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差异成为教学资源
作者:丁圆圆
来源:《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8年第08期
摘要 差异教学提出,在班集体教学中,要立足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学中倡导教育公平,这就要求教师聚焦“面向全体,照顾差异”问题的探讨,厘清隐性分层与差异教学的关系,以“评价促教学”,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关键词 差异教学 隐性分层 多元评价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基本理念提出,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评价建议中,美术课程评价要求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最终通过差异教学与多元评价的价值建构,帮助学生找到发展的方向。
一、将差异作为资源,通过隐性分层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动机
对于教师而言,首先要转变观念,给每个学生均等的学习机会,将“动态分层”与“互补合作”相结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倡导动态分层、隐性分层,减少标签效应,通过扬优补缺,促进教育公平。例如,J老师,在七年级授课,经过半学期的教学观察后对学生实施了隐性分层的研究。
种子学生:种子学生属于参与意愿高而美术能力又较高的群体,他们在课堂教学全程能参与到教学互动环节试验中,能起到辅导同学当小老师的作用。种子学生通常是美术选修课、社团中的骨干,通过调查,每个班至少有4位种子学生,在实施教学中,这批种子学生可以辅助教师进行一对一帮助活动,他们的作品还可以在课堂上作为示范,激励其他学生参与到作品的制作中来,教学中种子学生的主动辅导也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激励学生:自激励学生是一批具有一定美术能力,但是由于某种原因而参与意愿较低的学生。在教学中,他们通常自己就能很顺利地完成作品创作,并且开始自我展示。对这批学生不需要太多的额外辅导,但在他们展示作品时要积极鼓励,并提出更高的要求。有时也可以鼓励他们帮助其他同学更好地完成作品。
可表扬学生:可表扬学生是教学互动环节中最需要关注的群体,这些学生虽然美术能力有限,但是参与热情很高。不能因作品质量低而忽视他们,在教学中要将主要辅导时间分配给这类学生,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进行及时表扬,并可以恰当展示他们的作品以资鼓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需要帮助学生:需要帮助学生就是美术能力和参与意愿都较低的学生群体,常常个性特征明显。对于这批学生,往往需要课前反复提醒他们及其家长准备好美术用具(有时还需要为他们备一些美术用具)。在教学实施环节中给予他们更多关注,他们能够参与、完成作品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研究学生个体差异作为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前提条件,帮助教师纠正观念,重新认识差异、运用差异,对课堂教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也为课程资源开发开拓了新的领域。值得一提的是,隐性分层不是贴标签,也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表明我们的立足点在群体中的个性差异。既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又不忽视学生的共性,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差异教学,需要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将尊重差异、善待差异作为重要前提。 二、实施差异教学,改变美术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差异教学的一个理论基础,它力图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课堂结构都达到优化的程度,而且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效果也是最优化的。“教学最优化”就是从顺利解决教学任务和合理消耗师生时间的观点出发,科学地选择并实施既定条件下最佳的教学方案。
初中美术教材中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如全因素素描和以条件色为特征的色彩表现技法,并非全体学生都能掌握,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从教学实际出发,有差异地确定学习目标,变通教学活动方法,研究与学生实际相匹配的差异教学,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动机。
上文提到的将学生动态分层的J教师,整合了苏少版《美术》七年级下册“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关注你、我、他》《在临摹中感受》《动感生活》三课教学,重组本单元教学内容,构建具有差异度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的所有基本成分——任务、内容、条件、方法、手段、形式、结果——最优化方式的总和,并不是彼此孤立的算术总和,而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教师在本单元学习之前,通过此表格让学生提前了解学习任务,同时同伴间討论以何种形式完成,后续再测查学生的差异,分工合作。
布鲁姆在他的目标分类学中提出不同水平的思维,分为6个层次:知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综合,这6个层次是进行差异评估的基础。上述角色安排是根据课堂内容设计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应坚持各环节的开放和可选择,由教师组织引导,抽取一部分时间供学生小组开展活动。如“三庭五眼”知识点,小组代表用自己的形式整理、发布信息,以小组模特脸部特征为例展开表述,并提出疑问,教师结合图文、示范与学生互动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知识体系建构,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基本兼顾了所有学生的个性特征。比如重点督促需要帮助类学生扮演模特和发言人,可表扬学生、自激励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潜力逐渐被挖掘,种子学生不仅能做好小组带头示范,也是教师的好帮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基于差异教学,设计爬坡式发展的艺术实践
学生作业是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三维目标达成的重要环节。在过去的美术课程实施中,学生的作业是在评价前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学—实践—评价逐渐被看成三位一体的关系,评价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在《关注你、我、他》《在临摹中感受》《动感生活》三课中,J老师在艺术实践环节上关注学生的差异,作业设计有梯度变化,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呈现,帮助学生爬坡式发展。 在《关注你、我、他》作业的完成过程中,有位学生用线造型的手法表现了自己的英语老师S。这位属于自激励型的学生,因为生病一周落了课,S老师利用课间时间帮她补课复习、答疑解惑,令她特别感动。她在画面的右下角注上了这样一句话:和S老师在一起,我们很有安全感。《在临摹中感受》一课,经过课堂学习,不少只喜欢临摹的学生认为“感受”更重要,所以大胆地从临摹走向了创作。因为前两节的绘画课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动感生活》一课作业的设计上就多了一些灵活的方法——J老师把学生在运动会、艺术节和各种活动上的精彩照片放到了一个信封里,学生抽取到照片后,用各种绘画表现手法呈现了一幅幅生动的人物速写作品,这种作业形式全员覆盖,评价也来得更“接地气”。 四、开展差异评价,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实施差异教学,从学科视角构建多样化的作业及评价形式,以自主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的活动带来了学生潜能的开发,不再单一地以作业等第评价、评语评价为载体,而是结合语言、人际、认知、空间智能等方面进行多元化评价,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仅可以通过课堂作业档案袋、校园作品展、艺术节等形式展示学生的美术成果,还可以借助学校网站、微信推送、微博点评或录制微视频的方法记录学生进步的历程。此外,不少美术教师围绕学科特点开发了丰富的兴趣课程、技能课程、拓展课程,这些校本课程更加关注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多样性、自主性、趣味性等,为差异教学锦上添花。
总之,立足初中美术课堂差异教学和多元评价实践研究,最终的获益者是学生,也是教师。构建一种充分体现评价核心理念,即“课堂、全体、多元、发展”的初中美术课堂评价模式,才能促进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