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字形体结构透视古代门窗文化习俗
作者:马兰
来源:《神州》2011年第17期
摘要:以文字为线索,结合考古发现、古代文献、民俗资料等证据,探析传统建筑门窗的发展演进情况极其深层文化蕴涵。 关键字:字形;门;窗;文化习俗
汉字被称为“中国文化的脊梁”,是中华民族步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汉字积淀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其构形和古代文化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本文以汉字为线索,结合考古发现、民俗资料、古代文献等证据,探析门窗演进及其文化意蕴。
上古时期人们“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墨子·辞过》),穴居式建筑是中国上古时期北方的主要建筑形式。《说文解字》释:“穴,土室也”,指的便是上古时候的穴居式房屋,其中穴字上面的“宀”表示覆盖物,下面表示洞孔,“八“是隶变楷化的结果。“窨,地室也。”从其甲骨文字形看,也指这种穴居式房屋。《说文解字注》释:“因地之孔为土屋也”,是指凭借地里的天然孔洞建成的土屋,一般有圆形的屋顶,有一个供人出入的口,便是最原始的门,屋顶上开有通气孔,这就是最初的窗。这时候的窗叫做囟,囟是窗的古字,窗是由囱演化而来的。《说文解字》释:“在屋为囟”,这里的“屋”不是指房屋,古代的“屋”指的是屋顶,可以看出,最早的地穴式房屋没有我们现在的墙,所以窗是开在屋顶处的,相当于我们后来的天窗。“打开天窗说亮话”这一俗语很形象地说明了天窗的采光和通风功能。从原始文化史资料看,大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穴居习俗已经形成。《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西王母,虎齿豹尾,穴居。”《诗经·大雅·绵》“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毛传》释:“陶其土而覆之,陶其壤而穴之。”通过这些记载,大致可以推测,作为最原始的居住建筑,穴居式房屋的门窗很是简陋,或者多数房屋门窗合一,仅仅是为了满足出入、采光的功能而已。 半穴居式建筑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穴居式建筑阴暗潮湿的不足,也扩大了人们的活动空间。汉字中“宀”部字多与这种半穴居居住文化有关。《说文解字》释:“宀,交覆深屋也,象形。”《说文解字注》释曰:“古者屋四注,东西与南北,皆交覆也。有堂有室,是为深屋。”“四注”就是四面的墙,结合半坡文化遗址房屋复原图,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房屋已经有了墙壁。“宫”字进一步形象地说明了半坡文化时期这种半穴居式房屋建筑,其房屋在圆形基础上建立了围墙,围墙上面覆盖圆锥形的屋顶,在围墙中部开门,门和屋顶斜面之间有“吕”样通气窗孔。“宫”字的“宀”字头便是穹庐状的屋顶,“吕”便是通气窗孔之形。这一时期的门窗主要功能依然是用来满足出入、采光、通风和通烟之用,严酷的生存环境使得先民们无暇顾及其更多的审美功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分析一些文献记载,我们大致可以推测出古人房屋建筑的一些细部特征。《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这里的“向”字的甲骨文字形为,象屋墙上的窗口。《毛传》释曰:“向,北出牖也。”即“向”就是朝北开的窗户。我国处于北半球,因为气候原因,我们的先人在实践中不断适应自然,逐步形成了南门北窗的建筑格局。南门北窗便于室内对流通风,冬季堵住朝北开的窗口,就可以防风保暖。由于受宫殿朝向的影响,古代君主临朝,都是南面而立,臣子则北面而朝,所以有了“南面称孤”、南面为尊的说法。《说文解字》释:“在墙为牖,在屋为囟”,牖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窗。《说文解字注》曰:“古者室有户有牖,牖东户西,皆南乡。”可见,这里的门窗是开在南墙上的,窗在东门在西,是为了更好的采光。由此可见,窗的位置有一个由屋顶移到墙壁、由北向扩大到南向的逐渐演变的过程。
《说文解字》释:“门,……从二户,象形”。“户,护也,半门为户,象形。”单扇为户,双扇相并就是门,可见古代的门有单扇、双扇之分。甲骨文(門),象两个门扇之上加一横木的形象,与二里头村遗址大门的样子颇有相似之处。《礼记·月令》记载:“耕者少舍,乃修阖、扇”。郑玄注:“用木曰阖,用竹苇曰扇。”阖,《尔雅·释宫》:“阖谓之扉”,扉也是门扇的名称。这里涉及到了古代门的不同材质,古时较早的门有木制的,也有竹制的。古代文献或者古诗词经常出现的“柴门”、“柴扉”多是乡野百姓所用的单扇门,大多用树枝、荆条或芦苇编制而成,而高官显贵家的门多是木板制成双扇门,并涂以红色,因此“朱门”便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象征。
中国传统建筑中真正意义上的门窗是伴随着殿宇建筑产生、发展和成熟起来的。木构建筑门窗的发达与精美,在汉字中也可找到线索。木部字便极其精准的反映出传统门窗的细部结构及特征。《说文解字》:“栊,房屋之梳也”,栊就是窗。“棂:楯间子也。”棂就是栏杆或窗户上的雕花格子。宋代的窗棂是隔扇的主要部分,起着通风、采光的作用,同时也是装饰的重点所在。由这些字可以推测,木构建筑的墙一般不用来承重,所以窗可以做得轻盈通透,装饰华美。窗棂、琐窗也因其精巧的特点成为文人墨客诗词中的意象。木部字中与门有关的汉字尤其丰富。《说文解字》释:“枢,户枢也,户所以转动开闭之枢机也。”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开门关门的门轴。门轴的上下分别固定在横木上,门上横木为“楣”,门下横木为“槛”,门槛经常被踩踏,所以《祝福》中的祥林嫂才会去“捐门槛”来赎自己改嫁的罪孽,结局自然是悲惨的,但这一习俗透露出门甚至于门上的部件都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着。由这些字所记载的内容可以看出,木构建筑时期我国传统建筑中的门窗从外形到细部特征都极其繁复精致,体现着先民们高超的建筑技艺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现代建筑的门窗无论在式样、用材等各方面和古代建筑都有所不同,体现着新的生活方式、生活价值和审美情趣。但是无论怎样的世事变迁,家作为人类温暖港湾和归宿的象征始终没有改变,通过一扇扇门和窗,现代人也一如他们的先民那样守护着自己的家园。 参考书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曹革成.中华民俗文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介绍:马兰(1971—),女,河北保定人,文学硕士,保定学院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先秦文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