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的几点思考(精)

2020-02-22 来源:意榕旅游网
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的几点思考

[摘要]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总的来说还不够。本文针对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导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受挫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以期对我国的职业教育管理者有所启示。 [关键词]职业教育 制约因素 对策

一、我国职业教育现状

1.职业教育形成相当规模,整个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良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职业教育政策文本的颁布,我国职业技术教育逐渐开始受到重视。据统计,2004年,全国共有中等职业学校约1.45万所,当年招生566万人,在校生达1409万人;有高职高专院校1047所(其中职业技术学院872所),招生237万人,在校生597万人。进入新世纪,国务院先后两次召开会议,两次作出决定,要求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中国职业教育正在满怀喜悦地迎接春天的到来。 2.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大力调整专业结构

职业教育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产物,它的成长和发展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因此,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特别是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门类经过调整,共形成了470多个指导性专业方向,可以覆盖我国全部一、二、三产业的职业岗位,其中52%的专业方向是近年来新设立的。 3.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建立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依托普通高校建立师资培训基地,经过几年的努力,教育部先后遴选确定了54个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同时依托大型企业建立了6个全国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在国家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同时,各省市也相继建立了一大批省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初步形成了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网络。据不完全统计,2000~2005年,仅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基地就培养培训职教师资累计达20多万人次。“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又将投入5亿元专项资金,培训15万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以切实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

4.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向纵深发展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先后与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合作,特别是最近几年,相当多的学校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国际交流,越来越多的管理人员、骨干教师到国外进行考察和进修。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观念的转变、课程和教材的开发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行动导向”、“项目教学”、“关键能力”等理念或模式,逐步在我国职业教育系统中发挥影响,促进了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能力的增强。

二、制约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1.传统文化导致中国职业教育步履艰难

我国传统儒家文化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的价值观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于许多国民头脑中,虽然,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庖丁解牛的技术故事,但也仅仅是昙花一现。这种文化传统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预示着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艰巨性。

2.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是影响职业教育继续提升的决定性因素

(1)现行的教育体系中过重强调学历,一定程度上矮化了职业教育功能。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体系中只有普通高中和大学这一条“独木桥”,学生、家长乃至社会都把高职教育看成“低层次”高等教育,是无法与普通教育相抗衡的“边角料”。结果,技术工人、高级技术工人严重短缺,高级技术工人的短缺到10∶1。从表面上看,“技工荒”的出现是国际产业转移和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换代带来技能型人才严重供不应求造成的,但在其背后却暴露出我国教育的严重失衡和职业教育的严重不足。

(2)管理体制不顺,不利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1998年,机构改革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教育按层次实施管理,高等职业教育由高等教育部门管理,中等及以下职业教育由职业教育部门管理。这种按层次管理的体制,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职和高职在培养目标与规格上交叉、雷同;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沟通与衔接,不利于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此外,在职业教育管理体制问题上,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劳动保障部门也存在对职业教育的多头管理、统筹乏力的问题,造成现有资源难以充分利用,办学效益比较低。

(3)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缺乏双向沟通。目前,普职教育各自为战,普通教育仍只注重为升学服务的文化课教育,忽视职业技能训练,以致大批初、高中毕业生升学不成、就业无技,成为有文化的待业者;职业教育则只注重职业技能培训,忽视文化水平的提高,以致学生发展缺乏后劲,适应能力差。同时,教育结构体系的封闭性使得学生一旦选择了职业技术教育,很难有机会接受高一级的普通教育,这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发展。 3.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

1996年,国家财政预算内职业教育经费占教育总经费的11.53%,2002年下降到6.35%。这种缺欠的后果是“九五”期末和“十五”期初,我国职业教育较大幅度的后退。由于投入跟不上发展的需要,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普遍较差,设施不足,设备陈旧,绝大多数学校实训条件不能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 4.企业与职业教育之间缺乏良性互动、互利共生的运行机制

目前,相当多的职业院校课程体系的设计与企业生产实际有较大差距,导致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用人要求不一致。反过来,企业参与和举办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不少企业尤其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片面追求用人的低成本,普遍招收未经职业培训的员工,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5.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完善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已成为社会的必须。但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就业准入制度还不健全,全国上岗人员有50%未经培训。同时,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不完善,仅仅在几个关键岗位实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也只是刚刚起步。

三、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的几点思考

1.提升职业教育的价值,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我国现行的劳动制度是作为社会分层的比较低的层次而存在的,这就从根本上贬低了当前职业教育的价值,限制了社会、家庭乃至用人单位对职业教育价值的认同。因此,应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用人单位将技能人才与科学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同等对待,逐步提高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经济收入,切实保护他们的劳动权益,缩小职业之间的地位差距。同时,在全社会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精神,从而营造出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和技能人才培养与使用的良好环境。

2.建立统一、高效、协调的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领导

(1)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渗透。在普通中小学实施职业预备教育,把具有职业技术倾向的课程纳入中小学的课程计划中。小学阶段开设劳动技术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情感和态度,进行劳动价值观的教育。初中阶段开设职业指导课程,使学生了解社会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职业的概况和技术的发展水平,引导学生进行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选择。在普通高中,可以增设职业技术类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个人爱好选修。职业技术选修课程的标准尽可能与中等职业学校一致,一旦学生对此类课程产生兴趣,就有可能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