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科技篇(技术科提供)

2020-07-24 来源:意榕旅游网
科技篇(技术科提供)

一、 采煤工艺改革成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5.13事故以后,矿新一届党政领导班子认真分析矿情,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不断研究运用现代采煤技术改造传统的落后的采煤技术,提高科技进步对企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促进矿井的可持续发展。 1、大力发展综合机械化放顶煤技术

芦岭矿8煤层是特厚、极松软、高瓦斯突出煤层,且我矿地压大,传统的分层开采工艺和简放工艺产量低,工人劳动强度大,用人多,顶板管理难度大,月推进度缓慢,吨煤工效低。针对我矿采煤工艺现状,矿党政班子达成一致共识,只有走综合机械化开采的道路才能实现矿井高产高效,也才能提高矿井的安全度。

虽然综放开采技术在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复杂难采条件煤层的推广应用方面发展迅速,但是淮北矿区综放开采所面临的技术难题并没有解决,尤其是芦岭矿的8煤层最难开采。该煤层的主要特点是:(1)煤层瓦斯含量大(16m3/t),瓦斯压力大(最大瓦斯压力2.83MP),煤层透气性极低且有突出危险。(2)煤层极软,煤层硬度系数f<0.3。(3)煤层具有自然发火危险,自燃倾向Ⅰ级。(4)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爆炸指数35~40%。对于芦岭矿8煤层的情况,在我国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综合机械化放顶煤技术研究,综放技术在8煤中实施对我矿来说即是挑战也是一次机遇。

为了确保综放技术在我矿成功应用,积极与集团公司生产部、中

1

国矿业大学、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所、安徽理工大学合作全面开展对我矿8煤层开采工艺与围岩控制的理论与技术、瓦斯与自然发火防治技术、放顶煤液压支架研究与设计、极软散围岩放顶煤回采巷道支护技术等全面进行科研攻关。

经过2年多的科研攻关,在矿领导、综采区广大干群和矿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内外调研和实地参观学习以及送工人到兄弟矿井进行综采现场实习,试验面Ⅱ824-2综放工作面一举联合试运转成功并已安全回采收作,推广应用面Ⅱ825-2综放面正在回采中。

目前8煤层综采放顶煤技术在我矿已日臻成熟,月产量屡创新高,最高月产达7万多吨,吨煤效率由分层开采的4.2吨/工、简放开采的12.6吨/工,综放开采已达到了22吨/工以上,工作面回采率则达到了90%左右。该综放技术通过了安徽省科技成果鉴定,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集团公司召开的第二届科学技术大会上荣获特等奖。该技术将成为芦岭矿实现减人减面、集中生产、集约经营和建设安全高效矿井的主导技术,为大幅度提升矿井综合生产能力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为特厚、极松软、高瓦斯突出煤层实现高效集约生产创出了一条全新途径,有力地推动了煤炭工业科学技术进步。该综放技术的应用,安全效果明显,从第一个试验面开采至今以来,杜绝了轻伤以上事故,工人工作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工作环境好。

通过数据对比分析,综采放顶煤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预采顶分层综放与分层炮采相比,直接开采成本下降了13.32元/吨,综放开采技术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从已安全收作的Ⅱ824-2综放

2

工作面与分层炮采相比节支达1156.98万元,而预采顶层综放同比分层炮采多采出煤炭56352吨,效益达1539.54万元。

2、大力提高9煤层工作面的单产

芦岭矿9煤层顶板即8层底板,厚度一般为2~4m,层面滑面发育,裂隙密集,岩石极为破碎。采掘工作面经常出现冒顶、漏顶现象,顶板管理十分困难,属较难管理顶板。底板为灰色块状泥岩,厚度2~5m,含植物根茎化石。9煤本身煤质松软破碎,属典型的“三软”煤层。

要建设安全高产高效矿井,减面、减人提效必须提高9煤工作面的单产,这是矿党政班子形成的共识。针对9煤层是“三软”煤层的特点,首先针对工作面单体支柱易钻底,初撑力上不去,单体支柱工作阻力低,由此造成工作面环境差等问题,采取了对工作面中柱、后排柱进行穿木鞋,单体支柱穿上木鞋后,初撑力和工作阻力虽然有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一些弊端。一是木鞋本身强度较低,木鞋放的位臵不当或漏穿木鞋,都会造成工作面单体支柱工作阻力不均,工作面顶板下沉量不一致,顶板易出现台阶而引发顶板事故;二是木鞋经单体支柱承压后,•基本开裂破坏,无法回收,坑木消耗量大;三是木鞋为一次性耗用品,受用量多,•运量大等不利因素影响,漏穿木鞋现象较普遍,而且监督管理难度也大。

为了便于监督管理和减少坑木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我矿和岱河矿柱鞋厂联合开发研制了尼龙双柱鞋来提高单体支柱的初撑力和工作阻力。经过试验,获得了成功并在全矿各工作面进行了推广应用。

9煤工作面推广使用尼龙双柱鞋后,工作面单体支柱阻力均衡,顶

3

板无台阶现象出现,提高了煤顶的稳定性,工作面老塘侧一排支柱下沉量小,增加了工作面安全有效空间,煤炭回收率有明显提高。工作面安全性有了较大提高。减少了工人频繁搬运木鞋的劳动强度,成本明显降低,提高了经济效益。方便管理,杜绝了不穿鞋、假穿鞋现象,工程质量有明显提高。工作面穿尼龙双柱鞋,经济实用,安全可靠。

由于9煤层自身松软,泥质成分高,回采时,煤帮易发生片帮、继而引发漏顶、甚至冒顶事故,煤尘飞扬,不仅影响安全,而且恶化工作面环境,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原煤灰分增高,工作面推进度极其缓慢,吨煤效率低下。

针对上述现状,大胆进行工作面煤壁浅孔高压注水技术试验,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煤层注水终于取得了成功。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由于煤层注水加宽了煤壁前方卸压带,并且粘结煤层顶板,煤层自身也增加了粘结性,能够有效防止片帮、漏顶,对工作面煤壁和顶板管理十分有利。二、有效地改善煤质:对于9煤工作面,实施煤壁浅孔高压注水技术还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好处,就是大大改善了工作面的煤质。芦岭矿9煤层顶板裂隙发育,岩性以砂质泥岩为主,薄层状,层理发育,顶板极为破碎,开采时掉顶、漏顶严重,平均掉顶厚度在0.6m左右,毛煤灰分高达50%以上。由于9煤灰分太高,芦岭矿以往只是把九煤作为配采煤种开采,2003年底以前,9煤开采严重滞后,大大制约了矿井接替和集约化生产进程。采取煤壁浅孔高压注水技术以后,煤体强度得到大幅度提高,顶板粘结状况大为改善,从而减少了漏顶、冒顶现象,不但对安全管理十分有利,而且大大改善了煤质状况,平

4

均掉顶厚度降至0.2m左右。灰分大幅度降低,平均下降10个百分点左右,选煤厂回收率可增加3-5个百分点,效益十分显著。三、经济效益显著,9煤工作面采用煤层注水前,月产量平均只有13000吨左右,采用煤层注水后,9煤工作面月产量大大提高,平均月产在26000吨,最高月产达36000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四、开展煤层注水工作也是芦岭矿党政班子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降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改善作业环境,保护职工身心健康,杜绝煤尘爆炸事故,减少矽肺病发病率的一项重大举措。

二、掘进工艺改革成果:

芦岭矿属严重突出矿井,高地压,围岩松软、破碎且层理发育。由于采区上山及区段双岩巷多布臵在9煤底板,受长期地压及8、9煤层多次跨采的强烈影响,底板巷道遭到严重破坏,无法继续使用,维护难度极大。为此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维修,但即使这样,由于失修率高,年失修巷道高达8000多米,失修率接近6.4%,严重失修巷道3000多米,严重失修率接近2.4%。巷道失修频繁,返修量大,采区巷道的修护周期为一年左右。并且随着生产布局的延伸,矿压越来越大,巷道维护越来越难。在经过多次挑顶、刷帮、卧底后,围岩本身的节理裂隙更加发育,相应围岩松动圈范围更大,高应力作用下极易产生强烈变形、破坏。重复修护量越来越多,维护越来越困难,给安全生产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压力,严重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现有的巷道维护状况难以维持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

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针对当前现状认真找出差距和支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一是认识上有差距。把支护工作分割开来,片面强调“支”与“护”的其中一个方面,而支护只有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才能充分体现其有效性,支而不护、护而不支都不能达到较好的支护效果。例

5

如:U型棚支护背邦材料强度低,出现“光腚棚”、“裸体棚”,就是支而不护的一个具体表现。二是管理跟不上。例如:在锚网喷支护过程中,锚杆盖板不能紧贴岩面、初锚力达不到设计要求、锚固剂搅拌不均匀、混凝土的配比达不到标准、钢筋网联网差等都体现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三是装备跟不上。2004年我矿还没有使用锚杆钻机、锚固力检测设备、锚杆安装机、风动螺母紧固器等,这与国内外日新月异的支护技术与支护工艺很不相称。

为改变这一被动局面,保证矿井的安全及高产高效,首先从技术管理上入手,矿技术科成立了岩巷锚杆安装、喷浆质量监控小组,每天对重点头面进行质量监控,每个岩巷掘进头都配备了锚杆钻机、锚固力检测设备、锚杆安装机、风动螺母紧固器等,保证了岩巷施工质量。对采区上山等重点巷道都安设了离层仪进行监控,为优化支护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运用科学的支护的理论,积极实践新的支护形式

2006年初,芦岭矿党政领导班子严格按照集团公司计划安排,积极开展巷修和围岩治理工作,并配合科研院校专家进行软岩支护科研攻关,取得良好效果。

(1)、芦岭矿围岩治理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强调二次补强支护

采用传统支护方法难以维护高地压、松软围岩巷道,2006年在Ⅱ3大巷、Ⅱ82五区段巷道和Ⅱ84采区石门及回风上山,采用高强度长锚杆、锚索、钢带进行二次补强,通过提高支护强度,控制围岩强烈变形、破坏,提高巷道稳定性,解决了芦岭矿前掘后修现象。 (1)、二次补强支护方案:

先锚网喷支护成巷:锚杆采用φ20mm、L=2000mm左旋无纵筋高强螺纹钢锚杆,锚杆矩形布臵,间排距700mm×700mm,每根锚杆采用3

6

卷Z2335型树脂锚固剂进行全长锚固,锚固力≥100KN,螺母扭矩≥150N.M;金属网采用φ4mm圆钢编焊,网孔规格为100mm×100mm;喷浆料配比水泥:黄沙:石子=1:2:2,喷厚100mm。然后采取锚索+长锚杆+钢带+金属网进行补强支护:“M”型钢带沿巷道走向布臵,钢带间距1.0m,钢带与钢带之间压茬一个锚杆孔,锚杆、锚索分别打在钢带孔上;固定钢带的锚杆采用φ22mm、L=2500mm左旋无纵筋高强螺纹钢锚杆,锚杆矩形布臵,间排距1000mm×1000mm,每根锚杆采用3卷Z2335型树脂锚固剂锚固,锚固力≥100KN,螺母扭矩≥150N.M;锚索长度≮6.5m,锚索对称于巷中、沿巷道走向、矩形(或五花形)布臵,间、排距2.0m,预紧力≥100KN;然后喷浆封闭。

(2)、效果对比

根据芦岭矿的生产经验,不进行围岩治理的新掘巷道,锚网喷支护成巷后的半年内,巷道两帮移近量为300~500mm,顶板下沉量为300mm左右,底鼓量为300~500mm;一年后,巷道变形、损坏更为严重,威胁安全生产,必须安排队伍进点修护。

Ⅱ82四区段双岩巷在施工两个月后,出现明显的收缩变形破坏,因此不得不进行前掘后修。虽然在2005年底进行过一次彻底修复,一年后又毁坏严重,行人、过车十分困难,四区段投产在即,防突打钻工作十分紧迫,为确保钻机出入畅通、打钻施工的安全,2007年4月份矿又组织队伍进行抢修。而Ⅱ82五区段由于及时补强,施工后1年多时间,巷道基本未变形。

(二)第二阶段:加强关键部位,提高耦合效果,监测监控,动态维护。

2007年1月10日,集团公司召开了围岩治理工作会议,根据会议精神,芦岭矿淘汰了φ4mm的钢丝网,采用φ6mm冷拔电弧焊钢筋网,提高支护体护表能力;淘汰了普通卡缆,采用了16Mn高阻限位卡缆,

7

防止支架低阻滑移,提高了支架承载能力;淘汰了小锚杆托盘,采用了与高强锚杆相匹配的拱形高强托盘,充分发挥高强锚杆的支护性能。巷道破坏是从薄弱环节开始,从关键部位破坏,通过加强了关键部位强度,大幅提高了支护性能。

2006年围岩治理方案中,一次支护与二次补强的支护体布臵疏密不匀,造成巷道支护强度不均衡,支护效果差。2007年在Ⅱ82区段巷道、Ⅱ84回风上山、Ⅱ88区段巷道的围岩治理方案中,将一次支护锚杆间、排距改为800×800mm,与二次补强锚杆、锚索成“五花”布臵,改进一次支护与二次补强的耦合效果,消除了2006年围岩治理方案的弊端,有效发挥支护体支护能力。

2007年初,芦岭矿按集团公司规定,在II82五区段、II84回风上山、II88二区段、II3大巷及8、9煤层工作面回风巷道布臵测点,并进行监测,每周至少监测1次,把原始数据记录备案、分析、总结。每月上报集团公司一次月度监测监控分析材料,每季度上报集团公司一次监测监控总结材料,以便检查支护结构、设计参数及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并作为修改、优化支护参数和合理确定二次支护提供科学依据。对巷道支护状况进行跟踪反馈和预测,及时发现工程隐患,以保证施工安全和巷道稳定。

(三)加大初期投入,提高一次支护强度。

围岩破坏是从围岩浅部向深部发展的过程,通过增加初期投入,提升巷道一次支护等级,并采用及时补强,大幅提高巷道一次支护强度,严格控制浅部围岩破坏,增强巷道抗压、抗变形能力,能有效控制巷道破坏,改变巷道支护状况。

Ⅱ84采区石门、回风上山于2006年1月份拨门施工,一次支护采用φ20mm、L=2000mm左旋无纵筋高强螺纹钢锚杆,配合梯子梁锚杆小托盘、φ4mm钢丝网支护。由于成巷后未能及时补强,短期内巷道就开

8

始收缩变形,由于抢进尺未及时进行围岩治理,待巷道损坏严重才进行补强支护,围岩治理效果较差,造成此段巷道收缩、变形十分严重,浆皮放线、大块剥落,在施工将近一年后,需要安排队伍进行修护。

2007年3月份Ⅱ84回风上山进入Ⅱ1044回采冒落裂隙带,围岩松散、破碎,支护更加困难。通过与中国矿大张龙教授进行科研合作,根据地质条件,分析巷道破坏机理,拿出新的施工方案:提升巷道支护等级一次成巷,采用Ⅳ级螺丝钢加工的M24-Φ22×2800mm左旋无纵筋高强螺纹钢锚杆,配合200×200mm拱形高强大托盘、φ6mm冷拨电弧焊金属网支护,后路滞后迎头15m打三路Φ17.8mm锚索加强。 3月11日按张教授提供的施工方案,至9月底共施工340米,巷道的支护强度、抵抗变形能力显著提高,支护状况良好,仅局部地段浆皮有细微裂隙;特别是与以前施工段相比,支护效果尤为突出,而且工序简单、方便施工、管理。

采取大断面掘进,并通过高强度长锚杆、锚索支护,提升了巷道支护等级,大幅提高Ⅱ84回风上山通风能力,留有充足的收缩量,能有效延长修护周期,能减少修护次数,节约修护费用。同时,通过提高一次支护强度,保护围岩的完整性,提高围岩自主承载性能和抗压、抗变形能力,避免频繁修护对围岩的破坏,使得围岩与支护体有机的结合,围岩不再是支护体的载荷,而是具有自稳能力的承载体,增强了巷道支护性能,提高了支护效果,更有利于巷道的后期维护。 (四)采用注浆改善围岩完整性,提高围岩自主承载性能。

现代支护理论强调,围岩本身不再单独是支护体的载荷,而是具有自稳能力的承载体。围岩的自稳能力远大于支护的作用,因此近年来大力推广锚杆支护技术,但在松软破碎围岩中,围岩本身的可锚性差,高强树脂锚杆的锚固性能难以发挥,特别是围岩松动范围大,顶板围岩松散破碎的情况下,围岩本身的自稳能力较差,允许空顶时间

9

较短,完全使用锚杆支护的效果并不好。

采用注浆加固围岩,注浆后浆液将松散破碎的围岩胶结成整体,从而提高了岩体自身强度,有效地改变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实现利用围岩本身作为支护承载结构的一部分,充分调动围岩的自承能力。

2007年8月份,进行Ⅱ826西轨道巷修护时,由于围岩十分破碎,施工帮锚杆眼拔钻后极易塌孔,难以实现先钻孔、后安装锚杆过程,帮锚杆施工十分困难,而且帮锚杆锚固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根据2007年集团公司“四新一先”技术推广,巷帮采用自钻式中空波纹钢注浆锚杆支护,实现钻、锚、注一体化施工,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2006年进行围岩治理4267m,费用934.8万元;2007年1-9月份,进行围岩治理3517m,费用1083.3万元;合计共进行围岩治理7784m,费用2018.1万元。

通过大力推广围岩综合治理,增加初期投入,加大施工断面,加大巷道初期支护强度,严把工程质量,提升巷道支护等级,改善了巷道支护性能,延长巷道修护周期,消除了前掘后修现象。2006年采取围岩治理以来,新掘巷道无返修,只是在未采取围岩治理的老巷道进行修护,随着新区段投产,老区段巷道报废,巷道修护量将逐步减少。至2007年9月底,失修巷道由8000m下降到3400m,巷道失修率由6.4%下降到3%;严重失修巷道由合计3000m下降到1800m,巷道严重失修率由2.4%下降到1.4%。2006年巷道修护量为9246m,2007年1-9份巷道修护量为5932m,预计全年巷道修护量7500m左右,比2006年减少1700多米修护量。芦岭矿在大力推广围岩治理后,巷道修护量将会逐年减少,减少量约1000m。

随着生产布局的延深,矿压越来越大,巷道维护难度越来困难,且重复修护量也越来越大,给安全生产经营将带来更大的困难和压力。因此,大力推广强围岩治理,进行科研攻关,摸索出适应芦岭矿软岩

10

支护的一条路子,改善巷道维护现状的已经成为一条行之有效的兴矿之路。

2、“三软”煤层巷道大力推广全园形封闭式U型钢支架 芦岭矿8、9煤层属典型的“三软”煤层,巷道压力大,特别是工作面风巷沿空掘进时,矿压显现更加突出,往往是在巷道施工过程中或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巷道支架发生变形,巷道断面收缩快,短时间内就难以满足工作面通风,运输、行人等安全需要,造成工作面被迫停产,进行风巷修复改棚。芦岭矿8、9煤层工作面风巷支护形式也进行过多次改革,如:缩小U型钢支架间距、增加巷道断面、支架由直腿改为带外扎角、增加卡缆数量、支架壁后注浆加固;支护材料由U25型钢改为U27.5、U29型钢,架型由半圆拱形改为全封闭方环形。虽然每次支护改革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都仍然难以彻底解决“三软煤层”高地压下、沿空掘进的风巷支护的难题。这一问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影响了矿上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风巷支护问题已成为制约矿井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和造成安全事故的重大隐患。自04年元月份以来,在8煤层风巷中进行全圆形封闭式U型钢支架支护实验,通过近2年多的实践,支护效果好,优越性明显,其支护强度、刚度、安全可靠性都是其它架棚巷道所无法比拟的并推广到9煤层工作面风巷,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该支架在结构设计上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⑴全圆形封闭式U型钢支架在四周均采用圆弧形过度,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

⑵接头位臵选支架左、右肩窝,巷道两侧及左、右下底侧,连接附加阻力偏小。支架的可缩性能好,可减少或避免卡缆损坏,且每节的可缩性能相同,而六节的可缩量可自行调节,这就使支架有较大的可缩量,不至于因缩量不够而损坏。

11

⑶采用封底式设计可避免支架插底,底宽仅2500mm,宽度小有利于减轻底鼓和减轻支架构件损坏。

⑷支架部件腿、梁等都可以实现互换,减少了支架加工和架棚施工难度。

⑸断面形状合理,垫底面积不大,仅0.7m2。因此在侧压大、底鼓严重的巷道中使用可以减少巷道移近量。改善巷道的维护状况,保证巷道所需要的最终断面,从而最终达到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

(6)提高了支护的可靠性,有利于矿井的安全生产,采用封闭式支架支护,由于良好的支护效果,大大提高了支护的安全可靠性,创造了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不需要进行二次修复,减少了通风管理的难度,保证了有效的通风断面,对回采工作面的管理十分有利。

三、技术管理精细化

芦岭矿是一个“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地压”六害俱全的高瓦斯突出矿井,由于牵涉的点多面广,技术管理难度非常大。生产

技术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是煤矿生产发展、经济效益提高的关键。矿党政领导班子非常重视矿井技术管理工作,这给矿井的技术管理工作的稳步提高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面对矿井恶劣的地质条件,技术管理人员积极进取,迎难而上,不断总结,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管理经验,为芦岭矿的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1)、建立建全和完善技术管理体系

1、建立健全生产技术管理机构,各专业技术人员配臵合理。

12

矿健全了生产技术管理机构,各机构合理配臵了专业技术人员,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基本能够满足工作的需要,专业技术人员都具备本岗位相应专业技术知识和资质。

2、建立健全了各级生产技术管理责任制和责任制落实追究制度。

矿建立了以总工程师为首的各级生产技术管理责任制,明确了各级技术管理人员的责任,做到技术管理工作齐抓共管,生产技术管理责任制落实到实处。各级责任制有:矿领导生产管理责任制、副总工程师生产管理责任制、各业务部门及生产单位责任制。 3、健全技术管理制度,实现技术管理工作规范化

矿健全了各项技术管理制度,使技术管理工作走向正规化、规范化,真正做到了生产技术管理处处有人管、处处有人问、处处有监督、处处有落实,避免了全矿生产技术管理出现盲区。

技术管理制度有:技术例会制度、重大技术问题报告制度、重大技术问题立项研究制度、技术分析总结制度、技术人员培训制度、生产技术管理考核奖惩制度、生产组织制度、规程措施管理制度等。 4、建立和完善技术人员教育培训机制

矿每年都制定了各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计划,采取内训与外训相结合、本专业与其它专业交叉结合,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知识素质和知识广度。

5、建立健全了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奖惩机制

矿专门制定了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办法,根据德、能、绩、勤等方面进行动态和静态进行考核,做到奖惩分明,用末位淘汰、转岗培训

13

等办法,调动广大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健立完善专业技术人员技术管理创新机制

矿成立了以总工程师为组长的技术管理创新领导小组,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参加,并拿出一部分奖励基金,奖励在技术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在创新方面有新突破的人员,使技术管理工作不断创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严格制度管理,注重发挥实效 1、落实各级技术管理责任制,责任追究制

矿总工程师对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经济性、安全可靠性负责,并按规定审批、指导,督促设计的全面实施。采掘等副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审批、指导、督促设计的全面实施。采掘副矿长负责组织采掘区队严格按照批准设计现场落实,安监处长负责组织安全监察处,检查、监督设计、各类规程、措施的执行。对设计、规程、措施的编制、审批、贯彻、现场的实施、监督检查各环节,严格按照《芦岭矿生产技术管理责任追究制度》执行,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和处理。真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负责谁落实。对监督不力,落实不到位的将按规定给予处罚。

2、严格遵守技术管理制度,使技术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矿每年由总工程师负责组织、认真分析矿井生产中存在的重大技术问题,编制年度重大技术攻关计划,研究设计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每月由矿总工程师组织召开一次全矿生产技术例会,总结本月生

14

产技术管理工作,分析下月生产技术工作重点及存在的问题,安排下月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总工程师当月不在家,由其委托指定副总工程师主持召开。每周由分管副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召开一次专业技术例会,进行学习、交流,研究分析技术问题,开展业务培训。生产技术科每周召开一次技术例会,总结一周来的工作,安排下一周的重点工作和长远的设计、接替、保采工作。

技术部门认真对技术资料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工作。采区投产和报废、工作面初放和收作,重点工程完工等重要生产技术工作完成后,都全面总结分析备案,及时编制技术总结报告,涉及采区和重点工程的技术总结报告,由技术科安排专人编制报集团公司备案,其它技术工作总结报告由施工区队技术主管编制报技术科备案。真正使技术管理工作网络化,使技术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技术管理根据矿井实际不断推陈出新

芦岭矿是高瓦斯突出矿井,只有不断创新技术管理,才能保证矿井的安全、高效。如:在采区设计时,就要摸清地质规律,煤层赋存情况以及岩巷布臵的层位,尽量避免岩巷近煤层施工或穿煤层施工或巷道布臵在地质构造应力集中区。在施工溜煤上山时以改以前靠地质人员判断迎头层位的方法,而在溜煤上山施工前在联巷内顺上山施工方向打三个地质钻孔摸清煤层层位,避免误揭煤层而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3)加强过程管理,提高技术管理质量

完善的制度是技术管理工作的保障,而过程管理则是做好技术管

15

理工作的关键所在。没有全面、科学、严格的过程管理,技术管理工作就会成为纸上谈兵。因而,过程管理重在落实,布臵一项工作,如果我们不去抓,或抓而不实、抓而不严,那样就不会收到良好的工作效果。我们不仅要从大的方面抓起,更要从锁碎、细微的工作抓起。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事必须从小事抓起,只有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技术管理工作才会有质的飞跃。

我矿注重从日常细微的技术工作抓起,大到生产布局的调整、采掘接替的平衡,小到业务联系书的管理,我们都制定规范,严格落实。如对业务联系书的管理,坚持“六个必须”一是,业务联系必须以书面形式。二是,业务联系书内容必须准确,条理清晰。三是,业务联系书签发必须规范。四是,业务联系书必须具有超前性。五是,业务联系必须跟踪落实。六是,业务联系不落实必须追究处理。对作业规程、措施等的管理,做到精心编制、严格审批。每季度由专业副总牵头,对作业规程、措施的编制和贯彻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并按照规定进行奖罚,以培训技术人员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4)、加大现场技术管理的力度:

1、编制作业规程,补充措施要及时。编制前技术人员要深入一线了解,把握现场的实际,同有经验的工人师傅交流,使编制的规程、措施要具有针对性、科学性、经济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2、采区技术人员要把规程、措施贯彻到每一位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包括区干)并要亲自签字记录,对规程要闭卷考试,考试不合格人员必须进行补考,考试不合格人员一律不准上岗,每一位上岗人员在上岗前必须切实掌握《生产安全技术管理规定》,《操作规程》,《质

16

量标准化标准》等,真正使规程、措施人人皆知,才能自觉遵守执行。

3、区队要开好三班班前会,布臵好当班任务,明确当班施工的技术要求安全措施,施工标准等,使施工人员任务明确,质量标准清楚,安全注意事项心中有数,这样安全才能有保证,任务才能有落实。

4、区队的区(科)长是区(科)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技术员是现场技术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所施工的现场工程技术管理负总责,做到责任明确,才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5、当班班长、跟班副区长是当班技术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凡是当班现场没有按技术要求进行施工,一律追究当班班长和跟班副区长的责任,做到现场技术管理不失控。

6、安全检查员是技术管理的监督人,对当班技术管理负监督落实责任,凡发现当班没按规程、措施的要求施工,有权当场予以指出,要求整改直至停止施工,真正发挥了监督检查职能,确保了规程、措施的落实。

7、技术科等有关职能科室人员经常深入一线,对现场的技术管理,规程、措施的落实情况予以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必须当场指正,限期整改。同时,对现场出现的新问题,如:规程、措施的可执行性、可操作性,在现场执行有困难,或者规程、措施不齐全,现场技术管理出现盲区等,升井后及时通知采区技术人员及时编写补充措施用于指导生产,真正做到技术指导于生产,服务生产,发挥了技术管理的作用。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