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不以所恶废乡国
(一)曹刿
(庄十·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⑴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⑵谋之,又何间焉⑶。刿曰:“肉食者鄙⑷,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⑸,必以信
⑹。”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⑺。”公曰:“小大之狱⑻,虽不能察,必以情⑼。”对曰:
“忠之属也⑽,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⑴曹刿,鲁人,一说他是下层人士,一说他是士大夫阶层人,一说他又名曹沫。⑵肉食者,当时大夫以上之人,每日必食肉。⑶间焉:间(jiàn),参与其间;焉,相当“于此”,即“在其中”。⑷鄙,固陋不通。⑸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牺牲玉帛皆祭神之物,必依礼为之,不使超过规定。加,夸大。⑹信,真诚。⑺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孚,信任;福,作动词,赐福,保佑。⑻狱,案件。⑼。情,忠诚。⑽忠之属也:忠,忠诚尽职办事;属,类;请,请允许我。
十年春季,齐国的军队攻打我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接见。他的同乡人说:“那些每天都吃肉的人在那里谋划,你又去参与什么!”曹刿说:“吃肉的人鄙陋不灵活,不能作长远考虑。”于是入宫进见庄公。曹刿问庄公:“凭什么来作战?”庄公说:“有吃有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周遍,百姓不会服从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不敢擅自增加,祝史的祷告一定反映真实情况。”曹刿回答说:“一点诚心也不能代表一切,神明不会降福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完全探明底细,但必定合情合理去办。”曹刿回答说:“这是为百姓尽力的一种表现,凭这个可以打一下。打起来,请让我跟着去。”
8
公与之乘⑴。战于长勺⑵。公将鼓⑶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⑷。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⑸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⑴乘,动词,乘车。⑵长勺,鲁国地名,现已不详。根据《山东通志》说是在山东曲阜北境。⑶鼓:用作动词,击鼓。古代战争,进军以击鼓为号,收兵以鸣锣为号。⑷绩,通“迹”,兵车的轮迹。春秋时代的战争以车战为主,因此,战争中兵车垮了是最大的败仗,称为败绩。⑸轼,古代车厢前面扶手的横木。
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兵车,与齐军在长勺展开战斗,庄公准备击鼓。曹刿说:“还不行。”齐国人打了三通鼓。曹刿说:“可以了。”齐军大败,庄公准备追上去。曹刿说:“还不行。”下车,细看齐军的车辙,然后登上车前横木远望,说:“行了。”就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⑴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⑵,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⑶,故逐之。”
⑴夫(fú),句首发语词,用以提起下文,表示要发议论。⑵盈,满。⑶靡,倒伏。
战胜以后,庄公问曹刿取胜的缘故。曹刿回答说:“作战全凭勇气。第一通鼓振奋勇气,第二通鼓勇气就少了一些,第三通鼓勇气就没有了。他们的勇气没有了,而我们的勇气刚刚振奋,所以战胜了他们。大国的情况难于捉摸,还恐怕有埋伏。我细看他们的车辙已经乱了,远望他们的旗子已经倒下,所以才追逐他们。”
(二)公山不狃
9
(哀八·二)吴为邾故,将伐鲁,问于叔孙辄⑴。叔孙辄对曰:“鲁有名而无情⑵,伐之,必得志焉。”退而告公山不狃⑶。公山不狃曰:“非礼也。君子违⑷,不适仇国⑸。未臣而有伐之⑹,奔命⑺焉,死之可也。所托也则隐⑻。且夫人之行也,不以所恶废乡⑼。今子以小恶而欲覆宗国,不亦难乎?若使子率⑽,子必辞,王将使我。”子张疾⑾之。王问于子泄,对曰:“鲁虽无与立⑿,必有与毙⒀;诸侯将救之,未可以得志焉。晋与齐、楚辅之,是四仇也。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不救何为?”
⑴叔孙辄,字子张,叔孙氏宗主叔孙州仇的儿子。定公十二年叔孙辄与公山不狃率费人以袭鲁,兵败,两人奔于齐,后自齐奔吴。⑵情,实。⑶公山不狃,字子泄,曾为季氏家臣,费邑主管,后因憎恨季氏专权,背叛季氏。⑷违,离开。⑸不适仇国,不去与祖国为仇之国。⑹未臣而有伐之:未臣,指于鲁未尽臣礼;有,通“又”,又劝他国伐祖国。⑺奔命,指为吴效力。⑻所托也则隐:托,嘱咐,委任;隐,避,不参与。⑼不以所恶废乡:乡,乡土,家乡。虽于祖国之人有所恶,但不因此祸害国家。⑽率,引导率领先行。⑾疾,自恨前言之误。⑿立,指平日无可靠的盟国。⒀毙,指战时必有与鲁国同仇敌忾,共同抵抗侵略而亡的国家。
吴国为了邾国的缘故,准备攻打鲁国。吴王询问叔孙辄,叔孙辄回答说:“鲁国有名而无实,攻打他们,一定能如愿以偿。”退出来告诉公山不狃。公山不狃说:“这是不合于礼的。君子离开自己的国家,不到敌国去。在鲁国没有尽到臣下责任而又去攻打它,为吴国效力,这就可以死去。这样的委任就要避开。而且一个人离开祖国,不应该因为有所怨恨而祸害乡土。现在您由于小怨而要颠覆祖国,不也很难吗?如果派您领兵先行,您一定要推辞。君王将会派我去。”叔孙辄悔恨自己说错了话。吴王又问公山不狃。公山不狃回答说:“鲁国平时虽然没有可靠的盟国,危急的时候却一定会有愿共同抵抗的援国。诸侯将会救援它,是不能实现愿望的。晋国和齐国、楚国会帮助它,这就是吴国的四个敌国了。鲁国是齐国和晋国的嘴唇,唇亡齿寒,这是您所知道的,他们不去救援还干什么?”
10
【课文解读】
一、曹刿讨厌肉食者而隐居乡野,公山不狃背叛季氏而逃亡国外,但两人都对鲁国怀着深深的情感。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二、《左传》善于通过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试分析一下作者是如何将曹刿这一形象写得丰满又生动的。
【文言练习】
三、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公山不狃以费畔季氏,使人召孔子。孔子循道弥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己用,曰:“盖周文、武起丰镐而王,今费虽小,傥庶几乎!”欲往。子路不说,止孔子。孔子曰:“夫召我者岂徒哉?如用我,其为东周乎!”(《史记·孔子世家》)
1、找出文中的两个通假字。
2、公山不狃为什么叫孔子去帮助他?孔子为什么想去而又没有去?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