率提高(在纳税档次既定的前提下各纳税档次的差距越大),税收增加(或减少)的幅度就超过收入增加(或减少)的幅度越大,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也就越大。
3.参见教材P542。 4.参见教材P543。
5.解:已知C=100+0.8Yd,I=50,G=200,TR=62.5;[单位:10亿美元] t=0.25
⑴YaIGTR100502000.862.51000[10亿美元]
1(1t)10.8(10.25)⑵BS=T-G-TR =1000×0.25-200-62.5=-12.5 [10亿美元]
⑶已知C=100+0.8Yd,I=100,G=200,TR=62.5;[单位:10亿美元] t=0.25
YaIGTR1001002000.862.51125[10亿美元]
1(1t)10.8(10.25)BS =T-G-TR =1125×0.25-200-62.5=18.75 [10亿美元]
答:财政预算盈余由负125亿美元变为正187.5亿美元。原因在于:投资增加后,收入增加,税基扩大,在税率不变的条件下税收即财政收入增加,而财政支出不变,所以,财政盈余增加(在这里表现为由负到正)。
⑷已知G=200,TR=62.5,Y*=1200 [单位:10亿美元];t=0.25。
注意:按照教材P545充分就业预算盈余的计算方法,题中所说“当投资分别为50和100时”是毫无意义的。
BS* =t Y*-G-TR =0.25×1200-200-62.5=37.5 [10亿美元] ⑸已知G=250,TR=62.5,Y*=1200 [单位:10亿美元];t=0.25。
注意:按照教材P545充分就业预算盈余的计算方法,题中的“I=50”仍然是毫无意义的。
BS*=tY*-G-TR=0.25×1200-250-62.5=-12.5 [10亿美元]
⑹答:因为财政政策的目标是要实现充分就业并防止通货膨胀,所以,应当用充分就业的财政盈余而不是一般的财政盈余去衡量财政政策的方向。
6.解:已知T-G =-75[财政赤字], =0.8, t=0.25, ⊿G=-200
G200Y500
1(1t)10.8(10.25)⊿T= t·⊿Y=0.25×-500=-125 ⊿T-⊿G=-125-(-200)=75
(T+⊿T)-(G-⊿G)= (T-G)+(⊿T-⊿G)=-75+75=0 答:能够消灭财政赤字。 7.答:货币创造乘数是指商业银行创造活期存款倍数,等于存款总和与原始存款之比。货币创造乘数与法定准备率、超额准备率和现金—存款比率均成反方向变动。参见教材P549-551。
8.参见教材P553-555。 9.参见教材P554-555。
10.解:已知rc=0.38, r=0.18, ⊿R=100[亿美元]。
D111.786
Rrrc0.180.38DR1001.786178.6[亿美元]
11.解:已知rd=0.12, Cu=1000[亿美元]。 ⑴Rd=400[亿美元]
Ms=D+Cu=Rd/rd+Cu =400/0.12+1000=4333 ⑵rd=0. 2,Rd=400[亿美元]。
Ms=D+Cu=Rd/rd+Cu =400/0.2+1000=3000 ⊿Ms=3000-4333=-1333 ⑶⊿D=10,rd=0.12。
⊿Ms=⊿D/rd=10/0.12=83.3
第十七章[P600]
1.答:总需求曲线是表示社会总需求量与物价总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这一关系来自IS-LM模型,如果假定价格水平是可以变动的,就可以由IS-LM模型推导出总需求曲线。参见教材P579-581。
2.答:我们通常讲的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都是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质是通过财政手段和货币手段增加或减少总需求以达到宏观调控的既定目标,所以,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
3.答:总供给曲线是表示社会总供给量与物价总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这一关系来自宏观生产函数和劳动市场的供求均衡,如果假定价格水平是可以变动的,就可以宏观生产函数曲线和劳动市场的供求均衡图推导出总供给曲线。参见教材P582-587。
4.答: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潜在总产出或充分就业总产出水平上的垂直线。因为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认为货币工资和物价水平具有完全的伸缩性,从而可以自动调节总产出达到充分就业总产出的水平。其含义在于:国民收入或总产出由总供给决定,总需求的变动不会对国民收入或总产出产生任何影响,而只会导致物价水平的波动。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实际上是将其作为短期总供给曲线,现代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古典总供给曲线只能作为长期总供给曲线而存在。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在达到充分就业总产出水平之前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因为凯恩斯认为货币工资和物价水平具有刚性,不可能自动调节总产出达到充分就业总产出的水平。其含义在于:国民收入或总产出由总需求决定,总需求的增加可以使国民收入或总产出达到充分就业总产出水平,而不会导致物价上涨。凯恩斯实际上是将其作为短期总供给曲线,现代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只是短期总供给曲线中一种极端——在经济大萧条时可以适用。
常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左下方倾斜的曲线。因为现代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在短期内,货币工资和物价水平既不是具有完全的伸缩性,也不是具有完全的刚性,所以,总产出既不是可以自动达到充分就业总产出的水平,也不是总需求的增加可以在不使物价水平上涨的前提下使其达到充分就业总产出的水平,而是总需求的增加导致国民收入或总产出增加同时也会导致物价水平的上升。
5.答:在AD-DS模型(以常规总供给曲线表示总供给曲线)中,如果总需求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假定总供给不变,就会导致总产出减少和物价水平下降,即可能导致经济萧条;如果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假定总供给不变,就会导致总产出增加和物价水平上升,即可能导致经济高涨(或过热);假定总需求不变,如果总供给减少,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就会导致总产出减少而物价水平上升,即可能导致滞胀。
6.答: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和宏观经济学的AD-DS模型(以常规总供给曲线表示总供给曲线)的共同点是:横坐标表示产量,纵坐标表示价格;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供给曲线向左下方倾斜;供求均衡(即供求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区别在于:在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中,横坐标表示的是单个商品的产量,纵坐标表示的是单个商品的价格,在宏观经济学的AD-DS模型中,横坐标表示的是整个社会总产出水平,纵坐标表示的是整个社会的物价水平;在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中,供求均衡(即供求曲线的交点)决定的是单个商品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在宏观经济学的AD-DS模型中,供求均衡(即供
求曲线的交点)决定的是整个社会的均衡产出和整个社会的均衡物价;在两个模型中,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和供给曲线向左下方倾斜的原因是不同的。
7.解: 已知Ys=2000+P,Yd=2400-P ⑴Ys=Yd
2000+P =2400-P
PE=200 YE=2000+200 =2200 ⑵Yd=2400(100%-10%)-P=2160-P Ys=Yd
2000+P =2160-P
PE=80 YE=2000+80 =2080
与⑴相比,总需求减少,均衡产出减少,均衡价格下降。 ⑶Yd=2400(100%+10%)-P=2640-P Ys=Yd
2000+P =2640-P
PE=320 YE=2000+320 =2320
与⑴相比,总需求增加,均衡产出增加,均衡价格上升。 ⑷Ys=2000(100%-10%)+P=1800+P Ys=Yd
1800+P =2400-P
PE=300 YE=1800+300 =2100
与⑴相比,总供给减少,均衡产出减少,均衡价格上升。 ⑸本题的总供给曲线向左下方倾斜,属于常规总供给曲线。
第十八章[P631]
1.答:结构性失业比摩擦性实业更严重一些。 2.答:不能说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才是充分就业。因为如果一个社会的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即如果一个社会仅存在象摩擦性失业这样的自然失业,就被认为实现了充分就业。
3.答:自然失业率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取决于离职率和就职率的高低:离职率越高,自然失业率就越高;就职率越高,自然失业率就越低。参见教材P603-604。
4.答: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指在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在短期内存在替代关系。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于自然失业率水平上的直线,表示从长期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
5.答: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主要有再分配效应和产出效应两个方面。参见教材P617-620。
6.答: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所引起的通货膨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可以运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进行说明。参见教材P612-613。
7.解:
⑴1985年通货膨胀率=1985年物价指数÷1984年物价指数-1
=111.5÷107.9-1=3.34%
1986年通货膨胀率=1986年物价指数÷1985年物价指数-1
=114.5÷111.5-1=2.7%
⑵1987年实际利率=1987年名义利率-1987年通货膨胀率
=6%-(3.3%+2.7%)/2=6%-3%=3%
8.略。 9.略。 10.略。
第十九章[P649-650]
1.答:绝对优势理论由英国著名古典学派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年)提出,用以说明国际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和基础是各国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每一个国家都应当集中生产并出口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这样,通过国际贸易就可以使双方都得到好处。
比较优势理论由另一位英国著名古典学派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提出,解决了绝对优势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非仅仅限于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每一个国家都应当集中生产并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2.答:当生产规模扩大时,如果厂商的平均成本降低,被称之为规模经济或规模报酬递增;如果厂商的平均成本提高,被称之为规模不经济或规模报酬递减;如果厂商的平均成本不变,则被称之为规模报酬不变
从导致规模经济的原因看,规模经济又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由于厂商自身规模扩大所导致的平均成本降低,被称之为内部的规模经济。 由于行业规模扩大所导致的厂商平均成本降低,被称之为外部的规模经济。 传统的贸易理论以规模报酬不变、完全竞争和产品无差异为既定前提,规模经济的贸易理论则以规模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和产品有差异为假设前提,
规模经济的贸易理论认为,很多行业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并以此为前提说明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竞争行业参与国际贸易的原因:出口使产品的需求增加,行业规模扩大;外部规模经济使行业平均成本降随行业的规模扩大而降低,从而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产生了出口的动力。
规模经济的贸易理论还以内部规模经济和差异性产品为前提,说明行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在规模经济和垄断竞争的条件下,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下降,企业面对的是市场需求曲线,市场需求量会随着价格的下跌而增加。在参与国际贸易以前,企业所面向的只是国内的需求。由于国内市场需求有限,企业不能生产太多,从而使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不得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如果企业参与国际贸易,产品所面临的市场就会扩大,国内需求加上国外需求,企业生产就可以增加。由于生产处于规模经济阶段,产量的增加反而使产品的平均成本降低,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增加了竞争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工业产品的多样性,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囊括一个行业的全部产品,从而使国际分工和贸易成为必然。这种发达国家之间工业产品双向贸易的基础是规模经济,而不是技术不同或资源配置不同所产生的比较优势。
3.略。
4.略。
5.答:优点:货币供给自动与货币需求保持一致,限制了中央银行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从而使货币真实价值保持稳定和可预测,几个稳定以及平稳的国际经济环境(如果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和贸易发展。缺点:①金本位制度使货币当局不能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刺激总需求,消除失业。②金本位下的几个稳定只有当黄金与其他商品和服务的相对价格较为稳定时才能实现。③黄金成为最重要的储备资产和最后的结算手段,该制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黄金的增加能否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如果中央银行为获得黄金储备而出售本国资产会使货币供给下降,可能会产生世界性经济衰退和失业。④它使黄金产出国,如南非,通过市场上出售黄金而对整个世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6略。
第二十章[P681-683]
1.答:通常所说的国际收支平衡并不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借方和贷方的总和相等,而是指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借方和贷方的总和相等。因为国际收支平衡表上除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外,还有官方储备项目和遗漏与误差项目,这两个项目又称为平衡项目,所以,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国际收支永远是平衡的。而一个国家的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借方和贷方的总和则并非总是相等的。如果两者不相等即为国际收支不平衡,如果贷方大于借方,则是国际收支顺差。反之,则是国际收支逆差。当国际收支顺差时,官方储备项目增加;当国际收支逆差时,官方储备项目减少。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表现有:
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盈,国际收支有盈;如果两者都赤字,则国际收支为赤字;如果经常项目盈余大于资本项目赤字;则国际收支盈余;如果经常项目盈余小于资本项目赤字,则国际收支有赤字;如果经常项目赤字大于资本项目盈余,则国际收支为赤字;如果经常项目赤字小于资本项目盈余,则国际收支有盈余。
2.答:如同商品价格取决于供求并且影响供求一样,汇率取决于外汇供求并影响外汇供求,因而可以从供求关系角度对汇率形成机制进行分析。
一个国家的商品和服务出口将产生外国货币的供给和对本国货币的需求。例如,中国向美国出口商品,中国的出口者希望最终持有人民币,而美国的进口者用美元支付货款,因此,中国的出口者就需要将所得美元货款兑换成人民币,于是,在外汇市场上就产生了美元的供给和对人民币的需求。反之,一个国家的商品和服务进口将产生本国货币的供给和对外国货币的需求。如果中国向美国进口商品,中国的进口者用人民币支付货款,而美国的出口者希望最终持有美元,则在外汇市场上就产生了人民币供给和对美元的需求。只有当出口者愿意持有进口国的货币,或进口者愿意并且有能力用出口国的货币支付货款,才不会产生对两国货币的供给和需求。除商品和服务在国家之间的转移外,资本和收入在国家之间的转移,包括货币和资本的单方转移,都会产生上述对本币和外币的供给和需求。简而言之,对本币的需求意味着对外币的供给,对本币的供给则意味着对外币的需求。
简单地说,某种货币的汇率是由它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供给和需求所决定,在供求曲线图上。这种货币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汇率就是均衡汇率。
所以,一切可能导致外汇供给和需求变化的因素,都是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其中主要有进出口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国际间的借贷和国际投机。
3.答: 4.略。 5.略。
6.解:已知m=0.2,1-=0.1,t=0,⊿G=10(亿元)
KGY113.33 G1(1t)m0.10.2⊿Y=⊿G×KG=10×3.33=33.3 ⊿M=⊿Y×m=33.3×0.2=6.66(亿元) 答:该国进口将增加6.66亿元。 7.略。
8.答:所谓马歇尔—勒纳条件是指:假定其它条件不变,且有关产品的供给弹性无穷大,在此前提下,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与当进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之和大于1时,本币贬值才会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第二十一至二十四章 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