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的原因
——浅谈民族思想、科举制度与封建制度对清灭亡的影响
我们总是说,历史的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分析历史时,我们总爱把历史讲成有着必然性的一种东西,片面的把一切东西归于必然;但殊不知,世界上还有蝴蝶效应这种东西。历史发展是有其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带着这种指导观点,我们去探寻作为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清朝——的灭亡之路。
回顾漫漫的历史潮流,清朝作为历史上最后一个存在的朝代,有着其自身的独特性。清朝处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在清朝末年,清朝统治下的大清已经爆发种种与之不协调的声音,类似于太平天国运动的种种反清斗争纷涌而起,清统治下的大清王朝已经岌岌可危。此时又逢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大举入侵,封建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衅,已经不能继续维持下去,因此,在这种双重因素下,清朝的灭亡已是势在必行。正因如此,我们对清朝灭亡原因的分析就容易落入简单的分析封建制度的不可行性或单方面的分析朝代灭亡更替的原因的怪圈。正因为清朝这种特殊型的存在,我们必须从这两个角度综合分析。以我之见,清朝灭亡的几个重要原因有:
少数民族的思想的影响。
清朝是一个由我国少数民族建立起的封建王朝。而少数民族这个标签反映了重大的问题,使得清朝在统治之初不得不保持那种自以为是的为了统治需要的奇怪的民族优越感。努尔哈赤统一满族的过程伴随着每个统一过程中的血腥与臣服,并且少数民族的特殊地位使得清统治者对自己的统治并没有太大的信心。这使得清统治在政策的实行以及法令的颁布方面,无一不注重着这种民族方面的延续。我们知道,清朝大兴的八股文是沿习了明朝
时期已经盛行的八股文,而其趋势愈加严重。此时,我们不免有疑问,这项禁锢人们思想的制度——愚民的工具——尽管具有着统治者想要的种种属性,但其危害已经显现的情况下,如此聪慧的统治者们为何还要选择这种方式来加固他们的统治呢?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担心着其他民族尤其是汉族的篡权因素时,对加深对人们思想控制的需要自然远远大于明朝,它需要不断愚化人们的思想使得统治更有利。当然,这种民族的危机感并不仅仅表现在八股文等思想控制的工具上。清朝的统治为了防止汉人夺权,最初对汉臣并不信任。虽然之后的皇帝大肆宣言“满汉一家”的政策,但实则,汉臣没有实权却要尽心效力。清朝后来的闭关锁国政策,以至于两地通商的严格管理甚至于禁止,担心沿海地区与外国人联合反清,不得不说是这种民族的原因在作祟。这种民族的原因是潜在的使清朝统治的覆灭,封建制度不复存在的一种潜在原因。我把这个原因列为第一个正是如此,虽然这种影响甚微,但却渗透却非常之广,着实是影响清朝统治的重要因素。其实历代学者分析清朝灭亡的原因时,我并未见到这一民族原因,但其实是,作为这一种事实一直都存在着影响,却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统治者的决断,甚者是满族有识之士的判断。此时此刻,我们不得不考虑这方面的民族因素对清朝的影响。应该说这种忧患意识曾经为维护清朝统治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是一种进步的思想。
科举制度的使用与废除。
清朝的科举制应该说继续沿承了明朝的政治压迫的趋势,八股文的态势愈演愈烈。科举制在中国沿承一千三百余年,对封建社会有着重要作用,在人才选拔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自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后,社会便处于一种退步的状态。科举制度已经把整个社会的方向从吸引人才变为了培养程朱理学的拥护者。清朝的科举制逐渐变成了形式死板,内容空洞,千篇一律,陈陈相因的愚民的工具。当英国进行着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的时候,清朝使得在明朝还处于世界前列的中国古代科技水平处于停滞甚至下降的趋势,不得不说其中科举制八股文的荼毒甚深。清统治者和一些社会进步人士或许意识到了这种
变相的思想禁锢的危害。于是在1905年,这项曾影响中国一千多年的选拔制度被宣布废除。然而废除了科举制度会不会使得这种情况改善呢,清统治者会不会由此加强自己的统治呢?也许他们又想错了。科举制度的影响大概有如今日的高考,尽管它有种种的弊病,它仍然是选择人才并且清子民都赞同的一种形式,突然撤掉这种考核工具,无异于使准备数年以及正在准备科举的人一种打击,他们对清朝的信任也随科举制的崩溃而消耗渐进。这种以科举制的消亡代表着士阶级的衰落。科举制度如同一条巨大的生产线, 士子们就是其产品。科举制的废除,必然损害了传统士阶层的根本利益,,根本利益的损害使这个阶层自然背离了清王朝,,而这个阶层正是清王朝所依赖的核心力量。士阶层的背离, 使得清政府再也找不到一个可以依赖的统治阶层。传统社会下的农、工、商其本质属于被统治阶层,,它们不会与清政府同舟共济,而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本质决定了它们是传统社会的掘墓人,更不可能成为清王朝统治的核心力量。因此,在科举制度起起伏伏中,它存在时并不是以一种正确的形态,它结束时的影响又忽视了它在中国千年统治中所做出的重要影响以及它的社会覆盖层面如此之大,于是,清统治者不仅失去了一批有思想的民众,使得社会风气每况愈下,并且使得希望为它卖命效劳的士阶层越来越远,使本就岌岌可危的封建统治又遭风雨之袭。
封建制度已不适合历史的潮流。
封建王朝到了清朝已是后期了,疲态已现。虽有康乾盛世,却也只是回光返照罢了。我们知道,虽然在乾隆时期,历史上出现了少有的盛世景象,但是,封建制度的不协调已经显现出来。封建制度本身的腐朽性已经使这种必然的灭亡深植于历史的大潮之中,所以我们说,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影响下,这种封建制度已经没有存在的可能了。那么封建制度是如何影响清朝使之走向灭亡之路的呢?清朝中后期的官员贪污腐败使得吏治的严明性收到了极大的挑战,官吏甚至是最高阶层的皇帝贵族的层级压迫使得封建制度的倒塌势在必行。朝代的特点即是从严明的吏治走向效率不高,不再有着终极统治目标的层级制度。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就是其中一个鲜明的例子。再则,封建制度下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让人们意识不到对外交流的重要性。更有清朝统治者盲目自大的态度,乾隆“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来货物以互通有无”,更加明显。正是这种夜郎自大的行为,以及为了封建制度的所做出的“闭关”等决策,使得清朝与先进的政治制度、发达的科学制度、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越来越远。落后就要挨打。清朝拒绝接受先进的技术、制度、商品,其结果就是使得西方列强使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使得中国被动接受世界的一切。当然,这些隔绝世界的行为不能都归结于封建制度,而封建制度的影响也并不止于这些。但是我们可以知晓,封建制度已经是清朝灭亡的其中的隐患了。当然,期间经世派如龚自珍“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孰若自改革”,提出了先进观点。之后的“戊戌变法”等也是种种改革中的一种,但是,当时的这种意识却是仅仅局限于对某些特别事件的反应,并且这些想法以及改革的思路并不成熟,缺乏具体的经验,特别是在封建制度、官僚资本主义、外国帝国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之下,并不能进行这种不流血的变革,此时封建制度也延续不下去的情况之下,清朝终于走向覆灭。
当然,清朝灭亡的原因并不仅仅是上述几个,而一个朝代的兴衰起伏必定是种种因素交叉而成。就像我们经常所说的腐败的官僚制度,使得严明的吏治不复存在,此间种种,未尝不是最后击垮清朝统治的原因。越来越懒散的八旗兵以及八旗兵制度的弊端也使得清朝逐渐丧失了对外作战的能力,以致后来的各队平定叛乱都是实际上是汉兵充当主力军。清朝的统治出现的问题(朝代的衰落)以及帝国主义的压迫这样的双重原因,我们不由得清楚的意识到,清朝的灭亡是势在必行的事情了。诚如之前所说,历史发展是具有其偶然性的,正如清末时节,看似革命党屡屡失败,不足为意,实则火山的喷发只需一次便足矣。当然,今日我们谈起清朝的灭亡,正站在一种批判的角度,真正的情况也许不为人知,如若自己真正走入之前的历史大潮中去,我们做出的决定也许又是另一番光景。自然,分析历史便是有一种借鉴的意义。
天下太平亦当居安思危。清朝的灭亡历程让我们注意到了打开国门向外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们对民族包容性有了更深的认识。现代化发展的今天,我们也应该更加警醒,保持一颗学习外来的心态,不要失去自身的的民族信仰,展开飞翔的翅膀,飞往世界的蓝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