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内科临床技能操作考核标准

2023-10-07 来源:意榕旅游网
XX医科大学2012年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内科学技能部分

(二)给氧评分标准 (五)腰椎穿刺评分标准 (八)静脉注射评分标准 (三)胸腔穿刺评分标准 (六)骨髓穿刺评分标准 (九)单人徒手心肺复苏评分标准

(一)心电图描记评分标准 (四)腹腔穿刺术评分标准 (七)电复律和电除颤评分标准

(一)心电图使用操作规程

1、操作前准备:

(1)对检查者,作好解释工作,以减少和消除心理上的紧张。

(2)被检查者平卧位,应注意绝缘,使身体不与其他任何金属导电体接触,亦不能与墙壁和地面接触,以免受到干扰。

(3)四肢及胸前安放电极的部位,要将皮肤擦洗干净,并涂上导电液体(酒精),保持皮肤与电极良好接触及导电性能。 2、操作过程:

(1)接好导联线,左手黄线,右手红线,左足绿线,右足黑线,胸前接V1-V6 。 (2)接通交流电源,打开电源开关。

(3)打开肌电干扰开关。选择标准电压,依次记录 I、II、Ⅲ、avR、avL、aVF、Vl-V6 等导联。

(4)每个导联记录3个心动周期轻柔卸除各电极。记录完毕后,关上电源开关,在记录纸上注明姓名,测定时间,导联等。

3、操作后处理:操作后物品整理清楚;帮助整理病人衣服。 4、要求动作流畅、到位。整个操作过程5分钟完成。 5、提问2-3个有关问题。

备注:上述操作规程是心电图使用的共性规程,不同品牌、型号的心电图在操作细节上略有差异(尤其导联选择很多自动化),具体参考相应操作手册。

(二)给氧操作规程

一、操作流程

准备

松固定,拔管,擦净鼻部,

卸下氧气装置,观察病情,询问感受

提问2-3个有关给氧术的问题

整理 停氧

核对医嘱,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用物备齐并检查

核对、评估患者,并解释,取卧位 检查并清洁鼻腔,清洁气源接口,接上氧气装置,接鼻导管,调节流量,查通畅并润滑

插管,固定,协助卧位, 询问患者感觉,交待注意事项 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整理床单位,用物,洗手,记录

供氧

(三)胸腔穿刺操作规程

1、向患者家属说明目的意义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签协议书;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嘱患者排尿; 3、了解病变部位(阅胸片、视触叩听);

4、准备胸穿包、无菌手套、3%碘酒、75%酒精、棉签、胶布、2%利多卡因、5ml注射器、标本收集试管及容器、污物桶;

5、体位:取反椅坐位或取半卧位; 6、术者洗手,戴口罩、帽子;

7、穿刺点选择:抽气选第二肋间,锁骨中线处,胸腔积液取肩胛下角线7~9肋间,腋中线第6~7肋间(可用龙胆紫在穿刺点皮肤上作标记),若遇到有包裹性积液或特殊情况时可通过床边B超定位穿刺点。 8、术者带无菌手套常规消毒局部皮肤、铺巾、局部麻醉;

9、术者穿刺前先将血管钳夹闭穿刺针的胶管,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之肋骨上缘垂直缓慢刺入,当针头抵抗感突然消失时,表示已达胸膜腔,接上50ml针筒,松开血管钳抽取胸腔内积液液,(如多次抽取,应于脱下针筒前将血管钳夹住以防空气进入胸腔);

10、助手协助固定针头,避免针头摆动;抽液毕拔针,针眼涂上3%碘酒并盖纱布稍用力压迫片刻,胶布固定。

11、整理用品,填写检验单并送检。术后严密观察并做好记录;整理用物,填写检验单并送检。 12、要求无菌操作,动作流畅、到位。整个操作过程10分钟完成。 13、提问2-3个有关穿刺术的问题。

(四)腹腔穿刺术操作流程

1、向患者家属说明目的意义,签协议书;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嘱患者排尿; 3、术前生命征监测、检查腹部体征、测量腹围;

4、体位:可取靠背椅坐位、半卧位、平卧位或稍左侧卧位;

5、准备腹穿包、穿刺针、无菌手套、3%碘酒、75%酒精、棉签、胶布、容器、弯盘、2%利多卡因,5ml注射器及50ml注射器;

6、穿刺点选择:(实际操作选其一)

①左下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

②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方1.0cm,偏左或偏右1.5cm ③侧卧位,在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之延长线相交处;

④少量积液,有包裹性分隔时,须在B超指导下定位(可用龙胆紫在穿刺点皮肤上作标记)。 7、操作者洗手,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按序准备用品;

8、常规消毒局部皮肤、铺巾、局部麻醉,术者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垂直刺入腹壁,至阻力感突然消失时,示已进入腹腔,连接50ml注射器抽取腹水,留标本送检; 9、抽液毕拔针,盖纱布,以手指按压数分钟,再用胶布固定;

10、术后严密观察并测量腹围,整理用物,填写检验单并送检,做好穿刺记录。 11、要求无菌操作,动作流畅、到位。整个操作过程10分钟完成。 12、提问2-3个有关穿刺术的问题。

(五)腰椎穿刺操作规程

1、向患者家属说明目的意义,签协议书;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嘱患者排尿;

3、体位:侧卧硬板床上,背部与床沿垂直,头向前胸弯曲,两手抱膝贴腹部;

4、准备腰穿包、无菌手套、棉签、胶布、3%碘酒、75%酒精、2%利多卡因,5ml注射器;

5、穿刺点选择:髂后上棘连线与脊柱相交处,相当于第3~4腰椎棘突间隙,也可在上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 6、操作者洗手,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按序准备用物; 7、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局部皮肤、铺巾、局部麻醉,

8、术者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垂直背部方向,针尖稍向头部缓慢刺入(成人深度约4~6cm,儿童约2~4cm),

9、当阻力消失有落空感时,将针芯抽出,即可见脑脊液流出,需测压者接上测压器(正常40~50滴/分,压力7~10H2O),

10、移去测压器,用试管接取脑脊液,按需要留取标本送检,术毕将针芯插入,快速拔出穿刺针,盖纱布,胶布固定。

11、术后严密观察并做好记录;整理用物,填写检验单并送检。 12、要求无菌操作,动作流畅、到位。整个操作过程10分钟完成。 13、提问2-3个有关穿刺术的问题。

(六)骨髓穿刺操作流程

1、向患者家属说明目的意义,签协议书;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嘱患者排尿;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离针尖1.5cm处; 3、体位:仰卧位或侧卧位;

4、术者洗手,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按序准备用物。

5、准备用品:骨穿包、无菌手套、载玻片、3%碘酒、75%酒精、棉签、胶布、必要时备酒精灯及火柴、2%

利多卡因,5ml注射器等;

6、穿刺点选择:(实际操作选其一)

①髂前上棘穿刺点位于髂前上棘后1~2cm;

②髂后上棘穿刺点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口部位; ③胸骨,位于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第1~2肋间隙);

④腰椎棘突穿刺点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用龙胆紫在穿刺点皮肤上作标记) 7、常规消毒局部皮肤、铺巾、局部麻醉;

8、术者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离针尖1.5cm处,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左右旋转缓慢钻进骨质;

9、当感到阻力消失,当穿刺针能固定在骨内,表示已进入骨髓腔,拔除针芯,接上干燥的10ml注射器,抽吸约0.2ml红色骨髓液后,将骨髓液滴于载玻片上制成10片送检。

10、抽液毕,将针蕊重插入,左手取无菌纱布置于针孔处,右手将针拔出,纱布盖在针孔上,并按压数分钟,胶布固定。

11、术后严密观察并做好记录;整理用物,填写检验单并送检。 12、要求无菌操作,动作流畅、到位。整个操作过程10分钟完成。 13、提问2-3个有关骨髓穿刺术的问题。

(七)电复律和电除颤操作规程

1、操作前准备:用电源线将除颤器与电源连接,检查电源指示灯是否亮起,检查除颤器性能,包括:电池充电水平测试,放电性能测试,患者去枕平卧于硬板床,暴露病人胸部,建立心电、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监护; 2、非同步电除颤:

①取出除颤电极板,除颤板上均匀涂上导电糊。

②选择相应能量(建议双相200J,单向360J)将标有APEX(心尖)与STERNUM(胸骨)标志的除颤板牢牢平按于心尖处及右前上胸处。

③按下除颤板上或除颤器上的充电按钮,启动除颤器充电功能。 ④等待存储的能量在显示器上显示并听见相应的声音提示。

⑤警告周围人员不要接触病人或病床,操作者也避免直接接触病床或病人。 ⑥同时按下两个手柄上的Shock(电击)按钮完成一次除颤。

⑦除颤完成后,除颤板不要马上离开病人胸壁,观察心电,如有必要可重复除颤的操作。 ⑧如除颤成功,则可关闭除颤器。 3、同步电复律除颤:

①适当镇静止痛将ECG电极片贴于病人相应的部位,并将除颤器的心电监护导联线与患者连接,获得稳定、高幅的QRS心电。

②选择相应能量。

③选择同步操作模式,检查LCD显示器,判断触发信号是否稳定。 ④其余操作同非同步除颤。 4、操作后处理:

①清洁皮肤,安置病人,询问病人,进行人文关怀。 ②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清洁电极板。 ③检查除颤器蓄电池电能,及时充电。

5、要求动作流畅、到位。整个操作过程4分钟完成。 6、提问2-3个有关电复律和电除颤的问题。

备注:上述操作规程是除颤器使用的共性规程,不同品牌、型号的除颤器在操作细节上略有差异,具体参考相应操作手册。

(九)静脉注射操作规程

1、操作者洗手,戴口罩、帽子。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

3、穿刺部位:以前臂或下肢远端的体表静脉为穿刺点,常用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手背等处得浅静脉。

4、用品:注射盘、20ml注射器、针头7~8号、止血带、3%碘酊、75%酒精、棉签、小枕头、弯盘、纱布块、药物按医嘱

5、查对药物名称、剂量、浓度、有效期、用法、用量、按正规抽吸药物。

6、选择适合静脉,在穿刺的肢体下垫小枕,在穿刺部位的上方约6cm处扎紧止血带,嘱患者握拳。 7、3%碘酊消毒皮肤,待干后,以75%酒精脱碘,消毒直径〉5cm。

8、再次核对、排尽注射器内空气。术者左手拇指固定静脉,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向上,呈15~30度角,由静脉向上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

9、见回血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固定针头,缓慢注入药液。注射毕,以干棉签按压穿刺点,快速拔出针头,嘱患者屈肘至不出血为止。

10、再次核对床号姓名,观察用药反应。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谢患者配合。分类清理用物,洗手,记录。

11、要求无菌操作,动作流畅、到位。整个操作过程8分钟完成。 12、提问2~3个有关静脉穿刺术的问题。

(九)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规程

1、评估病人,快速判断有无意识(呼叫、拍肩膀、疼痛刺激,禁忌剧烈摇晃病人); 2、激活应急救援系统(请人立即呼叫120),并呼救请人帮忙。 3、胸外心脏按压:

①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处或剑突上方2~3横指处。

②手法:一掌根部放在两乳头连线之间胸骨上,另一只手平行重叠压在其手背上,肘部伸直,重心向下,掌根为着力点,手指抬离胸壁,借助上半身力量实施连续规则按压;按压过程中掌根不离开胸壁。

③频率:至少100次/分深度:至少5cm。 4、开放气道:

①按额抬颏法(一手掌根部压低前额,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托起下颌骨),怀疑颈椎损伤用下颏前冲(抬举下颌)法。

②清除口鼻异物,不要盲挖,取出移动假牙;判断有无有效呼吸。

③操作者贴近患者口鼻部,听呼吸音,看胸部起伏,感觉有无气流。5~10秒内完成。

5、人工呼吸:口对口吹气2次(10秒内完成),正常吸气张口包住病人口部并密合,捏住鼻翼,向内吹气1秒以上,给予可看到胸廓抬起潮气量(约500~600ml)然后放开鼻翼被动呼气(时间相同),立即第二次人工呼吸

6、按压、呼吸比例及效果评估:每按压30次给人工呼吸2次,即按压与通气比为30:2;五个循环后评估脉搏、呼吸。

7、要求无菌操作,动作流畅、到位。整个操作过程5分钟完成。 8、提问2~3个有关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