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古诗词诵读教学三步曲

2024-03-01 来源:意榕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古诗词诵读教学三步曲

作者:卓光淮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2年第23期

教师应如何开展古诗词教学?如何帮助学生体会这可意会而不易言传的意境?那就是诵读,反复吟诵,读出节奏,读出品味。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动于心,入忘我之境地,就会欣赏到优美的意境,通晓诗人的心情。这样的诵读,给予我们的才是一种美的享受。本文就小学古诗词诵读教学作一些粗浅的探索。

了解诗人,是诵读的前提。要有滋有味、传情达意、感动自己亦感动他人地诵读一首古诗词,不可不先了解诗人,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更充分地解读诗词的内容。于永正老师就非常重视诗人的写作背景,把这归结为学习古诗词的方法。他在教学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时,采用了对比的学习方法,把陆游的《咏梅》放在一起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他把两位诗人的相关资料通过屏幕出示: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坚决主张抗金。但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打击他,他陷入孤立,感到悲凉寂寞,因此作了这首词。1961年,我国处于三年严重自然灾害时期,当时国家很困难。美国又大肆反华,苏联也背信弃义,撤走援助中国的专家,逼中国还债。在中外的双重压力下,作为领袖的毛泽东托梅寄志,表现了中国人民在困难面前绝不屈服、乐观向上的精神,以及直到胜利的坚定决心。了解了两位诗人当时写《咏梅》的背景,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就会更深刻。因而,读陆游的这首词就会感受到一种消极悲观、孤芳自赏、无可奈何的情怀;而读毛泽东《咏梅》,则有一种乐观、向上、大度的气势。

品味语言,是诵读的关键。对古诗词的语言理解是读诗的关键。许多教师都指导学生自己看注释、查资料,或联系上下文把字词的含义读懂。如“风景旧曾谙”,让学生理解“谙”是熟悉的意思,从中知道诗人曾经很熟悉江南,现在很怀念江南,因而才抒发“能不忆江南?”的感慨。又如“感时花溅泪”,让学生理解“时”不仅指时候,还指时局、时势的动乱;“泪”不是一般的眼泪,而是生离死别的泪,是心惊肉跳的泪,是爱国爱家的泪。这样的理解就不是停留在只看注释上。古诗词语言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浅层,学会对语言的品味是古诗词教学的特色,古诗词语言的精妙、独特的韵味、深远的意境是“品”出来的。只有理解了诗句的语言,学生才能读得有板有眼,读出韵味。

领悟情感,是诵读的境界。“情感是诗歌的生命”,没有情感就没有诗歌。同样,情感也是课堂教学的法宝。没有情感的教学是平淡乏味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学是游离文本的教学。古诗词情感的领悟必须立足于语言感悟的逐步深化,随着对语言的感悟,学生对诗词情感的共鸣也不断升华内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归类、对比的学习方法。在璀璨的中国文化中,我们可以发现古诗词具有惊人的连续性及传承性,有很多作品不断围绕着某些主题反复讴歌,如相思、悲秋、伤春、怀古思乡、送别等。为此,在古诗词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其内在联系,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可以把《赠汪伦》、《别董大》、《黄鹤楼送孟浩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之广陵》三首诗,以送别为主题组成一组进行教学。尽管送别的方式不同,但都贯穿“友情”,以真心相送,以真情相送。 作者单位 福建省沙县金沙小学 (编辑 李华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