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9章 减速器装配图的总体设计

2020-06-06 来源:意榕旅游网
 第一部份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第9章 减速器装配图的总体设计 ——装配图设计第三阶段

通过减速器装配图第一、二阶段的设计,已完成减速器各零、部件的结构设计和装配关系的设计。第三阶段的设计主要内容:按国家机械制图标准规定完成视图的绘制;标注必要的尺寸和配合关系;编写零部件的遍号、明细栏及标题栏;编制机器的技术特性表;编注技术要求说明等工作。

9.1 装配图视图的绘制

装配图的视图应该符合国家机械制图标准的规定。以两个或三个视图为主,以必要剖面或局部视图为辅。要尽量把减速器的工作原理和主要装配关系集中表达在一个基本视图上。对于齿轮减速器,尽量集中在俯视图上;对于蜗杆减速器,可取主视图和左视图为基本视图。装配工作图的各视图应当能完整、清晰地表示各零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尽量避免采用虚线。必须表达的内部结构和细部结构可以采用局部视图或局部剖视图来表达,必要时可局部移出放大比例。

画剖视图时,相邻接的零件的剖面线方向或剖面线的间距应取不同,以便区别。对于剖面厚度尺寸较小(≤2mm)的零件,如垫片,其剖面线允许采用涂黑表示。同一零件在各视图上,其剖面线的方向和间距应取一致。

根据机械制图国家标准规定,在装配工作图上某些结构可以采用省略画法、简化画法和示意画法。例如,相同类型、规格尺寸的螺栓联接,可以只画出一个,其它用中心线表示,但所画的这一个必须在各视图上表达完整。又例如,螺栓、螺钉、螺母等可以用简化画法,滚动轴承可以用简化画法或示意画法。

9.2 装配图的尺寸和配合标注

装配图上应标注的尺寸及所用配合见表9-1及表9-2。

表9-1减速器装配图上应标注的尺寸 尺寸类别 特性尺寸 配合尺寸 作 用 反映减速器的技术性能 反映配合零件的基本尺寸、配合方式和精度等级,是设计零件图和选择装配方法的依据 标注尺寸项目 传动零件中心距及偏差(见第20章) 传动件(齿轮、带轮、链轮、联轴器等)与轴的配合尺寸;轴承与轴的配合尺寸;轴承与轴承座孔的配合尺寸(减速器主要零件的荐用配合参见表9-2) - 69 -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表9-1(续) 尺寸类别 安装尺寸 作 用 为设计支承件(如机架电动机座)、外接零件提供联系尺寸 表示减速器的大小,便于考虑外形尺寸 所需空间的大小及工作范围,供设备布局及装箱运输时参考 表9-2减速器主要零件的荐用配合 配合零件 一般情况下的齿轮、蜗轮、带轮、链轮、 联轴器与轴的配合 小锥齿轮及常拆卸的齿轮、带轮、链轮、联轴器与轴的配合 荐用配合 装拆方法 ; 用压力机 用压力机或 手锤打入 加热轮缘或 用压力机推入 温差法或 用压力机 ;减速器的总长、总宽和总高 标注尺寸项目 箱体底面尺寸(长和宽);地脚螺栓孔的定位尺寸和直径;减速器的中心高;轴外伸端的配合度、直径及端面定位尺寸,减速器的中心高 H7r6H7m6;;H7n6H7k6轮毂式:蜗轮轮缘与轮蕊的配合 H7m6螺栓联接式:H7k6滚动轴承内圈孔与轴、外圈与箱体孔的配合 套筒、挡油盘、溅油轮与轴的配合 轴承套杯与箱体孔的配合 轴承盖与箱体孔(或套杯孔)的配合 内圈与轴:j6;k6 外圈与孔:H7 D11k6;F9k6;F9m6;;;H8h7 H8h8 H7d11H7h8徒手装配与拆卸 H7d11H7h8标注尺寸时,应使尺寸线布置整齐、清晰。并尽可能集中标注在反映主要结构关系的视图上。多数尺寸应注在视图图形的外边。数字要书写得工整清楚。图9-1是减速器装配图配合尺寸标注的示例。

9.3 装配图上零件编号、明细表和标题栏

9.3.1 零件的编号

在装配图中零件的编号方法,可以采用不区分标准件和非标准件,统一编号;也可以把标准件和和非标准件分开,分别编号。零件的编号与零件的种类一一对应,不得遗漏和重复。不同种类的零件,例如形状、尺寸及材料任意一项目不同,均应单独编号,完全相同的零件共用一个编号。编号的指引线用细实线引到视图的外面。指引线之间不得相交,通过剖面时也不应与剖面线平行。但允许指引线折弯一次。对于装配关系明显的零件组,如螺栓、螺母

- 70 -

第一部份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例示合综择选合配1-9图- 71 -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及垫圈这样的零件组,可公用一条指引线,但应分别予以编号,如图9-2所示。有些独立的部件,如组合式蜗轮、滚动轴承、通气器和油标等,虽然是由几个零件所组成,也只编一个遍号。遍号应安排在视图外边,可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顺序排列整齐。遍号的字体要求书写工整,字高要比尺寸数字高度大1至2号(如尺寸数字高5mm,遍号数字则应高为7mm或10mm)。

9.3.2 明细表

明细栏是装配图上所有零、部件的详细目录。明细栏应注明各零件、部件的序号、名称、数量、材料及标准规格等内容。填写明细栏的过程也是最后确定各零件、部件的材料和选定标准件的过程。应尽量减少材料和标准件的品种和规格。

明细栏应紧接在标题栏之上。应自下而上按序号顺序填写。各标准件均需按规定标记书写。写明零件名称、材料、主要尺寸及标准代号。材料应标注具体的牌号。齿轮等零件应标注出主要参数,如模数m、齿数Z和螺旋角β等。

9.3.3 标题栏

标题栏是表明装配图的名称、绘图比例、件数、质量和图号的表格,也是设计者和单位及各种责任者签字的地方。

标题栏应布置在图纸的右下角,紧贴图框线。标题栏的格式已由GBl0609.1-89作了规定,由于尺寸较大,内容较多,所以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时推荐采用简化的明细栏和标题栏,其格式见表表13-8和表表13-9。

图9-2 公共引线编号方法

9.4 编制减速器的技术特性表

为了表明设计的减速器的各项运动、动力参数及传动件的主要几何参数,在装配图明细表附近适当位置处还要以表格形式将这些参数列出。下面给出两级圆柱斜齿轮减速器的技术特性的示范表,供设计者参考。

减速器技术特性 输入功率P /kW 输入转速n /r/min 效率η / % 总传动比i 传动特性 传动级 高速级 低速级 mn Z1 Z2 β 精度等级 9.5 编写减速器的技术要求

装配图上应标注在视图上无法表示的关于装配、调整、检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 72 -

第一部份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以保证减速器的各种性能。这些技术要求通常包括下面几方面的内容:

1.对零件的要求

在装配之前,应按图纸要求检验零件的配合尺寸,合格的零件才能装配。所有零件在装配前要用煤油或汽油清洗。机体内不许有任何杂物存在。机体内壁应涂上防侵蚀的涂料。

2.对润滑剂的要求

在技术要求中应标明传动件和轴承所用润滑剂的牌号、用量、补充和更换的时间。 选择润滑剂应考虑传动类型、载荷性质及运转速度等因素。一般对重载、高速、频繁起动、反复运转等情况,由于形成油膜条件差,温升高应选用粘度高、油性和极压性好的润滑油。对轻载、间歇工作的传动件可取粘度较低的润滑油。

当传动件与轴承采用同一润滑剂时,应优先满足传动件的要求,适当兼顾轴承的要求。 对多级传动,由于高速级和低速级对润滑油粘度的要求不同,选用时可取其平均值。 一般齿轮减速器常用40号~70号机械油。对中、重型齿轮减速器,可用汽缸油、28号轧钢机油、齿轮油(HL-20、HL-30)及工业齿轮油、极压齿轮油。对蜗杆减速器可用机械油、汽缸油、齿轮油及复合型润滑油,详见表18-1、表18-2。

机体内装油量的计算见4.2节。换油时间取决于油中杂质的多少及氧化与污染的程度,一般为半年左右更换一次。轴承采用脂润滑时,填充量要适宜,过多或不足都会导致轴承发热,一般以填充轴承空间的1/3~1/2为宜。每隔半年左右补充或更换一次。

传动件和轴承所用润滑剂的具体选择方法可参阅教材或机械设计手册有关部分。 3.对密封的要求

在试运转过程中,所有联接面及轴伸密封处都不允许漏油。剖分面允许涂以密封胶或水玻璃,但不允许使用任何垫片。轴伸处密封应涂上润滑脂。对橡胶唇形密封圈应注意按图纸所示方向安装。

4.对安装调整的要求

(1)滚动轴承轴向游隙的要求 在减速器进行装配时,滚动轴承必须保证有一定的轴向游隙。应在技术要求中提出游隙的大小。因为游隙的大小将影响轴承的正常工作。游隙过大会使滚动体受载不均,轴系窜动;游隙过小会妨碍轴系因发热而伸长增加轴承阻力,严重时会将轴承卡死。当轴承支点跨度大、运转温升高时,应取较大的游隙。或用一端固定、一端游动的支承结构。

当两端固定的轴承结构中采用不可调间隙的轴承(如深沟球轴承)时,可在端盖与轴承外圈端面间留有适当的轴向间隙Δ,以允许轴的热伸长,一般Δ=0.1~0.4mm,间隙的大小可以用垫片调整,如图9-3所示。用调整垫片调整轴向间隙Δ的方法是先用端盖将轴承顶紧到轴只能勉强转动,这时轴承轴向间隙基本消除,而端盖与轴承座端面之间有间隙δ,δ值由塞尺量得,再用厚度为δ+Δ的调整垫片置于端盖与轴承座之间,拧紧端盖螺钉,即可得到需要的间隙。调整垫片可采用一组厚度不同的软钢(通常用08F钢)薄片组成,其总厚度在(1.2~2)mm

图9-3 用垫片调整 轴承的轴向间隙

- 73 -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之间。

对间隙可调的轴承,如角接触轴承,应仔细调整其游隙。这种游隙一般都较小,以保证轴承刚性和减少噪声、振动。当运转温升小于20℃~30℃时,游隙Δ的推荐值详见表16-11。

图9-4a)是圆锥滚子轴承的轴向游隙,图9-4b)是用调节螺钉调整轴承游隙,图9-4c)是用圆螺母调整轴承的游隙。调整时先把螺母或螺钉拧紧至基本消除轴向间隙。然后再退转螺母或螺钉至需要的轴向间隙Δ为止,再用锁紧螺母(背帽)锁紧即可。这种结构中端盖与轴承座之间的垫片不起调整作用,只起密封作用。

a) b) c)

图9-4 用调节螺钉或圆螺母调整轴承游隙

(2)传动副侧隙与接触斑点的要求

在安装齿轮或蜗杆蜗轮后,必须保证需要的侧隙及齿面接触斑点,所以,在技术要求中必须提出这方面的具体数值,供安装后检验用。侧隙和接触斑点的数值由传动精度确定, 具体数值见第20章。

传动侧隙的检查可以用塞尺或铅片塞进相互啮合的两齿间,然后测量塞尺厚度或铅片变形后的厚度。

接触斑点的检查是在主动轮齿面上涂色,当主动轮转动2~3周后,观察从动轮齿面的着色情况,由此分析接触区的位置及接触面积的大小。

当传动侧隙及接触斑点不符合要求时,可对齿面进行刮研、跑合或调整传动件的啮合位置。对于圆锥齿轮减速器,可通过垫片调整大小圆锥齿轮的位置,使两圆锥齿轮的锥顶重合。对于蜗杆减速器可调整蜗轮轴承的垫片(一端加垫片,一端减垫片)使蜗轮的中间平面与蜗杆轴心线重合。

对多级传动,当各级的侧隙和接触斑点要求不同时,应分别在技术要求中写明。 5.试验要求

减速器装配后先作空载试验,正、反转一小时,要求运转平稳,噪声小,联接固定处不得松动,然后作负载试验,油池升温不得超过35℃,轴承升温不得超过40℃ 。

6.外观、包装及运输要求

箱体表面应涂漆。外伸轴及其它零件需涂油并包装严密。减速器在包装箱内应固定牢靠。包装箱外应写明“不可倒置”、“防雨淋”等字样。

- 74 -

第一部份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9.6 装配图检查及其常见错误示例

9.6.1 装配图检查的主要内容

绘制好装配工作图之后,应仔细检查图纸的设计质量。力求提供一张能用于生产的合格图纸。

主要检查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视图

检查是否清楚表达减速器的工作原理和装配关系。投影关系是否正确。视图是否足够。是否符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2.零、部件结构

检查各零、部件结构是否有错误,特别注意检查传动件、轴、轴承组合以及箱体结构是否有重大错误。检查减速器的装拆、调整、维修和润滑是否可行和方便。

3.尺寸

尺寸标注是否正确。尺寸是否符合标准系列。尺寸是否需要圆整,重要零件的位置、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计算的要求。是否与零件工作图一致,相关零件尺寸是否协调。配合和公差等级的选择是否适当和合理等。

4.技术特性表

检查表内各项数据和单位是否正确。 5.技术要求

检查所提各项要求是否合理。 6.序号、明细栏和标题栏

检查序号与明细栏是否相符。序号有无遗漏或重复。明细栏和标题栏内各项内容填写是否正确。

7.文字和数字

均应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规定的格式与字体书写,保证清晰和工整,应保持图面的整洁美观。

8.图纸幅面与图框线应符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规定。

图纸仔细检查并修改后,再进行描粗和加深。完成后签上设计者的姓名和完成日期。再请设计指导教师审查、签字。

9.6.2 装配图常见错误示例

图9-5 为减速器装配图常见错误示例。图9-6为正确的减速器装配图。

- 75 -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注:

表示错误结构或工艺性和装配性不好

图9-5 减速器装配图常见错误示例

- 76 -

第一部份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图9-6 正确的减速器装配图

- 77 -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第9章 减速器装配图的总体设计——装配图设计第三阶段 9.1 装配图视图的绘制 9.2 装配图的尺寸和配合标注

9.3 装配图上零件编号、明细表和标题栏 9.3.1 零件的编号 9.3.2 明细表 9.3.3 标题栏

9.4 编制减速器的技术特性表 9.5 编写减速器的技术要求 9.6 装配图检查及其常见错误示例

- 78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