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泸州市养蚕之乡﹣﹣泸县潮河镇,桑树满山,生产桑葚,桑葚果实味甜多汁呈紫色,是人们常吃的水果之一.食用时手指会被染成紫色,果盘内也有少量紫色汁液,这些紫色的汁液来自于果实细胞的( )
A.细胞壁 B.线粒体 C.液泡 D.叶绿体
考点: 细胞中的物质.
分析: 植物的细胞结构主要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各具有一定的功能,分析解答.
解答: 解:A、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A错误. B、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B错误.
C、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所以果盘内有少量紫色汁液,这些汁液主要来自于桑葚细胞的液泡,C正确; D、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D错误. 故选:C.
点评: 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小梅和同学到川南明珠﹣﹣玉蟾自然风景区做植物种类的调查,她不小心手被野果刺了一下,立刻缩手,其所受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在如图所示的反射弧中,传到神经中枢的途径是( )
A.① B.②③ C.③④ D.② 考点: 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⑤效应器. 解答: 解:手指突然受到野果刺以后缩手的反射过程是:①感受器(手指)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②传入神经传导到③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④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⑤效应器(手臂上使手回缩的肌肉),最后由⑤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产生缩手动作.因此,不小心手被野果刺了一下,立刻缩手,其所受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在如图所示的反射弧中,传到神经中枢的途径是②传入神经. 故选:D.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3.泸州张坝盛产桂圆,其肉厚鲜嫩,色泽晶莹,果汁甜美而享有盛誉.桂圆的果实是由下列哪个结构发育而来的( ) A.受精卵 B.子房 C.子房壁 D.胚珠 考点: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分析: 一朵花中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解答: 解:子房的发育情况为: 由图可知,子房将发育成植物的果实. 故选:B 点评: 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要注意理解和掌握,不能死记硬背.最好结合上面的子房发育图来记忆. 4.中国疾控中心统计,从2013年3月底至2014年5月19日晚12时,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已超过200例.目前,H7N9禽流感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患者所接种的疫苗和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分别是( ) A.抗体 特异性免疫 B.抗原 非特异性免疫 C.抗原 特异性免疫 D.抗体 非特异性免疫 考点: 抗体和抗原. 分析: 1、抗原,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但并非所有免疫球蛋白都是抗体. 2、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或几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如患过天花的人,不在患天花病. 3、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接种的“非典”的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非典病毒的抗体,这种抗体只能消灭非典病毒,对其它的病毒无效. 解答: 解:疫苗是灭活的病原体;疫苗保留了病原菌的抗原性,人体注射疫苗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使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力;由于这种免疫力是后天获得的,并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此接种的H7N9禽流感疫苗,属于抗原,而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选:C. 点评: 熟记抗原抗体的概念、特点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5.下列关于染色体、基因和性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B.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C.在人体的细胞内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 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是两个隐性基因 考点: 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分析: 解: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 解答: 解:A、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A正确; B、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B正确; C、正常情况下染色体、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成单,C错误; D、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因此,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是两个隐性基因,D正确. 故选:C. 点评: 明确正常情况下染色体、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成单. 6.如图是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关系图,其中丙是生产者,这些生物在一条食物链上.若该生态系统受到含汞的废电池浸出液污染后,生物体内含汞最多的是( )
A.乙 C.甲 D.丁 考点: 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 分析: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箭头指向高级消费者(食肉动物).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别越低相对数量越多. 解答: 解:图中丙的相对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丁次之,甲相对数量最少,营养级别最高.所以图示生物构成的食物链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丁→乙→甲.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流动流动并逐渐积累,因此体内积存DDT最多的生物是甲. 故选:C. 点评: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能量流动的规律和生物富集现象.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15分)
B.丙
7.(3分)如图分别是显微镜结构和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芳在泸州市初中生物实验操作考试中,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对光时视野的光线较暗,此时光圈已最大,室内光线较强,还可采取的措施是 用反光镜的凹面 .小芳在观察装片过程中发现视野中有污点,先后转动目镜和移动装片,污点依然不动,则污点应该在 物镜 上. (2)甲图和乙图所示的两个细胞中都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 ② (填写图中番号).
考点: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 分析: 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为:1镜座、2镜柱、3镜臂、4细准焦螺旋、5粗准焦螺旋、6目镜、7镜筒、8转换器、9物镜、10载物台、11遮光器、12遮光器、13光圈、14反光镜. 解答: 解:(1)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应首先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若在光线不足的实验室中,应选用反光镜的凹面和大光圈.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 (2)动、植物细胞中都有②细胞膜、⑤细胞质、③细胞核.其中②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故答案为:(1)用反光镜的凹面;物镜;(2)②. 点评: 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及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8.(4分)如图是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深夜,叶片需要进入的①物质是 氧气 ; (2)图中的③在植物体内向上运输的动力主要来自 蒸腾 作用; (3)图中的④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分细胞中与氧气结合,在 线粒体 内被分解,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考点: 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分析: 图示表示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某一项生理活动时的示意图; (1)随着叶片所进行的生理活动的不同,①、②、所代表的物质也各不相同,①物质是氧气时,②物质是二氧化碳,表示是叶片进行呼吸作用; (2)水分向上运输,在植物体内来自蒸腾拉力; (3)呼吸作用的场所在细胞的线粒体内.据此解答. 解答: 解:(1)深夜无光,叶片进行的是呼吸作用,植物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其中有机物是通过筛管运输的,氧是从空气中经过气孔进入到植物体的,呼吸作用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经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故此图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则①、②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 (2)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形成的蒸腾拉力,使得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到叶,使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故若图形中表示的是植物的蒸腾作用,则B表示通过叶片气孔散失的水蒸气,水蒸气散失到大气中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3)图中的④物质是有机物质,通过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分,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此过程进行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故答案为:(1)氧气;(2)蒸腾;(3)线粒体.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即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9.(6分)如图1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字母和数字均表示人体内的某些器官或结构.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在⑤处最终被分解成 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等才能被人体吸收. (2)雾霾中的PM2.5能够从空气中进入人的血液,当学业流经①时,肺泡里的PM2.5若均按穿过细胞的方式,经血液循环直达小肠毛细血管外的组织细胞间隙,至少经过 3 个细胞才能完成. (3)血液到达心脏时,防止血液从图1中的[b]流到[a]的结构是 房室瓣 .
(4)某同学体检时,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尿液中有葡萄糖,根据图2分析,医生对其体检结论可能是 3 (填番号)发生病变.
考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与新陈代谢关的消化、气体交换、心脏的结构,尿液形成、等知识以及识图能力.如图1:①是肺,②是主动脉,③是肾静脉,④是肾动脉,⑤是小肠,⑥下腔静脉.a是右心房,b是右心室,c左心房,d是左心室;图2中1是肾小球,2是肾小囊,3时肾小管.据此解答: 解答: 解:(1)淀粉、脂肪、蛋白质等是大分子的有机物,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的无机物,不要经过消化,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淀粉先是在口腔中被唾液淀粉酶初步消化成麦芽糖,最后在小肠中被最终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蛋白质的最终消化产物是氨基酸;而脂肪则是被消化成了甘油和脂肪酸. (2)雾霾中的PM2.5能够从空气中进入人的血液,当血液流经①肺时,肺泡里的PM2.5若均按穿过细胞的方式,经血液循环直达小肠毛细血管外的组织细胞间隙,经过了肺泡与血液之间,血液和组织之间气体交换两个过程.先穿过肺泡壁是一个,再穿过毛细血管壁是一个,到达小肠毛细血管外的组织细胞间隙,又要穿过毛细血管壁是一个,至少3个. (3)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4)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形成尿液.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均能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过滤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经过肾小管重吸收回到血液.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若尿液中发现了葡糖糖,而他的胰岛素分泌正常,则最大可能是此人肾脏中的肾小管发生病变,不能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重吸收. 故答案为:(1)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2)3;(3)房室瓣;(4)3. 点评: 解答此题要全面掌握新陈代谢有关的消化,呼吸血液循环,及尿的形成的知识. 10.(2分)如图分别是细菌结构示意图和真菌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与图乙中的两种生物相比较,细胞中具有染色体的是 乙 图中的生物;
(2)图甲的生物在环境条件恶劣时,能形成 芽孢 ,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度过不良环境.
考点: 细菌和真菌的区别. 分析: 甲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域,为单细胞生物; 乙真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解答: 解:(1)据分析可见:甲细菌只有DNA集中区域,乙真菌具有细胞核,细胞核内有染色体. (2)芽孢是细菌遇到不良环境时可以形成芽孢来度过不良环境.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壁加厚,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芽孢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抗性强,对高温、紫外线、干燥、电离辐射和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都有很强的抵抗性.遇到适宜的环境,芽孢又恢复生命现象,一个芽孢只变成一个细菌. 故答案为:(1)乙;(2)芽孢.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芽孢的特点、功能. 三、实验题 11.(7分)2013年3月,河南新乡市发生造纸厂废水灌溉麦田事件,农民用未经处理的造纸废水顺着麦垄流进百亩麦田,导致萌发的麦苗稀稀拉拉.小明为了探究造纸废水是否降低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因此他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假设:造纸废水会降低小麦种子的发芽率. 方法步骤: ①取两个培养皿分别标号A、B,每个培养皿底部垫有两层纱布,将200粒大而饱满的小麦种子平均放入A和B中; ②向A培养皿中倒入适量的造纸废水,向B培养皿中倒入 清水 ; ③将A、B两个培养皿放在适宜种子萌发的相同环境下培养.每天观察一次,连续观察7天,记录小麦种子的萌发情况; ④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出小麦种子的发芽率:A培养皿中的小麦发芽率是34%,B培养皿中的小麦发芽率是93%.
根据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个培养皿中,A培养皿是 实验 组,B培养皿是 对照 组.
(2)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小明应反复做几次实验,取几次实验发芽率的 平均值 作为实验结果.
(3)B培养皿中的小麦种子有些没有萌发,可能是种子处于 休眠 期而不能萌发.
(4)根据上述实验的方法步骤,小明基本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造纸废水会降低小麦种子的发芽率 . 考点: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分析: 根据造纸废水是否降低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来进行探究实验,探究实验的过程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据此解答: 解答: 解:探究实验中要设置对照组,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B实验的目的就是做对照.探究实验中要控制变量的唯一,除了变量不一样,其它条件要都一样,且都是适宜条件. (1)从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看,A培养皿中的小麦发芽率是34%,B培养皿中的小麦发芽率是93%.说明种造纸废水会降低小麦种子的发芽率.A培养皿是实验组,B培养皿是对照组,两组实验保持了唯一变量:造纸废水. (2)为了使探究实验发芽率的结果可靠,对本实验还应设置重复组,取其平均值为为实验结果. (3)B培养皿中的小麦发芽率是93%,而种子萌发还需要满足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并且种子不在休眠期. (4)分析实验结果,实验组(A培养皿)含造纸废水,小麦种子的平均发芽率为34%;对照组(B组)不含造纸废水,小麦种子的平均发芽率为93%.说明含造纸废水的溶液会降低小麦种子的发芽率. 故答案为:清水;(1)实验;对照;(2)平均值;(3)休眠;(4)造纸废水会降低小麦种子的发芽率. 点评: 掌握造纸废水对生物的影响,了解探究实验的注意事项,结合题意,即可解答本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