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当代大学生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

2024-09-05 来源:意榕旅游网
第32卷第1期 2012年3月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ORTHWESTERN POIIYTECHNICAL UNIVERS ITY(Social Sciences Vo1I32 No.1 Mar.2O12 浅析当代大学生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 杨婷 (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陕西西安7 10072)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而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是推进马克 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民众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晔,作为接受新思想、传播新思想的大学生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 化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中坚力量和骨干,并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和发展的重要角色。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447(2012)01一O010—04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 国防事业添光彩。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具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采 体的推动作用。 用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用通俗的文字、群 大学生群体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的主要力量 众所接受、所理解、所掌握,进而成为广大人民群众 一众性的语言、鲜活的材料来加以阐述,为广大人民群 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的过程。胡锦涛同志在中国 、大学生群体作为思想、文化最为活跃的社会组 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明确指出:“要巩固 成部分,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承担了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 传播、推进,以及交融发展的重要作用。 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在不断赋予当代 1.传播作用 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 色的同时,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 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社会 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实现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对如今的大学生而言.他们有 学校这样一个夯实的政治理论基地,有接受新事物 的能力,有足够的精力,有投入的身心,推进马克思 主义大众化更是大学生的使命所在,职责所在,更应 该发挥积极作用,努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 众化。大学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当代中 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最新理论成 果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为当代大学生所理解、接受和掌握,并转化为他们的 自觉实践行动。 高校应始终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人才培 养的战略地位,为党和国家培养一批批的德智体美 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专科生、本科生和研 究生约3000万,这个庞大的群体有着巨大的社会影 响力。在学校期间,大学生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这一强大思想武器,使他们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使之成为了坚定的马 克思主义信仰者,一旦走出校园,大学生就会像一颗 颗传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的种子,植入 社会的每个角落,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起到推动、示 范和导向作用。通过大学生群体,为社会提供有利于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的舆论力量、价值 观念和文化条件,对整个社会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建设产生广泛的辐射和示范作用。 2.推进作用 大学生是马克思主义的接受者和传递者,在接 受的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产生能动影响的过程, 大学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影响着马克思主义传播的 进程,从一定程度上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思想 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国家的 政治理论课是提高大学生理论素养的必修课,也是 收稿日期:201 1-12—03 基金项目:中共陕西省教工委“两课”教改项目《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课教学模式改革》;陕西省科技厅软课 题《西北工业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作者简介:杨婷(1983一),女,河南信阳人,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 第1期 杨婷:浅析当代大学生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 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重要载 想境界、优化能力结构、磨练个人意志等来提高自身 体。党中央、国务院为了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方案,大 学生也从入学起就开始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要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宣传教育内容,要坚持“三 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思想 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就来自于中国化马克 思主义的鲜活性和科学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 坚持用发展着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的 的综合素质,用自己的行动来带动和影响身边的人, 为同学们做好刻苦学习、不断进取的模范,做好勤奋 工作、任劳任怨的模范,做好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 模范,做好热心公益、乐于奉献的模范。同时,大学生 党员能坚决维护和践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同 各种有悖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言行与行为做 斗争,自主自觉地向同学们讲解党的基本路线和宣 传马克思主义理论。 头脑,努力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科学 内涵和要求贯穿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3.交融发展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丰富性使大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有 一定的矛盾和困难,这就是大学生与马克思主义的 相互作用中存在一个渐进的相互交融、影响与发展 的过程。高校是研究、创造、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同 时也是对大学生成长实施重要影响的场所,更是大 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群体学习的重要场所。大学 生由个体到群体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追逐过程,也是马 克思主义从相互陌生到相互交融的过程,丰富马克思 主义的内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同时也由于大 学生中存在的具有自我价值判别的交融与发展,马克 思主义从而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更加贴近大众, 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了稳定和持续的发展。 二、大学生党员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的主力军 目前,我国已经有7000多万名共产党员,在校 学生党员人数约250多万。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 国强,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不但是基础党建工作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 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提 高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 的先锋模范作用,其意义深远重大。 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主体, 是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中坚力量。大学生 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影响其人生态度和个 人理想,而且还关系到党在高校的凝聚力与号召力, 甚至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进程。学 生党员是高校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学校党组织 与青年学生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纽带和桥梁。学生 党员能保持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能直接影响 到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 同、追求和归属。 大学生党员在学校通过增强自身素质、提升思 1.大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大学生党支部既是战斗的堡垒,又是凝聚集体 力量的核心。多年的实践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大 学生党支部是学校工作的的先锋队。他们特别注重 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理论、时事政治及党的基 础知识学习,成立“党章学习小组”、“科学发展观”学 习小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会等学习组织,开 展自学、讲座、演讲、参观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极 大地激发了青年学生的政治学习热情。 大学生党支部能在学生中树立标榜,正确引导 大学生入党,加强对大学生的入党启蒙教育,进行党 团历史教育、党的基础知识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爱 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开展如何争取早日入 党、为什么入党、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的学习和 讨论,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培养正确的政治思想,端正入党动机,为发展学 生党员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是确保学生党支 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的重要前提条件。 2.大学生党员对高校党建理论创新的积极影响 高校学生中的党员队伍是党内的新生力量,是 在校大学生中的中坚力量与骨干队伍。在大学生的 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专业学习等方面,他们起着带 头与示范作用;在学生的日常活动、群团工作中,他 们起着表率与凝聚作用;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联系 上,他们起着桥梁与纽带作用。在新时期,与时俱进,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切实发挥 大学生党员先锋队的作用。目前,部分高校在党建理 论创新方面有了一定尝试:强化学院培养主体、注重 学校侧面辅助、抓好党员继续教育是关键。 强化二级院系培养主体。在党建过程中,制定一 系列的建设管理制度,增强党建工作实效,提高党支 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要与时俱进地审视院系在 党员培养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完善院系分党校培训 体系,增强时效性;结合专业,组织开展富有成效的 实践活动。 注重学校侧面辅助。把党建工作和校园文化建 12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第32卷 设及学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知识竞赛、演讲 比赛、专题讲座、文体晚会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 校园文化活动及学风建设活动,把党性教育渗透其 中,增强党建工作的趣味性,灵活党建方式,提高党 建效果。 关键是抓好党员继续教育。注重学生党员的质 量监控,对学生党员进行严格的考核监督,提倡学生 党员自我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建立继续教育 制度,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分层次、分阶段、有的放 大学生“红色社团”其宗旨可以概括为:弘扬党 的理论学说、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党的 主流意识形态相一致,大学生“红色社团”具有坚定 的政治性,一方面保证了自身队伍的纯洁性和组织 的凝聚力,使其内部的每一成员都具备较高的理论 水平和政治素养;另一方面将这种坚定的政治性原 则贯穿于社团的每一项工作和活动中,使大众化在 理论和实践层面上时刻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理性气 息。从而坚持了大学生“红色社团”在推进马克思主 矢地对学生党员进行有计划的、科学的、系统的、长期 的教育培养,落实学生党员的长效培养机制,实行有 制可依、有章可循的规范化管理,始终保持学生党支 部的先进性,把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作为着 眼点,确保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大学生“红色社团”是推动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的有效载体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特殊的学生群众团体,是青 年大学生以相同或相近的兴趣、爱好、特长、信念、观 点或自身需要为基础而自发组成的自愿型团体。它 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 道。大学生社团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各有特色,根 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理论学习型、学术科技型、兴 趣爱好型、社会公益型等不同类型的社团。其中,兴 趣爱好型社团在各高校大学生社团中所占比例最 大。大学生“红色社团”是大学生理论社团的形象称 呼,一般是指由高校在校学生组成的研究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宣 传和学术研究社团。这些社团自觉以“弘扬党的理论 学说、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宗旨”,力图 通过学习、研究、交流和宣传党的理论学说,提升会 员的理论水平和精神境界,坚定其马克思主义信仰, 并在学校营造良好的理论学习氛围。 大学生“红色社团”能够将深奥的马克思主义理 论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并将马克思主 义大众化的主体传播者与受众群体连接起来,真正达 到了理论与实践、主体与客体的有机统一。大学生“红 色社团”所具有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一方面使其成为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统实现路径不可或缺的补充,另 一方面它也不失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的全 新探索。具体而言,大学生“红色社团”在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中的载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大学生“红色社团”坚定的政治性为马克思主 义大众化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供了保证 义大众化中社团自身和大众化本身两个方面正确的 政治方向。 2.大学生“红色社团”鲜明的时代性能够激发学 生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大学生 “红色社团”的鲜明特色,马克思主义需要向前发展, 大学生“红色社团”同样需要不断前进。马克思主义 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决定了大学生“红色社团”时代 性的鲜明特征。大学生“红色社团”注重结合社团建 设规律和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真正做到与时俱 进。大学生“红色社团”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把握 时代脉搏,通过教育与引导并举的方法,充分调动了 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主动性,激发了大学生宣 传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3.大学生“红色社团”广泛的群众性能够与马克 思主义大众化主流实现路径形成良性互动、互补机 制 在高校,大学生“红色社团”由于其紧密贴近大 学生的特点,在宣传、弘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方面 发挥着传统的宣传教育模式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以学生为本,切实关注广大学生群体的最根本利益 是高校“红色社团”的基本原则。广大的学生群体是 高校的主体,同样也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 体。青年大学生具有蓬勃的朝气,接受新鲜事物比较 快,对新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求。发挥自身联系大学生 群体的独特优势,是大学生“红色社团”在马克思主 义大众化进程中发挥应有作用的重要前提,而充分 发挥自身的外联作用,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的重要环节。 四、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 众化的重要途径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特征。由此, 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 重要途径,其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 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阵地,当代青年学生作 第1期 杨婷:浅析当代大学生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 l3 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者,在高校推进马克思 主义大众化中具有形式生动、内容鲜活的特点,容易 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最 新理论成果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 结合起来,为大学生所理解、接受和掌握,并内化为 价值信仰、思维方式和行为指南。 1.社会实践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以“科学”的面貌出现;欺哄民众。青年大学生参加社 会实践,自觉地运用科学的威力,认识到只有科学才 能够给人类带来福祉,而伪科学的东西则会造成许 多迷茫和危害,进而逐渐培养起大学生求真的精神 意识。 为了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他 们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有理想、 因此,当代大学生应该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 素质,在学校努力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这一强 大思想武器,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 义的坚定信念。经常深入群众,及时掌握人民群众在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教育 部的统一要求下,全国各高校普遍开设了思想政治 教育理论课。教师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理论和马 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传授给大学生。大学生用人心 人脑的理论指导实践,联系实际。通过社会实践,学 生们反映,政治理论教育课的用途甚至超过了专业 课,学生对国家大政方针了解的热情远远大于人们 的想象。在实践中学生们体会到理论的重要性。与此 同时,在学校学到的一些理论在实践中也派上了用 场,诸如实事求是、内应和外因、否定之否定、国际关 系等等,使学生感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了教学 相长,也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功能的实现。 2.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服务、奉献意 识 一个人不管拥有多少知识和技术,如果不同社 会结合,不服务于人民,这些知识和技术只能是潜在 的生产力。只有将其知识和技术服务于人民,积极奉 献,才能将潜在的生产力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对社 会、对人民做出较大的贡献。青年大学生在通过社会 实践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的过 程中,能够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由于受不良社会 风气等影响,致使有些学生把今天的学习当成个人 明天索取的资本,而不是要服务于人民,这些人动机 不纯,方向不明确,责任感不强,就不可避免地在学 业上、思想上放松自己,滑人吃喝玩乐的泥坑,虚度 美好年华,一旦让这些学生出去参加社会实践,了解 国情、社情,其中大多数是能够转变过来的。 3.社会实践促使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养成 科学精神是科学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 价值取向,其基本的方面是求真和奋斗。它体现着科 学作为社会现象的文化内涵,推动着人类科技事业 不断向前发展。渴望早日成才的青年学子们,应当通 过社会实践自觉地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 的首要反映是求真,人类科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同 迷信作斗争,并不断战胜迷信、接近或达到真理认识 的历史。可时至今日,仍有一些伪科学的东西不时地 实际工作中创造的新经验,进行理论上的概括和升 华,及时把握人民群众对现实理论的新期待,进行有 针对性的解惑释疑,特别是把理论宣传与群众的实 际问题和困难联系起来,让群众从内心感到当代中 国马克思主义就在他们身边、感到当代中国马克思 主义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在争取群众信任中 宣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以大学生为核心建立马克思主义宣传网 络平台,可以开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途径,建立社 团、高校、社会三位一体、良性互动的马克思主义宣 传网络新平台。这种双向的交流既可以提高人民群 众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又能使理论保持常青,始 终与实际紧密结合,不断寻找发展的新空间,真正实 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参考文献】 『1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 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4.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 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 【4】共青团中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 ̄lL,b平江泽民 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 青年出版社,2000. f5】彭冰,荆秀娟.“红色社团”成为高校新时尚f N1.中国青年 报,2008—10—21(1). 【6】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7】芮鸿岩.实践视阈中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一在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点思考fJ1.当代世界与社 会主义,2009,(6). 【81陈洁.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思考【J1.思想理论教 育.2009,f23). f91赵铁锁,肖光文.十七大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 究述评[J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26(4). 【10】梁英.在青年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J1.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