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说课稿
说课提纲:一 课程设置 二 课程设计 三教学实施 四课程实施保障 五课程评价 六课程特色 七课程成果 八不足与改进
一、课程设置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学分:4学分(64个学时);适用对象:全院所有专业大一学生。
(二)课程性质
首先,体现学生个体成长的发展性。冯友兰先生所言,“我们大学课程分为两类: 一类,为了让学生成为人的课程, 另一类,为了让学生成为某类人,某种人的课程。 前者照顾到他的修养和幸福,后者照顾到他将来的职业和工作岗位。”
其次,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性。根据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的规定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三)课程定位
高职人才培养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职业技能(专项能力)和基本素养(通用能力)的培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通
用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
(四)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理论成果及精髓,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社会建立的过程,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能力目标:正确的理解、分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学会运用正确的思想理论分析判断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指导自身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素质目标: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所应具有的基本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
知识目标实现化学为知,能力目标实现化知为行,素质目标实现化知为思。
(五)前导、后续课程关系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后续课程是《形势与政策》。本课程的着力点是民族国家的发展,行业企业的发展,学生自身的发展。
二、课程设计
(一)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全院所有专业的大一学生,学生从年龄上看都是九零后,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这门课程理论性强,较枯燥;2.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问题的
负面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3.学生主要关心直接的切身利益问题;4.有一部分高职大学生本身学习状态不佳。
(二)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按照“三阶融通”的原则设计:
课堂教学:坚持以视频案例教学法为基础,结合演讲、研讨、问答、讲授等教学方法。
知行讲堂:作为思政课堂的延伸,主要实现拓宽学生视野,升华学生理论学习的目的.
思政实践:一个学期,学生至少完成两次校外实践教学、一次校内实践教学.
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针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三)课程内容(教学体系:三阶融通)
思政课堂(46课时):1、单元理论学习(32课时);2、单元主题演讲(12课时);3、期末测试(2课时)。
知行讲堂(2课时):聆听“知行讲堂”一次,根据本学期知行讲堂开设目录中的讲座题目进行选择.
思政实践(16课时):公益基地项目二个(12课时);校内基地项目一个(4课时);根据思政实践教学项目任务中的实践教学项目任务书进行选择。
三、教学实施
(一)思政课堂
1。 课堂教学(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单元为例)
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意义;2、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能力目标:1、提升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2、充分理解文化强国建设的意义。
素质目标:1、初步具备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素质;2、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
教学重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3、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
教学难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教学内容:(视频案例教学法)
课程导入(5分钟):1.多国出现汉语热说明了什么?2.谈谈你对文化的理解?
新课讲授(共五个视频):
看一看:视频1:《百花盛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议一议: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讲一讲: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课堂小结: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不断探索文化发展规律,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也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作业布置:聆听知行讲堂。
2.课堂演讲
教学目标: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参与、竞争意识.
研讨内容:1—4单元课堂演讲;5—10单元 课堂演讲;11—15单元 课堂演讲。
研讨过程:布置准备,演讲,点评评分。
(二)知行讲堂
截止目前,知行讲堂举办6期,讲座场次达到124讲,听讲学生到达20000余人次
(三)思政实践
1。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团结协作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对课程的“认同度”、“内化率”和“践行力。
2.教学内容: 截止目前,围绕“理想信念教育、公民品格塑造、职业素养培育”三大模块,开发了10个项目群,在项目群下,制作完成了实践35份教学项目任务书。(其中校内基地项目10个,公益基地项目17个,企业基地项目8个)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项目保障。
校内基地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展:截止目前,建立校内实践基地15个,2012级、2013级、2014学生在校内基地实践活动累计人次达到10000余人次。
公益基地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展:截止目前,建立公益实践基地19个,2012级、2013级、2014学生在校内基地实践活动累计人次达到20000余人次.
实践报告的撰写要求及作业展示。
(四)课程考核
考核内容三大模块: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期末考试
三大结合:
1、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
3、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贯通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课程成绩不再完全依赖于“老师给打你多少分”,而是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来累计自己的得分。
四、课程实施保障
(一)教学团队
配有一支教学经验和社会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综合素质较高、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学团队。思政专任教师11名,思政兼任教师17名,思政兼职教师27名.专任11名教师的职称结构: 副教授4人,讲师7人.年龄结构: 35岁以下3人,45岁以下6人,45岁以上2人。学历结构:具有硕士以上学历:6人。
(二)教学资源
1。教材建设:统编教材——自编教材
2.教学资源库建设
3。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截止目前,我们共计建立了校史陈列馆、门卫保安岗等15个思政课实践教学校内基地,建立了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常州烈士陵园、中华孝道园等19个思政课实践教学公益基地
(三)集体备课
(四)两项制度
五、课程评价
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督导评价
六、课程特色
(一)创新教学模式:“三段融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思政课堂(对话) 知行讲堂(聆听) 思政实践(践行)
理论教学:问题导向下的师生分享式学习模式
实践教学:行动导向下的项目驱动化学习模式
(二)优化教学体系(普遍性向特殊性转变)
教学内容的专题化;教学方法的多元化;理实教学的对接化;考核体系的过程化.
七、课程成果
(一)教学成果、研究论文获奖
1、2012年,我院申报的“项目引领、两段衔接、三方共育——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教改项目被教育厅确立了首批思政课示范点建设项目。
2、该教改项目荣获学院2013年教学成果一等奖
3、《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省哲社界第六届学术大会马克思主义研究综合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
4、《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学生满意度调查及相关对策思考》荣获2011年全省高职高专优秀思政教育研究成果三等奖
(二)自编教材
(三)课题、论文
2011年以来,围绕课程建设,共计申报省级课题4项,结项3项,1项在研。完成市级课题1题。完成院级课题6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上发表8篇。
(四)辐射推广
1、优选推广
(1)“项目引领、两段衔接、三方共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作为课程建设优选案例入选2013年学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2)经省教育厅推荐,本项目参选了教育部“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计划”项
目.
2、交流学习
截止目前,常熟理工、浙江金融、江苏农牧等13所省内外兄弟院校先后前来交流探讨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
3、媒体外宣
截止目前,常州日报、常州晚报、常州网、武进网等新闻媒体对于我院思课教学改革与建设及实践教学项目的实施进行了报道和宣传。
(五)学生满意度
《概论》课程 各学期评教平均分数逐年增高
八、不足与改进
(1)课改思路进一步廓清、优化
(2)理论教学进一步增强视频案例的针对性、实效性
(3)实践教学进一步加大基地建设搭建平台,拓展渠道
(4)教学方法进一步激发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