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的概念
知识是指主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2、知识的分类 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当代认知心理学家认陈述性知识 为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获得、保持和提取三个阶段。 即操作性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后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程序性知识 作。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由陈述性阶段、程序化阶段、自动化阶段三个阶段构成。程序性知识学习包括两种类型:模式识别学习和动作步骤学习。 感性知识 理性知识 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 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安德森根据知识的不同表征形式划分 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划分 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即个体运用陈述美国心理学家梅耶提出 策略性知识 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半方法和技巧 其他分类 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具体知识、方式方法、普遍原理知识。 3、知识的表征
知识的表征是指信息在人脑中的存储和呈现方式,它是个体知识学习的关键。 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进行表征,表象和图式也是其重要形式。 程序性知识则主要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进行表征。
4、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广义而言,它是某一学习者的全部观念及其组织;狭义的说,它可以是学习者在某一特定知识领域内的观念及其组织。
5、知识学习的类型
符号学习又称表征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同时,符号学习还包括事实性知识的学习。 概念学习是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其实质是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和关键特征。 命题学习是指获得由几个概念构成的命题的复合意义,实际上是学习表示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判断。 符号学习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划分 概念学习 命题学习 下位学习 奥苏贝尔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划分 上位学习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下位学习包括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的主要区别在于学习之后原有观念是否发生本质属性的改变。 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指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 并列结合学习又称组合学习,是在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原有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时产生的 并列结合学习
6、命题
命题是我们能够评价是非对错的最小的意义单元。命题用句子表达,但命题不等于句子,命题只涉及句子表达意义。人们在长时记忆中保持的不是句子本身,而是句子表达的意义。
7、知识学习的作用
A、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B、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C、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D、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的态度和品德形成的因素之一。
E、此外,知识的掌握是学生各方面素质得以提高的前提和重要内容。
8、知识学习的过程
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这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知识的获得、知识的保持、知识的应用。 传统教育心理学将知识学习的心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的应用。
其中知识的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中心环节;知识的巩固对知识学习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是知识积累的前提;通过知识的应用使理论联系实际,影响知识的应用的因素有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课题的性质。
各个阶段的关系是:理解知识是掌握知识的基础,只有理解了的知识才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理解和巩固知识是应用的前提,而应用知识使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得到检验和发展。
9、知识直观
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在实际教学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
各种直观方式详见下表:
直观方式 概念 指在感知实际事物的基础上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教学方式。(如观察标本、演示实验) 指观察与教材相关的模型和图像(如图片、图表、幻灯片、电影、录像、电视等),形成感知表象。 指在生动形象的言语作用下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以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 优点 富于真实性,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它可以人为地排除一些无关因素,突出本质要素;而是可以扩大直观范围,提高直观效果。 言语直观不受时间、空间和设备的限制,感性材料来源更丰富,是教学中大量采用的直观方式。 缺点 一是它往往不易突出事物的本质要素;二是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无法提供某些重要的感性材料。 由于模像只是事物的模拟形象,而非实际事物本身,因此模像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由言语唤起的表象不如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所获得的映像完整、稳定、鲜明和准确。 实物直观 模像直观 言语直观 10、知识直观效果的提高
A、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一般而言,模像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但是这一结论只限于知识的初级学习阶段。我们强调的是先进行模像直观,在获得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后再进行实物直观。 B、加强词和形象的配合。
C、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 D、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E、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11、知识概括
概括是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活动过程。按照学生对知识的概括抽象程度不同,将知识概括为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 概念 感性概括也称直觉概括,它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 特点 它所概括一般只是事物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一种知觉水平的概括。低年级的儿童日常概念获得的方式就是通过感性概括的方式。 感性概括 理性概括 理性概括是一种高级的概括形式,它所揭示的是事物的一般因素与本质因理性概括是在前人认识的指导素,是思维水平的概括。理性概括不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是自发进行的,而是在主体对感性材觉的加工改造,揭示事物的一般料自觉地进行一系列分析、综合、比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 较、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实现的,是通过思维过程完成的。 12、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A、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概括的目的在于区分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抽取事物的本质要素,抛弃事物的非本质要素。一般而言,概念或规则的正例传递了最有利于概括的信息,反例则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
B、正确运用变式。 所谓变式就是变换使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属性,使本质属性保持不变而非本质属性或有或无,以便突出本质属性。变式的有效性并不在于运用变式的数量,而取决于材料呈现方式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在运用变式时,如果变式不充分,学生对材料进行概括时往往会发生两类错误:一是把一类事物所共有的特征看作本质特征;二是在概括中人为地增加或减少事物的本质特征,不合理地缩小或扩大概念。
C、科学地进行比较。比较主要有两种方式: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同类比较是关于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通过同类比较,便于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本质与非本质特征,从而找出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特征。异类比较即不同类但相似、相近、相关的事物之间的比较。通过异类比较,不仅能使相比客体的本质更清楚,而且有利于确切了解彼此间的联系与区别,防止知识间的混淆与割裂,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
D、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最常用的方法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13、记忆系统及其特点
按照现代信息加工的观点,记忆是一个结构性的信息加工系统。记忆结构由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构成: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概念 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会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做瞬时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特点 A、时间极短,大约为0.25—2秒; B、容量较大; C、形象鲜明; D、信息原始,记忆痕迹容易衰退。 编码 图像记忆; 声像记忆。 图像记忆是主要编码方式。 存储 瞬时记忆中只有能够引起个体注意并被及时识别的信息,才有机会被转入短时记忆。那些没有转入短时记忆的信息,很快就会消失。 瞬时记忆(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工作记忆) 短时记忆指人脑中信息在1分钟之内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渡阶段。处在工作状态中的短时记忆,或者在完成当前任务时起作用的短时记忆,就是工作记忆。 A、时间很短,不超过1分钟; B、容量有限,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是5—9组块; C、意识清晰; D、操作性强; E、易受干扰。 听觉编码; 视觉编码。 听觉编码是主要编码方式。 复述是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存储的有效方法。复述分为机械复述和精细复述。实验表明,精细复述而不是机械复述是短时记忆保持的重要条件。 长时记忆(永久性记忆) 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头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两类:A、容量无限; B、信息保持时间长久,在头脑储存的时间在1分钟以上,直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以意义编码为主。意义编码有两种形式:表象编码和语义编码,双重编码。语义编码长时记忆中贮存的信息原则上是分类处理的。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长时记忆中贮存着两种不同的记忆:陈述性记忆和程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至保持终生的记忆。 它们又被称为信息的是最主要编码方式。 序性记忆。 14、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提高记忆效果?
A、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明确记忆的目的、计划、任务与要求,可以增强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B、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在学习中要以意义记忆为主,机械记忆为辅,发挥两种记忆各自的长处,从而提高记忆的效果。
C、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D、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组块是储存在长时记忆中作为一个独立体的结构单元。常见的组织加工方式是类别群集,即把一系列项目按一定的类别记忆。 E、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F、有效运用记忆术。 G、适当过度学习。
H、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